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北京的相關故事

北京的相關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6 15:21:17

Ⅰ 北京歷史故事

先秦至秦漢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為薊縣,為廣陽郡守駐地。

漢高帝五年,被劃為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 本始元年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編輯]
兩晉至隋唐五代
直至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治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直至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里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里建立割據政權,自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參見: 潭柘寺,法源寺

[編輯]
遼朝
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南京,改幽州為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參見:北京天寧寺塔

[編輯]
金朝
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編輯]
元朝
成吉思汗於1216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至元四年,開始在金中都東北郊修建元大都。 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蒙古文為Khanbalik,漢字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

[編輯]
明朝
明朝初年,以應天府為京師,大都路於洪武元年八月改稱為北平府,同年十月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燕王朱棣(明成祖)發動靖難戰爭、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升為北京,稱為「行在」。永樂十九年正月,明朝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南京作為留都。

[編輯]
清朝
清朝入關後隨即佔領北京,亦稱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編輯]
近代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定都南京,1912年遷都北京,直至1927年北洋政府垮台。而此時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仍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

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被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1930年6月,北平被降為河北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並成立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1949年1月3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得到北平控制權。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重新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宣告成立

Ⅱ 有關北京故宮的傳說或故事有哪些

1、故宮看門人

5點,是故宮關門清客的時間。據說,那個鍾點是故宮陰氣最重的時刻。很多遊人都感覺到,即使是在悶熱的夏天,5點的故宮也會讓人感到一種陰 冷。那是因為,過了5點,陽間的客人們就要走了,而即將登場的就是那些以前故宮還有守夜的人。故宮看門人的孩子身體都不好,老人都說是因為那人受的陰氣大,影響了下一代!因此,故宮再也沒有看門人。

2、故宮珍妃井

清朝光緒十三年(1887年),光緒皇帝在慈禧太後的威懾下無奈地「選」了隆裕皇後和瑾妃、珍妃之後,他與慈禧太後的親侄女隆裕皇後的感情始終疏遠,卻漸漸地愛上了為人善良、聰穎、伶俐的珍妃。由於珍妃在政治上同情並支持光緒皇帝的變法行動,因此她在得到光緒皇帝的寵愛的同時,也遭到了西太後的極度仇視。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後以陰謀使得戊戌變法失敗,再度大權獨攬。此後,慈禧太後因不喜歡珍妃而把珍妃禁閉在景棋閣後面的小院里。

禁閉珍妃的冷宮在皇宮東南角花園的一個小院里,完全與外人隔絕,吃喝拉撒都在太監監視之下,珍妃一天天消瘦下去了。她姐姐瑾妃有時偷偷送幾件衣服或捎幾句話,珍妃才感到有點溫暖。

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後挾持也曾被單獨軟禁的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臨行前不忘對珍妃下毒手。她命二總管把珍妃從景祺閣後面的小院里放出來,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為由,命珍妃投井。

3、故宮太和殿內軒轅鏡

太和殿類正面有一個兩米高的方形平台,平台上是皇帝坐的金鑾寶座,兩旁是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在金鑾寶座的正上方雕刻著一條精美生動的蟠龍,龍嘴裡掛著一顆倒垂的大銅球——這便是傳說中的軒轅鏡。相傳是上古時代黃帝所鑄造的,代表著皇位的正統合法性。

神奇的是,據說當有冒牌貨皇帝坐在金鑾寶座上,這個軒轅鏡就會自動啟動機關,上百斤的銅球便掉落下來,將假皇帝砸成肉泥!所以沒有人敢去坐皇帝的寶座,怕的是軒轅鏡照出他是冒牌貨,從而啟動機關。

4、宮女魅影

在1983年的一個深夜,有一個人從故宮珍寶館附近的夾牆走過,突然發現遠處有一群打著宮燈的人,他想這個年代都用手電筒阿,誰還用宮燈呢,於是就想上前看看,可怎麼追也追不上那隊打著宮燈的人,不過遠遠的看去,的確是穿著清朝的旗袍的宮女,打著扁紗的宮燈整齊的走著。

