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貝多芬的故事簡介

貝多芬的故事簡介

發布時間: 2020-12-24 15:13:52

① 貝多芬的故事主要內容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國偉大的鋼琴家、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德國的小城——波恩出生。他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世人尊稱其為「樂聖」。其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是一個酗酒的宮廷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
貝多芬3歲時,祖父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像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在貝多芬4歲的時候,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管教十分嚴厲。8歲時,貝多芬第一次舉辦個人音樂會。同年,他開始嘗試作曲。11歲時,他對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已十分熟悉。同一年,他開始在劇院的樂隊里工作[1]。在這種嚴酷的童年生活的影響下,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養成了堅毅剛強的性格。
1782年,貝多芬12歲,他創作的三首題獻給「仁慈的國王馬西米里安•弗列德里希」的鋼琴奏鳴曲出版了,這是他首次出版的作品。這表明,他已朝著偉大音樂家的目標邁出堅實的步伐。
1787年,17歲的貝多芬訪問維也納,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後預言:有一天貝多芬將轟動全世界。
1789年——1794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了貝多芬很多啟發,他感受到革命的力量,奠定了啟蒙思想。他追求正義和自由,用自己的音樂號召著人們為自由和幸福作斗爭。
1792年,正是奧地利作曲家海頓名聲大震之時。22歲的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開始跟海頓學習音樂。由於不適應他的教學方法,最終貝多芬離開了海頓。
貝多芬早年跟許多老師學習過,其中稱得上是音樂史中偉大人物的,當屬海頓和莫扎特。但是他並沒有走他們的道路,而是堅持朝著自己的個性和才華發展,為音樂創作道路開辟了全新的世界[2]。
貝多芬的生活道路非常坎坷。他的聽覺從1796年開始日漸衰弱,從那以後,不斷出現耳鳴的症狀;1799年出現第一次失聰的現象。1801年,他的耳疾已無法醫治,但他對藝術及生活的熱愛一直持續。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悲愴》就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
1827年3月26日下午5時45分,貝多芬在維也納逝世,享年57歲。

② 貝多芬的著名故事(不要簡介)

jjhjh

③ 簡述貝多芬的故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從古典主義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稱為 「樂聖」。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祖父叫魯特維克,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是一個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親是一個女傭,一個廚子的女兒。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分,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像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把他一人和提琴關在家裡,或整天逼在羽管鍵琴旁邊練習。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公認的最像貝多芬Beethoven的畫像
十二歲時,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擔任了管風琴師聶費(Christian Gottlob Neefe,1748-1798)的助手。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聶費學習音樂。聶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範例,並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費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聶費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於莫扎特 。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於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後,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後,很快地便贏得了維也納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別是即興演奏)的稱謂。以後,他先跟弗朗茨·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1732-1809)學習,後來跟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Johann Albrechtsberger,1736-1809)和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1750-1825)等人學習。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迅速。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石膏面模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他了很多啟發,從而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鄣幕.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同一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被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絲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於創作的准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愴」、「月光」鋼琴奏鳴曲和「克羅采」小提琴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要努力探尋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段時間後來成為他的「英雄年代」。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Pianoforte貝多芬創作活動的成熟過程表面看來是相當遲緩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固。他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而在象這樣年紀的莫扎特已經寫了四十部左右的交響曲了。
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聰;他從1796年26歲時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貝多芬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第三「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Desk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鬥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月光曲>>、<<悲愴鋼琴奏鳴曲>>、<<庄嚴彌撒曲>>等等,這些都是擺脫古典主義、展現自由、熱情奔放的美麗樂章。

④ 貝多芬的故事(50字左右)

貝多芬故事一:4歲的貝多芬被父親逼著學習鋼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強制性手段將他培養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

貝多芬故事二:8歲的貝多芬師從宮廷老管風琴師H·伊登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及管風琴,同年8月26日第一次登台演出 。

貝多芬故事三:11歲的貝多芬輟學,進入波恩劇院樂隊當小樂師,有機會師從選帝侯宮廷管風琴師、指揮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聶弗,聶弗是位啟蒙運動的參與者,對貝多芬一生影響很大 。

貝多芬故事四:13歲的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隊的古鋼琴獨奏與伴奏,但無薪俸;同年根據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為《鋼琴變奏曲》(woO63),這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國音樂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

貝多芬故事五: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31歲的莫扎特,其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贊賞;同年結識比自己大9歲的華爾斯坦伯爵,他是貝多芬在藝術事業與經濟上的重要支持者。

(4)貝多芬的故事簡介擴展閱讀: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弦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⑤ 名人傳之貝多芬傳的內容梗概

貝多芬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集古典音樂之大成,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

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爸爸迫使他練鋼琴。但天賦很快就顯示出了。

1976年,貝多芬聽力出現問題,但他依然堅持音樂創作。

1862年,貝多芬患了胸膜炎,1827年,貝多芬去世了。

主要描寫了貝多芬一生中的艱苦生活和悲慘遭遇,他的微笑時不愉快的,他總是悲哀的微笑。他被童年很艱苦,父親的壓迫,母親的離去,是他的童年變得悲慘。

之後他做了一家之主,肩負著家中的重任。之後他遇到了兩個知心的朋友,直到老去感情依舊不變。他離開了波恩,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他生活艱苦卻有如此大的成就,可曉而知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他不畏艱苦,用於前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5)貝多芬的故事簡介擴展閱讀:

《名人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4年)創作的人物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或譯作米開朗基羅)(1906)、《托爾斯泰傳》(1911)三部傳記。被稱為「三大英雄傳記」,也稱「巨人三傳」。

現已被選中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名著閱讀。這本書也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1886年,羅曼·羅蘭懷抱著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熱情,考取巴黎高等師范學校,而周圍的現實卻讓他苦悶困惑,於是他給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信尋求生活的答案。托爾斯泰很熱情地寫了一封二三十頁長的回信,並指出:「一切使人們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們分裂的,是惡與丑。」托爾斯泰「慈祥」的言行對羅蘭的一生構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20世紀初,在物質利益決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為國際秩序的時代,需要的是高貴的精神,甘願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類獻祭的榜樣。羅曼·羅蘭把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希望寄託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傳,讓人們「呼吸到英雄的氣息」,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創造光輝奪目的太陽。

他制訂了詳細的創作計劃,並先後寫成《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等「名人傳記」。

參考資料:網路-名人傳

⑥ 名人傳中關於貝多芬故事的簡介

1770年12月16日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恩 ,當時波恩是人口不滿三萬的小城。城東靠萊茵河,城北群山連綿綠蔥蔥。《夢幻曲》的作者舒曼曾寫道:「……當萊茵河上的船路過此地,外國人問巨人的名字時,每個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貝多芬。船上的外國人還以為這是一個德國皇帝的名字」。舒曼的話對於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來說,已是事過境遷。因為,現在貝多芬是屬於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他的《命運》,知道他的《英雄》,知道他的《熱情》《悲愴》,知道創造者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在貝多芬26歲時,他就開始發現自己的聽力漸漸衰退,到了45歲時,他的耳朵完全失聰了。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是,倔強的貝多芬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而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用一根小木桿,一端插在鋼琴箱內,另一端用牙咬住,用以在作曲時「聽音」。可以想像,這一切需要付出多麼大的毅力啊!1824年5月7日,貝多芬成功地指揮他在雙耳失聰後創作的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當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時,作曲家卻全然不知,直到一位女歌唱家牽著他的手,使他面對觀眾時,他才看到這激動人心的場面。他終於以頑強的意志和信心戰勝了命運,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敬仰。 1827年3月26日,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貝多芬孤獨地離開了人世,終年57歲。 貝多芬去世的消息,使維也納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兩萬多人參加了他的葬禮。在浩浩盪盪的送葬隊伍中,奧地利傑出的作曲家舒伯特手持火炬,淚流滿面地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貝多芬把一生獻給了音樂事業,先後創作了九部交響樂,32首鋼琴奏鳴曲,近200部鋼琴、小提琴協奏曲。 恩格斯在談到貝多芬的交響樂時,這樣寫道:「假如你沒有聽過這樣壯麗的作品,那你可以說等於一生沒有聽過什麼好的音樂。」 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

⑦ 貝多芬的簡介50字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聖。他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命運》,《田園交響曲》;鋼琴曲《月光曲》、《熱情》、《黎明》等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德國新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

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鬥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7)貝多芬的故事簡介擴展閱讀:

貝多芬的一生創作體裁廣泛,數量眾多。在器樂領域,包括9部交響曲、11首管弦樂曲和戲劇配樂、5首鋼琴協奏曲、1首小提琴協奏曲、16首弦樂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變奏曲等。

在聲樂領域,涉及歌劇、清唱劇、彌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藝術歌曲,聲樂領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劇《費德里奧》、《D大調彌撒》、聲樂套曲《致遠方的愛人》等。

交響曲最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思想發展和藝術追求的是他的九部交響曲。貝多芬的交響曲內容豐富多樣,規模宏大,比起海頓、莫扎特的交響曲來要復雜得多,最突出的是它尖銳的矛盾沖突,英雄氣概和積極因素。

音樂形象總是在矛盾的沖突和對比中展示,在手法上,發展了奏鳴曲式和交響套曲,他使奏鳴曲式各個部分規模擴大了,增強了對比性和戲劇性,展開部作為中心部分更是激烈的沖突,比如《第三交響曲》的展開部。

⑧ 關於貝多芬的事跡和故事

如果說到最有個性的音樂家,那恐怕是非貝多芬莫屬了。貝多芬張揚個性的性格和他的音樂成就一樣舉世矚目。融入忘我之境。貝多芬17歲的時候,曾經在維也納拜見了莫扎特,並即興演奏了一支高難度的曲子。莫扎特聽完,贊不絕口地說,他將來會是一個驚動全世界的人。

貝多芬的音樂如同他的個性,永遠燃燒著火焰,明亮,熱烈,永遠向上,令人炫目,令人振奮。貝多芬曾說:「音樂當使人類的精神爆出火花」。在他的音樂中,人們可以非常明確地體會到這種如火如荼的感覺。貝多芬終身未婚,但是他曾經很熱烈地追求過愛情。他曾為自己愛戀的匈牙利姑娘朱麗葉塔寫下《月光奏鳴曲》

有一次,貝多芬和歌德散步,遇到了奧地利皇後和太子一行。民眾紛紛閃避。歌德也脫掉帽子,站在路邊,彬彬有禮地行禮。貝多芬卻迎了上去。貝多芬有一句名言最能體現他的性格:太子會有很多,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