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漢宮秋的故事

漢宮秋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4 15:49:51

1. 誰能說一下漢宮秋故事情節與歷史差距的原因

馬致遠根據自己的現實感受和主觀情感對「昭君出塞」的故事進行改編。將王昭君的版悲劇命運放到漢王朝權受匈奴軍事威脅的背景下,著重寫其哀怨之情,借昭君之恨抒發了反抗民族壓迫的情緒,並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
《漢宮秋》與《梧桐雨》兩劇同為後妃之戀,但各有特色。《梧桐雨》基本符合歷史事實,但強化了李、楊荒淫誤國,淡化對李、楊愛情的歌頌,表現了由盛到衰的人世滄桑之感。《漢宮秋》中作者根據自己的現實感受和主觀感情對昭君出塞故事進行了創造性改編,藉以抒發反抗民族壓迫的情緒。由此可見,兩劇在對歷史事實的處理上有很大不同,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感受,但表達的現實感受則有明顯不同。

2. 《漢宮秋》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哪一位的故事

《漢宮秋》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的故事。

《漢宮秋》是馬致遠的代表作,講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漢宮秋》不拘泥於史實,在前人創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

首先,劇本把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改為匈奴強盛,昭君出塞是在脅迫下進行的,從而突出了王昭君對祖國深沉的感情。

其次,將畫工毛延壽的身份改為中大夫,索賄未成,將昭君的畫圖獻給單於,唆使匈奴攻漢,成為被譴責的主要對象。

(2)漢宮秋的故事擴展閱讀

作品的主要內容描寫了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愛情,同時,又寫出了王昭君對祖國的感情,並把這兩方面的描寫交織在一起。此外還批判了封建社會昏庸無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們存大敵壓境時的怯懦態度;批判了他們在太平時可以共享太平宴,國難時卻不如一個女子。

這個劇本的創造,抒發了反對民族壓迫的感情;當時正處在民族壓迫極為嚴重的元代,因此,這個劇本富有現實意義。但這個劇本所寫的,並不符合史實。王昭君並沒有自殺,而是嫁到匈奴去的,作者是借古諷今。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唱腔優美。它在唱詞中所表現的遼闊、深遠、粗獷的塞北風光以及在畫面中所滲透的懷念和憂傷,形成了唱詞意境的獨特風格,堪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唱詞細膩、優美、明麗的意境相媲美。

作者簡介:馬致遠,元代文學家,生卒年不詳,大約在1250—1321年之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過著歸隱生涯。他還曾參加過名震一時的元貞書會,與藝人們一起編劇。

一生所作雜劇十七種,計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合撰《開壇闡教黃粱夢》、《江州司馬青衫淚》、《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西華山陳摶高卧》等七種劇。《劉阮誤人桃源洞》尚存殘曲。

3. 《漢宮秋》講述的是真實的故事嗎

《漢宮秋》全名為《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流傳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名家雜劇》本、明顧曲齋刻《元人雜劇選》本、《元曲選》甲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曲大觀》本、《元曲四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馬致遠的《漢宮秋》不是取材於正史,而是在《王昭君變文》的基礎上,汲取歷代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和民間講唱文學的成就,然後確定自己的創作意圖,構思劇本的情節和人物的。

4. 中國古代四大悲劇《漢宮秋》的梗概

漢元帝因後宮寂寞,聽從毛延壽建議,讓他到民間選美。王昭君美貌異常,但因不版肯賄賂毛延壽,被他在權美人圖上點上破綻,因此入宮後獨處冷宮。漢元帝深夜偶然聽到昭君彈琵琶,愛其美色,將她封為明妃,又要將毛延壽斬首。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於,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元帝捨不得昭君和番,但滿朝文武怯懦自私,無力抵擋匈奴大軍入侵,昭君為免刀兵之災自願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單於得到昭君後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國,在漢番交界的黑龍江里投水而死。單於為避免漢朝尋事,將毛延壽送還漢朝處治。漢元帝夜間夢見昭君而驚醒,又聽到孤雁哀鳴,傷痛不已,後將毛延壽斬首以祭奠昭君。
像這樣的名劇,網路都可以搜到的

