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9 07:21:55

㈠ 孫臏的歷史故事

孫臏是孫武的後世子孫,生於阿鄄一帶,曾和魏國將軍寵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深感自己的本領不如孫臏,怕他超過自己,就派人將他召到魏國,施以臏刑,即將他的膝蓋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殘.想讓他從此隱居,不在出外活動.
指導田忌賽馬
一次,齊國派使臣到達魏國,孫臏以刑徒的模樣暗地裏會見了使臣.齊國使臣認為他是個奇才,便偷偷地將他運回齊國.齊國將領田忌以賓客的高等禮遇待他.田忌常與齊國的諸位王公子弟賽馬賭勝,且賭金甚高.他對田忌說:"將軍這次押上重金,我能讓將軍得勝."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開賽前,孫臏說:"您用自己的下等馬和齊威王的上等馬賽,用自己的上等馬和他的中等馬賽,用自己的中等馬和他的下等馬賽."結果一負兩勝,贏了齊威王一大筆錢.以往比賽,田忌都輸給了齊威王,這次齊威王對田忌突然贏了自己感到奇怪,就問他用的是什麼辦法.田忌借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詢問兵法,發現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為軍師.
桂陵之戰
西元前353年,魏國派龐涓率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今屬河北),趙國向齊國求救.齊於是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去援救趙國.田忌的意見是率軍直趨邯鄲,孫臏卻說:"欲使雜亂的結子解開的人不會去生拉硬拽;欲勸阻別人打架的人不會去參與搏擊.避開其強勢,直接攻擊其空虛部位,利用形勢迫使他們不得不停止,則自然便解決了.現在魏國和趙國互相攻打,精銳部隊必然都在外面戰斗,而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殘兵.將軍不如率領軍隊直接攻打魏國首都大梁,那麼魏國必然撤軍自救.這樣我們便一舉解了趙國的圍而且也坐享魏國疲憊之師的利益."田忌聽從了他的建議,魏國果然撤軍邯鄲,回來救大梁.齊軍在龐涓回師必經之地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伏兵截擊.田忌聽從了他的意見,結果將魏軍打得大敗."圍魏救趙"變攻堅為擊虛,變被動趨戰為以逸待勞,變擊敵有備為出其不意,比直趨邯鄲參戰確實高明得多.
馬陵之戰
西元前369年,魏國與趙國聯合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以田忌,田嬰,田盼為將,孫臏為軍師,仍採取攻其必救的戰法,率軍直趨大梁,迫使攻韓魏軍回救.與桂陵之戰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不但決心擊敗齊軍,而且確定了乘勢吞並莒地的戰略意圖.孫臏認為,魏軍強悍驍勇,輕視齊兵,應因勢利導,示弱避戰,於是採取退兵減灶的辦法,引誘魏軍追擊.龐涓果然中計,率軍緊追,後見齊軍逐日減灶,更以為齊軍逃亡減員嚴重,就索性丟下步兵,以輕車銳騎兼程追趕.齊軍將其誘至今山東剡城附近的馬陵道伏兵以待.此處山巒起伏,道狹地險,適於伏兵.因長途追擊而疲憊不堪的魏軍進入齊軍伏擊地域後,齊軍萬箭俱發,魏軍大亂,龐涓智窮兵敗,自殺而死.

㈡ 龐涓與孫臏的故事

孫臏和龐渭是同學,拜鬼穀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稍年長,為兄,龐涓為弟。

有一年,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龐涓再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決定下山,謀求富貴。

孫臏則覺得自己學業尚未精熟,還想進一步深造;另外,也捨不得離開老師,就表示先不出山。

於是龐涓一個人先走了。臨行,對孫臏說:「我們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這一去,如果我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迎取孫兄,共同建功立業,也不枉來一回人世。」

兩人長時緊握雙手,最後灑淚而別。

龐涓到了魏國,見到魏王。魏王問他治國安邦、統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見識。龐涓傾盡胸中所有,滔滔不絕地講了很長時間,並保證說:「若用我為大將,則六國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隨心所欲統兵橫行天下,戰必勝,攻必克,魏國則必成為七國之道、乃至最終兼並其餘六國!」

魏王聽了,很興奮,便任命他為元帥、執掌魏國兵權。龐涓確有本領,不久便侵入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連連得勝,使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來到魏朝賀,表示歸屬。不僅如此,龐涓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很是強大的齊國軍隊!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聲威與地位,魏國君臣百姓,都十分尊重他、崇拜他。而龐涓自己,也認為取得了蓋世大功,不時向人誇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誰的氣勢了。

這期間,孫臏卻仍在山中跟隨先生學習。他原來就比龐涓學得扎實,加上先生見他為人誠摯正派,又把秘不傳人的孫武子兵法十三篇細細地讓他學習、領會,因此,孫臏此刻的才能更遠遠超過龐涓了。

有一天,從山下來了魏國大臣,禮節周全、禮物豐厚,代表魏王迎取孫臏下山。孫臏以為是學弟龐涓以魏王名義請他共創大業,很高興兩人的情誼並沒有失去;但又顧戀自己的老師。鬼穀子先生見魏國使者很真誠熱情、務必要請孫臏下山,也就勸孫臏:「學本領固然不為謀個人富貴,但若有為國家百姓效力的可能,還是應施展自己才能的,你去吧!」

孫臏於是秉承師命,隨魏國使臣下山。

其實,請孫臏到了魏國,並非出於龐涓的推薦;而是一個了解孫臏才能的人向魏王講述後,魏王自己決定的。

孫臏到魏國,先去看望龐涓,並住在他府里。龐涓表面表示歡迎,但心裡很是不安、不快:惟恐孫臏搶奪他一人獨尊獨霸的位置。又得知自己下山後,孫臏在先生教誨下,學問才能更高於從前,十分嫉妒。

第二天兩人上朝。魏王對孫臏很敬重,「聽從講先生獨得孫武子秘傳兵法,才能非凡。我盼您來,幾乎到了如飢似渴程度。今天您終於來到敝國,我太高興啦!」接著問龐涓:「我想封孫臏先生為副軍師,與卿同掌兵權,卿以為如何?」

龐涓最忌諱的就是這種情況,暗自咬牙。表面上卻說:「臣與孫臏,同窗結義,孫臏是臣的兄長,怎麼能屈居副職、在我之下?不如先拜為客卿,待建立功績、獲得國人尊敬後,直接封為軍師。那時,我願讓位,甘居孫兄之下。」

魏王聽罷,很滿意龐涓的處世為人,便同意了。

其實,這不過是龐涓防範孫臏與他爭權的計謀:客卿,半為賓客,半為臣屬,不算真正的魏臣——於是自然沒有實權,只空享一種較高的禮遇而已。

從此孫臏與龐涓朝夕相處。兩人論談兵法,龐涓時時因學識粗淺而無話可答,而孫臏卻誠心誠意為他講解介紹。龐涓知是孫臏學過孫子兵法所致,就故意嘆氣自責:「愚弟當年也經先生傳授,但近年忙於政務,幾乎遺忘了。能不能把孫子兵書借我復習一遍?」

「此書經先生講解後,只讓我看了三天,就收了回去,並無手本在此。」孫臏誠懇地說。

「吾兄還能全部憶出嗎?」龐涓問。

「基本能背下來。」

龐涓心裡巴不得讓孫臏告訴他,但一時又不好開口、硬逼。

有一天,魏王要試驗一下孫臏的才能,就在演武場,讓孫龐二人表演陣法。龐涓之陣,孫臏一眼就能看懂,並指出如何攻破。而孫臏排成一陣,龐涓卻茫然不識。為怕失面子,忙偷偷問孫臏,孫臏一五一十告訴了他。龐涓聽罷,趕忙走到魏王面前講:「這叫八門陣。又可以中途變為長蛇陣。」待孫臏布置完畢來到魏王前,所回答自然與剛才龐涓所說一樣。

