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解衣推食的故事

解衣推食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5 08:32:46

成語故事解衣推食的故事內容如何

【成語】: 解衣推食

【拼音】: jiě yī tuī shí

【解釋】: 推:讓。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內穿,把正在吃的容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舉例造句】: 小生飄蓬浪跡,幸蒙令尊一見如故,解衣推食,恩已過甚。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拼音代碼】: jyts

【近義詞】:助人為樂、慷慨解囊

【用法】: 作謂語、賓語、分句;指愛惜人才

【英文】: show the utmost solicitude

【故事】: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手下的韓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劉邦。劉邦認為韓信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給韓信,還給韓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馬。韓信帶兵滅掉齊國。項羽派武涉去勸韓信自立為王,被韓信拒絕

② 求:用十個成語寫一個小故事、

今天是國慶節,放假一天,爸爸媽媽特地帶我們到動物園玩。
按照慣例,我們早餐喜歡吃地瓜粥。今天因為地瓜賣完了,媽媽只好黔驢技窮地削些芋頭來濫竽充數。沒想到那些種在陽台的芋頭很好吃,全家都貪得無厭地自食其果。
出門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媽媽打扮的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點也看不出是個糟糠之妻。頭頂羽毛未豐的爸爸也趕緊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換上雙管齊下的西裝英俊得慘絕人寰,雞飛狗跳到讓人退避三舍。東施效顰愛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調整型內衣愚公移山畫虎類犬地打扮的艷光四射,趾高氣昂地穿上新買的高跟鞋。
我們一丘之貉坐著素車白馬,很快地到了動物園,不料參觀的人多到豺狼當道草木皆兵,害我們一家骨肉分離。妻離子散的爸爸鞠躬盡瘁地到處廣播,終於查找到差點認賊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獸之斗中,我們螳臂當車力排眾議推已及人到擠到猴籠前,魚目混珠拍了張強顏歡笑的全家福。
接著到雞鳴狗盜的鳥園欣賞風聲鶴唳哀鴻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樂。後來爸爸口沫橫飛地為我們指鹿為馬時,吹來一陣涼風,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媽媽連忙為爸爸黃袍加身,也叮囑我們要節哀順便。
到了傍晚,因為假日的關系,餐廳家家鵲占鳩巢六畜興旺,所以媽媽帶著我們孟母三遷,最後終於決定吃火鍋。有家餐廳剛換壁紙,家徒四壁很是美麗,燈火闌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氣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務生們四處招蜂引蝶,忙著為客人圍魏救趙口蜜腹劍到讓人誤認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飢不擇食的我們點了綜合火鍋,作懷不亂的爸爸當頭棒喝先發制人,請求為虎作倀拿著刀子班門弄斧的女服務生,快點將狡兔死走狗烹,因為屍位素餐的我們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畢,就等著火鍋趕快沉魚落雁好問鼎中原,可惜鍋蓋太小,有點欲蓋彌湯料沸騰後,熱得樂不思蜀的我們趕緊解衣推食好大義滅親上下其手,一網打盡撈個水落石出。
火鍋在我們呼天嗆地面紅耳赤地蠶食鯨吞後,很快就只剩滄海一粟,和少數的漏網之魚。母範猶存的媽媽想要丟參落四放冬粉時發現火苗已經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盧喝雉叫來店員抱薪救火,終於死灰復燃,也讓如坐針毯的我們終飽私囊。鳥盡弓藏後,我們一家子酒囊飯袋,沆淡瀣一氣,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不料結帳的時候,老闆露出廬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飯千金,爸爸氣得吳牛喘月,媽媽也委曲地牛衣對泣。
啊!這三生有幸的國慶節,就在爸爸對著錢包自慚形穢大義滅親後,我們全家江郎才盡,一敗塗地

③ 范仲淹的小故事

范仲淹早年貧困,住在一姓朱的人家內,經常和一個術士往來.術士病危請人找來范仲淹說,:"我有將水銀煉為白金的方法,但是我兒子還小,不能將這些給我兒子 就託付給你了!".然後就把他的方法和一斤白金封好放在了范仲淹的懷中,范仲淹剛剛推辭他就死了!.後幾年中范仲淹做了諫官,而那個術士的兒子也長大了,便找到了告訴他說:"你父親有冶金的辦法,過去他死的時候你還小,所以拜託我收藏,現在你長大了!應該還給你!".然後那出秘方和金子給他,就和當年封存的一樣