5、故宮陰陽道

故宮裡面的西六宮,是皇帝嬪妃居住的場所,位於中軸線左側,與東六宮對應。西六宮主要包括包括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和太極殿。而夾雜在西六宮、奉先殿、北五所與寧壽宮之間的宮道,習慣性的被人們稱作東筒子夾道,據說宮里的太監、宮女死後只能從此道抬出宮,因而很多靈異事件都是在這里發生的,因此這條路也被大家叫作陰陽道。

那麼什麼是陰陽道呢?簡單的來說就是明月當空的夜裡,在高強聳立、悠長的夾道的地面上,會出一陰一陽兩個界面(其實就是一部分是月亮光,另一部分月亮光被牆擋住了,形成的牆影子)。根據流傳,陽面是宮里人行走的,陰面是妖魔鬼怪行走的。

Ⅲ 老北京有什麼故事

(0)先有潭柘寺 後有北京城
潭柘寺在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前年古剎。史書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民間則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俗諺。
潭柘寺建於1600餘年前的晉代,初稱嘉福寺,興盛於唐代的武則天時期,名為龍泉寺,金代改稱為大萬壽寺,清康熙年間改稱岫雲寺。據《岫雲寺蓮花池記略》載:「寺址本在青龍潭上,有古柘千章,故名潭柘寺」。
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礎上發展改建的。元朝初年,世祖忽必烈聽從了大將巴圖魯和漢族學者、謀士劉秉忠的建議,以「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為由,於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大都城,這已經晚於晉代800餘年了。在此之前,遼國曾在公元916年以幽州為南京,晚於晉代近500年,就是唐武則天時代也比晉代晚400多年。因之,民諺所說的潭柘寺與北京城的關系是真實的。
(1)北新橋的海眼
說這劉伯溫和姚廣孝倆人建了北京城,發現北京城有幾口海眼,東邊通到大海。最大的倆;一個在京西玉泉山,鎮在一個大廟地下,一個在北海,被白塔鎮著,還有一口在北新橋;沒鎮住。這鎮海獸就老出來鬧騰。劉伯溫就跟它商量;說我們要建北京城,你先進去,等什麼時候這橋變了舊橋你再出來。鎮海獸想了想就跳進了海眼。回頭劉伯溫就告訴百姓,說這里只能叫北新橋,永遠不能叫舊橋了。後來年頭,這北新橋的海眼被動過兩回,一回是RB鬼子進北京,使大鐵鏈子往上拉,拉了一兩公里,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黃湯,還隱隱的有海風的聲音,伴著腥味。RB人慌了,趕緊把鏈子又順了回去。第二次是紅衛兵為破四舊;也用大鐵鏈子往上拉,結果跟RB人一樣;也全嚇傻了,趕緊恢復了原貌 最近一次跟北新橋海眼有關的事是修地鐵幾號線來的,新聞里還播了;說是為了不破壞北新橋的一口古井,地鐵繞了多少多少公里。 ~~ 聽了覺得這事挺神的!
(2)短篇的一個
大家都知道故宮對外開放的其實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對外開放的。具體原因誰也說不清楚。但傳說,剛解放那會,故宮博物院晚上巡查保衛的人員經常看見有種奇怪的動物,說像老鼠但特別大,說像豬又跑的奇快。人說這是皇族養在東西宮內鎮宮之獸。後來好些人想抓住一兩只,但這快六十年了,看見的人越來越多,卻沒人真正抓住過一隻!想來真是玄乎。
(3)菜市口刑場
大家都知道,菜市口是前朝的刑場。有這么一家裁縫鋪子,就住菜市口,由於手藝好,生意很旺。時間久了就遠近都出了名。就說有這么一年,夏景天兒,菜市口外砍死了一個亂黨。當天晚上,裁縫鋪掌櫃的睡著正香,突然發現屋裡有人走動,估摸著八成是鬧賊。可又一想,這賊就讓他鬧吧,反正我這屋裡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就眯縫著眼睛瞅著,這賊摸索了一會,倒也懂事;出門隨手把門給關了。第二天,掌櫃的起床看看丟沒丟什麼東西,一收拾發現自己的針線笸籮不見了。就在這時外頭有人喊:掌櫃的快出來看看吧。掌櫃的出門跟眾人到荒郊外一看,昨天那個斬首的人,腦袋和身子連在了一起。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細細的線痕,旁邊就扔著裁縫鋪的笸籮! 菜市口斜對過兒有個鶴年堂,刀傷葯出名。每次行完刑,夜裡總有「人」拍門買刀傷葯。後來,"到鶴年堂買刀傷葯"也成了老北京的一句罵人俗話了。老鋪現在應該已經拆了。唉~
(4)鑄鍾娘娘
現在鍾樓的大鍾不敲了,當年敲的時候,尾音里總是帶著隱隱的「邪,邪,邪」的聲音。這時那老人就該說:"鑄鍾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 話說這皇上蓋了鼓樓,就要有和鼓樓差不多的鍾樓。皇上下了聖旨責成工部在三個月內鑄1萬3千斤大鍾一座。工部就找到了北京最好的鑄鍾師傅。大家齊心合力很早就鑄成了大鍾,心想這下可以請功領賞了。可誰知皇上看了大鍾;很不滿意,說這么大的一口鍾怎麼是鐵鑄的,黑漆漆的真難看。下令工部務必在三個月之內鑄成一萬三千斤銅鍾一口,如若不成,拿工部大人是問。工部大人接旨謝恩,迅速找到鑄鍾師傅。說要是完不了工,你們的腦袋就都沒了!鑄鍾師傅趕緊都回去工作。可是到了最後一夜了大鍾還是鑄不成,因為這銅呀它不好凝結。等凝結了,這鍾早就變形了,於是大家只能坐在化鍾爐旁邊;等天亮了那就是大家的死期! 說這鑄鍾師傅里有個年紀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裡有個小女兒。這天小女兒來到鑄鍾廠給爸爸送飯,知道了大家的事情;瘋了似的一頭就沖進了化鍾爐。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攔,卻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隻綉花鞋!可誰知待大家回頭一看化鍾爐;銅水早變了另一種顏色。大家齊努力,竟連夜鑄成了大鍾! 至於說後來,鑄鍾廠拆了在原址蓋了一座鑄鍾娘娘廟,現在好像也拆了,鼓樓後面就放著那口不用的鐵鍾。

