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九眼橋的故事

九眼橋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30 20:01:10

㈠ 關於九眼橋的傳說

九眼橋位於成都市錦江區,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由當時布政使餘一龍所建。系石欄桿、石橋面的大拱橋,長4寬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總督李世傑 補修時,改名為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於九眼橋西側新建交叉鋼架水泥預制橋,從橋基點起算,長約120米,寬25米,橋北下端辟有汽車通道橫貫東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橋。古九眼橋於1992年冬拆去。
傳說一
橋的第五孔(即最大最高的中洞)下面是一個「海眼」,可通大海,深不可測。因而常引得一些好事者往橋下扔硬幣或銅錢,想以錢幣落底的時間來估量深度。筆者年幼,看不見也聽不見錢幣落底。只望見大人們側耳引頸,口中念念有詞:「嗬喲,女子深羅,還沒聽見落底!」鬼知道那枚小小的硬幣被狂浪沖到哪兒去了哩。
傳說二
是說八仙之一的鐵拐李是從九眼橋上升的天。說來也怪,在九眼橋上千塊紅沙石板鑲的橋面上,靠北頭有一塊石板與眾不同,上面凹有一個人腳板形的坑。有男人用腳去試,剛好是一滿腳。由於鐵拐李足跛子,升天只能用一隻腳蹬地,所以引出這段傳奇。記得當時到九眼橋上散步觀景的人,總要圍在這塊石板面前,用腳比試,並向過往的外鄉人津津有味地講述「石板傳奇」。
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九眼橋一帶是熱鬧的水碼頭,要從水路出成都下重慶,都得從這里搭船啟程。而從外地水路運來的貨物,也得在這里上岸。

㈡ 九眼橋的歷史文化,資料文獻等以及九眼橋的一些相關圖片,哪裡可以找到

九眼橋碼頭的歷史變遷

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九眼橋一帶是熱鬧的水碼頭,要從水路出成都下重慶,都得從這里搭船啟程。而從外地水路運來的貨物,也得在這里上岸。大約在1936年,我離開南充家鄉,到九眼橋附近水津街一家小酒館當跑堂,這一干就是十多年,一直到後來水路「衰」了,酒館老闆關門大吉,我才離開了碼頭,另謀生路。

碼頭因木柴而興

九眼橋水碼頭在錦江南岸,也就是白塔寺前面的河灘上。每天天剛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裡,准備上樂山。船老闆們都坐在船頭吹牛擺條,或到岸邊的小茶鋪子喝茶。早晨的水碼頭,有點冷清。我所在的小酒館也沒什麼生意,但到了下午,碼頭就熱鬧起來了,下苦力卸貨的搬夫、拉黃包車的車夫、賣小吃的販子都聚集在這里,從岸邊下到碼頭的小路人擠人。如此熱鬧的原因,是因為裝滿青木岡木的船都從樂山回來了。

當時的成都,還不興燒煤,老百姓都用木柴燒火做飯,木柴需求量很大。樂山、峨邊、洪雅一帶,盛產青木岡木、松木,當地人要把木頭賣出來,必須從水路把木頭運到成都銷售,因而成就了九眼橋的繁華。

船老闆的貨到後,船夫的工作就算完了,他們三三兩兩地上岸,到茶鋪子喝茶,到酒館喝酒。而船老闆就大聲吆喝著:「搬貨了!」立刻就有膀大腰圓的下苦力人圍了上來,船老闆用很低的價格僱用他們把木柴搬出船,下到岸邊,送到沿河街道上的柴鋪子里。

九眼橋附近的水津街、水井街、黃傘巷等,有很多柴鋪子,一間連一間。柴鋪子的老闆們常來我所在的酒館喝點小酒,跟我還比較熟。雖然他們吃飯一般只點盤鹽花生,打二兩酒,連肉也捨不得吃,但他們個個都頗有家財。柴鋪子老闆都不出門賣柴,每天翹著腳等買主上門,很是悠閑,他們通常還把木柴拿給二道柴販子賣。

