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取長補短的成語故事

取長補短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4 00:07:33

成語故事取長補短

取長補短 [qǔ cháng bǔ ǎn]
[解釋]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取長補短的故事
取長補短: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不足。以下是取長補短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孟子的人。他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們的尊敬。無論人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不懂的,都去向他請教。他會給人們提供好的建議,從而幫助人們排憂解難。
當時的滕國是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很多大國都想欺侮它。滕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去尋求大國的保護。滕文公覺得一味讓大國保護也不是長久之計,只有讓滕國真正富強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於是,他就和大臣們商量這件事,但討論了半天,一直沒有想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辦法。
後來,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勵滕文公,要想使國家真正富強,就必須實行仁政。孟子說:「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意思是說,現在的滕國,如果把長的地方去掉,然後補到短的地方,方圓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來治理,滕國肯定能變得富裕強大。
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⑵ 取長補短配圖成語故事

取長補短

【近義抄】揚長避短
【反義】故步自封
【釋義】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用例】外來幹部和本地幹部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必須互相~,才能有進步。(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

⑶ 取長補短的成語故事

  • 取長補短_成語解釋

  • 【拼音】:qǔ cháng bǔ ǎn

  • 【釋義】: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回也泛指在同類事答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成語故事

  • 戰國時期,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還要他截長補短,發揮地區優勢,以仁政來治理天下,滕國可以成為一個強國。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⑷ 取長補短的成語故事是什麼

戰國時抄期,有一個叫孟襲子的人。他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們的尊敬。無論人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不懂的,都去向他請教。他會給人們提供好的建議,從而幫助人們排憂解難。
當時的滕國是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很多大國都想欺侮它。滕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去尋求大國的保護。滕文公覺得一味讓大國保護也不是長久之計,只有讓滕國真正富強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於是,他就和大臣們商量這件事,但討論了半天,一直沒有想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辦法。
後來,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勵滕文公,要想使國家真正富強,就必須實行仁政。孟子說:「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意思是說,現在的滕國,如果把長的地方去掉,然後補到短的地方,方圓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來治理,滕國肯定能變得富裕強大。
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⑸ 取長補短成語故事

〔釋義〕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典故〕孟子是儒家學說的典型代表,是我國戰國時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學術淵博,仁義善良,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每當人們遇到困難,碰到問題的時候,總會向孟子請教。而孟子也會非常和藹客氣地給人講解道理,提供好的建議。他很喜歡幫人排憂解難,解決問題。
戰國時期,有很多分散的諸侯國,有的諸侯國強大,有的諸侯國弱小。滕國就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很多強大的諸侯國都想侵略它,佔領它的土地和人民。滕國弱小不敵各個大的諸侯國,也不能容忍那麼多的國家來欺負自己。舉國上下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好去尋求大國的保護(protect)。滕文公覺得一味地讓大國來保護也不是長遠之計。況且大國是不會白保護滕國的,它會提出很多的條件。要得到它的保護就必須答應這些條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只有讓滕國自己富強起來才不會再受其他國家的欺負,也不必再求大國的保護。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可是滕國的人不知道怎樣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於是滕文公就召集所有的大臣來討論商量強國之計。但是討論(discuss)了半天,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他們聽說了孟子的名聲後,滕文公就親自向孟子請教。孟子勉勵滕文公,告訴他如果想要國家富強就必須實施仁政。孟子說:「孔子有個弟子叫顏淵,這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深得孔子的真傳。顏淵就曾經說過『舜是怎樣的人,我也就是怎樣的人。全天下有作為的人都應該像舜那樣。』滕國把土地寬闊的地方截下來,補在短小的地方,就可以組成一個正方形,那每邊之長至少也有五十里。只要實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個富裕強大的國家。」
後來,人們就根據孟子的話,歸納了「取長補短」這個成語。

[學習]我們為人處事要善於取長補短,積極地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完美。

⑹ 取長補短的成語的故事

取長補短是一個成語,讀音是ǔ cháng bǔ ǎn,意思是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戰國時期,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還要他截長補短,發揮地區優勢,以仁政來治理天下,滕國可以成為一個強國。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孟子的人。他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們的尊敬。無論人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不懂的,都去向他請教。他會給人們提供好的建議,從而幫助人們排憂解難。
當時的滕國是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很多大國都想欺侮它。滕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去尋求大國的保護。滕文公覺得一味讓大國保護也不是長久之計,只有讓滕國真正富強起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於是,他就和大臣們商量這件事,但討論了半天,一直沒有想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辦法。
後來,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勵滕文公,要想使國家真正富強,就必須實行仁政。孟子說:「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意思是說,現在的滕國,如果把長的地方去掉,然後補到短的地方,方圓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來治理,滕國肯定能變得富裕強大。
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⑺ 取長補短 成語故事

