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風和風箏的故事寓意

風和風箏的故事寓意

發布時間: 2021-01-05 21:23:15

❶ 風和風箏讀了懂得什麼道理

本來無一物,抄何處惹塵襲埃。
風吹風箏飛,那人跑呢?提取單一的現象來理解一個道理,這是優勢,也是劣勢,這個故事的作者想告訴我們: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人往往是依賴別人的肩膀;可是誰看到了風箏掉下後孩子索然無味的臉色或突然低落的心情......
也許你是為了挖掘一根處淤而凈得蓮藕,但你卻真的渾了一潭的清水。

❷ 風箏歷史來源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風箏的發明人是漢朝的韓信。傳說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版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權央宮下面地道的距離。

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響,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即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2)風和風箏的故事寓意擴展閱讀: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侯景之亂」,梁武帝被侯景圍困,城牆被包圍。

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侯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侯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製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

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❸ 讀了風和風箏的故事我懂得了什麼有採納

: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人往往是依賴別人的肩膀;可是誰看到了風箏掉下後孩子索然無味的臉色或突然低落的心情......

❹ 風箏的起源和關於風箏的故事.風箏的歷史

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風箏是一種玩具,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

風箏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相傳「墨子為木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當今,中國放風箏活動,在對外文化交流,加強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發展經濟和旅遊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風箏是世界上最早的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本質上風箏的飛行原理和現代飛機很相似,繩子的拉力,使其與空氣產生相對運動,從而獲得向上的升力。

在一些國家的博物館中還展示有中國風箏,如美國國家博物館中的一塊牌子醒目的寫著:「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英國博物館也把中國的風箏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風箏大約在14世紀傳入歐洲,這對後來的滑翔機和飛機的發明起到了重要的靈感作用。十三世紀時,義大利馬可·波羅自中國返回歐洲後,始傳到世界各地。

據古書記載:「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4)風和風箏的故事寓意擴展閱讀:

關於風箏的節日還有一個風箏節:

風箏節起源於中國的唐朝,中國的很多城市也依舊有風箏節,而其他東南亞各國也幾乎都有風箏節。不過可能是歷經千年的變遷吧,這些國家的風箏節都已經不在同一個季節了。這些國家的風箏節加起來的話,節日的期限幾乎延續全年。

風箏,中國北方稱「紙鳶」,南方稱「鷂子」。「風箏」這個名字,大約始於五代(公元907——960年)據明代郎瑛《詢匈錄》記載,五代有位叫李鄴的,在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在紙鳶頭上系竹哨,放飛時,風入竹哨,發出像「箏」一樣的聲音,故名之為「風箏」。

❺ 龍形風箏的故事,意義,快啊~~

我給你骨頭 你自己往裡天肉吧。
小時候家裡大人忙。我總是跟爺爺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爺爺的溺愛讓我很驕傲。每年春天爺爺都帶我去放他那個龍風箏。逐漸的我長大了,青春期逆反。覺得爺爺啰嗦,放風箏本身也不是和我。於是我一天天的跟爺爺疏遠了感情。又一次爺爺問我去放風箏么?我剛好跟ta鬧別扭。很不好聽的說。我以後再也不放風箏了。你別再來問我了好么?這句話同齡人聽起來不是很刺耳。但對爺爺來說 看著心愛的(孫子孫女 說出這樣的話 實在是寒心。)從哪以後爺爺沒再找過我放風箏。
那年春天 爺爺病重,全家人很擔心。我也一樣。爺爺臨終前看著我的微笑著。我忍不住留下了淚水。。。
爺爺去世後不久,我在整理衣物的時候發現了那個龍風箏。心理說不出的辛酸苦楚。眼淚如泉涌般流了出來。很多話 說不清楚。我知道我失去了太多。。。
後來每年的那個時候天上都會飛著爺爺的龍行風箏。。。。我彷彿聽見爺爺跟我說 再拉高一點。(故事告訴我們要重視親情。珍惜身邊的人。別等你珍惜的人都消失了 你才想起來 原來他們曾對我那麼重要。問心自問我們可以對一個異性百般曖昧。卻忽視我們周圍的人。我們的父母 誰接受過你99朵花的愛戴?我們的爺爺奶奶 誰跟你去吃過麥當勞?)故事雖小但情感至深希望你別辜負這個故事,好好珍惜吧。)

❻ 風箏的來歷和其他有關於風箏的故事

一、風箏的起源

中國風箏簡史:

風箏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及休閑活動。一提起放風箏
不但孩童們雀躍三丈,連大人也都會興致勃勃躍躍欲試。

放風箏趣味的確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到的。前人金聖嘆曾經說
:「見人風箏斷,一樂也。」至於風箏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考證。有些
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所以在
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
死去的親友。

