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海青天的故事

海青天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31 05:54:40

A. 大明王朝1566 說的是什麼故事

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

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陳寶國飾)練道修玄二十載,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當時的中國經濟發達,市井文化也算繁榮,但社會各階層矛盾突出,國家大面積實施的土地兼並使千百萬農民一夜之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

嚴嵩的專權引起了地方各級官員的不滿,「倒嚴」之聲甚囂塵上,從上至下、從里到外,從朝廷到地方官府,到處充斥著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血雨腥風。忠臣良將與亂臣賊子紛紛登上了當時的歷史舞台....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

該劇於2007年1月8日在湖南衛視首播,2017年2月13日於優酷視頻網路獨播。

(1)海青天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以明朝嘉靖45年間為歷史背景,用濃墨重彩的筆墨刻畫了嘉靖、海瑞、嚴嵩等一批觀眾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形象。該劇所揭示的社會問題與矛盾——貧富對立以及清官與貪官的傳統議題,直逼現今社會,引發了人們對現今社會矛盾進行的深度思考。

尤其是劇集塑造的嘉靖和海瑞,一個一個是權力頂端的嘉靖,至陰至柔之君;一個是權力底部的是海瑞,至陽至剛之臣。兩人是生生不息的原動力、相剋相生,每一次發力都會攪動大明政局;每一次對決都能驚天動地。

《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以新銳而獨到的視角、鞭辟入裡的時代精神,向觀眾朋友發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靈魂和情感的沖擊。

尤為可貴的是,學界權威們對於《大明王朝·1566》給予了一致高度的評價。思想理論界、文化理論界和歷史學界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大明王朝·1566》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歷史觀,並運用了當代藝術審美手段,對歷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動的解讀。

該劇從一度創作到二度創作,並不僅僅滿足於表現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故事,而是在這些故事裡面展示了命運的邏輯。將我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B. 海瑞罷官是什麼故事啊

海瑞罷官的故事:

徐階的第三子徐瑛霸佔民田,魚肉鄉里,強占民女趙小蘭。小蘭母洪阿蘭告狀,華亭縣令王明友受賄,杖斃小蘭祖父。

應天巡撫海瑞微服出訪,路遇洪阿蘭,查明了真相,判處徐瑛、王明友死罪,飭令退田。徐階買通太監、權貴,妄圖罷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識破奸計,斷然處斬了二犯,然後交出大印,慨然罷官歸里。

在歷史上,一個忠直之士,倘若又難逢明主,那他能活下來的機會十分渺茫,而海瑞卻是個例外,盡管他一生也並不順利,但卻得以善終,推究起來,在他恪守方的性格背後,也不缺乏圓的智慧。

(2)海青天的故事擴展閱讀:

《海瑞罷官》是歷史學家吳晗於1961年發表的一部九場歷史京劇劇本。作者醞釀創作此劇,一方面是應著名京劇演員馬連良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正在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提倡學習海瑞敢講真話。1960年底完成劇本,1961年1月在北京首次演出。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發表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批判該劇是影射現實,把京劇《海瑞罷官》中的海瑞平冤獄等情節同「單干風」、「翻案風」聯系起來,說是當前階級斗爭的反映,是「一株大毒草」。

此文由江青、張春橋等共同策劃,為發動「文化大革命」製造輿論。從而又進一步導演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大批判,作者吳晗因此被迫害致死。

C. 關於海瑞的故事

軼事
明朝嘉靖年間,社會風氣腐敗。達官貴人經州過縣,除了酒肉招待之外,還要送上厚禮。那禮帖上寫的是「白米多少石」、「黃米多少石」。但其實,這「白米」、「黃米」都是隱語,指的是白銀多少兩、黃金多少兩。這樣的風氣蔓延開來,連一些公子衙內路過,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海瑞石刻像
[2]一天,總督胡宗憲的兒子,帶著一隊人馬來到淳安。驛站官員不知道來者是誰,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當場命令家丁,把驛吏五花大綁,吊在樹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縣海瑞聽說後,馬上趕到驛站,見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無法無天之舉,頓時義憤填膺。他大喝一聲:「住手!」立即命令給驛吏松綁。胡公子的手下見「半路殺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團團圍了起來。胡公子趾高氣揚,揮著馬鞭,說:「你知道大爺是誰嗎?」 海瑞理直氣壯、義正辭嚴,指斥道:「不管你是誰,都不準在我管轄的地方胡作非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嚇說:「狗官,你瞎了眼!這是胡總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聽,心中早已有譜。他冷冷一笑,說:「哼,以往胡大人來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鋪張。今天看你們如此行裝威盛,如此胡作非為,顯然不是什麼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說時遲那時快,海瑞揮手喝令將胡公子捉下,驅逐出境,並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銀財物統統充公.事後,海瑞馬上給胡宗憲修書一封,一本正經地稟告說:「有人自稱胡家公子沿途仗勢欺民。海瑞想胡公必無此子,顯系假冒。為免其敗壞總督清名,我已沒收其金銀,並將之驅逐出境。」
胡宗憲是一代抗倭名將,他收到信後並不怪罪海瑞。就這樣,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奪。
海瑞一生剛正不阿,在老百姓當中流傳著這樣一段稱頌他的歌謠:
「海剛峰,不怕死,不要錢,
不吐剛茹柔,真是錚錚一漢子!」
「不吐剛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軟的。它高度評價了海瑞不吃軟怕硬的硬骨頭精神。

