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風景區的故事

風景區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2 12:51:03

Ⅰ 中國各地旅遊景點的故事

比如西湖:

1、西湖有著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其實,西湖是一個瀉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汐的沖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此後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終於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於「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於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贊美西湖說:「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一個「西子湖」的雅號。

Ⅱ 北京景點的故事

北海仿膳飯庄,原是清朝皇宮的御膳房。這個御膳房集中了全國最好的廚工,能烹調全國最好

的菜點。每當節日慶典的時候,從各地采辦來「禽八珍」、「海八珍」、「山八珍」、「草八珍」

等,做成幾十種名菜,供皇帝、妃子等人享用。到了慈禧當政的時候,御膳房更是為她准備了各種

各樣點心、菜餚。

慈禧用餐很講究,一頓飯要一百多樣菜。遇到節日,比如重陽節,御膳房還額外地為她做各

種花糕上供。這些花糕有菊花的,有棗泥的,有八寶的……還有各式的餑餑。據說,這天,她還

要到排雲殿,吃一種專用土炭和松枝烤出來的「燒餅夾烤肉」。這東西慈禧最愛吃。

雖然,御膳房的廚工技術很高明,可是還不能使慈禧滿足,一旦她吃得不高興,還要殺人呢。

每年九月間,慈禧要度「齋期」,在這時候,御膳房要為她准備二十天的素菜。有一年九月,她感

冒了,嘴裡無味,要吃「九皇素」,廚工給她做好了,又好看又味美。誰知,她一嘗,就破口大

罵,嫌菜沒味道,要廚工重做。廚工只好重做,這次做得比上次更香更有味。可是,慈禧嘗了,還

是大發脾氣,竟下令把這幾個廚工都殺了。

有一年,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帶著一幫人狼狽往西逃,一連逃了好幾天,這時,帶出的干

糧已經吃完了。那年頭,兵荒馬亂,到處鬧鬼子,慈禧嚇得也不敢停車,向官府要糧,只是一個勁

兒地逃。快到西安了,慈禧實在餓得不行了,只好下令停車,要手下人去找吃的。手下人心想,太

後吃慣了山珍海味,如今在這荒郊野嶺,到哪兒去找這些東西?想到這兒,他們只是哼哼哈哈的,不

見舉動。慈禧一見,火了:「你們這幫奴才,存心想餓死我啊?」一個手下人說:「老佛爺息怒,奴

才不是不肯去找,可這地方前無村後無店,到哪兒去找呢?」

這時,慈禧突然發現不遠的地方有一群逃難的人,正坐著吃著什麼。於是,她就說:「你看,

手下人跑過去一看,只見那些逃難的人正在啃窩窩頭,那一個窩窩頭足有四、五兩重。手下人沒有

理會,就來稟報。慈禧從來沒聽說過什麼窩窩頭,也沒見過,心裡好奇,就走了過去,看見那窩窩

頭黃橙橙的,那些人啃起來可香了,就指著問一個老頭:「這好吃嗎?」老頭回頭說:「好吃!」

慈禧聽了,感到肚子更餓了,就說:「你能給我一個吃吃嗎?」那老頭倒也爽快,就遞上一個。慈

禧接過,狠狠地咬了一日,感到真是太好吃了,接連幾口就把一個窩窩頭吃完了。

過了一些日子,她帶著皇帝、皇後、妃子們又耀武揚威地從西安回到北京。不久她又想起吃

窩窩頭的事,就下令御膳房照做窩窩頭。可是,窩窩頭送來了,她咬一口,咂巴咂巴,感到太不

是滋味了,一怒之下,就殺了幾個廚工。這一下,可嚇壞了其他廚工。這天,大家湊在一起出主

意想辦法。有的說:「老佛爺逃難,肚子餓了,有窩窩頭,當然覺得好吃,可現在再吃窩窩頭,她能咽得下嗎?」也有的說:「對啊!我們得想個辦法,做得既要象窩窩頭,又要香甜可口。」大