5. 漢宮秋的故事與正史記載的昭君和親有何不同

王昭君是主動要求出塞的,而她之所以甘願遠嫁匈奴的原因是「入宮數歲內,不得見御,積悲怨」,也就是容由於入宮很長時間了,卻一直沒有得到皇上召見的機會,因而心生悲怨,於是決定出塞。這其中沒有提到任何畫工、畫像的事情,更沒有提到毛延壽的事情,在《漢書》、《後漢書》的其他章節中也沒有提到此事。畫工毛延壽的事情只是在《西京雜記》、《樂府古題要解》等典籍中開始被提及,然後在詩詞、傳奇、戲曲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描繪敘述,但在正史中卻一直沒有記載,因而所謂昭君被毛延壽所害之事並不可信
漢元帝從來沒有寵幸過王昭君。連這個人也不認識。看見後是否覺得她美麗得驚天動地而後悔按照歷史記載好像也沒有。不過是掖庭的一個秀女。對他來說連人也不算。王昭君才是當時魄力很大的女子。覺得有得老死宮中不如去匈奴做閼氏好。這種境界也算是非常大膽,也是野心勃勃的女人。元代這種東西都是胡編亂造的。

6. 汗宮秋的故事

《漢宮秋》特別渲染了強凌弱的氣氛。匈奴的使臣,竟然敢於當面勒逼漢元帝:「(單於)特遣臣來,單索昭君為閼氏,以息兩國刀兵;陛下若不從,俺有百萬雄兵,刻日南侵,以決勝負。」強敵壓境,尚書竟只能規勸「陛下割恩斷愛,以社稷為念,早早發送娘娘去罷!」元帝更是束手無策。
於是,王昭君只落得「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沒奈何,將妾身出塞和番。」把王昭君放在匈奴強大、「專事攻伐」,漢朝虛弱、「只憑佳人平定天下」的特定歷史條件下,這樣寫,一方面有利於揭示出產生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暴露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另一方面又有利於激發當時生活在金、元之際的漢人,使之回顧南宋滅亡前後的痛苦經歷,便於借他人杯中酒,澆自己胸中愁。
《漢宮秋》中所描寫的上述形勢,與金元之際國內民族斗爭的形勢相比,是有許多相似之處的。例如:金宣宗時,成吉思汗兵圍中都,金王朝曾被迫以歧國公主和親;元世祖時,伯顏丞相兵圍臨安,曾向南宋王朝強索大批宮女;滅南宋時,更是擄掠了大批後妃宮女北上。
《漢宮秋》還別出心裁地把漢元帝作為全劇的主人公,並把發生這場愛情悲劇的根源,也歸結到他的身上來。這一點,對於深化作品的主題,對於啟發人們深入思考金元之際國內民族斗爭的歷史性變化,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漢元帝一出場,就自誇「聯繼位以來,四海宴然,八方寧靜」,心中只為「後宮寂寞」而發愁。「百般巧詐,一味阿諛」的中大夫毛延壽投其所好,勸他「遣官遍行天下,選擇室女」,正中他下懷。待毛延壽已叛國投敵,單於使者帶著美人圖,強索王昭君之時,元帝還在做他的太平天子、風流皇帝的美夢。
只知標榜自己:「忠臣皆有用,高枕已無憂。」根本無心理政:「我雖是見宰相,似文王施禮;一頭地離明妃,早宋玉悲秋」。到兵臨城下之時,他又火燒眉毛干著急:罵宰相、斥武將,說什麼「滿朝中都做了毛延壽」!但是,朝中文臣武將都不買他的賬,尚書居然假借「外國」人之口,說出了「陛下寵昵王嬙,朝綱盡廢,壞了國家」的客觀事實。因此,盡管元帝斥文臣、罵武將,尖銳刻薄,畢竟還是無濟於事!他仍然是被迫「割恩斷愛」,做了一個「別虞姬楚霸王」。
《漢宮秋》還特別創造了王昭君在番漢交界處捨身殉難的情節。由於王昭君的慷慨殉難,既保全了民族氣節和對元帝的忠貞,又達到了匈奴與漢朝和好,並使毛延壽被送回漢朝處死的目的。因此,王昭君以身殉難的悲壯舉,與那「只憑佳人平定天下」的屈辱求和之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全劇用明妃一女人的正氣,充分地反襯出那些以「女色敗國論」來文過飾非者的怯懦與無恥。昭君既有對元帝的眷戀之情,又能為「國家大計」而毅然地「出塞和番」,並不惜以身殉國難,這就充分表現了作者對她的深切同情和高度贊揚;而對於以元帝為首的封建王朝來說,則只是深刻的揭露與辛辣的嘲諷!