D. 海瑞與菩薩講的是什麼故事

海瑞是明朝年間的一位清官,他深知民間疾苦,敢於仗義執言,為民清命,明鏡高懸,斷案如神,深受廣大百姓愛戴。這些天,海瑞聽說安徽九華山上菩薩很靈驗,有心去進香,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到了山腳,海瑞開始沿著石級登山。可是他登一步滑一步,跌跌撞撞,特別難走。有人告訴海瑞:這是因為他穿了牛皮靴子,觸犯了不殺生的戒律。
海瑞脫了牛皮靴子,赤腳上山,果然十分穩當。到了廟里,燒了香,叩了頭,對菩薩說:「菩薩,我是誠心的,心誠的就要直諫。這回你不讓我穿牛皮靴上山,是我觸犯了佛門戒律。那麼我倒要問題:第一,你們廟壁的大鼓,不也是牛皮做的嗎?」
海瑞話音剛落,「嘭」的一聲,大鼓爆破了!
「再說,你這殿堂的紅漆大柱,聽說當年是用豬血漆的啊。」海瑞話音剛落,「啪」的一下,柱子上的紅漆全剝落下來,那打底的豬血全濕漉漉地流下,連地面也叫豬血染紅了!
「還有,你的玉面素手,聽說當年是上過雞蛋清的哩!」海瑞話音剛落「唰」的一下,菩薩面龐上、手碗上的漆全部剝落,那上面的雞蛋白軟糊糊地流了下來。
海瑞看了這些情景,又叩謝道:「菩薩呀!我海瑞是個頂真的人,所以直言冒犯。你既然這樣靈驗,我就誠心誠意向你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說完,便掉頭下山了。
菩薩心想:海瑞你光找我岔子,我就不好找你岔子嗎?人家說你是清官,我看到底是真是假!於是施展出隱身術,跟著海瑞下了山,想找個岔子,整治他一下。
那是個大熱天,海瑞走得滿頭大汗,越走越口渴。剛好走到一塊西瓜地。海瑞想買個西瓜解渴,可是四下里沒個人影。海瑞就摘了個西瓜,用拳頭擊了一下,掰開就吃。
隱身的菩薩看在限里,笑在心裡。這下清官還是貪官,一眼看到底:連個西瓜也要偷,哪有見了黃金不動心之理?讓我先記下一筆再說。
誰知海瑞吃罷瓜,便掏腰包,拿出點碎銀子,用紙包好了,塞在摘瓜的瓜蒂邊。
菩薩一看,說:算你過了一關!
海瑞繼續上路,隱身的菩薩繼續跟著他走。走到一個小鎮上,海瑞進了一家小飯店。他要了兩碟便宜的小菜,買了一大碗米飯。無奈這碗米飯夾雜著很多穀粒,海瑞一面吃,一面把穀粒吐在桌面上。待一碗飯吃完,桌面上已吐了一堆熟谷。
菩薩想:身為父母官,理應珍惜糧食,怎麼吐了一堆谷?可見他也是不喜歡吃粗糧。海瑞付了飯菜錢,把這堆熟谷抓在掌心。菩薩正等海瑞扔掉穀子,好記他一筆浪費糧食之賬;誰知海瑞一邊走,一邊拿這穀粒一粒粒當瓜子嗑哩!
菩薩想:這海瑞倒真是找不出他的毛病。好,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海瑞走到縣城中心,見一大群人在圍觀什麼,走近後只聽見人群中傳出悲悲切切的聲音:「天啊!黑心屠戶偷了我可憐盲子的三貫錢,卻反誣我偷他。諸位客官,給我說個公道吧!」
海瑞擠進去一看,只見盲子死死地抱著三貫銅錢;屠戶又反復向眾人解說:「我看他盲子可憐,留他一宿,卻不知他起了黑心,摸走了我枕頭邊的這三貫銅錢。他卻反誣我,說我欺他是個盲子,謀他的財……」
圍觀的人呢,有說屠戶偷盲子的,也有說盲子偷屠戶的,還有的說這件事弄不明白。
隱身的菩薩一時也摸不著頭腦,心想看他海瑞怎麼處斷這件事!
圍觀的人發覺了布衣出訪的海瑞老爺時,便爭著要他審個水落石出。
海瑞對盲子說:「你先把銅錢交給我!」海瑞接過了三貫銅錢,說:「你們去茶店抬一桶沸水來!」
沸水抬來了,海瑞把三貫銅錢放進沸水裡,過了一會兒,海瑞看了看沸水說:「銅錢是屠戶的。」
原來沸水上面浮泛著一層很新鮮的油脂.顯然是屠戶數錢時沾上的。
屠戶連聲喊「海青天!海大人!」,盲子也說自己不該忘恩負義起黑心,偷了屠戶三貫銅錢還反咬一口。圍觀的人,都說海青天審得干凈利落,合情合理。
躲在暗處的菩薩眼見海瑞足智多謀,佩服得五體投地,也就打消了與他為難的念頭。

