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關於豆子的故事

關於豆子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7 05:52:55

㈠ 急!!!關於吃豆的傳說或小故事

有一種民諺「雞兒不吃豆,豆兒是它舅」。字面意思很清楚,而且表達了對舅舅這一家族地位的尊敬。不過我小時候可沒想那麼多,翻出大小數種豆子,耐心的喂。實踐證明,體積小的豆子,比如綠豆紅豆,雞是吃的,但是呢,吃下去之後不久,雞會脹到……因為雞通常是先把食物吞到嗉子里,然後慢慢磨爛消化,因為雞沒有牙齒么~但是豆子遇水會膨脹,所以雞如果按照自己正常飯量吃了豆子,那麼等下就是三倍四倍的脹,所以豆子試驗裡面,有兩只雞不幸殉職——好在是鄰居家的雞,而且也沒人想到誰會特地拿豆子去喂,所以鄰居大媽還曾經送來一碗雞肉給我,而我想到這些雞吃了豆子,本著對豆子的反感,所以基本沒吃。至於蠶豆黃豆這種體積較大的豆子,雞不吃,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消。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苗、壯、滿、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溫克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因時在農歷二月初二日,故稱。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當時及其後民間以刀尺、百穀、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並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游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朗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明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清咸豐《武定府志》:「……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此外尚有上工、試犁、炒蠍豆、戴蓬草、祭龍王、敬土地、謁高禖、嫁女住春、童子開筆等節俗活動。布依族二月二要進行三天,主要祭祀土地神。節日當天,家家殺雞敬祖,吃兩色(黑、白)糯米飯,祈求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寧。

是日有許多關於龍的活動,故稱龍抬頭日。二月二龍抬頭之俗,早見於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二月二日,曰龍抬頭,放元旦祭余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清代仍沿其俗。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令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顯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俗雲「龍不抬頭天不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而天地交泰、雲興雨作是萬物生育的條件。又,古以為龍為鱗蟲之精,百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是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須、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農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為什麼要「二月二」才龍抬頭呢?因為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麼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於驚墊前後,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不過,這種說法是一般人對「二月二龍抬頭」的通常解釋,通俗易懂。然而對於「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是太陽在運動。早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人們就把太陽在恆星之間的周年運動軌跡視為一個圓,稱為黃道。再利用某些恆星把這個圓分為28個等分,形成28個區間,稱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把這28宿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平分,每個方位便有7個宿。對這28宿,都給它們起了名字。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們構成一組,稱之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象徵龍的頭角,亢宿是龍的頸,氐宿是龍的胸,房宿是龍的腹,心宿是龍的心,尾宿、箕宿是龍的尾巴。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至二月初,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說文解字》在解釋「龍」字時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都是指這蒼龍7宿在天空的隱現變化,並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時期,角宿開始出現在天空,東方蒼龍初露頭角,即是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的發展

中國遠古對龍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續下來,把龍視為管雨水的動物神越來越明確,所以《左傳》桓公五年說:「龍現而雩」,是說驚蟄以後龍就要出現了,這時要舉行祈求降雨的祭祀。戰國時的地理、神話著作《山海經》中也說,應龍居處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燭龍「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也就是經常招來風雨。由於想像中的龍能騰雲駕霧,於是迷信龍能給人帶來祥瑞,來到人間便可以化身為帝王天子,以致把皇帝稱為真龍天子。

直接藉助龍的形象舉行求雨活動的最早記載,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書中提到舞龍求雨的活動。在漢代畫像石上也刻有「戲龍」的舞蹈場面。這些都可以看作後世耍龍燈的濫觴。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宋代宮廷在這一天也有專門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二月初二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這一活動既是「嘗鮮兒」,又有娛樂,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不過,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並沒有和「龍抬頭」聯系在一起。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二月二龍抬頭」的民俗

元朝以後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各種民俗活動記載便多了起來。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龍頭節、春龍節或青龍節。清末的《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麵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這時不僅吃餅吃面條,婦女還不能操做針線活,怕傷害了龍的眼睛。《遼中縣志》記載民國時當地二月二的民俗說:「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農家咸以粗米面作餅及饅首而為早餐。婦女於是日為童孩剃頭,蓋取龍抬頭之意雲。」這是遼寧地區的民俗,清晨要用長竿敲擊房梁,把龍喚醒。同時也製作一些麵食吃。