  • 取長補短_成語解釋

  • 【拼音】:qǔ cháng bǔ ǎn

  • 【釋義】: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典故〕孟子是儒家學說的典型代表,是我國戰國時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學術淵博,仁義善良,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每當人們遇到困難,碰到問題的時候,總會向孟子請教.而孟子也會非常和藹客氣地給人講解道理,提供好的建議.他很喜歡幫人排憂解難,解決問題.
    戰國時期,有很多分散的諸侯國,有的諸侯國強大,有的諸侯國弱小.滕國就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很多強大的諸侯國都想侵略它,佔領它的土地和人民.滕國弱小不敵各個大的諸侯國,也不能容忍那麼多的國家來欺負自己.舉國上下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好去尋求大國的保護(protect).滕文公覺得一味地讓大國來保護也不是長遠之計.況且大國是不會白保護滕國的,它會提出很多的條件.要得到它的保護就必須答應這些條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只有讓滕國自己富強起來才不會再受其他國家的欺負,也不必再求大國的保護.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可是滕國的人不知道怎樣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於是滕文公就召集所有的大臣來討論商量強國之計.但是討論(discuss)了半天,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他們聽說了孟子的名聲後,滕文公就親自向孟子請教.孟子勉勵滕文公,告訴他如果想要國家富強就必須實施仁政.孟子說:「孔子有個弟子叫顏淵,這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深得孔子的真傳.顏淵就曾經說過『舜是怎樣的人,我也就是怎樣的人.全天下有作為的人都應該像舜那樣.』滕國把土地寬闊的地方截下來,補在短小的地方,就可以組成一個正方形,那每邊之長至少也有五十里.只要實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個富裕強大的國家.」
    後來,人們就根據孟子的話,歸納了「取長補短」這個成語.

⑻ 成語取長補短的故事

取長補短_成語解釋
【拼音】:qǔ cháng bǔ ǎn
【釋義】: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還要他截長補短,發揮地區優勢,以仁政來治理天下,滕國可以成為一個強國。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⑼ 取長補短短篇成語故事

取長補短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還要他截長補短,發揮地區優勢,以仁政來治理天下,滕國可以成為一個強國。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出處】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孟子·滕文公上》 相得益彰的呢? 回答: 【出處】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聖主得賢臣頌》 王子淵 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綿之麗密;羹藜唅糗者,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今臣僻在西蜀,生於窮巷之中,長於蓬茨之下,無有游觀廣覽之知,顧有至愚極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應明旨。雖然,敢不略陳愚心,而杼情素! 記曰:恭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審己正統而已。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眾。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及至巧冶鑄干將之璞,清水淬其鋒,越砥歛其鍔,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忽若篲氾畫塗。如此則使離婁督繩,公輸削墨,雖崇台五層,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庸人之御駑馬,亦傷吻弊筴而不進於行,胸喘膚汗,人極馬倦。及至駕齧膝,驂乘旦,王良執靶,韓哀附輿,縱騁馳騖,忽如影靡,過都越國,蹶如歷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里一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故服絺綌之涼者,不苦盛暑之鬱燠;襲狐貉之煖者,不憂至寒之凄愴。何則?有其具者易其備。賢人君子,亦聖王之所以易海內也。是以嘔喻受之,開寬裕之路,以延天下之英俊也。夫竭智附賢者,必建仁策;索人求士者,必樹伯跡。昔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隆;齊桓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由此觀之,君人者勤於求賢而逸於得人。 人臣亦然。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於鼎俎,太公困於鼓刀,百里自鬻,甯戚飯牛,離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蔬釋蹻而享膏粱,剖符錫壤,而光祖考,傳之子孫,以資說士。故世必有聖智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虎嘯而谷風冽,龍興而致雲氣,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陰。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詩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故世平主聖,俊乂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獲稷契皋陶伊尹呂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雖伯牙操(上竹下遞)鍾,蓬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 故聖主必待賢臣而弘功業,俊士亦俟明主以顯其德。上下俱欲,懽然交欣,千載一會,論說無疑。翼乎如鴻毛遇順風,沛乎若巨魚縱大壑。其得意如此,則胡禁不止,曷令不行?化溢四表,橫被無窮,遐夷貢獻,萬祥必臻。是以聖主不遍窺望而視已明,不殫傾耳而聽已聰。恩從祥風翱,德與和氣游,太平之責塞,優游之望得。遵游自然之勢,恬淡無為之場。休徵自至,壽考無疆,雍容垂拱,永永萬年。何必偃仰詘信若彭祖,呴噓呼吸如喬松,眇然絕俗離世哉!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蓋信乎其以寧也! 真的沒有什麼故事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