(5)隆福寺大火
話說多少年前的那場大火,把隆福寺一把火點了。曾經住過東四的人;而且不僅住過東四的人都知道,那會兒,隆福寺和它跟前兒的那條胡同多火啊! 可著了火以後呢,就完了吧?徹底完了。這是因為破了風水了。隆福寺頭嘍的那跟牌樓似的叫做隆福大廈的建築是後蓋的,就頭兩年的事兒。蓋那東西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兩只石龜來,這當時住東四的人都應該知道吧?反正我知道。挖出來的石龜上刻著字,劉伯溫埋的,石龜挖出來後就運走了,自此,東四徹底頹了,隆福大廈更是一蹶不振。還有傳得更邪乎的,說那倆石龜個兒挺大的,每個都得跟汽車似的,是真不小啊。不過去年隆福大廈邊兒上蓋了一個娃哈哈酒樓,倍兒火,異常的火,我也去那兒吃了兩回,杭州菜。不知道什麼原因,真是異常的火。
(6)萬壽山上的佛香閣
哎,你們知道為什麼萬壽山上要蓋個佛香閣嗎?說啊當年朝庭想在海淀這片風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園子。那前兒是乾隆皇上,人家說這萬壽山下有個古墓。是明朝哪個王妃的墓,動不得。一是由祖宗入關後的遺訓;說是前朝墓地的一草一木都應保護,因為咱們旗人入關時,是從李闖王手裡得的天下,跟前朝可沒那麼大的仇恨。二呢據傳這妃子當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動不得!乾隆爺聽了,說怕什麼,給我掘嘍。底下人哪敢不從,當然只能挖,誰知一挖挖出了亂子。乾隆爺親到現場一看;墓的大石門已被挖開,就見門裡面刻著八個大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把個乾隆爺嚇得一機靈;趕忙命人把石門重新封好,土都蓋回去,並在萬壽山上蓋了一大廟,來鎮住不冥的鬼魂~~這就是佛香閣了.