家一聽,這話有理,可怎麼做呢?心裡還是沒底。這時,有位老廚工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主意,

他說:。咱們用栗子面加白糖做一兩一個的小窩窩頭,試試她愛不愛吃?」大家一聽,這是個辦法,

就都同意了。栗子面加白糖做出來的窩窩頭,不僅樣子象,而且味道也挺好,送給慈禧一吃。慈禧

很高興,說:「我總算又吃到當年逃難時的窩窩頭,就是還不夠那麼香、那麼甜。」

這消息傳到了御膳房,大家才鬆了口氣,都說:「這才叫『餓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蜜不甜』

啊。」

從這以後,御膳房的名氣就更響了。

Ⅲ 景點的傳說和神話故事

1、大理洱海

傳說河宮里的七公主嚮往人間生活,私自來到洱海邊與漁民段岸黑成婚。七公主有一面寶鏡能照亮海底,她為了漁民能夠多打魚,就把自己的寶鏡放入洱海中。寶鏡從此變成洱海河,世世代代放著金色的光芒。

2、瀘沽湖

在遙遠的年代,這里曾是一片村莊。村裡有個啞巴放豬娃,人們只要把豬交給他,他總是把豬放得肥肥壯壯的。有一天,他在山上一棵樹下睡著了,夢見一條大魚對他說:「善良的孩子,你可憐了,從今往後,你不必帶午飯了,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

小孩醒來後,就到山上找啊找,終於在一個山洞裡發現那條大魚,他就割下一塊燒吃,魚肉香噴噴的。第二天,他又去了,昨天割過的地方又長滿了肉,傷口不見了。這下孩子放心了,從此後,每天都以魚肉為食。

這事被村裡一個貪心的人知道了,他要把大魚占為已有,就約了一些貪財之徒,用繩索拴住魚,讓九匹馬九頭牛一齊使勁拉,魚被拉出洞,災難也就降臨了。從那個洞里,洪水噴涌而出,頃刻間淹沒了村莊。

那時,有一個摩梭女人正在喂豬,兩個年幼的孩子在旁邊玩耍,母親見洪水沖來,急中生智,把兩個孩子抱進豬槽,自己卻葬身水底。兩個孩子坐在槽里承受水漂流,後來,他們成了這個地方的祖先。人們為了紀念那個偉大的母親,就拿整段木頭做成「豬槽船」,瀘沽湖也稱為母親湖。

3、香格里拉

傳說色拉村中有位英俊、勇敢的青年,許多姑娘向他表示愛意,但都被他拒絕了,因為他深愛著遠方一位美麗的漢族姑娘,他的真心終於嬴得了姑娘的芳心,後來,他們商定了婚嫁的日期,到了結婚那天,小夥子的親朋好友都來道賀,

小夥子穿上結婚的禮服,來到村頭迎接送親的隊伍,可到了日落西山,還未見姑娘的身影,小夥子焦急了,親朋好友都紛紛議論起來,心灰意冷的小夥子搭上弓箭向送親的路射去,悲劇發生了,

箭不幸射中了匆匆趕來的姑娘,姑娘倒下了,射軀化作了婀娜的群山。小夥子悲痛欲絕,憂傷的離開了人世,他的身軀化作了遼闊的草原,永遠的依在他愛人的身邊。

4、拉姆拉措

據說有緣之人還可從拉姆拉錯湖水的倒影中看出神喻的前生和來世。每一個去神湖朝拜的人,只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神湖就能顯現出各種景象,可以啟示未來的命運。歷代的轉世靈童,都是在湖的啟示下尋找,在成為之後也都要到神湖朝拜一次。

傳說十三世達賴圓寂時面向東方,且拉薩至東北方向天空出現異樣彩雲,預示了轉世靈童誕生的方域。後來五世熱振活佛繞湖三周,在拉姆拉錯觀看神諭。該湖也是無數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運的寶鏡。

5、拉薩

相傳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為了慶祝此事,決心要好好建設王都。但當時的吐蕃王都,還是一片荒草沙灘之地。文成公主由於精通天象地氣,善觀五行風水,她觀察拉薩的地形,發現其好像一個仰卧的羅剎女(即母夜叉),

