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蘇秦的故事

蘇秦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7 18:43:53

A. 蘇秦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蘇秦是鬼穀子的高徒。畢業後他的第一個目標是秦國,但是他當時提出的稱霸策略不合專秦國國情沒屬被採用,後來又因為別的事情變得窮困潦倒回到家。看到他這樣回來了,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 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學問、兵法,並細心揣摩天下大勢、列國國情,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樑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

B. 蘇秦名人故事50字

蘇秦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回好答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C. 簡要概括蘇秦連橫的故事

:蘇秦戰國時期的洛陽人,在燕昭王、齊宣王、齊湣王之世活躍於六國間,蘇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東六國合縱,使強秦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又配六國相印,叱吒風雲。與其同時的著名人物有孟嘗君、李兌、周最等。
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乘軒里人,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蘇秦約出生於332年,死於公元前284年。
蘇秦出身寒門,卻少有大志。據傳他隨鬼穀子學游說術,「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學成之後,蘇秦曾先後游說周、秦、趙等國,然而均不為所用,遭受到很多困難、挫折,只得回家。兄弟嫂妹妻妾都暗地嘲笑他說:東周人的風俗,都治理家裡的產業,致力於工商,謀取十分之一二的盈利,他卻丟掉根本而去從事耍舌頭,還不應貧困嗎?蘇秦聽了這些話,感到慚愧。於是發憤讀書,得周書《陰符》而讀之,領會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奧秘。留下了『錐刺股』的千古佳話,他「弓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蘇秦學有所成再次踏上了游說列國的征途。是時,齊秦二強心懷包宇天下,兼並六國之志;而弱國之間,彼此明爭暗鬥,不難被各個擊破。蘇秦力主合縱,即聯合幾個弱國共同對付強國,為此,他首先來到比較弱小的燕國。

時值燕昭王築黃金台,延攬四方賢士之時,「蘇子聞之,由周歸燕;鄒衍聞之,從齊歸燕;氏毅聞之,從趙歸燕;屈景聞之,從落歸燕;四子畢至,果以弱燕並強齊。」(說苑·君道))此蘇子就是蘇秦,蘇秦歸燕在燕昭王師事郭隗三年之後,即前308年。
蘇秦先仕於燕,其主要活動是離間齊、趙關系,以減輕齊對燕的壓力。又和趙李兌共同聯合五國以攻秦,後來他又離燕至齊,受到齊湣王的重用,但蘇秦仍忠於燕,暗中為燕效勞。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勸齊攻宋,以轉移齊對燕的注意力。於是燕昭王派樂毅突然出兵以攻齊,齊因措手不及而敗於燕。蘇秦陰與燕謀齊的活動至此而敗露,齊處以車裂之刑,這在戰國晚期是轟動一時的事件。

D. 蘇秦的故事達摩的故事

1.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蘇秦師從鬼穀子,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游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蘇秦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坎坷之路
蘇秦家裡以務農為生。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穀子為師,與張儀同為鬼穀子的學生。 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 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蘇秦甚感慚愧,於是閉門不出,遍觀所藏之書,感嘆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於是找到《周書陰符》,伏案鑽研。一年後,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認為憑此可以游說當世君王了。
蘇秦首先將目標定在洛陽,求見周顯王。但顯王周圍的大臣一向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並不信任他。
於是,蘇秦西行至秦國。時秦孝公已死。就游說秦惠王兼並列國,稱帝而治。秦惠王認為時機不成熟,且秦國剛處死商鞅,討厭說客,未採納他的建議。
蘇秦離開秦國,向東,到達趙國。當時趙肅侯任命其弟趙成為國相,封為奉陽君。而奉陽君不喜歡蘇秦。

得志燕國
燕文公二十八年(前334年), 蘇秦到燕國,等待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 蘇秦游說燕文侯,先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國與趙國的相依之勢, 接著批評燕國的戰略錯誤:擔憂千里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里之內的趙國;最後建議燕文侯合縱趙國,結為一體。
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游說趙國。