「兩卿才能並稱傑出,真是魏國大幸!」魏王十分高興。

但龐涓經過這事,便有了一種危機感。於是下決心:必須除掉孫臏!否則,日後必然屈居其下了!他心生一計,便在一次私下聚談時,問:「吾兄宗族都在齊國,現在我們二人已在魏國為官。為什麼不把兄長家屬宗族也接來一起享福呢?」

孫臏一聽,掉下淚來:「天災戰亂,我家親屬宗族早消亡殆盡了。當年,我只是由叔叔和峽谷個黨兄孫平、孫卓帶到外地流浪。後來我被放在一人家當傭工,叔叔、堂兄也不知去向了!再後來我單身從師鬼谷先生,已多年沒跟故鄉、親人聯絡,連僅有的叔叔、堂兄怕也已不在人間了吧!」

「那麼,兄長就不想念故鄉嗎?」

「人非草木,誰能忘本?只是現在既已做了魏臣,這事就不必提起了吧。」孫臏有些傷感地說。孫臏是齊國人,而齊魏兩國一直敵對,所以孫臏只有忍隱思鄉之情。

「兄長說得有理,大丈夫隨地立功,又何必非在故土?」龐涓安慰說。

半年之後,孫臏早把這次談話忘了。有一天,忽然有山東口音的漢子來找他。及問,那人說叫丁乙,是齊國人,有孫臏堂兄孫平的書信帶來。孫臏忙接過信。信中以孫平口氣,講述了兄弟情誼,告訴了叔叔已去世。堂兄兩人已回到齊國,希望孫臏也回到故鄉,把幾近消亡的孫氏家庭重新建立起來。信中語氣懇切、情感深重,最後再一次盼望孫臏早日歸來。

孫臏看罷,不覺流下淚來。然後熱情招待傳信人丁乙,並寫了回信請他帶回去。信中講:自己十分思念故鄉,但目前已成為魏國臣子,不能很快回去。待為魏國建立了功勛,年老後,一定與兩堂兄在齊地故鄉相聚、歡度晚年。

不料丁乙根本不是齊國鄉親,而是龐涓的心腹家人。龐涓騙到孫臏回信,又仿其筆跡,在關鍵處塗改了幾句:「仕魏乃不得已、礙於情面。不久一定回國,為齊王效力!」然後將此信交給魏王:「孫臏久有背魏向齊之心。近日又私通齊國使者。臣為忠於大王,忍痛割捨兄弟之情,現截取孫臏家信一封,請大王過目。」

「你看該怎麼處理?」魏王問。

「孫臏才能不低於我,若放他歸齊,將對魏國霸業不利。所以……」龐涓沒說下去。

「殺掉他?」魏王一語道破。

「我與他畢竟是同學、兄弟,還是讓我再勸勸他。要同意留下來,最好。若不想留,仍要歸齊與我國為敵,請大王把他發到我府中,由我監管、處置,您看怎麼樣?」龐涓一副為朋友盡情盡義的神色。

魏王雖氣惱孫臏,但在龐涓請求下,還是同意了。

龐涓當晚見孫臏:「聽說兄長接到了家書?」

孫臏對朋友毫不隱瞞:「是。要我回鄉。可我怎能辜負魏王及兄弟待我的深情?讓我辭回了。」

「兄長真的不想念故鄉?」

「久別故鄉,怎能不想?只目前不能回去。」孫臏嘆道。

龐涓深表同情,說:「兄長是不是請魏王准一兩個月的假期,讓兄長回鄉掃掃親人之墓,然後再歸來?」

「恐怕魏王會懷疑我去而不歸,不會答應的。」

「兄長明天試試看。我在旁邊為兄長再說幾句。以兄長為人品行,諒魏王會相信的!」龐涓道。

孫臏很感動:「全仗賢弟促成了!一旦掃墓歸來,我一定全身心報效魏王,再無別意!」

龐涓辭別孫臏,當夜就入見魏王:「臣奉大王之命勸他回心轉意。但他不但不改,反怨恨大王。他明天還要當面以請假之名,要求回齊國!我真是愛莫能助了!」龐涓一臉無可奈何。

第二天,孫臏上朝,很奇怪沒見到龐涓,因為昨晚說好一起對魏王說的。以為因事耽擱,就先對魏王講出要請假回齊之事。不料話剛一開口,魏王就大發雷霆,不容半句解釋,就令武士把他抓起來,押到軍師府問罪!

見到孫臏被捆綁進軍師府,龐涓裝作一怔:「我因事耽誤一會兒,正要上朝。怎麼回事?!」

押解官員宣布魏王命令:「孫臏私通齊使,要叛魏投齊,請軍師問罪!」

龐涓大驚失色,忙對孫臏說:「不要著急,我去魏王面前替你求情去!」說罷,急惶惶離家上朝。

及見魏王,龐涓道:「孫臏雖有私通齊使之罪,但罪不至死。以臣愚見,不如讓他成為不能行走、面有罪記的廢人。這樣,既成全我們弟兄的情分,又無後患,您看怎麼樣?」

「照你意思辦吧。」魏王道。

龐涓回府,流下淚來,對孫臏說:「大王盛怒,判兄死罪。我力爭苦求,才免於一死。但要受刖刑及鯨面。」說罷,唏噓不已。

孫臏嘆了一口氣:「總算保住了性命,這全賴賢弟救助愚兄了!以後我定要報答的。」

龐涓於是掩面跑出大廳。不一會兒,來了行刑的劊子手,把孫臏綁起來按在地上,用尖刀剜剔下孫臏的兩個膝蓋骨。孫臏慘叫一聲,立刻昏了過去,在他昏迷中,臉上被用黑墨刺上「私通敵國」四字。

這時,龐涓淚流滿面走進來,親自為孫臏上葯、包裹,把他抱進卧室,百般撫慰,無微不至地照料。

一個月之後,孫臏傷口基本癒合,但再不能走路,只能盤腿坐在床上,真成了廢人。

此時,龐涓對孫臏更是關心體貼,一日三餐,極其豐盛。倒使臏很過意不去了,總想盡自己所能為龐涓做點什麼。開始龐涓什麼也不讓他干,後來孫臏再三要求,才說:「兄坐於床間,就把鬼谷先生所傳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及注釋講解寫出來吧,這也是對後世有益的善事,也可因此使吾兄揚名於萬代千秋呢!」

孫臏知道龐涓也想全面學習這十三篇兵法,就高興地答應;而且從那天起,日以繼夜地在木簡上寫起來,日復一日,忘食廢寢,以致人都勞累變了形。

一個照顧孫臏起居的小男孩兒為孫臏拚命工作的精神所感動,便對龐涓一貼身衛士講,是否求龐將軍讓孫先生休息幾天,那個衛士道:「你知道嗎?龐將軍只等孫臏寫完兵書,就要餓死他呢!還會讓他休息?!」

小男孩兒一聽,大驚,偷偷把這消息告訴了孫臏。猶如一盆涼水從頭澆下,孫臏身心一下子涼透了!原來此如!原來如此啊!!

