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柏拉圖愛情故事

柏拉圖愛情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4 00:25:27

A. 柏拉圖式的愛情的相關故事

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
柏拉圖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叫他到彬樹林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充滿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柏拉圖回答老師:「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來了」。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婚姻」。
柏拉圖又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外遇,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圖又充滿信心地出去。兩個小時之後,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艷麗但稍稍焉掉的花,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花嗎?」柏拉圖回答老師:「我找了兩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採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下來。」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生活,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圖有了以前的教訓,又充滿信心地出去。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蘇格拉底只好走進樹林里去找他,最後發現柏拉圖已在樹林里安營紮寨。蘇格拉底問他:「你找著最好看的花么?」柏拉圖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這就是最好看的花嗎。」蘇格拉底問:「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柏拉圖回答老師:「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遲早會枯。所以我就在它還盛開的時候,住在它邊上。等它凋謝的時候,再找下一朵。這已經是我找著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你已經懂得生活的真諦了。」

B. 柏拉圖蘊涵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

柏拉圖(∏λάτων‎,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不僅是古希臘哲學,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原名叫亞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後因強壯的身軀和寬廣的前額,改名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圖是其體育老師給他起的綽號。

他出生於雅典,父母為名門望族之後,從小受到了完備的教育。他早年喜愛文學,寫過詩歌和悲劇,並且對政治感興趣,20歲左右同蘇格拉底交往後,醉心於哲學研究。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使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於是離開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歷,時間長達十多年。

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為紀念希臘英雄阿卡德穆而設的花園和運動場附近創立了自己的學校——學園(或稱「阿卡得米」,Academy)。學園的名字與學園的地址有關,學園的校址所在地與希臘的傳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關,因而以此命名。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學園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學園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較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

公元前367年,柏拉圖再度出遊,此時學園已經創立二十多年了。他兩次赴西西里島企圖實現政治抱負,並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施,但是卻遭到強行放逐,於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繼續在學園講學、寫作。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圖以80高齡去世。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三人對古希臘以及後來的西方思想和文明有深遠的影響。

柏拉圖主要著作
柏拉圖才思敏捷,研究廣泛,著述頗豐。以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書信。柏拉圖的主要哲學思想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之名進行的談話,因此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的思想。經過後世一代代學者艱苦細致的考證,其中有24篇和4封書信被確定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鳩魯篇》《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篇》 《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 《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 《饗宴篇》《斐德羅篇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 《高爾吉亞篇》
《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國》
柏拉圖的著作大多是用對話體裁寫成的,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華麗,論證嚴密細致,內容豐富深刻,達到了哲學與文學、邏輯與修辭的高度統一,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文學上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柏拉圖思想
柏拉圖認為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並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指出,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種馬。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於各種馬(「有形的」),它不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這可以作為柏拉圖的「理念論」的一個初步的解說。

柏拉圖認為,我們對那些變換的、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我們對它們只有意見或看法,我們唯一能夠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理智來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圖認為,知識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錯誤的知識。但是意見是有可能錯誤的。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The Republic)中,有這麼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型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圖的《理想國》還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柏拉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為衛國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後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為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為了公眾利益時撒謊。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份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在今天看來,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是一個可怕的極權主義國家。但是「理想國其實是用正確的方式管理國家的科學家的觀點」,柏拉圖本人並沒有試圖實現理想國中的國家機器。

柏拉圖在《律法》(The Laws)則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於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他在該書中同樣指出,婦女和男人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和訓練。

柏拉圖企圖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部門。他認為:「天文學和幾何學一樣,可以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圖認為宇宙開頭是沒有區別的一片混沌。這片混沌的開辟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依照柏拉圖的說法,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造物主為世界制定了一個理性方案;關於這個方案付諸實施的機械過程,則是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觀基本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他設想宇宙開頭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種是等邊三角形的一半。從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產生出四種正多面體,這就組成四種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體,氣微粒是正八面體,水微粒是正二十面體,土微粒是立方體。第五種正多面體是由正五邊形形成的十二面體,這是組成天上物質的第五種元素,叫做以太。整個宇宙是一個圓球,因為圓球是對稱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樣。宇宙也是活的,運動的,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宇宙的運動是一種環行運動,因為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四大元素中每一種元素在宇宙內的數量是這樣的:火對氣的比例等於氣對水的比例和水對土的比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數目來定名,這個數目就是表現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

柏拉圖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圖與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比起來,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獻。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很難找到沒有吸收過他的著作的學派。在後世哲學家和基督教神學中,柏拉圖的思想保持著巨大的輻射力。有的哲學史家認為,直到近代,西方哲學才逐漸擺脫了柏拉圖思想的控制。

公元12世紀以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歐洲已經不再流傳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當時,柏拉圖的學說占統治地位,因為聖奧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以服務神學教義。直到13世紀,托馬斯·阿奎那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解釋宗教教義,建立了煩瑣和龐大的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視。

C. 柏拉圖的愛情故事是什麼

)它的意思是:只有精神上的戀愛。但沒有肉體上的結合。這樣純潔,潔白的愛情是不可玷污的。才稱為柏拉圖式的愛情。
也有人說它是一種永久的,不求回報的愛.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對方幸福,這份愛便會綿延下去,直到永恆.有些人,上帝給了他們緣分,讓他們相遇,但是卻忘了給他們交點,於是這份愛,只能變成遠遠的守望,而這兩個人,也將永遠如同平行線一般,不能在一起.