出使趙國
蘇秦第二次來到趙國,奉陽君趙成已死,便游說趙肅侯,[ 提出六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的主張。
蘇秦詳細分析了趙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關系,指出趙對韓魏的戰略相依關系, 進而說明了自己的合縱主張: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並建議趙國組建六國聯盟並力抗秦,如此一來,六國一體,秦國一定不敢從函谷關出兵侵犯,趙國的霸主事業也就成功了。
趙肅侯採納了蘇秦的「合縱」主張,資助他去游說各諸侯國加盟,以訂立合縱盟約。

合縱六國
智激張儀
蘇秦張儀圖
蘇秦在趙國時,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國,生擒了魏將龍賈,攻克了魏國的雕陰,並打算揮師向東挺進。蘇秦擔心秦國的部隊打到趙國,盟約還沒結締就遭到破壞。於是決定智激同窗張儀入秦,維護萌芽期的聯盟。
蘇秦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張儀到來後,蘇秦卻故意不理不睬,並當眾羞辱後打發他離開。張儀又羞又氣,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
蘇秦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張儀知道後,感嘆自己沒有蘇秦高明,並許諾在蘇秦當權時不攻打趙國。
說韓
蘇秦到了韓國,游說韓宣王。
蘇秦游說圖
蘇秦先分析韓國的優勢:地勢堅固,軍隊幾十萬,且善於冶煉兵器; 再陳述臣服秦國的弊端:侍奉秦國,秦必然要求割讓宜陽、成皋,一旦同意,秦國就會變本加厲,土地有限,秦國的慾望無限,離滅亡之日就不遠了; 最後蘇秦說:大王如此英明,軍隊又如此強悍,卻甘居秦國之後,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恥!
韓宣王聽完臉色大變,手按寶劍,仰天嘆息道:「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也決不能侍奉秦國。既然趙王已經有了主意,我願意舉國聽從您的安排。」
說魏
蘇秦來到魏國,游說魏襄王。

蘇秦先分析魏國的地理情況,指出:魏國地方雖小,但田舍密集,人口眾多,車馬賓士,國勢與楚國不相上下;如今侍奉秦國,每年納貢,一旦秦國征伐魏國,沒人願意出兵相救。 接著蘇秦以越王勾踐和武王伐紂的以少勝多為例,提醒魏王:魏國兵強馬壯,不用懼怕秦國;如果割地侍秦,未及作戰,國家已經先虧損了,主張侍奉秦國的都是奸佞之臣,要謹慎決策。 最後援引《周書》,勸誡道:事前不考慮成熟,後必有大患,如果大王能聽從我的建議,六國同心協力,就無強秦危害之患了,所以趙王派我呈上合縱條約,等候您的差遣。
魏王說:「我從沒聽過如此賢明的指教,願舉國相從。」
說齊
於是蘇秦向東行進,來到齊國,游說齊宣王。
蘇秦先分析齊國國勢,指出:「齊國四面天險,兵精糧足,自有戰役以來,從未征調過泰山以南的軍隊,也不曾渡過清河,涉過渤海去征調這二部的士兵。 都邑臨淄富有而殷實,人口眾多,居民就有七萬戶,足夠湊齊二十一萬大軍,沒有哪個國家能比齊國強大。」
接著指出齊國的戰略失誤:「韓、魏之畏懼秦國,是因為和秦國接壤,雙方如若交戰,十日內即可分出勝負,勝,則兵力損失嚴重,四境無法保護;不勝,則國家將要滅亡,所以韓、魏才如此看重和秦國的交戰,且很容易向秦國臣服。 但是齊國和秦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齊國險要、易守難攻,且秦國孤軍遠征,顧慮重重,明顯不能對齊國構成威脅。如此形勢下,卻想侍奉秦國,是大臣們的戰略過失。如今齊國沒有臣服秦國之名,卻有國富民強之實,所以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慮一下,以便決定對策。」
齊宣王說:「我不聰明,且居住在偏僻靠海的東境,從未聽過您高明的教誨。如今您奉趙王之命來指教我,我願舉國聽從您的安排。」
說楚
蘇秦說服齊國後,向西南行進,到達楚國,游說楚威王。
蘇秦先分析楚國,進言說:「楚國地方五千餘里,軍隊有百萬之眾,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存糧足夠支用十年,這些都是稱霸的資本;如果您也侍奉秦國,那沒有哪個諸侯不臣服秦國了。」 接著分析天下形勢,說:「秦國最大的憂患就是楚國,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秦楚不能並存。合縱成功,楚國就能稱王;連衡成功,秦國就會稱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合縱以孤立秦國,否則秦國兵分兩路,都邑鄢郢就有危險。」
最後蘇秦又提醒楚王:「秦是虎狼之國,有吞並天下的野心,是天下諸侯公敵。主張連衡之人都想割地給秦,這是敬奉仇敵,對外依仗強秦,對內挾持君主,罪惡深重。合縱成功,各諸侯會割地事楚;連橫成功,楚就要割地奉秦。二者天上地下,希望您能好好考慮。」
楚王說:「秦楚接壤,秦有吞並之意,不可親和。韓、魏經常遭受秦國威脅,不可與之深入謀劃,怕有叛逆之人告密,危及國家安全。我自料以楚抗秦,又未必能勝。與群臣謀劃,皆不可信,因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如今您打算統一天下,團結諸侯,保護危國,我願舉國服從。」
成功合縱
蘇秦游說完各個諸侯後,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團結一致。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合縱聯盟的聯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同時佩戴六國相印。

