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白狼山故事

白狼山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4 08:13:07

A. Introce三國-郭嘉的故事

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陰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軍事家、謀士。

郭嘉初投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數十日後,對袁紹謀士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還說:「吾將更舉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卻說:「袁氏有恩德於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還沒發現到袁紹的短處,不再多言,遂離紹而去。

起初,潁川名士戲志才為曹操謀士,曹操對他甚為器重。無奈戲志才早逝,曹操便寫信給謀士荀彧,書中說:「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荀彧見信後,向曹操推薦了郭嘉。曹操召見郭嘉,與其共論天下大事,高興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會見後,郭嘉也非常高興地說:「真吾主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遂任郭嘉為司空軍祭酒,時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謀善斷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呂布以轅門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劉備,劉備不久便又得兵萬餘人,引起呂布妒恨,率兵攻打劉備。劉備逃走,歸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讓劉備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曹操問郭嘉該當如何,郭嘉說:「有是。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說:「君得之矣」(《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於是給劉備增兵增糧,派其至沛(今江蘇沛縣),收集散兵以對付呂布。

建安二年(197年),袁紹休書與曹操,辭語驕慢。曹操大怒,對荀彧、郭嘉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二人回答說:「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曹操笑著說:「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郭嘉又說:「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荀彧說:「不先取呂布,河北未易圖也。」曹操操說:「然。吾所惑者,又恐紹侵擾關中,西亂羌、胡,南誘蜀、漢,是我獨以兗、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為將奈何?」荀彧說:「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騰最強。彼見山東之爭,必備擁眾自保,今若撫以恩德,遣使連和,雖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東,足以不動。侍中、尚書僕射鍾繇有智謀,若屬以西事,公無憂矣」(《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曹操於是上表封鍾繇為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鍾繇至長安,移書寫信給韓遂、馬騰等,二人遂各遣子入京為人質。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討呂布。呂布敗退固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曹軍久攻不克,將士疲憊,曹操想罷兵撤退。郭嘉與荀攸指出:「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國志·魏書·荀攸傳》)。曹操點頭稱是,於是,曹軍乃引沂水、泗水灌城。經月余,呂布更加困迫。十二月,呂布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叛變,引曹軍攻入下邳,呂布被圍在白門樓,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誅殺呂布、陳宮、高順等,傳首許都,凱旋班師。此役,曹操殲滅了勁敵呂布,為掃滅袁紹等割據勢力,完成統一北方大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東)後,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皇帝成為傀儡。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皇帝衣帶詔,與劉備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密謀除掉曹操。劉備恐曹操猜忌,欲伺機脫離曹操控制,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郭嘉、程昱、董昭等聞後,都說:「備不可遣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後悔,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後袁術南逃壽春(今安徽壽縣),朱靈班師回朝。十二月,劉備乘曹操部署對袁紹作戰之時,襲斬徐州(治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刺史車胄,又擊敗曹操派去討伐的司馬長史劉岱軍,據有徐州、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等地,背叛曹操,響應袁紹。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等企圖刺殺曹操的計劃泄露,董承、王服、種輯皆被屠滅三族,唯參與密謀的劉備僥幸逃脫,且勢力越來越大。曹操欲親自征討劉備,部將們擔心袁紹從背後攻擊,都進言說:「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曹操則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郭嘉也認為:「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三》)。曹操為剪除後患,遂親率大軍東征劉備。冀州別駕田豐勸說袁紹,乘機襲擊曹操後方,袁紹卻以幼子重病為由不肯出兵。劉備驚悉曹操軍將至,親率數十騎出城觀察,果然望見曹軍旌旗,只得倉猝應戰,被曹軍擊潰,劉備妻子被俘。曹操接著攻陷下邳,迫降劉備部將關羽,又進擊依附劉備的昌稀等,將其擊破。劉備逃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投奔袁紹,逐漸收集潰散的殘兵敗將,成為袁紹大舉攻曹的力量。此戰,曹操迅速擊潰劉備,避免了在官渡之戰中兩面作戰的局面。

自興平二年(195年)起,孫策從袁術處借兵,渡江征討江東(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至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已盡得江東之地,成為割據一方的豪強。此時孫策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欲率軍渡江北襲許昌。曹軍皆驚,唯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孫策果被郭嘉言中,後為刺客所殺。

同年,郭嘉隨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建安七年(201年)5月,袁紹因軍敗憤愧嘔血而亡,少子袁尚繼大將軍及冀州牧位,令長子袁譚率少數兵力防守黎陽。九月,曹軍渡黃河攻黎陽,譚請增兵,尚恐譚兵多後奪其權,遂自率軍來援,與曹軍相持於黎陽。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軍發起總攻,大戰於黎陽城下,袁軍戰敗,袁尚、袁譚棄城逃鄴,曹軍佔領黎陽。四月,曹操進軍鄴城,為充實軍糧,搶收小麥。袁軍乘機發起反擊,曹軍小挫。曹操本擬重新組織攻城。郭嘉認為:「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納其計。五月,撤軍返許昌(今河南許昌東),留部將賈信屯兵黎陽,監視袁軍。

建安九年(203年),袁尚、袁譚果然發起內訌,袁譚為袁尚所敗,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譚為名,攻打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七月,袁尚軍潰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輜重盡為曹軍所獲。鄴城守軍聞汛瓦解。十月,袁尚勢力基本上為曹操所消滅。

