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赤壁之戰的故事

赤壁之戰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9 05:23:24

❶ 赤壁之戰的故事 50字

主要內容: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吳蜀聯合抗曹。因魏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打黃蓋,後者假裝降魏;孔明推測出東風將至。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里裝滿柴草。

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逃跑。

(1)赤壁之戰的故事擴展閱讀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

❷ 赤壁之戰的故事詳細500

東漢末年,曹操統一了北方之後,剩下能與他對抗的,就只有在長江一帶的孫權和在湖北一帶的劉備了。 公元208年,曹操帶了20萬大軍(對外號稱 80萬)南下。
劉備退守湖北武昌,此時他只有軍士兩萬多人。在軍師諸葛亮的建議下,他決定與孫權共同抗曹。諸葛亮向孫權指出,曹操雖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萬是剛投降的荊州士兵,這些人主要是水軍,是作戰的主力,但他們不一定真心服從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於水戰,長途而來生病的也很多。這些分析使孫權看清了形勢,同意派大將周瑜帶領三萬軍士與劉備一起戰斗。
曹軍駐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東北,又一說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鐵索把戰船鎖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諸葛亮和周瑜都決定用「火攻」的方法進攻曹操。一天夜裡,颳起了東南風。周瑜派部下黃蓋假裝投降曹操,帶著十艘戰船,船上裝著灌了油的柴草,向曹軍駛去。接近曹軍時,他們同時點火,火船順風向曹操的戰艦駛去,曹軍戰艦因為鎖在一起,一時無法解開,不一會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燒到了岸上,曹軍死傷很多。
赤壁之戰後,全國形勢發生了變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後,公元220年,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國號為「魏」,都城為洛陽。劉備乘機占據了荊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發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為帝,國號為「蜀」,建都成都。孫權則鞏固了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公元 222年稱王,國號「吳」,都城為建業(今南京)。
三國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晉滅吳才結束。
編輯於 2017-09-17
回來啦

❸ 簡述赤壁之戰的故事內容

公元208年,曹操帶著20萬大軍向南進軍,劉備回到湖北武昌,但軍差區區兩萬多人,在的計謀下,他打算與孫權一同聯手抵抗曹操。但明眼人就可看出來,雙方人數的懸殊,但是曹操麾下有七八萬是剛剛投降的荊州士兵,是作為主力的作戰水軍,但是其真心需要待查。而北方士兵恰恰最大的弱項就是水戰,那麼就得從這個弱點下手。

當晚,曹操下令將戰船用鐵鎖鎖在一起,方便北方士兵作戰,而諸葛亮和計劃用火攻,那天晚上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安排旗下士兵假裝投降曹操,帶十艘滿載灌油的柴草船向曹操駛去。當接近時,一起點火,熊熊火焰燃燒,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又因為船鎖在一起,情急之下又不能散開,只能任由烈火燃燒,燒盡士氣。

就這樣,雙方懸殊的差距卻就這樣成功。

(3)赤壁之戰的故事擴展閱讀:

後續

孫權親率大軍北攻合肥,卻中計退兵;周瑜等亦進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對峙,周瑜另遣甘寧襲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凌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

吳軍先鋒先包圍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後來反被曹仁兩次突入救出自軍。後雙方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上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脅,頗為重傷,於是退還。後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吳陣。周瑜便起來,案行軍營,激揚吏士,曹仁於是退回。

另一方面,劉備於是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南下荊州南部,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諸葛亮負責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孫權仼命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冮夏太守,全柔為桂陽太守。而周瑜則分公安給劉備屯駐。

❹ <<赤壁之戰>>前後的故事

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貼點有關此戰的文,你看看
「赤壁大戰」古今談
張國光
一、赤壁之戰遺址亟需進一步開發
東漢建安十三年,在本省境內的赤壁—烏林地方爆發的,以曹操集團40萬水步兵為一方,和以孫權與劉備集團為另一方進行的「赤壁大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大戰役之一。歷來從事研究這一戰役的前因後果及其成敗經驗的中外歷史家、軍事家不乏其人;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旅遊景觀建設的日益繁榮,以訪古、探勝、學術考察、文化旅遊為目的,不遠千里、萬里來這一戰場遺址參觀、游覽,指點江山勝跡,緬懷千古「風流人物」的中外遊客更是絡繹不絕。這是湖北人民的驕傲!也可見赤壁之戰遺址確是我國諸多的旅遊景點中亟需進一步開發、優化的一大旅遊資源。
但由於這一戰役發生在一千七、八百年以前,而正史《三國志》對它的記載又比較疏略,加上後代的文學家在以此次戰役為題材而創作詩、文、小說時,又往往有意無意地滲入了誇張、附會的成分,這就使得這次大戰的部分歷史真相,至今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若明若暗。這就很不利於今天的導游回答廣大中外遊客的提問,也不利於今天的讀者對當時一些風雲人物的歷史功過作出全面的和比較公平的評價。