衣錦榮歸
蘇秦六國封相衣錦榮歸圖
合縱成功後,蘇秦自楚北上,向趙王復命,途經洛陽。車馬行李、各諸侯送行的使者頗多,氣派比得上帝王。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害怕,便為他清掃道路,並派人到郊外犒勞。蘇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視。蘇秦感慨萬千,說:「同樣的一個人,富貴了,親戚敬畏;貧賤時,連親戚都輕視,更不必說一般人了。假使我當初在洛陽有二頃良田,現在又怎能佩帶六國相印呢!」於是散發千金,賞賜給親戚和朋友。
蘇秦到燕國去時,曾向人借錢一百做路費,如今富貴,就償還了百金。蘇秦的隨從人員中,只有一個人沒得到報償,就上前詢問。蘇秦說:「我不是忘記了你,當初你隨我去燕國,在易水邊你再三打算離開,那時正當我正處困境,所以最後賞賜你」。

聯盟破裂
蘇秦合縱六國後,返回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
後來,秦國派使臣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和它們聯合攻打趙國,打算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便請求出使燕國,發誓一定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48]

計收燕地
秦惠王將公主嫁給燕國太子,同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是為燕易王。易王剛登基,齊宣王就趁著發喪之機,攻打燕國,侵佔了十座城池。 易王要求蘇秦替燕國收復被侵佔的國土。
蘇秦到了齊國,拜見齊王,先行祝賀之禮,接著又行哀悼之禮。齊王不解,問原因。 蘇秦說:「人餓的再厲害也不會去吃有毒的烏喙,吃的越多,死的越快。燕國和秦國是聯姻之國,齊國佔領燕國的城池等於是與強秦結下了仇怨,這就如同飢餓之人去吃烏喙一樣。齊國即將大難臨頭。」 齊王聞言大驚,忙討教解危之策。蘇秦建議歸還奪來的城池,這樣燕王喜歡,秦王也一定高興,就能轉禍為福。
齊王認為蘇秦說的很對,歸還了侵佔燕國的城池。

擺脫讒言
有人毀謗蘇秦出賣國家、反復無常,將要作亂。蘇秦怕獲罪,返回燕國,燕王卻不再給他官職。蘇秦推斷有人毀謗自己不忠信,因而求見燕王, 告訴燕王:忠信之人一切為了自己,進取之人則是為別人;自己棄家外游,就是要求得進取。接著,蘇秦以曾參、伯夷、尾生為例,反對「忠信」、提倡「進取」。
蘇秦說:「像曾參一樣孝順,就不會離開父母在外面過上一夜,又怎能讓他到燕國,侍奉處在危困中的國君呢?像伯夷一樣的廉潔,堅守正義而餓死在首陽山下,又怎能讓他步行千里到齊國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樣誠信,抱柱而死,又怎能讓他步行千里退去齊國軍隊呢?我正是以所謂的忠誠信實在國君面前獲罪的呀。」
燕王反問蘇秦:「你自己不忠誠信實罷了,難道還有因為忠誠信實而獲罪的嗎?」
蘇秦舉例說:妻子與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就假裝摔倒打翻了毒酒。丈夫很生氣,懲罰了侍妾。侍妾打翻毒酒,保存了丈夫和妻子,卻免不掉挨板子。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類似!
於是燕王恢復了蘇秦的官職,愈發厚待。