實際上,我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獻中「韓非
子」曾記載「哲人墨翟,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
」(約紀元前 300 年左右),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以後才有紙
風箏的出現,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關於風箏的記載,時間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
的梁武帝被候景圍困,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南史卷八十「候景傳
」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西元 549 年)時,候景作亂,
叛軍將武帝圍困於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制
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當時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
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覺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
從此也衰微滅亡。這是簡文施放風箏向外求救不幸失敗的故事。

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
生像箏弦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

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繫上一條弓弦,或在紙鳶頭部按一個風笛,
當紙升空以後,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顫動,就會奏出鳴鳴
聲音。普通紙鳶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五代時候,北朝的齊宣帝也用風箏載人為樂,有一次居然於出
五里多遠。「北史」中記載,齊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風箏
,讓他們「以席為翅,從台飛下」,供齊宣帝娛樂。這些死囚如果
完成皇帝的心願,罪刑可以獲得赦免。

清朝的李渙曾經編過一部名曲「風箏說」,書中記載一美一丑
的姊妹詹妍、詹強和風箏的故事。兩姊妹分別在風箏上題了詩句
然後把風箏放掉。後來,拾到斷鷂的兩位男士前去求親,終於促成
兩對美滿姻緣。這是風箏有關的一段佳話。

又從其他考據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
世紀才傳至歐洲。

亞洲人做風箏的技巧,比歐洲人要高明多了。馬來西亞的風箏
是用秣草和乾蘆葦編成的,和韓國、印度的風箏類似,操縱起來很
靈活。他們可以讓風箏很正確的降落在指定地點,還有人可以讓風
箏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風箏絕不會碰到地面。

今天台灣的風箏進步更多,民國六十一年,夏威夷舉行一次世界
風箏比賽,參加國之風箏製作技術顯然不及我國。這件事實觸動了
國內許多風箏專門才。到了民國六十四年,台灣風箏已經外銷到美
國、澳洲、日本及其他國家,一年可以賺取三萬美金的外匯。

台灣已步入工業時代一切講求速度與效率,無論市面售賣或外
銷風箏早已看不到紙製品,便宜的用塑膠制,稍貴的用尼龍布制,
僅有中、小學生工藝課仍然用紙作,因為紙較方便便宜之故。不過
香港仍然一直生產紙風箏,但風箏面已不是個別繪制而改以印刷,
雖較具工業化卻仍不失傳統特色及鄉土風味。

風箏在外國:

迎風拉線放風箏是兒童的最愛。風箏在中國已有二千年的歷史,造
型繁多。主要分為平面和立體二種。傳到世界各地後,造型變得更多樣
,更豐富。風箏館展出了十九個國家的風箏,地方色彩非常濃厚。

風箏的故事

風箏起源於戰國時期。公輸般就是後人所說的七巧匠魯班或「魯班爺」。他製作的「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漢朝以後,由於紙的發明和應用,在製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系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盛。每年清明節前後,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煉身體的好時光。濰坊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致,造型新穎,構圖合理。它還吸收了木版年畫的某些特點,博採京津畫技之長,線條優美,色彩鮮明,善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主題。風格獨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龍頭蜈蚣風箏 ,長達百餘尺。放飛時先將尾聞和身聞漸次放起,靠幾十節「腰子」所產生的提升力將首部往高空。腰子的連綴是按力學原理系結,系繩之間必須有嚴格的角度和距離。「龍頭蜈蚣」扶搖藍天,氣勢千里,蔚為壯觀。嬴得國內外的普遍贊譽。自1984年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後。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舉辦一年一屆的國際風箏盛會,1988年,第五屆國際風箏會將濰坊定為「世界風箏都。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九屆風箏 會,每年都要吸引來自世界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也為濰坊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風箏的歷史

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風箏的歷史
到了宋朝,風箏已有很大發展,品種增加,性能提高與人民生活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如「武林;日事」中記有/少年郎競放紙鴦,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中也都有放風箏的場面。明朝畫家徐渭寫過很多與風箏有關的詩,如「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鴦。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經放鷂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駐游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到了清朝,玩風箏之風更盛。傳說慈禧叫大監跑到天津找「風箏魏」給他扎過一個「壽星老騎仙鶴」風箏玩。現在故宮里還藏著三隻傅儀玩過的大風箏。 風箏的歷史歡迎光臨光腦網
曹雪芹在「紅樓夢」70回中生動地描寫了大觀園中姐妹們放螃蟹、美人、大魚、編蝠、鳳凰、沙燕等各種風箏的情景。可以說,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這時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風箏的歷史
從唐宋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先是朝鮮、日本、馬來亞等東南亞國家,然後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裡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澳大利亞的哈格瑞夫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最後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風箏的歷史
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一隻中國風箏,在它邊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❼ 風箏歷史來源的故事