二道販子大部分是樂至、安岳來的窮苦人,黃傘巷的爛房子里住了很多。他們從柴鋪子老闆那裡拿到幾捆柴,就泡點水使木柴發漲,這樣看起來多些,然後在木柴外塗點泥巴,分成更多捆,拿到城裡去賣給住家戶,從中吃點利潤。這些「貓膩」,外行人並不知道。跟著柴生意而興起的,是棺材生意。雙槐樹街一帶,是老成都著名的棺材一條街,專賣棺材板。這些鋪面沒有招牌,沒有小工,平日里少有人問津。沒有個喪事,一般人也絕少來到這里。

碼頭上的窮苦人

但是,在九眼橋水碼頭發家致富的,只能是些有財力的老闆,下苦力的人在這里很是悲慘。那些搬貨、拉車的人,勞累一天賺的錢,基本只夠果腹,偶有多餘的錢,或者用於喝酒、或者用於賭博,更多的人拿血汗錢來吃大煙(鴉片)。九眼橋附近,只有最低等的煙館,這些煙館設在破爛的木房子里,裡面是個通鋪,別無他物。不像春熙路上的高檔煙館,有女子為客人裹煙捶背。在九眼橋討生活的苦力人衣衫破爛,擠在一起吃鴉片。即便有生意上門,他們都還要在裡面把癮過足了,才出去幹活。這些人一旦吃煙上癮太深,就沒有力氣拉車或搬貨,最終成為「橋洞客」。

老九眼橋有九個橋洞,最邊上的一個橋洞因為長期淤積河泥,漸漸高離了河面。乞丐、流浪漢、暫時找不到活路的窮苦人,都住在這里,當上「橋洞客」。這里整天臭氣熏天,骯臟無比,有時路過,就能看見一張破草席下蓋著一個人,露出兩只枯瘦的腳,實在慘不忍睹。橋洞中如此,橋上也是如此。九眼橋上,是舊成都的「人市」。閑暇時,我常到橋上逛逛,這里都是窮人家賣兒賣女的地方,成都的富人家需要書童、馬夫、老媽子,都到這里來選。我曾看見一個鄉下老頭子,一邊「嗚嗚」地哭,一邊牽個小女孩在橋上走。那女孩的脖子後,插著個「草標」。那老頭把女孩賣給個公館的人後,用賣得的錢賣了個鍋盔遞在女孩手裡,又哭著下了橋。這樣的場面,在九眼橋上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

端午龍舟會

九眼橋水碼頭最熱鬧的時候,是每年農歷五月五。一到這天,城裡的人都趕到東門看賽龍舟。這活動,自然是當時成都有頭臉的大人物們籌辦起來的。這些軍政界的要人,也都借端午這個名頭出來游樂一番。

平日里停在水碼頭的船都變了摸樣。船老闆把花花綠綠的旗子豎在船上,並在船頭船尾掛上紅綢子。等到那些老爺太太們來了,就掀起船艙里的簾子請他們入席。船艙里有干凈的桌子,佳餚美酒、香茶煙燈什麼都有。老爺太太們落座後,就舒舒服服地在船里看風景,擺龍門陣。

等這些人到達後,龍舟會就可以開始了。龍舟劃過的路程,大約是從新南門到望江樓的這一段河面。這一段河面的岸邊,和九眼橋上,都站滿看熱鬧的人,大家大聲吶喊,給劃龍舟的船夫助威。那些負責敲鼓的人,就站在橋上,拚命地擂鼓。號子響後,船夫們個個賣力地劃船,既是不為了給船老闆丟臉,也想要爭個彩頭。

岸上的人最喜歡看的還是搶鴨子。龍舟競渡結束後,籌辦活動的老爺們就喊人把事先准備好的幾十隻鴨子丟到水裡,任人下水爭搶,誰搶得到就歸誰。對於很難開油葷的苦力人來說,這可是最實惠的彩頭。常常有一些水性好的岸邊看客,按捺不住一個猛子扎進河,在眾人羨慕的眼光中抱著鴨子回去打牙祭。但這種情況比較少,更多的是一無所獲,灰溜溜地上岸,鴨子沒得,反落得一身濕。那些船工個個都是水裡搏命的老手,鴨子基本上落在他們手中。

