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劉伯承的故事

劉伯承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9 12:17:41

㈠ 關於劉伯承的故事

劉伯承出身行伍,戎馬一生。他帶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謀。在川軍之中他就有了名將之美稱。加入革命隊伍之後,他善於學習,勤於動腦,使他的指揮藝術逐步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紅軍長征的路上,智取遵義城、巧過大涼山、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等一系列戰爭奇跡都是劉伯承指揮先遣隊創下的。

在解放戰爭中,劉伯承的指揮藝術達到了臻於完美的地步。他一戰上黨,殲敵十三個師三萬餘人,給了到解放區搶地盤的國民黨軍隊當頭一棒;再戰邯鄲,殲滅敵人兩個軍,有力地支持了毛澤東的重慶談判。

隨後他奉中央指示,揮師向東橫掃,然後下定陶、打巨野、戰滑縣,直殺得國民黨軍隊摸不著頭腦,連續五戰五捷,殲敵十個半旅,計七萬餘人。

(1)劉伯承的故事擴展閱讀:

主要貢獻

1、紅軍長征

紅軍在慘痛的失敗中開始總結教訓,1935年1月,紅軍打下遵義之後召開中央緊急會議,劉伯承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毛澤東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之後,劉伯承的軍事道路漸入順境,在長征途中,每遇關鍵時刻,他總是親臨前線指揮。

在後有數十萬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險的情況下,許多人怕部隊過不了江,毛澤東卻風趣地說:「朱德同志說,四川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江水怎麼會擋得住龍呢?他會把我們帶過去的!」劉伯承果然不負眾望,使大軍安然渡江。他還組織了智取遵義、強渡大渡河、巧過少數民族區域等重大軍事行動,為紅軍的長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2、軍事教育

在解放初期,百廢待舉,萬事待興的艱難環境下,他強支病體,和教員、幹部一起摸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辦好高級軍事指揮院校的道路。他千辛萬苦地選拔教員,字斟句酌地研究和確定辦學方針,逐項科目審定教材。

在和平環境下我軍形成的辦學方針,高級軍事學院的課程設置和內容選定都凝結著劉伯承元帥的心血。建國後劉伯承主持軍事學院的工作達七年多的時間,為軍事教育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㈡ 關於軍神劉伯承元帥的故事!

1911年,當辛亥革命的風暴席捲神州大地之際,毅然選擇了從軍之路。當時,親朋好友多不贊成此舉,他卻慨然作答:「大丈夫當仗劍拯民於水火,豈顧自己一身之富貴?」他剪掉辮子,懷著富國強兵的強烈信念,投入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學習各門近代軍事課程,同時熟讀中國古代兵書,《孫子》、《吳子》等經典名著的許多章節出口能誦。

在將校學堂10個月,他不但學業出眾,而且以舉止端正、操守有持、惡習不沾聞名全校,被同學們稱為軍中「菩薩」。

1912年底畢業後被分派到川軍第5師熊克武部,先後任司務長、排長、連長。

1913年參加四川討袁之役,失敗後於1914年在上海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

1915年底奉命返回四川,拉起400餘人的隊伍,組成川東護國軍第4支隊。

1916年3月在指揮攻打豐都縣城時,右眼中彈致殘。在療傷過程中,他為了不損害腦神經,強忍鑽心的疼痛,堅持不施麻葯,被為其主刀的德國醫生贊嘆為「軍神」。

(2)劉伯承的故事擴展閱讀:

1954年起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

1955年9月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57年9月調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

1959年任中央軍委戰略小組組長。

1962年參與指揮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直至耄耋之年,他一如既往地關心國防事業和軍隊建設,適時為中央軍委、總部出謀劃策。他提出的許多極富遠見卓識的戰略性建議,在加強國防建設和保衛邊疆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2年後,由於年齡和健康原因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㈢ 劉伯承的偉大故事

劉伯承出身行伍,戎馬一生。他帶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謀。在川軍之中他就有了名將之美稱。加入革命隊伍之後,他善於學習,勤於動腦,使他的指揮藝術逐步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紅軍長征的路上,智取遵義城、巧過大涼山、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等一系列戰爭奇跡都是劉伯承指揮先遣隊創下的。

在抗日戰爭中,劉伯承率領八路軍一二九師深入山西抗日前線,他利用日寇的輕敵麻痹派出一個營夜襲陽明堡機場,取得炸毀敵機數十架的戰績。為了有效地消滅日軍,他利用圍城打援之術,在神頭嶺巧設伏兵,打潞城誘敵出援,一舉殲敵千餘名,這在抗戰初期算得上是輝煌的戰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邊疆兩次設伏,使日軍白白多送上百餘條性命。在抗日戰爭中敵我力量對比相去甚遠,我軍採用的多為游擊戰術。劉伯承把游擊戰的指揮藝術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他說:「游擊戰爭的『游』就是機動,『擊』就是殲滅敵人;『游』以掩護自己的弱點,尋找敵人的弱點,『擊』以發揚自己的特長,撇開敵人的特長」。他為游擊戰總結出一系列簡練有效的戰術方法,諸如「攻擊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戰術」、「麻雀戰術」、「黃蜂戰術」;還有「拖刀計」、「殺回馬槍計」、「吸打援敵計」等等。