第二天,正要繼續寫書的孫臏,當著小孩兒及兩個衛士的面,他忽然大叫一聲,昏倒在地,大嘔大吐,兩眼翻白、四肢亂顫。過了一會兒,醒過來,卻神態恍惚,無端發怒,立起眼睛大罵:「你們為什麼要用毒葯害我?!」罵著,推翻了書案卓椅,掃掉了燭台文具,接著,抓起花費心血好不容易寫成的部分孫子兵法,一齊扔到火盆里。立時,烈焰升起。孫臏則把身子撲向火,頭發鬍子都燒著了。

人們慌忙把他救起,他仍神志不清地又哭又罵。那些書簡則已化成灰燼,搶救不及。

小男孩兒趕忙向龐涓報告。

龐涓急慌慌跑來,只見孫臏滿臉吐出之物,臟不忍睹;又爬在地上,忽而磕頭求饒、忽而呵呵大笑,完全一副瘋癲狀態。見龐涓進來,孫臏爬上前,緊揪住他的衣服,連連磕頭:「鬼谷先生救我!鬼谷先生救我!!」

「我是龐涓,你別認錯了!」

「鬼谷先生!鬼谷先生,我要回山!救我回山!」孫臏仍舊揪住龐涓,滿嘴白沫地大叫。

龐涓使勁甩開他臟兮兮的痙攣的手,心裡疑惑。仔細打量孫臏半天,又問侍衛及男孩兒:「誰對他說什麼了沒有?」

侍衛及男孩兒連連搖頭。

龐涓仍懷疑孫臏是裝瘋,就命令把他拽到豬圈裡。孫臏渾身污穢不堪,披頭散發,全然不覺地在豬圈泥水中滾倒,直怔怔瞪著兩眼,又哭、又笑……

龐涓又派人在夜晚、四周別無他人時,悄悄送食物給孫臏:「我是龐府下人,深知先生冤屈,實在同情您。請您悄悄吃點東西,別讓龐將軍知道!」

孫臏一把打翻食物,猙獰起面孔,厲聲大罵:「你又要毒死我嗎?!」

來人氣極,就撿起豬糞、泥塊給他。孫臏接過來就往嘴裡塞,毫無感覺的模樣。

於是來人回報龐涓:孫臏是真瘋了。

龐涓這時才有些相信,從此任孫臏滿身糞水的到處亂爬,有時睡在街上,有時躺在馬棚、豬圈裡。也不管白天還是黑夜,孫臏困了就睡,醒了就又哭又笑、又罵又唱。龐涓終於放下心來,但仍命令:無論孫臏在什麼地方,當天必須向他報告。

這時,真正知道孫臏是裝風避禍的只有一個人,就是當初了解孫臏的才能與智謀、向魏王推薦孫臏的人。這個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墨子墨翟。

他把孫臏的境遇告訴了齊國大將田忌,又講述了孫臏的傑出才能。田忌把情況報告了齊威王,齊威王要他無論用什麼方法,也要把孫臏救出來,為齊國效力。

於是,田忌派人到魏國,乘龐涓的疏忽,在一個夜晚,先用一人扮作瘋了的孫臏把真孫臏換出來,脫離龐涓的監視,然後快馬加鞭迅速載著孫臏逃出了魏國。直到此時,假孫臏才突然失蹤。龐涓發現時,已經晚了。

孫臏到了齊國,齊王十分敬重。田忌更是禮遇有加。在一件小事上孫臏表現出的智謀,尤其令齊國君臣嘆服。

齊國君臣間常以賽馬賭輸贏為戲。田忌因自己的馬總不及齊王的馬,經常賽輸。有一次孫臏目睹了齊王與男忌的三場賽馬之後,對田忌說:「君明日再與齊王賽馬,可下大賭注,我保您贏。」

田忌一聽,當即與齊王約定賽馬,並一注千金。第二天,觀眾達千人。齊王的駿馬耀武楊威,十分驃悍。田忌有些不安,問孫臏:「先生有什麼辦法,使我一定取勝呢?」

孫臏道:「齊國最好的馬,自然都集中在齊王身邊。我昨天看過,賽馬共分三個等級,而每一級的馬,都是您的比齊王稍遜一籌。若按等級比賽,您自然三場皆輸。可我們可以這樣安排:以您第三等的馬與齊王一等的馬比賽,必然大輸。但接下來,以您一等馬與齊王二等馬、以您二等馬與齊王三等馬去賽,就可保證勝利。因此從總結果看,二比一,您不就獲勝了嗎?!」

田忌一拍額頭:「我怎麼就不會動腦筋呢?!」於是按孫臏的話去做,果然贏了齊王千金。

只這一件小事,足以體現孫臏的聰明智謀。齊國上下無不交口稱贊。

再講龐涓。龐涓在魏國黨軍權,總想靠打仗提高身份與威望。在孫臏逃走不久,他又興兵進攻趙國,打敗了趙國軍隊,並圍住趙的都城邯鄲。趙國派人到齊國求救。

齊王知孫臏有大將之才,要拜他為主將。孫臏道:「我是殘疾人,當大將會令敵人恥笑。還是請田忌為將,才好。」於是齊王命田忌為將;孫臏不公開身份,只暗中協助田忌,為他出謀劃策。

田忌起兵,要直奔邯鄲解趙國之圍。孫臏勸止,道:「我遠途解趙國之圍,將士勞累,而魏軍以逸待勞。而且趙將不是龐涓對手,等我們趕到,邯鄲可能已被攻破。不如直襲魏國的襄陵,而且一路有意宣揚讓龐涓得知。他必棄趙而自救。這樣,我則以逸待勞,形勢就大不同了!」

田忌覺得有理,便按計行事。

結果,不費吹灰之力使邯鄲脫離了危險;又在龐涓率部回救途中,正疲憊不堪時,大勝魏軍,使之死傷兩萬餘人。直到這時,龐涓才知道孫臏果然在齊國與自己為敵。

為此,龐涓日夜不安,終於想出一條離間計:他派人潛入齊國,用重金賄賂齊國相國鄒忌,要他除掉孫臏。鄒忌正因齊王重用孫臏,惟恐有朝一日被取代,便暗中設下圈套,並作假證,告發孫臏幫助田忌,要奪取齊國王位。由於龐涓派人早已在齊國到處散布謠言,說田忌、孫臏陰謀造反奪權,齊王已有些疑忌,一聽鄒忌所說,勃然大怒,果然削去田忌兵權,罷免了孫臏的軍師之職。

龐涓大喜:「孫臏不在,我可以橫行天下了!」不久,就又統兵功侵韓國,韓國自知不能取勝,派人到齊國求救。

恰恰齊威王逝世,其子齊宣王繼位,知道田忌、孫臏冤枉,又恢復了他的職位。聽到韓國求救之事,齊國君臣忙在朝堂議事。宣王問眾臣:救還是不救?

鄒忌主張:不救。讓這兩鄰國自相殘殺,於齊國有利;田忌等人則極力要求去救:不救,一旦韓被魏吞並,魏國力大增,必要進攻齊國。那時就危險了!

此時,只有孫臏含笑不語。

宣王問他該怎麼辦。孫臏道:「這兩種意見都不好。我們應該『救而不救,不救而救』。」

眾人都不明白。

孫臏解釋:「不救,則魏滅韓,必危及我國;救,則魏兵必先與我軍開戰,等於我們代韓國打仗,韓國安危無恙;但我國無論勝敗,都要大傷元氣。所以這兩種意見都不很好。我認為大王應採取這樣方針:答應救韓,以安其心。韓國必然努力堅持與魏國死戰。等到兩國都疲憊之極,馬上要分勝負時,我們再真正出兵擊魏,這樣,攻擊已筋疲力盡的魏軍,不用大力;救解已快失敗的韓國之危,他們也必定感激。於是,少出力而建功多,不更好嗎?!」

宣王一聽,佩服得鼓起掌來:「太好了!」便命田忌、孫臏統兵,伺機救韓。

到了韓魏已打了段時間後,齊軍又按孫臏謀劃:不救韓,而襲魏國首都大梁。

龐涓聞訊,暴跳如雷,大罵孫臏狡猾,發誓與齊軍決一死戰,於是氣沖沖率師迎戰齊軍。孫臏知龐涓兵來,制止田忌迎敵的打算。

田忌不解:「以逸待勞,不是上次成功戰法嗎?」

「此次不同,龐涓懷忿怒、挾氣勢而來,若正面交鋒,我軍縱勝,損失亦大。不如如此這般……」孫臏小聲說出計策。

龐涓提兵趕到魏國,齊軍已撤離。龐涓決心與孫臏拚個你死我活,拚命追擊。追擊前,他派人去數齊軍營壘中的灶跡,一聽竟有十萬之多,吃了一驚:「齊軍人多,我們不可輕敵!」待追了一天,再數齊軍遺下灶跡,只剩五萬了。龐涓大喜:「齊兵厭戰,更聞風喪膽,逃亡過半了!快追!!」及第三天,齊軍只有三萬個灶了。龐涓再也抑制不住沖動,下令:「不顧一切,盡快趕過去,務必活捉孫臏!!」自己更披甲執戈,親自率二萬輕騎,日夜兼程追擊齊軍。

