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關於論語的成語

關於論語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03 09:51:27

Ⅰ 關於 論語 的成語

  1. 哀而不傷】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2. 愛禮存羊】由於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3. 愛素好古】指愛好朴質,不趨時尚。

  4.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喜愛他時,總想叫他活著;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5. 安老懷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6. 半部論語】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7. 半間不界】間、界:今作:「尷尬」。比喻膚淺、不深刻,或做事不徹底。

  8. 飽食終日】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

  9. 暴虎馮河】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10. 表裡如一】表:外表;里:內心。表面和內心象一個東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1. 屏氣凝神】屏氣:抑制呼吸;凝神: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違心一致。

  12. 屏聲息氣】抑制著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態。

  13. 博施濟眾】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14. 博文約禮】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15. 不恥下問】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16. 不悱不發】悱:心裡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17. 不憤不啟】憤:心裡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

  18. 不改其樂】不改變自有的快樂。指處於困苦的境況仍然很快樂。

  19. 不敢問津】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20.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Ⅱ 與論語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1 不亦樂乎 《學而》
2 犯上作亂 《學而》
3 一日三省 《學而》
4 節用愛人 《學而》
5 賢賢易色 《學而》
6 和為貴 《學而》
7 食無求飽 《學而》
8 居無求安 《學而》
9 安貧樂道 《學而》
10巧言令色 《學而》
11 告往知來 《學而》
12 就正有道 《學而》
13 貧而樂道 《學而》
14 慎終追遠 《學而》
15溫良恭儉讓 《學而》
16 小大由之 《學而》
17 學而時習之 《學而》
18 言而有信 《學而》
19 從心所欲 《為政》
20 當立之年 《為政》
21 而立之年 《為政》
22 見義勇為 《為政》
23 舉枉措直 《為政》
24 舉直措枉 《為政》
25 犬馬之養 《為政》
26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為政》
27 三十而立 《為政》
28 隨心所欲 《為政》
29 溫故知新 《為政》
30 言寡尤,行寡悔 《為政》
31 一言以蔽之 《為政》
32 異端邪說 《為政》
33 知命之年 《為政》
34 眾星拱北 《為政》
35 眾星捧月 《為政》
36 周而不比 《為政》
37 知命之年 《為政》
38 因材施教 《為政》
39 哀而不傷 《八佾》
40 愛禮存羊 《八佾》
41 不咎既往 《八佾》
42 成事不說 《八佾》

Ⅲ 有關於論語的成語

1、【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出處】《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出處】《尚書·皋陶謨》:「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出處】《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處】《論語·為政》:「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這個;孰:那個。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麼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絕不能容忍。 【出處】《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8、【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Ⅳ 關於論語成語有哪些

『半部論語』
『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首拼』 bbly
『釋義』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贊回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答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康熙字典』 半、部、論、語。
『出處』 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
『示例』 況且從前古人以~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四回

Ⅳ 論語中的所有的成語

有朋自遠方來來,不亦源樂乎
犯上作亂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溫良恭儉讓
和為貴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從心所欲(隨心所欲)
溫故知新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義勇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盡善盡美
朝聞夕死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見賢思齊
父母在,不遠游
朽木不可雕
聽其言,觀其行
無欲則剛
不恥下問
三思而後行
愚不可及
輕裘肥馬
文質彬彬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舉一反三
臨事而懼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師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誘
欲罷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過猶不及
克己復禮
非禮勿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四海之內皆兄弟
成人之美
察言觀色
以文會友
名正言順
一言興邦
欲速則不達
臨危授命(見危受命)
以德報怨
怨天尤人
仁人志士
殺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下不忍則亂大謀
當仁不讓
有教無類
道不同不相為謀
分崩離析
血氣方剛
殺雞焉用牛刀
色厲內荏
道聽途說
患得患失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學而優則仕
天下歸心

Ⅵ 有關於論語的成語

半部論語 [bàn bù lún yǔ]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誇版贊之辭,掌握權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出 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例 句
況且從前古人以~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