在解放戰爭中,劉伯承的指揮藝術達到了臻於完美的地步。他一戰上黨,殲敵十三個師三萬餘人,給了到解放區搶地盤的國民黨軍隊當頭一棒;再戰邯鄲,殲滅敵人兩個軍,有力地支持了毛澤東的重慶談判。隨後他奉中央指示,揮師向東橫掃,然後下定陶、打巨野、戰滑縣,直殺得國民黨軍隊摸不著頭腦,連續五戰五捷,殲敵十個半旅,計七萬餘人。

(3)劉伯承的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評價

劉伯承的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過程。他判斷敵情准確,計劃戰斗周密,善於出奇制勝,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

朱德元帥曾贊譽他「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

陳毅元帥留下過「論兵新孫吳,守土古范韓」的名句

鄧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寫道:「伯承同志是我黨我軍的大知識分子,大軍事家。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軍事理論造詣,在國內外屈指可數。」「對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伯承是有大貢獻的。」

面對榮譽和功勞,他本人生前曾謙遜地說:「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點點成就,那是黨和毛主席的領導所給我的。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麼名堂來的。因此,我願意在黨的領導下,做毛主席的小學生,為中國人民盡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上『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伯承

㈣ 關於劉伯承的小故事

1、年8月,劉伯承加入了孫中山先生改組的國民黨。受孫中山先生的委託,劉伯承率領川東護國軍第一支隊的部隊對袁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袁軍雖然人多。

但混亂中也不知道來了多少護國軍,紛紛掉頭奔逃。逃出城外的袁軍從槍聲斷定護國軍人數不多,便伺機掉頭反撲。劉伯承身先士卒,帶頭沖鋒。

當他掉頭招呼一個落在後面的士兵時,卻不幸被一顆敵彈射中,子彈從顱頂射入,從右眼眶飛出,血流如注,他當即昏厥倒地。

後來,劉伯承被群眾所救,在臨江門外一所教會醫院治眼傷。給劉伯承醫治眼傷的醫術高明的德籍醫生阿大夫。看過劉伯承的眼傷後,決定對劉伯承施行全身麻醉的手術。

劉伯承從阿大夫口中了解到,施用麻醉葯,有可能對大腦神經帶來不良影響,他堅決地向阿大夫提出,給他做這次手術不用麻醉。

劉伯承的堅強意志深深感動了阿大夫,他終於同意了劉伯承不用麻醉葯物的請求。 手術開始後,阿大夫聚精會神地用鋒利的手術刀先將腐肉割去。

然後將破碎的眼球挖掉,然後再將斷裂的血管縫好。在長達3個小時的手術中,劉伯承始終未呻吟一聲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阿大夫又給他的右眼安上了一隻假眼球。

2、劉伯承是野司首長中年齡最大的一位首長,體質較差,眼睛高度近視,加之千里跋涉,生活艱苦,行路有些困難。進入大別山,山陡、林密、路險,很多地方馬也不能騎。

同志們看劉伯承走路很吃力,就綁了一副擔架讓劉伯承坐。劉伯承說:「我走路難,你們走路就不難?我們一起鍛煉吧。」他堅決不坐擔架,連同志們攙扶也不讓。

警衛員沒辦法,就砍了一根竹子讓他拄著。由於竹子砍得比人還高,鄧小平對那位警衛員說:「你把竹子砍短些,你看他拄這么長的棍子多像個要飯的!」

劉伯承聽了恢諧地說「要飯的棍子就是要長,才不受狗之欺。我要拿著大別山的這根打狗棍,把中國頭號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打倒!」說得大家捧腹大笑。

3、在抗日戰爭中,劉伯承率領八路軍一二九師深入山西抗日前線,他利用日寇的輕敵麻痹派出一個營夜襲陽明堡機場,取得炸毀敵機數十架的戰績。

為了有效地消滅日軍,他利用圍城打援之術,在神頭嶺巧設伏兵,打潞城誘敵出援,一舉殲敵千餘名,這在抗戰初期算得上是輝煌的戰果。他利用兵家之忌。

在山西七亘村邊疆兩次設伏,使日軍白白多送上百餘條性命。在抗日戰爭中敵我力量對比相去甚遠,我軍採用的多為游擊戰術。劉伯承把游擊戰的指揮藝術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他說:「游擊戰爭的『游』就是機動,『擊』就是殲滅敵人;『游』以掩護自己的弱點,尋找敵人的弱點,『擊』以發揚自己的特長,撇開敵人的特長」。

