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機器王的故事

機器王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7 14:44:10

㈠ 一部挺舊的日本卡通連續劇,講的是小朋友遙控的小機器人模型打擂台的故事。請各位高手回憶一下,叫什麼名

模型三四郎 原名叫做 PULA RESU 三四郎
那個機器人叫做柔王丸

㈡ ((俗世奇人))中的全部故事

給你下面這個鏈接,你可以下到全集。

㈢ 大獎賽的故事 過給機如何得到

「過給機」 就是那個 「低速加速器」

㈣ 求問一部日本動漫的名 講述迷你機器人格鬥的故事

模型神來童」吧?好像源叫這個,還叫「搖控機器王」、「無敵三四郎」或「柔王丸」,主角叫司三四郎,所用機器人叫什麼柔王丸,就這樣了,LZ,資料:
《無敵三四郎》
(Plawres Sanshiro)
日文名 プラレス3四郎
相關譯名 搖控機器王 柔王丸
監督
製作·發行 Dragon Proction Miyuki Pro
出品年份 1983-06-05
官方網站 -
總共集數 37 [TV]
故事簡介
主角是一個名叫司三四郎的男孩,那個「筆記本」是電腦控制器,是專門控制柔王丸的內部機體的,這部電腦里也有一個位置是放柔王丸的,後來柔王丸有思想和自主能力了,就不放這裡面了。
姿3四郎,姿家武館的傳人,但他不潛心鑽研柔道而對數碼金剛人的製作及比武產生興趣,他帶著他的數碼金剛人「柔王丸」,打敗了全國的冠軍。在機緣巧合下,3四郎得到了一種可使傷殘的金剛人再次發威的操作程序及配件,使「柔王丸」能如人般靈活,但此事引起軍火商人的興趣,使3四郎捲入一場陰謀中,遭到黑白兩道的追擊……
柔王丸與3四郎合體的數碼摔跤戰士,戰無不勝,不懼任何挑戰!
請參考!LZ!

㈤ 小說中的人物故事

三國時期,諳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㈥ 俗世奇人 機器王

http://ke..com/view/943357.htm

㈦ 請問誰有俗世奇人刻磚劉,風箏魏,機器王,快手劉的故事

刻磚劉:
劉鳳鳴(1889~1978), 民間藝術家。回族。天津人。15歲開始隨外祖父馬順清學習刻磚技藝。馬順清是天津著名刻磚藝人,在清道光年間,將天津磚刻發展為獨立於建築之外的民間藝術,並開創了堆貼法,擴大立體空間,使作品層次分明。劉鳳鳴繼承和發揚了馬順清的貼磚法,創造了天津刻磚的獨特風格,被譽為"刻磚劉",以立體和半立體透雕見長,在方磚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鳥獸形象生動逼真,構思精巧,極具藝術欣賞價值。

風箏魏:
是天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製作的風箏,故稱「風箏魏」。1872年魏元泰生於天津,自幼在一家扎彩鋪當學徒,他對製作風箏產生濃厚興趣。為了提高扎風箏的造詣,他反復研究飛禽和飛蟲的飛翔姿態以及它們的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系,並應用於風箏的製作。以前的風箏,以硬翅為主,造型簡單,色彩也比較單調,為整體式。他扎的風箏可以拆展折疊,一尺多長的大風箏,折疊後可放在一個小信封里,便於收藏和攜帶。他研製的平板式、弓子式、立體式、串式和袖珍式風箏近200餘種。在著色上富於民族特色,並吸收了古建築彩繪上使用的退暈法以及冷暖對比色調,使之更加適合高空放飛的特點。1914年,他帶著風箏,參加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了金牌獎章和證書。現在魏元泰的侄子魏慎行,侄孫魏永昌繼承了他的事業,都在天津工藝美術廠工作,擔任工藝師,並培養了許多徒弟,他們設計的新樣品,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快手劉