Ⅳ 北京的歷史故事

多的是啊!

Ⅳ 北京故宮相關故事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回以三大殿為答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Ⅵ 北京有哪些歷史故事

於謙保衛北京
明朝五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全線崩潰,消息傳到北京,太後和皇後急得哭哭啼啼,從宮里內庫撿出大量金銀珍寶、綾羅綢緞,偷偷派太監帶著財寶去尋找瓦剌軍,想把英宗贖回來。結果,當然是毫無希望。
從土木堡逃出來的傷兵,斷了手的,缺了腿的,陸續在北京街道出現了。京城裡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樣。再說,京城裡留下的人馬不多,瓦剌軍來了怎麼抵擋呢?
為了安定人心,皇太後宣布由郕王朱祁鈺監國(就是代理皇帝的職權),並且召集大臣,商量怎麼對付瓦剌。大臣們七嘴八舌,不知怎麼辦才好。大臣徐有貞說:「瓦剌兵強,怎麼也抵擋不住。我考察天象,京城將遭到大難、不如逃到南方去,暫時避一下,再作打算。」
兵部侍郎於謙神情嚴肅地向皇太後和郕王說:「誰主張逃跑的,應該砍頭。京城是國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勢就完了。大家難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訓嗎?」
於謙的主張得到許多大臣的支持,太後決定叫於謙負責指揮軍民守城。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遠大的志向。小時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畫像。於謙十分欽佩文天祥,把那幅畫像掛在書桌邊,並且題上詞,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學習。長大以後,他考中進士,做了幾任地方官,嚴格執法,廉潔奉公;後來擔任河南巡撫,獎勵生產,救濟災荒,比較注意人民疾苦。
王振專權的時候,貪污成風,地方官進京辦事,總要先送白銀賄賂上司,只有於謙從來不送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甩動他的兩只袖子,笑著說:「只有清風。」他還寫了一首詩,表明自己的態度,詩的後面兩句是:「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後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閭閻就是里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於謙剛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黨誣告於謙,把於謙打進監牢,還判了死刑。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員和百姓聽到於謙被誣陷的消息,成千上萬的人聯名向明英宗請願,要求釋放於謙。王振一夥一看眾怒難犯,又抓不住於謙什麼把柄,只好釋放了於謙,恢復了他的原職;後來,又被調到北京擔任兵部侍郎。
這一回,在京城面臨危急的時刻,於謙毅然擔負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緊調兵遣將,加強京城和附近關口的防禦兵力;一面整頓內部,逮捕了一批瓦剌軍的奸細。
有一天,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上朝,大臣們紛紛要求宣布王振罪狀。朱祁鈺不敢作主。有個宦官馬順,是王振的同黨,見大臣們不肯退朝,吆喝著想把大臣趕跑。這下激怒了大臣。有個大臣沖上去揪住馬順,大夥趕上來,一陣拳打腳踢,就把馬順揍死了。
朱祁鈺見到朝堂大亂,想躲進內宮,於謙攔住他說:「王振是這次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不懲辦不能平民憤。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狀,大臣們就心安了。」
朱祁鈺聽了於謙的話,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懲辦了一些王振的同黨,人心漸漸安定下來。
瓦剌首領也先俘虜了明英宗,沒把他殺死,卻挾持著英宗當人質,不斷騷擾邊境。看來,京城裡沒有皇帝不好辦。於謙等大臣請太後正式宣布讓朱祁鈺做皇帝,被俘虜的明英宗改稱太上皇。朱祁鈺這才即位稱帝,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也先知道明朝決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為借口,大舉進犯北京。
這一年十月,瓦剌軍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門外紮下營寨。於謙立刻召集將領商量對策。大將石亨認為明軍兵力弱,主張把軍隊撤進城裡,然後把各道城門關閉起來防守,日子一久,也許瓦剌會自動退兵。
於謙說:「敵人這樣囂張。如果我們向他們示弱,只會助長他們的氣焰。我們一定要主動出兵,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
接著,他分派將領帶兵出城,在京城九門外擺開陣勢。
於謙在城外把各路人馬布置好後,他親自率領一支人馬駐守在德勝門外,叫城裡的守將把城門全部關閉起來,表示有進無退的決心。並且下了一道軍令:將領上陣,丟了隊伍帶頭後退的,就斬將領;兵士不聽將領指揮,臨陣脫逃的,由後隊將士督斬。
將士們被於謙的勇敢堅定的精神感動了,士氣振奮,鬥志昂揚,下決心跟瓦剌軍拚死戰斗,保衛北京。
這時候,各地的明軍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陸續開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軍增加到二十二萬人。
明軍聲勢浩大,戒備森嚴,也先發動幾次進攻,都遭到明軍奮勇阻擊。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軍,跳上屋頂牆頭,用磚瓦投擲敵人。經過五天的激戰,瓦剌軍死傷慘重。
也先遭到嚴重損失,又怕退路被明軍截斷,不敢再戰,就帶著明英宗和殘兵敗將撤退。於謙等明英宗去遠了,就用火炮轟擊,又殺傷了一批瓦剌兵。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於謙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軍民的愛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於謙家的房屋簡陋,只能遮蔽風雨,明代宗給他造一座府第,於謙推辭了。他說:「現在正是國難當頭的時候,怎麼能貪圖享受呢?」
也先失敗後,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沒有用處。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
於謙一心保衛國家,但是那個在北京危急的日子裡主張逃跑的徐有貞,還有被於謙責備過的大將石亨,都對他懷恨在心,在暗地裡想法報復。
英宗回北京後過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場大病,徐有貞、石亨跟宦官勾結起來,帶兵闖進皇宮,迎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作「奪門之變」。沒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復位後,對於謙在他被俘流亡的時候,幫他弟弟即位稱帝,心裡本來有氣,再加上徐有貞、石亨一夥在他面前說了不少誣陷的話,竟下了狠心,給於謙加上個「謀反」的罪名,把於謙殺害。
北京的百姓聽到於謙受冤被害,不論男女老少,個個傷心痛哭。人們傳誦著於謙年輕時候寫的一首《詠石灰》的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人們認為,這正是於謙一生的寫照。