他為游擊戰總結出一系列簡練有效的戰術方法,諸如「攻擊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

「狼的戰術」、「麻雀戰術」、「黃蜂戰術」;還有「拖刀計」、「殺回馬槍計」、「吸打援敵計」等等。

4、大革命失敗之後,黨派劉伯承到蘇聯學習,進蘇聯紅軍高級步校時他已經三十六歲了。到了這個年紀再學外文是相當困難的。但他從字母和發音開始。

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竟然攻克了外語關,並獲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績優秀的佳績。畢業時他已經能夠准確地翻譯俄國的軍事理論著作。回國之後,成為我軍第一位翻譯科長。

他藉助俄文工具,系統研究了羅馬戰史、拿破崙戰史、日俄戰爭史等,開闊了軍事視野。還系統研究了蘇軍的條例、條令、作戰理論,增長了正規化軍隊和打現代戰爭的知識。

5、在革命戰爭年代,劉伯承的大部分時間在前線度過,他常常在炮火之中細扣兵書,置生死於一旁,而入心思於兵法之中,不絕於耳的槍炮之聲時常成為他研讀兵書的伴奏曲。

比如,1941年八路軍總部送來一部《合同戰術》的譯稿請劉伯承校訂。一年後這部譯著校訂好並復印,劉伯承在評序中寫道:「這本書在校正中經過三次反掃盪的作戰」。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最殘酷的階段,幾乎天天在打仗,左權同志就是在這期間犧牲的。即使如此,劉伯承也不忘校訂工作,他把這項工作看作是學習任務。

此後《合同戰術》下部的譯稿又送到劉伯承的手中,校訂完成並復印時,劉伯承作序寫道:「我在上愛國自衛戰爭前線時,帶上這本《合同戰術》及其譯稿,才真正開始校正與補譯。

幸好在敵人飛機大炮坦克的督促與我參謀同志幫助繪定之下,……完成了出征前一切工作」。《人民日報》報道說:「劉伯承將軍在戎馬倥傯之中完成《合同戰術》一書下半部之校譯,計十萬字。

此為一百天來劉將軍殲滅蔣軍十一個旅之外又一重大貢獻。……一百天來,劉將軍馳騁於冀魯豫大平原上,五戰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戰一次。」「劉將軍在極度繁忙的自衛戰爭中,稍有空隙立即開始校譯。」

㈤ 劉伯承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劉伯承是野司首長中年齡最大的一位首長,體質較差,眼睛高度近視,加之千里跋涉,生活艱苦,行路有些困難。進入大別山,山陡、林密、路險,很多地方馬也不能騎。同志們看劉伯承走路很吃力,就綁了一副擔架讓劉伯承坐。劉伯承說:「我走路難,你們走路就不難?我們一起鍛煉吧。」他堅決不坐擔架,連同志們攙扶也不讓。警衛員沒辦法,就砍了一根竹子讓他拄著。由於竹子砍得比人還高,鄧小平對那位警衛員說:「你把竹子砍短些,你看他拄這么長的棍子多像個要飯的!」劉伯承聽了恢諧地說「要飯的棍子就是要長,才不受狗之欺。我要拿著大別山的這根打狗棍,把中國頭號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打倒!」說得大家捧腹大笑。
2.劉伯承與石友山的一個小故事
故事發生在冀察戰區。冀察戰區包括河北、察哈爾和部分山西地帶,一共分為5個游擊區。第一和第五戰區是劉伯承部隊的地盤,第二游擊區是地方部隊張蔭梧的地盤,第三游擊區是石友山的地盤,第四游擊區是朱懷冰的地盤。石友山和朱懷冰原屬西北軍,以當時而言,算是親中央的地方軍,但仍不脫劃地為王的草莽本色。所以這三種背景不同的部隊,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合」在一起的,而實質上則各懷鬼胎,充分發揮游擊戰術,算計自己人。這年秋天,劉伯承就把朱懷冰的部隊吃掉了。石友山深感唇亡齒寒,於是發動了對劉伯承的猛烈攻擊,石友山把河北的南半部包圍了,又逐漸縮小包圍圈,劉伯承的一支部隊為保存實力,就繳槍了。當時石友山的部隊下了命令:「只繳槍和子彈,除了這以外什麼都不準拿,如果發現就槍斃。」劉伯承見手下被繳槍,就去找石友山。劉伯承當時邊走邊喊口號:「石友山是民族救星,擁護石總司令抗戰到底!」到了石友山的住所,石當友山拉他進院時,劉伯承回頭揮拳高呼:「石總司令是民族救星,擁護石總司令抗戰到底!」石友山和劉伯承交涉以後,歸還劉伯承被捕的士兵及槍支子彈。這時劉伯承的口號馬上換成了: 「石友山是漢奸,打倒石友山!」

㈥ 劉伯承的偉大故事(短一點的)

