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商朝的歷史故事

商朝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9 17:44:09

1. 商代的歷史故事

既然1樓說了盤庚遷都,我就來說說這個故事。

盤庚在約公元前1300年,商湯立國後的第三百年繼任天子。在盤庚以前的一百多年間,商人遷了四次都,從中原遷到了山東曲阜,如今盤庚又要動了,但是,貴族和百姓都反對。

盤庚好言相勸,卻沒人理會,於是只好藉助恐嚇:「以前,你們的前輩事奉我們先王,非常老實。現在,你們不聽話,不肯離開這里。我們先王就會在地下告訴你們的前輩,讓他們的靈魂好好地整治你們,到時候你們受罪該死就晚啦!現在我的計劃已定,誰要不從,我就割誰的鼻子,滅了誰的種,一個都不留。」大家只好跟著盤庚上了已經准備好的船隻。盤庚遷都的背後隱藏著一場高層權力斗爭,他被逼得走頭無路,急於遷都避禍,所以才對貴族和民眾威脅利誘。

貴族們來到安陽(河南省北部,如今的殷墟),一看到處都是陳舊不堪、破破爛爛,過慣了好逸惡勞的生活的他們,更加來氣了。於是開始散播流言、盅惑人心,開始向盤庚叫囂。他們說:「盤庚不是藉助先王的意旨嗎,那我們就搬出比先王更厲害的上帝來。我們要求占卜!」

經過三次占卜,上帝的意見非常明確,都是不應該遷都。盤庚的臉變成紫茄子,朝著神職人員投去慍怒的一瞥,並且當即耍賴,說上帝的意思不準。

盤庚再度把貴族和政府大員們召集起來訓話:「像你們這樣,這幾天來到處亂跑,擅用謠言煽動人心,恐嚇大眾,毒害小民,不把我規誡小民的語言,准確及時向下傳達。這樣鬧下去,當然就會像上帝說的,遷都成了一件壞事。占卜不佔卜,還有什麼意義!我是根據先王的法度辦事,我沒有失德之處,你們不要忘了,我的威嚴好像烈火一樣旺盛,我是你們的王!你們遵從我,就像把網結在綱上,才能有條不紊(成語出處)。要知道,即使你們象野火一樣在大地上焚燒,使人近前不得,但我就能有力量來撲滅。如果一定要弄到這種情況,那是你們自己惹出的禍患,就不要怪我錯待你們了!」

盤庚發了一通火,擦擦汗,又轉而和顏悅色,勸誡政府大員們辦什麼事都要同心協力,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再鬧了。最後又說道:「過去,我的先王和您們的前輩,一起過著安樂而勤勞的生活,我怎麼會對你們動用非分的刑罰呢?如果您們乖乖地繼承前輩勤勞的傳統,我決不會掩蓋你們的美德。國家治理的好了,是大家的功勞;治理的不好,是我一人的過失。從今以後,你們努力做好份內的事,不許亂說亂道。」

反正都已經來安陽了,人們看看再鬧也沒有真回去的可能,在安陽好好的生存下去是第一要事。只好擁護盤庚,在新的家園重建起另一番秩序與生活。據說百姓由此生活安寧,商道復興,諸侯來朝,形成商朝中期的一段人心振奮的時光。

