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02 19:08:17

Ⅰ 出自古代寓言成語

「狐假虎威」出來於《戰國源策·楚策》,「鷸蚌相爭」出於《燕策》,「畫蛇添足」出於《齊策》,「刻舟求劍」出於《呂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於《韓非子·難勢》,「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一箭雙雕」出於《北史·長孫晟傳》,「口蜜腹劍」出於《唐書·李林甫傳》,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63002261.html?si=1

Ⅱ 寫出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並寫出出處

葉公好龍——《新序·抄雜事》
自相矛盾——《韓非子·難一》
杯弓蛇影——《感事》
揠苗助長
——《孟子·公孫丑上》
鷸蚌相爭——《燕策》
畫蛇添足——《齊策》
刻舟求劍——《呂氏春秋·察今》
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
草木皆兵——《晉書·苻堅載記》
一箭雙雕——《北史·長孫晟傳》
口蜜腹劍——《唐書·李林甫傳》
掩耳盜鈴——《呂氏春秋·自知》
亡羊補牢——《戰國策·楚策》
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
黃粱一夢——《枕中記》
盲人摸象——《大般涅盤經》三二
塞翁失馬——《淮南子·人間訓》

Ⅲ 出自於古代寓言的成語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杞人憂天
愚公移山
濫竽充數
鄭人買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邯鄲學步
聞雞起舞
鑿壁偷光
杞人憂天
起死回生
剖腹藏珠
買櫝還珠

Ⅳ 例: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如「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自《燕策》。

安步當車 《戰國策·齊策四》 不遺餘力 《戰國策·趙策》 不翼而飛回 《戰國策·秦策》 側目而答視 《戰國策·秦策》 反璞歸真 《戰國策·齊策》 高枕無憂 《戰國策·魏策一》 汗馬功勞 《戰國策·楚策》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 畫蛇添足 《戰國策·齊策二》 揮汗成雨 《戰國策·齊策一》 狡兔三窟 《戰國策·齊策四》 門庭若市 《戰國策·齊策一》 亡羊補牢 《戰國策·楚策四》

Ⅳ 古代寓言成語及出處

【出處】先秦·韓非的《韓非子·五蠹(d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回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答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釋讀】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Ⅵ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有什麼出自哪裡

一、揠苗助長

出處:戰國時期孟子《孟子·公孫丑上》

揠苗助長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對學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流。

【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適得其反、拔苗助長、欲速不達、斷鶴續鳧

【反義詞】順其自然、循序漸進、放任自流

二、自相矛盾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難一》

自相矛盾

【解釋】: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示例】:這些理論自相矛盾。

【近義詞】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後抵觸、首尾乖互、相互抵觸、鬻矛譽盾

【反義詞】並行不悖、天衣無縫、滴水不漏、順理成章、自圓其說、言行一致、無懈可擊

三、鄭人買履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買履

【解釋】: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生搬硬套、死搬教條

四、守株待兔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好逸惡勞、守株緣木、刻舟求劍、墨守成規、緣木求魚、坐享其成、固守成規

【反義詞】除舊布新、通權達變、借坡下驢、通達權變、隨機應變、見風使舵、標新立異

五、刻舟求劍

出處:戰國末期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按圖索驥、依樣葫蘆、墨守成規、膠柱鼓瑟

【反義詞】通權達變、借坡下驢、審時度勢、隨機應變

Ⅶ 出自中國古代寓言成語有哪些

寓言故事成語
坐井觀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葉公好龍 自相版矛盾 掩耳盜鈴 南轅權北轍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 亡羊補牢 杯弓蛇影 買櫝還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驢技窮 杞人憂天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杞人憂天 愚公移山 濫竽充數 鄭人買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Ⅷ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

疑鄰來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源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Ⅸ 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語

1.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用來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2. 葉公好龍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成語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3.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出處 先秦·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得兔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裡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隻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隻、第三隻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麼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4. 掩耳盜鈴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不到,別人也就聽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騙自己。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鍾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鍾,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5. 狐假虎威
喻仰仗別人的威勢或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出處:《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Ⅹ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守株待兔出自哪兒

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望不經過努力而得專到成功的僥幸心屬理。現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於是他便放下鋤頭每天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