精謀巧計勝孫吳。

劉伯承出身行伍,戎馬一生。他帶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謀。在川軍之中他就有了名將之美稱。加入革命隊伍之後,他善於學習,勤於動腦,使他的指揮藝術逐步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紅軍長征的路上,智取遵義城、巧過大涼山、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等一系列戰爭奇跡都是劉伯承指揮先遣隊創下的。在抗日戰爭中,劉伯承率領八路軍一二九師深入山西抗日前線,他利用日寇的輕敵麻痹派出一個營夜襲陽明堡機場,取得炸毀敵機數十架的戰績。

為了有效地消滅日軍,他利用圍城打援之術,在神頭嶺巧設伏兵,打潞城誘敵出援,一舉殲敵千餘名,這在抗戰初期算得上是輝煌的戰果。

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邊疆兩次設伏,使日軍白白多送上百餘條性命。在抗日戰爭中敵我力量對比相去甚遠,我軍採用的多為游擊戰術。劉伯承把游擊戰的指揮藝術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解放戰爭中,劉伯承的指揮藝術達到了臻於完美的地步。他一戰上黨,殲敵十三個師三萬餘人,給了到解放區搶地盤的國民黨軍隊當頭一棒;

再戰邯鄲,殲滅敵人兩個軍,有力地支持了毛澤東的重慶談判。隨後他奉中央指示,揮師向東橫掃,然後下定陶、打巨野、戰滑縣,直殺得國民黨軍隊摸不著頭腦,連續五戰五捷,殲敵十個半旅,計七萬餘人。



(6)劉伯承的故事擴展閱讀

劉伯承主要貢獻:

辛亥革命與討袁護國

辛亥革命爆發時,劉伯承已經十九歲,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統治的斗爭中,參加了學生軍,次年入重慶陸軍將校學堂速成班,畢業之後被分到蜀軍第五師任司務長。

1915年護國戰爭爆發後,他又改任排長,由於作戰勇敢,他被火線提升為連長,可是蜀軍很快被袁世凱的軍隊打敗了,就連指揮討袁的蜀軍總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隊失散,劉伯承回家暫避,不久,救國心切的劉伯承再次出來投身到革命斗爭之中。

1916年,在討袁護國斗爭中,劉伯承組織起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很快這支隊伍發展到兩千餘人。他率軍攻下豐都,在反動軍隊的反撲他負重傷失去了右眼。然而,由於他指揮有方,作戰勇敢,年僅二十四歲的劉伯承落下了川軍名將的美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劉伯承

㈦ 劉伯承的故事

劉伯承
1892年生,曾用名劉伯堅,四川省開縣人。1912年考入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辛亥革命時期從軍,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的護國、護法戰爭,任連長、旅參謀長、團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四川各路總指揮、暫編第十五軍軍長。1927年參加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後留學蘇聯,先後在高級步兵學校及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紅軍大學副校長,中央援西軍司令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 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 中原軍區司令員,第二野戰軍司令員, 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南京市市長。
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辭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1982年後因年齡和健康原因辭去黨、國家和軍隊領導職務。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至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曾獲得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故事1

巧妙用兵 兩伏七亘村

1937年10月25日,時為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的劉伯承獲悉日軍二十師團的迂迴部隊向平定縣城開進,其運送軍械彈葯糧草的輜重部隊約千餘人在測魚鎮宿營。測魚鎮東部的七亘村一帶地形復雜,道路彎曲,正太公路由此通過。劉伯承判斷,測魚鎮之敵第二天必定經七亘村向平定縣城運送軍用物資,即令三八六旅三營利用七亘村一帶的有利地形,力求打一次漂亮的伏擊戰,殲擊敵軍,奪其輜重,切斷二十師團的後方補給線。

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聽說八路軍要在七亘村伏擊裝備精良、不可一世的侵華日軍,非常懷疑。認為國民黨的數萬正規大軍都不能阻擋日軍入侵山西,八路軍又怎麼能與日軍相匹敵呢?劉伯承要用七亘村伏擊戰的勝利,治一治國民黨軍隊的「恐日症」。

10月26日拂曉,天剛蒙蒙亮,駐扎在測魚鎮的日軍輜重部隊,在200餘名步兵的掩護下,沿公路大搖大擺地向平定方向開進。9點鍾左右,日軍先頭部隊進入了三營的火力范圍,三營戰士把這股敵人放了過去,其他敵人看到先頭部隊部隊平安無事,即緊隨其向前運動。當敵輜重部隊進入三營的伏擊圈時,三營抓住戰機,向其發起突然攻擊,以猛烈的機槍、手榴彈火力大量殺傷敵人。頓時,槍炮聲、喊殺聲連成一片,直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暈頭轉向。隨即,八路軍戰士個個像猛虎下山,向敵群沖擊,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使敵人的隊形大亂。敵人前後被三營的火力和沖入敵陣的戰士所截,左右被道路兩側的地形所阻,兵力無法展開,火力不能發揮,掩護部隊也發揮不了作用,被八路軍戰士打得死的死、傷的傷,完全失去了指揮和抵抗能力。後尾掩護的少數兵力見大勢已去,懼怕被殲,丟下物資和其他人員,狼狽地向測魚鎮方向回竄。