Ⅶ 論語的成語及解釋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5、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當仁不讓;語本《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註:"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後來泛用"當仁不讓"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7、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里仁》:"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0、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3、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里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後多用此稱贊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16、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17、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8、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Ⅷ 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1) 犯上作亂:「不好犯上,而好作亂,未之有也.」(《學爾篇》)釋: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
(2)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學爾篇》)釋: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3) 言而有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學爾篇》)釋: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
(4) 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為政篇》)釋: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
(5) 知之為知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篇》)釋: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釋:這都可以狠心做出來,什麼事不可以狠心做出來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八佾篇》)釋:已經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經過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盡善盡美:「盡善矣,又盡美也.」 (《八佾篇》)釋:美極了,而且好極了.
(9) 見賢思齊:「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篇》)釋:看見賢人,便應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10) 文質彬彬:「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雍也篇》)釋:文采和朴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君子.
(11) 敬而遠之:「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雍也篇》)釋:嚴肅地對待鬼神,但並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說是聰明了.
(12) 舉一反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述而篇》)釋:教給他東方,他卻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馮河:「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述而篇》)釋: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不用船隻去渡河,這樣死了都不後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釋:孔子在齊國聽到韶的樂章,很長時間嘗不出肉味.
(15) 樂在其中:「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釋: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臂做枕頭,也有著樂趣.
(16) 擇善而從:「多聞,擇善而從.」 (《述而篇》)釋:多多地聽,選擇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 任重道遠、死而後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篇》)釋: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負擔沉重,路程遙遠.以實現仁德於天下為己任,不也沉重嗎?到死方休,不也遙遠嗎?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釋:有一個莊稼漢問我,我本是一點也不知道的.
(19) 循循善誘:「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子罕篇》)釋:老師善於有步驟地誘導我們,用各種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有用一定的禮節來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
(20) 後生可畏:「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子罕篇》)釋: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斷定他的將來趕不上現在的人呢?
(21)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先進篇》)釋:由么,學問已經不錯了,只是還不夠精深罷了.
(22) 過猶不及:「子曰:『過猶不及.』」 (《先進篇》)釋:孔子道:「過分和趕不上都不好.」
(23) 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顏淵篇》)釋:天下之大,到處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著急沒有好兄弟呢?
(24)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顏淵篇》)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
(25) 察言觀色:「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顏淵篇》)釋:怎樣才是達呢?品質正直,遇事講理,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語,觀察別人的顏色,從思想上願意對別人退讓.
(26) 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篇》)釋:言語一定要信實,行為一定要堅決.
(27) 怨天尤人:「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憲問篇》)釋:不怨恨天,不責備人,學習一些平常的知識,卻透徹了解很高的道理.
(28) 一以貫之:「非也,予一以貫之.」 (《衛靈公篇》)釋:不是的,我有一個基本觀念來貫串它.
(29) 殺身成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衛靈公篇》)釋:志士仁人,不貪生怕死因而損害仁德,只勇於犧牲來成全仁德.
(30)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衛靈公篇》)釋:孔子說:「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31) 言不及義:「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衛靈公篇》)釋:同大家整天在一塊,不說一句有道理的話,只喜歡買弄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
(32) 因人廢言:「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衛靈公篇》)釋:君子不因為人家一句話(說得好)便提拔他,不因為他是壞人而鄙棄他的好話.
(33) 當仁不讓:「當仁,不讓於師.」 (《衛靈公篇》)釋:面臨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34) 性相近,習相遠:「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陽貨篇》)釋:人性情本相近,因為習染不同,便相距懸遠.
(35) 殺雞焉用宰牛刀:「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陽貨篇》)釋:孔子微微笑著,說道:「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
(36) 色厲內荏:「色厲而內荏,譬如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陽貨篇》)釋:顏色嚴厲,內心怯懦,若用壞人作比喻,怕像個挖洞跳牆的小偷罷!
(37) 道聽途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陽貨篇》)釋:聽到道路傳言就四處傳播,這是應該革除的作風.
(38)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陽貨篇》)釋:當他沒有得到職位的時候,生怕得不著.已經得著了,又怕失去.
(39)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陽貨篇》)釋:整天吃飽了飯,什麼事也不做,不行的呀!
(40)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張篇》)釋:做官了,有餘力便去學習;學習了,有餘力便去做官.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
不慍,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鮮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眾星拱月——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隨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見義勇為——見義不為,無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盡善盡美——盡美矣,又盡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不恥下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質彬彬——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誨人不倦——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舉一反三——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善而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盪盪——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任重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循循誘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欲罷不能——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後生可畏——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過猶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內省不疚——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察言觀色——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
手足無措——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一言興邦——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欲速則不達——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殺身成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同,不相為謀。
分崩離析——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禍起蕭牆——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血氣方剛——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
殺雞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
色厲內荏——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道聽途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則心安而德全矣。
文過飾非——小人之過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待價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Ⅸ 論語中的所有成語

1-1、【學而時習之】——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論語·學而》(1·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2、【不亦樂乎】——不是很高興的嗎?《論語·學而》(1·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3、【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論語·學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論語·學而》(1·3):「巧言令色,鮮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論語·學而》(1·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論語·學而》(1·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1·6):「子曰:'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餘力】——做了事情以後,還有剩餘的精力和時間。《論語·學而》(1·6):「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9、【賢賢易色】——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論語·學而》(1·7):「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

1-10、【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論語·學而》(1·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終追遠】——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論語·學而》(1·9):「曾子曰:'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