Ⅶ 有關北京城的傳說

我知道一些,也就不粘貼其他網站的資源了:

1、高亮趕水:
北京城以前缺水,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高亮的人夢見有人托夢給他,說明天老龍王化裝成挑水的人從西直門進北京,如果你扎破了他的水袋,北京城就有水了,但是一定要注意,扎破後不能回頭看。。第二天,高亮就去西直門外等著,果然有一個挑水的人向城門走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著長矛就捅破了一個水袋,然後回頭便跑,到了城門洞的時候,高亮忍不住回頭看了一下,結果從水袋裡流出的大水把他給淹死了。。從此,北京有水了,但都是苦水,因為高亮扎了左水袋,而右水袋裡才是甜水。人們為了紀念高亮,在西直門外修建了一座高亮橋,後來演化成為了」高梁橋」。

2、鑄鍾娘娘:
北京鍾樓上的永樂大鍾是明永樂年間鑄造的,皇帝找來了各地工匠鑄鍾但都沒成功,因為鍾的體積太大了,那些工匠也都因此被殺。最後有一個老工匠被皇帝選中,要求他在1個月內鑄完鍾。老工匠花了20多天的時間,但始終沒有成功,正在絕望的時候,他的女兒對他說,如果爹爹死了,女兒也就不活了,然後她跳入了鑄鍾爐。。奇跡發生了,大鍾因為女兒的跳入而鑄成了!人們為了紀念工匠的女兒,把她叫做鑄鍾娘娘,把鑄鍾的地方叫做鑄鍾廠,現在5路汽車還有這一站。