人人在童年,都是時間的富翁。胡亂揮霍也使不盡。有時呆在家裡悶得慌,或者父親嫌我太鬧,打發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離家很近的那個街口,去看快手劉變戲法。

快手劉是個撂地擺攤賣糖的胖大漢子。他有個隨身背著的漆成綠色的小木箱,在哪兒擺攤就把木箱放在哪兒。箱上架一條滿是洞眼的橫木板,洞眼插著一排排廉價而赤黃的棒糖。他變戲法是為吸引孩子們來買糖。戲法十分簡單,俗稱"小碗扣球"。一塊絹子似的黃布鋪在地上,兩個白瓷小茶碗,四個滴溜溜的大紅玻璃球兒,就這再普通不過的三樣道具,卻叫他變得神出鬼沒。他兩只手各拿一個茶碗,你明明看見每個碗下邊扣著兩個紅球兒,你連眼皮都沒眨動一下,嘿!四個球兒竟然全都跑到一個茶碗下邊去了,難道這球兒是從地下鑽過去的?他就這樣把兩只碗翻來翻去,一邊叫天喊地,東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氣,好像真有什麼看不見的神靈做他的助手,四個小球兒忽來忽去,根本猜不到它們在哪裡。這種戲法比舞台上的魔術難變,舞台只一邊對著觀眾,街頭上的土戲法,前後左右圍著一圈人,人們的視線從四面八方射來,容易看出破綻。有一次,我親眼瞧見他手指飛快地一動,把一個球兒塞在碗下邊扣住,便禁不住大叫:

"在右邊那個碗底下哪,我看見了!"

"你看見了?"快手劉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驚奇地一閃,跟著換了一種正經的神氣對我說:"不會吧!你可得說准了。猜錯就得買我的糖。"

"行!我說准了!"我親眼所見,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聲音非常響亮。

誰知快手劉哈哈一笑,突然把右邊的茶碗翻過來。

"瞧吧,在哪兒呢?"

咦,碗下邊怎麼什麼也沒有呢?只有碗口壓在黃布上一道圓圓的印子。難道球兒穿過黃布鑽進左邊那個碗下邊去了?快手劉好像知道我怎麼猜想,伸手又把左邊的茶碗掀開,同樣什麼也沒有!球兒都飛了?只見他將兩只空碗對口合在一起,舉在頭頂上,口呼一聲:"來!"雙手一搖茶碗,裡面竟然嘩嘩響,打開碗一看,四個球兒居然又都出現在碗里邊。怪,怪,怪!

四邊圍看的人發出一陣驚訝不已的唏噓之聲。

"怎麼樣?你輸了吧!不過在我這兒輸了決不罰錢,買塊糖吃就行了。這糖是純糖稀熬的,單吃糖也不吃虧。"

我臊得臉皮發燙,在眾人的笑聲里買了塊棒糖,站在人圈後邊去。從此我只站在後邊看了,再不敢擠到前邊去多嘴多舌。他的戲法,在我眼裡真是無比神奇了。這也是我童年真正欽佩的一個人。

他那時不過四十多歲吧,正當年壯,精飽神足,肉重肌沉,皓齒紅唇,烏黑的眉毛像用毛筆畫上去的。他蹲在那裡活像一隻站著的大白象。一邊變戲法,一邊賣糖,發亮而外突的眸子四處流盼,照應八方;滿口不住說著逗人的笑話。一雙胖胖的手,指肚滾圓,卻轉動靈活,那四個小球就在這雙手裡忽隱忽現。我當時有種奇想,他的手好像是雙層的,小球時時藏在夾層里。唉唉,孩提時代的念頭,現在不會再有了。

這雙異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綽號"快手劉"的來歷。他也這樣稱呼自己,以致在我們居住那一帶無人不知他的大名。我童年的許多時光,就是在這最最簡單又百看不厭的土戲法里,在這一直也不曾解開的迷陣中,在他這雙神奇莫測、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間消磨的。他給了我多少好奇的快樂呢?

