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小時了了的故事

小時了了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5 16:44:55

❶ 《世說新語》中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篇故事中,孔融採用什麼方式來辯駁陳韙的

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意思大概是
這是您的親身經歷吧,你小時候是個天才,現在是個小垃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❷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中孔融是個怎麼樣的人 一定要從故事中體會,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聰明的孩子

❸ 小班成語故事教案:《小時了了》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典故:東漢時期,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東漢首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也是師生關系(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 ,那麼,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不假思索地說道: 「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❹ 小時了了 原文和譯文

1、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扎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扎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棄世為通好也。」

元扎及賓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陳題後至,人以其言語之,起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住。」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2、譯文:

孔文舉十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當時才智出眾,有聲譽的人和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孔文舉來到李元禮的門口,對守門的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

經通報以後,孔文舉(進去)就在前面坐下。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文舉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

元禮和賓客們聽了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放過一會兒也來了,別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他說:「小時聰明,長大後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陳進聽了,感到局促不安。

作者劉義慶


(4)小時了了的故事擴展閱讀

小時了了的作者劉義慶相關事件

(一)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自15歲以來一路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

(二)荊州時期(30-36歲)。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功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時期(37-41歲)。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兗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後因疾還京,於41歲病逝於建康(今南京),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謚號為「康王」。

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歷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願意捲入劉宋皇室的權力斗爭。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門下,當時名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

劉義慶生有5個兒子,均有功名:長子劉燁(一作曄),嗣封為臨川王;次子劉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劉鏡,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劉穎,任前將軍;五子劉倩,官任南新蔡太守。

臨川哀王劉燁,官至通直郎,後被太子劉邵殺害。劉燁生子劉綽,字子流,承嗣為臨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順帝末年因謀反被殺,臨川王國也被廢除,後裔不明。

❺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想君小時,必定了了。
小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這樣。 絕對是的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
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
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
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
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
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
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
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
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
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贊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
稱贊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
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❻ 成語典故小時了了

成語解釋
【成語】: 小時了了
【拼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
【解釋】: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成語典故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故表面上雖是贊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贊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❼ 文言文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中孔文舉的故事

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歲時,每次兄弟們一起食梨,哥哥們都拿大的,他卻總是揀小的.家中大人問他緣故,他回答說:「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誇贊.十歲那一年,孔融隨父親來到首都洛陽,當時河南尹李膺名聲極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後漢書·李膺傳》).但是他「不妄接賓客」,不是當世名人和通家都不獲接見.而孔融還是個孩子,卻偏要見見李膺,他對李府守門者說:「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請通報.」李膺請他進來後問他道:「高明(稱對方的敬詞)祖、父與仆有恩舊乎?」孔融答道:「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在座的人聽了無不驚嘆,他小小年紀竟如此聰慧,是個「異童」(《世說新語·言語》注引《融別傳》).李膺也稱贊他將來「必為偉器.」
三年後,父親亡故,孔融居家守喪.他此時好學勤讀,博涉闊覽,漸為州里所重.東漢桓靈之際,黨錮之禍迭起,宦官把持朝政,蔽塞言路,打擊異己,在朝野大肆搜捕、誅殺正直之士.當時山陽張儉為中常侍(宦官首領)侯覽所怨,被迫四處亡命.張儉因與孔融之兄孔褒有舊,逃避到孔家,恰巧孔褒外出,只有十六歲的孔融在家.張儉見他年少,起初不信任他,孔融說:「兄長雖然在外,難道我就不能為你做些什麼嗎?」於是把張儉藏在了家中.不料事情泄露,孔融與其兄孔褒一同被捕入獄,兄弟二人爭死,郡縣疑不能決,只好呈請上司處理,結果上面下詔問了孔褒之罪,孔融反倒因而聲名顯揚了.當時平原的陶丘洪、陳留的邊讓都是一時俊秀,孔融與二人齊名,成了當時的大名士.
孔融雖然是「大聖之後」,又在時事動亂的年代成了名士,也曾自許大志,表示要濟危靖難,匡扶漢室,但他卻缺乏政治識見與匡濟大才.在任北海相期間,他的主要政績是在建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弔死問生等方面.至於說到用兵打仗,這位大名士可就出盡洋相了.他在北海曾多次被黃巾起義軍和袁紹的人馬所圍困,以至於「不能保障四境,棄郡而去」(《三國志·崔琰傳》注引《九州春秋》).一次他在都昌被黃巾軍管亥部所困,多虧劉備派兵救援才解圍而去.又一次在建安元年,袁紹之子袁譚率兵把孔融圍在青州,一連數月,城內守兵只剩下百十來人,形勢危在旦夕,而孔融卻「憑幾安坐,讀書、議論自若」(同前).結果只落得「城壞眾亡」,自己僅以身免,妻子、兒女全都做了俘虜.一方面由於自視過高,議論不切實際,另一方面又因為所任非才,這樣,在豪強紛爭、群雄割據的東漢末年,孔融雖然「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同前),但終究是無所建樹。充其量只能做個名士而已.
deol911 2014-09-28