2. 商朝歷史典故

「覆水難收」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王桃《野客叢書》,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商朝末年,有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因先祖封於呂,又名呂尚。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攻滅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後來封在齊,是春秋時齊國的始祖。
姜太公曾在商朝當過官,因為不滿紂王的殘暴統治,棄官而走,隱居在陝西渭水河邊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為了取得周族的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經常在小河邊用不掛魚餌的直鉤,裝模作樣地釣魚。
姜太公整天釣魚,家裡的生計發生了問題,他的妻子馬氏嫌他窮,沒有出息,不願再和他共同生活,要離開他。姜太公一再勸說她別這樣做,並說有朝一日他定會得到富貴。但馬氏認為他在說空話騙她,無論如何不相信。姜太公無可奈何,只好讓她離去。
後來,姜太公終於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幫助周武王聯合各諸侯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馬氏見他又富貴又有地位,懊悔當初離開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請求與他恢復夫妻關系。
姜太公已看透了馬氏的為人,不想和她恢復夫妻關系,便把一壺水倒在地上,叫馬氏把水收起來。
馬氏趕緊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漿。於是姜太公冷冷地對她說:「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塊兒。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難以再收回來了!」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據說,這句今天在許多為官之人耳邊警鍾長鳴的話就出自商湯伐夏的故事。
商湯,又稱成湯,原為商部落首領,居商。夏朝時,商是夏統治下的小國。商湯處處對人民施仁政,很快有40多個小國歸順於他。而夏桀只顧奢侈荒淫,致使眾叛親離。後商湯經過十一次出征,在公元前十六世紀,致使眾叛親離。後商湯經過十一次出征,在公元前十六世紀,伐桀滅夏。夏朝滅亡後,商湯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3. 商朝一個歷史小故事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乾的君主。為擺脫困境,避免自然災害,他決定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到殷(今安陽小屯村)。

因為到殷去有三條好處: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環境和眼下的都城 "奄"比起來,無論是建設都城還是發展農業生產,都會比眼下的情況要好;

第二,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將會受到抑制,這樣階級矛盾就可以得到緩和;

第三,遷都可以避開那些叛亂勢力的攻擊,都城比較安全,外部的干擾少了,統治就可以穩定很多。

盤庚遷殷幾乎遭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

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樹起「天命」和「先王」兩面大旗,宣稱為人民打算來爭取民心。

在當時,「天命」和「先王」無疑是有威力的,因此盤庚得以遷殷。

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將遷之時,盤庚發出警告:「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姦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

就是說,有奸詐邪惡,不聽話的人,我就把他們斬盡殺絕,不讓這孬種遺留在新邑蔓延滋長。可見盤庚企圖通過遷都打擊貴族。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安陽小屯村)。

既遷之後,盤庚重申:「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即不管與商王血緣的遠近,造罪就處死,立功便封賞;並宣稱自己有權「制乃短長之命」。這說明通過遷都,鎮壓了異己,商王權威上升了。

(3)商朝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1、商朝都城變遷

在商湯滅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在黃河下游一帶繁衍。商朝確立統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

統治階級貪婪本性,決定了王室內部為權力和利益斗爭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記·殷本紀》中記載;「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從仲丁算起,經九世正好到盤庚時期,說明這一期間商王室內部為爭奪王位,內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

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遷於囂、河亶甲自囂遷於相、。《史記》記載祖乙遷邢(河北邢台),遷庇、南庚「自庇遷於奄」、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

公元前1525年,相(今河南內黃)遭洪水,祖乙把國都遷到了耿(今山西河津),祖乙遷至耿的第二年,因發生河患,耿城被摧毀而遷都至庇。因其為都僅一年,近代史學界就把祖乙遷耿略去不談。

但上述這幾個都城,它們與文獻中記載的名字是甚麼關系,學術界還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陽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看法一致。

對商代歷史上多次遷都的原因,史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但從《尚書·盤庚篇》中看到,遷都與內部的政治斗爭有一定關系。

如盤庚雖然聲稱「視民利用遷」(為人民的利益而決定遷都),但對那些不聽命令的人,他發出了「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我要將他們斬盡殺絕,不讓孽種留在新邑)的威脅,反映了內部爭斗的激烈。

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並為武丁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2、盤庚

盤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詳,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陽甲之弟,商朝第十九位君主(不計太丁)。

陽甲死後,盤庚繼位,是商朝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史稱「盤庚遷殷」。盤庚遷殷後,整頓商朝的政治,發展經濟,使衰落的商朝出現復興的局面。盤庚病死後葬於殷。

4. 哪裡有關於商朝的歷史故事越多越好!!!