2)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
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又發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
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里,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今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
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麥田和樹林,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和大樹,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付出相當的努力。

3)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
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4)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戀愛。
哲學家的愛情與情感生活一般是不美滿幸福,
不少哲學家甚至於是情願單身。
愛情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是浪漫溫馨的溫柔,甜蜜快樂的幸福.
愛情是不要給它附加太多的東西,
諸如道德、責任、義務等等,那些東西本不屬於愛情的,
而是屬於婚姻的,愛情的本質是精神上的,
愛若沒有物質依託,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是一件虛無縹渺的海蜃盛樓,可望不可及.
我遊走徘徊於都市單身完美咖啡廳,
事實上我重視婚姻的本身,卻不怎麼願走進圍城,
希望愛情天長地久,愛情是強烈的情感,
愛情是是易變的情感,愛情像光火花樣絢麗,
也像光火花樣容易熄滅,我(上海)擁有過了愛情,
卻感覺是那麼的短暫,永恆----只有讓愛情上泰坦尼克號!
參考資料: http://www.lucity.cn/blog/more.asp?name=lbq33&id=734&commentid=543

柏拉圖(約公元前429一前347)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著名的唯心主義者。柏拉圖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認為現實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反映,觀念世界真實的存在。而現實世界不是真實的存在,這樣他就完全顛倒了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在政治上,柏拉圖擁護貴族奴隸主專政制度,他的理想共和國有許多地方類似斯巴達的國家制度。公元前386年,柏拉圖在雅典附近的阿卡德米體育場開辦了一所學校,被人稱作阿卡德米(後人常譯作學院或學園)。他一邊教書,一邊著書。前後數十年。柏拉國深明學以致用的道理,致力於按照他的政治哲學觀點來培養各方面的從政人才,當時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柏拉圖的學生。柏拉圖的著作大都是以對話體裁寫成的,這些著作幾乎全部傳到現在。他的學生、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一前322年),對柏拉圖的哲學體系作了批判性的修正。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以下幾種意義:
1.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2.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
3.理想式的愛情觀,即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4.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個人,對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都有其完美的對象,而且只有一個.

人們往往都只關注2、3,其實1、4才是真正柏拉圖式愛情的正解。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中。在那裡,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在他的理論中,沒有哪一半是比較重要的,所以,男女四平等的。而且在觀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也正在尋找著她/他。

說這些,沒有其他的意義,我相信愛情,我也體會這精神上愛的力量是多麼偉大,我的愛情真的有點柏拉圖的味道,我相信我正在尋找她,可是她究竟是不是我的另一半呢?也許不久就會有答案了。浪漫的愛情誰都想要,只要找到了她,我願意融化她在浪漫的海洋~~~~

精神戀愛

柏拉圖問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於是,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帶著他走到麥穗田。叫柏拉圖從中選一顆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能摘一顆而且不能回頭望!
柏拉圖覺得這太簡單了。當他空手而回的走到老師面前時,老師驚訝的問他為什麼會空手而回?於是柏拉圖說出了空手而回的原因:當他走到麥穗田的時侯,
看見了一株看似不錯的麥穗,原本想摘下,但回頭想想:老師只限我摘一次,也許後面還有更好的呢!就這樣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到了麥穗田的盡頭,才發現自己的手中一株麥穗也沒摘到!
於是蘇格拉底笑笑了笑對柏拉圖說:這就是愛情!!
我也覺得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和這個故事很相似,你們覺得愛情的定義是什麼??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以下的意義:

1. 理想式的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 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 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 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

第一個意義最常被使用, 但其實是一個誤解。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 也就算是另一個意義了。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一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探討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國度, 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 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誤解。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 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 在那裡, 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 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 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論中, 沒有那一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正在尋找著 你/你。

我不知道,這樣的愛情現在是否真的存在,是不是真的不現實或者真的只是在童話中才有。

柏拉圖式的愛情
只是站在愛人的身邊;
靜靜的付出,默默的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
卻仍然執迷不悔,也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原因,
註定了它悲劇的結局;
最後
也只能是一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
只留下回憶中,美好的片段,
當作永恆!!

