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小白的故事
1. 莒國遺跡 公子小白的故事
齊桓公,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齊氏,名小白。齊僖公的兒子專、齊襄公的弟弟。春秋屬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79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
2.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故事叫什麼名字
《曹劌論戰》,出自《左傳·庄公十年》。
3. 齊桓公小故事
齊桓公用人不疑
齊桓公為了稱霸天下,廣求天下賢士輔佐。衛國人寧戚聽到這個消息也想投奔桓公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但他家裡貧困,苦於沒人舉薦自己。最後他心生一計,於是就替衛國商人趕著貨車來到齊國。他們趕到齊國國都時,已經是傍晚,只好露宿在城門的外面。
這一天,齊桓公正好在郊外迎接賓客,夜裡打開城門,讓裝載貨物的車子讓開。迎賓隊伍中的隨從很多,火把也很明亮。這時,寧戚正在車下喂牛,遠遠地望見了齊桓公,悲從中來,於是就敲著牛角大聲地唱起歌來。
齊桓公聽到了歌聲,細細品味歌詞,說:「真是與眾不同啊!這個唱歌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凡夫俗子!」說罷便下令把寧戚帶回去。
齊桓公回到宮中後,侍從們請示桓公如何安置寧戚。齊桓公賜給他衣服帽子,隨即召見了他。寧戚見到桓公後便用如何治理國家的話勸說他,桓公非常滿意。
第二天,齊桓公再次召見了寧戚。這一次,寧戚又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話勸說桓公,桓公聽了以後更加高興,准備任用他擔任要職。
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紛紛勸諫道:「寧戚是衛國人,我們對他的底細還不是很了解。大王還是先核實一下,如果他確實是個賢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齊桓公笑著搖了搖頭,說:「不必了。用人而疑之,這正是君主失去天下傑出人才的原因。」
最後,齊桓公沒有聽從大臣的意見,對寧戚委以了重任。
大謀略:當政者需要的是有利於他治理國家的主張,而並不是個人的背景所在。何況人本來就不是十全十美的。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不拘泥於小節,這是成功的領導者選用人才的恰當做法。
4. 管仲與齊桓公一笑泯恩仇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國。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消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馬攔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對准小白射去。只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里。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後,即發令要殺公子糾,並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管仲被關在囚車里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鮑叔牙說:「那會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桓公也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為相,讓他管理國政。管仲幫著齊桓公整頓內政,開發富源,大開鐵礦,多制農具,後來齊國就越來越富強,齊桓公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
5. 齊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鮑叔牙輔佐公子小復白,制管仲輔佐公子糾。為支持糾繼位,管仲曾射殺小白,小白詐死,提前回國繼位,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小白做了國君,鮑叔牙舉薦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
鮑叔牙勸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雙重忠誠和才華。。可以替你射得整個天下,豈射鉤可比呢?」
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決定不計較以前的恩怨,決定讓管仲當宰相。管仲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齊國的霸業,而齊桓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霸主。
(5)公子小白的故事擴展閱讀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 。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姜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謚號為敬。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6. 誰知道重耳和小白的故事,盡量詳細點謝謝了。
在公元前666年,晉獻公派32歲的重耳守護蒲城。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幸逃走。重耳的母親是戎族,他決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前651年,晉獻公逝世,荀息當國相,驪姬立他兒子奚齊為國君,里克殺了驪姬和奚齊,荀息自殺,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辭謝,時年47歲。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寶座,自立為晉惠公。 前644年,晉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流亡公子重耳耳,重耳沒死,決定不能在翟族地區多留。他聽說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決定去齊國給齊桓公效勞,他同時希望得到齊國的幫助和保護。重耳在齊國過安逸的生活,放棄了恢復君位的願望。齊桓公送了他20輛馬車,並許配了宗族之女齊姜給重耳。
前639年,趙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開齊國,一個女奴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對話,回宮以後偷偷的告訴了重耳的妻子齊姜。齊姜因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沒有給她獎賞,而且馬上把她給殺了。齊姜也勸告重耳趕快離開齊國,但是重耳不肯。