文曲星君比乾的故事 比干是商朝的大臣,紂王時輔佐國政,開始時紂王還聽他的話,頗有政績,後來受妲己的迷惑,沉緬於酒色,荒淫無道,百姓苦不堪言。比干、微子、箕子等賢臣相繼勸諫,紂王皆不接受,結果微子辭官而去,箕子也裝瘋罷官了。 最後只剩下比干一人,他認為人主有過失不勸他糾正,不是忠臣的表現;怕死而不敢說話,不是勇敢之舉;如果進諫了,人主不聽,那是他的問題,但作為人臣,就應該要盡職才對。 紂王變本加厲地建鹿台,作酒池、肉林……日夜尋歡作樂,國勢危如疊卵。比干想到自己是國家元臣,責任重大,決定不顧生死強諫,以挽救國家於危亡。 比干接連三天三夜不離宮廷,還斥責妲己禍亂朝廷,並要紂王改過自新,以振朝綱,他對紂王說:「不修先王的典法,而用婦言,大禍不遠矣!」紂王聞言後大怒道:「你憑恃什麼能夠這樣?」比干回答說:「善行仁義,所以自恃也。」妲己說:「妾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比干自詡為聖人,剖開比乾的心看看如何?」紂王聽從妲己的話,殺比干剖其心,還用火焚毀比乾的臉。 此事呂氏春秋評論道:「紂心不通,安以為惡,若其一竅通,則比干不殺矣!」意思是說:如果紂王的心通了一竅,就不會做出此種糊塗事了。 噩耗傳到比幹家中,懷有身孕陳氏知道紂王一定會來追殺,便連夜出逃,在郊外樹林的石室中隱藏,將孩子生了下來,因為生的是男孩,故取名為堅。比干遇害後葬於殷畿牧野,後人哀其忠諫而遭剖心,便把人們在比干墓地守墓而形成的村,稱為「比干村」。 周文王時用姜子牙想要推翻商朝,但因比干尚在,不敢輕舉妄動。比乾死後不久,周武王就出兵伐紂,商朝至此滅亡。比干夫人陳氏及遺腹子堅作為商朝名臣之後,得到武王的禮遇。武王因堅生於樹林之中,特賜姓為林,此為林姓的由來。 周武王伐紂成功後,比干被追封為「文曲星君」。傳說中的文財神很多,比干是一位較著名的文財神。

5. 商朝的歷史小故事,誰有

伊尹為商湯之右相,名摯,是商湯至太甲時期商朝的一位元老。太甲,商湯之孫。[1]伊尹助商湯滅夏立下了不朽功勛,商朝建立後,商湯以伊尹為卿士,料理商朝政務。商湯的長子太丁死在商湯之前,所以商湯死後,按照兄終弟及制,由太丁的弟弟外丙、仲壬先後繼任商王。但是,外丙、仲壬繼位不久就死去。伊尹只好立太丁長子太甲為王。商初連喪三王,政治出現危機。伊尹受商湯重託,深感任重道遠,他把振興商朝的希望寄託在太甲身上。然而太甲為王年,不修德政,昏暗暴虐,破壞了商湯法制。尹十分憂慮,伊尹多次規勸,太甲根本聽不進去。[4]為使太甲成為有作為的君主,伊尹採取斷然措施:在商湯墓所在地桐建了一座宮室,稱為桐宮。他把太甲送人桐宮反省。桐宮地處商湯墓地,氣氛庄嚴肅穆,除了守墓人,尋般人不得進入。[5]在這樣的環境里,太甲見到的是祖父的陵墓,想到的是祖父艱苦創業、替天行道的功績,讀的是伊尹專為他寫的教材《伊訓》、《肆命》、《殂後》,其中,《伊訓》是伊尹對他的告誡,《肆命》是教他怎樣當政,《殂後》是商湯的法律制度。太甲面對祖父之墓,緬懷祖父收績,對照自己的惡性劣行,日日想,夜夜思,終於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根源和被放逐的原因,從迷途中覺醒過來。他一邊讀書,一邊打掃陵墓,日久天長,逐漸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行動謹慎、言語謙遜、思想沉穩、勤勞不息。在他閉門思過期間,伊尹代他行政,日理萬機,還不斷了解他的情況,抽空來桐宮看望。轉眼間,時間過了三年,太甲已經悔過自新,重新做人。
其實真實情況是:不過《竹書紀年》記載的內容不同,其雲:「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按此說,則在商朝初年,統治集團內部曾發生了一次爭奪王位的斗爭

6. 商朝的歷史小故事,誰有

1、滅夏建國

湯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商族在滅夏前專尚處於氏族社屬會末期。此時商族內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剝削等現象亦早已產生,但相對於夏王朝的統治來說要寬松、緩和得多。湯亦注意取得國內的擁護和支持。

