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傳統文化故事

傳統文化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7 09:03:24

⑴ 古代傳統文化故事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1.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2.戲綵娛親

周老菜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

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3. 鹿乳奉親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4.為親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5.嚙指心痛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嚙其指。參忽心痛,負薪而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嚙指以悟汝爾。」

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6.單衣順母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鎮。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7.親嘗湯葯

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葯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賢母,湯葯必親嘗。

8.拾葚供親

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葚,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二鬥牛蹄一隻與之。

黑葚奉萱闈,啼飢淚滿衣。

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9.為母埋兒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雲:「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

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10.賣身葬父

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

織縑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11. 刻木事親

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而思念劬[qu]勞之因,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

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

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

12.湧泉躍鯉

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kuai],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忽有湧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

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

子能事其母,婦更孝於姑。

13.懷桔遺親

後漢陸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待之,績懷桔二枚。及歸,拜辭墮地。術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

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

14.扇枕溫衾

後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劉護表而異之。

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

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

15.行佣供母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音pi],貧窮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親。

16.聞雷泣墓

魏王裒,事親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殯葬於山林。每遇風雨,聞阿香響震之聲,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親勿俱。」

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17.哭竹生筍

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癒。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18.卧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19.扼虎救父

晉楊香,年十四歲,嘗隨父豐往田獲傑粟,父為虎拽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於害。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20.恣蚊飽血

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

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21.嘗糞心憂

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

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22.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病,長幼咸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

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洗。

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

23.親滌溺器

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

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24.棄官尋母

宋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決,誓不見母不復還。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七十餘矣。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

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

⑵ 中國傳統文化的節日故事

1、中秋節

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犯了錯誤,仙人把吳剛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

2、重陽節

據傳說,屈原主張德才兼備,富國強軍,主張統一抗秦。但是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勒令離任,逐出京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亡途中,寫了《離騷》、《天問》、《九歌》等詩歌。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看到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卻不忍放棄祖國。

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一場偉大的愛國樂章。屈原投河後,當地人立即劃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然後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

人們擔心河中的魚會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3、元旦

4000多年前,堯舜興旺發達,堯舜勤於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堯受到人們的愛戴。然而,由於兒子沒有天分,堯並沒有把「部落聯盟」的領導權交給兒子,而是交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

後來,舜把王位交給了禹,禹在防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舜一樣,禹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很受歡迎。後來人們把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農歷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據說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來。


4、母親節

相傳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個海灘。海邊有一個貧苦的家庭,只有母子相依。母親為兒子的學習努力工作,兒子決心用功報答母親的好意。然後兒子乘船去京城參加考試。許多年過去了,沒有關於兒子的消息。母親非常著急,每天都去海邊看看。

一年,兩年,三年…年邁的母親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並不期待兒子的歸來。事實上,兒子在去京參加考試的路上,但不幸的是,翻船掉進了海里死了。上天被偉大的母愛所感動,在母親站著期待兒子的地方,深淵中矗立著一座高山;村民們被偉大的母愛所感動,並將從地上升起的獨特的山峰稱為「望兒山」。

隨著社會的發展,魷魚圈的人們仍然保留著尊重母親、愛母親的古老習俗。每年5月的母親節,都要開展各種敬愛母親的活動。

5、元宵節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共謀作亂之事,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⑶ 傳統文化故事大全

有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這個故事跟老子一樣古老。 孔子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裡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大。孔子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子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裡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么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 孔子回到他的門徒那裡。門徒們問:「您跟那個老人談什麼呢?」 孔子說:「他看起來似乎是老子的門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論點好象是正確的。」 當你用手工作的時候,不會出現頭腦的影子,一個人保持謙卑、單純、自然。當你使用狡猾的機器時,頭腦就介入了。那些用頭腦工作的人被稱為頭頭:職員的頭頭,老師的頭頭——他們被稱為頭頭。不要做頭頭。即使做一個職員也已經很不好了,何況做職員頭頭……那就完了。做一個老師已經夠糟糕的了,何況做老師頭頭……要設法成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為它們不狡猾,不夠具有競爭性;它們似乎是原始的。試著多用手來工作,你會發現那個影子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說明孔子是個虛心接受別人批評和建議的人