認為選拉薩作為國都實在是對國極為不利。於是公主建議在拉薩外圍建立四個寺廟,以鎮住女魔的四肢。她又算出拉薩中心的卧馬湖是母夜叉的,湖水便是母夜叉的血液,都應想辦法鎮住。

於是,公主根據五行之說,主張用白羊背土填湖。藏王松贊干布聽從了公主的意見,就在卧馬湖動工,填湖造寺,建成了著名的大昭寺。拉薩原稱「山羊地」,便由此得名。

大昭寺建成後,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長安帶來的釋加牟尼佛像供在廟內,從此各地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朝拜。久而久之,這塊神聖的「邏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稱為「拉薩」,即「聖地」了。

Ⅳ 旅遊景點的傳說

嘉峪山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不斷匯合成北大河,它穿過河西走廊中段內的荒容原,澆灌著那一帶的良田,養育著那裡的各族人民。有一天,一個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頭碰上一個古怪老頭兒,身上背一袋子石沙,問他去北大河如何走,並說:"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後來被一群百姓搶去,我這次來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聽後非常氣憤,立刻頂撞道:"別說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邊大山搬來,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頭兒一聽氣炸了,立刻將這袋石沙向左右撤開,驟然間,荒原上突起許多丘陵和一座大山,這座大山就是現在的嘉峪山。原來這個怪老頭兒是龜精變的,只見他口念咒語,企圖推倒嘉峪山來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頭兒擊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個山包,形狀如龜,這就是現在的"龜蓋山"。

Ⅳ 林州市風景區內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1. 龍頭山文峰塔
在林州城東的龍頭山頂,矗立著一座高約米的7層古塔,這就是龍頭山文峰塔。
此塔建於何時?為何建於此地?又為何以「文峰」命名?查閱一下林州史料,便不難找到答案。
在從明崇禎丁丑到清康熙丁未的30年間,林州先後有楊汝經、劉遠芳、牛應征、閻鶴升、王輔遠、牛君藩、王鼐、劉澤博8人考中了進士。也就是說,在這30年中,平均每隔三四年,就有一名林州人金榜題名。然而,自劉澤溥之後的140餘年間,林州卻再也沒出過一個進士。這一反常現象,在當時的林州各界引發了許多猜測。
林州城西山名曰「林慮」,峰巒聳矗,壁立千仞,在《地理經》中謂之「虎山」。城東山矮勢緩,綿延起伏,謂之「龍山」。左右兩山高程的懸殊及山形的差異,造成了右高左低,虎強龍弱的不平衡態勢。這時有人便認為,林州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因「地利」因素缺失,才造成域內人才難以成名。清乾隆11年(1746),伏羌舉人鞏敬緒,調任林縣知縣。他上任後,聽信這些風水專家的意見,認為林縣要想出人才,必須培弱抗強,補東抑西。經過實地考察,最終擬定在城東龍頭山頂建座石塔重振「文風」。
乾隆12年,工程正式開工,數月之後,一座三層高的石塔便告完工。至道光17年(1837)夏初,時任知縣袁銘泰又繼而續之,將3層改建為7層,並將此塔命名為「文峰塔」。
因為這座塔建在眾目睽睽的龍頭山頂,所以,在後來的林州,便出現了多個版本的民間傳說。其中有個故事說,龍頭山原是一條青龍變的活山,不但能長高,還會晝伏夜行,如果它能喝到南關大池裡的水,林縣就會出一斗芝麻數量的官。有一天,一「南蠻子」路過此地,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便說龍頭山是條惡龍變的。如不把它鎮住,將後患無窮。縣官信以為真,便依照「蠻人」的指點,在龍頭山上建起了這座石塔,把青龍壓死在了塔下。原來說林縣能出一斗芝麻數量的官,結果出了一斗芝麻數量的建築工匠。
傳說終歸傳說,它原本就沒打算承擔歷史責任。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故事和林州的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在此後的道光戊申至清光緒癸卯間的55年中,從林州這塊大地上又走出了申逢吉、劉曦、田景瀛、李詩濂、呂慎修、董應遴、李祖光、李仲鸞、逯懿、李見荃、呂慰增、張家駿12位進士和50多名舉人。從史料記載來看,這些成績如實記載了一鄒(鄒蔚祖)二周(周百順、周起濱)等幾任知縣尊師重教之功。至於「林州工匠」一說,據史料記載,遠在明朝初年,林州工匠就已名揚全國了。
文峰塔始建至今,已經260個春秋,重修至今又170餘年。在此期間,它經歷了多次地震和暴風驟雨的考驗,仍安然無恙地傲立在龍頭山顛。它的存在是前人企盼林州教育騰飛的歷史物證,更是研究林州古代建築藝術的一份寶貴史料。1979年11月,此塔被公布為「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劉秀和林州村名
劉秀是我國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9歲父母雙亡,靠叔父劉良撫養長大。公元22年,27歲的劉秀在南陽加入劉玄領導的起義軍。次年二月劉玄稱帝,封劉秀為太常偏將軍。當年劉秀領兵連克葉縣、郾城,將王莽10萬大軍殺得屍橫百里血流成河,從此以後,王莽政權一蹶不振,喪失了對全國的控制能力。
劉玄看時機已到,便加封劉秀為蕭王,派他到黃河以北地區游說招撫各地官吏。當時河北邯鄲有個名叫王郎的風水先生,他看到天下民心思漢,便詭稱自己是漢成帝之子劉子輿,是正宗皇族後代,應該繼承皇位。當地州縣官吏有的信以為真便投靠了他。劉秀到邯鄲不久,便被王郎發現了,他生怕老底被揭,便立即發令通緝,並親自帶兵捉拿。劉秀見勢不妙,便沿太行山東麓向南逃奔。這便是《二十四史》中所說的「王郎攆劉秀」。當劉秀途徑武安、涉縣進入林州地界後,由此引發了一連串的村名故事。