九眼橋挖寶鬧劇

老成都人都知道一段關於九眼橋的順口溜:石牛對石鼓,銀子二萬五。有人蒙得穿,買盡成都府。據說當年張獻忠離開成都時,在九眼橋碼頭上船,臨走時把他搶來的金銀財寶秘密埋在九眼橋一帶的河中。可惜張獻忠沒能回來就死了,財寶的埋藏地點也無人知曉。

對於這個傳說,並沒有多少人當真。因為即使是真有金銀埋在河裡,也沒有辦法去挖。上了年紀的老成都人,可能都還記得一個「測水深」的把戲,那就是站在九眼橋上,把銅錢或鎳幣丟進水裡,然後豎起耳朵聽聲音來判斷水深,結果當然是什麼也聽不見。這種把戲雖然荒唐可笑,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錦江,水勢的確很大,尤其是九眼橋一帶,水涌過並不寬的橋洞,浪花翻湧,頗有氣勢。夏天漲洪水時,水甚至可以漫到九眼橋橋面上。在這種情況下,挖寶談何容易,但偏偏有人不信邪。

大約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竟然真有人來挖寶。記得那是一個冬天,我正在酒館里清理灶台,老闆在外面逛耍。忽然老闆跑回鋪子,對我和另兩個小工喊:「走!看鬧熱,有人要在九眼橋挖寶!」我聽後馬上跟老闆跑了出去。

一到九眼橋橋頭,就看到好多個官員模樣的人在那裡交頭接耳,個個都喜笑顏開。還有近百個人,拿著鋤頭等工具,在河邊上不停地掏挖。河邊還有一個大抽水機正在抽水。聽那些圍觀的人說,這是個有袍哥和軍官入股的挖寶公司,好像叫「錦江淘銀」,要在這里挖張獻忠埋的寶貝。只所以在冬天開挖,就是要避開夏天的洪水。

這些工人干勁還很大,天天在這里挖土、排水。挖寶的消息很快傳開來,每天都有一群一群的人從成都各條街道趕到東門,看工人挖寶。來看挖寶的人可謂人山人海,九眼橋著實熱鬧了一番,甚至還有治安隊的人別著槍在這一帶巡邏,維持秩序。我所在的酒館生意也因此紅火了好幾天。那段時間,我忙著跑堂,沒能去觀看。

沒過多久,一個更驚人的消息傳到我耳朵里:石牛和石鼓都挖出來好幾天了,金銀財寶馬上就要「現身」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和老闆都驚訝無比原來那個順口溜說的是真的。那天,我們酒館里只留了一個人守,全跑去看挖寶。果然石頭做的牛和鼓都被挖出來了,斜躺在河邊的泥巴里。這時看熱鬧的人已經里三層外三層了,我好不容易擠進去一看,幾個技術專家模樣的人正拿個機器在探測。忽然,一個挖土的工人說:「出來了!」我看見坑裡全是生銹的銅錢,密密麻麻粘成一片。工人把銅錢取出來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圍觀的人紛紛抱怨:「啥子哦,就只有些爛銅錢,白看那麼久。」挖寶的鬧劇就這樣收場了,後來那石牛和石鼓也不知所終。

衰落的水運

九眼橋碼頭的熱鬧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就再也無法繁榮下去了。這個時候,成都用木柴的人家已經不多了,水津街的柴鋪子一間接一間地關門,賺夠了錢的柴鋪子老闆們都轉了行業,有的開了煤店。住在黃傘巷裡的柴販子紛紛離開,回老家務農去了,成都的大街小巷裡從此少了賣柴人的身影。我所在的酒館生意一天比一天「秋」,老闆整天苦著臉,最終只得把鋪子關了了事,我也在1951年離開了成都,走的時候,我特意到九眼橋水碼頭上去看了看,河裡已幾乎沒有柴船了,往日的熱鬧場景不復存在,反到有些冷清。這個東門著名的水碼頭,可謂因木柴而興,因木柴而廢。