在曹操圍攻鄴城時,原已歸降曹操的袁譚,又背叛曹操,乘機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等地,並進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縣東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袁譚收袁尚殘部,駐扎龍湊(今山東平原東南)。曹操在擊垮袁尚後,按各個擊破的方針,以袁譚背盟為借口,出兵進攻袁譚。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進攻南皮,大破袁軍,佔領南皮,袁譚出逃,被曹軍追上殺死。袁譚所屬各郡、縣盡歸順曹操。郭嘉對曹操說:「多辟青、冀、幽、並名士以為掾屬,使人心歸附」(《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四》)。曹操為安撫地方,採納了郭嘉的建議,穩定了統治。冀州平定,郭嘉因攻被封為洧陽亭侯。

時遼西少數民族烏桓部落乘中原戰亂,擄遷漢族邊民10餘萬戶。曹操取冀州,殺袁譚後,袁熙、袁尚逃往烏桓,二者聯結,不斷侵擾邊境。曹操為統一北方,於建安十二年(207年)秋,開始遠征烏桓的作戰。劉備聞訊,立即趕往荊州,勸劉表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奪取許都(今河南許昌東),迎獻帝,興漢室。曹操甚為擔心,諸將皆說:「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唯郭嘉認為:「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曹操聽罷,茅塞頓開,遂立即揮師北上,進至易(今河北雄縣西北)時,郭嘉又獻策說:「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依計而行,親率輕騎兵,晝夜兼程,疾速行軍。在白狼山(今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縣東境白鹿山)殲滅烏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殘余勢力,斬蹋頓及名王以下10餘人,俘虜20餘萬人(參見白狼山之戰)。袁尚、袁熙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曹操再次採納謀士郭嘉之計,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坐觀局勢,聲言等待公孫康把二袁首級送來。九月,曹操從柳城撤軍,不久,果然公孫康伏殺袁尚、袁熙及遼東單於速濮丸。

至此,曹操逐袁術、敗張綉、滅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又北征烏桓(參見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國北方只剩荊州劉氏。

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曹操說:「難奉孝為能知孤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師不久逝世,年僅38歲。曹操哀痛不已,對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國志·郭嘉傳》)!乃表告天下:「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於是上表謚郭嘉為貞侯,其子郭奕嗣。

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國志·魏書·郭嘉傳》)。當初,陳群責怪郭嘉不治行檢,多次在朝中控訴郭嘉,郭嘉卻神色自若。曹操則更加重用郭嘉,而陳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興。

點評:郭嘉身為謀士,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壯志未躊,實為可惜。

三國志評曰: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曹操表郭嘉「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念功惟績,恩隆後嗣。是以楚宗孫叔,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淑:大都指女人的善、美 BY國語日報字典),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擒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盪定烏桓,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勛實由嘉。方將表顯,短命早終。上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連毒恨這個字眼都出現了,可見其心目中的重要性)喪失奇佐。宜追增嘉封,並前千戶,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曹操因為痛失軍師而頻頻書信給荀彧,追思郭嘉:「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白話來說就是郭嘉是少數能夠完全理解、諒解曹操的賢內助),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因為郭嘉不能去南方,所以主公平天下都是往北方平的,真疼軍師呀)。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

三國志記載: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傅子曰:嘉少有遠量。漢末天下將亂。自弱
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年二十七,
辟司徒府。】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
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
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先是時,潁川
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
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
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
祭酒。【傅子曰:太祖謂嘉曰:「本初擁冀州之眾,青、並從之,地廣兵強,而
數為不遜。吾欲討之,力不敵,如何?」對曰:「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
祖唯智勝;項羽雖強,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
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
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
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
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
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
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
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
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
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
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
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
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
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布。
不先取布,若紹為寇,布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征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
之,遂禽布。語在荀攸傳。【傅子曰:太祖欲引軍還,嘉曰:「昔項籍七十餘戰,
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今布每戰輒破,氣衰力盡,
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太祖曰:
「善。」魏書曰:劉備來奔,以為豫州牧。或謂太祖曰:「備有英雄志,今不早
圖,後必為患。」太祖以問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
推誠仗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
名,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
安危之機,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傅子曰:初,劉備來降,太
祖以客禮待之,使為豫州牧。嘉言於太祖曰:「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
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
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是時,太祖奉天子以號令天下,
方招懷英雄以明大信,未得從嘉謀。會太祖使備要擊袁術,嘉與程昱俱駕而諫太
祖曰:「放備,變作矣!」時備已去,遂舉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案魏書
所雲,與傅子正反也。】
孫策轉斗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
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
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
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傅子曰:太祖欲速征劉備,
議者懼軍出,袁紹擊其後,進不得戰而退失所據。語在武紀。太祖疑,以問嘉。
嘉勸太祖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
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東征備。備敗奔紹,紹果不出。臣
松之案武紀,決計征備,量紹不出,皆出自太祖。此雲用嘉計,則為不同。又本
傳稱【自】嘉料孫策輕佻,必死於匹夫之手,誠為明於見事。然自非上智,無以
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襲許年死,此蓋事之偶合。】
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
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
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
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
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
於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陽亭侯。【傅子曰: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
並知名之士,漸臣使之,以為省事掾屬。皆嘉之謀也。】
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
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
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
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
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
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
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
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於庭。虜卒聞太祖至,惶
怖合戰。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遼東。
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
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
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
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
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
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魏書載太祖表曰:「臣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
念功惟績,恩隆後嗣。是以楚宗孫叔,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故軍祭
酒郭嘉,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
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
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盪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
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勛實由嘉。方將表顯,短命早終。上為朝廷悼
惜良臣,下自毒恨喪失奇佐。宜追增嘉封,並前千戶,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謚曰貞侯。子奕嗣。【魏書稱奕通達見理。奕字伯益,見王昶家誡。】
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傅子曰:太祖又雲:「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初,陳群非嘉不
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傅子
曰:太祖與荀彧書,追傷嘉曰:「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
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
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
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又與彧書曰:「追惜奉孝,不能去
心。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
不生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
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奕為太子文學,早薨。子深嗣。深薨,子
獵嗣。【世語曰:嘉孫敞,字泰中,有才識,位散騎常侍。】

曹操表版本一: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

曹操表版本二:臣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念功惟績,恩隆後嗣。是以楚宗孫叔,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盪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勛實由嘉。方將表顯,短命早終。上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喪失奇佐。宜追增嘉封,並前千戶,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B. 關於曹操的故事.急!