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後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贊譽。可是他幼年卻很不幸,出身貧寒,無力上學,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

由於家貧,生活得也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沒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

後來,范仲淹的一個同學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艱苦仍好學不輟,就回家告訴了父親。同學的父親聽說後,被范仲淹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貧窮處境,於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魚肉等好吃的東西,叫兒子帶給了范仲淹。

那個同學將做好的魚肉送給范仲淹,說:「這是我父親叫我送給你的,趕快趁熱吃吧!」

范仲淹回答說:「不!我怎麼能夠接受你的東西呢?還是帶回去吧!」

那個同學以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辭,連忙放下東西,就回家去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學又來到范仲淹的住所,發現上次給他送的好吃的東西絲毫未動,已經變壞了。就責備范仲淹說:「看,叫你吃你不吃,東西都變壞了,你為什麼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經過慣了艱苦的生活,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再過這種艱苦的生活就不習慣了,所以我就沒有吃。感謝你父親的一片好意。」

那個同學回家,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呀!」
范仲淹正是憑著「斷齏畫粥」這股苦讀的勁頭,最後終於成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

范仲淹不是博山人,而是蘇州吳縣人,博山是范仲淹的母親謝氏的娘家,也就是說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故了,那時他的母親還很年輕,便沖破世俗的束縛,帶他改嫁到了長山縣(今淄博市周村一帶)的朱氏家中,少年時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經常受到虐待,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傷心,便把他護送到博山的荊山寺讀書學習,後人敬佩他的政績和節操,便在他少年讀書學習的地方建祠紀念。

范仲淹身居高位,俸祿豐厚,但卻克勤克儉,省下余資,興置義庄,周濟宗族窮人。其子范純仁說,范仲淹「於蘇州吳、長兩縣置田十餘頃(十頃為千畝),其所得租米,自遠祖而下諸房計其口數供給衣食及婚嫁喪葬之用,謂之義庄。」當時聚族而居已有九十口,則平均每人占田八畝有餘。歲入粳稻八百石。計口給米外,存余糧以備荒年及喪嫁之費。范仲淹自幼雖未得到族人的幫助,卻以寬廣胸懷自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地下,今何顏入家廟乎?」樓鑰在《范氏復義宅記》中評價道:「文正公奮身孤藐,未嘗賴宗人毫發之力。既達,則闔族受解衣推食之恩。」富弼撰的文正公碑銘中亦寫道:「公天性喜施與,人有急,必濟之,不計家用有無。既顯,門中如賤貧時,家人不識富貴之樂。每撫邊(既出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副邊防長官,對西夏作戰),賜金良厚而悉以遺將佐。在杭盡以余俸買田於蘇州,號義庄,以聚疏屬;而無斂新衣,友人醵資以奉葬。諸孤無所處,官為假屋韓城以居之。遺表不幹私澤。此益見其始終志於道,不為祿仕出也。」

范仲淹親自手訂義庄的管理規則,規定任何人,包括義庄掌管人犯規,由「官理斷」。他對子侄要求很嚴,囑他們「勿煩州縣」;他給諸侄寫信,再三要他們在官當廉潔謹慎,必須有鄉曲之譽,才能推薦。范氏後人繼承了辦義庄的傳統,在晚清時達到八千畝,其供給贍養的范氏族人有了數倍的增多。

范仲淹也關心蘇州的教育事業。他曾在蘇州購得南園之地,已蓋好房子,准備居住。一位陰陽家(風水先生)說,住此地「必踵生公卿」(可世代出公卿)。范仲淹說,「吾家有其貴,孰若天下之士受教育於此,貴將無已焉。」(讓天下士人來上學,都成為貴人)正如有的學者所言,他繼承了孟軻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范仲淹鎮守邠州時,閑暇帶領部屬登上城樓准備酒宴,還沒有開始舉杯飲時,看見數十個帶孝的人正在准備裝殮之物.他馬上派人去詢問,原來是客居此處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准備出殯葬在近郊,可是棺槨等物尚未齊備.范仲淹很傷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濟了他們,讓他們能完成裝殮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嘆甚至有感動的流下眼淚的.