我這一別就是近三十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聽說九眼橋有了勞務市場,我才又來到這個我曾熟悉的地方謀生路。九眼橋附近街道的模樣大致沒變,只是九眼橋原本拱起的橋背經過整修,變得平緩了些,橋的西邊則多了一座新橋,也就是今天成都人所說的「新九眼橋」。至於繁華的水碼頭和碼頭上發生的那些稀奇有趣的事,自然已成為了過眼雲煙。這里往來的都是背著編織袋的外地人,流連在街道旁等待僱主,沒有人去看一眼已廢棄的水碼頭。

從此後,我留在成都做著小生意,有空常到九眼橋走走。九眼橋在1992年被拆,重修了一座依然有九個橋洞的混凝土橋。而老碼頭居然派上了用場,有夜航的遊船從這里駛往黃龍溪,但成都的水運興盛的日子,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
----摘自成都商報

㈢ 九眼橋有什麼故事 歷史哦!!!!!!!

九眼橋在成都的橋梁中占據重要一席,是因為它有九個橋洞而得名。橋回下河水清澈答,中間還有一個河堤。站在水旁,從堤上流下的水聲音震耳欲聾。河的下游有一些樹枝和大片泥土組成的一塊土地上,一群翩翩起舞的白鷺忽飛忽落,美極了!九眼橋本身也很是優雅,九個橋洞,上面布滿了青苔,它告訴人們:「橋的歷史很悠久」。

九眼橋,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始建於明萬曆年二十一年(1593),由當時布陣使餘一龍所建。系石欄桿、石

㈣ 九眼橋的來歷

九眼橋位於成都市錦江區,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版年(1593),由當時布權政使餘一龍所建。系石欄桿、石橋面的大拱橋,長4寬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總督李世傑 補修時,改名為九眼橋。

㈤ 最近那成都九眼橋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故事男主是老外,跟男主在河邊行周公之禮,整個過程拍了下來,完事後,女主內不過癮四處找男主,容而且找不到要割腕跳河。。。。當時朋友圈都被霸屏了


想上車的認清車牌號➕✅Aoyo2012

㈥ 成都九眼橋歷史

九眼橋碼頭的歷史變遷

--------------------------------------------------------------------------------

www.sichuanol.com 2006-1-1

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九眼橋一帶是熱鬧的水碼頭,要從水路出成都下重慶,都得從這里搭船啟程。而從外地水路運來的貨物,也得在這里上岸。大約在1936年,我離開南充家鄉,到九眼橋附近水津街一家小酒館當跑堂,這一干就是十多年,一直到後來水路「衰」了,酒館老闆關門大吉,我才離開了碼頭,另謀生路。

碼頭因木柴而興

九眼橋水碼頭在錦江南岸,也就是白塔寺前面的河灘上。每天天剛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裡,准備上樂山。船老闆們都坐在船頭吹牛擺條,或到岸邊的小茶鋪子喝茶。早晨的水碼頭,有點冷清。我所在的小酒館也沒什麼生意,但到了下午,碼頭就熱鬧起來了,下苦力卸貨的搬夫、拉黃包車的車夫、賣小吃的販子都聚集在這里,從岸邊下到碼頭的小路人擠人。如此熱鬧的原因,是因為裝滿青木岡木的船都從樂山回來了。

當時的成都,還不興燒煤,老百姓都用木柴燒火做飯,木柴需求量很大。樂山、峨邊、洪雅一帶,盛產青木岡木、松木,當地人要把木頭賣出來,必須從水路把木頭運到成都銷售,因而成就了九眼橋的繁華。

船老闆的貨到後,船夫的工作就算完了,他們三三兩兩地上岸,到茶鋪子喝茶,到酒館喝酒。而船老闆就大聲吆喝著:「搬貨了!」立刻就有膀大腰圓的下苦力人圍了上來,船老闆用很低的價格僱用他們把木柴搬出船,下到岸邊,送到沿河街道上的柴鋪子里。