⑷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有什麼

美德篇
虞舜耕田
孔融讓梨
溫公愛兄
仲由負米
孟母三遷
陶淵明歸隱
王羲之苦練書法
成語內篇
百折容不撓
半途而廢
杯弓蛇影
不恥下問
東施效顰
斷章取義
分道揚鑣
負荊請罪
覆水難收
赴湯蹈火
高山流水
畫蛇添足
畫龍點晴
黃粱一夢
疾風知勁草
狡免三窟
刻舟求劍
濫竿充數
毛遂白薦
名落孫山
弄巧嵌拙
拋磚引王
塞翁笑馬
掩耳盜鈴
鄭人買履
一嗚驚人
白相矛盾
對牛彈琴
民俗篇
端午節與粽子
年的傳說
元宵節鬧花燈
清明節與踏青
牛郎織女初七會
中秋節的傳說
九九重陽節的傳說
臘八粥的故事
二日二龍抬頭
生肖的由來
傣族的潑水節
彝族的火把節
藏旋的望果節
神話篇
盤古開天地
女媧造人
女媧補天
精衛填海
後羿射日
天狗吃月亮
種子的來源
阿里山的傳說

⑸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故事

1、陶宗儀:持之以恆

元朝末年,有一個叫陶宗儀的人,自小天資聰穎、機敏好學,但後來家裡的生活條件變差,連買紙的錢都沒有了,陶宗儀沒有氣餒,他把樹葉收集起來,將讀書心得寫在樹葉上,樹葉寫滿了,就將樹葉平平整整地裝進瓦罐里。日子久了,陶宗儀積攢起來的裝樹葉的瓦罐有數十個。十幾年過去,陶宗儀將這些瓦罐全部拿出來,分門別類、整整齊齊地抄錄在紙上,整理成書,編成《南村輟耕錄》,一共30卷。經過長期努力,陶宗儀終於成為有名的大學者。

2、花木蘭:替父從軍

漢朝時,北方匈奴人侵擾我國,戰事吃緊,漢文帝下令徵兵。花木蘭的父親年老又有病在身,可是朝庭一次又一次催逼,家中沒有男孩子,花木蘭勇敢地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參了軍。花木蘭從軍12年,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她是一名女子。在戰場上,她英勇善戰,建立了卓越的功勛,受到皇帝的親自召見和嘉獎。面對名利,花木蘭從容淡泊,只要求皇帝批准她解甲回鄉,侍奉年邁的父母。

3、陸績:懷橘遺親

三國時期吳國的陸績,從小喜歡讀書,見多識廣,被稱作神童。6歲時,陸績跟隨父親陸康到九江拜見大名鼎鼎的袁術。對袁術提的問題陸績都能對答如流,態度不卑不亢,袁術非常高興,破例請他與大人一起坐,還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懷里藏了兩個。臨走時,陸績向袁術彎腰作揖,橘子從懷里滾落到地上。袁術很驚訝,問:「你來我家做客,走的時候還要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我媽媽最喜歡吃橘子,我想這么好吃的橘子媽媽吃不到太可惜了,所以帶兩個回去給她。」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不僅不責怪,反而更加賞識。陸績成年後,才華橫溢,有許多成就,並且一身正氣,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

⑹ 傳統文化故事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故事

孟母三遷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當他們住在墓地旁邊時,孟子就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於是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住!」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奇怪的鱔魚
中國古代有一位叫周豫的讀書人,有一次朋友送了他最喜歡吃的鱔魚,剛巧這天閑來無事,周豫一時技癢,親自動手,試試自己久未展露的廚藝,想煮上一鍋清燉鱔魚湯來喝。
周豫把鱔魚放進鍋里,讓它們在冷水中自由自在地游,鍋下用小火緩緩地加熱,水溫一點點增高,鱔魚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慢慢就會被煮熟。據說這樣煮出來的鱔魚沒有經過被宰殺的掙扎,肉質不會緊綳,味道最好了。
湯煮開了,周豫掀開鍋蓋一看,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鍋里有一條鱔魚的身體竟然向上弓起,只留頭和尾巴在煮開的湯水裡。這條鱔魚整個腹部都向上彎在了水面之上,直到死了,仍然保持這個姿勢而不倒下。
看到這種情形,周豫十分好奇,趕快把這條鱔魚撈出來,用刀剖開它的肚子,想看看它究竟為什麼要如此辛苦地把肚子彎起來。剖開之後,周豫驚奇地發現,鱔魚肚子里藏著滿滿的魚卵,數量多得難以計算,原來它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

