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成語十

成語十

發布時間: 2020-12-27 04:30:27

㈠ 10個寓言故事成語

鷸蚌相爭、井底之蛙、畫蛇添足、指鹿為馬、掩耳盜鈴、班門弄斧、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南轅北轍。

1、 鷸蚌相爭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譯文】:波翻血海全球憐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大的秦國?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自】:莊子·戰國《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譯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談論大海的事,因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見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後來人們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來比喻眼界狹小,目光短淺的人。

3、畫蛇添足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自】:《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文】: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他足夠?

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後,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餘。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然後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酒。

4、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馬遷·漢《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譯文】: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於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二世笑著說:你錯了吧?對鹿為馬。問身邊的人,旁邊的人沉默,有人說是馬為了迎合趙高。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掩耳盜鈴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譯文】:百姓想得到鍾的,想要背著它逃跑,那鍾大不到背不動。以椎詆毀他,鍾是一樣的聲音。怕別人聽見他而剝奪自己的,突然捂著自己的耳朵。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6、班門弄斧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譯文】:拿著斧子到班、郢之門,這個厚臉皮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

7、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裡,就契那船說:這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的。船已經走了,而劍不走,這樣尋找寶劍,這不是糊塗嗎?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8、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戰國《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譯文】: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9、揠苗助長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戰國《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病了,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於死了。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10、南轅北轍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劉向·漢《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大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㈡ 成語十個(簡單一點的)

畫龍點睛,畫蛇添足,畫虎類犬,放虎歸山,隔岸觀火,如虎添翼,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掩耳盜鈴,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海誓山盟,兔死狐悲,雞毛蒜皮,首鼠兩端,雞口牛後,車水馬龍

㈢ 猜成語十什

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多元碼)自帶有九萬條詞彙。輸入 w 打出【內十】字,即見容下列成語:

十之八九;十室九空;十行俱下;十萬火急;十面埋伏;十惡不赦;十冬臘月;十全十美;十拿九穩;十年寒窗;等等。

〖友情提醒〗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受國家發明專利保護,未委託任何網站提供下載。現已發現某些網站提供假冒「多元漢字與圖形符號輸入法」的軟體下載,並沒有多元輸入法的任一先進功能,且純屬侵權和欺騙行為,提請網友注意,以免受騙上當!

㈣ 帶有故事的成語10個

1、亡羊補牢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2、盲人摸象

有一天,四個盲人坐在樹下乘涼。有個趕象的人走過來,大聲喊著:「象來了,讓開點!」其中一個盲人便提議說:「象是什麼樣子的呢?咱們來摸一摸好嗎?」另外三個盲人齊聲說:「好,摸一摸就知道了。」

他們向趕象的人說了他們的想法。趕象的人同意了,把象拴在樹上,讓他們摸一摸。

一個盲人摸了摸象的身子,就說:「我知道了,象就像一堵牆。」第二個盲人摸著象的牙,說道:「象和又圓又滑的棍子一樣。」第三個盲人摸著象的腿,就反駁他們說:「你們倆說得都不對,象跟柱子差不多。」第四個盲人摸著象的尾巴,大聲叫起來:「你們都錯了!象和粗繩子一模一樣。」

四個盲人你爭我辯,都認為自己說得對,誰也不服誰。這時,趕象的人對他們說:「你們都沒有說對。一定要摸遍了象的全身,才能知道象是什麼樣子的。你們每個人只摸了象的一部分,怎麼能說得對呢?」

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3、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4、揠苗助長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5、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

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6、背水一戰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後東渡黃河,打敗並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於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後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

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7、紙上談兵

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與其匹敵。他的父親趙奢曾經評論說:「打仗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而趙括把它說得太容易了,假使將來趙國不任命他為將軍,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為將軍,導致趙軍大敗的人必定是趙括無疑。」

後來趙括果然代替廉頗做了大將軍,長平一戰被秦將白起打敗,四十萬趙軍全部被消滅,趙括自己也戰死了。

8、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

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

說看,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9、盲人摸象

有一天,四個盲人坐在樹下乘涼。有個趕象的人走過來,大聲喊著:「象來了,讓開點!」其中一個盲人便提議說:「象是什麼樣子的呢?咱們來摸一摸好嗎?」另外三個盲人齊聲說:「好,摸一摸就知道了。」

他們向趕象的人說了他們的想法。趕象的人同意了,把象拴在樹上,讓他們摸一摸。

一個盲人摸了摸象的身子,就說:「我知道了,象就像一堵牆。」第二個盲人摸著象的牙,說道:「象和又圓又滑的棍子一樣。」第三個盲人摸著象的腿,就反駁他們說:「你們倆說得都不對,象跟柱子差不多。」第四個盲人摸著象的尾巴,大聲叫起來:「你們都錯了!象和粗繩子一模一樣。」