九眼橋附近的水津街、水井街、黃傘巷等,有很多柴鋪子,一間連一間。柴鋪子的老闆們常來我所在的酒館喝點小酒,跟我還比較熟。雖然他們吃飯一般只點盤鹽花生,打二兩酒,連肉也捨不得吃,但他們個個都頗有家財。柴鋪子老闆都不出門賣柴,每天翹著腳等買主上門,很是悠閑,他們通常還把木柴拿給二道柴販子賣。

二道販子大部分是樂至、安岳來的窮苦人,黃傘巷的爛房子里住了很多。他們從柴鋪子老闆那裡拿到幾捆柴,就泡點水使木柴發漲,這樣看起來多些,然後在木柴外塗點泥巴,分成更多捆,拿到城裡去賣給住家戶,從中吃點利潤。這些「貓膩」,外行人並不知道。跟著柴生意而興起的,是棺材生意。雙槐樹街一帶,是老成都著名的棺材一條街,專賣棺材板。這些鋪面沒有招牌,沒有小工,平日里少有人問津。沒有個喪事,一般人也絕少來到這里。

碼頭上的窮苦人

但是,在九眼橋水碼頭發家致富的,只能是些有財力的老闆,下苦力的人在這里很是悲慘。那些搬貨、拉車的人,勞累一天賺的錢,基本只夠果腹,偶有多餘的錢,或者用於喝酒、或者用於賭博,更多的人拿血汗錢來吃大煙(鴉片)。九眼橋附近,只有最低等的煙館,這些煙館設在破爛的木房子里,裡面是個通鋪,別無他物。不像春熙路上的高檔煙館,有女子為客人裹煙捶背。在九眼橋討生活的苦力人衣衫破爛,擠在一起吃鴉片。即便有生意上門,他們都還要在裡面把癮過足了,才出去幹活。這些人一旦吃煙上癮太深,就沒有力氣拉車或搬貨,最終成為「橋洞客」。

老九眼橋有九個橋洞,最邊上的一個橋洞因為長期淤積河泥,漸漸高離了河面。乞丐、流浪漢、暫時找不到活路的窮苦人,都住在這里,當上「橋洞客」。這里整天臭氣熏天,骯臟無比,有時路過,就能看見一張破草席下蓋著一個人,露出兩只枯瘦的腳,實在慘不忍睹。橋洞中如此,橋上也是如此。九眼橋上,是舊成都的「人市」。閑暇時,我常到橋上逛逛,這里都是窮人家賣兒賣女的地方,成都的富人家需要書童、馬夫、老媽子,都到這里來選。我曾看見一個鄉下老頭子,一邊「嗚嗚」地哭,一邊牽個小女孩在橋上走。那女孩的脖子後,插著個「草標」。那老頭把女孩賣給個公館的人後,用賣得的錢賣了個鍋盔遞在女孩手裡,又哭著下了橋。這樣的場面,在九眼橋上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

端午龍舟會

九眼橋水碼頭最熱鬧的時候,是每年農歷五月五。一到這天,城裡的人都趕到東門看賽龍舟。這活動,自然是當時成都有頭臉的大人物們籌辦起來的。這些軍政界的要人,也都借端午這個名頭出來游樂一番。

平日里停在水碼頭的船都變了摸樣。船老闆把花花綠綠的旗子豎在船上,並在船頭船尾掛上紅綢子。等到那些老爺太太們來了,就掀起船艙里的簾子請他們入席。船艙里有干凈的桌子,佳餚美酒、香茶煙燈什麼都有。老爺太太們落座後,就舒舒服服地在船里看風景,擺龍門陣。

等這些人到達後,龍舟會就可以開始了。龍舟劃過的路程,大約是從新南門到望江樓的這一段河面。這一段河面的岸邊,和九眼橋上,都站滿看熱鬧的人,大家大聲吶喊,給劃龍舟的船夫助威。那些負責敲鼓的人,就站在橋上,拚命地擂鼓。號子響後,船夫們個個賣力地劃船,既是不為了給船老闆丟臉,也想要爭個彩頭。

