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30 06:04:08

⑴ 牛郎織女和董永七仙女講的是不是一個故事

不是一個故事。《牛郎織女》是神話故事,而《天仙配》是神話小說。

《牛郎織女》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故事,它的流傳早於七夕節的形成。

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有現存文字記載的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地域分野最早見於漢代史籍,《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

長篇神話小說《天仙配》,主要講述了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愛上了朴實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從天庭下到凡塵,沖破重重阻撓與董永結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為了不使董永受到傷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蔭樹下與董永泣別的故事。

(1)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起源:

「織女」、「牽牛」二詞見諸文字,最早出現於《詩經》中的《大東》篇。詩中的織女、牽牛隻是天上兩個星座的名稱,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關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

到了東漢時期,無名氏創作的《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牽牛星》,從中可以看出,牽牛、織女已是一對相互傾慕的戀人,不過詩中還沒有認定他們是夫妻。在文字記載中,最早稱牛郎、織女為夫婦的,應是南北朝時期梁代的蕭統編纂的《文選》。

其中有一篇《洛神賦》的注釋中說:「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時「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七夕相會的情節,已經初具規模了,由天上的兩顆星宿,發展成為夫妻。

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婦和人間的夫婦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故事中還沒有什麼悲劇色彩。至於為什麼牽牛、織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會」呢?原文未交代。據後世推測,可能一方面是每年七月夜間的星辰在天空最為明亮,牽牛、織女二星相距較近。

另一方面,七月七日是當時民間風俗「乞巧」的日子,而勞動人民都把織女當作勞動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內,織娟百匹」,便向她「乞巧」。於是,人們就把牛郎織女故事和民間習俗揉合到一起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故事在繼續豐富和發展。

牛郎織女及「七夕」傳說源於天象星宿之說。早在西周,《詩經·小雅·大東》中,就有對「牛郎」、「織女」的記載。這里,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想,並無任何故事情節。

此時,它們只作為一種文化因子,開始進入文學這個大系統之中。正是這種「因子」,為這個傳說的生成准備了潛在的文化條件。王逸《楚辭章句》卷十七《守志》:「舉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表述了牛郎織女合婚之說。

東漢崔宴《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河鼓(牽牛星之天文學名稱),織女二星神當會。」由以上諸材料可以看出,人們逐步為牛郎織女這兩個相距甚遠的星辰附會了愛情故事。

《古詩十九首》首選透露出了這一信息,這里的牽牛、織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織女終日思念牽牛,渴望相見,而又「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從此開始被編織為一幕恩愛夫妻受著隔絕之苦的愛情悲劇。

《天仙配》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簡介:

《天仙配》是中國古代神話愛情故事。原作是民間流傳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慶市文化館的班友書第一次改編,其中《路遇》一場參加第一屆華東戲劇匯演,獲大獎。

班友書的改編把民間冗長的本子改為七場,改七仙女受命下凡為主動下凡,改董永書生為勞動人民,改傅員外傅善人為惡霸地主,總之刪繁就簡,形成了《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

班友書是解放前安徽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擅長古典詩詞,改編《天仙配》時,用古典詩詞重新填寫了許多唱詞,奠定了現代《天仙配》的基礎。後來陸洪非借走班友書的改編本,在此基礎上再次改編,但基本沒有超出班友書已經打好的框架。

⑵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天仙配》的神話故事古今傳頌,家喻戶曉,七仙女和董永成為神話故事中堅貞愛情的象徵。據傳,董永十二歲就到傅村傅員外家當了童工,董永長得眉清目秀,面如美玉,一表人才,忠厚老實。傅員外有一女兒,名叫傅金花,比董永小一歲,聰明調皮,潑辣大方,長得眉眼亂動,也很耐看。剛開始,傅金花一直找機會戲弄、欺侮董永,董永身在豪門屋檐下,豈敢不低頭,也就不和傅金花計較。時間長了,傅金花對董永逐漸產生了感情。轉眼間六年過去了,十八歲的董永長成了人見人愛的漂亮小夥子,憨厚實誠,禮貌勤快,誰見了誰誇。

