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糖果的故事
Ⅰ 陶行知的四塊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一天,在校園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一個同學。陶行知及時制止同時令這個學生去自己的辦公室。
在外了解情況後他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准時,比我先到了。」接著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該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那名男生已經已經泣不成聲了:「校長,我錯了。不管怎麼說,我用磚頭打人是不對的。」
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所以,教育學生或者孩子時不應用訓斥、苛責、打罵等傷人自尊的方式,而應平心靜氣,換位思考,旁敲側擊,對比設喻,導化對方心理。很多時候,微笑比嚴酷更有力量,賞識比批評更具激勵。滴水穿石,勝過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潛移。
(1)陶行知糖果的故事擴展閱讀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
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Ⅱ 陶行知糖的故事
您好!我是陶行知抄先生曾孫陶侃,襲給您簡單介紹下這個故事。
王友:(在校長室門口焦急的等待陶校長,並准備挨訓。)
陶行知:來到了校長室,給了他一顆糖,說到:「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很准時,我卻遲到了。」
王友:驚疑的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二顆糖,對王友說:「這第二顆糖也是獎勵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停止了。」
王友:不出聲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顆糖,並說到:「我調查過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的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給你啊!」
王友:感動極了,哭著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啊…」
陶行知:這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給他,說到:「因為你正確的認識了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摸摸自己的口袋,發現沒有糖了)我的糖分完了,看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Ⅲ 陶行知與四顆糖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陶行知往往能從學生的一件小事中發現問題,真是難能可貴。給學生的第一塊糖說的是學生守時,第二塊糖說的是學生懂得尊重別人,第三塊糖說的是學生有正義感,第三塊糖說的是學生知錯就改。
陶行知沒有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委婉的指出學生的錯誤,他處理多麼妥當啊。俗語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知道作為學生從小就應磨練自己的品格,但做事應講究方法,而不應把好事做成壞事,老師發現更應及時引導,把他們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陶行知教育孩子既講方法還有分寸,處理的恰到好處,多麼值得我們教師學習呀。
故事如下:
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男生驚疑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
男生更驚疑了。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3)陶行知糖果的故事擴展閱讀
陶行知的主要貢獻: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細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線,貫串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
創新在這里指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立與社會、歷史進步相符的「新」。創新還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掙脫教條的束縛,從僵化習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的含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
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陶行知
Ⅳ 讀了陶行知四塊糖果的故事後你覺得陶行知是一個怎樣的人
陶行知用獎勵的辦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富於專愛心和屬智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藝術。現在我們有多少教師在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學生啊,我們怎的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是塑造靈魂。我們的教育又有多少藝術性呢?學生需要陶行知這樣的教師,社會呼喚陶行知這樣的教師。努力吧!
Ⅳ 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運用了哪些德育原則
在培養學生品德時,循循善誘的效果比較好,要比傳統教育下的粗暴對待效果好得多。
面對王友的錯誤,陶行知既沒有批評更沒有打罵,而是換了一個角度,用充滿賞識的心態,從錯誤中發現學生誠實守信、尊眾師長、為人正直、敢於承認錯誤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贊揚。陶行知用賞識喚醒學生的良知,讓學生主動承認錯誤、接受教育,從而在心靈深處產生改正錯誤、完善自己的願望。
現實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錯誤並不難,難的是從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並用賞識的態度和語言設計充滿愛心的教育場景,在對孩子的賞識中完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5)陶行知糖果的故事擴展閱讀:
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原文:
有一天,陶行知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王友,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辦公室。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准備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我卻遲到了。」
當王友驚疑地接過糖果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裡:「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讓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說: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
王友感動地哭了,他後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為你正確地認識了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獎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
Ⅵ 那個教育家的三顆糖的故事。
不是三顆糖,應該是陶行之的四顆糖的故事。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
男生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驚訝地看著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拓展資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