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8 07:52:58

『壹』 范仲淹讀書的故事

范仲復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家制中貧困沒有依靠,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長大後,知道出身家世,感動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刻苦學習,五年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常常發昏疲倦,就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頓稀粥都吃不飽,每天要到太陽過午才開始吃飯。

終於博通《六經》的要領,對天下有慷慨抱負,他經常對自己說:「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1)范仲淹的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1、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

2、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3、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4、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歷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5、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貳』 范仲淹的愛國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著來名的政治家、源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故事有很多。范仲淹家世不是很好,他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生活艱苦。但他卻樂觀向上,刻苦讀書。他年少時在應天府書院讀書的時候,晝攻夜讀,面對觀望皇帝的眾人,他沒有隨波逐流,只道:日後再見,也未必晚。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他在年少時就已目光長遠。做官後的范仲淹不辭辛勞為民治堰,整治學風,深得百姓愛戴。
范仲淹的故事中指出他官運鼎盛時期是他經晏殊推薦後任右司諫,上書言事無所畏懼,多次犯言直諫,被讒受貶,卻至死不悔,可謂「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後來李元昊稱帝謀反,他平定叛亂,駐守邊陲立功,國家卻因邊防開支過於龐大而元氣大傷。他就認真總結提出改革,還得到了皇帝的允許。但改革損害了貴族官僚的利益,他們勾結在一起在皇帝面前說傅作義的壞話,致使范仲淹被貶為知州。被貶期間的范仲淹應滕子京邀約寫下《岳陽樓記》。
而范仲淹的故事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是他一生追求的為人准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徐州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范仲淹的故事至此終了。他一生憂國憂民,值得後世的人們尊敬與學習。

『叄』 范仲淹的小故事

1.范仲淹不是博山人,而是蘇州吳縣人,博山是范仲淹的母親謝氏的娘家,也就是說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故了,那時他的母親還很年輕,便沖破世俗的束縛,帶他改嫁到了長山縣(今淄博市周村一帶)的朱氏家中,少年時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經常受到虐待,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傷心,便把他護送到博山的荊山寺讀書學習,後人敬佩他的政績和節操,便在他少年讀書學習的地方建祠紀念。

2.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涼了以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腌菜,調拌於醋汁,吃完繼續讀書。後世便有了斷粥劃齏的美譽,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書中尋找著自己的樂趣。

3.范仲淹早年貧困,住在一姓朱的人家內,經常和一個術士往來.術士病危請人找來范仲淹說,:"我有將水銀煉為白金的方法,但是我兒子還小,不能將這些給我兒子 就託付給你了!".然後就把他的方法和一斤白金封好放在了范仲淹的懷中,范仲淹剛剛推辭他就死了!.後幾年中范仲淹做了諫官,而那個術士的兒子也長大了,便找到了告訴他說:"你父親有冶金的辦法,過去他死的時候你還小,所以拜託我收藏,現在你長大了!應該還給你!".然後那出秘方和金子給他,就和當年封存的一樣。

4.范仲淹鎮守邠州時,閑暇帶領部屬登上城樓准備酒宴,還沒有開始舉杯飲時,看見數十個帶孝的人正在准備裝殮之物.他馬上派人去詢問,原來是客居此處的讀書人死在了邠州,准備出殯葬在近郊,可是棺槨等物尚未齊備.范仲淹很傷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濟了他們,讓他們能完成裝殮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嘆甚至有感動的流下眼淚的。

5.范仲淹被貶到浙江當官時,一名小吏孫居中死在任上,家貧子幼,缺路費,不能回鄉。范仲淹贈錢數百緡,(緡,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雇了一條船,把靈柩和一家老小送歸家鄉。他派一位老衙吏護送。為避免途中為關卡阻滯,交給一首詩,並囑咐道,「過關過卡,把這個拿出來就行了。」詩雲:「十口相攜泛巨川,來時暖熱去凄然。關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兒寡婦船。」

(3)范仲淹的故事擴展閱讀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

『肆』 有關范仲淹的故事

1、斷齏畫粥

范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 ,勵志苦讀於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後,范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經過苦讀,范仲淹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2、龍圖老子

寶元元年至慶歷三年(1038年—1043年)間,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身份經略西線邊防,改革軍事制度、調整戰略部署,構築以大順城為中心、堡寨呼應的堅固防禦體系,西北戰線固若金湯,夏人不敢犯。

西北邊陲謠曰:「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羌人稱范仲淹為「龍圖老子」 ;夏人稱其為「小范老子」,認為「小范老子胸有十萬甲兵!」