因此,趙衰等人讓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馬車上離開齊國國都臨淄。重耳醒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憤怒,拿了戟欲殺舅舅狐偃,幸虧沒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國。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因為曹共公對他如此無理,重耳有怨恨心。
在趕往楚國的路上,重耳飢渴萬分,介子推將自己煮熟的大腿肉給他吃。 前638年,楚國打敗宋襄公軍隊不久以後,重耳到了宋國。宋襄公款待他,並送他二十輛馬車。後來重耳到了鄭國,鄭文公拒絕接待他。到了楚國,在一次同楚成王打獵中,遇見了貘,它刀槍不入,楚王犯難,最終魏犨空手將它打敗,狐毛建議用溫水浸泡,泡軟後製成上等皮衣。
楚成王設宴接待他,並問他以後打算如何報答楚國。重耳回答「萬一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我願意命令軍隊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國大夫子玉建議楚成王馬上殺死重耳,以免給自己留下後患,但是楚成王沒有採納他的意見。最後,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熱烈接待他,並把五個女子許配給他,其中有秦穆公的親生女兒懷嬴。 (參考《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6)公子小白的故事擴展閱讀
晉文公的流亡,是因為晉國乃至東周列國持續不斷的動亂導致的。起點是晉獻公晚年廢長立幼,逼死太子申生,驅逐群公子。而公子重耳只是被驅逐的兒子中的一個,另一個兒子則是公子夷吾,後來的晉惠公。此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公子,也在驅逐之列,只是沒有留下事跡。
公子重耳剛開始逃亡到了蒲城,公子夷吾逃到了屈城。但隨後晉獻公發出追殺令,群公子在晉國徹底呆不下去了,於是紛紛逃亡外國。重耳逃亡到了狄人的地盤,而夷吾逃亡到了梁國。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二十六年)九月,晉獻公去世,晉國開始陷入進一步的內亂,晉國大夫里克連續殺害了晉獻公的兩名幼子奚齊與卓子,公子夷吾則借機與秦穆公達成土地割讓交易,誘使秦穆公和齊桓公擁立自己為君,是為晉惠公。
晉惠公八年(前643年),晉惠公擔心哥哥回國,於是派人繼續追殺公子重耳,於是重耳繼續踏上流亡之路。他先來到衛國,但沒有得到優待,於是奔齊,在齊桓公的照顧下過了幾年安省日子。
春秋時的諸侯在國內往往要面對「小宗強,大宗弱」的局面,小宗的公族分出去後成為強大的卿大夫。「魯有三桓,鄭有七穆。」政出多門則人心渙散。晉獻公在位時「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這種血腥手段為晉國弱公族提供了範例。
這項措施多年之後造成了「六卿強,公室卑」最終演變為三家分晉。但在當時,有利於集中君權,提拔功臣。如戰神先軫能為中軍帥,賢臣趙衰被拜為卿,欒枝可以作下軍將,范武子士會最初只是晉文公的車右。這些人才都為晉國的文襄霸業立下了不世之功。
晉文公之弟惠公在韓之戰被俘後,大夫瑕呂飴甥「作爰田」即承認土地的私有,開始扶持封建土地經濟。「作州兵」不僅僅在「國人」中徵召士兵,還允許「野人」參軍,擴大徵兵面。晉國軍隊之後曾一度擴充到六軍。
7. 關於齊桓公的小故事
1、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國(在今河北省東北部)侵略燕國。燕國的國君向齊國求救,齊國的國君齊桓公親自率領大軍去救助。 齊桓公的軍隊趕到燕國時,山戎國的軍隊已帶著掠奪的財物。
逃到東部的孤竹國去了。齊桓公命令軍隊繼續追擊敵人。山戎國和孤竹國的軍隊聽說齊國的軍隊打來了,就嚇得躲進了深山荒林中。齊桓公順著敵人的蹤跡攻進深山。
最後,把敵人的軍隊打得四散逃奔。齊桓公取得了勝利,並把敵人掠奪的財物也奪了回來。當他們要返回齊國時,這時他們卻迷了路。
因為齊軍來的時候是春天,山青水綠,道路容易辨認。而返回去時已是冬天,山野白雪皚皚,山路彎曲多變。所以,走著走著就辨不清方向了。
這時,齊桓公手下的謀士管仲說:「大王,狗、馬都有辨認道路的本領。我們挑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
齊桓公立刻讓人挑選了幾匹老馬,放開韁繩,讓它們在前隨意地走,軍隊跟在馬的後邊。沒有多久,在馬的帶領下,齊國的軍隊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路。
2、庭燎招士
春秋時期天子和國王在接待外國使者或商討國家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齊桓公因求賢若渴而「庭燎招士」。
但一年過後,沒有一個賢士前來。這時,東野那裡有個地位低下的人求見,齊桓公很高興地登堂接見,他問來人有何才能,來人回答:「我會九九算術。」
桓公譏笑說:「會九九算術也能算一技之長嗎?齊國這樣的人到處都是。」來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絕細小的石頭,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絕細小的溪流,所以才成為大海。
九九算術不算什麼,但您如果對我以禮相待,還怕比我高明的人不來嗎?」桓公深感有理,便設庭燎之禮接待來人。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四面八方的賢士接踵而至。
3、風馬牛不相及
楚大夫屈完質問齊軍後,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也歷數楚國不向周天子納貢等罪狀,屈完說:「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
屈完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
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說:「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
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要是憑武力的話,我們楚國以方城(楚長城)作城牆,用漢水作濠溝,你們就是再來更多的軍隊,也未必打得進來。」
聽屈完說得挺強硬,齊桓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4、管仲拜相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國(都城在今樹東莒縣)。
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消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馬攔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對准小白射去。只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里。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
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後,即發令要殺公子糾,並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管仲被關在囚車里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鮑叔牙說:「那回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