除置義庄,辦義學外,范仲淹的義舉是很多的。這里只舉一例以明之。他被貶到浙江當官時,一名小吏孫居中死在任上,家貧子幼,缺路費,不能回鄉。范仲淹贈錢數百緡,(緡,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雇了一條船,把靈柩和一家老小送歸家鄉。他派一位老衙吏護送。為避免途中為關卡阻滯,交給一首詩,並囑咐道,「過關過卡,把這個拿出來就行了。」詩雲:「十口相攜泛巨川,來時暖熱去凄然。關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兒寡婦船。」

④ 橘化為枳的故事,成語故事

幼兒園成語故事成抄語小故事《拒諫飾襲非》兒童成語故事《鞠躬盡瘁》兒童成語故事《橘化為枳》兒童成語故事《舉案齊眉》兒童成語故事《舉措失當》兒童成語故事《舉一反三》兒童成語故事《井底之蛙》兒童成語故事《九牛一毛》兒童成語故事《酒池肉林》兒童成語故事《居安思危》兒童成語故事《居心叵測》兒童成語故事《噤若寒蟬》成語小故事《近水樓台》兒童成語故事《竭盡全力》兒童成語故事《解衣推食》兒童成語故事《借花獻佛》兒童成語故事《金口木舌》兒童成語故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成語小故事《狡兔三窟》成語小故事《腳踏實地》成語小故事《嗟來之食》成語小故事《 結草銜環》成語小故事《桀犬吠堯》成語小故事《膠柱鼓瑟》

⑤ 飯來張口成語故事

飯來張口 [fàn lái zhāng kǒu]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指吃現成飯。形容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貶義
出 處
《金瓶梅詞話》第七六回:「那婆子道:『我的奶奶,你飯來張口,水來濕手,這等插金帶銀,呼奴使婢,又惹什麼氣?』」
成語接龍
口角風情 情見勢屈 屈高就下 下車泣罪 罪惡昭著 著作等身 身後蕭條 條分節解 解衣推食食不暇飽 飽經風霜 霜凋夏綠 綠林豪士 士飽馬騰 騰蛟起鳳 鳳髓龍肝 肝膽塗地 地棘天荊荊棘叢生 生而知之 之死靡他 他鄉故知 知無不盡 盡態極妍 妍姿艷質 質非文是 是非分明明爭暗鬥 斗霜傲雪 雪窗螢幾 幾盡一刻 刻章琢句 句櫛字比 比戶可封 封豕長蛇 蛇口蜂針針頭削鐵 鐵樹開華 華封三祝 祝發空門 門庭如市 市井之徒 徒勞往返 返老歸童 童牛角馬馬鹿易形 形影相對 對答如流 流連忘反 反間之計 計窮力盡 盡心盡力 力盡筋疲 疲心竭慮慮周藻密 密密層層 層見迭出 出淺入深 深切著白 白日綉衣 衣綉晝行 行不由徑 徑一周三三牲五鼎 鼎新革故 故入人罪 罪加一等 等夷之志 志滿氣驕 驕奢淫逸 逸聞瑣事 事半功倍倍道而行 行不勝衣 衣香鬢影 影只形孤 孤行己見 見風是雨 雨露之恩

網路釋義
使用頻率 常用發 音 fàn lái zhānɡ kǒu釋 義 :指吃現成飯而不勞動,多為貶義詞,

⑥ 解衣推食與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答:韓信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從,故吾得以至於此。」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韓信出身貧寒,日子過得像乞丐一樣困窘。後來到鄉下去靠釣魚維持生活,過得很是艱難。有位婆婆見韓信常常吃不上飯,便把自家的饅頭或菜餚送給他。韓信特別感激,在心裡對自己說:「日後,如若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報答婆婆。」

後來,韓信投奔項羽,但並未得到重用,只做了個郎中,多次獻計也沒有被採納。直到韓信遇到蕭何,兩人多次交談後,蕭何頗為賞識他,便把他舉薦給劉邦。於是,劉邦封他為上將軍。

楚漢相爭之時,韓信奉劉邦之命率兵進攻齊國。項羽派大將龍且前去救援,結果被韓信打敗,龍且戰死。這樣的情勢讓項羽不免擔心起來,便派謀士武涉前來勸說韓信,希望他能夠與項羽合作。韓信說道:「我在項王手下做事,官位不過是個郎中,人微言輕,所以才離開項王而投奔漢王。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數萬人馬,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我穿,把自己的食物讓給我吃,所以我才能夠有今天這樣的地位和成績。漢王如此親信我,我如果背叛他,就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所以,我至死不會變心。請您向項王轉達我的意思,也替我韓信謝謝項王的美意。」