再說孫臏,在計算日程、地點後,他在馬陵道設下埋伏。馬陵道,是夾在兩山間的峽谷,進易出難。孫臏又讓人在道中一棵大樹上刮下大片樹皮,用墨寫上六個大字:「龐涓死此樹下」,然後在附近安排五千弓弩手,命令:「只看樹下火把點亮,就一齊放箭!」

龐涓趕到馬陵道,已黃昏時分。士兵報告:「前面谷口,有斷樹亂石堵住道路了!」龐涓大喜:「這說明敵軍畏懼,而且馬上要追上他們了!快,搬開障礙,沖鋒!!」說罷,一馬當先,率部隊沖入峽谷。

正快速前進,忽然被一棵大樹擋住去路,隱約見到樹身有字跡。此時天色已黑,無星無月,只冷風颼颼,山鳥驚啼。龐涓令人點亮火把,親自上前辨認樹上之字。及看清,立刻大驚失色:「我中計了!!」話音未落,一聲鑼響,萬弩齊發,箭如驟雨,龐涓渾身上下像刺蝟一樣,「撲通」栽倒在地,嗚呼身亡。

以害人始,以害已終。搗鬼有效,但畢竟有限,這就是孫臏與龐涓故事給後人的啟示。

㈢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資料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阿(今山東陽谷縣東北)人。生卒年代 不詳,大約活動於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左右,似在吳起 之後,與商鞅、孟軻同時。

孫臏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司馬遷說:「孫 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作為將 門之後,又生當戰亂紛爭的環境,孫臏很早就立下了獻身戎馬事 業的決心。

孫臏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從師鬼穀子學習兵法。他勤奮攻讀,刻 苦鑽研,加上天資聰明,很快便獲得了較豐富的軍事學知識,未 出茅廬便顯示出超人的軍事才華,以致引起了與他同窗共讀的龐 涓的嫉妒。

後來,龐涓受魏惠王的聘請,出任魏國的大將和軍師,、雖然 春風得意,但一想到才在己上的孫臏,就深感不安。因此,龐涓 就秘密派人去把孫臏請到魏國來,假意推薦給魏惠王,實際上企 圖加害於他。孫臏到了魏國,做了一個無名無權的客卿。這時,龐 涓便加緊進行陷害孫臏的陰謀活動。他先派人偽裝受孫臏表兄的 委託,勸孫臏返齊。待騙得孫臏的親筆復信後,加以塗改,隨即 向魏王誣告孫臏私通齊國。魏王為之大怒,下令處死孫臏。龐涓 為了竊取孫臏的兵法著作,又當著孫臏的面假意向魏王求情。結 果「斷其兩足而黥之」。後來,孫臏從一個使者口裡得知內情,才 恍然大悟,便燒掉正為龐涓撰寫的兵法竹簡,裝瘋賣傻,尋找逃 出虎口的機會。

有一天,齊國大夫淳於髡出使魏國。孫臏設法偷偷地會見了 他,向他訴說了自己在魏國的悲慘遭遇。淳於髡知道孫臏是個有 才能的人,就秘密地把他藏在車中,帶回齊國。從此改變了孫臏 的厄運。

孫臏回到齊國,先隱居在齊將田忌幕下。田忌發現他是個精 通兵法、足智多謀的人,所以很器重他。當時齊國的國君威王很 喜歡賽馬,時常同貴族們賽馬賭輸贏,而且下的賭注很大。田忌 家裡也養了不少好馬,但是每次比賽,總是輸。有一次,孫臏去 看賽馬。他看到田忌雖然每場都輸了,但就馬而論,雙方卻相差, 並不太大。於是,他就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您只管下大賭注好 了,我有辦法使您得勝。」到了下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就下了三千 兩黃金的大賭注,每場賭一千兩。臨賽前,孫臏教田忌說:「這次 您以下等馬去跟齊王上等馬比賽,用上等馬去跟齊王中等馬比賽, 用中等馬去跟齊王下等馬比賽,肯定可以取勝。」三場賽完,田忌 果然以二勝一負贏了齊王。當田忌把此次取勝的原因告訴威王後, 威王立即召見孫臏。齊威王與孫臏談起兵法,孫臏果然講得頭頭 是道,對答如流。於是威王便任用他做了齊國的軍師。

孫臏當了齊國軍師,他的抱負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他大顯 身手的第一次戰爭是桂陵之戰。

戰國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富國強兵。用其變 法在諸侯國中最早,故首先稱雄中原。當時齊、趙也是兩個較大 的國家,不願仰魏國之鼻息。於是齊、趙在共同抗魏的旗幟下聯 合了起來。

公元前354年,趙國出兵攻打衛國,迫使衛國入朝。衛原是 魏的屬國,於是魏國就出兵攻打趙國,並且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 鄲。趙國危如累卵,於是派使臣求救於齊。齊威王想以孫臏為將, 率軍救趙。孫臏以「刑餘之人不可」的理由拒絕了。於是威王以 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八萬大軍伐魏。開始,田忌想直撲 邯鄲,攻打魏軍。孫臏認為不可,他說:「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 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 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疲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 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 也。」田忌依計而行,率領齊軍,浩浩盪盪,向大梁進軍。齊軍同 進攻襄陵的衛、宋聯軍互相呼應,形成了兩面夾攻大梁的形勢。大 梁告急,龐涓果然率軍回救大梁。魏軍長途跋涉,弄得人困馬乏, 個個疲勞不堪。當他們經過桂陵(今山東菏澤縣東北)時,遭到 齊軍的伏擊,魏軍大敗。從而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圍魏救趙」的 光輝戰例。
參考資料:網路

㈣ 有關孫臏的成語故事,

1、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 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 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通過寫孫臏為田忌設謀,使田忌在與齊王的賽馬中取勝的故事,表現了孫臏細致的觀察能力和運籌能力。小中見大,寫出了人物特點包含簡明的運籌學原理。
2、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 增兵減灶

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將龐涓聽到消息,放下韓國趕回,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而西進。孫臏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因勢利導。兵法上說,行軍百里與敵爭利會損失上將軍,行軍五十里而與敵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為了讓魏軍以為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

孫臏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天黑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可以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齊軍善射者持上萬張弩,埋伏在道路兩旁,約定好「天黑見到點著的火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著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失去隊形。龐涓自知無計可施,軍隊已徹底失敗,只好自刎,臨死說:「總算叫這小子成了名!」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4、因勢利導
解 釋 因:循;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於實現己方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孫臏的大將,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用兵如神。當時,魏國進攻韓國,韓向齊國求援。齊國便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兵攻魏。在戰斗中,孫臏利用敵人驕傲狂妄、輕視齊軍的心理,向田忌獻策,他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建議用逐日減灶的計策,偽裝潰敗逃跑,誘敵深入。田忌採納了他的計謀。驕傲的魏軍果然中計,大搖大擺地尾隨齊軍進入一個叫馬陵的險惡地帶。這時,早已埋伏好的齊兵萬弩齊發,一舉殲滅魏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孫臏利用敵人的驕傲心理,誘敵上當,所以取得戰役的勝利。
5、增兵減灶
「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在孫臏增兵減灶的實例中,展示了孫臏高超的謀略藝術:通過減少做飯鍋灶(10萬~5萬~3萬)使龐涓相信齊兵膽小怯弱,士兵不斷逃亡而舍棄步軍追擊齊軍。當第三天晚上追至馬陵時,孫臏又利用馬陵道路狹窄、多險阻有利地形埋伏弓箭手,布下天羅地網。其中減灶是現象,它反映的是灶多說明吃飯的人也就多,灶少吃飯的人也就少的道理,從而使龐涓深信自己的判斷,最終自投羅網。
6、孫龐鬥智
孫賓和龐涓同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後,龐涓辭師下山,任魏國上將軍之職。翟向魏惠王舉薦孫賓。龐涓忌妒,誣陷孫賓通齊,殘忍地施以刖刑黥刑,又騙他錄寫《孫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寫完了殺害他。龐涓家丁暗告孫賓。孫賓裝瘋,使龐不防,後得齊國大臣救助,逃出魏國。 孫賓至齊,被拜為軍師之職,每一次用圍魏救趙之計,在桂陵地方擊敗了龐涓統率的魏軍。第二次,孫賓用減灶之計,將龐涓誘入馬陵道,用亂箭將他射死。