除了吃麵食外,還有引水入宅的活動。清人《宛署雜民》說:「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蜓布入宅廚,施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這種活動是在節日清晨,人們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邊、井邊一路撒來,直到家中的水缸邊,以求風調雨順。僅僅有降雨還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讓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願。這正是小農經濟意識的反映。有的地方還有耍龍燈的活動,也是求雨之意。講求在這一天剃頭,是很多地方的習俗。

明清以來,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的活動。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清康熙時的《大興縣志》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蟲。」

為什麼要熏蟲?農歷二月初天氣漸暖,昆蟲開始活動,有的蟲子對人體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這一天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攤煎餅等辦法,憑借煙氣熏死蟲子,這是一種講求衛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東、陝西等地還有吃炒豆的做法用來驅蟲。人們將黃豆浸在鹽水中一段時間,然後取出放在鍋中爆炒,很快黃豆在鍋中發出蹦響,以此驚動蟲蠍,將之驅趕。至於有的文章提到北京有「二月二接姑奶奶」等民俗,這里就不用贅述了。

「二月二龍抬頭」的食俗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傳說。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從別的那摘得文!夠了嗎?

㈡ 豆福傳—豆子成精的故事有著怎樣的勵志情節

《豆福傳》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背景,通過一個神奇的故事讓孩子們更多的了解到我們的文化,同時,故事中折射出的奮斗精神也是對青少年的一個很好的教育。影片中探討了很多命題,關於勵志、勇氣、責任、愛情,並且融入了冒險經歷,通過豆福勵志修仙的故事,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異彩繽紛的奇異冒險旅程,充滿正能量,為觀眾特別是兒童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對於孩子的價值觀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一個神經豆想要修仙的故事,看上去離奇,實際上意義是十分模糊的。更別提,這個故事跟淮南王研製豆腐的歷史文化典故幾乎沒有任何關系。這是一部典型的披著傳統文化的外衣,進行任性而缺乏文化意義改造的作品。

事實上,如果你看過本片的前續作品《神經豆》的話,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多麼無厘頭的吃飯睡覺打豆豆的故事。一群臆造出的大黃豆人,在類似精神病院的地方修仙,整天靠拙劣的動作噱頭博觀眾一笑。到了電影中,雖然動作噱頭有所減弱,豆福與豆香也萌發出些許真情,但整個影片還是只不過給一個不正經的劇情底板增加了一點一本正經的裝飾而已。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不知道豆福修仙求道最後到底求到什麼道。它在山頂監獄中能夠成功修仙、掌握穿牆等高級法術的原因是什麼,它有什麼特殊的資質,或者它的心智有什麼實質性的成熟和改變。

㈢ 豆子故事作文有130個字

豆子故事的作文
星期五老師叫我們回家種豆子。我馬不停蹄地跑回家問媽媽:「家裡有沒有豆子?」奶奶從廚房拿了一些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立刻翻箱倒櫃找了一個舊可樂瓶做了個小巧玲瓏的花瓶,我把豆子種了進去。媽媽教我說:「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第二天,豆子破土而出。光陰似箭,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現在我的豆芽已經長出嫩綠的葉子了!
我終於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
語文課上,老師布置我們種些豆觀察豆子發芽。
這天傍晚,一回到家我按照老師的要求,拿一張紙捲成圓柱形放進透明的塑料杯,把「圓柱」的一小邊凹進去,再放幾顆綠豆,然後在「圓柱」裡面裝滿了泥,最後澆上水就仔仔細細地觀察起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杯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但豆子沒有一點變化。媽媽見了笑著說:「傻孩子,豆子需要經過長時間才能發芽的。」我只好戀戀不舍地把它放在牆角。
第二天傍晚,我給豆子澆水又來觀察豆子。「嘩!」我種的綠豆昨天還是「瘦小子「,今天竟變成了「大胖子」了,它的綠衣裳已經不夠穿了露出白白地肚皮。我再仔細觀察,發現衣服裂開的地方長出一丁點的芽。我高興地跳起來。
第三天,綠豆芽露出了笑臉,豆芽短短的,白白的,周圍布滿細細的毛有點像發霉了。
第四天,第五天,我發現那細細的毛並不是發霉原來是它的細根。豆芽努力地向上生長,它的形狀像「s」行,像一條小蛇,又像一條正彎著腰的懶蟲……
第六天,豆芽變直變長了,芽中間的豆瓣可瘦了不少,豆芽頂端長出了兩片沒張開的葉片,就像燕子的尾巴。
這幾天的觀豆真令我難忘!一顆小小的綠豆,它的生長過程竟是這么的奇妙,真是太有趣了。我以後一定要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

