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的故事
㈠ 富蘭克林的小故事
學會低頭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被稱為「美國之父」。少年時期的富蘭克林曾經去拜訪過一位前輩。那時的他年輕氣盛,目空一切,挺胸抬頭邁著大步,可是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說不出話來。那位前輩這時才緩緩地走出來,看到富蘭克林這副樣子,認真的對他說:「很疼吧?可是,這卻是你今天來訪問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在這之前,富蘭克林的確是這樣,心高氣盛,恃才傲物,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睛總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裡。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門框撞了頭,才發現門框比自己想像的要矮得多。於是,回到家以後,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最大的收獲,並把它列在一生的生活准則之中。從此,富蘭克林把「記得低頭」作為畢生為人處世的座右銘。
朋友
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曾在一家小印刷廠里工作,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在了那裡,因為他特別想得到為議會印文件的工作,但他卻受到了另一個議員的干涉。那個議員既有錢又能幹,是印刷廠里的重要人物,他非常討厭富蘭克林。面對這樣的情況,富蘭克林並么有灰心他下決心要讓對方喜歡自己。富蘭克林聽說那個人的圖書室里藏有一本很奇特的書,於是他便給那個人寫了一個便箋,假裝很誠意的想看那本書,並希望他能把書借給自己幾天,以便自己能細細的品味一下這本書的奇特之處。果真不出富蘭克林所料,那人看過便箋之後,立刻派人把那本書送了過來。一個星期之後,富蘭克林把那本書還了回去,並特意附帶一封信,強烈的表示了對那個人的謝意。事情過後不久,他們二人在會議室里相見了,以往那個人對富蘭克林是愛理不理的,可這次卻與以往不同,他不但主動跟富蘭克林打招呼,而且還很有禮貌。從此以後,對於富蘭克林的每一件事,他都樂意幫忙,久而久之,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這種友誼一直持續到那個人去世。富蘭克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在請別人幫忙滿足他人的虛榮心的同時,也使他人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這樣就把敵人化成了朋友。
富蘭克林的搏鬥
美國建國期間的偉人富蘭克林有一個習慣,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他發現他有13個很嚴重的錯誤,下面是其中的三項:浪費時間,為小事煩惱,和別人爭論沖突。聰明的富蘭克林發現,除非他能夠減少這一類的錯誤,否則不可能有什麼成就。所以他一個禮拜選出一項缺點來搏鬥,然後把每一天的輸贏做成記錄。在下個禮拜,他另外挑出一個壞習慣,准備齊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場戰斗。富蘭克林每個禮拜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戰斗持續了兩年多。難怪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受人敬愛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每一個銷售人員員可否像富蘭克林那樣,檢視自己的缺點,並與之進行堅持不懈的搏鬥,直至勝利為止!
㈡ 富蘭克林的故事(英文的)
Every nation has its heroes, of course, If a nation is lucky, it has one who was so able in everything he or she did that the person's legacy stretches in many directions. Michelangelo comes to mind. Well, America has been fortunate in this respect, too.
每個國家自然都有自己的英雄。如果一個國家運氣好,它就會有一個不論做什麼事都有非人才乾的英雄,他留下的遺產是多方面的。我們自然會想到米開朗琪羅 。在這方面,美國也很幸運。
Ben Franklin was an inventor not only of things, but of ideas. First some of the things, Ben Franklin invented the lightning rod; he created the first wood stove with a pipe out the back that extended through the wall. You may say: "So what in these days of forced air heating?" But in his time, the Franklin Stove proced far more heat than a fireplace, cost less to operate, was less smoky, and becam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Franklin also published America's first magazine and organized its first postal service and its first lending library.