在《漢宮秋》中,毛延壽不再是一般的索賄作弊的畫工,而是平時「一味諂諛」取寵、當陰謀敗露時又不惜叛國投敵的中大夫。因為他,單於才能夠於「遣使進貢,欲請公主」之際,按圖指名,強行「求索王昭君」。因此,昭君是否出塞,不僅是元帝與朝廷文臣武將之間矛盾沖突的焦點,而且還是匈奴與漢朝之間矛盾沖突的焦點。所以,元帝與昭君的愛情悲劇已由個人的悲劇而深深染上了國家的民族的歷史悲劇的色彩。
真摯的愛情因朝廷無力抗禦外侮毀於一旦,而「朝綱盡廢,壞了國家」的昏君,「只憑佳人平定天下」的庸臣,卻正是導致這出愛情悲劇的元兇、禍首。昭君「為國家大計」而出塞和番,又為保全民族氣節和愛情忠貞而殉難的壯舉,便成了對這幫元兇、禍首的深刻揭露與辛辣嘲諷。
這一方面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另一方面又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於是在悲劇之中又滲進了喜劇的意味,使人感到以漢元帝為首的封建統治集團的狼狽相極為可笑。這兩方面相互映襯,不僅使劇本的情節更生動、豐富,而且使其思想內容也更真實、深刻。
《漢宮秋》對於元帝與昭君的愛情描寫,是比較深刻准確的。《長生殿》的作者洪升曾說:「情之所鍾,在帝王家罕有。」因為帝王之家,鍾情總是意味著玩弄女性。就《漢宮秋》來說,元帝對昭君的傾心相愛,首先是為昭君的琵琶聲所吸引,接著便是為昭君的姿色所傾倒。
技藝和姿色,是元帝愛昭君的基本原因和主要內容;對於王昭君捨身赴國難的精神,元帝卻毫無感動之情,更無特別器重之意。霸橋餞別之後,他之所以「委實怕宮車再過青苔巷」,也僅僅是因為「猛到椒房,那一幅菱花鏡里妝,風流相,兜的又橫心上」。可見,作者並沒有過分美化元帝對昭君的愛情,而是如實地寫出了元帝愛昭君的具體內容及其局限性。這樣,元帝對昭君的溫柔多情與他對於治理國家社稷的昏庸無能,便構成了復雜而又和諧的整體,自然而又逼真地刻畫出元帝愛昭君的鮮明的個性特徵。
顯然,漢元帝這樣的藝術形象,對於我們理解歷史上的風流皇帝,如陳後主、宋徽宗之流,無疑是具有深刻而普遍的認識意義的。元帝一類的昏君庸帝,作為國家社稷的代表,必然會導致「朝綱盡廢,壞了國家」,落得國土難保全,民族失尊嚴,而他們對後妃的傾心相愛,也只能落得個蒙羞受辱,毀於一旦。因為,作為風流皇帝欲保全真摯愛情的願望與作為昏君庸帝所造成的「朝綱盡廢,壞了國家」的嚴酷現實,這二者已構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就是《漢宮秋》所寫的愛情悲劇的實質,也是產生漢元帝這樣的藝術形象的社會基礎。
《漢宮秋》的主角是漢元帝。作品通過他對文武大臣的譴責和自我嘆息來剖析這次事件。作為一國之主,他連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護,以致演成一幕生離死別的悲劇。劇中借漢元帝之口,斥責不能保衛國家的文臣武將:「太平時賣你宰相功勞,有事處把俺佳人遞流。你們乾請了皇家俸,著甚的分破帝王憂。」從當時的現實來看,正是對金、宋亡國之臣的批判。
在描繪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思念中,滲入了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流露了深沉的憂傷情緒。特別是作品第4折描寫昭君去後,漢元帝聽到大雁悲鳴,倍增傷感,在反復吟嘆中抒發了他的滿腔愁緒。這與白樸<梧桐雨>第4折的情調和手法頗為相近,都是借歷史上的興亡聚散抒寫作者情懷,但又各具特點,傳為絕唱。
王昭君在《漢宮秋》中雖不是主唱腳色,但被塑造得相當成功,成為明、清時代有些戲曲作品中昭君形象的依據。她深知擺在面前的將是難以承受的塞外風霜,而為了漢室江山,不得不出塞和番。她臨行留下漢家衣裳,在漢匈交界處投江而死。這些情節著墨不多,卻有力地點染了她崇高的氣節,閃耀著動人的光彩。