這就是成語「解衣推食」的來歷。現在人們用「解衣推食」來指慷慨地給人以關心和幫助。

我們中國還有句俗話,叫作「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結合「解衣推食」來看,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就要盡心盡力;如果我們受人恩惠,就要牢記於心。

——本文選自《中國老故事:成語故事》(廣西師大出版社,2019年4月,親近母語編寫)

從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歷史朝代為脈絡,精心遴選300餘個成語;

100餘幅生動精美的手繪插圖;

5—8歲親子共讀,極佳的親子共讀讀本;

8歲以上獨立閱讀,生字難字全部注音;

「親近母語」團隊精心編創,以優美、流暢的現代母語重述,以現代價值解讀。

⑦ 李宗吾說韓信得厚黑學之真傳,大丈夫於鬧市中受胯下之辱,臉皮夠厚。終因念及漢王解衣推食之情這話怎理解

李宗吾認為真正的政治家是體面的流氓,心不夠黑,或者臉皮不夠厚都不內行。韓信臉皮夠厚,能於鬧容市中受胯下之辱;但是心不夠黑,因為想到漢王解衣推食給自己的好處,所以在自己手握重兵的時候不忍背叛,從而錯過時機,最終被殺。因此韓信不是政治家的料!
在厚黑學的測驗中,韓信「厚」得到50分,「黑」為零分,所以不及格,想做皇帝而只能做做假的齊王,死後一直被人們掛在嘴邊當成例子。

⑧ 范仲淹的小故事有哪些

1、斷齏劃粥

范仲淹小的時候生活貧困,但是他依然堅持向學。在隨母親改嫁之後,范仲淹為了學習,搬到了寺廟之中。范仲淹此時的生活清貧無比,每日只煮一鍋粥,將粥分成四塊,早晚分食兩塊。他吃粥只就一點鹹菜,然後用醋汁調和米粥,就這樣草草的將就一頓。

放在今日,主食、甜點水果一樣不缺的今日,范仲淹這樣的食物吃一頓兩頓也許還行,若是多吃幾頓,如何受的。而范仲淹就是這樣每日兩食,苦讀成才的。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故事,才有了後來斷齏劃粥這個詞語

2、幾起幾落 百折不撓

1028年,范仲淹服喪結束.經過晏殊的推薦,他榮升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閣設在京師宮城的崇文殿中.秘閣校理之職,實際上屬於皇上的文學侍從。 三年之後,任右司諫.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書言事更無所畏懼了。

1033年,京東和江淮一帶大旱,又鬧蝗災,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請仁宗馬上派人前去救災,仁宗不予理會,他便質問仁宗:「如果宮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該當如何?」仁宗驚然慚悟,就讓范仲淹前去販災。他歸來時,還帶回幾把災民充飢的野草,送給了仁宗。

范仲淹看到宰相呂夷簡廣開後門,濫用私人,朝中腐敗不堪。范仲淹根據調查,繪制了一張「百官圖」,呈給仁宗。他指著圖中開列的眾官調升情況,對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銳的批評。

范仲淹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犯言直諫,乃至多次被讒受貶,卻至死不悔,「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3、為官清正

有一天,范仲淹正在廟里讀書時,忽然看見有一隻白老鼠鑽進了地穴,他感到很好奇,於是動手將洞穴挖開,發現裡面竟有一瓮滿滿的白銀。

當時范仲淹正缺錢用,這一瓮白銀無疑可以極大地改善他的生活狀況,但范仲淹並沒有將這一瓮白銀據為己有,而是堅守自己的道德准則,仍然將這一瓮白銀封存埋在原處。

後來,范仲淹中了進士當了官,他當年寄住的那個廟里的和尚想修繕寺院,便找這位當年的老房客、如今的朝廷命官「拉贊助」。

但是,范仲淹為官清正,內無余帛,外無盈財,也不會假公濟私,慷國家之慨,用公家的錢為自己裝門面。

范仲淹後來轉念一想,廟中的老鼠洞里不是還有一瓮白銀嗎?此時正好可以派上用場,於是他寫了一封書信將這件事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按他所指示的地點,果然挖出一壇子白銀,解了寺廟的燃眉之急。

4、仲淹算命

宋朝的范仲淹從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剛好他去算命,走到一個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問那個算命先生說,「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這位算命先生可能這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小孩子居然開口就說要當宰相,也嚇了一跳。

