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書法家的故事

書法家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4 21:40:24

Ⅰ 書法家的故事

王羲之七歲時開始跟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不到三年就顯出了才華,方圓百里都知道他是個少年才子,在一片贊揚聲中,十歲的王羲之就有些飄飄然了。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玩,看見的是,那招牌「鴨兒餃子鋪」幾個字卻寫得十分呆板,毫無功力,他便找到鋪主,主人是一個白發老太太,正在包餃子,只見他包好一個餃子,就隨手拋過矮牆,看也不看,那餃子就剛剛好落愛鍋中,王羲之暗暗稱奇,忍不住問到:「老人家,像你怎麼深的工夫,多長時間能練成?」老太太說:「熟練五十載,深練要一深啊。」
這句話觸動了王羲之,他接著問:「您手藝如此高超,為什麼不找個名家高手寫招牌呢?」老太太不高興說:「名人不好請,就說那個剛露面的王羲之吧,小小年紀,就讓人捧得長翅膀了,說實話吧,他寫字的工夫還真不如我仍餃子的工夫深,你可別學他。」
王羲之的臉一下子全紅了,他向老太太表明我自己的身份,並承認了自己的缺點,為個補過,他馬上提筆為「鴨兒餃子鋪」寫了招牌,同時又寫下一副對聯:「經次過不去,知味且長來。」
王羲之只學了三年的書法,便得意洋洋,從餃子館的老太太言行中,得到了教訓,所以讓我明白了在通往知識的殿堂上,自滿只會讓人停止不前,所以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還是謙虛一些的好,而且,王羲之也是個知錯必改的孩子,老太太指他的缺點以後,就馬上改正了,所以我們要把他當做我們的榜樣!

Ⅱ 中國古代書法家有哪些故事

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他的行楷《蘭亭序》是最出色的作品,即使是王羲之本人都為之感嘆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並將其作為傳家之寶。但除了《蘭亭序》外,他的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喪亂帖》《快雪時晴帖》也都是著名的作品。

唐太宗更是對王字崇愛有加。他獨尊王書,並採取各種措施樹立了王羲之「書法至尊」的地位。他下令收集了大量王書,絕代墨寶《蘭亭序》真跡也在唐太宗死後作為殉葬品,「隨仙駕入玄宮」。而在此後的安史之亂中,唐朝內府中珍藏的大量王書也「大半淪棄」。

北宋以後,內府所能搜羅的王書已為數不多,「靖康之難」後,宋高宗嘆惜「余自渡江,無復鍾、王真跡」。到元明清各朝王羲之真跡已是鳳毛麟角,清朝乾隆皇帝的一紙《快雪時睛帖》,誤以為是真跡,視其為稀世珍寶,後證實其也不過是一紙摹帖。

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偶有流傳也被藏家藏之寶閣,外人難以欣賞,自然就沒有《蘭亭集序》出名了。

Ⅲ 書法家的小故事

1、掣筆不脫

王獻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兒子,排行第七,上有六哥一姐。

東晉永和七年,王羲之四十九歲,出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舉家離開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來到會稽山陰縣。這一年,王獻之七八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寫字。

一天,獻之正對著範本一筆一畫地習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後,突然抓住筆管往上一抽,竟沒有抽掉獻之手中的毛筆。王羲之嘆道:「此兒的字,今後當有大名!」

後人解釋,獻之寫字用力,把筆牢,所以王羲之知獻之長大後書法必能名世。蘇東坡不同意這樣解釋,他認為書家握筆寫字並非用死力,而是自然書寫,不失法度,乃為得法。王羲之誇獎獻之,在於小兒寫字專心致志。不然的話,天下有力者豈非莫不能書!

Ⅳ 中國古代著名書法家故事

王羲之為練字染黑池水,像他這般出名的書法家你還知道誰?書法文化從古代到現代已經有差不多5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涌現出了許多的書法名家。像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人是比較知名的,也是廣為人知的。這些名家寫出來的書法讓我們驚嘆,更讓我們佩服。下面小編將帶領大家熟悉一下古代的書法名家們。

另外還有蘇軾,據史料記載,他不僅僅是一位詞人,而且也是一位書法大家,留下了許多創世的畫作。並且也擅長於寫書,流傳今天的書籍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為我們今天研讀古人的文學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讓我們逐漸了解到古人是如何發展文化的。我們國家還擁有著許多著名的畫家,在古代畫家的成就都很高,並且也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傳世佳作。回過頭來,我們不妨再去研讀一下,體會一下古人的意境。