二、十年前我省發生的一場「新赤壁大戰」的始末
一提到「赤壁大戰」,人們就會聯想唐代杜牧的《赤壁》詩,蘇東坡的《前赤壁賦》,以及從明中葉以後出現的有多種版本的《三國演義》。但這些名篇、名著都把赤壁之戰遺址所在地理解錯了:
杜牧以為戰場在黃州城外的沙灘,蘇軾以為在武昌(今鄂州市)之西,與夏口之東;而《三國演義》則繪影繪聲地描寫了周瑜的營帳駐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孫、曹鏖兵之處在三江口。歷來贊同上述觀點的省內外的專家卻不少,而筆者和一些歷史地理學家,特別是蒲圻市的文博工作者卻不敢苟同這類觀點,因此我們於1991年在湖北人民出版社支持下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這場歷時數年之久的學術論爭因此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隨後,「湖北省文、武赤壁,東西輝映;黃州、蒲圻,各有千秋」之說,終於成為全國史、地學界之共識。因此湖北人民手上有了中外公認的「三國赤壁古戰場」遺址這張「牌」,其價值是無可估量的;他們因此正在更加意氣風發地向著把新的赤壁市建成「我國三國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的目標奮進。

三、華容道是在江南還是在江北?
《辭海》1997年版「黃州」條雲:「近郊有舊時蘇軾誤稱的赤壁,為游覽勝地」雲雲。好像三國赤壁在黃州近郊說,是蘇軾所「首創」。實則蘇軾早就懷疑黃州人誤以江邊的赤壁磯為漢末的赤壁之說。他的《赤壁懷古》詞中已經於「三國周郎赤壁」一語之上加了「人道是」三字以示存疑。這是因為蘇東坡讀過《三國志•裴松之注》中關於曹操赤壁戰敗後逃跑途中經過蘆葦叢生的華容道時,非常擔心劉備有伏兵在此放火的記載。而他所游覽的武昌西山附近並無蘆葦叢生的現象,這就與歷史的記載不合。蘇東坡又知道:宋之岳州所屬有華容縣。但他卻不了解當時的華容縣乃三國時吳之南安縣,被劉宋改名安南縣,是到隋時才改名華容縣的。再說該縣地處江南,這就和曹操敗後撤退時經過的華容道毫無關系;正由於蘇軾對這一問題沒有能深思詳考,這樣他就無法找到赤壁戰址究竟在何處的答案了。

四、曹操東征孫權的水步兵究竟是多少?
關於漢末赤壁之戰時曹操東征的人數,不少史學家都據周瑜的分析,認為不過20餘萬人。他們卻沒有想到這是周瑜為了堅定孫權抗曹決心而大大縮小了數字。湖北學者盧弼據諸葛恪的說法:即曹操自中原南下時其兵力是30萬人。如果再加上其後曹操收編的劉表的水步軍約10萬之眾,可知曹操東征孫權之總兵力數當不少於40萬眾。諸葛恪系諸葛瑾之子,後又任吳國之大將軍,那麼他說的數字自是可信的。

五、「赤壁大戰」究竟是發生在建安十三年的
初冬、仲冬還是季冬呢?
赤壁大戰發生於建安十三年,《後漢書》、《三國志》都有明確記述,這是無可置疑的。但黃蓋火攻曹營究竟在哪一天卻無從考察。不過開戰月份倒是可以推知的。
據《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十三年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於烏林、赤壁。」正史明書十月初一是癸未日,而且當天發生了日食,可見此一記載絕不會錯。查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千五百年日歷天象》一書,也定該年十月朔日是癸未,如果按干支表推算,即可知十一月二十日就不會是甲子日。因此《三國演義》所謂諸葛亮於十一月二十日夜「借」來了東南風,因之黃蓋才能於次晚在烏林江邊放火諸說均不足信。
至於開戰月份,有的專家認為發生於十月間(《三國演義》則謂為十月),但盧弼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所載赤壁之戰前周瑜對孫權的分析,「方今盛寒,馬無藁草」雲雲一語,定開戰時在十二月,這是可信的,因為當時長江流域的農民靠柴草舉炊,到隆冬季節,原來儲存的禾桿、蘆葦,特別是稻草必已所剩無幾,人尚難以熟食,又怎能喂飽曹操成千上萬的戰馬?而且在曹操出兵東征之前天已「盛寒」,更可證後來赤壁決戰時間必在隆冬季節了。