張七姐的頑強斗爭終於獲得了回到人間的勝利。夫妻倆久別重逢,喜極而泣,一家三口久久相擁,慶幸全家團圓,從此過上了夫妻恩愛、婚姻美滿的幸福生活。董永和張七姐飲水思源,為了感謝大槐樹這個媒人,於是就從大槐樹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樹到小董,千百年來,長成古槐,幾枯幾榮,至今仍存,歷經滄桑,生機盎然,可供遊人觀賞。董永墓看護人又在此古槐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樹到董永墓前,此槐樹長出了渾然天成的連理枝,使人看了都會嘖嘖稱奇,形象地印證了董永和七仙女「在水好似鴛鴦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的忠貞愛情。祭祀董永的大殿里塑有董永和七仙女並肩端坐的塑像,後代人贊美頌揚他倆忠貞不渝的美好愛情。民間到處流傳著「董永像前拜兩拜,白頭到老不分開」的古話。許多熱戀的情侶和恩愛的夫妻都會專程來參拜董永和七仙女,都希望得到象他倆那樣的忠貞愛情和美滿婚姻。綜上所述,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結局還是喜劇!

⑶ 請問原來的天仙配故事七仙女和董永最後在一起了嗎

沒有

天仙配的故事:七仙女與董永

傳說漢朝的時候,淮南地方住著一戶貧苦人家,父子倆相依為命,兒子名叫董永。董家靠租種地主傅員外家兩畝薄地維持生活,父子二人早出晚歸,辛辛苦苦,遇到風調雨順,打下的糧食除了交租,還可以勉強糊口。不料這一年老天大旱,秋後顆粒無收,地主催租逼得緊,老漢一急之下病倒了。董永是個孝子,他想方設法給老爹爹四處買葯,可是當他提著草葯回到家中時,老父親已經咽了氣。董水心中悲痛萬分,眼下手中分文皆無,拿什麼去給父親買棺木呢?他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路,就是賣身葬父。於是請人去跟傅員外說,只要幫助埋葬了老父,願在傅家做三年苦工。傅員外知道董永身強力壯,正好趁此機會找個好長工,便答應了董永的要求,立下了賣身的契約。
董永埋葬了父親,三日之後便到傅員外家上工。一路上,他心頭痛苦,愁眉緊鎖,不住地長吁短嘆。走著走著,見前面有一棵老槐樹,樹下有個土地廟,便想在這里坐下來,歇歇腳。
董永剛要坐下,就見有個衣著樸素、容貌美麗的姑娘朝老槐樹走來了,站在他的身旁。
董永有些局促不安。沉默了一會兒,姑娘首先開口道:「這位大哥到何處去?」
「去那傅員外家做苦工。」
「看大哥老實忠厚,為何到傅家做苦工?」
「我乃貧苦之人,老父故去,無力埋葬,是那傅員外借錢與我,葬了父親。今去賣身抵債,要做三年苦工啊!」董永說完,嘆了一口氣。
「大哥真是苦命之人,比小妹我還要苦呢!」姑娘說著,流下了眼淚。
「大姐為何而悲傷?」董永問。
「母親去世,爹爹娶了後妻。繼母欲將我賣給商人為妾,我逃了出來,故而悲傷。」
「我二人都是苦命之人啊!」董永嘆息道。
「小女子已無家可歸,不知大哥可肯收留,結為百年之好?」
「大姐差了。」董永忙說,「你我素不相識,既無父母之命,又無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