岸上的人最喜歡看的還是搶鴨子。龍舟競渡結束後,籌辦活動的老爺們就喊人把事先准備好的幾十隻鴨子丟到水裡,任人下水爭搶,誰搶得到就歸誰。對於很難開油葷的苦力人來說,這可是最實惠的彩頭。常常有一些水性好的岸邊看客,按捺不住一個猛子扎進河,在眾人羨慕的眼光中抱著鴨子回去打牙祭。但這種情況比較少,更多的是一無所獲,灰溜溜地上岸,鴨子沒得,反落得一身濕。那些船工個個都是水裡搏命的老手,鴨子基本上落在他們手中。

九眼橋挖寶鬧劇

老成都人都知道一段關於九眼橋的順口溜:石牛對石鼓,銀子二萬五。有人蒙得穿,買盡成都府。據說當年張獻忠離開成都時,在九眼橋碼頭上船,臨走時把他搶來的金銀財寶秘密埋在九眼橋一帶的河中。可惜張獻忠沒能回來就死了,財寶的埋藏地點也無人知曉。

對於這個傳說,並沒有多少人當真。因為即使是真有金銀埋在河裡,也沒有辦法去挖。上了年紀的老成都人,可能都還記得一個「測水深」的把戲,那就是站在九眼橋上,把銅錢或鎳幣丟進水裡,然後豎起耳朵聽聲音來判斷水深,結果當然是什麼也聽不見。這種把戲雖然荒唐可笑,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錦江,水勢的確很大,尤其是九眼橋一帶,水涌過並不寬的橋洞,浪花翻湧,頗有氣勢。夏天漲洪水時,水甚至可以漫到九眼橋橋面上。在這種情況下,挖寶談何容易,但偏偏有人不信邪。

大約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竟然真有人來挖寶。記得那是一個冬天,我正在酒館里清理灶台,老闆在外面逛耍。忽然老闆跑回鋪子,對我和另兩個小工喊:「走!看鬧熱,有人要在九眼橋挖寶!」我聽後馬上跟老闆跑了出去。

一到九眼橋橋頭,就看到好多個官員模樣的人在那裡交頭接耳,個個都喜笑顏開。還有近百個人,拿著鋤頭等工具,在河邊上不停地掏挖。河邊還有一個大抽水機正在抽水。聽那些圍觀的人說,這是個有袍哥和軍官入股的挖寶公司,好像叫「錦江淘銀」,要在這里挖張獻忠埋的寶貝。只所以在冬天開挖,就是要避開夏天的洪水。

這些工人干勁還很大,天天在這里挖土、排水。挖寶的消息很快傳開來,每天都有一群一群的人從成都各條街道趕到東門,看工人挖寶。來看挖寶的人可謂人山人海,九眼橋著實熱鬧了一番,甚至還有治安隊的人別著槍在這一帶巡邏,維持秩序。我所在的酒館生意也因此紅火了好幾天。那段時間,我忙著跑堂,沒能去觀看。

沒過多久,一個更驚人的消息傳到我耳朵里:石牛和石鼓都挖出來好幾天了,金銀財寶馬上就要「現身」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和老闆都驚訝無比原來那個順口溜說的是真的。那天,我們酒館里只留了一個人守,全跑去看挖寶。果然石頭做的牛和鼓都被挖出來了,斜躺在河邊的泥巴里。這時看熱鬧的人已經里三層外三層了,我好不容易擠進去一看,幾個技術專家模樣的人正拿個機器在探測。忽然,一個挖土的工人說:「出來了!」我看見坑裡全是生銹的銅錢,密密麻麻粘成一片。工人把銅錢取出來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圍觀的人紛紛抱怨:「啥子哦,就只有些爛銅錢,白看那麼久。」挖寶的鬧劇就這樣收場了,後來那石牛和石鼓也不知所終。