四個盲人你爭我辯,都認為自己說得對,誰也不服誰。這時,趕象的人對他們說:「你們都沒有說對。一定要摸遍了象的全身,才能知道象是什麼樣子的。你們每個人只摸了象的一部分,怎麼能說得對呢?」

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10、映雪囊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㈤ 關於時間的成語10個

一日三秋
一葉知秋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年半載
一刻千金
一日千里
一朝一夕
十年寒窗
萬古長青
萬古流芳
(以上10個)

㈥ 關於英雄人物的成語十個

臨危不懼、寧死不屈、自強不息、視死如歸、不屈不撓、威風凜凜、披荊斬棘、知難而上、頂天立地、一表人才。

一、臨危不懼

白話釋義:遇到危難毫不畏懼。

出處:《鄧析子·無厚》:「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朝代:春秋時代

作者:鄧析

翻譯:不知道具體的時間是多少,所以面對困難不害怕。

二、寧死不屈

白話釋義:寧可死去,也不屈服。

出處:《宋進士袁鏞忠義傳》:「以大義拒敵,寧死不屈。」

朝代:明

作者:·趙弼

翻譯:用大義去阻擋敵人,寧可死去,也不屈服。

三、自強不息

白話釋義: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出處:《周易·乾》:「君子,以自強不息。」

朝代:周

作者:姬昌

翻譯:君子應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四、視死如歸

白話釋義: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形容為了正義的事業,不怕死

出處:《管子·小匡》:「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朝代:春秋

作者:管仲

翻譯:鼓舞三軍將士讓他們視死如歸。

五、不屈不撓

白話釋義:形容在惡勢力和困難面前意志十分堅強

出處:《漢書·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不離。」

朝代:東漢

作者:史學家班固

翻譯:樂觀誠實,在惡勢力和困難面前意志十分堅強

六、威風凜凜

白話釋義:威嚴可畏、有氣勢的樣子。

出處:《貶黃州》:「見如今御台威風凜凜;怎敢向翰林院文質彬彬。」

朝代:元

作者:費唐臣

翻譯:看到像現在御台威風凜凜;竟敢向翰林院文化融會貫通。

七、披荊斬棘

白話釋義: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披:撥開。荊、棘:泛指山野叢生的多刺小灌木。

出處:《後漢書·馮異傳》:「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朝代:南宋

作者:范曄

翻譯:為我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平定關中
八、知難而上

白話釋義:明知道困難重重卻偏要向前走,敢於迎難而上。知難而上指的是一種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我們要加以學習和發揚知難而上的精神。
出處:《左傳·定公六年》:「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為知難而行也。』」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翻譯:我們家也不會滅亡,但我明知道困難重重卻偏要向前走,敢於迎難而上。
九、頂天立地

白話釋義:頭頂著天,腳踏著地。形容形象雄偉高大,氣概非凡。

出處:《五燈會元·道場無庵法全禪師》:「汝等諸人;個個頂天立地」。

朝代:宋

作者:·釋普濟

翻譯:你們所有人;個個頭頂著天,腳踏著地。

十、一表人才

白話釋義:形容人相貌英俊,風度瀟灑。

出處:《望江亭》:「夫人;放著你這一表人物;怕沒有中意的丈夫;嫁一個去?」

朝代:元

作者:關漢卿

翻譯:夫人,放著你這一代表人物;哪怕沒有符合你心意的的男人。嫁給一個試試吧

㈦ 形容高興快樂的成語十個

1、眼笑眉舒
成語拼音:yǎn xiào méi shū
成語解釋:舒:伸展。眼裡流露出歡笑的神情,眉毛舒展。形容非常高興
成語出處:元·胡祗遹《沉醉東風》曲:「漁得魚心滿願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2、喜眉笑眼
成語拼音:xǐ méi xiào yǎn
成語解釋:形容滿臉笑容;非常高興。
成語出處:柳青《銅牆鐵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貴客一樣,喜眉笑眼朝著溝里張望。」
3、眉歡眼笑
成語拼音:méi huān yǎn xiào
成語解釋:形容非常興奮、高興
成語出處:清 李漁《意中緣 拒妁》:「若說起才郎的名字,只怕你們兩個,都要眉歡眼笑起來。」
4、眉開眼笑
成語拼音:méi kāi yǎn xiào
成語解釋:眉頭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成語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0回:「大盜一面看著,只喜的眉開眼笑。
5、展眼舒眉
成語拼音:zhǎn yǎn shū méi
成語解釋:眉眼舒展。形容稱心遂意的樣子。
成語出處: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三折:「幾曾道展言舒眉,則被你誤了人儒冠布衣。」
6、笑逐顏開
成語拼音:xiào zhú yán kāi
成語解釋: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逐:驅使;顏:臉面。
成語出處: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母親方才轉憂為喜,笑逐顏開道:'虧得兒子崢嶸有日,奮發有時。」
7、喜形於色
成語拼音:xǐ xíng yú sè
成語解釋:形:表露;色:臉色。內心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成語出處:《北史 高允傳》:「允喜形於色,語人曰:『天恩以我篤老,大有所賚,得以贍客矣。』」
8、歡欣若狂
成語拼音:huān xīn ruò kuáng
成語解釋: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吳玉章《辛亥革命》:「當變法的詔書一道道地傳來的時候,我們這些贊成變法的人,真是歡欣若狂。」
9、心花怒放
成語拼音:xīn huā nù fàng
成語解釋:心裡高興得像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怒放:盛開。
成語出處: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只他這一番言語舉動,便把個舅爺騙得心花怒放。」
10、喜出望外
成語拼音:xǐ chū wàng wài
成語解釋: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
成語出處:宋 蘇軾《與李之儀》:「契闊八年,豈謂復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喜出望外。」