㈣ 一個豆子的故事是什麼

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假如他們的豆子賣不完,可以去拿回家磨成豆漿,再拿出來賣;如果豆漿賣不完,可以製作成豆腐;豆腐賣不成,變硬了,就當豆乾來賣。豆腐乾再賣不出去的話,就閹起來,變成腐乳。

㈤ 關於豆漿有哪些故事

豆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們都知道豆漿有營養,飲用後對人體有益,但卻不知道其中的一些小常識。

法國一位學者在做實驗時,先在一支試管里放入少量的明礬並加入水,晃了晃,水很清亮。接著他又加入一點火鹼片,頓時變得渾濁起來,「咦,怎麼成豆漿了?」正當他再准備加入別的物質時,發現「豆漿」居然變清了。這下,他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又重復地做了一遍,還和剛才的現象一樣。後來研究發現,礬的水溶液與火鹼發生反應,生成乳白色的氫氧化鈉,然後氫氧化鋁與火鹼繼續反應生成無色的偏鋁酸鈉,所以「豆漿」才又變清了。

人們都豆漿里的營養高,對人體有價值,但飲用未煮沸的豆漿,卻會引起全身中毒。因為豆漿中含有一些有害成分抗胰蛋白酶、酚類化合物和皂素等。抗胰蛋白酶影響蛋白質消化和吸收;酚類化合物可使豆漿產生苦味和腥味;「皂素」刺激消化道,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破壞紅細胞、產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因此未煮沸的豆漿不宜飲用。當豆漿被沸水煮過之後,所含的有害成分即被破壞,再飲用就不會中毒了。此外,豆漿不宜和雞蛋共食,因為蛋白質進入胃腸,經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為氨基酸,而後由小腸吸收。但豆漿中含有一種胰蛋白酶抑制物質,能破壞胰蛋白酶的活性,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雞蛋中的一種黏液性蛋白能和胰蛋白酶結合,使胰蛋白酶失去作用,從而阻礙蛋白質的分離,因此,豆漿不易沖雞蛋。

㈥ 康熙皇帝吃豆子的故事

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8月,康熙皇帝去盛京拜謁祖陵,取道照烏達盟進入敖漢旗境內。20日,皇帝駐敖漢王府,當時敖漢王府在老哈河南岸,但老哈河北岸已有了敖漢旗牧場了。 23日,皇帝到達今天的 烏敦套海鎮額駙營子,協理齊倫以清廷和碩額駙身份為康熙皇帝接風洗塵。敖漢、翁牛特、阿魯科爾沁、喀喇沁諸王陪宴。康熙皇帝大悅,向扎木蘇、齊倫賜金幣以表彰其忠勇。
齊倫,敖漢部班第次子,又名鄂齊爾,人們好稱其齊倫巴圖魯。巴圖魯,應為巴特爾,英雄之意。齊倫為敖漢扎薩克王府協理台吉,康熙四十年病逝。敖漢扎薩克多羅郡王扎木蘇為其王叔齊倫在府北建廟,並命名額駙廟,以示紀念。
後來,康熙皇帝又路過翁旗東部,留下了很多神話傳說。其中有個金馬駒子的故事,是說
有一天,康熙皇帝率眾臣來到夾芯子山,聽近臣說:有一個南方蠻子「憋寶」來到這里。他看過風水後,找到了一個蒙古族老阿爸,交給老人一隻玉盤,叮囑道:「你明天午時帶上這只玉盤子到夾芯子山前,盤里裝上黃豆,必有一匹黃馬駒子來吃豆子,你趕緊給它戴上籠頭,只要捉到馬駒子,你要多少錢我都答應。」第二天,老阿爸背著馬籠頭,端著盛有黃豆的玉盤來到夾芯子山。剛到午時,只見一匹黃馬駒子飛奔而來。老阿爸一看黃馬駒子那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和油光水滑的金色鬃毛,立刻打心眼裡喜歡上了。他在河畔的草灘上放了一輩子馬,還沒見過這樣好的馬駒子。但是當他斜著眼瞥見對面的山縫里的南方蠻子露出的半拉腦袋,心猛地一沉。於是老阿爸抓起籠頭用力一揮,黃馬駒子立刻跑得無影無蹤。山裡的南方蠻子呼天愴地的嘶嚎:「只要戴上籠頭,那馬駒子就是金馬駒子,那黃豆就是金豆子!你可真是個大傻瓜,大笨蛋!」然而,老阿爸只是淡淡地一笑,他撩起袍襟,邁開大步向自己的馬群走去。康熙聽到這一傳說後,點頭稱贊,說:「要保護好當地的山神和財寶,好好!」