㈤ 孫臏的故事

1、田忌賽馬

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孫臏發現比賽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建議田忌加大賭注,並且向他保證必能取勝。孫臏在「田忌賽馬」故事中所採用的方法,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

2、逃奔齊國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龐涓後來出仕魏國,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

孫臏到魏國後,龐涓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

(5)孫臏的故事擴展閱讀: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齊將孫臏」。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田單、趙奢、廉頗、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孫臏。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孫臏亦位列其中。

㈥ 龐涓和孫臏的故事

孫臏和龐涓分別是齊國人和魏國人,拜師路上偶遇,並結為兄弟,同拜師鬼穀子學藝,學習兵法,孫臏和龐涓兩人性格卻不相同,孫臏為人善心實在,龐涓為人險惡人心狠,學藝中聽到魏國正在招賢納士,龐涓覺得機會來了,自己學的東西足可以獨當一面,可以得到高官厚祿和國王的賞識。

龐涓走後,在魏國當了軍師,後孫臏又學得鬼穀子的孫子兵法和孫武子的兵書十三篇,後經墨子之徒秦華禮推薦給魏國,和龐涓一同做軍師,龐涓寫信請孫臏來魏國。

後來發現孫臏比自己的才華高,便心生惡意,設計謀害孫臏,使得孫臏膝蓋骨被挖掉,並想把兵書十三篇得到手後,便將其除掉,後被孫臏察覺,腿跑不了便用兵不厭詐之計「裝瘋「」忍辱負重拖延時間。

後被秦華禮等人救出魏國,趕奔齊國,後孫臏在馬嶺道用兵,龐涓中計,拔劍自刎,也是個罪有應得。

(6)孫臏的故事擴展閱讀

兩人相爭

孫臏謙虛勤奮,深悟兵法真諦,又純樸厚道;龐涓則生性奸詐,僅得兵法皮毛,又貪戀功名。後來,孫龐同投魏國,皆輔佐魏惠王。龐涓嫉賢妒能,唯恐失去寵信,於是設計陷害孫臏,孫臏慘被剔骨黥面。

龐涓還以巧言蒙蔽,欲騙孫臏所學兵書。幸虧童僕實情相告,孫臏才如夢方醒,佯裝瘋癲,保全性命。後得齊使搭救,僥幸逃到齊國.

田忌賽馬的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詳。孫臏僅略施小計,已讓齊威王折服。當時天下大局,魏國經文侯革新,正崛起於三晉大地;齊國任鄒忌為相,逐漸復甦昔日鋒芒。齊魏直接交鋒,已經不可避免。不久,一場同窗間的恩怨,藉助齊魏爭鋒背景,演繹出了孫龐鬥智。

龐涓死得其所。他內心狹隘陰暗,缺失為將胸襟;他性格傲慢輕狂,缺少為將膽識。隨著孫龐鬥智終結,魏國的強國夢想,畫上了殘破句號。自此魏國再也無力擴張,戰國進入秦齊並霸階段。

㈦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7]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次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鄒忌反對救援,而段干朋則建議齊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來疲勞魏軍,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後救援趙國,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齊威王採納段干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

(7)孫臏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孫臏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冬天,鬼穀子命令兩個徒弟孫臏、龐涓去找「無煙柴」。孫臏決心一定要找到「無煙柴」,而龐涓卻為人十分狡詐,借故不去找。孫臏找了好多天沒找到,忽然飛來一群烏鴉,一邊飛,一邊「哇喲」、「哇喲」地叫著。

孫臏一聽,「哇喲」、「哇喲」不就是「挖窯燒炭」嗎?於是他挖了個土窯,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頭砍成一段一段的,裝入窯中。點火後,幾天功夫,就把一窯木炭燒成了。

他用火點燃一試,果然沒煙。「無煙柴」找到了。鬼穀子對孫臏十分滿意,而龐涓對孫臏也就更加忌恨了。從此,人們把孫臏尊為燒炭業的祖神。

鬼穀子為考驗孫臏、龐涓,假裝生了病。孫臏為讓老師吃點有營養的東西,就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了豆漿,豆漿就成了豆腐(還有一個傳說是龐涓往豆漿里灑了泡尿)。

鬼穀子吃完豆腐後,誇獎了孫臏,要求孫臏再做點。龐涓十分嫉妒孫臏,偷偷的往鹽水裡加了點石膏水,沒想到也成了豆腐。從此以後,人們就把孫臏和龐涓供奉為豆腐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

㈧ 田忌和孫臏的故事

田忌賽馬。
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版為上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注。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已經比了三場比賽,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了兵法,於是把他當成老師。