六、赤壁大戰火焚曹艦時間是白天還是夜晚?
《三國志通俗演義》寫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諸葛亮於是日祭風,三更時分風起,周瑜即令黃蓋使小卒馳書報曹操,言「定今夜二更,但看船頭插青龍牙旗,即糧船也。」這豈不是說,火焚曹營之時是在二十一日夜嗎?小說續寫:曹操得書後「大喜,遂與眾將來水寨中大船上,觀望黃蓋船到……是時東風大作,……看看月上,忽一軍指說:『江南上一簇帆幔,駛風而來。』……報稱:『皆插青龍牙旗,內有大旗,上書「先鋒黃蓋」名字。』」試問,在夜間又是有大風時,曹軍能在北岸看清楚黃蓋船上的青龍牙旗和船上的幾個字嗎?再說,黃蓋馳書與曹操約降時,又怎能說明是要在夜間偷偷進入曹寨呢,當然黃蓋只能約在交鋒之日,他才能趁任先鋒之便率艦只投降呵。也正是因為黃蓋約降的時間在白天,所以曹操屆時就和他的部屬先到水寨等候。故《周瑜傳》雲:黃蓋先已「書報曹公,欺以欲降,……曹公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又裴注所引《江表傳》寫得更為具體:「黃蓋取輕利艦十舫,赤幔覆之,建旌旗龍幡於上,使眾兵齊聲大叫曰:『降焉!』」用赤幔覆船,又建旌旗龍幡於艦,都是為了便於白天在江北的曹軍識別的。

七、赤壁抗曹大戰的勝利,不能歸功於周瑜一人
《三國志通俗演義》和《三國演義》從強烈反曹、尊劉、貶孫的立場出發,蓄意把赤壁敗曹的功績主要歸於諸葛亮一人,並且肆意醜化了周瑜,又貶低了魯肅,這當然是應該糾正的。但有的根據《演義》建構的「赤壁大戰」的旅遊景觀,卻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似乎劉備一方在此次戰爭中竟毫無作為。
據《魯肅傳》裴注引《吳書》記關羽對魯肅曰:「烏林之役,左將軍(指劉備——引者)身在行間,寢不脫介,努力破敵;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耶?」這說明如果沒有孫劉聯盟,那孫權決無獨立抗擊曹操的勇氣。而且當時前線吳兵,只有水軍三萬人,而劉備、劉琦的兵力卻有兩萬人,還有關羽率領的數百艘戰船參與戰斗,豈能視為無足重輕?

八、曹軍在烏林遭致潰敗的主因
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曹操之所以在烏林被徹底擊潰,主要原因何在?周瑜在戰前有預見。他指出曹軍的不利條件:一是曹操佔有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二是曹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按:此指中原而言——引者)所長」;三是彼時正值「盛寒」,馬無草料,會成群餓斃;四是北方士兵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傳染疾病。裴注引《江表傳》還記有周瑜曾向孫權指出曹操征劉表之軍,「已久疲」,而他收編的劉表舊部「尚懷狐疑」雲雲。這就是說,曹操是「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等等。
不僅此也,曹操此次自江陵東征時謀士賈詡就曾諫阻。《魏志•賈詡傳》寫道:「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餉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不可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但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賈詡之言為然。他寫道:「於是韓、馬之徒,尚狼顧左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懷吳會,亦已明矣。彼荊州者,孫、劉之所必爭也。……何撫安之得行?」裴氏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他還指出:曹操「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凱風」系指東南風,易知。裴氏把曹軍的傳染病作為偶然導致曹操失敗的兩個原因之一,也很有見地。
那麼曹軍究竟患的是什麼病呢?1981年《中華醫史雜志》和《文匯報》均曾載文,以為是血吸蟲病。但我則認為是流行性腦膜炎;理由是這種病多流行於冬春之際,且一經爆發,傳播極其迅速,而且大多數病人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必死無疑。按《武帝紀》雲:「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乃引軍還。」又《孫權傳》雲:「瑜、普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飢疫死者大半。」又《武帝紀》裴注引《江表傳》:「周瑜破魏軍,曹公復書與權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燒船自退,使周瑜虛獲此名。』」可見意外的烈性傳染病也是曹操失敗的客觀原因。