本·富蘭克林是一位發明家,不僅發明東西,而且也發明思想。他發明的東西當中有避雷針;他還創造了第一個木製火爐,從背後通出一根煙囪管子插到牆劈里去。在現在使用暖氣的時代,你可能會說:「那又有什麼?」可是,在那個時代,富蘭克林爐比壁爐發出的熱量大得多,費用少,煙也少,因此而流行於全世界。富蘭克林還出版了美國第一份雜志,組建了美國第一家郵政局和第一座出借書籍的圖書館。
Ben Franklin was also famous-- still is, 200 some years after his death-- for his witty observations, like, "Keep your eyes wide open before marriage, half--shut afterwards. " Or, "There never was a good war or a bad peace. " Another one: "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certain but death and taxes. "
本·富蘭克林講話談諧風趣,他的一些言論在他死後200多年的今天依然十分出名。例如,他說過:「結婚前應該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結婚後應該半睜半閉。」「從來沒有好戰爭,也沒有壞和平。」還有一句:「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和交稅是無法避免的。」
But he was much more than just a clever tinker with things and words. This moon" faced, simply dressed, somewhat obese man- he sometimes called himself "Mr. Fatsides" --was one of those who created the U. 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t was he who put the "self-evident" in its most famous line-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And when it appeared that the new United States may not be able to win its war against Britain, it was old Ben then in his 70s, who was dispatched to Paris and talked the French into sending soldiers and ships to help the Americans--help without which America today might well be a member of the British Common wealth. All the while he was in France, it must also be noted, he was pursuing, apparently with considerable luck, the ladies of King Louis XIV court.
但是,他遠不僅只是一個善於擺弄東西和詞藻的能工巧匠。這個圓臉、衣著簡朴、略肥胖的人——有時候他自稱是「胖子先生」——是美國獨立宣言的作者之一。就是他在宣言中最著名的一句話里加上了「不言而喻」這幾個字。這句話就是:「我們認為下述真理乃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當新誕生的美國看起來可能打不贏這場同英國人的戰爭時,又是當時已屆70高齡的本傑明被派往巴黎。是他說服法國人派來士兵和舶只以援助美國人——如果沒有這一援助,今天的美國很可能還是英聯邦的一個成員。還應提到,在他出使法國期間,他一直在向路易十四世宮廷里的貴婦們求愛,顯然他的運氣還很不錯呢。
Ben's most enring legacy, though, is the U. S, Constitution he helped write in Philadelphia in 1787. When the delegates got into wrangles with one another on how this new kind of government should work, it was Benjamin Franklin who was always there to arrange a compromise.
然而,本傑明·富蘭克林所留下來的最持久的遺產是在他協助下於1787年在費城寫成的美國憲法。當代表們就這一新型的政府究竟應該怎樣工作而互相爭論不休時,他總能安排一個折衷的解決方案。
He died at 84 in his beloved Philadelphia.
在他84歲那年,他在所熱愛的費城去世。
A couple of centuries ago, no American was better known in Europe than a portly old man who wore his spectacles on the end of this nose. His name was Benjamin Franklin. The story is about a man who has dedicated his life to keeping Franklin's memory fresh.
200年前,在歐洲最負盛名的美國人莫過於一個眼鏡架在鼻尖上的、胖胖的老人了。他的名字叫本傑明·富蘭克林。本故事講的是一個人為使人們對富蘭克林的記憶常新而奉獻一生的故事。
Ralph Archbold lives in a self-imposed time warp. Sort of. Fifteen years ago, he became fascinated with one of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 Benjamin Franklin, and decided that he' would make his living impersonating him. And he does. The other day I knocked on the door of Mr. Archbold's townhouse in Philadelphia. not far from where Mr. Franklin lived a couple of hundred years ago.
拉爾夫·阿奇博爾德生活在他給自己硬性規定的時間經線里,或多或少是這樣的。15年前,他迷上了美國的創始人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並且決定要以扮演富蘭克林為生。現在他就是這樣乾的。阿奇博爾德先生住在費城一所城市住宅里,離兩個世紀前富蘭克林先生住的地方不遠。
Benjamin Franklin, a scientist of world fame, one of the authors of the U. 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U. S. Constitution, was quite a ladies' man, even when he was in his 80s and that's when he was representing this country in Europe. Ralph Archbold knows every nook and cranny of Franklin's life" knowledge he further authenticates by looking like the old gentleman and dressing like him.