3.馬 刨 泉
馬刨泉位於豫、晉、冀三省交界處的林州境內。當劉秀越過漳河逃到此地時,已是人困馬乏飢渴難忍。他將馬拴在一棵樹上,想休息片刻再向前趕路。沒想到他騎的馬此時也是舌干口渴,右前蹄在地上亂刨不止。不一會,馬蹄刨的坑內便流出了水。劉秀護兵發現後,便用兵器挖掘,一股股清泉當即噴涌而出。劉秀一行連人帶馬飲了個痛快,稍加休息便繼續向南逃去。
劉秀走後,此泉一直噴涌不止,人們稱它為「馬刨泉」。由於這里有了水,山民們便紛紛來此地定居,並把泉名定為村名,稱作「馬刨泉」村。

4.騾 子 斷
劉秀離開馬刨泉後,由於連續趕路,於農歷七月十五日這天,他的馬便被活活累死了,劉秀痛心至極,牢牢記住了這個忌日。因急於逃命,只好換了頭騾子當坐騎。
當逃至林州市西北部的深山老林之後,他換乘的騾子,速度又漸漸慢了下來。眼看王郎的追兵越來越近,在劉秀萬分著急之時,騾子突然倒在了地上。劉秀從地上爬起,正要提鞭抽打,忽然發現騾子要臨產生駒了。他無可奈何地說:「早能下,晚能下,千萬不能現在下,你趕快讓他化在肚子里不要下。」這原本是劉秀的幾句著急話,沒想到他的話音剛落,騾子肚就像放了氣的皮球,變得越來越扁了。片刻功夫,騾子便從地上站起來,像剛才沒發生這事一樣,馱著劉秀匆匆往前走了。
從此以後,騾子就永遠喪失了生育能力,只能依靠馬、驢雜交傳宗接代。這個當初斷絕騾子生駒的地方,後來漸漸發展成了一個小山村,它就是今日的「騾子斷」村。