E. 有關明朝大清官海瑞的故事,最好是100字以內,O(∩_∩)O謝謝!

一代清官——海瑞 海青天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著名清官。海瑞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從教時被稱為海筆架,後人稱其為「海青天」,與宋代包拯齊名。 海瑞半身畫像
祖上從福建晉江垵邊(廣西雜志有載)遷居海南瓊山海厝。他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 海瑞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清官。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瑞任諸暨知縣;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曾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戶部主事海瑞買棺材,別妻子,散童僕,以死上書,勸說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這幫方士的騙術,應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詔命下獄論死。 遭迫害入獄。首輔徐階力救海瑞,黃光升則把海瑞上書比擬兒子罵父,以減輕罪責,並乘機把海瑞留在獄中,營護海瑞甚力。(詳見《中國歷史大辭典》第3681頁)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駕崩,穆宗即位,才奏請釋放海瑞出獄。世宗死後獲釋。海瑞隆慶四年曾前往福建晉江潘湖黃光升尚書府拜謁黃光升,以表營護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馬廟」可證及《中國歷史大辭典》第3681頁有載。 隆慶三年(1569年)調升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深受百姓的愛戴。後被排擠,革職閑居16年之久。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後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海瑞及聞潘湖黃光升卒,悲傷至極,帶病前來晉江奔喪。後病死於南京。

F. 海瑞罷官的故事簡介:什麼是海瑞罷官

參考下面的講述:
明人海瑞,號「剛峰」,這兩個字形象地道出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只要是看不過眼的事,不僅貪官污吏他敢參奏,就是皇帝老子他也照罵不誤。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海瑞以六品的芝麻官職向嘉靖皇帝朱厚熜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慷慨激昂地寫道:「嘉者,家也;靖者,凈也。嘉靖嘉靖,家家凈也!」氣得朱厚熜直哆嗦。在歷史上,一個忠直之士,倘若又難逢明主,那他能活下來的機會十分渺茫,而海瑞卻是個例外,盡管他一生也並不順利,但卻得以善終,推究起來,在他恪守方的性格背後,也不缺乏圓的智慧。
海瑞於公元1514年出生於海南瓊山一個貧窮的家庭中,3歲時便沒了父親,母親一個人擔負起了養育和教育他的責任。海瑞的母親和當年的孟母一樣,對孩子的教育極為重視,從海瑞幼年起便讓他讀《孝經》、《尚書》、《中庸》等聖賢書,小海瑞也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樣玩耍嬉戲,但只要冒出玩耍的念頭,就會遭到母親義正詞嚴的一通教育,「有戲謔,必嚴詞正色誨之」。由此也形成了海瑞正統、剛直的性格。只是這樣的性格在他初入官場時便遭遇了挫折。
海瑞擔任的第一份公職是福建南平的教諭,相當於現在的縣教育局局長,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次,延平府的御史到南平縣視察工作,照例要往孔廟行香朝典,海瑞帶著兩名教官早早在廟堂迎候。在當時的官場上,下級迎接上級,一般都要行跪拜之禮,所以當御史大人進門後,隨同的兩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卻站著,只是略略作揖而已。三個人的反差非常鮮明,兩邊伏地彎弓,中間一桿高聳,儼然一個筆架——海瑞自此便留下了「筆架博士」的雅號。御史大人走南闖北,顯然沒有見過這么不懂規矩的人,大為震怒,訓斥海瑞不懂禮節。海瑞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到御史您所在的衙門里,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碰到這么一個既死板又較真的下屬,御史大人雖然怒發沖冠,卻也無可奈何。不過誠如詩人陸游所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在學校之外的地方找海瑞的茬兒,御史大人還是多的是辦法。他處處使絆子,事事下套子,左支右絀,弄得海瑞狼狽不堪。海瑞一氣之下,就寫了辭職報告,撂挑子不幹了。好友朱鎮山聽說了,趕緊勸他,千萬不可因為爭一跪之禮擅自離職,四十歲才弄個公務員身份不容易,遇到小小挫折就負氣而走,經不起磨礪,還怎麼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呢。
這件事給海瑞上了很好的一課,要在風氣惡濁的官場混,單憑一股正直忠勇之氣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開動腦筋,以智取勝。
開了竅之後的海瑞,很快就把這一思想活學活用到了現實之中。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縣知縣,有一天,總督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此地,接待人員按海瑞規定的標准為其提供食宿,這與一路走來遠接高迎、大吃大喝外加紅包的風光大相徑庭,胡公子一怒之下把負責接待的驛吏捆綁倒掛起來,鞭打訓斥。海瑞得知消息,馬上帶人把這個氣焰囂張的胡公子抓了起來,然後面容嚴肅地對眾人說:「胡總督為官堂堂正正,他一直教育屬下不要鋪張浪費。現在這個人行裝奢侈,一定不是胡總督的兒子。」下令將他胖揍一頓,關進大牢,並沒收了他搜刮來的數千兩銀子,充入國庫。之後,他又提筆給胡總督寫了一封信,說您向來最重操守,對子女以及身邊的人看管得很嚴,現在有這么一個人竟然敢冒充您的公子,在這里混吃混喝,胡作非為,我已經把他拿下,想跟您核對一下,並請求指示。弄得胡總督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得打掉牙往肚裡咽,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都御史鄢懋卿下基層視察,他可是大奸臣嚴嵩手中的紅人,沿途官吏們自然不能錯過這個高攀的機會,紛紛破格接待,只要領導高興,花多少錢是不在乎的。鄢御史長年搞紀檢工作,對官場風氣自然爛熟於胸,為顯清廉,他發出告示說:「本官素性簡朴,不喜承迎。沿途飲食供帳,都應儉朴為尚,毋得過為華奢,侵擾百姓。」話雖這么說,可鄢御史的大隊車馬所到之處,無不呈風卷殘雲之勢。眼見就要到淳安縣了,海瑞心裡也很著急。淳安財政緊張,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倘若只搞個四菜一湯來接待,肯定脫不了怠慢之嫌。思慮良久,海瑞計上心來,他又修書一封,派人快馬送給鄢御史。信上說:您是天下第一廉官,過州過府,輕車簡從,從不增加地方負擔。但現在有些人專門敗壞您的名聲,說您每到一地「各處皆有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供帳極華麗,就是溺器也用銀器之具」。這把我搞糊塗了,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請您明示,我好做准備接待。一席話像是打了鄢御史一記火辣辣的耳光,作不得聲,還不得不對傳言解釋一番,又表揚了海瑞幾句,只是他為了圖耳根清凈,乾脆借口公幹,繞道而行,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
正直的操守,倘若沒有圓潤的智慧,海瑞不要說烏紗帽,恐怕幾個頭也不夠殺的了。就像他大罵皇帝的上疏,盡管他抬著棺材上諫,做好了必死的准備,其實他在奏疏中,還是頗費了一番腦筋的。開頭,他大唱贊歌,猛灌迷魂葯:「陛下天質英斷,睿識絕人,可成堯舜禹……」雲雲,後面的話雖然刺激了些,但說的還是入情入理,嘉靖皇帝開始有些臉紅耳熱,直呼把他給我抓起來,之後還是把奏疏看了好幾遍,一會兒嘆息,一會兒搖頭,忍不住對身邊人說:「海瑞這個人像比干那樣的忠烈,我卻不是商紂王,我不會殺他!」
以海瑞直來直去的性格,他是反對彎彎繞的所謂官場謀略之術的,但再有稜角的石頭,也禁不住溪水的打磨,只不過海瑞的圓潤,從未失去剛直的內心。那一段段至今讓人盪氣回腸的軼事,讓他「海青天」的光環格外熠熠生輝。