7. 《漢宮秋》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漢宮秋一般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全劇4折1楔子,主角是漢元帝,寫的是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

漢元帝因後宮寂寞,聽從毛延壽建議,從民間選美。王昭君美貌異常,但因不肯賄賂毛延壽,遭其在美人圖上落痣污容,因此入宮後獨處冷宮。漢元帝深夜偶然聽到昭君彈琵琶,愛其美色,將她封為明妃,要將毛延壽斬首。

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於,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元帝捨不得昭君和番,但滿朝文武怯懦自私,無力抵擋匈奴大軍入侵。昭君為免刀兵之災自願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單於得到昭君後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國,在漢番交界的黑龍江里投水而死。

單於為避免漢朝尋事,將毛延壽送還漢朝。漢元帝夜間夢見昭君而驚醒,又聽到孤雁哀鳴,傷痛不已,後將毛延壽斬首以祭奠昭君。

(7)漢宮秋的故事擴展閱讀

作品的主要內容描寫了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愛情,同時,又寫出了王昭君對祖國的感情,並把這兩方面的描寫交織在一起。此外還批判了封建社會昏庸無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們存大敵壓境時的怯懦態度;批判了他們在太平時可以共享太平宴,國難時卻不如一個女子。

這個劇本的創造,抒發了反對民族壓迫的感情;當時正處在民族壓迫極為嚴重的元代,因此,這個劇本富有現實意義。但這個劇本所寫的,並不符合史實。王昭君並沒有自殺,而是嫁到匈奴去的,作者是借古諷今。

馬致遠的《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顯然不是取材於正史,而是在《王昭君變文》的基礎上,汲取歷代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和民間講唱文學的成就,然後確定自己的創作意圖,構思劇本的情節和人物的。

8. 《漢宮秋》塑造了怎樣的背悲劇故事

王昭君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可以說是古代四大美女中唯一一個正面形象。在悲劇《漢宮秋》中,王昭君是代表古代所有美女中最為悲情的一個,她只是一個無辜少女,有著父母、哥嫂的疼愛,有著美貌和才氣,她的一生合該找一個會疼愛她,門當戶對的良人。

可是,在《漢宮秋》中,命運卻對王昭君開了一個玩笑,「重色思傾國」的漢元帝在全國征選少女入宮,理所當然的,王昭君入選了。

當那個抱著琵琶入宮的王昭君,曾經認為憑著自己的才色一定會得到君王寵愛,然後滿門榮光,只是她從未想過,以後她的人生會如此波瀾壯闊。因為王昭君沒有向畫師毛延壽行賄,所以她在毛延壽的畫中成了「貌若無鹽」的醜女,只能避居永巷。

在《漢宮秋》中,王昭君的形象鮮活美好且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王昭君雖然家道貧窮,但她品性正直。當畫師毛延壽向王昭君要百兩黃金,選她為第一,王昭君卻全然不肯。

此前畫師毛延壽奉旨「遍行天下,刷選室女,已選勾九十九名,各家盡肯饋送,所得金銀,卻也不少」,如此比較,令王昭君的耿直頗有幾分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味,也符合了儒家文化中「貧賤不能移」的道德要求。

還有,畫師毛延壽將昭君影圖點破,令其「不曾見的君王,現今退居永巷」,作為昭君不肯與他財賂的報復。王昭君在深夜之時感到孤單憤懣,然而她並不是像竇娥一般將自己滿腔憤怒冤屈呼天搶地的噴薄而出,這不符合儒家所要求的中庸之道。