3、寬厚仁愛

范仲淹擔任邠州知州時,有一次登樓飲酒,尚未舉杯,就看到幾個人披麻戴孝地營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詢問,得知是一名書生客死邠州,准備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喪用具尚未制備。范仲淹聽後非常悲傷,立即撤去酒席,並贈以錢財,使其得辦喪事。

慶歷年間,張海(一說王倫)率領人馬攻打淮南,路過高郵,高郵知軍晁仲約料想無法抵擋,就昭示當地富人捐錢獻酒,前去慰勞,「盜寇」很高興,沒有施暴就離開了高郵。事情傳開後,朝廷非常憤怒,富弼提議處死晁仲約。

范仲淹說:「若郡縣兵力足以應戰或防守,遭遇賊兵不抵禦而去賄賂,在法理上知軍必須處死;但實際情況是高郵兵力不足,根本沒有辦法抵抗或防守;這種情況下殺死知軍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聽後,接受范仲淹的意見,赦免了晁仲約。

范仲淹治理國家崇尚忠厚,勤政愛民,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戍邊西北時,邠州、慶州的百姓和眾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懸掛他的畫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後,聞知消息的人無不扼腕嘆息,羌部族的數百首領,像孝子一樣放聲痛哭,並齋戒三日以後才離開。

4、嚴謹治學

范仲淹替人寫墓誌銘,寫畢封好剛要發送時,忽然想到:「這篇銘記不能不讓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銘文交給尹洙過目,尹洙看後說:「你的文章已經很出名,後代人會以你的文章為典範,不能夠不謹慎啊。

現在你把轉運使寫作刺史,知州寫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雋,但現在卻沒有這些官職名稱,後人必然心生疑惑,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爭論的原因啊。」范仲淹聽後,感嘆地說:「多虧請你看了,否則,我差一點要失誤啊。」

5、只彈履霜

范仲淹素愛彈琴,曾於琴中思古,又向志於琴道的崔遵度請教「琴何為是」,並問還有誰與他志同道合,崔公說是唐處士,於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將師其一二。」

他為自己尋到能學琴與琴道的老師快樂如孺子。據陸游《老學庵筆記》載:「範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

『伍』 范仲淹的故事作文

走進范仲淹
等到飛鴻再過時,岳陽樓上是否還舊立著那「憂天下」的眺望人?又是一個穠麗闊遠的深秋。黃沙飛舞的時節里,仍暗透鄉思嗎?歷史的車輪輾過灰色的塵土。亘古不變的記憶中印著你意境寬廣的痕跡。我想品讀你----范仲淹。\x09\x09
你,精通儒學經典,崇高的政治抱負令人折服。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刻苦攻讀,五年你未嘗入夢就枕。這番艱苦生活的磨練,讓你日後清廉律已,關心人民疾苦,終成博學多才的政治家。\x09
我想品讀你,品讀你遠在塞外,卻思鄉懷歸的情結,你將愁緒寄寓詩中,雁歸而人不得歸,此情何以堪,塞外之景,早已失去昔日寬廣的氣魄,你聽到的是凄涼的邊聲四起,牧馬悲吟;看到的是千山聳雲,孤城緊閉,荒僻蕭條之景歷歷在目,稍觸極悲的「畫面」籠罩著這曠遠雄渾的氛圍。於是,你提筆寫下《漁家傲》,「濁酒一杯」無法排遣思鄉的苦悶,「燕然未勒」歸家更是遙遙無期。在白霜滿地與「羌管悠悠」中難以入眠,在邊塞熬白黑發,滴盡相思淚。
漸漸地,你踏入仕途宦海浮沉中得到宋仁宗欽點被任命金西統籌邊防。52歲的你,仕途的艱辛蹉跎早已霜染鬢發,西夏軍隊犯宋土邊境,你忠心報國的熱忱依不減昔日。雖風塵僕僕奔波到延州,呈現眼前的到處是斷壁殘垣,茅廬草舍被焚燒成廢墟,但你一腔熱血,肝膽煙雲,金戈鐵馬般一掃唐末五代的萎靡之氣。夜太漫長,凝成霜,心已無處歸的百姓更因此尋得一番心靈撫慰。\x09\x09
誠然,你不忘「憂天下」的初衷,視天下興亡為己任。這份責任或是震撼盜賊淫威的一聲斷喝,又如抵禦不正之風的一堵牆垛,更是纏繞國債陰影的一縷焦灼。你的腳步更穩了。

『陸』 文言文《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在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若夜昏怠,轍以水沃面。往往食亶(食亶
請合起來讀,我找不到它的讀音,麻煩大家找到後告訴我)粥不繼,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概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y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qián)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鬱郁青青(jīng)。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柒』 范仲淹故事簡介100字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

