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禮儀故事

禮儀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7 13:46:46

① 古代關於禮儀的小故事(要簡短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有著極為深厚而豐富的底蘊背景。有關禮儀的故事,可謂斗量車載。

由此可見,重視禮儀,無論對於個人或者國家,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② 求古代同學禮儀的小故事

古代同學禮儀的小故事:
1、範式守信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求學,與汝南元伯是好朋友。兩人一起學習,後來都請假離開太學返鄉,範式對張劭說,"二年後回到太學讀書,(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見一見你的幼子."於是一起約好了日期。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准備酒菜招待範式。母親問:"兩年前分手時,千里之外約定的話,你就那麼確定他會來拜訪嗎?"張劭回答:"範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範式果然來到。大家登上大廳一起飲酒,最後開心的分別了。
2、李氏之友
黃生,是李氏兒時的朋友。(分別)十年後,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把他請到家,殺雞當作食物。到了晚上十點左右,黃生的肚子疼,流下的汗滴像珠子般大小。李氏夫婦非常驚恐,想要找醫生(趕快)來看看。黃生堅持不讓他們去(找醫生),說是老毛病又犯了,沒有關系。李氏不聽從,堅持去請醫生。當時正在下暴雨,漫天烏黑,山道崎嶇,路滑難行。過了大半夜,帶著醫生回來了。醫生給(黃生)針灸,一會(病)就好了。黃生(對李氏)說:「你為我吃苦了!我拿什麼報答你?」李氏夫婦說:「你是我朋友,應當很仔細耐心地對待你,有什麼可以報答的?」第二天天晴了,黃生就告辭離去了。

③ 關於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一、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時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爹爹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二、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然覺得心驚預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三、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 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 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曾子「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四、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五、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④ 文明禮儀小故事

文明禮儀小故事如下:

1、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2、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 相互幫助、 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5、買水果

有一位教授帶著他的小兒子去市場買水果,再選水果的時候小販很不耐煩的說這些很貴你到底買不買,教授很有禮貌的說要買要買並將水果遞給了他,之後付了錢。

在回家的路上小兒子一路沉默,快到家時實在忍不住了,便問:「爸爸,你是專家,教授學者,在我心中一直是最尊近的人,為什麼讓一個小販如此吆喝?」,教授笑著說:」待人有禮謙遜是我的水平,粗俗無理是小販的水平,我不能因為他而破壞自己的水平。「

(4)禮儀故事擴展閱讀

見面禮儀

1、握手禮

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在正常情況下,握手的時間不宜超過3秒,必須站立握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禮貌。

握手也講究一定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那麼有禮貌的順序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

2、鞠躬禮

鞠躬,意即彎身行禮,是對他人敬佩的一種禮節方式。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行禮,或是邊鞠躬邊說好聽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

3、致意

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於相識的人從各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採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⑤ 關於禮儀的故事

關於禮儀的故事:
1.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2.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⑥ 中華文明禮儀故事

中華文明禮儀故事:

1、程門立雪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

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2、列寧讓路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3、拜訪

張林是市外辦的一名幹事,有一次,領導讓他負責與來本市參觀訪問的某國代表團進行聯絡。為了表示對對方的敬意,張林決定專程前去對方下榻的飯店拜訪對方。為了避免出現得倉促,他先用電話與對方約好了見面的時間,並且告之自己將停留的時間長度。

隨後,他對自己的儀容、儀表進行了修飾,並准備了一些本市的風光明信片作為禮物。屆時,張林如約而至,進門後,他主動向對方問好並與對方握手為禮,隨後做了簡要的自我介紹,並雙手遞上自己的名片與禮品。簡單寒暄後,他便直奔主題,表明自己的來意,詳談完後便握手告辭。

4、老鼠吃虧

從前有一隻小老鼠,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對別人很不禮貌。一次他去上學,一隻蝸牛迎面走了過來,擋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兇巴巴地說:「小不點兒,滾開,別擋我的路!」小老鼠說著一腳踢了過去,把蝸牛踢得滾出去很遠。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邊喝水,覺得河裡的一條小魚妨礙了他,於是,撿起一塊石頭就扔了過去。小魚受到襲擊,嚇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說:「知道我的厲害了吧」。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隻小豬躺在路邊。

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么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著,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到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麼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

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嘗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著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5、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