本傑明·富蘭克林,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美國獨立宣言和憲法的作者之一,的確是一個喜歡在女人中混的男人。甚至當他已屆80高齡時,也就是在他代表美國出使歐洲期間,也是如此。拉爾夫·阿奇博爾德了解富蘭克林一生的每一個細節——他通過使自己的相貌和衣著都同富蘭克林一樣,以進一步證實他對富蘭克林的一生了如指掌。
"I will do 600 performances. Just in schools I will do 400 performances, each one about an hour long. And then with conventions and meetings I am very busy. This is a full-time career, and it has been for the 15 years. "
「我演出600次以上。僅僅在各個學校里我就要演 出400次,每次1小時。那麼還有年會、會議,我很忙。這是個專職工作,15年來一直如此。」
He makes a good living impersonating Franklin" But, there's more to it than that:
他靠扮演富蘭克林過著優裕的生活。但是,還不僅如此而已:
"When I can be photographed with someone who will take the photo back and say, 'look, here I am with Ben Franklin, and you know what I found out about him that I didn't know?' that's an exciting outreach. It's exciting for me to realize that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come here. they touch the 'Liberty' Bell, and then they might have a chance to meet Ben Franklin. And they have all heard about Ben, and they all love Ben. And that is really exciting. People . . . people really like to talk to Ben Franklin. "
「當我和某人照了一張相,他把相片帶回去並對人說:'瞧!這是我和本·富蘭克林一起照的。你知道嗎,我了解到什麼過去不知道的有關他的事?'這樣往外一傳是很令人興奮的。我很激動地發現人們從世界各地到這里來,為的是用手摸一摸自由之鍾,然後還有機會同本·富蘭克林見面。他們都聽說過本,都熱愛本。這的確讓人感到激動。人們……人們確實很願意同本·富蘭克林談話。」
㈢ 富蘭克林的故事有那些
1706年1月17日,本傑明.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州的波士頓。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當時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生有十個孩子,富蘭克林排行第八。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於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他到十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父親做蠟燭。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十二歲時,他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他從伙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他閱讀的范圍很廣,從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通俗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就是在當學徒的這段時期里,富蘭克林把在學校曾兩度考試不及格的算術學了一遍,又讀了賽勒和舍爾梅的關於航海的書,從這些航海的書里,他接觸到了幾何學知識。他還讀了洛克的《人類的悟性》和波爾洛亞爾派的作者們寫的《思維的藝術》。富蘭克林的學習日漸深入。
1723年富蘭克林離開了波士頓,到費城的基未爾印刷所和英國倫敦的帕爾未和瓦茨印刷廠當工人。1726年秋,富蘭克林回到費城,這時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術,開始獨立經營印刷所,印刷和發行《賓夕尼亞報》,並出版了《可憐的李查歷書》,當時被譯成十二種文字,銷行於歐美各國。1727年秋,在費城他和幾個青年創辦了「共讀社」,組織了小型圖書館,幫助工人、手工業者和小職員進行自學。每星期五晚上,論討有關哲學、政治和自然科學等問題。這時富蘭克林還不到三十歲,通過刻苦自修,已經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和啟蒙思想家,在北美的聲譽日益提高。在富蘭克林的領導下,「共讀社」幾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後來發展為美國哲學會,成為美國科學思想的中心。
1736年,富蘭克林當選為賓夕尼亞州議會秘書。1737年,任費城副郵務長。雖然工作越來越繁重,可是富蘭克林每天仍然堅持學習。為了進一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外國語,先後掌握了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廣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先進成果。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捕捉雷電
1746年,一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利用玻璃管和萊頓瓶表演了電學實驗。富蘭克林懷著極大的興趣觀看了他的表演,並被電學這一剛剛興起的科學強烈地吸引住了。隨後富蘭克林開始了電學的研究。富蘭克林在家裡做了大量實驗,研究了兩種電荷的性能,說明了電的來源和在物質中存在的現象。在十八世紀以前,人們還不能正確地認識雷電到底是什麼。當時人們普遍相信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說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識之士曾試圖解釋雷電的起因,但都未獲成功,學術界比較流行的是認為雷電是「氣體爆炸」的觀點。