於是,王昭君借一曲琵琶含蓄地消遣,頗如失意文士借詩詞抒懷一般,也正與儒家的內斂含蓄契合。因為一曲琵琶而與漢元帝相見,元帝驚嘆昭君的美貌,然而昭君並沒有因為久居永巷恩寵忽至而急於給自己要求尊位,以償多年的孤悶,而是說:

妾父母在成都,見隸民籍,望陛下恩典寬免,量與些恩容咱。

我國是一個講究孝悌的國度,孝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王昭君為家中父母求恩典寬免,是我國孝悌文化的表現,而且她的表現形式十分真摯,因而為王昭君這個人物添色不少。

《漢宮秋》中的漢元帝劉奭是漢朝第八個皇帝,他性格怯懦軟弱,喜好儒學,這也是導致後來他與昭君愛情悲劇的原因之一。

在劇中,避居永巷三年的王昭君彈起了琵琶,夜遊的漢元帝聽到樂聲發現了王昭君。月光色,女子香,漢元帝踏著月光一步步來到王昭君面前,在馬致遠筆下,漢元帝和王昭君提前相遇了。

當漢元帝的僕人提著燈籠照向王昭君時,漢元帝就著光看去,永巷中這個懷抱琵琶,羅衣輕寒,亭亭而立的美人使漢元帝憐惜。

王昭君像流落凡間的月中仙子,漢元帝從未想到冷宮中還有這樣的遺珠。煙籠波渺的嬌憐美人闖入,帝王佔有的本色顯露。

在《漢宮秋》中,當漢元帝觸及王昭君幽怨的目光,他不由得放下矜持自重的身份,向她表白和道歉,劇中寫道:

休怪我不曾來往乍行踏。我特來填還你這淚搵濕鮫綃帕,溫和你露冷透凌波襪。天生下這艷姿,合是我寵幸他。今宵畫燭銀台下,剝地管喜信爆燈花。

在作者馬致遠筆下,他借用了諸多詩詞語言顯示漢元帝是一位多情天子。從未涉男女之事的昭君面對如此一位溫柔體貼,且富有天下的男人是傾心相許的,縱使漢元帝曾冷落她,那也是畫師毛延壽的錯。

在王昭君心裡,既是情郎又是天子的漢元帝是多麼值得傾慕,她對漢元帝是全身心的崇拜,而久居高位的元帝對王昭君更是憐愛。

可是,廣袤世間不只大漢一個王朝,匈奴騷擾漢室已久,為保漢匈邊境安寧,和親從大漢開國伊始就有了。當呼韓邪單於大軍壓境,指名要納王昭君和親時,漢元帝手足無措。

漢元帝做夢也想不到剛和昭君相愛,轉眼就要分離。帝王暗中思索,掂量了無數遍,是否需要暗中調包或假傳死訊,終究是不行。在無奈之下,漢元帝只得求助臣子,可是大臣們卻都面露難色,義正言辭勸他舍棄妃子。

在悲劇《漢宮秋》中,作者馬致遠構擬了漢元帝「不自由」的戲劇情境,還讓他在灞橋送別時感慨「小兒家出外也搖裝」,流露出漢元帝對平民生活的羨慕。

隨著《漢宮秋》劇情推進,作者馬致遠逐步轉換了漢元帝的感情色彩,他讓一個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更多地表現出有如普通人的情感願望,從而引發人們對漢元帝更多的同情,在漢元帝身上看到無力主宰自身命運的悲劇。

在《漢宮秋》中,漢元帝畢竟頭戴冕旒,這華貴的枷鎖使他更感受到超乎尋常的壓力。在《漢宮秋》膾炙人口的《梅花酒》一曲中,漢元帝唱道: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在這段唱詞中,幽深宮苑與漢元帝落寞心情互相襯托,酣暢淋漓地抒寫出一個空有尊貴名分卻又無法支配自己命運的悲涼與哀傷。

在《漢宮秋》中,漢元帝進退維谷,他遙想著開國始祖劉邦的威儀,不得不為了江山放棄美人。江山美人並重之時,漢元帝只能屈服,傳統道德觀念不會允許一個男人傾一國之力去保衛一個女人,否則,這個男人就愧為一國之君。