㈨ 孫臏和龐涓的故事

因為,孫斌的才能。

龐涓雖說和孫斌是同門師兄弟,但是他在學識上還是差孫斌一籌的。

這一點也是龐涓深知的。

龐涓學業有成後,出山比孫斌早一些。

他當時根據天下大勢,做了一番分析。

在他看來,只有去魏國才能實現他的抱負。

於是,他就單槍匹馬的來到了魏國。

當時的魏王一連問了龐涓很多關於國政方面的事情。

龐涓都是對答如流,魏王看他確實是一個人才,

就唯一他重任,讓他當了魏國的將軍開始為大魏開疆拓土。

龐涓也是好樣的,他沒有辜負魏王對他的期待。

可以說龐涓一連打了十幾章,都勝利里,

這又使本來就強大的魏國名聲大噪。

而龐涓也終於如願,當了大魏國統兵的一把手。

㈩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集錦

戰國時期的齊國,在遠離齊都臨淄的一個偏僻山村裡,晚年的孫臏深居簡出,潛心於軍事理論的研究和著述。時值深秋時節,這一天,孫臏從堆滿簡牘的幾案上抬起頭,望著窗外瑟瑟的秋風中紛紛飄落的枯葉,目光不由地轉到了那雙殘廢的雙腿上,昔日那些艱難坎坷、令人難以忘懷的歲月,彷彿又一幕幕浮現在他的眼前。
下山遇害 壯志不泯
孫臏,齊國阿地(今山東陽谷縣東北)人。他的真實名字今已不可知,因為他曾遭受過臏刑(被去掉膝蓋骨),所以後人就稱他為孫臏。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孫臏是孫子的後代,孫子死後一百多年而有孫臏。
孫臏在青年時期,曾和魏人龐涓一起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這鬼穀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隱士,有通天徹地之才。他精通數學,日星象緯,占往察來,言無不驗;又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莫口難當;還精通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祛病延年;尤其精通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列兵,鬼神莫測。據說,他的弟子眾多,戰國時代著名兵家尉繚和縱橫家蘇秦、張儀等,都出於他的門下。孫臏為人淳樸厚道,謙虛謹慎,加上學習勤奮刻苦,頗得鬼穀子的器重。一天,鬼穀子對眾弟子說:「我夜間討厭聽到老鼠的聲音,你們輪流值宿,替我驅鼠。」這天夜裡,輪到孫臏值宿,鬼穀子將孫臏叫到跟前,從枕下取出一卷文書,對他說:「這是你的祖先孫子留下的《孫子兵法》13篇。當年你的祖先曾將它獻給吳王闔閭,闔閭用其策,大破楚軍。後閹閭惜此書,不欲廣傳於人,乃置於鐵櫃,藏於姑蘇台屋楹之內。自越兵焚台,此書不傳。吾向與汝祖有交,求得此書,親為註解;行兵秘密,盡在其中,未嘗輕授一人。今見子心術忠厚,特以付子。」並告誡道:「得此書者,善用之為天下利,不善用之為天下害。」於是,孫臏攜歸卧室,晝夜研習。3日之後即能背誦無誤,對答如流。鬼穀子逐篇盤問,孫臏對答如流,一字不遺,並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發揮。鬼穀子很是驚訝,高興地說:「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孫武先生後繼有人了。」
誰知,此事後被龐涓所知,龐涓對孫臏頓生嫉恨之心。此人本來就生性奸詐,嫉賢妒能,怎能容忍孫臏超過自己。然而,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曾與孫臏結為兄弟。一天,弟子們下山汲水,聽到路人傳說魏國厚幣招賢,訪求將相,龐涓心動,欲往魏國應聘。鬼穀子見貌察情,早知其意?便放龐涓下山去了。下山前與孫臏相約,此行倘有進身之階,必當舉薦孫臏,同立功業,如若失言,當死於萬箭之下。孫臏感佩莫名,揮淚與其告別。
時值戰國中期,秦齊楚燕韓趙魏七雄爭立,都想依靠武力一統天下。當時戰國七雄里頭要數魏國最強。魏惠王聽說有個自稱鬼穀子的弟子前來應聘,便欣然接見了他。龐涓拜見魏惠王,指畫敷陳,傾倒平生所學,惟恐不盡。魏惠王問道:「我們的東邊有齊國,西邊有秦國,南邊有楚國,北邊有韓國、趙國、燕國。周邊都是大國,我們怎麼能在列國之中站穩腳跟呢?」龐淚大誇海口:「大王要是讓我做將軍的話,我敢說,就是把他們滅了都不難,還用得著怕他們嗎?」要是辦不到,我情願受罰。」魏惠王很高興,便拜龐涓為大將,另兼軍師之職。他的兒子龐英、侄兒龐蔥、龐茅都當上了將軍。這一批「龐家將」整日操練兵馬,雄心勃勃。不久,便率軍進攻較弱的衛、宋等國,屢屢獲勝,還擊退了前來進犯的齊國。一時間,龐涓名聲大噪,魏惠王也更加信任龐涓了。
龐涓在魏國受到重用後,並沒有實現邀請孫臏下山的諾言。後來魏惠王聽說孫臏很有才能,就讓龐涓寫信邀請,龐涓只得照辦。
孫臏接到龐涓的信後,感念龐涓的舉薦之恩,立即打點行裝奔赴魏國。龐涓見到孫臏後,假意歡迎,並盛情款待。然而不久,龐涓便偽造書信,設計陷害孫臏。在魏惠王面前詆毀孫臏,說其私通齊國。惠王一氣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學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變成了臏刑。挖去了孫臏的雙膝蓋骨,又用針刺面,然後以墨塗之。孫臏變成了一個廢人,天天依靠著龐涓過日子,老覺得對不起人家。為了報答龐涓的恩情,他答應把《孫子兵法》13篇背誦下來寫在竹筒上。
孫臏每天都忍痛拚命抄寫。在一旁侍奉他的童僕實在看不下去,便把實情告訴了孫臏。直到此時,孫臏才恍然大悟,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凄慘。但孫臏是個意志非凡的人,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裡。他一方面與龐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尋找時機,盡早擺脫龐涓的監視,心想有朝一日馳騁縱橫,報仇血恥。他開始裝瘋,把剛寫成的幾篇兵書一片一片地燒毀,一會大哭,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做出各種傻相:不是唾沫橫流,就是張目亂叫不絕。來人驚恐萬狀,急忙將此事告知龐涓。龐涓親自察看,只見孫臏痰涎滿面,時而伏地哈哈大笑,時而又嚎啕大哭起來。龐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將他拖人豬圈中,孫臏披發露面,倒身卧於糞穢之中。龐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則較從前大為鬆懈了。孫臏整日狂言誕語,或哭或笑,白日混跡於市井之間,晚間仍歸豬圈之內。數日後,龐涓始信其瘋。
後來,齊威王派辯土淳於髡到魏國去拜訪魏惠王。孫臏乘人不備,秘見齊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陳詞,打動了齊使。於是,淳於髡偷偷將孫臏帶離魏國,回到了齊國臨淄。
田忌贏馬 初試鋒芒
齊使把孫臏帶到齊國後,把他推薦給將軍田忌。田忌很欣賞孫臏的才能,也很同情孫臏的不幸遭遇,招他為賓客,以上禮待之,言聽計從。當時,在齊國的王室貴族之中,流行一種賽馬游戲。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時勝少負多。孫臏在場觀察了多次,發現雙方出場的馬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種水準,每一種水準的馬力相仿,於是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我可以使將軍獲勝,賭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興,和齊威王賽馬「逐射千金」。比賽當天,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讓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最後再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田忌恍然大悟,依計而行,結果,田忌兩勝一負,贏得了千金的賭注。這就是「田忌賽馬」故事的來歷。這個小故事揭示軍事上一條很重要的規律,就是在戰爭中要從全局著眼,善於統籌,為了總體的勝利,可以犧牲局部利益。正確地運用這一規律,就可以從全局上看處於劣勢的—方,採取出奇致勝的戰術,做出某種讓步,而最終取得全面的勝利,達到的以弱勝強的預期目的。正因為 「田忌賽馬」這個小故事裡蘊含著真理的內核,所以一直傳為佳話,流傳深遠。另外,孫臏在「田忌賽馬」中所採用的方法,也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