在一次試驗中,富蘭克林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到了萊頓瓶,一團電火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足足在家躺了一個星期才恢復健康。這雖然是試驗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維敏捷的富蘭克林卻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電。他經過反復思考,斷定雷電也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於是,他寫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論文,並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但富蘭克林的偉大設想竟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電分家的狂人」。
富蘭克林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裡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於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事實教育了人們,使人們相信了科學。避雷針相繼傳到英國、德國、法國,最後普及世界各地。
富蘭克林對科學的貢獻不僅在靜電學方面,他的研究范圍極其廣泛。在數學方面,他創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這兩種幻方性質特殊,變化復雜,至今尚為學者稱道;在熱學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爐子,可以節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稱為「富蘭克林爐」;在光學方面,他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戴上這種眼鏡既可以看清近處的東西,也可看清遠處的東西。他和劍橋大學的哈特萊共同利用醚的蒸發得到負二十五度(攝氏)的低溫,創造了蒸發致冷的理論。此外,他對氣象、地質、聲學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並取得了不少成就。
傑出的社會活動家
富蘭克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時間去從事社會活動。富蘭克林特別重視教育,他興辦圖書館、組織和創立多個協會都是為了提高各階層人的文化素質。
正當他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時候,由於英國殖民者的殘暴統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實驗儀器,積極地站在了斗爭的最前列。從1757到1775年他幾次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國談判。獨立戰爭爆發後,他參加了第二屆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經七十高齡的富蘭克林又遠涉重洋出使法國,贏得了法國和歐洲人民對北美獨立戰爭的支援。1787年,他積極參加了制定美國憲法的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巨星隕落
富蘭克林度過的最後一個冬天是在親人環護中度過的。1790年4月17日,夜裡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那時,他的孫子譚波爾和本傑明正陪在他的身邊。4月21日,費城人民為他舉行了葬禮,兩萬人參加了出殯隊伍,為富蘭克林的逝世服喪一個月以示哀悼。本傑明.富蘭克林就這樣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靜靜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㈣ 關於富蘭克林的故事
(1)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曾在一家小印刷廠里工作,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在了那裡,因為他特別想得到為議會印文件的工作,但他卻受到了另一個議員的干涉。那個議員既有錢又能幹,是印刷廠里的重要人物,他非常討厭富蘭克林。
面對這樣的情況,富蘭克林並么有灰心他下決心要讓對方喜歡自己。
富蘭克林聽說那個人的圖書室里藏有一本很奇特的書,於是他便給那個人寫了一個便箋,假裝很誠意的想看那本書,並希望他能把書借給自己幾天,以便自己能細細的品味一下這本書的奇特之處。果真不出富蘭克林所料,那人看過便箋之後,立刻派人把那本書送了過來。一個星期之後,富蘭克林把那本書還了回去,並特意附帶一封信,強烈的表示了對那個人的謝意。
事情過後不久,他們二人在會議室里相見了,以往那個人對富蘭克林是愛理不理的,可這次卻與以往不同,他不但主動跟富蘭克林打招呼,而且還很有禮貌。從此以後,對於富蘭克林的每一件事,他都樂意幫忙,久而久之,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這種友誼一直持續到那個人去世。
富蘭克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在請別人幫忙滿足他人的虛榮心的同時,也使他人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這樣就把敵人化成了朋友。
成長啟迪:有了朋友,人生才不會孤單,有了朋友,我們才可以在痛苦和危險之中獲得一絲心靈的安慰。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可以輕易與人反目成仇,而應該像富蘭克林一樣,盡量化敵為友。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道路才會平坦,才不會崎嶇不平。
(2)1843年,皇家海軍部為了實現打通北路連結大西洋與印度洋、縮短英國與印度的航程,准備派人去繼續探尋西北航道。於是,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當了6年總督的富蘭克林被召回國。經過不到兩年的准備,一支配備有先進破冰設備和巨大蒸汽動力的「埃列巴士」號和「特洛爾」號桅船以及由138人組成的探險遠征隊成立了。為防不測,船隊儲備了足夠3年的食品,還攜帶了10頭肉牛作為應急食品。1845年5月26日,時年58歲的富蘭克林統帥這支由皇家海軍精英組成的遠征船隊,駛出泰晤士河口,經格陵蘭西岸,很快抵達白令島。7月26日,船隊在巴芬灣水域遇到一艘英國捕鯨船。根據國際航海界的傳統習慣,富蘭克林將探險船隊的航海日誌交給捕鯨船船長並由他代呈皇家海軍。誰知此後,這支船隊就神秘地失蹤了。到1848年,即富蘭克林離開英國兩年多以後,皇家海軍一直得不到一點關於探險隊的確切消息,決定派救援人員分海路和陸路搜索救援。但是直至1858年,富蘭克林探險隊的結局才真相大白。原來,富蘭克林探險隊在1845年7月底就到達巴芬灣,由於海冰堵塞了去路,他們就在德文島嶼西南一個小島上設營越冬。第二年夏天,探險隊的兩艘船沿著皮爾海峽航行到威廉王島,被浮冰困住,無法移動,這時,發現一些罐頭食品開始變質,使他們大為不安。1847年6月11日,富蘭克林爵士不幸辭世。8月以後,船仍被冰封凍著,人們只好在冰上度過第二個冬天,由於食物不足,出現壞血症,開始有人死去。為了求生,春天一到,他們105人(原有138人)乘上裝滿食品的小艇,開始了孤注一擲的突圍。到達費利克斯角,他們感到前途無望,於是把文件裝在罐頭盒裡。 顯赫一時的富蘭克林和他率領的探險遠征隊就這樣悲慘地去了。據現場調查,在費里克斯角和大魚河口之間,沿途有許多丟棄物品,屍體比比皆是,無一人倖免。 1845年由約翰·富蘭克林爵士率領的那支尋找西北航道的探險隊的遭遇之謎,人們花了整整14年的時間,才終於解開。