1.空城記
興平二年(195年)春天,緩過氣來的曹操再次親率軍攻打呂布,迫使呂布後退。夏天,呂布反撲,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敗而逃。曹操對呂布首次取得了重大勝利。敗退中的呂布與陳宮部會合,聚集到一萬多部隊,轉身又來戰曹操。曹操大膽的採取了「空城計」虛張聲勢,呂布不敢貿然進攻。曹操連夜調回了大量的部隊。而呂布知道曹操昨天的舉動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第二天一早便主動進攻。結果曹軍伏兵大出,大敗呂布。呂布連夜逃走,放棄了兗州,投奔劉備。在這場戰爭中,曹操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在連續失敗中沒有氣餒,屢敗屢戰,以燎原烈火一樣的瘋狂熱情激勵出了全軍的鬥志,雖然身處逆境,但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呂布,最終取得勝利。
(這個經過考證,確實是曹操的,當時有一個叫郭沖的人十分崇拜孔明,所以才編出了諸葛亮的空城計,這個也有疑惑,不過的確發生在曹操身上,確有此事。)
2.官渡之戰
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衰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衰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擊斬衰將顏良,敗衰軍。衰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衰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衰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衰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衰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衰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余,衰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衰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C. 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孟德獻刀、捉放曹、望梅止渴、煮酒論英雄、華榮道、割須棄袍等

D. 古代打戰故事,越多越好

1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版,他許權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E. 世說新語里的關於曹操的故事!

曹操作為反面形象,由來已久,在一些魏晉小說中,已見端倪;而在《世說新語》中,曹操的反面形象,已具雛形。《三國志》和三國戲中的曹操形象正是從此孕育和發展起來的。

《世說新語》中所凸現的曹操人格形象透析

摘要:對於曹操的評議,歷代就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有褒有貶,有贊有罵;有的認為是撥亂治世的英雄,有的則認為是篡位自立的奸臣;有的認為是安邦國的一代文人英豪,有的認為是誤國傷民的歷史罪人。《世說新語》對曹操的評述描繪亦有本身的特點。本文從《世說》諸門中涉操的諸篇進行逐條分析,對《世說》中所表現的曹操形象給予正確的評定,得出在當時社會下按照當時的評判標准下、曹操不失為一代英雄豪傑的結論。

關鍵詞: 《世說新語》曹操 人格 英雄形象 透析

一、鄙薄的出身和自小英雄氣概的外溢
曹操出身低微,其祖曹騰為東漢恆帝宮中宦官,其父曹嵩是騰之養子,原出夏侯氏家( 司馬彪《續漢書》、 范曄《後漢書》)。
在魏晉那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出身乃是關系人的一生命運的大事。門閥世族掌握社會機器的運轉,妒賢嫉能,任人唯親,所謂「上品無寒士,下品無世族」。
假使出身在一個白衣部族或中下階層,即使以後功名成就,功高蓋世,也洗滌不了家族所遺傳的血統,被當時的社會所鄙視。
在《世說新語》(以下稱《世說》)「方正門」第二篇中,宗承對曹操的態度,是當世人們對血緣出身的一個側面折射。在《世說》中引《楚國先賢傳》曰:「宗承字世林。」「父賢,有美譽。」亦見其也非出自門閥顯貴,只是一閑雅名士之後只是「少而修德雅正,確然不群,征而不就」,在當時頗有盛名。曹操少年時前去拜會,「屢拜其門,不能得言」。甚至操做出無賴之勢,「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請交,」而「承拒而不納。」其原因不過是操出身低微下賤,於是宗承便「而甚薄其為人」。試想假如曹操是出自名門顯貴世家,擁有所謂良好的門閥上品的高貴血統,宗承還敢不接納嗎?這還不算,及至操作司空「總朝政時」,問宗「可以交末」,宗承猶曰「松柏之志猶存」。可見當時的家庭出身對一個人事業及生活的影響是多麼的關鍵。
曹操的英雄奮斗史,可以說全是一個由個人奮斗出來的結果,他沒有劉備「漢室後裔那樣的帝王血統」,亦沒有「父兄三代基業」孫權那樣深厚實力,亦沒有袁氏兄弟那樣祖傳殷實的家業。所有的只是一腔建功立業的熱血和高人一等的智謀。在當時漢末群雄並起並講求出身門第的等級社會里,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亦然出類拔萃的成為一代霸主梟雄。
在屢被罵為「閹人之後」的唾液中,擯棄家庭門第觀念,奮而力爭終達三足鼎立中舉足輕重的一鼎,從而可知,曹操的成功歷程,所遭受的挫折和困難要比同時代稱霸的孫權、劉備、袁氏兄弟等多人要大得多。