九、《三國演義》寫曹操連接船艦出於龐統的
連環計雲雲,實無其事
據《三國志•郭嘉傳》:「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於此!』」這說明曹軍可能是十二月初自江陵東下到巴丘時傳染上疾疫的。部分軍士染病後,曹操就把他們留下來,並留了一批船隻在巴丘,而自己仍率大軍東下。但到赤壁時因為與孫、劉聯軍初戰不利。曹操只好退軍於北岸烏林,並根據身邊的謀士建議,下令連接船艦,准備再戰。不料恰於此時得黃蓋降書,即信之不疑,故未作任何防範措施,以至黃蓋得以率少數裝滿引火之物的快船,趁突然颳起的東南風,闖入曹操的水寨,四處放火。這樣,曹操駐於烏林江濱的船艦就大都被燒毀,而岸上營寨也就付之一炬了。

十、赤壁初戰後,曹操下令連接戰船,
是其水軍葬身火海的主要原因
當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軍東下與孫劉水師相遇於赤壁時,初戰就被聯軍打敗,其原因是曹軍已染上疾疫,這就必然要動搖其軍心;加上經過初次交鋒,北方士兵不習水戰,經不起風浪顛簸的弱點已大大暴露,這時大概就有謀士向曹操建議應盡快把小船都連鎖起來,以利於發揮北軍的優勢。而恰好北岸曹軍所採取的這一行動很快就被駐守在南岸的黃蓋所望見(須知此時江水已大大低落,江面自然縮小,因而使黃蓋能夠清晰地看到曹軍這一新的舉措)。這就誘發了黃蓋向周瑜獻火攻之策。《周瑜傳》雲:「權遂遣瑜與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這說明黃蓋的火攻計和詐降計是交互為用的。但《三國志通俗演義》卻寫成是諸葛亮、周瑜最早提出用火攻破曹之策,而《三國演義》又杜撰諸葛亮的十六字訣:「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雲雲。當然,要用火攻就需要有順風與之配合。設想當時如果颳起的並不是東南風而是西北風,那黃蓋放火,將只能使自己的船隻首先化為灰燼。無怪杜牧詩雲:「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就是譏諷周瑜因偶然遇到了順風,才得以僥幸成功的。
可是杜牧忽略了黃蓋的成功,還在於他用了詐降計。由於當時人們尚無預測氣象的條件,黃蓋設計時,也決不會料到決戰之日會陡起東南風。他以為只要詐降得逞就有了勝利的保證。而恰好黃蓋的詐降書又寫得入情入理,故而曹操信之不疑。這就便於黃蓋的快船沖入曹營內部放火。然而黃蓋用來放火的船隻,據《通鑒》所述只有十艘,而曹軍的「蒙沖斗艦,乃以千數」。如果曹軍船艦不曾連鎖起來,而是可以各自單獨行動的話,即使黃蓋詐降之計得逞,曹軍也只是部分船隻著火,而其他的船艦仍可以在大江中自行逃散,不至於被殃及。可見曹操此次的失敗,是由於他忽略了連結船艦不利的一面所導致。可見在戰前曹操身邊向他建議連接船艦之策的某一位謀士,對曹軍此次的大敗不能不負有一定責任。

❺ 赤壁之戰小故事概括

赤壁之戰之後,過去沒有根據地的劉備,現在擁有了根據地。當時的中國,糧食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質,許多地方因為災荒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但荊州和江南諸郡實際上就是以江漢平原、洞庭湖平湖為核心,這可是當時中國糧食最集中的產區,「湖廣熟,天下足。」,而且也是當時中國人口最集中的地區,擁有此地,軍力不成問題,可見,這塊地方有多重要,曹操之所以發動赤壁之戰,就是想占據這塊寶地,從而有了統一全中國的基礎。

赤壁之戰對三方都是具有決定性的,原有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由一家獨尊變成了三足鼎立,導致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魏蜀吳三國相互制約的局面,因此,赤壁之戰的重要性決非漢中、襄樊之役可比。

❻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故事梗概,大概100字—150字左右

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抄、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