㈦ 豆子的故事編寫童話故事

《匹諾曹》又稱《木偶奇遇記》(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是18世紀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留給世人的經典專童話故事.
故事的屬主角是老木偶匠蓋比特(Geppetto)親手所雕刻的一個小木偶,他的名字就叫做匹諾曹.在魔法為匹諾曹注入了神奇的生命力之後,匹諾曹便一心渴望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男孩.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匹諾曹找到善良的藍仙女.藍仙女答應了他的要求,但卻有一個附加條件:匹諾曹必須學會誠實、勇敢、不自私自利.而且同時作為懲罰,每當匹諾曹說謊時,他的鼻子便會不斷地變長.的確,誠實並不是一件可以輕松擁有的美德,還沒有認真意識到誠實的重要的匹諾曹,鼻子很快就越變越長,並且麻煩的事情也接踵而至!……終於,經過無數艱辛的磨難和考驗,匹諾曹總算了解到了誠實的含義.而作為仙子的獎賞,匹諾曹也實現了自己期待已久的夢想——變成一個真正活生生的"人".

㈧ 有關豆類食物故事兩分鍾左右

小黃豆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顆小黃豆,是從市場上被主人買回來的,是黃色的哦 ,我本專來以屬為在主人家我會有大用處,可是主人卻把我放在一個大袋子里,裡面有很多小黃豆。雖然我認識了那麼多的小夥伴,但是我還是想給主人派上大用場,我就這樣等著、盼著……
我的朋友大多出門到主人的肚子里玩去了,我卻還在袋子里,不過我的運氣還不是很差,主人把我和我的幾個兄弟扔到一個有水的杯子里,我以為要淹死。可一天過後,我不但沒淹死,而且原來瘦小的我變成了一個小胖子,像變魔術一樣,大約泡了12小時多,泡漲後,主人又把我放到簸箕里,每天澆兩次水,幾天過後,我的頭上長了一根小芽,有3毫米長,我神氣極了,又過了幾天,我頭上的小芽長大了,有2厘米長,慢慢的芽有7厘米長了,主人把我和弟兄們撈起來,栽在了土裡,過了幾天我的身體變綠了,身體變成了兩瓣,中間長出了莖,又長了2片小綠葉,還有很多很多的事……
我的一生就是這樣,你的一生是不是和我差不多呢?

㈨ 關於紅豆的故事

相傳漢代閩越國復有一制男子被強征戍邊,其妻終日望歸。後同去者均回,惟其夫未返,妻終日立於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艷,人們視為貞妻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稱「相思豆」。
唐代大詩人王維有詩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㈩ 一個豆子的故事是什麼誰知道

一個豆子的故事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是最內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容子賣不出去.假如他們的豆子賣不完,可以去拿回家磨成豆漿,再拿出來賣;如果豆漿賣不完,可以製作成豆腐;豆腐賣不成,變硬了,就當豆乾來賣,豆腐乾再賣不出去的話,就閹起來,變成腐乳.還有一種選擇是:賣豆人把賣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讓豆子發芽,幾天後就可改變成豆芽;豆芽再賣不動,就讓它長大些,變成豆苗;如果豆苗還是賣不動,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裡,當做盆景來賣,如果盆景再賣不出去,就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讓它生長,幾個月後,它結出許多新豆子,一顆一顆變成上百顆豆子,想想那是多麼劃算的事.
從這個故事看出,一顆豆子遭到冷落的時候,都有那麼多精彩的選擇,何況一個人呢?人至少比豆子還要堅強一些吧?最起碼人還是高級動物也有頑強的生命力的.那麼你現在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
人活在世界上,看似長久,其實只有那麼三天----昨天 今天 明天.昨天過去了,不再煩惱;今天,正在過,不用煩惱;明天,還沒到,更是煩不著.一切的煩惱都會迎韌而解.今天的擔憂一切都讓它通通過去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