這次戰斗,激戰兩個多小時,斃敵300餘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勝利。

敵運輸部隊被八路軍殲滅後,日軍運送軍用物資的計劃落空,前方急如星火,後方亦如熱鍋上的螞蟻。日軍依據用兵「不得遵常」的道理,認為八路軍伏擊勝利後,一定會轉移別處,絕不再再在七亘村設伏。所以,一面組織部隊到七亘村收集、搬運屍體,一面調整力量,准備繼續從七亘村一帶通過,向平定方向運送軍用物資。

劉伯承神機妙算,准確判斷敵人運送軍用物資未成,前方彈葯糧草告急,一定會千方百計再次運送。且向平定前方機動沒有道路繞行,七亘村是再次運送物資的必經之路。另外,劉伯承抓住敵人用兵教條的心理,對「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反其道而用之,大膽決定再次在七亘村設伏。為了進一步迷惑日軍,誘騙其上當,劉伯承又使用了疑兵之計。當日軍派重兵來七亘村實施報復時,他讓第三八六旅主力佯裝慌忙敗退,製造八路軍已被驅走的假象。第三八六旅主力在附近山裡繞行一圈,乘夜又秘密返回到七亘村設置伏擊陣地,主攻任務仍由第三營擔負,不過伏擊地點由村東移到了村西。

28日上午,敵人由測魚鎮出動,沿原路向平定方向開進。這次,敵人吸取上次遭伏擊的教訓,以100餘名騎兵開道偵察,300餘名步兵殿後掩護,輜重部隊擺在中間,相信可以萬無一失。敵先頭部隊接近七亘村後,其偵察分隊進行了嚴密搜索。三八六旅三營的戰士沉著鎮靜,嚴密偽裝不動聲色,以致敵人走到跟前都沒有被發現。在敵人確信沒有伏兵,其先頭部隊的騎兵才搖搖晃晃地通過八路軍的伏擊地區。待敵輜重部隊進入伏擊圈後,三營指揮員一聲令下,埋伏在七亘村西側的戰士,對敵發起了猛烈襲擊。隨後,戰士們又沖入敵群,與敵人展開了面對面的搏鬥。激戰到黃昏,又斃敵100餘名,繳獲騾馬數十匹,余敵向平定方向逃竄。

在短短的三天之內,劉伯承指揮八路軍部隊,採用「重疊的設伏」戰術,在七亘村連續兩次伏擊日軍的輜重部隊,斃敵400餘人,繳獲騾馬近400匹及大批軍用物資,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侵華日軍嘗到了八路軍的厲害。

七亘村伏擊戰斗結束後,劉伯承將繳獲的日軍戰馬、軍刀、大衣等戰利品,拿出一部分送給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讓他看看八路軍是怎樣戰勝侵華日軍的。衛立煌親自點驗過目,對劉伯承率領八路軍戰士對日軍作戰取得的輝煌戰績,敬佩不已,稱七亘村伏擊戰是大膽巧妙用兵的奇跡,不得不承認:「還是八路軍的機動靈活的戰術好,接連打了好幾個大勝仗」。

故事2

「狹路相逢勇者勝」

1947年8月劉鄧大軍像一支利箭直插大別山。25日夜,當劉伯承率野戰軍指揮部和第六縱隊到達汝河北岸,准備渡河時,汝河南岸渡口已被敵吳紹周的八十五師佔領了。河上船隻,已被敵人搜砸一空。這時,在後面尾追野戰軍的3個師,距汝河北岸僅五六十里。情況尤分緊急,真有「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之勢。

此刻,劉伯承把指揮部前移到六縱司令部。在北岸河口附近一間小屋裡,召集六縱幹部舉行緊急會議。

屋裡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直沉默的劉伯承,微微抬起了頭,用他分外沉著、安詳的眼光巡視了每張焦急的面孔,他開了口:「同志們!情況確實嚴重,我們已經聽到追擊我們的敵人的炮聲了!如果讓後面敵人趕到,把我們夾在中間,不僅影響戰略躍進,而且有全軍覆滅的危險!」說到這里,他的聲調變了,堅毅有力地說:「自古『狹路相逢勇者勝!』」他用拳斗撞擊著桌面,更高聲地重復著:「現在要用進攻的手段來對付進攻的敵人,狹路相逢勇者勝!同志們明白嗎?從現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敵人的飛機大炮,我們要從敵人的陣地上打開一條血路沖過去!只要我們堅決勇敢,不怕犧牲,就一定能打過去!」

政委鄧小平點了點頭說:「我同意司令員的意見,我們就是要用頑強的戰斗作風,把敵人壓垮,壓倒,叫他讓路!」

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進攻命令,通過電話立刻傳遍了整個部隊。午夜12點,部隊開始行動。劉伯承和鄧小平親自來到河邊,具體指揮強渡。