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

慶歷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京,先授樞密副使,之後拜為參知政事,九月,范仲淹等人發起「慶歷新政」。

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7)范仲淹的故事擴展閱讀: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范仲淹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捌』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自小胸懷大志,苦學不輟。26歲(1015年)時舉進士初登仕途。1040年,以「龍圖閣學士」的官職出任陝西略副使,兼知延州,抵禦西夏侵犯。1043年出任副宰相後,和其摯友歐陽修等人提出了均田賦、減徭役等十項改革建議內容的「慶歷變法」,遭到皇親國戚等為首的反對而被罷去相位,他請求自貶為鄧州知州。

1044年到任鄧州後,仍志存高遠,以天下為己任,勵精圖治,大興教育之風。在城東南隅相繼主持修建了「百花洲」、「春風堂」、「覽秀亭」等建築。並應好友滕宗諒(南陽籍,見註解)之邀,寫下了千古流傳的不朽名作《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亦成為激勵後人的千古絕唱。南陽人民為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父母官而自豪。但是,南陽很少有人了解范仲淹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他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的思想基礎就在於佛法之中。現將《禪林珠璣居士篇》中介紹范仲淹修學佛法與高僧相處的情況,提供給大家,目的讓人們重新認識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是1000多年前北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一生為官清正,出將入相,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他留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著名格言像金子一樣的閃亮,是中國人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也是他一生經歷的寫照。 在胥口鎮姚舍村一帶傳頌很多范仲淹的故事,當地老百姓都尊稱他為「範文正公」。

一、他做官老百姓放心 從範文山下的「菏花池」跟著流入池的流往東走,就可以看見在山澗水中有一塊巨石取名「印石」據說這是範文正公的「官印」。在印石的左方有三間房子,這就是「咒缽庵」,就是範文正公從小讀書的地方,「斷齊劃粥「的故事就在這里發生的。
范仲淹二歲時,父親范墉病逝,只靠母親為人家縫補來勉強維持,常常一天只能吃兩頓粥,但是他很有志氣。有一次他跟母親到廟里燒香,他在神前禱告,問菩薩:「我將來能做宰相否?能做宰相就要做好宰相,不能做宰相就做個好醫生。」良相和良醫都能造福於人類。所以范仲淹從小讀書就非常認真、刻苦。
在咒缽庵里讀書,,因為貧困,每天只好燒一鍋粥。冬天將粥盛在盆里,等到凝凍後再劃成一塊塊,一頓兩塊,菜就一根農家常吃的雪裡蓊,這就是後來人稱的「斷齊 劃粥」的故事。後來他的娘也死了,他就在咒缽庵里守孝,由於失去了他生活的唯一依靠,因此他的生活更是難到了極點,但是他卻安身樂命,發憤苦讀。范仲淹有一個同窗好友叫石梅卿,父親是做官的,家裡很富裕,看到他安貧苦讀的情景,十分感動,一天石梅卿帶了好些酒肉和一些其他的好菜來說是要和他聚聚,實際上是有意周濟他,不料被范仲淹一口回絕了。范仲淹說:「你帶來這么好的酒菜,真是謝謝你,你的心意我領了,但是我苦日子過慣了,每天斷齊劃粥也不覺得苦,要是吃了你的就過不慣苦日子了,這倒反而害了我。」一席話說得石梅卿心裡熱騰騰的,更加佩服范仲淹了。
范仲淹在睢陽一隻廟里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宋朝皇帝宋真宗路過那裡,聽到這個消息後,全校師生這方轟動,都認為普通老百姓能親睹「天顏「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蜂擁上前圍觀,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來繼續讀書,人家問他這么難得的機會,你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說:「將來再見他也不遲。」正是由於范仲淹的勤學好讀,所以學到了很多真才實學,成了國家的棟梁。
貧賤中范仲淹不為利慾所動,他年輕時曾在睢陽長山的醴泉寺里讀書,常常讀到天明才和衣而睡,有一次偶然發現自己的房中埋藏著一甏白銀,他一聲不響地仍把它掩蓋好。後來范仲淹做了大官,寺里僧人向他募捐,他寫了封信去,果真在他原來住的房中找到了白銀,僧眾紛紛蹺起大拇指贊揚范仲淹的品質可貴,說「他做官百姓放心了」。
他在蘇州做官時,曾買下南園一塊宅地,准備造屋居住,風水先生一看便賀道:「此乃寶地,在此興建住宅家中定會公卿輩出。」范仲淹笑說:「與其獨占寶地,不如讓出辦學豈不出更多的公卿將相之才?」於是他創設學府,延讀名師講學,一時盛況空前各地紛紛仿效故有「蘇學天下為第一」之譽。
「學而優則仕」有人認為只要讀了書便可以做官了。所以一時學堂里人滿為患,姚舍村上的年輕人都去讀書了,一時甚至連田地都荒蕪了,秋天一過連糧食也沒有吃了。范仲淹看到這個情況後便去勸說,講清了「學而優則仕」和「民以食為天」的關系,很多人知難而退,仍舊高興地回到家鄉務農去了。家鄉父老無不感謝范仲淹對他們子女的教誨。
60多歲了,范仲淹在杭州做官,便主動退休,弟了們主張在洛陽造個花園享享福,他對弟子們說:「剩下的風貌不多了還修什麼花園有一天他又來到天平山下,看見一個風水先生為人家選墓地,只聽這個風水先生說:」這塊地是五虎盤羊之地(周圍有五座裸石山圍住中間一條土埂,舊說,石屬虎土屬羊所以稱之為五虎盤羊)冊上的石頭像亂穿心是塊絕地,而且要絕五代。「范仲淹一聽,心想我做了了世官,實在難做,不如讓我買下來做祖墳,讓小輩從此不再做官,要絕就絕我一家吧,不要讓他再害別人了,於是買下做了祖墳。老百姓都於心不忍,便對天埋怨道:「老天呀,老天,你睜開眼看看范大人這么好,你忍心讓他的小輩絕子絕孫,受苦受難嗎?老天要是你真有靈驗就幫幫我們老百姓的忙,讓范大人家多出幾個像他老人家一樣的人。就在范仲淹高祖落葬的那天晚上,說也奇怪,當時還是滿天星斗,一會兒卻便雷鳴電閃,接著便是狂風暴雨把白雲山本是萬箭穿心的巨石統統豎了起來,變成了」萬箭朝天「,使絕地變成了寶地。天平山因葬了范仲淹的祖先,為了紀念他,人們把天平山稱作范墳山了。