G. 為人正直的故事

(1)海瑞是明朝中後期出現的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是傾力反對貪官污吏的政治實幹家,是敢於冒死罵皇帝荒淫無道的忠勇之臣,是為腐敗官場所不容的剛直不阿的堅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愛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譽稱為「古今一真男子」的男兒大丈夫。
海瑞為官一生,為民為國操勞一世,其以一人之身反抗滿朝貪污腐敗的高風亮節,在明朝時期朝綱不舉、政事不修的萎靡社會風氣中,註定了其悲劇性的命運。
海瑞在福建省南平縣任了將近四年的縣學教諭,雖屢屢冒犯上司,但由於其為人正直,業績斐然,深得一些正派官員的交相推薦,嘉靖三十七年海瑞終於得到京師吏部的垂青,被委以浙江淳安知縣一職,這一年海瑞已經四十六歲了。在海瑞上任之前,淳安縣的風氣之頹廢,治理之混亂出乎海瑞的意料。海瑞到淳安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革除縣府各官的「常例」(所謂的「常例」,是明朝中後期各級官吏敲詐勒索下級官員和黎民百姓的一種較為文雅的叫法,即官吏們為了應付各種排場開銷和交際應酬之需,想出各種名目向下攤派),此事於民有百益而無一害,但卻把所有的同僚全都得罪了。眾官除了俸薪外絲毫不敢侵佔一厘民脂民膏,他們都過上了清貧的日子。不少官吏也學著海瑞一樣,督促自己的家人或織布、或墾田,以作日常周濟之需。
在京師做低級官員時,面對昏庸的皇帝和頹廢的朝政,海瑞毅然買好棺材上疏死諫,寫了一篇名為《治安疏》(又稱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著名奏章。海瑞這篇奏疏被史家們看作是「史無前例」的天下奇文,就在於它幾乎全盤否定了一個擁有至高無上皇權的一國之君的人格,他抨擊嘉靖皇帝其實是一個自私、虛榮、殘忍、多疑和愚蠢的君主,連做父親和丈夫的責任都沒有盡到,更別說作為一個君王。嘉靖皇帝雖被氣得暴跳如雷,但不得不承認海瑞的曠世忠耿,想殺了他,又怕落得個殺忠臣的千古惡名。海瑞出獄後受到了朝中六部的中下層官員和京師百姓的夾道歡迎。戶部一個小小的六品主事贏得了整個京城人的敬仰,除了人們崇拜海瑞的赤膽忠心外,更代表了朝政頹廢已久的官吏民眾之民心所向。但在海瑞坐牢期間,其兩個兒子卻不幸被瘟疫奪去了性命。
在蘇州、南京做南直隸等高官時,海瑞開始展開一場肅貪倡廉的行動,聲勢浩大地在南直隸境內展開。海瑞上任一個月後,被送到南京刑部的貪官就有100多人。有一個縣從知縣、縣丞、主簿、典史等,一共被抓了10多人,幾乎把一個縣衙門的官吏全抓空了。海瑞在南直隸境內的反貪行動初見成效後,接下來他便向以鄉官集團為首的地方豪紳開戰了。海瑞在處理鄉官豪紳兼並農民土地問題上遇上了難題。江南最大的鄉官、海瑞的恩人、前內閣首輔徐階是江南占田最多者,也是民憤最大者,在法與情的較量中,海瑞做出了果敢的抉擇。為此,一個以前內閣首輔徐階為首的反對海瑞的鄉官縉紳集團,就在海瑞力督豪紳大戶退田的幕後,悄然成立了。江南鄉官縉紳們走的是三管齊下的路子,他們一方面唆使朝中高官彈劾海瑞;另一方面,各自使出渾身解數,動用吏部尚書等高官重臣,交相致函海瑞,軟硬兼施,欲使其妥協;再一方面採取走海瑞母親的路子,企圖逼海瑞就範。在江南高官雲集的宦海中,海瑞幾乎找不到一個支持者,但海瑞面對威逼利誘,不為所動,終於完成了鄉官退田還民工作。因遭鄉官的報復,海瑞為此失去了第三個、也是其唯一的兒子海中行。海中行是被子人捂死後丟進了蘇州河,此案一直沒有了結,海瑞又陷入了新的麻煩和災難之中,失去兒子的海瑞之妻吳氏弔死在自己的房間。災難性的打擊接踵而至,吳氏自殺半個月後,海瑞夫人王氏因病情急劇加重而去世。隨後,海瑞因得罪了滿朝文武,被迫罷官,歸老家海南。
十五年後海瑞以七十二歲的高齡東山復起,任南京右都御史,再舉反貪污腐敗的大旗。對罪大惡極的貪官實施剝皮的極刑,聲震天下,受到貪官集團的合力反對。
