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曹劌的成語故事

曹劌的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9 14:12:27

『壹』 肉食者鄙成語故事

【肉食者鄙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桓公派大軍攻打魯國,魯庄公准備迎戰。魯庄公治下有個叫曹劌的人,足智多謀。聽說齊國要進犯,立刻求見庄公,想為庄公獻計獻策打敗齊兵。同鄉開誠布公地勸他說:「你何必操這個心呢,讓那些吃肉的大官們去考慮吧。」曹劌說:「那些吃肉的大官個個目光短淺,沒有多大的本事,國家有難,我怎能置之不理呢!」在曹劌的要求下,魯庄公接見了他。曹劌推心置腹地對庄公說,要打羸這場戰爭,必須取信於民,得到老百姓的支持,關心人民的疾苦,庄公採納了他的建議。齊魯兩軍終於在長勺對陣,魯庄公採納了曹劌的智謀,打敗了齊軍。
【漢字書寫】:肉食者鄙
【漢語注音】:ròu shí zhě bǐ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庄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只指身居高位安享厚祿的人。
【肉食者鄙的意思】: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為有權位的達官貴人;鄙:鄙陋、庸俗。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目光短淺。
【肉食者鄙的近義詞】:鼠目寸光;
【肉食者鄙的反義詞】:高瞻遠矚;

『貳』 一鼓作氣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強大的齊國出兵攻打弱小的魯國。魯庄公親自率領軍隊版前往應戰,雙方擺開陣勢,准權備大戰一場。魯國的一位叫曹劌的將軍率部隊與齊國交戰。當時,作戰以擂鼓作為進攻號令,當齊軍擂第一遍鼓時,曹劌按兵不動,齊軍擂第二遍鼓時,曹劌還是沒下令,齊軍第三次准備進攻,都不見魯軍應戰,士氣大減,十分疲憊,情緒頓時低落下去,認為魯軍不會再打了,大家紛紛坐下來歇息,隊伍也開始鬆散下來。這時,曹劌當機立斷,對魯庄公說:進攻的時機到了。」隨著雨點般的戰鼓聲響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魯軍將士奮勇出擊,齊軍還沒有來得及防備,頓時丟盔棄甲,四處潰逃。戰斗勝利後,魯庄公問曹劌:「剛才為什麼要等齊軍擂了三次進軍的鼓後,才出軍?」曹劌說:「打仗,最重要的靠勇氣。擂第一遍鼓時,士氣最旺;第二次擊鼓時,士兵的勇氣已經減退;擂第三次鼓時,士兵的勇氣已經沒了。這時我軍再擂鼓進攻,用士氣旺盛的軍隊去進攻鬆懈疲乏的軍隊,那當然能取勝啦!」

『叄』 一鼓作氣是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春秋時,齊國發兵攻打魯國(兩國都在今山東省境)。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可是結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系。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庄公准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庄公。他的親友鄰人勸他:「國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著,你何必瞎操心?」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不會有深謀遠見。」
曹劌見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於民,是戰前重要的政治准備,也是獲勝的保證。並要求作戰時允許他一起去,於是庄公便叫他同車出發。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斗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准備進兵。庄公也准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是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沖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並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庄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魯庄公卻不明由曹劌為什麼這樣指揮。曹劌說:「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斗,主要是靠勇氣。第一通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再擂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氣更全部消失了。敵軍勇氣消失,我們則一鼓作氣,鬥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國軍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 」。(「轍亂」,輪跡混亂;「旗靡」,旗幟倒掩,說明倉皇逃竄。)
補充說明:「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和「轍亂旗靡」,出處即《左傳》所載「曹劌論戰」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開始情緒高漲、干勁旺盛時全力以赴,這叫「一鼓作氣」。一鼓作氣,把進攻的目標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乾不好,原有的勇氣和力量逐漸衰退而盡,就叫「再衰三竭」。出處《左傳·庄公十年》。

『肆』 與曹劌相關的成語故事

一鼓作氣[ yī gǔ zuò來 qì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自詳細釋義

  • [ yī gǔ zuò qì ]

  •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 出 處

    《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例 句

    我們要~在三天之內把運動會的准備工作做完。

『伍』 劉備的成語故事,還有曹劌,匡衡的。

三顧茅廬,一鼓作氣,鑿壁偷光

『陸』 一鼓作氣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春秋時,齊國發兵攻打魯國(兩國都在今山東省境)。當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雙方實力懸殊。可是結果魯國卻以弱勝強,把齊軍打得大敗。據《左傳》載,這次魯國的勝利,與曹劌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系。

曹劌既非武將,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魯庄公准備抵抗,便主動要求面見庄公。他的親友鄰人勸他:「國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著,你何必瞎操心?」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不會有深謀遠見。」