齊國遇刺
蘇秦私通燕易王的母親,燕易王知道了,更加厚待蘇秦。蘇秦害怕被殺,就提議前去齊國以提高燕國地位,燕易王同意。於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齊國,齊宣王任用他為客卿。
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位,蘇秦就勸說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順,大興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則是搞垮齊國,從而使燕國獲利。 燕易王去世,燕噲繼位。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未死。齊王派人捉拿兇手,沒抓到。蘇秦將死時,要求齊王以「幫助燕國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為名,將他車裂於市,並懸賞行刺之人以使賊人出現。 齊王照計行事,誅殺了兇手。
蘇秦死後,他為燕國破壞齊國的大量事實被泄露出來。
2.達摩(中國禪宗始祖)一般指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Bodhidharma)是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天竺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
弟子有慧可、道育 、僧副和曇林等。
達摩東來
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傅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你應該去震旦(即中國)」。又說:「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准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達摩到中國以後,廣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稟報金陵,梁武帝蕭衍立即派使臣把達摩接到京都,為其接風洗塵,賓客相待。

初到洛陽
據說,當他來到洛陽時,看到永寧寺內十分精美的寶塔, 自雲: 「年一百五十歲,歷游諸國」,從未見到過, 「極佛境界,亦未有此!」因而「口唱南無,合掌連日」(《洛陽伽藍記》卷一)。後到嵩山少林寺, 「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景德傳燈錄》卷第三)。在此期間,收弟子慧可,有慧可「立雪斷臂」的故事流行於世。
之後,他與弟子繼續北行傳法(《續高僧傳》中稱他為「齊鄴下南天竺僧菩提達摩」,《楞伽師資記》中也有「達摩禪師,志闡大乘,泛海吳越,游洛至鄴」的說法)。但同當年在南方一樣,是非常得不順利(其中的道理,另文再談)。不僅受人「譏謗」,而且還遭到了光統律師、流支三藏等人的人身迫害,竟然六次被毒,最終因中毒不救而死。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起塔於定林寺。但是又傳,在他死後三年,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又在蔥嶺遇到他。見他手攜只履,翩翩獨逝。當時宋雲問他:大師到哪裡去?他的回答是:回西天去。所以,又有「只履西歸」的傳說。如果宋雲所說屬實的話,那就有可能是達摩本來就沒有死,而是重返故土了(《景德傳燈錄》中就有他「欲西返天竺」的說法)。

初見梁武
達摩告辭梁武帝
達摩是禪宗大乘派,普渡眾生。由於他們的主張不同,每談論起佛事,二人總是不投機。武帝不能理解,(因此而面壁靜坐反思,後成為弟子犯了本門戒條),這時達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動的地方,於是便告辭蕭衍,渡江北上入魏。
後來禪宗著名的《碧岩錄》把它作為第一則「頌古」流傳。以後,它便成為禪門眾所周知的公案了。
一葦渡江
竹林找到達摩「一葦渡江」石刻
這塊「達摩畫像石碑」是明代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所刻的,在碑上,達摩絡腮圓眼,拱手站立在渡江蘆葦上。在畫像左側篆刻著「大明弘治四年辛亥歲三月季春定山釋子八十翁……」字樣的文字。「這塊石碑是1491年由80歲的臨濟宗三十二世住持高僧手繪的,主要描繪的就是達摩當年渡江的故事!」負責恢復和復建南京定山寺的智光法師回憶,在《梁史》和浦口地方誌書中,都曾經記載過達摩在定山寺居住的故事。此次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隊挖掘出定山寺遺址,加上這塊明代石刻的印證,「我們可以確認,這里就是1500年前達摩的真正駐錫(居住)地。」
關於一葦渡江還有一種說法是達摩和梁武帝對話後,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達摩離去的消息後,馬上派人騎騾追趕。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達摩正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至今,人們仍把幕府山的這座山峰叫做夾騾峰,把山北麓達摩休息過的山洞稱為達摩洞。今日長蘆禪寺內的一葦堂,就是為紀念達摩渡江後參拜長蘆寺而建的。達摩「一葦渡江」後,在江北長蘆寺停留,後又至定山如禪院駐錫,面壁修行。定山寺至今留有「達摩岩」、「宴坐石」、達摩畫像碑等遺跡。其中,達摩畫像碑為國內最早的達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師碑要早120多年。定山寺成為禪宗重要叢林,被譽為「達摩第一道場」。