5.絲 空 洞
劉秀離開騾子斷後繼續南逃,因山高路險,被迫丟棄坐騎徒步前行,一路上翻山越嶺受盡了艱辛。當逃至林慮山魯班豁下的一個山洞時,劉秀見洞口蛛網密布,便想進洞休息躲藏一時。說也奇怪,劉秀剛一進洞,一群蜘蛛便又迅速吐絲結網,封住了洞口。王郎追兵至此,見洞口蛛網密結,完好無損,正想繞洞而去,這時,洞旁的一棵大樹上有幾只喜鵲,一看來了這么多人,便「喳喳喳」地叫了起來,王郎把「喳喳喳」聽成了「在在在」,便要派人進洞查看。此時,落在另一棵樹上的一群老鴰又「哇哇哇」地叫起來,王郎又把這「哇哇」聲聽成了是「瞎話瞎話」。於是,他把手一揮,手下的人便繞過洞口向前走了。
公元25年,劉秀當了皇帝。當地人聽說當年在此避難之人就是當今皇上,便稱此洞為「絲空洞」。後來有一司姓人家在此建房立村,又把「絲空洞」改成了「司空洞」村。

6.風水寶地石門寺
石門寺坐落在林州市萬泉湖旁的萬泉山上。說他是風水寶地,是說這里的山水和泉城濟南相比毫不遜色。山上山下泉眼眾多,一股股泉水從坡間噴涌而出,大的如碗口,小的像筷子,有的噴水成柱,有的如吐珍珠,有的依地浸漫,有的滴答作響,有的旋流成渦,也有的獨辟成溪,最終匯成了一個大名鼎鼎的萬泉湖,成了風景秀麗的旅遊觀光勝地。
萬泉山原名「石門山」,因當地山勢壁立如門而得名。關於石門寺的起源,據石晉開運二年(945)所遺古碑證實,它至少也有千餘年以上歷史了。
對於石門寺,當地還流傳有一個神話故事,說在很早以前,廟里就住有許多和尚,寺前的山泉,每年都要流出一捧沙金,把這些金子賣掉,足夠寺廟里一年開支。後來換了個貪心的方丈,他讓和尚們揮釺淘金,結果金子沒有挖出,淌金的泉水也不流了。
此故事耐人尋味,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Ⅵ 旅遊景點的傳說故事或來歷

龍井問茶

以「茶」為主題的品茗清幽之處,在西湖西面的鳳篁嶺上。本名龍泓,又名龍湫,以泉名井。相傳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已發現。泉水出自山岩中,四時不絕,水味甘洌,取小棍輕輕攪撥井水,水面呈現一根蠕動的分水線,頗具風趣。

龍井之西的龍井村,環山產茶,名西湖龍井茶,因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著稱於世。元代虞集詠茶詩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真正龍井當地產的茶,產量很少,且大多遠銷國外。所以龍井村賣出來的「高價」茶葉,似乎並不「正宗」,還是杭州的百貨商店裡買的貨真價實一點。

蘇堤春曉
蘇堤俗稱蘇公堤,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觀魚,北接麴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之首。當年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開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築成,橫貫湖南北,全長2.8公里。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

蘇堤的美麗不僅在於它在秀麗的西湖中穿越而過,還因為堤上種滿了形態優美的香樟樹及其他各種植物,是一條全年都常綠的長堤,特別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開,樹發新葉,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加之春風和熙,令人心曠神怡。

斷橋殘雪

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位於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檐,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檐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

Ⅶ 小七孔旅遊風景區的神話故事

這座漂亮的古石橋有四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說,遠古時候內有一個名叫阿吉容的瑤族的小夥子,他的右手只有一個指頭,但是這個獨指卻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堅硬如鋼的岩石戳成爛泥一般綿軟,更奇的是,過上一夜岩石又能恢復其堅硬本性。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美麗的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見鄉親們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對岸去趕場和耕種,便決心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橋。他們來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獨指戳石頭,姑娘們便用變軟的石頭捏砌成橋,一個姑娘負責砌一孔。他們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氣幹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橋。因五里之外另有一座大七孔石橋,本橋遂名小七孔橋。又因這座橋是由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還有一個別稱叫「七姑橋」。此橋看似單簿,但幾百年來它經過多次洪水沖擊卻泰然屹立,迄今完好無損,可見其建築工藝的精妙。