萬曆十五(公元1587)年海瑞死於任上時,家裡的錢竟不足以辦喪事用。真正為海瑞的去世悲嚎不已的是江南的黎民百姓。南京的市面早已罷市數日,只有兩種營生的店鋪才開門,並且生意興隆。一是布店,而且只賣得出白布黑紗,南京的市民家家都為海瑞披麻帶孝,供奉靈堂;另一個是畫店,海瑞的頭像在畫師的筆下還未徹底完成,旋即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搶購而去,畫師們的手都畫腫了,海瑞的頭像還是供不應求。一個雨雪霏霏的日子,海瑞的靈樞由京師運回海南島,喪船由秦淮河出發,兩岸擠滿了南京的市民學子、士紳官吏,還有當年南直隸境內的百姓們。船走了二十里、三十里、五十里、八十里、一百里!兩岸的哀嚎、兩岸的淚水、兩岸的依依惜別之情,依然如在城內。
(2)包公故事在流傳過程中積淀了民間社會對法律的理解和情感,學者徐忠明的《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一書通過追溯包公故事的敘述史來審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考量底層百姓的清官信仰與法律想像,對於現代法治文化的構建發揮著積極作用。包公故事在近年來興起的「戲說歷史」的熱潮中,被粗製濫造的電視劇
再加工、再破壞。這種商業化的文化垃圾無疑是對民間記憶的一種破壞,而在泛濫於各種媒體的時評中,「法治」這個詞也日益被庸俗化,「青天情結」被打上「人治」的標簽,而成為一種禁忌。這種精英立場與底層百姓的價值選擇明顯發生沖突。底層百姓在遇到冤屈的時候,總是寄希望於體制內解決。制度的變遷是緩慢的,個人的不公正對待則是火燒火燎、如置身於倒懸之中。在封建專制背景下,包公既要維護皇權,又要伸張正義,所以,他極力謀求天道、民意和法律的協調。可見,包公故事不僅是一種文學敘事,更是一種法律敘事,體現著傳統中國人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識、法律心態和法律情感。
民眾對法律的理解總是從具體的生活境遇展開的。他們對法律智識人士的信賴並不建立在理論思維和學術邏輯上面,而是看這些運作司法權力的人能否將民間的情理納入政治權力的認同視野中。包公故事之所以深入民心,是因為它不是用法言法語匯集的法律智慧大全,而是它蘊含了民間對法律的想像、訴求和意義分析。公平和正義是一個體驗性很強的東西,難以格式化、標准化。秋菊所尋求的那個「說法」,只有她自己才能清楚。學者蘇力發現專業化極強的司法在與鄉土社會的地方性知識相遇後,法律修辭不得不屈從於習慣和民眾的感受。基層法院在工作報告中可以完全按照上級法院的口吻說話,可是,在實際司法運作中,基層法官必須掌握充分的鄉土生活經驗,並且將之與國家權力意求有機結合,才能夠「擺平」糾紛沖突。包公司法成功的關鍵也在於此。雖然中國古代法律作為一種倫理法律與現代法律模型有很大差異,但是,它們同樣都是國家法,出自統治階級,出自精英知識分子。制度安排下的「意義網路」與百姓法律心態之間的沖突不言而喻。在「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的鄉土社會,有著不同的習慣法知識系統,但是,在包公崇拜上卻出奇地一致。包公故事作為一種集體記憶沉澱在傳統文化之間。雖然版本不同,敘述方式不同,劇種區調不同,但是人們對清廉官吏為民懲惡揚善的理想卻是共同的。
傳統中國人把阻卻通往正義的道路的障礙歸結於貪官身上,這似乎是一種淺見。近年來清官文化的批判者恨不得把清官描繪成阻擋歷史進步的絆腳石,因為正是他們的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清廉如水才延續了封建專制的壽命。這種荒謬的說法是不堪一擊的,它不僅否定了人在現實環境里的真實要求,而且也無形中陷入了「制度萬能」和歷史幻想的誤區。錢穆說:「歷史上沒有歷久不壞的制度。」(《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所以,我們必須用辯證的眼光考察歷史,輕易地否認每一種制度、每個人的選擇在特定歷史情境下的合理性都是非理性的。從《宋史·包拯傳》到戲曲小說野史筆記,包公故事被民間話語不斷地改寫,這裡面隱含著民間向司法權力發言的一種精神需要。在官府的話語霸權面前,小民百姓的聲音被大大遏制。他們本不願動官,但被逼無奈時便跑到衙門口擊鼓鳴冤,在希求得到司法救濟的同時,又心懷對貪官污吏、官官相護、葫蘆僧斷判葫蘆案的恐懼,司法的不確定性給百姓造成心理上的無所適從,而包公則成為一個心理安全閥。