少林禪緣
達摩過江以後,手持禪仗,信步而行,見山朝拜,遇寺坐禪,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達了嵩山少林寺。達摩看到這里群山環抱,森林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佛業興旺,談吐吻洽。心想,這真是一塊難得的佛門凈土。於是,他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廣集僧徒,首傳禪宗。自此以後,達摩便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古人有詩贊日:
路行跨水復逢著,獨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
達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裡獨自修習禪定,時人稱他為壁觀婆羅門。有道育、慧可二沙門禮見達摩,並親近和供養四、五年。達摩感覺他們真誠,傳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經》授與慧可說︰『我看中國人的根器於此經最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離世間。
隨著禪宗在中國的發展,達摩逐漸成為傳說式的人物。首先是傳說達摩到金陵(今南京)時和梁武帝的問答。梁武帝是篤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後建寺、寫經、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負地詢問達摩︰『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達摩卻說︰『無功德。』武帝又問︰『何以無功德?』達摩說︰『此是有為之事,不是實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達摩即渡江入魏。記載這個傳說的最古文獻是敦煌出土的佚名《歷代法寶記》(774年間撰)和唐·宗密《圓覺經大疏鈔》卷二之上。後來禪宗著名的《碧岩錄》把它作為第一則『頌古』。
遇毒而逝
達摩晚年的事跡,各傳都未明確記載。後人傳說他遇毒而逝,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但又傳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遇達摩於嶔嶺。達摩手攜只履翩翩獨逝。所以又有『只履西歸』的傳說。
達摩到中國,正是當時的北魏時期。有一名國師菩提流支,很嫉妒達摩,多次加害都沒有成功。他叫人在達摩的飯菜里下毒,達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誤。吃完後就從口中吐出一條毒蛇來。直到有一天,達摩祖師已經確立慧可為佛法的繼承人,他才決定圓寂。
只履西歸
就在菩提流支第六次下毒害達摩,達摩才被毒死。他的弟子們將他用棺木安葬了。
也就在這一天,北魏的一個去西域的使臣宋雲,走到蔥嶺一帶,遇到達摩祖師,還與他問話:「大師,您將法傳給誰了?」
達摩祖師說:「你以後會知道的。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脫下自己的一隻鞋給宋雲說:「你快點回去吧,你們的國王今天會死去。」
宋雲回來後談起此事,不相信達摩已死。於是眾人打開棺木一看,裡面只有一隻鞋子。有人說,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已經有一百五十歲。

E. 蘇秦的故事400字。 作文

蘇秦游說六國,以趙為主,以合縱相親為目的。針對不同對象,順應其心意,指陳其利害,或激或勵,或羞或誘,成竹在胸,使六國合縱締約,使秦人閉函谷關達十五年,足見其胸中韜略和研習《陰符》之功效。
蘇秦的說辭,汪洋恣肆,犀利流暢,氣勢磅礴,大有一發不可收束之勢,形成他獨特而雄辯的說辭風格。其說辭或誇張、或描寫、或排比、或比喻,有時形象對比,有時引經據典,有時渲染氣氛,有時動之以情,有時說之以理,不僅使讀者感到蘇秦具有獨抵華屋之下,一攬群小的氣度,而且從太史公的語言藝術中感到美的享受。說六國處,筆不涉同,辭有異彩,一處一樣文法,一處一種情貌,如行山陰道上,使人美不暇接。在濤濤滾滾的說辭之中,間或插入曲折動人的小故事,娓娓道來,相應成趣。既能深入淺出,以彼喻此成為說辭的有機部分,說明深刻的道理,又使文章層巒疊障之中突見一馬平川;急風驟雨過後,又是絢麗多彩的艷陽天氣。文章的節奏也於急驟之中見疏緩,跌宕之中見起伏,誠乃掀天揭地的大文章!
有的段落簡直是小說筆法。如蘇秦出遊,大困而歸,家人的諷刺、羞辱,蘇秦的慚愧自傷,以及發奮自勵,伏讀《陰符》以及對其兄嫂前倨後恭的描寫,都是著眼於典型形象的塑造。通過塑造出的典型形象,讓我們去把握當時社會的炎涼世態和這部分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蘇秦說:「……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前後映照,把蘇秦追名逐利到衣錦還鄉心態、自矜自誇神情,都表現在字里行間了。
其嫂子的作為其實是在激勵胸懷大志的蘇秦,即古語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勵其經骨。