木蘭替父從軍
漢朝時,北方匈奴人侵擾我國,戰事吃緊,漢文帝下令徵兵。花木蘭的父親年老又有病在身,可是朝庭一次又一次催逼,家中沒有男孩子,花木蘭勇敢地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參了軍。
花木蘭從軍12年,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她是一名女子。在戰場上,她英勇善戰,建立了卓越的功勛,受到皇帝的親自召見和嘉獎。面對名利,花木蘭從容淡泊,只要求皇帝批准她解甲回鄉,侍奉年邁的父母。

陸績懷橘遺親
三國時期吳國的陸績,從小喜歡讀書,見多識廣,被稱作神童。6歲時,陸績跟隨
父親陸康到九江拜見大名鼎鼎的袁術。對袁術提的問題陸績都能對答如流,態度不卑不亢,袁術非常高興,破例請他與大人一起坐,還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吃完橘子,悄悄地往懷里藏了兩個。
臨走時,陸績向袁術彎腰作揖,橘子從懷里滾落到地上。袁術很驚訝,問:「你來我家做客,走的時候還要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我媽媽最喜歡吃橘子,我想這么好吃的橘子媽媽吃不到太可惜了,所以帶兩個回去給她。」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不僅不責怪,反而更加賞識。
陸績成年後,才華橫溢,有許多成就,並且一身正氣,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

吳猛恣蚊飽血

晉朝的吳猛,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因為家裡很窮,沒有蚊帳,每到夏夜,爸爸總是
被蚊蟲叮咬得不能安睡。吳猛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自己脫掉上衣坐在爸爸的床前,任憑蚊蟲怎麼叮咬自己,吳猛都不去趕,就擔心那些蚊蟲離開了自己會去叮咬爸爸。

張良敬老拜師

張良是戰國時期的韓國人,一天走在橋上,正好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橋邊,一隻鞋子掉到橋底下去了。老人對張良說:「年輕人,幫我把鞋撿起來。」張良趕緊到橋下撿回鞋子。老人又說:「替我穿上!」張良想做好事做到底吧,於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神秘地一笑就走了。
沒走多遠,老人又返回來對張良說:「年輕人,我看你是值得教誨的,五天後的早晨,你還到這里來見我吧。」張良雖然覺得奇怪,還是乖地答應了。
五天之後,張良來到橋邊,見老人早已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老人很不高興地說了一句「五天後再來吧!」就扭頭走了。
過了五天,雞剛一叫,張良就起床去赴約,沒想到老人又先到了。這次老人更生氣,說「又遲到了,五天後再來吧!」
又是五天以後,張良半夜就去橋邊等候。沒過多久,老人來了。這次老人面露微笑,從懷里掏出一卷竹簡遞給張良說「讀通了這本書,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
張良回家後,發現這本書叫《太公兵法》,從此刻苦攻讀。後來張良跟隨劉邦打了很多勝仗,成為一位歷史名將。

重陽敬老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在1989
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⑺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故事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

當他們住在墓地旁邊時,孟子就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於是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住!」

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7)傳統文化故事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⑻ 傳統文化故事

董永,傳為東漢時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內屬湖北容)。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樹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遂結為夫婦。女子一月之內趕織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⑼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有哪些

中國傳統小故事1: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6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⑽ 傳統文化故事

美德篇 復虞舜耕田 孔融讓梨制 溫公愛兄 仲由負米 孟母三遷 陶淵明歸隱 王羲之苦練書法 成語篇 百折不撓 半途而廢 杯弓蛇影 不恥下問 東施效顰 斷章取義 分道揚鑣 負荊請罪 覆水難收 赴湯蹈火 高山流水 畫蛇添足 畫龍點晴 黃粱一夢 疾風知勁草 狡免三窟 刻舟求劍 濫竿充數 毛遂白薦 名落孫山 弄巧嵌拙 拋磚引王 塞翁笑馬 掩耳盜鈴 鄭人買履 一嗚驚人 白相矛盾 對牛彈琴 民俗篇 端午節與粽子 年的傳說 元宵節鬧花燈 清明節與踏青 牛郎織女初七會 中秋節的傳說 九九重陽節的傳說 臘八粥的故事 二日二龍抬頭 生肖的由來 傣族的潑水節 彝族的火把節 藏旋的望果節 神話篇 盤古開天地 女媧造人 女媧補天 精衛填海 後羿射日 天狗吃月亮 種子的來源 阿里山的傳說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