曹劌見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於民,是戰前重要的政治准備,也是獲勝的保證。並要求作戰時允許他一起去,於是庄公便叫他同車出發。在長勺的地方,齊、魯兩軍相遇。雙方列成陣勢,戰斗即將開始。只見齊軍大擂戰鼓,准備進兵。庄公也准備擂鼓迎擊。曹劌阻止道:「等一等。」齊軍見魯軍沒有反應,又擂了一通鼓。這樣齊軍擂鼓三通,魯軍總是按兵不動。直到齊軍三通鼓罷,曹劌才說:「現在可以進兵了!」魯軍戰鼓一響,下令沖殺,士兵們一聲吶喊,直撲敵陣,猛不可當。齊軍大敗,狼狽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擊,曹劌卻又阻止,並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又攀上車前橫木,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庄公當即下令追擊。魯軍乘勝前進,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魯庄公卻不明由曹劌為什麼這樣指揮。曹劌說:「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戰斗,主要是靠勇氣。第一通鼓時,士兵們勇氣最足,到再擂鼓時,勇氣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氣更全部消失了。敵軍勇氣消失,我們則一鼓作氣,鬥志昂揚,所以打敗了他們)」。曹劌又說:「齊國軍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視其轍亂,望其旗靡』,這才放心追擊 」。(「轍亂」,輪跡混亂;「旗靡」,旗幟倒掩,說明倉皇逃竄。)

補充說明:「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和「轍亂旗靡」,出處即《左傳》所載「曹劌論戰」的故事。做任何事情,趁一開始情緒高漲、干勁旺盛時全力以赴,這叫「一鼓作氣」。一鼓作氣,把進攻的目標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乾不好,原有的勇氣和力量逐漸衰退而盡,就叫「再衰三竭」。出處《左傳·庄公十年》

『柒』 曹劌有關成語故事

一鼓作氣

『捌』 曹劌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一鼓作氣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強大的齊國出兵攻打弱小的魯國。
魯庄公認為齊國一再欺負他們,忍無可忍,決心跟齊國決一死戰,便親自率領軍隊前往應戰。齊國進攻魯國,也激起魯國人民的憤慨。有個魯國人叫曹劌,請求拜見魯庄公,要求參加抗齊的戰爭,魯庄公見他智勇雙全,深謀遠慮,就同意他一同參加戰斗。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擺開陣勢,准備大戰一場。齊軍仗著人多,一開始就擂響了戰鼓,發動進攻。魯庄公也准備下令反擊,曹劌連忙阻止,說:還不到時候呢!
當齊軍擂響第二通戰鼓的時候,曹劌還是叫魯庄公按兵不動。魯軍將士看到齊軍張牙舞爪的樣子,氣得摩拳擦掌,但是沒有主帥的命令,只好憋著氣等待。
齊軍主帥看魯軍毫無動靜,又下令打第三通鼓,但曹劌仍然按兵不動。
齊軍三次准備進攻,都不見魯軍應戰,士氣大減,非常疲憊,情緒頓時低落下去,認為魯軍不會再打了,士兵們紛紛坐下來歇息,隊伍也開始鬆散下來。
這時,曹劌當機立斷,對魯庄公說:進攻的時機到了,下令反攻!
魯軍陣地上響起了雨點般的戰鼓聲,早就摩拳擦掌的魯軍將士奮勇出擊,像猛虎下山般撲了過去。齊軍還沒有來得及防備,頓時丟盔棄甲,四處潰逃。
戰爭勝利後,魯庄公疑惑地問曹劌:為何要在第三次擊鼓後,我軍才可以進攻敵軍?
曹劌解釋說:打仗這件事,全憑士氣。對方擂第一通鼓的時候,士氣最旺;第二通鼓,士氣已經減退了一些;到第三通鼓,士氣已經泄沒了。對方泄氣的時候,我們的士兵卻鼓足士氣,用士氣旺盛的軍隊去進攻鬆懈疲乏的軍隊,那當然能取勝啦!曹劌又說:齊國軍力不能低估,說不定會設下伏兵,詐敗引誘我們。我看見他們逃亡時的車輪軌跡很混亂,而且戰旗也倒了,說明是倉皇逃竄,沒有預先埋伏兵力,我這才放心追擊。
魯庄公聽完這番解釋後,恍然大悟,連連稱贊曹劌想得周到。

『玖』 成語故事一鼓作氣

春秋時代,齊國派兵攻打魯國。魯國的國王魯庄公帶著謀士曹劌指揮作戰。齊軍第一次擊回鼓以後,魯軍准備答發起進攻。曹劌說:「不行。」齊軍三次擊鼓以後,曹劌才說:「現在可以進攻了。」結果齊軍大敗。戰斗結束後,魯庄公問曹劌勝利的原因。曹劌說:「打仗要考勇氣。第一次擊鼓,士氣十分旺盛;第二次擊鼓,士氣有些衰落;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耗盡了。敵人士氣耗盡,我們發起進攻,所以取得了勝利。」
後來,「一鼓作氣」形容鼓起勁頭,一下子把事情幹完。

『拾』 一鼓作氣的成語故事

一鼓作氣,是發生在春秋戰國事情的長勺之戰的故事。這場戰爭跟曹劌的精專明策劃有很大關系。屬曹劌在士氣高昂的時候 ,大敗齊軍。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一鼓作氣告訴我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盡快完成目標,成功率也會更大。

一鼓作氣:[ yī gǔ zuò qì ]

詳細解釋

1.【解釋】: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出自】:《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示例】:初聽這話,還是~的。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八回

4.【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拓展資料:

1. 我軍一鼓作氣,攻下了敵人兩個據點。

2. 我們大家一鼓作氣,把剩下的活兒幹完。

3. 趁此大捷,我軍應當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掃穴犁庭。

4. 古語說的好"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

5. 我們要一鼓作氣在三天之內把運動會的准備工作做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