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⑦ 古代文明禮儀小故事2-3分鍾的。

古代文明禮儀的小故事:

1、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

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

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

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2、程門立雪:

有一次一位學生來拜見程頤,因為他有些問題想要問,但是他在窗戶外邊看見他的老師在屋子裡邊坐著睡著了,不忍心打擾他的老師,站在門外邊,靜靜地等著他的老師醒過來,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

楊時沒有走,在雪中站立著,過了一會已經有了一尺厚了,這時候他的老師醒了過來,他才走進了屋內,程頤說那個的時候他看見了一個雪人。後來楊時也成為了在天下都有名的大學者,這件事因為作為尊重老師的典範成為學界的佳話。

3、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其中一個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說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4、孔融讓梨: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5、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鄧縣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

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

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⑧ 中國古代禮儀故事

1、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裡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後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2、孔子拜見老子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

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

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

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 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4、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

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

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二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5、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⑨ 禮儀故事

張良拜師
張良(?—前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⑩ 禮儀禮節的小故事

張良拜師(名人禮儀故事)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懂禮貌的小華(家庭禮儀故事)
「叮鈴鈴」,清脆的鈴聲打破了黎明的寂靜。小華一骨碌起了床,拉開窗簾一看,啊,好一個明亮的世界呀!小鳥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他迅速穿好衣服,看見媽媽在做早飯,爸爸在洗臉,小華向爸爸媽媽問了聲「早上好!」洗漱完畢,吃過早飯,對爸爸媽媽說了聲「再見」,就去上學了。
小華在學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上午。中午放學回到家,小華按按門鈴,奇怪,怎麼沒人開門呢?他用鑰匙開了門,發現爸爸、媽媽不在家,桌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小華,奶奶得了重感冒,我們陪她去醫院了,一會兒就回來。不一會兒,門鈴響了,小華打開門一看,是一位陌生的叔叔,他問:「您找誰?」那人說:「我找你爸爸有事。」小華說:「我爸爸不在家,請您晚上再來吧!」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帶著奶奶回來了,小華趕快過去攙扶奶奶,關切地問道:「奶奶,您好點兒嗎?您先在床上躺一會兒,我去給您倒杯水。」奶奶微笑著誇獎小華:「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飯了,小華主動地幫著盛飯,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這可是小華最愛吃的菜了,他把這盤菜端到了爸爸跟前,爸爸說:「這是專門為你做的」。小華說:「您是長輩,該您先吃」,爸爸高興地笑了。媽媽不停地往小華碗中夾排骨,小華說:「媽媽,老師說,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有利於健康,而且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媽媽聽了,對爸爸說:「咱家的小華懂的真是越來越多了。」