平民百姓在包公故事的敘述中獲得了對公平正義的想像性滿足,雖然包公作為帝國政治秩序和立法秩序的忠實維護者,其在民本關懷上的努力是有限的。包公的魅力在於修補和變通中賦予法律文本以生命和力量。培根在《論司法》中說:「我們知道法律體現著正義,但這也要人能正確地運用它。」包公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他的為人正直、品德高尚、清廉如水,更在於他能夠明察秋毫、用法律來解決世俗現實中的種種實際問題,既是個清官,又是個能法之士。包公故事中對刑訊和酷刑大加渲染,喝堂威、驚堂木、刑杖、夾棍等所製造的森嚴氣氛,不能不說是敘述者在特定心理情勢下的一種工具化演繹。藝術化作品與官方正史、檔案文牘所呈現的是截然不同的「真實」。包公故事所負載的是一種理解的真實。底層百姓對法律的閱讀、理解和接受是真實的,這種真實常常被遮蔽和忽略,因為他們難以成為法律的內在參與者。按照法家的觀點,民眾只是被治理和控制的對象而已。「故治民無常,唯治為法。」(《韓非子》)在包公故事的流變中,民間的敘述者扮演了虛擬的司法官的角色,所謂的「包公」斷案在很大程度上是民間的司法想像。所以,我們不必在法律技術上對包公戲有過多的苛求。
《包公故事:一個考察中國法律文化的視角》提出關於包公的三種敘事:歷史敘事、自我敘事和文學敘事。在歷史敘事中,包公是維護王道政治的「勁正之臣」,在司法中則是一副剛毅正直的威猛形象,其斷案智慧主要表現在對案犯心理的深刻體察、對證據獲取的譎詐,以及對法律與人情的雙重考量上面。包公的自我敘事則是通過奏議諫稿體現出來的竭忠於君、施愛於民的為官之道,他所追求的司法目標是「仰合天道,俯順人情」。在文學敘事中,他是關公一樣的象徵性人物,寄託著草根社會的愛憎。隨著文化權力的下移,無論是瓦舍勾欄里的宋代話本還是元代雜劇、明代傳奇戲曲,都淋漓盡致地表達著平民百姓對聽訟斷獄的興趣。徐忠明因此而懷疑法學界所堅持的中國古人「厭訟」的論斷。公案加俠義的敘述模式蘊含著一種批判精神。包公代表的是官方權力,而俠則代表著體制外的一種力量,這兩種力量結合在一起,無疑是一劑猛葯,在官場黑暗、是非顛倒、善惡不分的年代,對正義無比飢渴的人們只好用這種強烈的方式來凸現這種意願。讓武藝高超的俠客為清官充當手下辦差官,可以理解為邊緣權力向正統權力的靠攏,這正是包公得神來之助的一個例證。民間對包公的神化近乎登峰造極,諸如「日間斷人,夜間斷鬼」等等。正義愈匱乏,弱者越是需要心理補償,越是想入非非,他們企盼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力量來幫助他們實現公平正義。從這個角度切入,我們就不難理解包公故事中的誇張成分。
有學者斷言:「法治從來不是、也永遠不會是最理想的統治方式,它只是人類在尋求秩序過程中反復權衡的一個結果。」(謝暉《象牙塔上放哨》)包公崇拜本身就是一種功利行動,是實用智慧和世俗聰明的集聚。道德完美、品格高尚而且無所不能、神通廣大的「青天大老爺」不過是弱者的幻想而已。包公崇拜與法律信仰相去甚遠。從包公故事中探求現代法治精神顯然是可笑的。在包公的斷獄中,法律對話的成分很少,更多的是一種罪與罰的因果報應,包公不過是一個催動者、落實者、制裁者而已,所謂「萬事勸人休碌碌,舉頭三尺有神明」。徐忠明認為:「作為法律故事的民間話語,庶民百姓強調『報應不爽』,乃是感於帝國法律不能真正達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境界。換句話說,不僅僅豪勢要每每憑挾『特權』超越法律之上,而且由於帝國官僚的腐敗和昏聵,致使違法作惡之人往往成為『漏網之魚』。」說來說去,包公故事的不斷復制與改寫源於民間對公共權力特別是司法權力的失望。作為知識精英和道德精英的包公越是被美化和神化,也就從另一方面說明這種人的稀缺。由此可見,包公故事的終結是回歸常識和理性的標志。靠「黑臉」來摧折權貴、靠「青天」來為民作主,是極其微弱和迷茫的。在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體制下,連清官自身的存在本身都是一個問題。細民百姓心中的「好人一生平安」的祈禱並不能產生一個清官生長機制。