3、永安寺的獅子:
北京寺廟門口的石獅子,除了北海永安寺以外,都是頭朝前的,而惟獨永安寺的獅子頭朝後。相傳康熙年間的一天夜裡,一位神仙跑到永安寺獅子面前說,我可以讓你們出去玩一玩,見見世面。獅子們一聽非常高興,急忙要求神仙幫助他們。可神仙告訴他們,必須在天亮之前回來。。隨著神仙的點化,兩個獅子活了,它們到北海裡面玩了個夠,等到天快亮了的時候,兩只獅子回到了廟門,而還有兩只沒有回來,回來的食子焦急地回頭等著同伴,但是始終沒有出現。天光大亮,四隻獅子變成了石頭,廟門的獅子頭朝後,另兩只則散落在了北海裡面。。

北京還有很多很多故事,如」黑猴商店」、」陶然亭鸚鵡冢」、」白雲觀與黑風寺」等等。北京的傳說都是以客觀事實為依託的,都能在北京境內找到。。

Ⅷ 我想知道有關老北京的傳說或者是民間故事 謝謝

先有潭柘寺 後有北京城
潭柘寺在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前年古剎。史書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民間則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俗諺。
潭柘寺建於1600餘年前的晉代,初稱嘉福寺,興盛於唐代的武則天時期,名為龍泉寺,金代改稱為大萬壽寺,清康熙年間改稱岫雲寺。據《岫雲寺蓮花池記略》載:「寺址本在青龍潭上,有古柘千章,故名潭柘寺」。
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礎上發展改建的。元朝初年,世祖忽必烈聽從了大將巴圖魯和漢族學者、謀士劉秉忠的建議,以「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為由,於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大都城,這已經晚於晉代800餘年了。在此之前,遼國曾在公元916年以幽州為南京,晚於晉代近500年,就是唐武則天時代也比晉代晚400多年。因之,民諺所說的潭柘寺與北京城的關系是真實的。
(1)北新橋的海眼
說這劉伯溫和姚廣孝倆人建了北京城,發現北京城有幾口海眼,東邊通到大海。最大的倆;一個在京西玉泉山,鎮在一個大廟地下,一個在北海,被白塔鎮著,還有一口在北新橋;沒鎮住。這鎮海獸就老出來鬧騰。劉伯溫就跟它商量;說我們要建北京城,你先進去,等什麼時候這橋變了舊橋你再出來。鎮海獸想了想就跳進了海眼。回頭劉伯溫就告訴百姓,說這里只能叫北新橋,永遠不能叫舊橋了。後來年頭,這北新橋的海眼被動過兩回,一回是RB鬼子進北京,使大鐵鏈子往上拉,拉了一兩公里,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黃湯,還隱隱的有海風的聲音,伴著腥味。RB人慌了,趕緊把鏈子又順了回去。第二次是紅衛兵為破四舊;也用大鐵鏈子往上拉,結果跟RB人一樣;也全嚇傻了,趕緊恢復了原貌 最近一次跟北新橋海眼有關的事是修地鐵幾號線來的,新聞里還播了;說是為了不破壞北新橋的一口古井,地鐵繞了多少多少公里。 ~~ 聽了覺得這事挺神的!
(2)短篇的一個
大家都知道故宮對外開放的其實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對外開放的。具體原因誰也說不清楚。但傳說,剛解放那會,故宮博物院晚上巡查保衛的人員經常看見有種奇怪的動物,說像老鼠但特別大,說像豬又跑的奇快。人說這是皇族養在東西宮內鎮宮之獸。後來好些人想抓住一兩只,但這快六十年了,看見的人越來越多,卻沒人真正抓住過一隻!想來真是玄乎。
(3)菜市口刑場
大家都知道,菜市口是前朝的刑場。有這么一家裁縫鋪子,就住菜市口,由於手藝好,生意很旺。時間久了就遠近都出了名。就說有這么一年,夏景天兒,菜市口外砍死了一個亂黨。當天晚上,裁縫鋪掌櫃的睡著正香,突然發現屋裡有人走動,估摸著八成是鬧賊。可又一想,這賊就讓他鬧吧,反正我這屋裡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就眯縫著眼睛瞅著,這賊摸索了一會,倒也懂事;出門隨手把門給關了。第二天,掌櫃的起床看看丟沒丟什麼東西,一收拾發現自己的針線笸籮不見了。就在這時外頭有人喊:掌櫃的快出來看看吧。掌櫃的出門跟眾人到荒郊外一看,昨天那個斬首的人,腦袋和身子連在了一起。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細細的線痕,旁邊就扔著裁縫鋪的笸籮! 菜市口斜對過兒有個鶴年堂,刀傷葯出名。每次行完刑,夜裡總有「人」拍門買刀傷葯。後來,"到鶴年堂買刀傷葯"也成了老北京的一句罵人俗話了。老鋪現在應該已經拆了。唉~
(4)鑄鍾娘娘
現在鍾樓的大鍾不敲了,當年敲的時候,尾音里總是帶著隱隱的「邪,邪,邪」的聲音。這時那老人就該說:"鑄鍾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 話說這皇上蓋了鼓樓,就要有和鼓樓差不多的鍾樓。皇上下了聖旨責成工部在三個月內鑄1萬3千斤大鍾一座。工部就找到了北京最好的鑄鍾師傅。大家齊心合力很早就鑄成了大鍾,心想這下可以請功領賞了。可誰知皇上看了大鍾;很不滿意,說這么大的一口鍾怎麼是鐵鑄的,黑漆漆的真難看。下令工部務必在三個月之內鑄成一萬三千斤銅鍾一口,如若不成,拿工部大人是問。工部大人接旨謝恩,迅速找到鑄鍾師傅。說要是完不了工,你們的腦袋就都沒了!鑄鍾師傅趕緊都回去工作。可是到了最後一夜了大鍾還是鑄不成,因為這銅呀它不好凝結。等凝結了,這鍾早就變形了,於是大家只能坐在化鍾爐旁邊;等天亮了那就是大家的死期! 說這鑄鍾師傅里有個年紀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裡有個小女兒。這天小女兒來到鑄鍾廠給爸爸送飯,知道了大家的事情;瘋了似的一頭就沖進了化鍾爐。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攔,卻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隻綉花鞋!可誰知待大家回頭一看化鍾爐;銅水早變了另一種顏色。大家齊努力,竟連夜鑄成了大鍾! 至於說後來,鑄鍾廠拆了在原址蓋了一座鑄鍾娘娘廟,現在好像也拆了,鼓樓後面就放著那口不用的鐵鍾。