Ⅳ 書法家的故事

傳說,隸書是由秦朝的一個名叫程邈的人創造出來的。程邈起初在一個縣里做個小官,專門負責辦理有關文件的抄寫。後來,因為犯了罪,被秦始皇關在雲陽縣(在今天陝西省淳化縣西北方向)的一個監獄里。

在監獄里,整天沒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寫文件時,秦朝的文字小篆體字比較繁雜難寫,就萌生了一種改變小篆體字寫法的念頭。在監獄里想了幾年,出獄後,他又搜集研究了幾年,整整十年過去了,程邈在篆書的基礎上,把篆書簡化演變,把原來篆書比較圓轉的筆劃變成方折形,在字的結構上,把原來的像畫畫一樣象形結構變成筆畫形式,這樣一來,漢字就比原來更好書寫了。

Ⅵ 關於書法家的小故事,50字左右

1、掘墓偷藝

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十分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以前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十分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最後了解用筆的奧妙。

2、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必須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到達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必須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達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先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樣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

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明白是怎樣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3、鄭板橋學書法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最後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樣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

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但是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最後構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4、侍郎行者

唐開元時,有一位名為徐安貞的人,作官時因怕事被牽累,逃隱到山裡。因病聲啞不能言語。數年之後,某佛寺要選擅長書法的人,為寺廟的樑柱書寫楹聯。徐安貞不留意跨過放置在地上的樑柱,犯了大忌。廟中住持很生氣,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趕緊用手在地上寫道:「我雖不能說話,但學過大字書法,期望能讓我試試看」。

結果,姑且讓他一試之生,廟里的僧眾都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地請他全部書寫,而不計較他的過錯。

5、皇帝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樣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

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務必痛下苦功。

Ⅶ 書法家的故事

1、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

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必須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到達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必須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達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

原先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樣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

王羲之還不明白是怎樣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2、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十分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以前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十分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

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最後了解用筆的奧妙。

3、鄭板橋學書法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最後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樣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

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但是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新。

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最後構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4、唐太宗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

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麼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

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必須痛下苦功。

5、偶創飛白

漢朝的蔡邕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飛白書」就是他獨創的。什麼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個閉門讀書、寫字的人,他經常出門旅行,為的是捕捉靈感,豐富閱歷。這一天,他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那兒的人架子挺大,誰來了都得在門外等上一陣。蔡邕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這石灰水在刷牆。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不過是為了消磨一下時光。可看著看著,他就看出點「門道兒」來了。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牆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於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牆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牆皮來。

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牆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交上文章,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裡,顧不上休息,准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牆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

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於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

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並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Ⅷ 中國古代書法家的故事

中國古代有十大書法家,他們是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懷素、柳公權、蘇軾、米芾、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等,他們有趣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我們按時間順序來做個了解。


4.懷素(公元737年-公元799年):禿筆成冢

懷素是我國著名書法家,以狂草最為出名,有草聖之稱。懷素是唐朝著名的和尚,練習書法的故事有很多,他用木盤做硯台,用木板做練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寫字,磨完就寫,寫完再擦,日復一日木盤磨漏了,木板擦穿了,禿筆堆成了小山,練就一手揮灑自如的狂草。

5.柳公權(778年-865年):自成一家

柳公權是我著名書法家,自成一家,創立「柳體」。唐穆宗行政乖僻,但柳公權卻在他面前直言不諱,唐穆宗曾問柳公權用筆之法,柳公權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變了臉色,換了別人早就招來殺身之禍。

古代的著名書法家還有蘇軾、米芾、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等,他們練習書法有很多有趣的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Ⅸ 中國著名的書法家,請寫出關於它的故事。

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說起王羲之,幾乎是家喻戶曉,說不定還能說出幾個有關他的故事。

王羲之書法藝術跨越了漫長的歷史時空,其影響已不僅限於書法藝術領域。王羲之被尊為"書聖"的地位,某種意義上已經與書法等同。雖然世存王羲之作品無一真跡,但世代沿承下來的臨本、摹本和刻本版別之多,數量之大,無論在王羲之書法藝術成就方面還是王羲之書法在整個書法史上的地位方面都不存置疑。

Ⅹ 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故事簡短

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竹扇題字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回陰城(今紹興)的一座答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

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10)書法家的故事擴展閱讀: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熏陶。學者黃錦祥稱頌王羲之:「書聖書跡,神韻超逸,歷久彌珍!」當代留美書法新秀劉鐸曾贊嘆:「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