「大哥何必固執?若嫌無媒,就請這老槐樹做媒,請土地爺主婚,如何?」
「老槐樹如何能做媒?土地爺如何能主婚?」董永不解地問。
「你可問老槐樹三聲:你願意為七姐和董永做媒嗎?老槐樹如果答應三聲,就是願意。問過老槐樹,再去問土地爺。」
於是董永上前問老槐樹:「老槐樹老槐樹,你可願意為我們做媒嗎?」
老槐樹突然開口說:「仙女配賢郎,美滿世無雙。願意,願意!」
董永一連問了三遍,老槐樹回答了三遍。
董永又去問土地:「土地爺,你可願意為我們主婚嗎?」
土地爺說:「仙女配賢郎,一對金鳳凰。願意,願意!」
董永一連問了三遍,土地爺回答了三遍。
這天晚上,董永和七仙女就在老槐樹下結成了夫妻。
董永與七仙女結成夫妻,雙雙到傅員外家去上工。因為原來的賣身契上寫著「無牽無掛」,現在憑空多了一個女子,傅員外故意刁難,不肯收留。經過一再的懇求,傅員外答應了,但是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限定董永夫婦於當天夜裡織出十匹雲錦,如果織得出來,三年的長工改為百日,如果織不出來,三年之後再加三年。七仙女爽快地答應了,董永卻焦急萬分。
晚上,董永愁眉苦臉地坐在燈前,心想:一夜之間,不要說織出十匹雲錦,就是一匹也織不完啊!織不出來,三年長工做滿之後,還要加上三年。他越想越覺得可怕,心中暗暗埋怨妻子答應了傅員外的條件。可是七仙女一點兒也不著急,她叫丈夫放心去睡覺,說她自有辦法。
夜深人靜時,七仙女在屋子裡點起一炷下凡時姐妹們贈送的「難香」。天上的眾仙女聞到香味,知道小妹妹在人間遇到了難處,便頃刻之間來到了傅員外家。她們聽了小妹妹的述說,就一起動手幹了起來。這些天上的巧手姑娘,善長織造的仙女,還沒等到天亮,就把十匹絢麗多彩的雲錦織出來了。
第二天早晨,董永看見這十匹美麗的雲錦又驚又喜,心想自己的妻子莫非是神仙吧!他們抱著十匹雲錦給主人送去,傅員外也大為驚異,只好把三年的工期減為百日。
期滿後,夫妻倆高高興興回到自己的家中。這時七仙女才告訴董永,說自己是天上下凡的仙女,還說他們將要有一個小寶寶了。董永聽了更加歡喜。從此夫妻倆男耕女織,相親相愛,過著幸福的生活。
後來,天上的玉帝終於查出小女兒私下凡塵,跟董永結為夫妻的事,不禁勃然大怒。他命使者來到人間,傳下聖旨,叫七仙女務必在午時三刻返回天庭。如有違抗,定派天兵天將捉拿問罪,並將董永粉身碎骨。
天庭的鍾聲響了,午時三刻到了。七仙女為了不使丈夫遭到殺害,只好在他們定情的那棵老槐樹下,忍痛跟董永告別。
董永哭天喊地,悲痛欲絕。他上前問老槐樹:「老槐樹啊老槐樹,你說我們是仙女配賢郎,美滿世無雙,今天為何有人硬要把我們分開?老槐樹,你怎麼不開口啊!」
可是那棵老槐樹,任你喊一千聲,喚一萬遍,它也不答應,變成了啞巴木頭!
董永又跪在土地廟前叫道:
「土地爺啊土地爺,你說過我們是一對金鳳凰,願意為我們主婚。如今為何有人硬要把她逼回天庭?土地爺爺,你要給我們做主啊!」
可是那位笑眯眯的白鬍子老頭,竟連吭一聲也不敢,成了一個啞巴人!
臨別時,七仙女流著淚和董永約定說:
「來年碧桃花開日,槐蔭下面把子交。」說完便被凶惡的天神捉走了。
董永向前追趕幾步,撲倒在地上。
一對恩愛夫妻,就這樣被殘酷地拆散了。