六縱隊指戰員英勇奮戰,終於在天亮前殺開了一條血路,突過汝河,佔領了南岸陣地。但整個形勢仍很緊張。敵人像輸紅了眼的賭棍,企圖奪回陣地,堵住口子,阻止大部隊渡河。擔任打開道路、副食全軍渡河的前衛團,遭到了敵炮火的猛烈轟擊,炮彈不時地打到團指揮所的院內。

這時,劉伯承、鄧小平突然來到指揮所。前衛團指揮員擔心首長的安全,勸他們躲開敵人的炮火,他們沒有理會,蹲在院子里,攤開地圖,仔細地研究起來,敵人炮火更加密集,劉伯承一邊看著地圖,一邊詳細地詢問前衛團指揮員是如何部署兵力的,甚至連一些技術上的細節也查問到了。

平時,部隊指揮員都非常喜歡劉伯承這樣提問題,可這會兒,因為擔心首長的安全,他們確實有些不耐煩,急得搓手跺腳。劉伯承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嚴肅地說:「同志啊,不是我信不過,而是你們的任務太重要了!現在,還不能松勁,敵人的反擊很猛,能否保住陣地,可是關繫到全軍的命運啊!」

劉伯承、鄧小平親臨前衛團指揮作戰,給部隊指揮員極大的鼓舞,各級指揮員身先士卒,經過整整一夜的拚殺,不但在南岸站住了腳,而且還不斷擴大,在敵陣中撕開了一個大口子,使後面的大部隊和直屬機關在尾追之敵趕到之前,全部渡過了汝河。

強渡汝河後,劉伯承又指揮部隊徒步涉過淮河,率大軍進入了大別山區。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像一把尖刀插進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心臟,把人民解放戰爭的車輪開到了國民黨統治區

故事3

「孩子的慘死是有貢獻的!」

劉伯承元帥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曾經是七個孩子的父親。為人們所熟知的兒子劉蒙、太行、太遲,女兒密群、雁翎、解先等人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很有成就。唯一令人遺憾、也是鮮為人知的是大女兒劉華北在延安保育院時被敵人暗殺,這件事一直深深刺痛著劉帥夫婦的心。

那是1943年9月,劉伯承夫婦從前線回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並准備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由於忙著工作,他一直抽不出時間去保育院看望孩子。直到1945年6月七大閉幕,在返回前線的三天前,他才准備抽出兩天時間陪陪孩子們。這天他特意准備了小禮物,還洗了澡、颳了鬍子,笑著問妻子汪榮華說:「明天,該去看我們的女兒——華北他們了,這回颳了鬍子,他們該不怕我扎小臉了吧?」

夏天的夜晚是那樣靜、又那樣長。在黎明還未到來時,劉伯承突然被隔壁窯洞的電話鈴聲驚醒。他急忙披衣起床,以為是中央有什麼緊急通知。通訊員急急忙忙距進來,緊張地說:「中央保育院打來電話,叫你和汪阿姨快去一趟,華北她……」話沒說完就停住了。

「怎麼,華北她得急病了?」媽媽急於弄清情況。

警衛員說:「電話上叫你們馬上就去,我去備馬。」

劉伯承擋住他說:「等天亮再去吧,免得驚醒大家。」話音剛落,催促他們的電話又來了。

汪榮華說:「可能是急病,別讓老師、阿姨們著急了,咱們就去吧。」

「那就走吧,用不騎馬。」

走進保育院,孩子們還在夢中,只有值夜班的阿姨緊張地巡視著,辦公室里亮著燈光,在場的人都極緊張,焦灼的情緒籠罩著整個保育院。

當伯承夫婦一走進辦公室,所有的人都站了起來。所長拉著他們夫婦的手,聲音顫抖著說:「首長,所里今夜出了大事。我們麻痹大意、失去警惕性,華北她……她被敵人謀害了。」如同晴天霹靂,劉伯承夫婦幾乎昏倒,雖然他們一時還沒弄清是怎麼回事。心裡卻象被戳了一刀,他極力控制著自己說:「安定!……孩子在哪兒?」

所長領著他們帶到隔壁的一個小窯洞里,小床上躺著心愛的女兒華北,汪榮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聲痛哭著撲倒在孩子身上:「孩子、好孩子,你睜眼看看爸爸媽媽吧,我們來遲了……」