Ⅷ 旅遊景點的故事介紹

斷橋殘雪

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白娘子與許仙的相會之橋,位於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於唐朝,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檐,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檐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

橋堍有御碑亭等亭軒建築,面臨里西湖,與寶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對,山、塔、湖、亭、橋與湖邊桃、柳組成一幅如畫景色,十分迷人。斷橋是通往孤山的必經之路,每當雪後人們紛紛去斷橋欣賞西湖雪景,孤山與里西湖銀裝素裹,格外動人,因稱「斷橋殘雪」。

鹿回頭山頂公園:

鹿回頭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南部約6公里處,傳說在遙遠的年代,五指山上有一個勤勞勇敢的黎族青年,手拿弩弓,身備竹箭,正在搜山打獵。突然間,只見一隻梅花鹿從樹林中跑出.梅花鹿被黎族視為吉祥之物,誰能獵。、獲它誰就得到幸福.青年獵手窮追不舍,翻山越嶺一直追到這個最南端的海灣,正要搭箭拉弓,只見梅花鹿倏然回頭,變成一位美麗的黎族少女,含情脈脈地迎上前來向他表示愛慕之心.後來,獵手和她結為恩愛夫妻,定居此地,把荒灘開拓成椰林,男耕女織,繁衍子孫,便成了一座村落。嶺是金鹿的化身,故此地以傳說命名...

神秘島傳說

浩瀚的海洋,有無數的精靈。五大善靈被黑暗之神派去守護連接海洋和陸地唯一出口――溫泉口。他們將神力附在溫泉中,暗中幫助疾苦的人類。人們漸漸到溫泉取水,並發現了溫泉水的神奇力量。為了方便遠方的人們,在溫泉附近修建了燈塔。塔格諾發現了善靈幫助人類,要懲罰善靈們;在懲罰前,允許他們提最後的願望。他們相視一笑,留下軀體,靈魂附在熊熊燈塔,給予人們光明和力量。

次日,燈塔的底部浮現出五個不同面孔,口中流出五股溫暖甘甜的溫泉水。人們為了感激善靈,在島嶼的四周恭敬地安放好善靈的石像,並在附近修建了一個大型的度假城。

今天,善靈們氣息和身影依然在這里飄盪。他們在度假城的不同地點關愛地注視著每一個人。

娘娘橋傳說

娘娘橋又名天後橋,建於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為木結構,橋上建有涼亭,內供天後娘娘像。何為「天後」?,古時候有兩說,一說天後是唐代女皇武則天做皇後時的稱號。《新唐書後妃傳上》載:「高宗則天順聖皇後武氏……上元開年進號天後。」二說天後為海神名。民間傳說宋代福建莆田大戶林家第六女,一次出海遊玩時遇風暴船沉,不幸溺死,林女死後,後屢顯靈於海上,救助漁民脫難,百姓感恩,多在海邊燒香膜拜。至元代朝延賜天妃稱號,清康熙時又加封為天後。舊時通海之地多立廟禱祀之,有天後廟、天後宮、天妃宮等。靈渠上所建的娘娘橋,應該取意為後一種。靈渠雖不近海卻通海,想當年靈渠上商船南通珠江,入南海;北達長江,入東海,內地船民們受沿海船民影響,也希望天後娘娘給以保護,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天後娘娘的法力並非無邊,只能救苦救難於海上,對於遠離大海的靈渠,看來是無暇顧及了。1923年,一民間戲班在橋亭上演戲,百姓競相擁擠觀看,致使木橋翻倒,壓死百姓30人。天後娘娘不能保一方平安,於是也就受到當地文人的責難,橋重建後,有人便提議將橋名改為「滄浪橋」,取《詩經》「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緡」之意。不過,民間還是習慣把該橋叫做娘娘橋。 不管是叫滄浪橋,不是叫娘娘橋,總是代表著百姓的一種美好的 傳說古代在靈渠中有一條人性化了的紅鯉魚,紅鯉魚化成了一個美麗的姑娘,愛上一個在娘娘橋上唱戲的小夥子。兩人愛情正要結出果實,卻不想遭到了一條鍺婆龍的嫉妒。鍺婆龍想占紅鯉魚為妻,但紅鯉魚堅持自己的愛情,於是,橫蠻的鍺婆龍就把紅鯉魚困在娘娘橋上。鯉魚離開了水,自然難以活下去,善良的小夥子抱著紅鯉魚,用自己的唾沫來不救助愛人,終於,純潔的愛情感動了上天,上天派來神仙,趕走了鍺婆龍,讓紅鯉魚和心上人永遠在一起,從此,娘娘橋更成了愛情的象徵。有了這樣一個美好的傳說,娘娘橋更顯得美麗,盡管橋上沒有了娘娘的牌位,但是我想,還是有許多年輕人願把自己的心願悄悄地與化成神的紅鯉魚訴說的。

