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選擇比努力重要的故事

選擇比努力重要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9 11:41:11

Ⅰ 體現理解他人很重要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緣的。"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第一條明確提出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它把語文知識和美育內容融為一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審美天地,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的審美麗情趣,提高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要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必須靠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點點滴滴的積累。那麼怎樣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感情,引導學生感受美。

"文以情動人",小學語文教材中寫得文質兼美,聲情並茂的文章,俯拾皆是。畫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細讀內容豐富的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現它蘊含著美,充滿了美,有許多落筆為畫、脫筆為詩的佳篇。教師著力發掘這些優美課文中的審美因素,或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內容具有美的特徵,是有意識地將美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的前提。教師應充分揭示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內容,讓學生為情所動,從而進入審美境界,感受到審美對象的美。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深得其中精髓,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並以各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將他們帶入課文特定的情境之中,接受美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如她執教的《燕子》一課以神解形、"得意忘象"之審美便是一個成功的課例,值得我們去揣摩,去研究。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欣賞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小學生採用一種單調的講演來進行教學是不適當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引人入勝,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感性經驗不足,知識水平有限,對教材中靜態的情境往往難以入"境",我們不能乾巴巴地在課堂上講解字句,而是要通過表情朗讀,生動描述甚至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配合,為他們入境鋪路搭橋。如我在教《趵突泉》一文時,先布置學生通讀全文,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感受到的趵突泉是什麼樣的。這樣學生知道了趵突泉是由三個大泉和許多小泉組成,對趵突泉有了整體的感知。接著,在優美的音樂襯托下,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學生一邊聽一邊欣賞多媒體課件,立刻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彷彿此時此刻自己正站在趵突泉邊,領略著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這時讓學生試著有表情地朗讀,找出自己認為最美的地方,反復地多讀幾遍;最後全班交流,學生把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有表情地讀出來,與同學分享讀書的快樂。學生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發現了自然的美、自然的偉大及漢語言獨特的魅力,他們就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在樂曲中,與作品主人公的高尚情操融為一體,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而且這種審美的感知力在日後不斷的練習中也得到鞏固、發展。

三、發揮想像,引導學生拓展美。

學生雖然審美經驗不多,但也絕不是一張白紙,教師應當結合課文內容引導他們選擇角度,用自己的經驗去補充形象、豐富形象,再創造出新的審美意象來。如果說理解比較能夠再現形象美的話,那麼想像就可以拓展和創造意境。常言道"詩情畫意,詩中有情,畫中有意",選入課本的詩歌和散文,正是由於充滿了詩情畫意,言雖盡而意無窮,才能留給讀者廣闊的想像空間,因此,教學時我們總是讓學生馳騁想像的風帆,去開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有這樣兩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兩個寫景的詩句,作者融情於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韻的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像,我首先要求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然後具體提出三個問題:1.煙花三月的長江是一派怎樣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嗎?2.你是怎樣目送朋友遠離的?朋友的船是怎樣消失的?3.當時你的心情怎樣?經過老師的點撥,不少學生由第一人稱想像出了形象的意境來:晚春小草碧綠碧綠的,百花散發著芳香,彩蝶輕輕的飛舞,然而這美麗的一切我都無心欣賞,我站在江邊,任憑春風拂面,只是目不轉睛地望著遠方,江中的船越來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遙遠的天邊。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著,一個浪花推著另一個浪花,嘩嘩地滾向遠方,朋友啊,此次分別又要等到何時相見?這美妙的想像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造。即使學習較差的同學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臨其境之感,體會到了音外之意。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美是抽象的,而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美,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培養他們再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使他們的審美感受得到升華,從而讓他們熱愛美、追求美。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提高審美修養,努力探索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的途徑和方法,只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重視美育的滲透,就能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練就一雙發現美的慧眼,把語文課程標准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要求落到實處。