F. 蘇秦一生的經歷 越詳細越好

蘇秦出身農家,素有大志,曾隨鬼穀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與張儀同出自鬼穀子門下。他家庭貧苦,向秦國推銷統一中國的策略,沒有成功,盤纏也花完了,結果回家,妻子都不理他,向嫂子要口吃的,嫂子也看不起他。於是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錐刺股」的故事就是這么來的。後來他改變策略,游說六國合縱抗秦,身任六國宰相。衣錦還鄉,他的嫂子和妻子跪在地上都不敢抬頭看他。 游說六國期間,蘇秦先奉燕昭王命入齊,從 蘇秦頭像 [1] 事反間活動,使齊疲於對外戰爭,以便攻齊為燕復仇。齊湣王末任齊相。秦昭王約齊湣王並稱東西帝,他勸說齊王取消帝號,與趙李兌約五國攻秦,被趙封為武安君。五國合縱攻秦,迫使秦廢帝號,歸還部分魏趙土地。而後,齊國乘機攻滅宋國。後燕將樂毅聯合五國大舉攻齊,不料其反間活動暴露,被車裂而死。 與趙奉陽君共謀,發動韓、趙、燕、魏、齊諸國合縱,迫使秦國廢帝退帝,至樂毅破齊前夕,《漢書·藝文志》著錄有《蘇子》三十一篇,今佚。帛書《戰國策》殘卷中,存有其游說辭及書信十六篇,與《史記》所載有出入。 蘇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東六國合縱,使強秦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又配六國相印,叱吒風雲。 後世敬仰其成就,以「蘇秦背劍「來命名武術定式,十分形象,通俗易懂,更取其縱橫捭闔之意。 編輯本段蘇秦以合縱 蘇秦相六國(14張) 蘇秦相傳為鬼穀子的徒弟。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提倡合縱(聯合其他國家對付秦國)。 蘇秦從鬼穀子學成之後,出遊數載,一無所成,搞得「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感嘆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蘇秦苦讀太公《陰符》之時,每逢睏乏欲睡,便用錐自刺其股。這是成語「懸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來。寫成兩部書,一部為《揣》,一部為《摩》,戰國策中有所記載。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於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於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有說法認為他和張儀兩人彼此呼應,共同達到個人的目的。《史記·蘇秦列傳》載:「是時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秦將龍賈,取魏之雕陰,且欲東兵。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 蘇秦任六國相 說陳軫嶄露頭角 齊宣王七年(公元前312年),齊國攻打魏國。楚國圍攻韓國的雍氏,秦國打敗楚將屈丐於丹陽。蘇秦對楚國大臣陳軫說:「臣有事願拜見您,這件事非常完滿,會使楚國對您有利,成功了是福,不成功也是福。今天我站在門口,有人說到魏王曾對韓馮(píng,平)、張儀說:『煮棗將要失陷,齊軍又來進犯,您二位來救寡人就可以不敗;不來救寡人,寡人就無能為力了。』這只是婉轉之辭。秦、韓的軍隊不向東救魏,十幾天之後,魏國就要轉變策略,韓國追隨秦國,秦國驅逐張儀,拱手侍奉齊、楚,這樣,您的事就成功了。」田軫說:「怎麼才能使秦、韓軍隊不向東進呢?」蘇秦回答說:「韓馮救魏的言辭,一定不會對韓王說『我是為了魏國』,必定說『我將用秦、韓的兵力向東打退齊、宋,我趁勢聚合三國的軍隊,利用屈丐戰敗後的疲備,向南要求楚國割地,韓國失去的舊地一定能全部收回。』張儀救魏的言辭,一定不會對秦王說『我是為了魏國』,必定說『我將用秦、韓的兵力向東抵擋齊、宋,我將聚合三國的軍隊,趁屈丐戰敗後的疲憊,向南要楚國割地,名義上是為保存將亡的國家,實際上是攻伐三川之後返回來,這是王者的事業。』