其實,對孫臏來說,幫助田忌在賽馬中獲勝不過是略施小計,田忌卻由此對孫臏更加折服,並把他正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和他交談兵書戰策,孫臏盡吐平生所學,兩人談得十分投機,齊威王認為孫臏是個難得的軍事天才,真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立即拜孫臏為軍師。這樣,通過這次賽馬談兵,孫臏一鳴驚人,由 —個「刑餘之人」一躍而成為統帥齊國大軍的首領,在戰國群雄角逐這個動盪的大舞台上,開始嶄露頭角,大顯身手。
圍魏救趙 桂陵大捷
戰國中期,魏國已發展成為中原大國,國勢日強,曾先後攻佔過秦、楚、齊等國的大片土地,對趙國更是覬覦已久,早有獨霸之野心。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統兵8萬、戰車500乘大舉進攻趙國。魏軍長驅直入,很快就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企圖一舉滅趙。邯鄲守將連戰連敗,情勢萬分危急,趙成侯急忙派人火速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自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答應救趙,擬拜孫臏為大將。孫臏辭謝道:「臣乃刑餘之人,而使主兵,顯齊國別無人才,為敵所笑,請以田忌為將。」齊威王於是聽從了孫臏的建議,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居於輜車之中,出謀劃策,率領8萬齊軍大舉攻魏。
出兵前,田忌與孫臏一起研究作戰方針。田忌認為應該率軍北上直趨邯鄲,與魏軍決一死戰,以解趙圍。孫臏不贊成這種打法,他審時度勢,提出了一個 「批亢搗虛」,「圍魏求趙」的作戰策略。他對田忌說:「目前的形勢猶如絲線夾纏成一堆,如要解開,萬萬不能使力亂扯。人家打架,你想拔刀相助,但不能不弄清情勢就揮拳加入毆斗。如今魏國把整個戰鬥力全部投入了這場戰爭,國內只留下了一些不堪一擊的老弱病殘之兵。如果我國趁虛率兵攻向魏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後方,那麼魏軍主力必然要放棄攻打邯鄲而回師自救。這樣,既可解邯鄲之圍,達到救趙的目的,又可在魏軍長途跋涉,疲於奔命之際,抓住時機,狠狠打擊魏軍,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田忌聽罷,心中大喜,立即採納了孫臏的計謀。
為了迷惑龐涓,使其無法把握齊軍的真正意圖,孫臏又對田忌說:「請將軍先向南進攻魏國的平陵。平陵這地方,城邑雖小,但管轄的范圍卻很大,人口眾多,兵強馬壯,是東陽這個地區的戰略重鎮,很難攻取。我准備用假象來迷惑敵人。我們去進攻平陵,途中必經魏國的市丘,我軍的糧食補給道路肯定會被魏軍輕易切斷。我們進攻平陵就是為了向敵人顯示我們不懂軍機的假象。」於是,田忌率齊軍拔營,以急行軍的速度直趨平陵。大軍快到平陵時,田忌把孫臏請來問道: 「現在該怎麼辦?」孫臏說:「你看軍中諸大夫中誰是不通曉軍機的一勇之夫?」田忌不知其意,隨口答道:「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可以。」孫臏說:「請命令你所選的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各率所屬部隊在平陵城邑的外圍進行包圍封鎖,隱蔽地從四面繞過環塗,列好進攻平陵的陣勢.並把陣勢的薄弱易攻的部位暴露給環塗的魏軍」。田忌更是不解,孫臏望著田忌困惑的神情,、進一步解釋道:「環塗是魏軍的駐扎地,我軍的前鋒要猛烈進攻平陵,後續部隊亦不斷增援;駐在環塗的魏軍,一定會攻擊我軍陣勢後背的薄弱之處,這樣,兩位大夫便可以被魏軍擊敗了。」田忌聽完孫臏解釋,如墜五里煙雲,疑惑地問道:「我們此次出兵援救,應力克平陵守敵,以壯軍威,為什麼反而故意敗給魏軍,示弱於敵呢?」孫臏笑而未答,只是頗有些神秘地說了句:「將軍依計而行就是了。」田忌心中雖然不甚明了孫臏的意圖,但深知孫臏的智謀,也不追問,下去布置去了。於是,田忌將齊城、高唐的部隊分為兩路,直奔平陵。齊軍將士們像螞蟻一樣,攀登雲梯攻打守城魏軍。挾茁和環塗兩地的魏軍,果然從背後來夾擊齊軍,齊城和高唐兩位大夫在城邑的大道上大敗而歸。
其後,將軍田忌又把孫臏請來,問他說:「我軍進攻平陵沒有取勝而損失了齊城、高唐兩位大夫的部隊,在城邑的大道上吃了大敗仗,下一步該怎麼辦?」孫臏說:「請將軍再派遣出遊用的輕車向西直奔魏都大梁城郊,以此激怒敵人。只派少數部隊跟隨在車後,以顯示我軍力量單薄。」田忌依計而行。
再說龐涓見齊軍攻打平陵連遭敗績,認為齊兵並無多強的戰鬥力,根本沒把齊軍放在眼裡,於是集中兵力進一步猛攻邯鄲,想一舉攻下邯鄲。在激烈的鏖戰中,魏軍損失慘重。龐涓竭盡全力,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終於於周顯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攻克了趙國都城邯鄲。就在龐涓陶醉於勝利之時,魏惠王派人告急,說齊軍以輕銳之師進逼大梁,命龐涓火速班師自救。大梁乃魏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其得失關乎魏之存亡。龐涓剛剛拿下邯鄲正在得意忘形,忽聞齊軍兵臨大梁,真是又氣又急,顧不得休整軍隊,更顧不得將士們的疲憊和損傷,日夜兼程,回兵援救大梁。
龐涓放棄了隨軍輜重,晝夜不停地急行軍,趕來與齊軍決戰。但他萬萬沒有料到,攻擊大梁的齊軍僅僅是齊軍的一部分,其主力早已在桂陵(今山東菏澤縣東北)埋伏妥當,以逸待勞,只等魏軍鑽進口袋。當龐涓匆匆渡過黃河,剛剛走到桂陵時,戰鬥力相當旺盛的齊軍潮水般地從四面涌過來,直殺得魏軍丟盔卸甲,四處逃散,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只帶了少數殘兵敗將逃出重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這次戰爭的勝利,充分顯示了孫臏出色的軍事智謀和才幹。孫臏所制定的圍魏救趙的戰略,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著名的戰例。
「桂陵之戰」後,魏惠王被迫講和,把邯鄲歸還趙國,趙國也因齊軍的援救而復存。
減灶誘敵 設伏馬陵
魏國在桂陵之戰後,盡管遭受了挫敗,元氣卻並未大傷,久霸中原的餘威還在,稍加休整後,便又恢復了生機。桂陵之戰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52年,魏國便聯合韓國在襄陵打敗了齊、宋、衛的聯軍,齊國不得不與魏國講和。周顯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魏國又向西邊的秦國反攻,不但收復了失地,還圍攻秦國的定陽(今陝西宜川縣西北),鬧得秦孝公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也被迫與魏國講和。周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了逢澤(今河南開封市東南)之會,參加會盟的共有12個諸侯國,會後還一同去朝見周天子。至此,魏惠王獨霸中原的野心又開始膨脹了。
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即桂陵之戰後13年,魏惠王以韓國沒有參加當年的逢澤之會為由,派太子申和龐涓率兵大舉進攻韓國,企圖一舉亡韓。在魏軍的強大攻勢下,弱小的韓國岌岌可危。眼前魏軍兵臨國都,韓哀侯異常恐慌,遣人星夜告急於齊,求其出兵相救,以存社稷。
齊宣王早就想侍機再攻魏國,所以接受韓國告急後,便決定發兵擊魏救韓。齊宣王召集群臣,共議國策。宰相鄒忌認為,韓魏相煎,這是齊國之幸,可以隔岸觀火,齊國自身也需要加強治理,以不發兵相救為宜。大將田忌則認為,魏韓相鬥,韓敗魏勝是其必然的結果,魏國的勢力就會因此大增,則禍必殃及齊國,絕不能袖手旁觀,坐失攻魏良機。兩人爭執不下,齊宣王征詢孫臏的意見,說道:「軍師不發一言,難道說救與不救,二策都不妥當嗎?」