(5)隆福寺大火
話說多少年前的那場大火,把隆福寺一把火點了。曾經住過東四的人;而且不僅住過東四的人都知道,那會兒,隆福寺和它跟前兒的那條胡同多火啊! 可著了火以後呢,就完了吧?徹底完了。這是因為破了風水了。隆福寺頭嘍的那跟牌樓似的叫做隆福大廈的建築是後蓋的,就頭兩年的事兒。蓋那東西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兩只石龜來,這當時住東四的人都應該知道吧?反正我知道。挖出來的石龜上刻著字,劉伯溫埋的,石龜挖出來後就運走了,自此,東四徹底頹了,隆福大廈更是一蹶不振。還有傳得更邪乎的,說那倆石龜個兒挺大的,每個都得跟汽車似的,是真不小啊。不過去年隆福大廈邊兒上蓋了一個娃哈哈酒樓,倍兒火,異常的火,我也去那兒吃了兩回,杭州菜。不知道什麼原因,真是異常的火。
(6)萬壽山上的佛香閣
哎,你們知道為什麼萬壽山上要蓋個佛香閣嗎?說啊當年朝庭想在海淀這片風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園子。那前兒是乾隆皇上,人家說這萬壽山下有個古墓。是明朝哪個王妃的墓,動不得。一是由祖宗入關後的遺訓;說是前朝墓地的一草一木都應保護,因為咱們旗人入關時,是從李闖王手裡得的天下,跟前朝可沒那麼大的仇恨。二呢據傳這妃子當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動不得!乾隆爺聽了,說怕什麼,給我掘嘍。底下人哪敢不從,當然只能挖,誰知一挖挖出了亂子。乾隆爺親到現場一看;墓的大石門已被挖開,就見門裡面刻著八個大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把個乾隆爺嚇得一機靈;趕忙命人把石門重新封好,土都蓋回去,並在萬壽山上蓋了一大廟,來鎮住不冥的鬼魂~~這就是佛香閣了.