跟范仲淹說,「小小年紀,怎麼口氣這么大?」後來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接著又跟他說,「不然這樣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有一點納悶,怎麼差這么多的志願,就問他,「你為什麼挑這兩個志願?」范仲淹就回答「因為只有良相跟良醫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聽完之後很感動,一(這)個孩子念念想著要救人,所以算命先生馬上就跟范仲淹說,「你有這一顆心,叫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後一定可以當宰相」。

5、仲淹助喪

范仲淹擔任邠州地方官時,有一天閑暇無事,帶同僚屬下登上高樓,設置酒宴,還沒有舉杯飲酒,看到有幾個披麻戴孝的人在營造下葬的器具,並沒有十分氣憤,而是急忙派人去詢問他們。

原來是一個客居在邠州的讀書人死了,准備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還沒有著落。范仲淹聽後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並給喪家一筆可觀的錢,讓他們辦完喪事。參加宴會的客人中間有的為此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⑨ 誰有李大釗的故事,請幫忙

李大釗小故事[轉貼]
★§蝶舞§★ 發表於 2005-3-10 18:52:00

掃雪·教歌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來到人間時,父親李任榮就因患肺病逝世;剛過周歲,母親周氏又因感傷過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釗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無兄弟,又鮮姊妹,為一垂老之祖父教養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時管教李大釗甚嚴,不準他外出去看賭博,更不許他罵人、打架,否則就要他接受大熱天上房頂舉著沉重的木杈翻麻等處罰。如此嚴格的家教,對李大釗的成長影響很深。

李大釗自己做父親後,從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啟發,同樣對子女加以嚴格的教育。掃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實踐中的兩則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院子里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棉絮。李大釗對他的女兒和兒子說:「雪下得多大啊,你們快拿著掃帚到院子里去掃雪。要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孩子們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孫:「天這么冷,你還叫孩子們去掃雪,要是凍病了可怎麼辦?」李大釗笑著說:「孩子應當從小養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麼也不會做。身體經常活動,也會增強抵抗力。呆在家裡不動彈,就更怕冷了。」說完,他和孩子們拿了簸箕與掃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掃雪,一面對孩子說:「將來誰也不能當寄生蟲,誰要是不勞動,誰就沒有飯吃!」孩子們邊掃雪,邊聽父親講新奇的故事,一點也不覺得冷,反而是越掃越有勁……

孩子們漸漸長大,上學了。李大釗又非常注重用音樂來陶冶孩子的心靈,用歌曲寓理於情,寓教於樂,使孩子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個晚上,他稍有空閑,就將兒子李葆華、女兒李星華喊進書房,先要他倆將當時在學校學的歌唱給他聽,孩子們高興地唱起了喜歡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們親愛的孔德,啊,我們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園,你永是美麗的王國……」李大釗聽完歌,沒有一句誇獎,只是幽默地說:「北河沿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我天天到北大去,都從那裡經過,裡面常泡著死豬、爛狗,臭烘烘的,怎麼能說是孩子們青春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這個歌子太不現實了,這不是培養孩子們睜著眼睛撒謊嗎?」接著,他就教孩子們唱《國際歌》。他一邊彈琴,一邊用低沉的聲音唱著。他說,聲音不能太大,讓街上警察、暗探聽見,他們會把我們逮起來的。他不僅教孩子會唱,還把歌詞大意講解給孩子聽,並且用家鄉一位窮苦大伯一年辛苦到頭,全家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例子,幫助孩子領會歌詞的意義,加深印象……結果,沒教唱幾遍,孩子們都會唱了,而且深深地愛上了這首珍貴的歌!

讓家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李大釗的家教故事

我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 (1889 — 1927) ,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又是位著名學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對他一生的寫照。 李大釗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以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長子李葆花 16 歲便參加革命,曾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政委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等職;長女李星華,1932 年入黨,長期從事教育和民間文藝的研究工作 ,是我黨的優秀幹部。

李大釗早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圖書館主任,並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是社會名流。但他生活儉朴,「冬——絮衣,夏——布衫」,一個大餅,一根洋蔥,常常是他的便飯,有人去他府上拜訪,見他的幼女炎華,身穿紅粗布小棉襖,外套藍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的,土裡土氣的,像個鄉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名教授的女兒。有位親戚對此很不理解,有次問起李大釗,他只是淡淡一笑說:「點種」「莊稼人種地要點種,你當教授點什麼種 ? 」親戚迷惑不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