劉伯承顫抖著又手撫摸孩子的臉,眼淚同樣從他沒有來得及帶假眼球的右眼眶裡流出來,打濕了女兒的白被單。

所長悲傷地向劉伯承夫婦講述了孩子被害的經過:「兇手在半夜竄進院來,迅速暗殺了華北。這是敵人有預謀、有串聯的犯罪行為,我們一定要查清,替孩子報仇。」

劉伯承以非凡的忍耐力剋制著,只見他額頭上冒著豆大的汗珠,全身的內衣都被汗水浸透了。他拉起被單深情地把女兒蓋好,對周圍的人說:「敵人以為殺了我劉伯承的女兒,我就會對他們手軟嗎?這是痴心妄想,華北不僅是我的女兒,也是黨和人民的女兒!孩子的慘死是有貢獻的!它要我們不能忘記階級斗爭,要是敵人不投降,就堅決把他們徹底消滅!正如你們大家分析的一樣,這個慘案肯定是政治性的,但我們決不能中他們的計。」最後他又說:「這件事讓保衛部門的同志去清查處理,不要草木皆兵,隨便懷疑自己的同志,敵人是跑不了的。」

第二天,劉伯承夫婦把女兒安葬在延河之濱、把另一個孩子依然留在保育院里,又整裝起程返回太行前線,投入了新的戰斗。

故事4

劉伯承的辦學公式

南京軍事學院的一些老教員、老學員經常談起這個公式——楊得志+羅哈里斯基+麥克阿瑟-「戈爾洛夫」=X?,其實,這個劉伯承辦學公式里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當然,在描述之前,應該稍加註釋。

楊得志,1928年參加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團長、旅長、師長、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是著名的戰將,入學時為華北軍區第十九兵團司令員。入學後不久,即赴朝作戰,先後任十九兵團司令員、志願軍副司令員。

羅哈里斯基,即H·A·韋廖夫金—拉哈爾斯基,蘇軍中將。1941年8月至1994年6月,任蘇軍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在軍事學術上有較深造詣。時為蘇軍總顧問,率20多位蘇軍顧問駐南京軍事學院。

麥克阿瑟,1903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39歲時任西點軍校校長,典型的「西點式」軍人 。歷任駐菲律賓美軍兵團司令、總司令。1941年任遠東軍總司令,1945年任太平洋美軍總司令,盟國駐日本佔領軍總司令。1950年侵朝戰爭爆發後,任「聯合國總司令」。

「戈爾洛夫」,我國在40年代翻譯的一個蘇聯劇本《前線》中的主人公,是一個盲目自大,保守落後的典型人物。40年代初,延安曾多次上演這個話劇,在觀眾中有較大影響。這個公式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楊得志——在這里代表「我」情。因為楊得志是由軍事學院調往朝鮮前線的,是將學院教學與戰爭實際聯系起來的橋梁。以我為主,就是從我軍實際出發,為我軍建設服務。

羅哈里斯基——在這里代表「友」情。吸取蘇軍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作為軍事教學的參考。

麥克阿瑟——在這里代表「敵」情。即將朝鮮半島的敵情與軍事學院的課堂教學緊密聯系,運用最新軍事住處輔助教學,有針對性地研究美軍裝備、編制、指揮、作戰等問題。

「戈爾洛夫」——在這里代表保守、落後、機械,也可以說是教條主義的形象化。其意自明,不必贅述。

故事5

「貓論」源自劉伯承

「貓論」,曾和「石頭論」一起,被作為鄧小平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實踐第一的兩個主要論點。「黑貓、白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以下簡稱「貓論」),作為鄧小平同志的一句名言,不僅在國內已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而且在國外也遐邇聞名,廣為流傳。而鄧小平「貓論」的提出卻是吸收借鑒劉伯承軍事思想的結果。

把「貓論」用來闡釋一種思想觀點的,首先是劉伯承。劉伯承是我軍著名的軍事家,善於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拘泥於教條,戰略戰術機動靈活,以打勝仗為最終目的。因之,這位農民出身的軍事家,每逢大戰在即,經常脫口而出:「不管是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以此來說明一個相互而深刻的道理: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由於這句話生動形象,很適合當時幹部戰士文化水平不高的情況 ,深受一二九師和二野指戰員的喜愛。

鄧小平與劉伯承既是同鄉,又是長期共同戰斗的戰友,加之他一貫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無論是指揮打仗,還是領導建設,都特別強調從實際出發。所以,對於劉伯承常說的這句家鄉話,自然十分理解,非常贊同,將其從軍事領域引入整個社會領域,以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反對極「左」思潮,倡導和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

1962年,我國正處於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在農業問題上,由於在農村人民公社的實際工作中,許多地區違反按勞分配的等價交換原則,犯了刮「共產風」和其他平均主義的錯誤。所以,高速農業生產關系,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成了調整時期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和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認為:調整農村生產關系,「哪種形式在哪個地方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採取哪種形式;群眾願意採取哪種形式,就採取哪種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來。」為了形象地表達這一正確觀點,鄧小平引用了劉伯承說過的「不管是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句四川話。在當時的情況下,它充分體現了鄧小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和求實精神,反映了他對調整和改革社會主義內部生產關系的深刻認識。 從此,「貓論」便不脛而走,很快流傳起來。
參考資料:北方教育網