衰落的水運

九眼橋碼頭的熱鬧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就再也無法繁榮下去了。這個時候,成都用木柴的人家已經不多了,水津街的柴鋪子一間接一間地關門,賺夠了錢的柴鋪子老闆們都轉了行業,有的開了煤店。住在黃傘巷裡的柴販子紛紛離開,回老家務農去了,成都的大街小巷裡從此少了賣柴人的身影。我所在的酒館生意一天比一天「秋」,老闆整天苦著臉,最終只得把鋪子關了了事,我也在1951年離開了成都,走的時候,我特意到九眼橋水碼頭上去看了看,河裡已幾乎沒有柴船了,往日的熱鬧場景不復存在,反到有些冷清。這個東門著名的水碼頭,可謂因木柴而興,因木柴而廢。

我這一別就是近三十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聽說九眼橋有了勞務市場,我才又來到這個我曾熟悉的地方謀生路。九眼橋附近街道的模樣大致沒變,只是九眼橋原本拱起的橋背經過整修,變得平緩了些,橋的西邊則多了一座新橋,也就是今天成都人所說的「新九眼橋」。至於繁華的水碼頭和碼頭上發生的那些稀奇有趣的事,自然已成為了過眼雲煙。這里往來的都是背著編織袋的外地人,流連在街道旁等待僱主,沒有人去看一眼已廢棄的水碼頭。

從此後,我留在成都做著小生意,有空常到九眼橋走走。九眼橋在1992年被拆,重修了一座依然有九個橋洞的混凝土橋。而老碼頭居然派上了用場,有夜航的遊船從這里駛往黃龍溪,但成都的水運興盛的日子,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

http://www.cheng.cn/UploadFiles/02010302/2006826163651.jpg

㈦ 成都九眼橋的來歷

橋上有九個眼珠兒

㈧ 九眼橋是嗎

九眼橋簡介:

九眼橋位於成都市錦江區,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始版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權1593),由當時布政使餘一龍所建。系石欄桿、石橋面的大拱橋,長4寬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總督李世傑補修時,改名為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於九眼橋西側新建交叉鋼架水泥預制橋,從橋基點起算,長約120米,寬25米,橋北下端辟有汽車通道橫貫東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橋。古九眼橋於1992年冬拆去。

九眼橋故事:

2013年2月28日,一條「威猛的成都女子,大街上『強奸』男子」的微博走紅網路。博主稱在成都九眼橋看到一猛女,估計是醉酒,將路邊一過路男子按倒後脫掉褲子,猛的坐了上去。男子在反抗了一陣後最終屈服,女子強暴後臉紅紅地提上褲子,沿著九眼橋橫穿馬路離開……

2015年8月5日,凌晨2點39分在成都九眼橋[1],一男一女在河邊做大尺度親密動作而被人拍到並被放到網路。

2015年10月20日晚,在成都九眼橋附近河邊,一男子因喝醉酒無法行走坐在橋墩上,旁邊一紅衣美女喊半天都喊不動,然後妹子突然就發功把男的扛在肩上!扛走了…

㈨ 九眼橋事件是什麼啊

2013年2月28日,一條「威猛的成都女子,大街上『強奸』男子」的微博走紅網路。博主稱在成版都九眼橋看到一猛女,權估計是醉酒,將路邊一過路男子按倒後脫掉褲子,猛的坐了上去。男子在反抗了一陣後最終屈服,女子強暴後臉紅紅地提上褲子,沿著九眼橋橫穿馬路離開。