《漢宮秋》里關於送別有大段台詞,身為一國之君的漢元帝將愛妃王昭君拱手讓人,這是他畢生難忘的恥辱。

還有,作者馬致遠在《漢宮秋》第四折寫漢元帝對昭君的思念,進一步渲染了他孤苦凄愴的心境。在漢宮中,人去樓空,漢元帝掛起美人圖,苦苦追憶,朦朧間王昭君入夢,夢醒則茫然若失。只有孤雁哀鳴陪伴漢元帝度過這個寂寞的黃昏,就在濃郁悲劇氛圍中,傳達出人生落寞、迷惘莫名的悲劇意境。

其實,劇中的王昭君也與漢元帝一樣,她受到命運的折磨。王昭君空有才情與美貌,但事事總不如意。皇宮選美使王昭君背井離鄉,毛延壽弄權她被打入冷宮,偶然間得遇恩寵卻又好景不長,被迫和番。

後來王昭君身入異邦,她眷戀漢朝,義不受辱,投江自盡。在《漢宮秋》里,作者馬致遠對王昭君的悲劇形象雖然著墨不多,但依然寫得相當突出。

最後,在《漢宮秋》結尾處,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居然不覺得自己被戲弄了,反而敬佩王昭君這個女人,他將毛延壽交給了漢元帝處置,從這一點來看,王昭君這個人物確實有很強的魅力,她悲劇性的投河自盡感染了呼韓邪單於。

總之,《漢宮秋》是一部優秀的歷史悲劇,它取材於漢代昭君出塞的故事。馬致遠通過對漢元帝和昭君悲劇人物形象的描寫,不僅體現了王昭君所代表的古代女性某些悲劇,也闡發了一種世事變遷,歷史興亡之感,更透露了命運的無常與無奈。

9. 馬致遠的《漢宮秋》講的是什麼內容啊

《漢宮秋》是馬致遠早期的作品,也是馬致遠雜劇中最著名的一種,敷演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
歷史上的這一事件,原只是漢元帝將一名宮女嫁給內附的南匈奴單於作為籠絡手段,在《漢書》中的記載也很簡單。而《後漢書·南匈奴傳》加上了昭君自請出塞和辭別時元帝驚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節,使之帶上一種故事色彩。後世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及民間講唱文學屢屢提及此事,對歷史事實多有增益改造。
馬致遠的《漢宮秋》在傳說的基礎上再加虛構,把漢和匈奴的關系寫成衰弱的漢王朝為強大的匈奴所壓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寫成毛延壽求賄不遂,在畫像時醜化昭君,事敗後逃往匈奴,引兵來攻,強索昭君;把元帝寫成一個軟弱無能、為群臣所挾制而又多愁善感、深愛王昭君的皇帝;把昭君的結局,寫成在漢與匈奴交界處的黑龍江投江自殺。這樣,《漢宮秋》成了一種假借一定的歷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虛構的宮廷愛情悲劇。
《漢宮秋》也許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緒。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馬致遠的基本人生態度,要麼是在元朝統治下積極求取功名,要麼是視一切價值標准為空幻,所以,在這方面過分強調是不適當的。這個劇本同現實生活直接相關的地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戰爭中個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壓迫下曾以公主和親,宋亡後後妃宮女都被擄去北方,這些當代史實都會給作者以較深的感受。而《漢宮秋》是一出末本戲,主要人物是漢元帝,劇中寫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愛的女人,那麼,個人被命運所主宰、為歷史的巨大變化所顛簸的這一內在情緒,也就表現得更強烈了。事實上,在馬致遠筆下的漢元帝,也更多地表現出普通人的情感和慾望。
當臣下以「女色敗國」的理由勸漢元帝舍棄昭君時,他忿忿地說:「雖然似昭君般成敗都皆有,誰似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橋送別時,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兒出外也搖裝。」對夫妻恩愛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驚夢」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詞,表現出漢元帝對情人的無限思戀,把劇本的悲劇氣氛渲染得愈加濃郁。這里在塑造戲劇人物的同時,也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歷史變遷、人生無常的感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