H. 《海瑞懲霸》的故事

《海瑞懲霸》的故事:
嘉靖三十七年,海瑞升任浙江淳安知縣。淳安境內山多地少,百姓清苦。然而,這里卻是往來三省的交通樞紐。朝廷使臣和過境官僚,都要地方負責接待,因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海瑞任淳安知縣期間,除了清丈土地,均平賦稅等惠政外,還有兩件事大快人心。其一是拿辦總督胡宗憲的兒子。有一次,這位少爺路經淳安縣,仗父欺人,作威作福,因嫌驛站招待不周,竟把驛吏捆吊在樹上。海瑞聞訊趕來,強令把胡公子帶的幾千兩銀子充公上交國庫,還向胡宗憲報告說:"這個人帶著大量銀兩,膽敢假冒總督大人的公子胡作非為,敗壞了大人您的官聲,真是可惡之極。"弄得胡總督有苦難訴,只好忍氣吞聲了事。其二是擋了都御史鄢懋卿的大駕。鄢氏是當朝宰相嚴嵩父子的親信,嘉靖三十九年,他以左副都御史的身份出京總理兩浙、兩淮、長蘆和河東鹽政。他在京掌握著進退升降官吏的建議權,出巡地方則是威風八面的欽差大臣,所以,地方官員對他莫不畢恭畢敬。而鄢懋卿還假惺惺地先發出通令,聲稱自己"素性簡朴,不喜奉迎。凡飲食供帳,俱宜儉朴為尚,毋得過於華侈,靡費里甲……"如此沽名釣譽的官腔無非一紙空文,誰也不敢當真對待。鄢氏每到一地,勒索賄賂,肆無忌憚,他的小老婆坐著十二個女子抬的五彩轎子,招搖過市。一天,鄢懋卿要巡查嚴州(今浙江建德),必經淳安境地。海瑞事先呈上一個稟帖,開頭節錄鄢氏通令標榜儉朴的原文,緊接著寫道:"聽說您以前所到過的地方,都置辦酒席,每席費銀三四百兩,平常伙食都是山禽野味,其他供應也極為華麗,連便壺都是用銀子做的。這些排場和您頒布的通令是大大相悖的。都察院長官出理鹽政,是我朝以來未曾有過的稀罕事。有鑒於此,有疾苦的人要來告狀,有貪酷行為的人要改邪歸正,百姓也會因此而得到益處。可現在的情況是,州縣恐怕接待不周致罪而極力鋪張接待;百姓因為害怕攤派,而怨聲載道。百姓非但沒有得到益處,反而苦於破財。大概是地方官屬奉承您,誤認為您喜歡阿諛恭維而不喜歡直言吧!我想,縱使您一並拒受,而東西已經置辦,因花錢而招致百姓怨恨,誰擔當得起?地方官屬以現在的俗例來猜度您,我擔心您將來會因為他們的瞎張羅,不利於執守禮法,而悔恨不及。這個危害比鹽法不通還要大,所以才敢把這些意見直言相告。"鄢氏看完稟帖,哭笑不得,只好繞道他去。但是,後來鄢氏卻銜恨誣告海瑞,使海瑞由已得朝命的嘉興通判(知府的副職)降為江西興國知縣。
海瑞簡介: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贈太子太保,謚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I. 海瑞冒死進諫的故事