那些伴隨著童年的種種人和事,總要隨著童年的消逝而遠去。我上中學以後就不常見到快手劉了。只是路過那路口時,偶爾碰見他。他依舊那樣興沖沖的變"小碗扣球",身旁擺著插滿棒糖的小綠木箱。此時我已經是懂事的大孩子了,不再會把他的手想像成雙層的,卻依然看不出半點破綻,身不由己地站在那裡,饒有興致地看了一陣子。我敢說,世界上再好的劇目,哪怕是易卜生和莎士比亞,也不能像我這樣成百上千次看個不夠。

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鄉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書。往昔美好的故事,親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鮮活的花瓣夾在書頁里,再翻開都變成了乾枯了的回憶。誰能使過去的一切復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摯友,媽媽烏黑的鬈發,久已遺失的那些美麗的書,那跑丟了的綠眼睛的小白貓……還有快手劉。

高中二年級的暑期,我回家度假。一天在離家不遠的街口看見十多個孩子圍著什麼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怦然一動,竟是快手劉!他依舊賣糖和變戲法,但人已經大變樣子。十年不見,他好像度過了二十年。模樣接近了老漢。單是身旁擺著的那隻木箱,就帶些凄然的樣子。它破損不堪,黑糊糊,黏膩膩,看不出一點先前那悅目的綠色。橫板上插糖的洞孔,多年來給棒糖的竹棍捅大了,插在上邊的棒糖東倒西歪。再看他,那肩上、背上、肚子上、臂上的肉都到哪兒去了呢,飽滿的曲線沒了,衣服下處處凸出尖尖的骨形來;臉盤彷彿小了一圈,眸子無光,更沒有當初左顧右盼、流光四射的精神。這雙手尤其使我動心--他分明換了一雙手!手背上青筋縷縷,污黑的指頭上繞著一圈圈皺紋,好像吐盡了絲而皺縮下去的老蠶……於是,當年一切神秘的氣氛和絕世的本領都從這雙手上消失了。他抓著兩只碗口已經碰得破破爛爛的茶碗,笨拙地翻來翻去,那四個小球兒,一會兒沒頭沒腦地撞在碗邊上,一會兒從手裡掉下來。他的手不靈了!孩子們叫起來:"球在那兒呢!""在手裡哪!""指頭中間夾著哪!"在這喊聲里,他慌張,手就愈不靈,抖抖索索搞得他自己也不知道球兒都在哪裡了。無怪乎四周的看客只是寥寥一些孩子。

"在他手心裡,沒錯!決沒在碗底下!"有個光腦袋的胖小子叫道。

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劉扣過茶碗的時候,把地上的球兒取在手中。這動作緩慢遲純,失誤就十分明顯。孩子們吵著鬧著叫快手劉張開手,快手劉的手卻攥得緊緊的,朝孩子們尷尬地掬出笑容。這一笑,滿臉皺紋都擠在一起,好像一個皺紙團。他幾乎用請求的口氣說:

"是在碗里呢!我手裡邊什麼也沒有……"

當年神氣十足的快手劉哪會用這種口氣說話?這些稚氣又認真的孩子們偏偏不依不饒,非叫快手劉張開手不可。他哪能張手,手一張開,一切都完了。我真不願意看見快手劉這一副狼狽的、惶惑的、無措的窘態。多麼希望他像當年那次--由於我自做聰明,揭他老底,迫使他亮出一個捉摸不透的絕招。小球突然不翼而飛,呼之即來。如果他再使一下那個絕招,叫這些不知輕重的孩子們領略一下名副其實的快手劉而瞠目結舌多好!但他老了,不再會有那花好月圓的歲月年華了。

我走進孩子們中間,手一指快手劉身旁的木箱說:

"你們都說錯了,球兒在這箱子上呢!"