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齊桓公也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為相。
讓他管理國政。管仲幫著齊桓公整頓內政,開發富源,大開鐵礦,多制農具,後來齊國就越來越富強了。
5、救援燕國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燕庄公於是送齊桓公回國一直送到了齊國的境內。
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
8. 齊桓公和管仲的故事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權力相互攻打,齊國是其中實力較強的一個。
齊襄公在位期間,政治黑暗,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齊襄公的兄弟和大臣都逃往國外。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也都出國尋找政治出路。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國君的女兒,所以管仲陪同公子糾來到魯國,而公子小白則在鮑叔牙的保護下躲到了莒國。齊襄公十二年齊國內亂,這時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趁此機會奪回君位。公子小白接到信後與鮑叔牙提前上路。當公子糾得知公子小白已經上路了,派管仲帶人埋伏在路上准備偷襲公子小白。當公子小白飛馬趕到時,管仲搭弓引箭向公子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倒在地上裝死。管仲誤以為公子小白已死,其實公子小白只是受了一點傷,並無生命危險。公子小白與鮑叔牙快馬加鞭趕到了齊國,順昨地當上了齊國的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當管仲與公子糾知道公子小白沒有死後便求得魯國幫助攻打齊國,想要奪回王位。交戰中魯國大敗,公子糾被殺,管仲也被裝入了囚車送回齊國。鮑叔牙與管仲在青年的時候是要好的朋友,交情一直很深,到齊國邊境的時候,鮑叔牙把他從囚車中放了出來並勸說管仲輔助齊國富國強兵。管仲本來就有「治國平天下」的遠大抱負,於是就答應了。齊桓公一直對管仲射他的一箭懷恨在心,想要處死管仲,但經過鮑叔牙的多次推薦,加上他也十分愛惜人才,就把管仲留在了身邊。
齊桓公重用管仲之後,國家大事經常向他請教。齊桓公向管仲請教富國強兵的道理,管仲回答道:「要想使國家富強,社會發定,必須要先安撫民心。要得民心,應當先從愛惜百姓做起。國君如果能夠愛惜百姓,百姓就自然願為國家出力。愛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以後國家就台理得好。」他還說:「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戰斗能力要強,士氣必須旺盛。士氣盛了,軍隊的訓練就會更好。」
齊桓公非常欣賞管仲這套富國強兵,成就霸業的道理。不久就任用管仲為相,位在鮑叔牙之上。鮑叔牙並沒有因此而嫉妒管仲,反而與管仲齊心協力輔助齊桓公。管仲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真正了解我的只有鮑叔牙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管鮑之交」。
齊桓公在管仲的幫助下滅掉了郯、遂等國,其他諸侯國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45年,為齊桓公稱霸立下不朽功勞的管仲去世了,齊桓公失去了管仲之後重用奸臣,政權混亂,國家也慢慢的衰微,最後連自己也被奸臣所害,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管仲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的許多舉措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同時他還給予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
9. 春秋時 管仲和小白之間的故事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內亂,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想急忙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魯庄公知道齊國無君後,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後來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回國。管仲於是決定自請先行,親率30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
人馬過即墨30餘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管仲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操起箭來對准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管仲見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其實公子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制衣帶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
經此一驚,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當他們來到臨淄時,由鮑叔牙先進城裡勸說,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護立公子小白為國君,於是公子小白就進城,順利地登上君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9)公子小白的故事擴展閱讀
管仲拜相
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為支持糾繼位,管仲曾以箭射小白,小白詐死,提前回國繼位,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小白做了國君,鮑叔牙舉薦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鮑叔牙勸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
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決定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管仲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齊國的霸業,而齊桓公也成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