滅夏後,湯回師亳邑,大會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於亳

2、武丁中興

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後,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

他四齣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

(6)商朝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商朝人遇到疑難困惑都去問鬼神,占卜在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國人最熟悉的一片甲骨曾先後出現在歷史教科書和郵票上,有意思的是,上面記載的卜辭只有問沒有答。連續占卜11次,都是問同一個問題,「商王田獵有災禍嗎?」由於這片牛肩胛骨明顯缺了右下角的部分,有專家推測,可能占卜結果是有災禍,所以把答案切掉了。

7. 商朝的歷史故事 親,詳細一些

商朝歷史故事很多,舉個例子。
商的屬國蘇國給紂王送來一位美女叫妲己,特別受到內紂容王的寵愛。妲己是個脾氣很怪的女人,紂王為了取得妲己的歡心,就派人挖了一個大池子,裡面倒滿了酒,池子周圍移植有很多樹木,樹枝上掛著肉塊。然後派許多青年男女在酒池裡洗澡,相互追逐嬉樂,有誰能從酒池裡躍身而起咬到樹枝上掛的肉,還可以得到獎賞。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酒池肉林」。
http://www.xueshiboke.com/post/10.html我覺得很不錯。

8. 商朝歷史事件並寫出簡要過程

商朝(約公元來前1600年~約公元前源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9. 商代歷史故事

「武丁盛世」是指在商朝國王武丁統治年間(公元前1250—公元前1191年),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也稱「武丁中興」。
盤庚把都城遷至殷以後,商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有很大的進步,武丁臨政時達到商王朝最強盛時期。
武丁,商朝國王。後世稱作高宗。名昭,為盤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時,武丁曾在外行役,與「小人」一起勞作,因而較了解「稼穡之艱難」。他即王位後,提拔傅說執政。傅說原為刑徒,被武丁發現,加以重用。武丁還任用甘盤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鞏固統治,增強國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
商王武丁是商代一位有政治才能的君王,雄才大略,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他年少時學於甘盤,獲得了許多知識。他在民間生活的經歷,使他深知民眾之疾苦。為了使殷道復興,他破格提拔了有才能的人傅說,並任以為相,讓他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武丁修政行德,勵精圖治,在傅說的幫助下,他的理想得以實現。他還對四周侵優商王國的外方邦進行了征討,諸如羌方、土方、方、人方、鬼方、虎方、荊楚等等。其中羌方,一直是征伐的對象,最多時曾一次出兵一萬三千人。這些戰爭,使殷商王國的民眾獲得了比較安定的生活空間,也使殷商與外方邦的關系恢復到正常發展的狀態。總之,商王武丁在丞相傅說的輔佐下,對內大治,對外征伐。通過幾十年的文治武功,結果使殷商國家大治,經濟發展,百姓生活安定,四方諸侯賓服,出現了繁盛的局面。
武丁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祖庚、祖甲以後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四方諸侯也起來反叛。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不思改變,不聽忠諫,一味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同時,他窮兵黷武,調集大軍征伐東夷,加重了民眾的負擔,也使國內兵力空虛。周武王的大軍打到商郊牧野,商紂王才組織力量,倉促應戰。結果,商王的軍隊毫無鬥志,「前徒倒戈」,為武王的軍隊開道。帝辛看到大勢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寶貨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

10. 商朝重大的歷史事件

1、商湯滅夏:

夏王朝統治了大約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 世紀,國勢日衰,江山開始搖搖欲墜。夏朝最後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後,統治更加殘暴。商部落因為畜牧業發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

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決心消滅夏朝。夏此時已是眾叛親離,而商湯領導有方,所以夏桀的軍隊很快被打敗,桀也遭到了流放。於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2、景亳之命:

景亳之命是發生在商朝的歷史事件。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偃師西),與各方諸侯參共同召開了「景亳之命」大會, 會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讓百姓脫離暴政與苦難。商湯後來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10)商朝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

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前期為兄終弟及,後期為典型的父死子繼。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成湯時期的國家權力已經初步確立,奴隸制的社會秩序亦已穩固。

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