(3)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裡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於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事實教育了人們,使人們相信了科學。避雷針相繼傳到英國、德國、法國,最後普及世界各地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㈤ 富蘭克林的故事
富蘭克林自傳 在美國文化史上,《富蘭克林自傳》的出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在1771年動筆,1788年完成,前後歷時17年之久。這部傳記可以說是在讀者如飢如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經問世,立刻被翻譯為法文,被一搶而光。世界各地,青年人都希望學習富蘭克林成功的秘訣,他們把這部書當成「人生指導」讀物。富蘭克林寫出了「美國夢」,「到美國去發財致富」成了影響力很大的口號。這正是當下中國一代青年的夢想。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娓娓道來,整部自傳既無嘩眾取寵,又不盛氣凌人,在通俗易懂的敘述中不進會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文字朴至素幽默,么事清楚簡澍,使讀者備感親節而易於接受,《富蘭克林自傳》開創於美國傳記文學的優良傳統,從此,自傳成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
在最新版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江蘇版的「人物傳記」選修系列節選了《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自傳》
作 者: (美)富蘭克林 著,林弘文 譯
出 版 社: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出版時間: 2009-11-1
字 數: 273000
版 次: 1
頁 數: 300
印刷時間: 2009-11-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1348550
包 裝: 平裝
價格:22元
本傑明·富蘭克林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美國十八世紀名列華盛頓之後最著名的人物,被舉世公認為現代文明之父、美國人的象徵。同時,他還是傑出的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他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創辦了《賓夕法尼亞報》,著有《電學實驗與研究》、《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窮理查歷書》和《富蘭克林自傳》等,其中《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㈥ 富蘭克林的發明故事
[ 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將風箏慢慢地升上了天,雨也嘩嘩啦啦地專下大了。頭頂上一個雷屬電閃過,富蘭克林趕緊把一個手指靠近鑰匙,一個強烈的電火花在他手邊閃過,富蘭克林知道這是天空的電流通過混麻繩和銅鑰匙傳到他的手的,他興奮地大叫起來:「電,捕捉到了,天上的電捕捉到了!」他把銅鑰匙放進能夠充電的萊頓瓶里,萊頓瓶里頓時冒出了藍色的電火花。
富蘭克林成功了。他冒著生命危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實驗,俄國科學家利赫曼即因此實驗而獻身的,同學們千萬不可模仿去做。)證實了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揭穿了有關雷電的古老神話,為電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並由此發明了避雷針,使千萬高樓大廈避免了被雷擊的危險。
㈦ 富蘭克林的故事有哪些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
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
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
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裡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於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事實教育了人們,使人們相信了科學。避雷針相繼傳到英國、德國、法國,最後普及世界各地。
㈧ 富蘭克林的實驗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裡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於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事實教育了人們,使人們相信了科學。避雷針相繼傳到英國、德國、法國,最後普及世界各地。
㈨ 關於富蘭克林的一個小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後,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裡以後,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於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製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築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裡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於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後,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
㈩ 富蘭克林的故事50字
1752年夏季,在天空烏雲抄密布時,富蘭克林和兒子威廉做了只風箏放到空中。很快富蘭克林就注意到牽引風箏的線繩開始分裂,這說明有電荷產生。於是他在牽引線上掛了把鑰匙,摩擦指關節後與鑰匙接觸,結果火花出現了,這證明閃電實際上就是大量的靜電。富蘭克林的理論後來被法國人證實,奠定了他的科學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