㈧ 劉伯承的故事

1911年,當來辛亥革命的風暴源席捲神州大地之際,毅然選擇了從軍之路。當時,親朋好友多不贊成此舉,他卻慨然作答:「大丈夫當仗劍拯民於水火,豈顧自己一身之富貴?」他剪掉辮子,懷著富國強兵的強烈信念,投入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慶蜀軍政府開辦的將校學堂,學習各門近代軍事課程,同時熟讀中國古代兵書,《孫子》、《吳子》等經典名著的許多章節出口能誦。在將校學堂10個月,他不但學業出眾,而且以舉止端正、操守有持、惡習不沾聞名全校,被同學們稱為軍中「菩薩」。

(8)劉伯承的故事擴展閱讀:

1916年,在討袁護國斗爭中,劉伯承組織起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很快這支隊伍發展到兩千餘人。他率軍攻下豐都,在反動軍隊的反撲他負重傷失去了右眼。然而,由於他指揮有方,作戰勇敢,年僅二十四歲的劉伯承落下了川軍名將的美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伯承

㈨ 劉伯承事跡

劉伯承的事跡:

劉伯承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劉伯承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

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9)劉伯承的故事擴展閱讀:

1945年,國民黨在上黨對我軍發起了進攻。劉伯承作為軍事主官毫不害怕,將來犯的閻錫山部隊11個師及1個縱隊共3.5萬餘人悉數消滅。

國民黨部隊不死心,又發動了平漢戰爭。劉伯承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戰法,爭取高樹勛起義,令敵軍陣腳大亂,進了劉伯承事前准備好的埋伏圈。此役我軍一舉消滅敵人2.3萬人。

兩場戰爭打完,國共雙方坐到了談判桌上。劉伯承率領一個二十多人的代表團,到國民黨軍駐扎的新鄉,參與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三人組成的談判小組談判。

當時,國民黨新鄉最高總指揮王仲廉打算把劉伯承扣下當人質。他的意圖十分明顯:沒有了劉伯承的指揮,共產黨部隊還能打什麼仗。

不料,劉伯承理直氣壯地說你們別以為不放我回去,我們就不能打勝仗,這你們可想錯了,要知道鄧小平比我更會指揮打仗,王仲廉只好乖乖地把劉伯承放了回去。

㈩ 劉伯承的一個小故事

1917年8月,劉伯承加入了孫中山先生改組的國民黨。受孫中山先生的委託,劉伯承率領川東護國軍第一支隊的部隊對袁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袁軍雖然人多,但混亂中也不知道來了多少護國軍,紛紛掉頭奔逃。

逃出城外的袁軍從槍聲斷定護國軍人數不多,便伺機掉頭反撲。劉伯承身先士卒,帶頭沖鋒,當他掉頭招呼一個落在後面的士兵時,卻不幸被一顆敵彈射中,子彈從顱頂射入,從右眼眶飛出,血流如注,他當即昏厥倒地。

後來,劉伯承被群眾所救,在臨江門外一所教會醫院治眼傷。給劉伯承醫治眼傷的醫術高明的德籍醫生阿大夫。

看過劉伯承的眼傷後,決定對劉伯承施行全身麻醉的手術。 劉伯承從阿大夫口中了解到,施用麻醉葯,有可能對大腦神經帶來不良影響,他堅決地向阿大夫提出,給他做這次手術不用麻醉。

劉伯承的堅強意志深深感動了阿大夫,他終於同意了劉伯承不用麻醉葯物的請求。 手術開始後,阿大夫聚精會神地用鋒利的手術刀先將腐肉割去,然後將破碎的眼球挖掉,然後再將斷裂的血管縫好。

在長達3個小時的手術中,劉伯承始終未呻吟一聲經過半個多月的治療,阿大夫又給他的右眼安上了一隻假眼球。

(10)劉伯承的故事擴展閱讀:

劉伯承(1892-1986),中國革命家、軍事家,軍事理論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1892年12月4日出生於四川省開縣趙家場。家境貧寒,自幼發憤苦讀,學習成績優異。

192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重慶地方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7年冬赴蘇聯,先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學習,後入優龍芝軍事學院深造。

1931年奉命赴中央革命根據地。1932年1月,任紅軍學校校長兼政治委員。10月,任軍委總參謀長,協助朱德、周恩來指揮作戰,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1937年9月底,率部挺進山西,以太行山為依託,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中原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945年9月起,與政治委員鄧小平率領所部反擊向解放區進攻的國民黨軍,指揮上黨戰役,一舉全殲閻錫山部十三個師。

1947年6月底,根據黨中央關於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重大決策,與鄧小平率十萬大軍強渡黃河,挺進中原,實施中央突破。

1949年4月,參與指揮渡江戰役,並直接指揮第二野戰軍直出浙贛線,解放了皖南、浙西、贛東北、閩北廣大地區。

1954年起先後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軍委訓練總監部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軍事副主席。1982年後,由於年齡和健康原因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