Ⅱ 為什麼努力比選擇更重要努力的例子說明

因為只有你的選擇正確了你的努力才是有意義的,如果你選錯了路就算你再怎麼努力也不會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作為一個學生,舉一個學習方面的小例子。
上高中的時候,老師總是說要在不斷地摸索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要自己悶個頭在那兒就是個學,有什麼用啊?
方法不對,你再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的。
有一個同學,學習很認真,每天都看到他埋頭苦讀,所有人都覺得他足夠地努力,但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每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他都在班級的中下游位置,最好可以上到中上游,再上就不會了。
你能說他學習不努力嗎?不能,老師同學公認他學習認真刻苦。
可是他的成績就是上不到前面去,你說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他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他總是埋頭在那裡抄抄抄,抄來抄去也不過是過了一遍手功,浪費了幾桿筆芯幾張紙,其他真的沒什麼了。
因為他的大腦里根本沒有記住這些東西,考試出來的時候自己抄過的原題都沒有印象,正常人抄一遍就算不會也該有個大概印象了吧。
他嘗試著換一種方式或許就可以突破自己的瓶頸呢?
現在的他更努力是沒有用的,他需要靜下心來給自己一個正確的選擇。
或許他就是適合刷題而不適合抄寫呢?在做題的過程中無數次地遇到一道題,然後記住它,在做題的過程中死摳一道題直到把它搞懂弄會,而且還會舉一反三。
或許他就是適合背背背呢?東西抄一遍記不住,那就大聲念出來啊,幹嘛總是跟手過不去呢?抄來抄去不累嗎?
所以呢,他不是不夠努力,他只是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在成長過程中,選擇是比努力更重要的因素,只有你在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後再付諸努力才可以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Ⅲ 故事告訴你,為什麼說大多數時候選擇比努力更為重要

因為選擇就是確定了前進方向!只有方向選擇對了,之後的努力才不會白費!南轅北轍的故事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還有俗語: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也是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Ⅳ 魯迅的主要經歷

魯迅(-1936),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汝南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余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余「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於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他參與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 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 他領導故鄉文學團體「越社」, 支持創辦《越鐸日報》。 1912年初,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志,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葯》、《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作,一邊投入新的戰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變發生,魯迅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展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他的思想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點。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

1927年10月,魯迅到了上海,從此定居下來,集中精力從事革命文藝運動。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他參加和領導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許多革命社團。他主編《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許多刊物,團結和領導廣大革命的、進步的文藝工作者,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堅持韌性戰斗,撰寫了數百篇雜文。這些雜文,如匕首,似投槍,在反文化「圍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他與共產黨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他關心青年,培養青年,為青年作家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大陸新村寓所與世長辭,終年55歲。

魯迅寫過一首《自嘲》詩,其中有兩句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一生寫下了800多萬字的著譯,他的《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許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譯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魯迅全集》是他留給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Ⅳ 誰知道有哪些例子是說機會是靠爭取的,而不是等待機會

等待機會不如創造機會

等待機會或停止前行就會被人家超越自己,與其被別人超越自己不如自己去超越自己,因為只要我們超越了自己,那麼任何人都不會超越我們,因為自己才是自己最大最強的挑戰對手,等待機會不如創造機會,去爭取屬於我們自己的機會,停止前行那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要我們的雙足再向前邁一步呢?也許這一步就會使我們真正的與成功之路接軌,有時成功和失敗就只差一步,一念之間就可能痛失成功的機會,遇到事情,做了就不會後悔,不做也永遠不知道結果會如何。想做就要去做,哪怕會失敗。也不要因為錯過而後悔。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的,機會當然也不是很多,所以要把握現在所擁有的和享受現在可以享受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去等待機會,而要去爭取去創造去抓住機會,這樣才會要我們的人生充實和不留遺憾!守株待兔,坐以待斃,這樣只有懶惰的人才有這樣的專利和特權!我相信,只要懂得向生活挑戰的人,都是勤勞而勇敢的人,所以請我們要去其:做,等的思想,邁開我們的腳步前行,前面的路縱然會有很多荊棘,我相信也不會阻擋我們的鐵腿鋼足的,走下去,堅持下去,成功就會屬於我們!你是否常常抱怨幸運女神不垂青於你?你是否總是因為運氣差而懊惱不已?其實,機會常常在你身邊游盪,就看你是否能抓住機會了。
沒有人在一開始就能抓住機會,就像美國總統林肯一樣。他曾經經過無數次的磨難:競選敗北,未婚妻去世……可他還是在幾乎精神崩潰的情況下又挺了過來,接著去挑戰,最終終於當選成為了美國總統。如果大家還不相信,我就拿我自己打個比方吧!在有一次競選少年作家協會的理事時,因為第一次看見這么多的人,有點怯場,把詞給忘了,也導致了失敗。可後來這樣的經歷多了,也就不怕了。
抓住機會靠得不僅僅是運氣,還有堅持不懈的努力、頑強地攀登、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困難。「堅持」在不管做什麼事情時都是十分必要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嘛!拼搏精神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一遇到困難就後退,就逃避,那終將一事無成。困難是有的,而問題不是在困難,而是在於你如何去克服困難。
抓住機會,反被動為主動。設想一下,哪兒會有一個人整天給你送錢,而不要任何東西呢?機會也是如此,它不可能自己送上門來,靠得是你自己的追求。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中,要靠自己去爭取機會。
快快行動,去抓住機會吧!