孩子們給我這突如其來的話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這時,我眼角瞥見快手劉用一種盡可能的快速度把手裡的小球塞到碗下邊。

"球在哪兒呢?"孩子們問我。

快手劉笑呵呵翻開地上的茶碗說:

"瞧,就在這兒哪!怎麼樣?你們說錯了吧,買塊糖吧,這糖是純糖熬的,單吃糖也不吃虧。"

孩子們給騙住了,再不喊鬧。一兩個孩子掏錢買糖,其餘的一鬨而散。隨後只剩下我和從窘境中脫出身來的快手劉,我一扭頭,他正瞧我。他肯定不認識我。他皺著花白的眉毛,飽經風霜的臉和灰濛蒙的眸子里充滿疑問,顯然他不明白,我這個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幫他一下。

㈧ 形象鮮明的人物,人物故事 快快快

<俗世奇人>這本書裡面有很多的~
【藍眼】 【酒婆】 【死鳥】 【蘇七塊】 【認牙】 【馮五爺】 【好嘴楊巴】 【張大力】 【小楊月樓義結李金鏊】 【刷子李】 【蔡二少爺】 【背頭楊】 【青雲樓主】 【泥人張】 【小達子】 【大回】 【劉道元活出殯】 【快手劉】 【風箏魏】 【機器王】 【刻磚劉】
【海張五】

就舉一其中一個故事給你吧!
【蘇七塊】
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正骨拿環,天津衛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頦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似的烏黑鋥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他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麼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葯,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來,一準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也怪了。蘇大夫有個各色的規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檯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答理。這叫嘛規矩?他就這規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當面稱他蘇大夫,背後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散了。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閑著,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濕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夫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著蘇大夫,過後准還,說話時還哼喲哼喲叫疼。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後院,鑽出後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檯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檯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齜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塗上葯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葯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葯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後,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
「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里的深意,他打心眼兒里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㈨ 《世俗奇人》的全部故事

1、蘇七塊,本名蘇金散,是小說《俗世奇人》中的一個人物形象,是一個醫術精湛,行醫規矩奇特,性格倔強但不失善良的人。蘇大夫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正骨拿環,天津衛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2、《刷子李》,選自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同名小說集《俗世奇人》,後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23課。講述了刷子李是生活於市井裡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藝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為他刷牆的技藝高超的故事。

3、《酒婆》是出自《俗世奇人》的一篇短篇小說,為該書19篇文章之一,作者是馮驥才。講述的是一個老女人一直喝酒館的假酒,樂在其中,可是有一天喝了良心發現的老闆賣的真酒後卻丟掉了性命,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4、賀道台叫僕人們用桿子打,用磚頭砍,爬上樹抓,八哥在樹頂上來回蹦了一會兒,還不住地叫:「死鳥!死鳥!死鳥!」最後才揮翅飛去,很快就無影無蹤了。 自此,賀道台就得了「死鳥」的外號。而且人們傳這外號的時候,還總附帶著這個故事。

5、張大力,馮驥才《俗世奇人》中人物,原名叫張金璧,津門一員赳赳武夫,身強力蠻,力大沒邊,故稱大力。津門的老少爺們喜歡他,佩服他,誇他。但天津人有自己誇人的方法。張大力就有這么一件事,當時無人不曉,現在沒人知道,故此寫在下邊。

6、馮五爺這一輩五男二女,他排行末尾,幾位兄長遠在上海天津開廠經商,早早地成家立業,站住腳跟。惟獨馮五爺在家啃書本。他人長得賽條江鯽,骨細如魚刺,肉嫩如魚肚,不是賺錢發財的長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

凡他念過的書,你讀上句,他背下句,這能耐據說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至於他出口成章,落筆生花,無人不服。都說這一輩馮家的出息都在這五爺身上了。

(9)機器王的故事擴展閱讀: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同名小說集。全書由18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

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