㈩ 九眼橋的傳說

九眼橋 九眼橋,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由當時布政使餘一龍所建。系石欄桿、石橋面的大拱橋,長4寬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總督李世傑 補修時,改名為九眼橋。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
1988年於九眼橋西側新建交叉鋼架水泥預制橋,從橋基點起算,長約120米,寬25米,橋北下端辟有汽車通道橫貫東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橋。古九眼橋於1992年冬拆去。
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九眼橋一帶是熱鬧的水碼頭,要從水路出成都下重慶,都得從這里搭船啟程。而從外地水路運來的貨物,也得在這里上岸。
碼頭因木柴而興
九眼橋水碼頭在錦江南岸,也就是白塔寺前面的河灘上。每天天剛亮,密密麻麻的船就停泊在那裡,准備上樂山。船老闆們都坐在船頭吹牛擺條,或到岸邊的小茶鋪子喝茶。早晨的水碼頭,有點冷清。我所在的小酒館也沒什麼生意,但到了下午,碼頭就熱鬧起來了,下苦力卸貨的搬夫、拉黃包車的車夫、賣小吃的販子都聚集在這里,從岸邊下到碼頭的小路人擠人。如此熱鬧的原因,是因為裝滿青木岡木的船都從樂山回來了。
當時的成都,還不興燒煤,老百姓都用木柴燒火做飯,木柴需求量很大。樂山、峨邊、洪雅一帶,盛產青木岡木、松木,當地人要把木頭賣出來,必須從水路把木頭運到成都銷售,因而成就了九眼橋的繁華。
船老闆的貨到後,船夫的工作就算完了,他們三三兩兩地上岸,到茶鋪子喝茶,到酒館喝酒。而船老闆就大聲吆喝著:「搬貨了!」立刻就有膀大腰圓的下苦力人圍了上來,船老闆用很低的價格僱用他們把木柴搬出船,下到岸邊,送到沿河街道上的柴鋪子里。
九眼橋附近的水津街、水井街、黃傘巷等,有很多柴鋪子,一間連一間。柴鋪子的老闆們常來我所在的酒館喝點小酒,跟我還比較熟。雖然他們吃飯一般只點盤鹽花生,打二兩酒,連肉也捨不得吃,但他們個個都頗有家財。柴鋪子老闆都不出門賣柴,每天翹著腳等買主上門,很是悠閑,他們通常還把木柴拿給二道柴販子賣。
二道販子大部分是樂至、安岳來的窮苦人,黃傘巷的爛房子里住了很多。他們從柴鋪子老闆那裡拿到幾捆柴,就泡點水使木柴發漲,這樣看起來多些,然後在木柴外塗點泥巴,分成更多捆,拿到城裡去賣給住家戶,從中吃點利潤。這些「貓膩」,外行人並不知道。跟著柴生意而興起的,是棺材生意。雙槐樹街一帶,是老成都著名的棺材一條街,專賣棺材板。這些鋪面沒有招牌,沒有小工,平日里少有人問津。沒有個喪事,一般人也絕少來到這里。
碼頭上的窮苦人
但是,在九眼橋水碼頭發家致富的,只能是些有財力的老闆,下苦力的人在這里很是悲慘。那些搬貨、拉車的人,勞累一天賺的錢,基本只夠果腹,偶有多餘的錢,或者用於喝酒、或者用於賭博,更多的人拿血汗錢來吃大煙(鴉片)。九眼橋附近,只有最低等的煙館,這些煙館設在破爛的木房子里,裡面是個通鋪,別無他物。不像春熙路上的高檔煙館,有女子為客人裹煙捶背。在九眼橋討生活的苦力人衣衫破爛,擠在一起吃鴉片。即便有生意上門,他們都還要在裡面把癮過足了,才出去幹活。這些人一旦吃煙上癮太深,就沒有力氣拉車或搬貨,最終成為「橋洞客」。
老九眼橋有九個橋洞,最邊上的一個橋洞因為長期淤積河泥,漸漸高離了河面。乞丐、流浪漢、暫時找不到活路的窮苦人,都住在這里,當上「橋洞客」。這里整天臭氣熏天,骯臟無比,有時路過,就能看見一張破草席下蓋著一個人,露出兩只枯瘦的腳,實在慘不忍睹。橋洞中如此,橋上也是如此。九眼橋上,是舊成都的「人市」。閑暇時,我常到橋上逛逛,這里都是窮人家賣兒賣女的地方,成都的富人家需要書童、馬夫、老媽子,都到這里來選。我曾看見一個鄉下老頭子,一邊「嗚嗚」地哭,一邊牽個小女孩在橋上走。那女孩的脖子後,插著個「草標」。那老頭把女孩賣給個公館的人後,用賣得的錢賣了個鍋盔遞在女孩手裡,又哭著下了橋。這樣的場面,在九眼橋上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