選擇一個好機會,比努力更重要

1、總結歷史: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成功者一定努力,努力者不一定成功)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歷了四次暴富的機會,前三次致富的機會是如何失去的呢:第一次下海經商,倒買倒賣,我們認為是不務正業,投機倒把;第二次股票,我們認為是騙人;第三次房地產,我們認為會血本無歸。到頭來一看,結果不是我們的想像,卻正相反。而我們很多人在單位上努力工作,有的單位停產了,他們也就下崗了。最後是前面無路,方知無路可走。卻不知,所有的正業都起源於不務正業,只要建立必勝的信心,樹立百折不撓和堅不可摧的意志,能夠真正做到自己主宰自己,人生終將實現輝煌!!!何老師說:「昨天的不務正業,就是今天的務正業;今天的務正業,就是明天的傳統;明天的傳統,就是後天的垃圾。
2、為什麼沒有選擇:
因為我們都是選擇了「萬一」****怎麼辦?
我們的機會都是在選擇了「萬一」之中失去的,「9999」的機會和幾率你不去選,你去選擇「一」,是不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舉例:第一次致富機會,二道販子和第一批下海經商,長途販運、倒買倒賣,我們不理解,我們的宣傳部門領導我們展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討論,討論人家是不是投機倒把,爭論不休了兩年,結果人大一召開,確定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並存」,「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市場的細庖」,這樣一句話戲劇性的結束了我們的大討論。這就是「先有車,先有路,後有交通規則」,在我們大討論的時候,人家已經是百萬富翁了,這種討論是不是毫無意義。另外,我們應該逆向思維,應想到「萬一」成功了呢?
3、如何尋找機會呢?我總結了四個發現機會的方法,也算是思路吧,大家可以參考:

在最新的事物中去找機會。

在最新經濟發展的朦朧期中找機會。

在新舊時代交替過程中找機會。

在法律的空白期中找機會。
每一個商務時代,都會鍛造一大批富翁,他們都是在別人不明白的新事物中發現了機會,在別人不理解的最新經濟發展的朦朧期中搶佔了先機,在別人和社會不斷批評自己的法律空白期中鍛煉了自己,在新舊事物的交替過程中壯大了自己。
所以,發現機會----需要觀念和智慧。

4、如何抓住機會呢?有以下提示供參考:

搶先一步,領先一路。

強占制高點,就是成功。

二勇相爭智者勝,二智相爭先者勝。

過去大魚吃小魚,現在快魚吃慢魚。

投資不大,搏一搏,當做練兵。

風險不大,試一試,當做學習。

歷史告訴我們:先知先覺是機會者,後知後覺是行業者,不知不覺是消費者。

什麼是先知先覺?先知先覺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先知就是要發現新的潛在的商業機會,培養並把握商業機會 。大多數創業家都有比他人更能尋找捕捉並把握商業機會,創業家必須有超人的眼光,才能取得令人可喜的成功。
第一批手機的貸款經營者是機會者(進價30000元,賣價27000元),他們以極少的經營者,佔有了整個市場的消費群體,是賣方市場;一哄而上的經營者是行業者(產生競爭,利潤空間降低),經營者的人均佔有消費者的數量減少,形成買方市場;過去是買手機,現在是交電話費送手機,所以現在我們只能當消費者了。因為我們已失去了機會市場。
所以,抓住機會---- 需要勇氣和膽略。敢想多數人不敢想的問題,敢做多數人不敢做的事。

5、如何把握機會呢?有以下提示供參考:

對事業:認認真真做事,誠誠實實做人

對朋友:幸福自己爭取,別人不會給予

對人生: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對自己:設定遠大目標,爭取早日實現

對技能:復製成功經驗,不斷學習實踐

對機會:只想如何成功,不找失敗理由

對團隊:培訓學習激勵,積極向上凝聚

對困難:善於思考解決,放大夢想理想

所以,把握機會----需要信念和毅力。能吃別人不能吃的問題,能受別人不能受的苦。

對猶豫、觀望、等待者,應提示他們: 猶豫者失去機會,觀望者喪失機會, 等待者永無機會。

Ⅵ 關於選擇人生的名人事例

1、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

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面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2、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後,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喜劇大師卓別林

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年少時因相貌不佳總是成為別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劇生涯中這恰恰成為一種優勢,他主演的無聲喜劇電影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不得不說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4、小品王趙本山

趙本山還是一個農民時,有人說他重活幹不了,輕活不願干,光會耍嘴皮子。但他硬是把嘴皮子耍成一門功,最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品大師。

5、漫畫家朱德庸

台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25歲紅透寶島,在內地,他的漫畫也非常暢銷。可小時候的他卻是一個問題孩子,並認為自己非常笨。十多歲以後,他發現自己對文字反應遲鈍,但對圖形很敏感。於是他轉而開始畫畫,最終獲得了成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