到了現代,古橋的作用和意義有了改變,橋不但可以讓百姓通行,還成了休閑的地方,更成為歷史文化的象徵。如今,娘娘橋邊古樹遮日,綠陰蓋地,奇石疊壘,人在橋上,上仰斗拱飛檐,下俯滄浪流水,思昔日娘娘,望今日盛世,心曠神怡也。

Ⅸ 風景名勝區的故事或傳說

1. 龍頭山文峰塔
在林州城東的龍頭山頂,矗立著一座高約20米的7層古塔,這就是龍頭山文峰塔。
此塔建於何時?為何建於此地?又為何以「文峰」命名?查閱一下林州史料,便不難找到答案。
在從明崇禎丁丑到清康熙丁未的30年間,林州先後有楊汝經、劉遠芳、牛應征、閻鶴升、王輔遠、牛君藩、王鼐、劉澤博8人考中了進士。也就是說,在這30年中,平均每隔三四年,就有一名林州人金榜題名。然而,自劉澤溥之後的140餘年間,林州卻再也沒出過一個進士。這一反常現象,在當時的林州各界引發了許多猜測。
林州城西山名曰「林慮」,峰巒聳矗,壁立千仞,在《地理經》中謂之「虎山」。城東山矮勢緩,綿延起伏,謂之「龍山」。左右兩山高程的懸殊及山形的差異,造成了右高左低,虎強龍弱的不平衡態勢。這時有人便認為,林州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因「地利」因素缺失,才造成域內人才難以成名。清乾隆11年(1746),伏羌舉人鞏敬緒,調任林縣知縣。他上任後,聽信這些風水專家的意見,認為林縣要想出人才,必須培弱抗強,補東抑西。經過實地考察,最終擬定在城東龍頭山頂建座石塔重振「文風」。
乾隆12年,工程正式開工,數月之後,一座三層高的石塔便告完工。至道光17年(1837)夏初,時任知縣袁銘泰又繼而續之,將3層改建為7層,並將此塔命名為「文峰塔」。
因為這座塔建在眾目睽睽的龍頭山頂,所以,在後來的林州,便出現了多個版本的民間傳說。其中有個故事說,龍頭山原是一條青龍變的活山,不但能長高,還會晝伏夜行,如果它能喝到南關大池裡的水,林縣就會出一斗芝麻數量的官。有一天,一「南蠻子」路過此地,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便說龍頭山是條惡龍變的。如不把它鎮住,將後患無窮。縣官信以為真,便依照「蠻人」的指點,在龍頭山上建起了這座石塔,把青龍壓死在了塔下。原來說林縣能出一斗芝麻數量的官,結果出了一斗芝麻數量的建築工匠。
傳說終歸傳說,它原本就沒打算承擔歷史責任。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故事和林州的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在此後的道光戊申至清光緒癸卯間的55年中,從林州這塊大地上又走出了申逢吉、劉曦、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