您讓楚王給韓國土地,讓秦國控制兩國議和,您對秦王說『請讓楚國給韓國土地,而大王可以在三川一帶施逞威風,韓國的軍隊沒有動用就從楚國得到了土地。』韓馮向東發兵的言辭會怎樣對秦國說呢?他說『秦國不用兵就得到了三川,進攻楚國、韓國、使魏國受到困窘,魏國便不敢向東聯齊,這樣就孤立了齊國』。張儀向東發兵的言辭會怎樣說呢?他說『秦國、韓國想得到土地卻按兵不動,聲威震動了魏國,魏國不想失去和齊、楚的關系也就有所憑借了。』魏國轉就對秦國、韓國的態度,爭著侍奉齊國和楚國,楚國正想得到魏國侍奉而又不想給韓國土地,您讓秦國、韓國不用兵就能得到土地,這是對兩國有大恩德啊。秦韓兩國國王受韓馮、張儀的威脅,向東發兵以便使魏國順服,您可以常常持勝券去責問秦、韓,這樣就使秦、韓兩國喜歡您而厭惡張儀用的本錢太多了。」 心理戰術取富貴 蘇秦反間之計泄露後,被車裂而死。蘇代蘇勵見其兄縱橫之術也各立大志。蘇代來到燕國,大概是在公元前308年,這時他也有二十六七歲了,該是得到富貴的時候,於是對燕昭王說:「臣,是東周鄙陋的人。私下聽說大王德行很高,鄙人很愚笨,放棄農具來求見大王。到了趙國邯鄲,所看到的情況遠不如我在東周聽到的,我私下決定擔負起為您做一番事業的志向。等到了燕國朝廷,遍觀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最賢明的國君啊。」燕王說:「您所說的賢明的國君是什麼樣的呢?」蘇代回答說:「我聽說賢明的國君一定願聽到別人指出他的過失,而不希望只聽到別人 蘇秦全身像 稱贊他的優點,請允許讓我說明大王的過失。齊國和趙國,是燕國的仇敵,楚國和魏國,是燕國的後援國家。如今,大王卻去奉承仇敵而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國家,這對燕國是沒有好處的。請大王自己想一想,這是策略上的失誤,不把這種失誤講給您聽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說:「齊國本來就是我的仇敵,是要討伐的國家,只是擔心國家衰弱,沒有足夠的力量。假如您能以燕國現有的力量討伐齊國,那麼,我願把整個國家託付給您。」蘇代回答說:「天下能夠互相征戰的國家共有七個,而燕國處於弱小的地位。單獨作戰不能取得勝利,然而只要有所依附,那麼就沒有不提高聲威的。向南依附楚國,楚國的聲威提高;向西依附秦國,秦國的聲威提高。中部依附韓國、魏國,韓國、魏國的聲威提高。假如所依附的國家聲威提高了,這樣也就一定能使您的聲威提高啊。如今齊國的國君,年紀大而固執自信,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向南攻打楚國長達五年之久,積聚的財富也消耗盡了;西邊被秦國困擾了多年,士兵們已疲憊衰敗;向北和燕國人作戰,以三軍覆沒的代價,僅僅俘虜了兩名將領。然而,還要發動剩餘的兵力向南攻打擁有五千輛戰車的宋國,吞並十二個小諸侯國。這是他們國君的慾望,可是他們的民力已經枯竭了,怎麼能夠辦得到呢?況且我聽說過,連續打仗,百姓就疲睏勞乏,戰爭持續太久,士兵就疲憊不堪。」燕王說:「我聽說齊國據有清濟、濁河可以用來固守,長城、鉅防足以作為要塞,果真是這樣嗎?」蘇代回答說:「天時不給他有利的機會,即使有清濟、濁河怎麼能夠固守呢?百姓已經疲睏勞乏,即使有長城、鉅防,怎麼能夠成為要塞呢?況且,以前不征發濟州以西的兵力,目的是為了防備趙國的入侵,不征發漯河以北的兵力,目的是為了防備燕國的入侵。如今,濟西、河北的兵力都被征發參戰了,境內的防衛力量已很薄弱了。驕橫的國君一定好利,亡國的臣子一定貪財。大王如果能夠不因為以侄兒弟弟做為人質而感到羞恥,用寶珠、美玉、布帛去賄賂齊王的親信,那麼齊王就會友好地對待燕國,而輕率地出兵去消滅宋國,那麼,這樣一來,齊國就可以滅掉了。」燕王說:「我終於憑借著您而承受滅亡齊國的天命了。 編輯本段說齊歸燕地 燕王晚年,讓位給大臣子之,引起太子平和將軍市被的叛亂。齊國趁機派兵攻燕,僅五十餘天就佔領燕國全境。燕國因此殘破。趙武靈王護送燕公子職回國,立為燕昭王。 燕昭王廣納賢士,積極准備對齊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報復行動。蘇秦在這時來到燕國,已經初步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昭王派他到齊國交涉仍被齊佔領的燕國土地。蘇秦到齊,見了宣王,先拜了兩拜表示祝賀,接著就仰起頭來念悼辭。