明世宗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於說真話,不是被殺頭、監禁,就是被革職、充軍,以至於後來沒有人再敢批評他。

但到了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個不怕死,敢於揭他痛處的官員——海瑞。此時,嚴嵩父子雖然倒了台,但貪污腐化,吏治敗壞的風氣沒有絲毫改變,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問葯之中,老百姓越來越窮困。

海瑞當時任戶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希望皇帝從迷信中醒悟過來。他知道,奏章呈上去,就會有殺身之禍,但他決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後事,又給自己買了棺材,訣別了妻子,才將他的奏章呈進宮去。

明世宗耐著性子讀完了他的奏章,可是他越看越氣,那上面舉例堯、舜、禹、湯、文、武這些古聖賢,還有秦、漢那些自稱有仙術的方士,一樣沒有長生不老。指責明世宗沉溺在神仙和仙葯中,弄得民不聊生,國內形勢嚴重,並說他連漢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氣得七竅生煙,將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趕快把這個傢伙抓起來,別讓他逃跑了!」宦官黃錦說:「聽說這個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觸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經安排好後事,准備好棺材,不會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將奏章拾起反復閱讀,覺得海瑞的話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語連聲嘆息說:「這個人倒像比干,只是朕還沒有商紂王那麼壞吧!」他好幾個月沒有作批復。但明世宗後來還是下旨將海瑞抓了起來。不過,才過了兩個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兒子明穆宗即位,將海瑞放出監獄,恢復了官職。

(9)海青天的故事擴展閱讀

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主要貢獻

1、法規制度

海瑞曾根據他在淳安的經驗寫《興革條例》,談論該地區的管理問題。

他就任應天巡撫之後,立即頒布《督撫憲約》,規定巡撫出巡各地,府、州、縣官一律不準出城迎接,也不準設宴招待。准許工作餐可以有雞、魚、豬肉各一樣,但不得供應鵝和黃酒,也不準超過伙食標准:物價高的地方紋銀三錢,物價低的地方兩錢,連蠟燭、柴火等開支也在上述數目之內。

海瑞在應天推行一條鞭法:將過去按地、戶、丁分別徵收實行、征發徭役的賦役制度,改為按土地、人丁徵收貨幣與白銀;將過去由納稅戶輪流徵收解運改為官府自行徵收解運。把田賦、力役和其他雜稅合編為一條,統一按田畝核算徵收。原來按丁戶征役的辦法一並改為攤入田畝。

在對待契約問題上,海瑞不顧明代法律規定與當時的國情,要求爭議的解決必須以書面契約為依據。因為當時農民間是很少使用書面契約來發生借貸關系的,致使法律的執行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海瑞所批准贖還的僅佔全部典押借貸案件的二十分之一。在海瑞的治下,佃戶不敢向業主交租,借方不敢向貸方還款。

2、清廉作風

海瑞的清廉,甚至達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海瑞公開貼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然後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J. 關於海瑞的故事

海瑞,明朝嘉靖時期的著名清官,海南瓊山人,號剛峰,他鐵面無私、剛直不阿、敢於直言、懲惡揚善、一心為民,被人們譽為「海青天」。他四歲時,父親病逝,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異常清苦,在母親的督導下,他自幼誦讀《大學》、《中庸》等…….漸有了報國之心。後來,以舉人身份進入仕途,初任福建某縣的儒學教授,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知縣,任期間嚴懲當地官員濫用職權來增加農民負擔的行為.明朝隆慶三年,海瑞升任南京、蘇州一帶的「應天巡撫」,他召集飢民,通過疏浚吳凇江及其支流來治理澇災,並上書要求將本該上交的糧食留下一部分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與此同時,他還懲辦了當地的惡霸,把他們強奪農民的土地歸還農民,即使是於自己有恩的徐階,他也毫不放過,最後迫使徐階退還了足足有二分之一的田地,而且將徐階的兩個違法的兒子充了軍。此外,海瑞還組織人員簡化賦稅制度,以減輕農民負擔,因此,他受到了當地地主階層的忌恨,他們聯合起來誣告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罷了官。
海瑞一生愛民撫民,為民除害,但他的生活異常清苦,他從未置買田產,只在母親去世時靠別人幫助買了一塊墳地,將母親安葬。海瑞去世前幾天,曾退還兵部多送的七錢銀子,他的遺物只有八兩銀子、一匹粗布和幾套舊衣服,因海瑞的妻子、兒子早逝,其喪事還是由外人來代辦的呢,在人們把海瑞的靈柩運回故鄉那一天,當地的百姓都自發地穿白戴孝哭送他,為他送行的隊伍就長達百里。
如今,海瑞在人們的心目中,已成了正義與清廉的象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