下面再來淺談一下少年時便才溢出眾的曹操。
在摒棄了門第觀念之後,曹操在少年時便出落的出類拔萃,智勇雙全,才藝外溢,且有史記載。如《世說》「假譎」門首篇中,寫曹操少時與袁紹「好為游俠」。及至「觀人新婚」,而「抽刃卻新婦」。在新婦家人追逐之下,迷失道路墮入荊棘之中,袁紹又不能動彈時,操大喊「偷兒在此」,而使袁紹「慌迫自擲出,遂以自免」。或許本篇中作者是對曹操少年言行上詭計多端的貶斥,但其在危險窘境中的所表現出來的智謀卻不能不為我們所贊嘆。
最早對曹操能力的發現者,應該是漢末儒學大家兼人物評品大師的喬玄。在《世說》「識鑒」門首篇中,曹少時見喬玄,喬對其的評價是「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梳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據《續漢書》評喬玄是:「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少治《禮》及《嚴氏春秋》,累遷尚書令。玄嚴明有才略,長於知人。」喬玄是當時一代儒家大師,又是知名評論家,能給操如此恰當的評價,一則顯示出玄的高超的學問和相人術;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操在少年時便嶄露頭角、鋒芒漸露。操少時便英雄之氣外溢,才使喬玄在其事跡及骨相學上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曹操自小受「黨人」的教育模式,向宦官、閹黨開刀,向大權灼手可惹的「十常侍」之首的張讓挑釁,小時即以「擊蛟」而盛名鄉里。並且操與喬玄身世極為相似,幾乎可以稱為一個由時代造就的兩個完全可以替換的人物,其自身成長經過和發展歷程也與喬玄極為相似。比如喬玄少時治《禮》學,《嚴氏春秋》;曹操幼時明古學,18歲居孝廉。玄是良史,以剛猛著稱於世;操打擊巫祠,抨擊宦官、閹黨。喬玄對對隱士進行批評,提倡入世為官;操亦反對隱逸倡導入世。玄鎮壓叛亂,鎮壓少數民族起義而成名;操以鎮壓黃巾軍起義而起家,受封洛陽北部尉。玄為人獨立,不懼時風,且「長於知人」;操亦是屢屢舉薦人才,發布「求賢令」,唯才是舉。玄性剛烈,無大體,然謙儉下士;操亦如此,甚至赤腳而迎接謀士邴原。
再者,「操雖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姿」。(《世說》引《魏氏春秋》)
從自身經歷,並從盛傳當時的骨相學出發,喬玄對操有一個正確的評介「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梳而理之,非君乎」的正確評價。
喬玄又恐自己威望不足於把操推揚出名,建議曹操找當時的評議之士許邵、許靖二處士,二處士給操「治世之能臣,亂石之奸雄」的譽號。