風箏的起源與傳說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南方稱「鷂」,北方稱「鳶」。「風箏」一詞始見於五代,明代陳沂《詢芻錄》記載:「初,五代漢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箏,俗名呼風箏。」據史料記載,風箏的發明人是漢朝的韓信。傳說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響,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即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中國早期的風箏多與軍事、通訊和氣象有關。大約唐、五代時風箏進入民間,成為人們娛樂游戲的玩具,同時它還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鍛煉。唐代詩人元稹曾有詩雲:「有鳥有鳥群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生動地描寫了兒童放風箏的情景。清代鄭板橋《懷濰縣》中的詩句「紙花如雪滿天飛」,則真實地記錄了當時放風箏的盛況。明清時期,清明放風箏已成為一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春回大地之時,人們放飛風箏,也放飛夢想。

大約500多年前的明代,風箏就已傳到朝鮮,後又陸續傳到日本、東南亞、歐洲和美洲。而中國的東南西北,到處都有獨具地方特色的風箏,它們世代傳承,風格各異,有粗獷豪放,有活潑精巧,有色彩絢麗,也有清淡素雅。北京、天津、山東濰坊、江蘇南通等著名風箏產地,都有重要流派的傳世佳作。(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張東偉)

風箏的起源

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這些說明,中國風箏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中國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中國到了宋朝,風箏已有很大發展,品種增加,性能提高與人民生活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如「武林;日事」中記有/少年郎競放紙鴦,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蘇漢臣的「百子圖」中也都有放風箏的場面。明朝畫家徐渭寫過很多與風箏有關的詩,如「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鴦。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經放鷂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駐游春馬,閑看兒童斷線時。」到了清朝,玩風箏之風更盛。傳說慈禧叫大監跑到天津找「風箏魏」給他扎過一個「壽星老騎仙鶴」風箏玩。現在故宮里還藏著三隻傅儀玩過的大風箏。

中國曹雪芹在「紅樓夢」70回中生動地描寫了大觀園中姐妹們放螃蟹、美人、大魚、編蝠、鳳凰、沙燕等各種風箏的情景。可以說,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這時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中國從唐宋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先是朝鮮、日本、馬來亞等東南亞國家,然後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裡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澳大利亞的哈格瑞夫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最後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

中國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一隻中國風箏,在它邊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來源:中國濰坊網)

風箏的起源的三種傳說

關於風箏的起源,大體有三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三是飛鳥說。但就風箏起源於中國的結論,則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

斗笠、樹葉說

斗笠是一種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當人類由漁獵轉為耕作時就開始使用,特別在熱帶亞熱帶是必不可少的,那時的斗笠製作很簡單,系繩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據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捲起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系繩。恰巧這系繩很長,斗笠便象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農夫覺得非常有趣,以後便經常給村民放斗笠,後來演變成放風箏。樹葉說來自於中國南方一帶。據說古時候人們對風卷樹葉滿天飛的現象十分崇拜,便用麻絲等拴樹葉放著玩,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中國台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人,早些時候就是用麵包樹的葉子做風箏。

帆船、帳篷說

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於生產。後來又有了帆船。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帆是藉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仿照帆的原理,紮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於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颳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製造出來的,之後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游樂活動。

飛鳥說

從目前的歷史記載和發現的古代風箏看,其結構、形狀、扎繪技術等,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以鳥的形狀多。因而得出結論: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模仿飛鳥而製造並以飛鳥命名的。人們崇尚飛鳥、熱愛飛鳥、模擬飛鳥而製作風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風箏因此而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風箏起源於中國,這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結論。中國最早的風箏是有古代的科學家墨翟製造的。據中國的史料《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風箏的故事

風箏起源於戰國時期。公輸般就是後人所說的七巧匠魯班或「魯班爺」。他製作的「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漢朝以後,由於紙的發明和應用,在製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系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盛。每年清明節前後,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煉身體的好時光。濰坊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致,造型新穎,構圖合理。它還吸收了木版年畫的某些特點,博採京津畫技之長,線條優美,色彩鮮明,善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主題。風格獨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龍頭蜈蚣風箏 ,長達百餘尺。放飛時先將尾聞和身聞漸次放起,靠幾十節「腰子」所產生的提升力將首部往高空。腰子的連綴是按力學原理系結,系繩之間必須有嚴格的角度和距離。「龍頭蜈蚣」扶搖藍天,氣勢千里,蔚為壯觀。嬴得國內外的普遍贊譽。自1984年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後。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舉辦一年一屆的國際風箏盛會,1988年,第五屆國際風箏會將濰坊定為「世界風箏都。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九屆風箏 會,每年都要吸引來自世界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也為濰坊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❽ 讀了風箏和線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什麼

線,來放開了風箏,不但給予了自她自由與快樂,且代表著他的命運也到了最後的終結,風箏和線是一個不可分開的一個體,一旦告別了彼此的牽絆,終究要付出生命去換取,而線做到了,因為她愛著風箏,寧願給予她一切,包容她,愛護她,甚至生命換取也無怨;然,風箏只知道自己的快樂,從未在意過線的付出,一慣在線的縱容下成長,她根本不知道線為她付出了多少…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