㈧ 關於花的成語十個

關於花的成語:霧里看花、落花流水、鐵樹開花、走馬觀花、眼花繚亂、花團錦簇、錦上添花、移花接木、柳暗花明、借花千佛
1、霧里看花
拼音:wù lǐ kàn huā
解釋: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處: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譯文:春來水漲,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
近義詞:若明若暗
反義詞: 真真切切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看不真切。
2、落花流水
拼音:luò huā liú shuǐ
解釋:原來是形容殘敗的暮春景色。後常用來比喻被打得大敗,也指殘亂而零落的樣子。
出處:唐·白居易《過元家履信宅》詩:「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
譯文:花從樹上默默地落下,水依然各自無情地流淌到池中。
用法:聯合式;作補語;含貶義 。
近義詞:狼狽不堪、一敗塗地。
反義詞:得勝回朝
3、鐵樹開花
拼音:tiě shù kāi huā
解釋: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
出處: 明·王濟《君子堂日詢手鏡》:「吳浙間嘗有俗諺雲,見事難成,則雲須鐵樹開花。」
譯文:吳浙間有句諺語說,見到事情極難辦成,就說鐵樹開花。
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事情根本不可能辦成。
例句:大軍抗日渡金沙,鐵樹要開花。
4、走馬觀花
拼音:zǒu mǎ guān huā
解釋:指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粗略地觀察一下。
出處: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譯文:迎著浩盪春風得意地縱馬賓士,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
近義詞:淺嘗輒止、浮光掠影、蜻蜓點水
反義詞:入木三分、鞭辟入裡
用法:作謂語、狀語、賓語;含貶義,指走過場。
5、眼花繚亂
拼音:yǎn huā liáo luàn
解釋:形容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比喻事物復雜,無法辨清。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 : 「則著人眼花繚亂口難開;魂靈兒飛在 半天。「
譯文:就讓人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難以開口,魂靈兒飛在半天了。
用法:中性詞,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
6、花團錦簇
拼音:huā tuán jǐn cù
解釋:形容花朵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四回:「真是個花團錦簇!那一片富麗妖嬈;真勝似天堂月殿;不亞於仙府瑤宮。」
譯文:真是個花朵五彩繽紛的景象!那一片富麗妖嬈,真勝過天堂月殿,不比仙府瑤宮差。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五彩繽紛。
例句:這些字使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7、錦上添花
拼音:jǐn shàng tiān huā
解釋:意指在美麗的錦織物上再添加鮮花。比喻略加修飾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出處:宋·黃庭堅《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譯文:涪翁給(畫)做的詩或題的字,對這幅畫來說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
近義詞:精益求精、如虎添翼、添磚加瓦
反義詞:雪上加霜、火上澆油
8、移花接木
拼音: yí huā jiē mù
解釋:指把一種花木的枝條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來欺騙別人。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譯文:同窗好友把假的當作真的,女秀才暗中用手段來欺騙別人。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偷梁換柱、 移天換日
9、柳暗花明
拼音:liu an hua ming
解釋:形容柳樹成陰,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
出處:宋·陸游《游山西村》:「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譯文::山重巒疊嶂,水迂迴曲折,正懷疑前面沒有路,突然出現了一個柳綠花紅的小山村。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例句:一次又一次看來是不可逾越的艱險,也總是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10、借花獻佛
拼音: jiè huā xiàn fó
解釋:用別人的花進獻給菩薩,比喻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出處: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既然哥哥有酒,我們借花獻佛,與哥哥上壽咱。」
譯文:既然哥哥有酒,我們就拿你的東西做人情,給哥哥祝壽。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用別人的東西做人情。
近義詞:順水人情
反義詞:真心實意
例句:我就借花獻佛,先敬您一杯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