孫臏說道:「魏國自恃其強,伏趙之後又起傾國之兵伐韓,其野心須臾也未忘記伐齊。如果任韓降魏,只能使魏國更加強大,從而形成對齊國的巨大威脅,因而棄韓不救是不明智的。然而,齊國的軍隊必須為齊國的利益而戰,如果過早地出兵救韓,就等於齊國代替韓國作戰,韓享其安,我受其危,主客顛倒,那對齊國是十分危險不利的。」齊宣王聽罷,頻頻點頭。接著問道:「軍師所言極是,那到底該怎麼辦呢?」孫臏說道:「從齊國的根本利益出發,應該許韓必救,以安其心。韓知有齊相救,必然盡全力抗魏以自衛,魏軍見韓不降定然會傾其全力以攻韓。待魏韓兩軍撕殺實力消耗殆盡之際,我們再出兵攻擊疲憊的魏國,拯救危亡的韓國,用力少而見功多,才會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齊宣王聽了孫臏的建議,非常高興,熱情地接待了韓國使者,並答應說:「齊救兵旦暮將至。」韓哀侯大喜,奮力抵抗進犯的魏軍。然而畢竟弱不勝強,前後交兵五六次之後,韓軍盡皆大敗,不得不再次派使來齊,請求齊宣王速發救兵。魏軍在激烈的戰斗中也有一定的傷亡,實力有所削弱。於是,齊國抓住韓危、魏疲的最佳時機,任命田忌為大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統兵數萬,兵車數百乘,浩浩盪盪地離齊攻魏救韓。
孫臏認為:「夫解紛之術,在攻其所必救,今日之計,惟有直走魏都耳!」所以,這一次,孫臏又一次採取了「圍魏救趙」的戰術,大軍直奔魏都大梁。魏惠王見齊軍又殺氣騰騰地直撲大梁而來,鑒於13年前桂陵之敗的慘痛教訓,再也不敢讓魏軍在韓戀戰,急令調回魏軍主力。龐涓傳令大軍離韓歸魏;率兵10萬企圖與齊軍進行一次殊死決戰。
孫臏冷靜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這一次魏軍有一定的准備,兵力也較多較強,而且是主動迎擊齊軍,來勢兇猛。於是,他決定改變戰術,以計勝之。他對田忌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上也說,被利誘而深入百里,去追擊敵軍,必喪失大將;追擊50里,勢必折損—半士兵。我們就要在這上面想辦法。」田忌問道:「如何因勢利導呢?」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道:「彼三晉(這里專指魏)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我軍便將計就計,主動引兵東撤,裝作懼怕魏軍的樣子,設法誘其中計。」田忌又問:「依軍師之計,具體應該如何做呢?」孫臏說道:「我們不妨在退兵途中,第一天造10萬人做飯用的鍋灶,第二天減為5萬人的鍋灶,第三天減為3萬人。魏軍追兵見我軍鍋灶逐日減少,一定認為齊軍怯戰,逃亡過半,從而助長其驕傲輕敵的思想,誘其拚命猛追,其力必疲,然後再以計取之。」田忌聽罷大喜,決定依計而行。
再說龐涓怒氣沖沖地率兵以急行軍的速度從韓返魏,望西南而行,快要抵達大梁城時,不料齊兵又撤退逃竄,於是整頓兵馬,緊緊追趕。龐涓生性狡黠多疑,惟恐齊兵有詐,開始追擊時還是比較謹慎的,行軍速度也不算快,各隊之間聯絡照應有致。後來他發現齊兵的鍋灶一天比一天減少,這才放下心來,以為齊軍果然怯弱,聞魏兵將至竟不戰而逃亡過半,土氣已經低落到不堪一擊的程度,這是雪桂陵之恥的天賜良機。處於亢奮之中的龐涓當即傳令,將步兵留後繼行,自己親率精銳騎兵,馬不停蹄,晝夜兼程地沿著齊軍撤退的方向猛追不舍。
田忌與孫臏從容地率兵撤退,同時派出許多偵探,觀察並隨時報告魏軍動態。當孫臏得知魏軍已過沙鹿山時,屈指計程,料定魏軍日暮必到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馬陵地勢險峻,一條窄道夾在兩山中間,道旁樹木叢生,是設伏殲敵的好戰場。於是孫臏命令齊軍停止前進,砍伐樹木,堵塞道路,設置障礙,布下重重埋伏,准備圍殲追敵。孫臏還特意命兵士把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在白色的樹幹上用黑煤書寫了8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一切准備就緒後,孫臏挑選了弓弩手1萬人,埋伏在山路兩旁。然後對弓箭手發出命令說:「天黑時候,只要看見火把就一齊射箭!」
果然不出孫臏所料,龐涓率領魏軍黃昏時分趕到了馬陵道,其時十月下旬,又五月色。魏軍人困馬乏,極度疲勞,都想停下來歇歇腳。這時,前軍回報說,有斷木塞路,難以前進。龐涓以為是齊兵懼怕魏軍追趕,故設障礙,便命人搬木開路,忽然抬頭看見樹上砍白處,隱隱有字跡看不真切,龐涓命軍士取火照之,眾軍士一起點起火來,龐涓於火光之下,看得分明,大驚中計,急令退兵,怎奈為時已晚。齊軍萬名弓弩手一見火光立刻萬弩齊發,喊聲四起。魏軍頓時大亂,被齊軍四面圍住,既無法抵抗,又無路可逃,死傷殆盡。龐涓在亂軍中,身中數箭,自知「智窮兵敗」,無法挽救危局,仰天長嘆道:「吾恨不殺此刖夫,遂成豎子之名!」說罷拔劍自刎而死。龐涓所率精銳被殲後,齊軍乘勝發起進攻,魏兵心膽俱裂,無人敢戰,各自四散逃生。10萬魏軍曾經不可一世,如今屍橫遍野,全軍覆滅,統帥太子申成了俘虜,魏軍輕重軍器,車馬糧草,盡歸於齊,齊軍取得了戰略決戰的勝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孫臏因勢利導,又一次靈活地運用「圍魏救趙」之戰術,以強示弱,減灶誘敵,設伏馬陵,一舉全殲了魏軍,取得了決戰的勝利。馬陵之戰,同桂陵之戰一樣,是孫臏軍事生涯中的「傑作」,也是我國軍事戰爭史上的兩朵並開的「奇葩」,充分顯示了孫臏過人的軍事謀略和傑出的指揮才能。馬陵之戰後,魏國元氣大傷,國勢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中原霸權。齊國則聲威大振,威服諸侯,稱霸於中原。孫臏則由此而名揚天下,實現了他平生的抱負。
急流勇退 兵書傳世
再說田忌等班師回國,齊宣王大喜,設宴犒賞全軍將士,並親自為田忌、田嬰、孫臏把盞斟酒。相國鄒忌妒火難忍,自思昔日私受魏賄,製造謠言,陰謀陷害田忌之事,心中有愧,於是稱病辭去了相位。齊宣王就拜田忌為相國,田嬰為將軍,還要加封軍師孫臏。孫臏不願受封,而且去意已決,便親手把《孫子兵法》 13篇寫出來,獻給了齊宣王。齊宣王懇詞慰留,田忌也苦心相勸,卻都動搖不了他激流勇退的決心,他對宣王說:「臣以廢人,過蒙擢用,今上報主恩,下酬私怨,於願足矣。臣之所學,盡在此書,留臣亦無用,願得閑山一片,為終老之計!」宣王只好設宴送行,並把石閭之山封給了孫臏。孫臏隱居山中,不知所終。一代傑出的軍事家就這樣在激烈爭斗的戰國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後人曾有詩贊道:「孫子知兵,翻為盜憎;刖足銜冤,坐籌運能。救韓攻魏,雪恥揚靈;功成辭賞,遁跡藏名。揆之祖武,何愧典型!」
孫臏死後,給後人留下了一部珍貴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孫臏兵法》古稱《齊孫子》。原有89篇圖4卷,內容十分宏博,可惜在東漢末年失傳。直至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部分孫臏談兵的竹簡,經專家們長期研究整理,最後確定為16篇。這16篇雖然遠非《齊孫子》的原貌,但理論價值卻十分珍貴。它總結了戰國中期以前的大量戰爭實踐,從基本理論到戰術原則,都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例如,《孫臏兵法》提出「戰勝而強立」的戰爭觀,充分肯定統一戰爭的進步意義和作用,極力主張用統一戰爭去克服戰國七雄並立的封建割據局面,這較之《孫子兵法》「兵者,國之大事」的認識前進了很大一步。《孫臏兵法》提出以「道」制勝的原則,強調必須遵循戰爭本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去指導戰爭,奪取勝利,這顯然是對《孫子兵法》中「兵者,詭道」、「兵以詐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以「道」制勝較之以「詭」、「詐」制勝體現了更為深刻的理性認識。
《孫臏兵法》提出「必攻不守」的作戰指導理論,其實質就是運用大規模機動野戰的作戰方式,在戰略和戰役上實施廣泛的「批亢搗虛」、「圍魏救趙」、爭取主動、避免被動,這也是對《孫子兵法》避實擊虛理論的重要繼承和發展。《孫臏兵法》提出「富國」而「強兵」的國防思想,對當時和後世,都有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和影響,較之《孫子兵法》中「因糧於敵」的思想,更是一個重大的繼承、發展和進步。《孫臏兵法》中有專講軍政訓練的《五教法》一篇,提出對部隊實施嚴格的政治教育、隊列訓練、行軍訓練、陣法訓練、戰法訓練,這是我國先秦時期最完整系統的軍隊教育訓練理論,較之《孫子兵法》中「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的治軍思想,無疑是更全面的繼承、發展、豐富、提高。《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即把兩「孫子」並稱,說二者是「一家」之言的「孫氏之道」。在《漢書·藝文志》中則更為明確,把《孫子兵法》列為所有兵書之首,而《齊孫子》則位居第二,在吳起兵法、范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