⑷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怎樣的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在漢朝時,山東博興縣的董家莊有個叫董尚的莊稼人。夫妻倆男耕女織,和和睦睦地過日子。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兩人婚後十多年了,一直沒有孩子。夫妻倆盼子心切,每月的初一、十五和逢年過節,妻子就跑到村外的廟里去求」送子娘娘」。 董尚四十歲這年,一天夜裡,妻子做了一個夢。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用一根紅繩拴著一個胖小子來到她家,對她說:」你夫妻二人心地善良,又那麼虔誠地求我。可你們命中不應有孩子,看在你倆的好心,我把泰山奶奶守門的童子拴來了。這孩子命中吃苦受累,你倆看著兒子長大成人。」說完,把紅繩遞給她,轉身走了。妻子歡喜得不得了,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里,好象一鬆手孩子就飛了。當她從夢中醒來後嘴角還掛著笑。妻子趕忙把丈夫叫醒,跟他說自己剛做的夢。說來也怪,丈夫也做了一個同樣的夢。過了不幾天 ,妻子真的有喜了。又過了十個月,妻子真生了一個白胖小子……這就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開始,他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被我們中國人代代流傳。博興是董永的故鄉,博興的手工紡織手藝,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億仁家紡,就坐落在董永故里博興縣。
由手工織機織出的棉布,稱作「老粗布」,億仁家紡提供的產品就是純棉老粗布手工製作的床品。博興縣是漢孝子董永的故里,董永和七仙女的美麗傳說,更為當地老粗布染上了曼妙如歌的色彩。據說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庭生活枯燥而思慕人間。一日隨六位姐姐下界遊玩,偶見賣身葬父的孝子董永,被他的美好品行打動而萌生愛慕之情,七仙女私下凡間,經土地爺說和,老槐樹做媒,與董永結為夫妻。為了幫助丈夫贖身,七仙女去傅員外家做工。員外故意刁難,限她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如成,便將董永終生為奴改為短工百日;不成,則終生為奴。七仙女在機房大顯神通,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只得履行諾言。董永夫妻高高興興返家途中,突然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傳下玉帝聖旨,限七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庭,否則,將七仙女押回天庭,並將董永碎屍萬斷。七仙女不忍丈夫無辜受害,只得以實情相告,懷著悲憤的心情,返回了天庭。後來又回人間給董永送子,怕其父子生活困苦,遂從天庭帶來棉花種子撒向人間,並教會董永紡線織布,以此確保父子生活無憂,老粗布的手工紡織技術也從此流傳下來。
人物介紹:
董永,漢朝時期的人物,古代流傳行孝歷史模範,其家境貧寒。幼年喪母。與其父相依為命。父去世後,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賣身葬父的主角。相傳出生於漢蜀(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內;參見《孝感縣志》)。民間廣泛流傳因其孝心感動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動人間親情,與其結為夫妻。孝感市或縣也因此得名。又傳董永是千乘人,今屬於山東博興陳戶鎮。

⑸ 董永和七仙女是哪個時代的故事

董永遇仙傳抄說發生於東襲漢中葉。

七仙女神話傳說中王母的七個女兒。《西遊記》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西遊真詮》中稱她們是王母之女。
七仙女,傳說是七位仙女中最小的一個,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仙女得知丹陽境內(今安徽馬鞍山博望區董山裡村)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准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天,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著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後,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⑹ 國家承認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發生在哪裡

槐蔭村是來董永和七仙女源傳說故事的發生地。

1、槐蔭村位於鎮江市區南郊12公里,是古邑丹徒的富庶之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這個村名源於董永與七仙女的美麗傳說,是董永和七仙女傳說故事的發生地。

2、據元《至順鎮江志》和清光緒《丹陽縣志》記載,丹陽延陵是董永的故里,但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發生地則在董永的賣身地——丹徒南鄉的槐蔭村。這個傳說始於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最早見於文字記載,是漢劉向的《孝子圖傳贊》。

3、近些年該村投入大量資金對文化古跡進行保護,成功恢復了「七仙橋」、「老槐樹」、「土地廟」、「織錦樓」等傳說中的古跡,並修建了七仙女廣場、七仙女與董永雕塑、相門、槐蔭廟等鄉村景點。

(6)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擴展閱讀:

1、據年逾七旬的「老槐蔭」傅捍東介紹:原先村名叫張傅村,相傳當年董永賣身葬父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動了七仙女。

2、七仙女請村頭的老槐樹做媒。老槐樹居然開口講話,董永認為是天意,就在老槐樹下與七仙女拜了天地,喜結連理。

3、村裡有學問的人建議,把原來的張傅村改名為「槐蔭村」,希望得到這棵神樹的庇蔭,恩澤子孫後代。於是,「槐蔭村」便名正言順地叫響了。

⑺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天仙配》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安慶電視台聯合出品,由吳家駘執導,黃聖依、楊子、李博、陳潔領銜主演的古裝神話電視劇。

該劇由周濯街的小說《七仙女正傳》以及民間傳說《天仙配》的部分故事聯合改編而成。講述了七仙女和董永之間的愛情故事。

劇中天庭的七仙女嚮往人間生活,便悄悄與王母的義女張巧嘴偷下凡間。下凡之後,七仙女遇到了熱心幫助劉大俠的董永,產生好感。

此時天庭之上,在王母及六位姐姐等人的幫助和保護下,七仙女產下一男嬰,玉帝也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