二、英雄霸氣之逐漸充囊過程
隨著戰爭經歷的磨練和人際關系協調的需要,曹操在戰略上、策略上、用人上以及為人處事上逐漸走向成熟,也完成了從一個武士到一個英雄的脫胎轉變,成為影響一個時代之梟雄。所以,當曹操雄視天下之時說:「假使天下無有孤,當不時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時,是具有著深刻內在的原因的。
曹操能成為一代之英豪或一代之梟雄,是時代的必然,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在當時那個動亂的、黑暗的、草菅人命的、殺人如麻的社會里,必然要出來一個豪傑亦或梟雄來維持當時的正義和社會秩序,扭正歷史發展的車輪。以操的低微的出身、多厲磨難、艱辛奮斗的歷程、個人的品格及行事方式,聯系整個歷史現實,於是社會選擇了曹操。曹操也沒讓整個社會失望,雖然沒有完全統一中原的的霸業,但促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結束了漢末動亂黑暗的病態社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三國鼎足時期。
在《世說》中對曹操英雄人物形象刻畫的僅有「識鑒」門第三篇和「容止」門首篇兩條,但僅僅是這兩篇,就把曹操英雄形象描寫的淋漓盡致謂、刻畫精微。
在「容止」門首篇中,曹操會見匈奴使者,「自以形陋,不足以雄運國,使崔季圭代。」而自己「捉到立床頭。」這個李代桃僵的障眼法只是一個小伎倆,蒙不過真正相士的目光,而恰恰匈奴使者即是一位高雅相士,「然床頭捉刀之人,此乃英雄也。」可見此事曹操已有了一股王者之風,霸者之勢,英雄的氣概是掩不了的。至此時,操則真正走向成熟,成為一代之英豪。
其中,「認鑒」門第二篇,對曹操的知人論事也有少許描述。操向新投靠來的謀士裴潛詢問對手劉備的為人處事,抑或是說劉表的為人處事,用以打探對手的虛實。此時的曹操已不是平叛黃巾起義時的愣頭武將,亦不是任人宰割的吳下阿瞞,而是出落為掌握天下兵馬大權的一代英豪。所以,在行為方式上不僅要像呂布一樣勇,更要學會諸葛亮的智。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本篇中可以看出曹操已經成為一個思慮全備,智勇雙全的將將之才。
在當今,無論是評傳曹操為英雄,為豪俠,為能臣,或為奸雄,為梟雄,甚至「竊國之奸賊」,但其在中國歷史上之重要地位是抹煞不了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評傳英雄之標准,就魏晉之英雄評定準則來看,操能夠以己身之力,運用智謀,成就一代霸業,「英雄」之號應當之無愧。
在古代典籍中,是如此對英雄定義的。「英」之為「草木之花」,為陰;「雄」則為「鳥之父」,屬陽。「英雄」搭配,是運用道德標准與傑、豪等形容出類拔萃人才的需要而產生的相互排列,來突出某人的才能。逐漸形成「萬人為英、千人為俊,百人為豪、十人為傑」的比擬格式,隨後「英」「雄」乃為組合為一詞,來描述聖、賢者的地位。至漢末社會大動盪,「禮」、「道」喪失,「聖」、「賢」概念亦受到沖擊,道德觀念淪喪、頹廢,天命觀念淡薄並被質疑。「禮」、「道」、「義」來衡量英雄的道德標准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時代需要有能力的「能人」來治理社會,更需要以一種全新的模式來詮釋英雄概念,也即能用武力、智謀來使社會和平穩定,而行為方式上未必一定遵循「先賢之道」。這些治世之能人拿這種「全新模式來詮釋的英雄概念」來評判時,當之「英雄」稱號無愧。在「識鑒」門首篇中喬玄對曹操的評價就是用這種全新的目光做出的。
在當時「治亂」之際,漢末封建社會淤積的各種矛盾達到一個臨界點,人民生活悲苦,天災人怨,門閥貴族壟斷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人才的壓抑,有深厚治世才能的黨人的閑置清議,社會動亂掀起世族階層重新洗牌的各種潛在特徵初露端倪,一切矛盾一觸即發。
在這歷史關頭,恰恰是曹操的挺身而出,振臂高揮,遷都鄴下,形成新的政治、文化中心,使得漢末這個動盪的「 政治」加「文化」的主體社會得到理順和調諧,利用手中權勢成功的化解了各種危機和矛盾。
可以說是歷史創造了曹操,選擇了曹操,亦可以說是曹操再造了歷史,於是社會把以新概念詮釋下的「英雄」桂冠拋給了曹操。
如果說前面《世說》中各門觀點表明曹操是一個大英雄、大豪傑、政治家、軍事家,那麼在「捷悟」門前四篇則更加突出的表現出了曹操的偉大智慧和學識才能,不用操一篇文章即把操高深的文學素養和智慧的謀略方式溢於言外,深刻的刻畫並展示了操作為魏晉中文人亦或更恰切的稱「文豪」的一面。
信筆寫一「闊」字,落筆書一「酥」字,即將自己意願完全表達;簡潔,但很深奧,非一般文人能解;在思腑曹娥碑文字時,亦巧解「絕妙好辭」的謎面;並巧利用廢品(竹片),變之為寶(椑楯)。或許這四篇本意在展示曹操之才不及楊修的才智,但卻從側面突凸顯出曹操本人高超的悟解力、深奧的智慧和豐厚的文學素養。我們不可否認在這四點上表面所顯示的操處處不及楊修,但是有一點我們也不能忽視了,操之身份是一宰相,是一元帥,是一謀略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綜合體,而楊修只是魏晉千千萬萬恃才放曠、傲世清議的文人之一,與操則是萬萬不能相提並論。
操不僅自己是一個大文豪,並且憑勢權利在自己的身邊形成了一個大文學團體(鄴下文人集團),並以己身參與其中,進行文學創造活動。其自身文學成就影響了一個時代,為建安風骨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以己身影響了兩個兒子——植、丕,形成了魏晉六朝時期兩個文化家族中的傑出的一門。(另一家是南朝蕭梁家族)。另外,很愛惜有才之士,對所有歸附文人皆是不計前嫌,進行良好安置。並且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發布「求賢令」。
曹操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爭戰中度過,長期的軍旅和政治生活不僅沒有使其單純化為一員單純的武將,進而豐富了他的創作體裁,寫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篇章,這不僅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孫權、劉備、袁氏兄弟、劉表,司馬氏家族中沒有出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如此傑出的人物還是甚為罕見,操完全可稱為「文豪加英雄」般歷史人物。
曹操是一位文人英雄,但在漢末魏晉那個動亂交雜的年代,要保持著良好的節操即或要保全性命,就不得不奸詐一些。在「假譎」門第二、三篇中,寫出曹氏假寐以殺人之事,看似描繪出操之奸詐的性格,事實上也確實表現了一些奸詐的信息。但是在讀到「假譎」門第四條,我們便欣然可知,操以前的舉動其實是事出有因。因有了第四篇中的危險經歷,所以才有了第二、三篇中假寐持劍殺人行為。
在魏晉那個求功利的黑暗年代,使士刺客身份如牛毛,且不說張良的雇士襲擊秦耳,操自己也曾持匕首刺殺董卓,且操自己被襲的經歷就數不枚舉。比如第三篇所說的袁紹差人的刺殺。
所以,在當時要保住自己的性命,要想有一番作為,就不得不奸詐,換句話說不奸詐就活不下去。可是說是時代或者是時世培養了曹操的奸詐。
操在少年時曾說:「寧叫天下人負我,不讓我負天下人」;喬玄(劉昭)也曾評價操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在這里得到充分的體現。其實,在那個時代,一個出身宦官家庭的下賤子弟要如此一番作為,這些做法也就無可厚非了。
先秦即有莊子妻亡而擊鼓而歌,稍後又有魏晉風流中的「任性情」的放誕的、真情直露的、一切隨己願的表達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大丈夫做事不顧小節。所以,曹操的這些事件和做法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也實是事出無奈,亦或事出有因,亦或英雄品質中的奸詐謀略成份。跟時代是戚戚相關的。
所以,在「貪猖」門首篇中,操先畜養培訓一來代替有一技之長的愛妾,所表現的不僅僅是「詐」,更有「智」的成份。
「言語」門第8條中,對真正有才之士的尊敬,表現出了知錯能改,禮賢下士,又從側面表現操性格中的豁達和成就一代霸業所貴有的用人之策。
其中,在「夙惠」門第二篇中,妻何晏之母後,欲以晏為己子,但晏本人不願,在宮內劃出「何氏之廬也」,從中可以看出操之豁達、不願強人所難,另一面,又可看出操之內心童趣愛心的一面。
在「輕詆」門中第11條,恆公以操殺青牛例來懲懈,敢於向自己權威的挑釁者袁虎。在當時那個從自傲、以己為大的社會里,很少有人贊譽別人。而恆公以操例訓斥袁虎,亦能從一個方面可以看出是對操行事上的贊譽和附和。
在「或溺」門首篇中,操大破鄴城,但姿色稍艷的袁熙之妻被五宮中郎搶先得去,即曰「今年破賊,正為奴」,破一城只為一婦人,看似笑話,或是以為曹操的輕言寡語,其實反過來想為什麼不一定是真的呢,「率性情而自然」,把真情流露出來,或許在破鄴之前已有了霸佔曹熙之妻之意了。再者,操終究是一武人般的文人政治家,擺脫文人氣概,盡顯武夫脾性,操此句話也可以理解為一個老兵痞內心的渴望,是在情理之中的。
「賢媛」門第四篇中,寫武帝崩後其眾愛妾為文帝所佔有,即「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恃」。其實,這從側面反映出操在植與丕間最終誤選太子為丕接替己位的一個諷刺。
在挑選繼位接班人上,操沒有少下功夫,最終把秤碼偏向了丕,結果卻是「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恃」。也是對操選丕接位的諷刺和對植人生命運的同情。