『玖』 關於范仲淹的故事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進士,得到真宗趙恆的接見,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在此後的幾十年間,范仲淹政績斐然,如安撫江淮的蝗災、修建「范公堤」等。

但由於喜歡給高層「挑刺」,仕途就像乘電梯般,上上下下,幾起幾落。章獻太後劉娥當政時,他一會兒指責仁宗趙禎不該率領百官給太後祝壽。

一會兒要求太後還政,被貶到蘇州;待得趙禎親政後,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連上書議論國事,譏切時弊,要求改革,結果得罪宰相呂夷簡,再貶饒州。

2、范仲淹多次在朝為官之時寧折不彎,與惡勢力做斗爭,數次遭貶。在被貶謫到饒州之時,他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饒州。

在附近為官的好友寄其一首《靈烏賦》給他,說朝中之人將其數次直言當做是不祥的叫聲。勸誡他日後閉緊嘴巴,只做一隻翱翔高飛的鳥兒。

范仲淹當即回答了一首《靈烏賦》,稟復說,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我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3、曾有人在一座靈祠中聽到范仲淹的禱問: " 我將來能當宰相嗎? " 神說不能。又問: " 我不能當宰相,做個良醫如何? " 或當宰相,或當良醫,工作性質雖然不相同,但為民造福卻是相同的。

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醫的思想,確實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思想的精華。 " 毅然出走 " 是說范仲淹在二十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離家出走,到南部 " 應天府書院 " 讀書學習。

4、范仲淹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時候,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人們爭先恐後的前去看望真龍天子,就連書院里的師生也不例外。只有范仲淹一人,還穩坐不動,只一心讀他的聖賢書。

與他交好的同窗對他說,快去看啊,面見天子,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但是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抬又繼續讀書。

第二年他果然高中進士,參加殿試之時,有了面見天子的機會。不僅如此,後來還參加了皇帝舉辦的御宴。

5、范仲淹被貶到浙江當官時,一名小吏孫居中死在任上,家貧子幼,缺路費,不能回鄉。范仲淹贈錢數百緡,(緡,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雇了一條船,把靈柩和一家老小送歸家鄉。

他派一位老衙吏護送。為避免途中為關卡阻滯,交給一首詩,並囑咐道,「過關過卡,把這個拿出來就行了。」詩雲:「十口相攜泛巨川,來時暖熱去凄然。關津若要知名姓,此是孤兒寡婦船。」

(9)范仲淹的故事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范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

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

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