齊王手按鐵戈向後退了幾步,問道:「你這是怎麼回事,先賀喜接著就念悼辭?」蘇秦答道:「人餓的時候,之所以不吃毒葯,是認為即使能填滿肚子,可是不久就會死去。現在燕國雖然比較弱小,但也是強秦的翁婿之邦。大王貪圖十個城邑的便宜卻和強大的秦國結下了深仇。現在如果讓弱小的燕國做先鋒,而強大的秦國做後盾,從而用天下的精兵攻擊您,這與吃 蘇秦六國封相衣錦榮歸圖 [2] 毒葯充飢一樣危險,所以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 齊宣王說:「既然如此,該如何辦呢?」蘇秦回答說:「聖人做事,能夠轉禍為福,因敗取勝。因此盡管齊桓公雖有女色的牽連,自己的名聲卻更加的尊貴;韓獻子雖因殺人獲罪,但自己的地位卻越發穩固,這些都是轉禍為福、因敗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聽從我的意見,不如歸還燕國的十座城邑,並用謙恭的言辭向秦國道歉。當秦王知道大王是因為他的緣故而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燕國平白無故收回城邑,也會感激大王,如此,大王不就避開了強敵,反而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嗎?再說燕秦都會討好齊國,那麼大王發號施令,天下諸侯又有誰不會聽從呢?大王只用話語表示親近秦國,又以十座城邑取得天下的支持,這可是霸主的事業,也是所謂轉禍為福,因敗建功的好辦法。」 齊宣王聽後非常高興,於是把燕國的十城送回,隨後又送千金錶示致歉,並在一路上叩頭,希望結為兄弟之邦,懇請秦國赦罪。蘇秦遂受到燕昭王重用。 蘇秦剛開始就以念悼詞先聲奪人,緊緊地抓住了齊王的心。然後剖析了秦、齊、燕三國之間的利益關系,秦國可以聯燕攻齊,齊國面臨著這種威脅之後開始改變態度。之後蘇秦據古論今、旁徵博引,指出歸還十座城市才會轉禍為福。論證非常的有力,尤其是引用齊桓公、韓獻子等歷史人物的經驗,給論辯內容增加了一種歷史的厚重感,把這種歷史智慧自如地運用和貫通於論辯中,給人一種不可抗拒的說服力。也難怪他是戰國時期相當著名的縱橫家。

G. 蘇秦的故事名字

懸梁刺股
「刺股」的故事見於《戰國策·卷三秦一》。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後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或「刺股懸梁」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前倨後恭
蘇秦,字季子,東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陽軒里人.他出身農民,少有大志,曾隨鬼穀子學游說術多年.後辭別老師,下山求取功名.蘇秦先回到洛陽家中,變賣家產,然後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洛陽.
洛陽的家人見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連蘇秦央求嫂子做頓飯,嫂子都不給做,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蘇秦從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讀.他把頭發束住吊在房樑上,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頭懸梁,錐刺骨」便由此而來.
一年後,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開始二次周遊列國.這回終於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當此時的蘇秦衣錦還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
這即是「前倨後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後來謙恭,以及見風使舵,見機行事的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