❽ 小時了了中的陳韙諷刺孔融的語句是什麼

《小時了了》是孔融的故事。有關孔融的故事,流傳下來的很多,像「孔融讓梨」等。這則故事記孔融拜訪李元禮之事,他對「親」的解釋及對陳韙的反擊,無一不透露出他的聰慧機智和應對的敏捷。故事寫孔融拜訪前,先寫李元禮的盛名,然後引出孔融的對答,並以「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顯示周圍人對他的贊許。偏偏這時候又來了一位,而這位又對孔融不以為然,說出相反的意見。對此,孔融雖小卻不甘示弱,馬上予以還擊,致使「韙大」。另有記載,當時李元禮聽了孔融的話,他的反應是:「膺大笑,顧謂融曰:『長大必為偉器』。」李元禮說得一點不錯,後來孔融曾文列建安七子之首,官由北海相至太中大夫,都是他成為「偉器」的證明。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荀巨伯遠看友人疾,正趕上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答曰 :「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 :「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 :「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郡並獲全。荀巨伯不棄友人,這已成為千古美談。人有旦夕禍福,有時本來與己無關,卻被無端牽連,遇到這種情況是坦然應對還是避之不及,這就是一個如何做人的問題了。設想荀巨伯舍友而逃,惶惶夾於亂兵難民之中,若心存一念,必系友人之安危。或免,則遭心責,或不免,則身與義俱亡。倒不如捨生取義,以自己的方式面對危難,荀巨伯可謂智仁勇備矣。 《王藍田性急》愛發脾氣可是毛病,於事無補不說,還往往氣著了自己。這篇文章說的王藍田就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急性子。王藍田有一次吃雞蛋,他用筷子去扎,沒扎住,就氣急敗壞了,拿起雞蛋就扔到了地上。你說雞蛋也真是,偏長成圓的,在地上骨骨碌碌轉個不停,好像要故意氣人家王藍田似的。這下王藍田可輕饒不了它,他又從坐床上跳下來,穿上木屐就去用屐齒踩它。說也巧,偏沒踩著。王藍田這回可怒發沖冠了(說不準急得眼珠子把眼眶都給撐破了),又從地上把雞蛋撿起來放到嘴裡,狠勁把雞蛋咬碎,又把雞蛋給吐出來(興許還粘了一嘴泥)。本來是要吃雞蛋,結果卻生了一場氣,你說他這么折騰,到底圖個啥呢?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四)寫作特色 《小時了了》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例如「韙曰:『小時了了,大必未佳!』時,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很好地表現了他的聰明機警,這樣的例子還有好多處。

❾ 小時了了故事大意

語出世說新語原文如下: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內皆俊才清稱及中容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乃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翻譯
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孔宙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望很高,任司隸校尉(糾察百官行為的官員),上門造訪的人都是社會名流和皇親國戚,才能進見。孔融到了(李元禮)家門門口,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通報後,到前廳坐下。李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師生關系,所以我和您是幾代好友。」李元禮和(在座的)賓客無不稱奇。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話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這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能幹。」孔融聽後答道:「想必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被說得)非常尷尬。

❿ 讀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你有何感受你還知道有關孔融的故事嗎請列舉一二.

孔融讓梨
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版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權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啟示就是要尊敬他人 正確對待自己的身份
圍繞這個說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