Ⅸ 關於北京的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的名字

Ⅹ 北京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北京的風俗習慣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北京的傳說故事
北京的天安門,是沒人不知道的偉大建築物吧!天安門的歷史,天安門的建築,說故事的人不去說它了。咱們單說天安門前面、金水橋南邊那兩個石獅子,為什麼獅子肚子上,都有槍扎的一道深坑呢?這就說到闖王李自成進北京的故事了。
李闖王的農民起義軍,從打陝西延安出發,一路上勢如破竹地打垮了明朝的關口、城市,就在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農歷三月十九日)這天,打到了北京城。這時候,明朝末一個「皇上」,頭一天晚上,就在景山一棵槐樹上,上吊自殺了。守城的大官,都是些「太監」,那又管得了什麼事?李闖王的大兵打到城下了,把守廣安門的太監,立刻開了城門,迎接了李闖王。李闖王進了廣安門,不多會兒,就來到了前門(正陽門),把守城門的大將,據說就是「大戰棋盤街」的李國禎,李國禎不肯開城,雙方打了一場攻城、守城的大戰,李國禎情知是不能抵抗闖王的大兵了,就獨自一個逃跑了。守城的明兵呢?自然是開城門,迎闖王了。李闖王一馬當先,率領著兵將進了前門,過了棋盤街,進了「大明門」(大明門到了清朝改名大清門,民國後改名中華門,現在我們還叫它中華門。(現已拆掉)中華門的北面,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老遠就瞧見一座高大的、五個空的牌樓了,丞相牛金星跟闖王說:「王爺您瞧,那就是明朝的『承天門'(承天門到一六五一年,改名天安門,廢除了牌樓,改建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天安門)明朝皇帝苦害老百姓的『聖旨',就都是打這門里發出來的!」李闖王本來恨透了明朝皇帝,聽了丞相的話,更生氣了,鼻子里吭了一聲,立刻摘下他那銅胎鐵背的硬弓,拔出一根鵰翎箭來。馬往前走著,離著承天門不太遠了,已然瞧得見牌樓上的「承天之門」四個字了,闖王舉起弓來,認扣、彈弦,噌的一聲,箭就出去了。闖王喊了一聲:「我叫你還承天!」這都是同時的事:弓弦響、闖王喊,李闖王的話還沒落音,那箭早就射中承天之門的天字上了,不但起義軍的兵將喊了一聲萬歲,連明朝投降的官兵,也驚得呆了。
闖王背上了硬弓,摘下他那桿鑌鐵點鋼槍來,托槍催馬,走近了承天門。大夥兒瞧:承天門牌樓南面,有兩個華表、兩個白玉石獅子,承天門北面有兩個白玉石獅子。不提華表,單說這四個白玉石大獅子,雕刻得可好了。東邊這兩個石獅子,右爪都踩著一個綉球,頭略向東歪,可是眼睛向西看;西邊這兩個石獅子,左爪都踩著一個小獅子,頭略向西歪,可是眼睛向東看,彷彿緊緊地盯著中間這段路面。闖王正跟丞相、將軍們,往前走著瞧這些石刻,忽然一個兵頭喊起來:「王爺留神,獅子動彈了!」闖王大喝了一聲:「胡說!石頭獅子會動彈?」原來,闖王早就瞧見獅子後面有毛病了,他說著,挺槍催馬,就奔東面那個石獅子扎來,□的一聲,石獅子肚子上扎了一個槍坑,火星亂爆。只見一條人影,直奔了西面那個石獅子,兵頭們又喊:「王爺留神,有敵人!」闖王早就打石獅子爪下,瞧見獅子的西北藏著一個明朝的將官了,他裝做不知道,向將軍們招了招手,將軍們明白了闖王的意思,闖王仍舊挺槍扎西面那個石獅子。跟這同時,將軍們早把西面石獅子圍了,捉出來明朝大將李國禎。打這兒起,這兩個石獅子都有了一道槍坑。闖王進了承天門,明朝就亡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