縱觀《世說》中所有關於曹操的條目,無論裡面的內容是詳實,也是都能傳出一個信號——《世說》作者對曹操人物形象的獨到看法及人物性格總透析。總觀全文涉操條目,操應該是一個文人、奸雄、政治家、軍事家、文豪、流氓、無賴集一體的用魏晉眼光來評價的時代英雄。

F. 請問南通狼山名稱的由來有什麼故事

南通狼山的故事:

傳說當時狼山為白狼精占據,大聖菩薩僧伽與白狼精鬥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只得讓出此山。

並無私心的僧伽,在狼山上建寺,為雖與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齊名卻沒有自己道場的大勢至菩薩建了道場。從此這里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

僧伽是唐代高僧,自言何國人,因以何為姓,相傳是觀音菩薩化身。唐高宗時,曾到長安、洛陽游歷,為人治病,名聲大噪。

南遊江淮時,醫病治水,為百姓稱道。唐中宗尊為國師。宋太宗加封僧伽大師大聖謚號,後世尊他為大聖菩薩,又稱泗州大聖。

(6)白狼山故事擴展閱讀:

狼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自唐總章年間興建寺廟禪院以來,經歷代建繕,形成了依山而立的寺廟園林群。

狼山山坡上下,浮青疊翠之間,點綴著法乳堂、葵竹山房、碧雲半天閣、萃景樓、大觀台、魁星樓、支雲塔等數十處名勝古跡和風景建築群。

狼山佛教氣息濃厚,每年吸引眾多善男信女前來頂禮膜拜,香火旺盛,經久不衰,有著最靈驗名山和江海第一山的雙重美譽。

同時狼山也是佛教名山,佛教文化底蘊深厚,山頂的廣教禪寺為全國重點寺院,始建於唐總章二,距今已有1341年的歷史,因供奉西方三聖之一的大勢至菩薩而聞名。

同時,廣教寺還供奉著東南亞地區唯一一位穿龍袍的菩薩大聖菩薩,相傳大聖菩薩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以慈悲為懷,救苦救難而深入人心,民間有大聖菩薩有求必應,先照遠後照近的說法。

G. 郭嘉的故事

郭嘉本是袁紹帳下謀士,但是郭嘉是一個很會觀人的人,正當袁紹實力龐大如日中天的時候郭嘉卻預言,袁紹以後定不會成大事,當時天下豪傑謀士都紛紛奔向袁紹軍營。
在一天夜裡,郭嘉棄袁紹而奔曹操,中間經過荀彧的鼎力舉薦,與曹操相識,曹操與郭嘉連夜談論天下形勢,曹操非常欣賞郭嘉,認為郭嘉是他得天下一大將才,而郭嘉看準曹操,死心塌地的為他效命疆場,出謀劃策,甚至不顧生死,當時郭嘉曾對曹操說自己身體虛弱,難以服水土,如果到南方或者偏北的地方作戰必定命不長久,但是郭嘉卻又時時刻刻提醒曹操要准備進軍北方消滅袁紹,南下征服劉表,而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危,這可以說是在不要性命的為曹操出謀劃。
郭嘉在曹操逐袁術、敗張綉、滅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北征烏桓等戰爭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進一步加快了曹操的穩定中原,建立北方根據地的腳步,他從不注重功名和金錢,曹操曾經封賞他很多土地,黃金,他都不怎麼看重,曹操對其深為敬佩,他立志一生幫助曹操奪得天下,他在曹操軍中的價值可以跟劉備手下的諸葛亮相並論。
但是老天弄人,就在郭嘉還沒有進入不惑之年的時候,卻死在了北征烏桓的回師路上,至此中國北方只剩荊州劉氏未被消滅,因為未完成幫助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夢想,郭嘉含恨而亡,年僅37歲,說來也巧就在同一年諸葛亮出山來輔佐劉備,從此曹操再也不向以前那麼一帆風順。
曹操曾經評價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難奉孝為能知孤意。」
當曹操聽說郭嘉病亡的消息以後嚎啕大哭,痛心不已,並在悲哀中指天而言:「天地廣闊,博納萬物,遂容不下我郭奉孝!豈天妒英才乎!?」在後來赤壁戰敗後曹操更因事思人,想起郭嘉,流涕大哭,並說:「若奉孝在,孤何以至此!」後郭嘉與荀彧,程昱,賈栩,荀悠一並被認為是曹操開國初期的五大謀士,郭嘉被奉為首功之臣。