最後,玉帝為七仙女和董永真摯的愛情所打動,同意七仙女留在人間與董永相伴一生,成就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動人心的美好愛情。

⑻ 「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具體內容是什麼

傳說七仙女深為董永的勤勞和孝心所感動,一日在眾姐姐的幫助下,乘鶴下凡來到人間。七仙女下凡後,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與董永相遇,後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

數月後,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為震怒,遂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趕至西溪「南倉河口」,夫婦二人抱頭痛哭,生離死別。

七仙女被天兵天將抓上半空,她扔下腳上穿的一雙綉花鞋給董永留作紀念。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將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釵向地面劃出一條河,阻擋住追趕的董永,並用雙釵插地,鑿成兩口井,一井河東,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絕別,永無相見之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難容,她只好忍痛把兒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樹下,托夢囑董永領子。董永得到兒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來到老槐樹旁遠眺,遙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歸,全家團聚。



(8)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擴展閱讀

董永,西漢時出生在西溪鎮丹陽里的董家舍。少年喪母,與父親董公相依為命。稍長,下田勞動,贍養父親,因家貧經常幫人做工謀生。農活忙時,他常用小車推著多病的父親到田頭樹蔭下,邊做農活邊照應董公,鄰里鄉親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後來,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貧困,無錢安葬父親,於是就到西溪鎮上大財主曹長者家賣身為奴,得錢葬父。董永孝賢被列入漢「二十四孝」之一,廣為傳頌。

董永民間故事最初只是漢代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歷史卻選擇了董永作為社會孝觀念宣傳的典範,一直流傳至今。在流傳過程中董永故事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即漸漸由孝子故事演變為愛情故事。

兩千年以來,「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的原生結構模型雖無改變,但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內涵都在不斷地豐富和創新。

優美動人的「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主要價值在兩個方面。第一,有關這個故事傳說的歷史資料和文學資料蘊涵著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包括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豐富信息,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第二,該故事傳說所頌揚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具有現實實踐價值。

「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千百年來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可謂家喻戶曉,是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著名民間傳說之一,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

⑼ 七仙女和董永主要講了什麼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1950年,這個傳說有賴於黃梅電影《天仙配》而大揚於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國郵政局發行的一套郵票《民間傳說———董永與七仙女》,更是擴大了這個傳說在當代生活中的影響度。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傳說中的兩個主人公董永與七仙女的來源則不甚清楚。董永一角是來源於歷史人物還僅是傳說人物?唐宋以來,博興、孝感、丹陽、東台、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跡,可見人們並不認為董永是可考的歷史人物。至於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將之混同為織女,到頭來,董永與牛郎之間的關系便難以理清。 董永遇仙傳說發生於東漢中葉,支持這個結論的可靠材料過去只發現了三條,第一條見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東嘉祥縣境內的武梁祠石刻,該石刻上有董永孝養父親的畫像,但是畫像中還沒有出現仙女的蹤影。第二條是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第三條見於東晉干寶《搜神記》卷1:「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要與他成親,董永推脫不了,便一同來到主人家。婦人「能織」,「一旬織縑百匹」。幫助董永償清債務後,便與之告別了。臨行之時,她向董永交了底:「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償債爾。」 其實,董永是實有其人的。筆者發現,歷代史料中至少記錄了四個名叫董永的人。第一個董永記在《漢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個叫做董忠的人,因為告發別人的一個陰謀而立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後來他的兒子董宏、孫子董武又相繼為侯。西漢末年,董武為王莽所廢。幸運的是,27年之後,東漢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復封被王莽所廢的西漢故侯時,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孫)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漢書》明確記載,董永生活於「千乘」(今山東青州,即高昌侯國所在地),與《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漢董永,千乘人。」因這條材料記在《表》中,且非常簡略:「侯永紹封」,歷來不為人所知。第二個董永生活在東漢末年。最早記下這個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見於南宋人婁機所撰的《漢隸字原》卷1:「孟郁堯廟碑陰。碑雲:刊碑勒諜。碑皆載仲氏父祖兄弟子孫所歷所終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若此碑文所錄不誤,可以確定。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