下午放學後,小華在認真地做作業,這時,電話鈴響了,小華拿起話筒說:「您好,請問您找誰?」原來是中午來過的那位叔叔來電話找爸爸,小華對他說:「爸爸今晚7點鍾回來,到時候,您再和爸爸聯系吧!」吃過晚飯,爸爸在看新聞聯播,這時小華想起今天有《神奇寶貝》看,等爸爸看完新聞聯播後,小華徵得爸爸的同意調換了頻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他看見爸爸在打電腦,就把音量調小了點,這時門鈴響了,小華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那位叔叔,小華熱情地給叔叔開了門,給叔叔倒了一杯熱茶,叔叔送給小華一輛小賽車,小華高興極了,雙手接過賽車,說:「謝謝叔叔!」爸爸和叔叔談話時,小華輕輕地把房間門關上了。過了一會兒,叔叔要走了,小華和爸爸一起把叔叔送到門口,對他說:「叔叔再見,歡迎您下次再來。」叔叔摸摸小華的頭,對爸爸說:「你的兒子真有禮貌。」
第二天是雙休日,上午,媽媽帶著小華去姑姑家玩,小華和表姐表弟在一起開心地做游戲。小華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去同學王文文家玩。」媽媽說:「別回來晚了。」 小華高興地答應了媽媽。晚上,小華和爸爸媽媽道了晚安,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今天過得真有意思」(社會禮儀故事)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小明吃完早飯,又像往常一樣在穿衣鏡前整了整衣領,系好紅領巾,還檢查一下拉鏈是否拉好。媽媽在一旁笑著說:「又不是去參加演出,何必這么認真?」小明回答:「媽媽,良好的儀表是對別人的尊重,到公共場所穿著就應該整潔、大方!」說完,他對媽媽說了聲「再見」,就去上學了。
不多久,小明就走到了公交車站點,在站台上等車的還有好些人。不知誰喊了一聲:「看,車來了!」人群一擁而上,把車門都堵住了。售票員阿姨連忙請大家排隊上車,小明自覺地排到隊伍的最後面。車剛要開時,又上來了一位老奶奶,此時車上已經沒有空的座位了。小明看到這個情景,連忙站起身說:「老奶奶,請您坐我的位置吧!」說著,上前扶老奶奶坐下。老奶奶感激地說:「謝謝你,小朋友!」小明微笑著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不知怎麼回事,司機猛一剎車,小明重心不穩,不小心踩到了旁邊一位阿姨的腳。他不好意思地打招呼:「對不起,阿姨,把您踩疼了吧!」阿姨笑了:「沒關系,小朋友,你也不是故意的。」
車終於到了站點,再走幾分鍾就到學校了,前面忽然傳來一陣鬨笑,小明一看,原來是幾個小朋友圍著一位盲人叔叔,有的給他亂指方向,有的還朝他扔東西,小明連忙上前制止了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的行為,他扶著盲人叔叔,熱情地把他送過了馬路。
中午放學,小明和同學興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來了幾個外國友人,看樣子是來旅遊的。同學興奮地抓著小明的肩說:「嗨,那兒有老外,我們上去打個招呼吧!」小明說:「好啊,見到外賓就應該主動問好。」他們用剛學會的英語熱情地向這些外國友人問好,其中兩名外賓向小明打聽天目湖怎麼走,小明仔細地指點他們乘車路線,還向他們介紹了天目湖的主要景點。幾位外國友人不住地豎起大拇指說:「中國小朋友,真棒!」說著,還贈送了他們一人一份精緻的小禮物。小明微笑著雙手接過,又向他們回贈一套明信片。
回到家後,媽媽責備小明:「怎麼這么晚才回來?」小明正想解釋,忽然發覺媽媽今天好像很不高興的樣子,就問她怎麼回事。原來早晨媽媽洗衣服後來不及脫水,直接把衣服晾在外面,把樓下阿姨家曬的被單淋濕了,她剛剛上門來和媽媽評理,難怪媽媽憋了一肚子氣。小明想了一會兒,笑著對媽媽說:「好了,媽媽,犯不著為這點小事生氣,待會兒我下樓給阿姨道個歉。」「什麼?」媽媽睜大了眼睛,「為什麼要給他們家道歉?早晨我曬衣服時,他們家又沒曬被單。」小明耐心地對媽媽說:「鄰里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我們家住在樓上,要多為樓下鄰居想想。您忘了,上次我們家衣服掉下去,還是那位阿姨送上來的!」爸爸在一旁笑著說:「還是我們家小明懂事!」
晚上放學回家,媽媽興沖沖地說:「今天我們不用燒晚飯了,你爸爸的同學請咱們吃晚飯。」「是那個楊叔叔嗎?」小明問。「對,是他。」媽媽提醒小明,「他們一家可都是回族人,去作客時可要注意啊!」小明說:「我知道了,在楊叔叔家我保證不談與豬肉有關的內容。」媽媽笑了,叫小明趕緊去把作業完成。
到了5:30分,爸爸下班回家了,小明一家三口興致勃勃地來到楊叔叔家。小明在門上輕輕地敲了三下,「誰呀?」屋裡傳出了楊叔叔的聲音。「我是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的!」小明高聲答到。門開了,楊叔叔微笑著站在門口,「歡迎你們來作客,快請進!」小明把媽媽准備好的禮物遞給楊叔叔,和爸爸媽媽換好拖鞋,這才走進客廳。
晚餐豐盛極了,媽媽直誇女主人手藝好,楊叔叔也不住地給小明夾菜,小明總是笑著表示感謝。晚餐後,楊叔叔說:「小明,聽說你很喜歡唱歌,對嗎?我這里剛好有幾張音樂會的入場券,待會兒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吧!」小明高興地接過票,連聲說:「謝謝叔叔!」
從楊叔叔家出來,小明一家三口就打的去了體育場。這場音樂會真是精彩極了,小明聽得如痴如醉,每場演出結束,他們都抱以最熱烈的掌聲。
回到家裡,小明興奮地說:「今天過得真有意思!」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