H. 真三國無雙7中魏蜀吳晉所有IF模式和支線滿足條件

魏傳關卡特殊條件

1:洛陽脫出戰:呂布擊破後,在虎牢關之戰里呂布台詞變化

2:徐州之戰:陶謙離開前擊破開放濮陽之戰

註:在早期的話,由於沒有好的馬匹,導致這個條件會比較難達成,徐州之戰的戰斗分成2個部分,第一部分跟條件沒有關系,因此隨便打打就好。

等進入徐州城後,會提示任務目的改變,陶謙由徐州大城轉移到小城撤退,這時候玩家要一路繞路去追,途中雜兵比較多,三個關卡需要擊破大眾臉武將開門,如果要一開始就想開啟的話,就選擇簡單的難度來打吧,然後路上盡量別去撞雜兵,沿著路邊走,必要時無雙趕路,按道理來說,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

3:宛城之戰:

a)曹昂,曹安民救出,會對赤壁之戰造成影響(if相關條件)

b)曹昂,曹安民救出失敗,下邳之戰開啟

c)典韋生還,將出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註:曹昂與曹安民的位置要需要小繞一下,在東門的地方往上擊破兩武將就可以順利救出2人,如果要達成條件b的話,無視他們兩就可以。

典韋生存的話,具體我還不清楚,因為我第一次打的時候,是全戰場任務做完的,但是沒出,第二次打的時候,除了把戰場任務都做完後,我還把全場的兵器都打掉,於是典韋就生存了,如果這就是條件的話,注意在地圖左上角還有個連*炮,記得打掉。

4:白狼山之戰:

a)郭嘉順利撤退,會對赤壁之戰造成影響(if相關條件)

b)郭嘉順利撤退,將會在新野之戰登場

註:其實全場跟郭嘉跑就好,注意羌族來的時候過去幫忙就可以,樂嘉基本就會存貨下來。

5:新野之戰:再救援曹仁前擊破徐庶,會對赤壁之戰造成影響(if相關條件)

註:曹仁與徐庶都在金鎖陣裡面。曹仁在中間,玩家需要逆時針從2點位置一直繞到6點位置才能進中間救曹仁,而徐庶的位置在5點,也就是說,恩,這個條件算簡單的,再找不著,點開戰場情報就能看到徐庶的位置。

6:赤壁之戰:當完成宛城之戰條件a,白狼山之戰條件a,新野之戰條件之後,在開戰前郭嘉會出來那啥,選擇郭嘉對話出戰,則可以進入if劇情,如果選擇曹丕對話出戰,則正常流程走。

正常劇情

1:定軍山之戰:黃忠擊破,夏侯淵生還,夏侯淵將在樊城之戰登場

註:在清完本方本陣附近的敵兵後,會提示黃忠進攻天盪山(天盪山的位置在左上角),這時候從本方營地北面的門出去爬樓梯就能到達天盪山,然後把黃忠殺了就可以**天盪山陷落,天盪山不陷落,則夏侯淵不死,

if劇情

1:建業壓制戰:收歸5名降將,在許昌**戰會有援軍出現

按照流程走即可,地圖上會有提示哪5名敵將會投降,打到一半血就會投降了,當5名敵將都投降後,孫權也會自動投降了。

I. 曹操的戰爭故事

操統一北方的戰爭

東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的戰爭。

東漢末年,黃巾農民起義摧毀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出現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初平元年,曹操任奮武將軍,參加討伐專權於朝的董卓,因孤軍奮戰而敗,遂欲獨立發展。二年,曹操鎮壓了黑山軍白繞部,進占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等地。三年,青州黃巾軍攻入兗州(治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南)境內,殺刺史劉岱。時任東郡(治今河南濮陽西南)太守的曹操,採納陳宮提出的趁機「據兗州為霸業之基以爭天下」的方略,針對黃巾軍缺乏後勤供應等弱點,採取晝夜奔襲戰術,連破黃巾軍。濟北(今山東長清南)一戰,迫降黃巾軍30萬,將其精銳收編為「青州兵」,成為後來作戰的主力部隊(參見兗州之戰)。

四年,後將軍袁術從南陽(治宛城,今河南南陽)移駐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招降納叛,向北擴充實力,欲與割據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的公孫瓚,構成對曹操南北夾擊態勢。兗州刺史曹操率部攻匡亭(今河南長垣南)擊敗袁術軍,繼之連續追擊。袁術退據壽春(今安徽壽縣),自稱揚州牧。

同年,曹操父親曹嵩在琅琊(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遇害。曹操借口報殺父滅子之仇,興師討伐徐州牧陶謙,實欲攻佔其地,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大敗陶謙軍,繼而轉攻慮(今安徽泗縣東),縱軍屠殺數萬人,所佔郡縣後均背叛。興平五年(194年)夏,曹操再攻徐州。駐守東郡的陳宮與陳留太守張邈叛曹,迎立奮威將軍呂布為兗州牧,所屬郡縣紛紛響應。曹操被迫回救兗州,與呂布激戰於濮陽(東郡治所,今河南濮陽西南),曹軍大敗。曹操收聚部眾,與呂布軍相持百餘日,因兩軍乏糧,各自罷戰。九月,曹操回撤至鄄城(今山東鄄城北),重整旗鼓,決心奪回兗州失地。次年五月,向巨野(今山東巨野東北)發動攻擊,斬呂布守將蔣蘭、李封,乘勝進駐乘氏(今山東巨野西南)。

此時,徐州牧陶謙已死,曹操又欲趁機奪取徐州。謀士荀彧建議「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勸其先打呂布,以定兗州之地。曹操放棄攻徐州企圖。不久,呂布與陳宮率1萬大軍襲來,曹操預設埋伏,以一部兵力挑戰,將呂布軍誘入伏擊地域,步騎夾擊,呂布軍潰敗,逃往徐州。曹操乘勝攻取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收復兗州各郡縣,鞏固了兗州根據地(見定陶之戰)。繼於建安元年二月,進軍豫州(治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剿滅穎川(治陽翟,今河南禹縣)、汝南(治新息,今河南息縣)地區黃巾軍各部,佔領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七月,漢獻帝劉協返回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時曹操採納荀彧提出「迎奉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率軍進抵洛陽,迫獻帝移駕於許,正式遷都於此。十月,曹操擊敗洛陽諸將勢力,攻佔梁縣(今河南臨汝西南)。從此,曹操控制中央朝權,得以天子名義號令天下,並在許縣和交通沿線實行屯田,減輕民賦,增強實力。

建安二年,建忠將軍張綉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成為曹操的肘腋之患。正月,曹操南征張綉,軍至清水(今河南白河),張綉率部投降。張綉又趁曹操毫無戒備,突襲並大敗曹軍。曹操退到舞陽(今河南舞陽西北),收集部眾,擊退張綉追兵。九月曹軍進攻在壽春稱帝的袁術,迫其南逃淮南。十一月,曹操再次興師討伐張綉,攻戰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大破張綉、劉表聯軍,克取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三年三月,曹操急於消滅張綉、劉表聯合勢力,不納荀攸提出「暫緩出兵,待機破之」的建議,第三次南征張綉,包圍穰城(今河南鄧縣)。此時,曹操聞悉冀州牧袁紹將趁虛襲取許都,即撤轉而返。五月,劉表乘機派荊州軍占據安眾(今河南鄧縣東北)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綉夾擊曹軍。曹操示弱偽逃,巧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順利回到許都(參見穰城之戰)。

是年夏,占據徐州的左將軍呂布聯合割據揚州的袁術反曹。曹操放棄繼續南征張綉,於十月率師進屠彭城,擊敗呂布軍,呂布退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曹操圍之,引泗水灌城。十二月,呂布部將侯成等引曹軍攻入下邳,誅殺呂布,曹軍凱旋而歸。

四年四月,曹操派部將北渡黃河,擊斬依附袁紹的眭固,攻佔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由於曹操在內線作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速戰速決,逐步由弱變強,據有兗、豫、徐等州,為抗擊袁紹集團准備了條件。

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擊滅幽州公孫瓚,擁有冀(州治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青(州治臨淄,今山東淄博)、並(州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憑恃地廣兵多,急欲大舉南征。曹操先機佔領冀州重鎮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派部將駐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與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以阻袁軍南下。並安撫荊州劉表保持中立,解除後顧之憂。五年正月,曹操趁袁紹決策遲疑,擊敗初占徐州聯袁叛曹的劉備,避免了兩面受敵(參見徐州之戰)。

二月,袁紹親統10萬步兵、1萬騎兵進攻延津,派大將顏良圍白馬。曹操採用聲東擊西之計,襲白馬斬顏良(參見白馬之戰),迅疾回軍延津南,又誘斬率騎兵追擊的袁將文丑。曹操鑒於敵眾己寡之勢,主動回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待機破敵。八月,袁紹大軍推進至官渡,雙方攻守激戰,對峙數月,十月,袁紹謀士許攸憤然降曹,獻計偷襲袁軍屯糧地烏巢(今河南原陽東北)。曹操當即親率步騎連夜奔襲烏巢,盡焚袁軍糧秣(參見烏巢之戰)。袁軍烏巢大敗,軍心震恐,部將張郃、高覽陣前降曹,瞬時全線崩潰。曹操趁勢反攻,大獲全勝,殲滅袁軍7萬餘人,袁紹率余部渡河北逃,從此一蹶不振(見官渡之戰)。此戰,曹操展出奇兵,頑強堅持正面固守,創造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隨後,曹操採納荀彧先定河北,後圖荊州的建議,乘袁紹新敗士眾離心之機,出兵北上,佔有冀、青、並州,進攻幽州。十二年擊敗袁氏殘余及與之相勾結的烏桓王蹋頓。十三年(20日年),曹軍進取荊襄,迫降繼荊州牧劉琮,擊潰投靠劉表的劉備。劉備退往夏口(今屬湖北武漢)棲身。至此,曹操逐袁術、敗張綉、滅呂布、破袁紹、擊劉備,又北征烏桓(參見白狼山之戰),據有長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區,初步奠定統一中國北方的局面,形成威逼江南的戰略態勢

J. 簡述「郭嘉遺計定遼東」這一故事,謝謝!

郭嘉病逝前留下最後計謀給曹操,曹操聽取了郭嘉的計謀不再派兵攻打遼東。

曹操打敗袁紹以後,袁紹的兩個兒子跑到了烏桓,曹操帶兵攻打烏桓勝利後班師回朝,發現郭嘉已經病逝了。家人獻上了郭嘉給曹操的最後計謀,曹操看後明白了郭嘉的意思,於是罷兵不再攻打遼東。

那時,諸將仍舊請求攻打遼東,曹操說二袁的人頭送來再說,大家都在暗地裡笑他,結果人頭真的到了,大家很驚訝,這時,曹操說:「果然不出奉孝所料。」大家問原因,曹操這才拿出郭嘉的遺書,大致是讓曹操不要進攻遼東,讓他們爭斗,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大家都誇郭嘉的計策妙。

(10)白狼山故事擴展閱讀:

典故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

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盡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盪盪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

在眾人一片嘩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

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向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

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爆發了白狼山之戰。此役,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於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

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