柏拉圖哲學的核心是理念論.他認為,唯一真實的世界是永恆存在的理念世界,人們感受到的現實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柏拉圖把獨立與事物和人們認識之外的一般的東西稱為理念,認為只有理念才是真實的存在,因為它構成一個客觀獨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如善的本身,美的本身,正義的本身等.後來人們就把追求純精神的行為稱為"柏拉圖式行為"

D. 柏拉圖的故事及簡介

1、徒勞行動

柏拉圖在未被人們理解以前,曾經歷了一次歷史上最有名的「徒勞行動」。六十歲那年,柏拉圖受人邀請離開雅去給狄奧尼修一世的兒子小狄奧尼修講課,講授的內容是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國家。

柏拉圖決定先從幾何教起,他認為幾何學有助於小狄奧尼修掌握嚴密的推理技巧,也有助於處理政治改革中更為復雜的問題。課程就這樣開始了,無論是小狄奧尼修本人,還是他的宮廷人員都參加了「學習」。不過這種熱情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小狄奧尼修很喜歡柏拉圖,也很喜歡這種刺激,但就是不喜歡幾何學。人們也不明白為什麼要學幾何學這種難懂的學科。反對柏拉圖的人趁機給小狄奧尼修找了另一個哲學家。面對人們的不理解和反對派的排斥,柏拉圖最終不得不在夜裡逃離宮廷,並繞遠路乘船回到稚典,匆匆結束了這次徒勞之行。

E. 柏拉圖關於愛情和婚姻的故事,求解!

故事沒完後面還有幾個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里,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其間同樣只能摘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今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老師:「這就是婚姻。」

根據我的理解,愛情的故事裡人們總希望得到更好的,想找一個自己最愛的人,但是現實很殘酷往往到最後我們卻什麼也沒得到,或許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吧,也或許最好的已經被我們錯過。
婚姻的故事就不多解釋了,同樣的故事可能每個人看法不同有不同見解。人生就正如故事裡的穿越麥田和樹林,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和大樹,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付出相當的努力。那個女孩給你講了愛情的故事可能想表達:人生就正如故事裡的穿越麥田,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付出相當的努力。你現在確定選擇是我這刻麥穗嗎?也就說你確定你愛的是我嗎?
以上是我個人見解。呵呵 祝你幸福

F. 有關柏拉圖愛情的故事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
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又發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
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里,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今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
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麥田和樹林,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和大樹,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付出相當的努力。

G. 柏拉圖式性愛講述了怎麼樣的一個愛情故事

我來回答吧
我們凡人的愛情,包括很多部份,基本上都是在肉體的獸欲和精神上的愛慕來回體驗。
柏拉圖式的性愛,不論是性還是愛,強調的都是精神上的共鳴,最終的歸宿都是精神的相合!
我是凡人,不要柏拉圖。

H. 真人真事柏拉圖愛情故事

1.柏拉圖式的愛情不得不說的柴可夫斯基的愛情了
梅克夫人是一位富翁的遺孀,也是一群兒女的母親。當她聽過了他的《暴風雨》序曲的鋼琴改編曲,就被他的音樂所感動。在她的心裡,那些音樂是那麼的崇高,還有那種憂郁正與她自己的氣質吻合。而她「認識」他的那年剛好是1877年,這是柴可夫斯基一生中最為痛苦的一年。他那年結婚,卻又快速仳離,他患上了嚴重的精神衰弱症。但也就是這一年,梅克夫人象命運的恩賜一樣出現了。她自此每年給他6000盧布的經濟資助,使得柴可夫斯基可以辭去音樂學院的教職,把精力全部投入了他的音樂創作。她與他神交了13年,而這13年正是柴可夫斯基取得輝煌的創作成就的13年。

在這13年裡,他們恪守著彼此的承諾,只用書信連接著他們兩個人的心,即使他們曾經只相隔一片草地的距離。作曲家更是傾注了前所未有的激情為她創作了《第四交響曲》……
然後就是幾個人糾纏的愛情故事了 比較牽強但也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2.大詩人 徐志摩和大才女林徽因的愛情故事 我是喜歡看徐志摩的詩才知道林徽因的
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二十四歲的他與林徽因相比大了八歲,是大哥哥輩的人物了。當時,他的妻子張幼儀與孩子都來了倫敦。在徐志摩發動多次猛烈攻勢之後,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線最後決了堤,她是這樣對他說的:我不是個感情隨意的女子,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抉擇。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訴張幼儀,准備離婚。張幼儀雖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對待這件事,隨即帶著孩子往德國留學去了。(徐申如聽說兒子如此對待妻子,氣憤之下宣布斷絕父子關系,並停止供糧,且將銀行業務及財產交由張幼儀主管。此後這位徐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了。張幼儀的大哥叫張君勱,是民國初政壇風雲人物,二哥張嘉敖則是當時政府中央銀行總裁)林徽因就這樣當了第三者,這一插足後果比較嚴重。事實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為林徽因當時也已經許配了梁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為父親的林長民竟然也同意女兒與徐志摩之間的愛情,渾忘了自己已經把掌上明珠許配了梁家大公子。 然而,林、徐好景不長,因為不久後林長民游歐時間結束,她只得隨父親歸國,等徐志摩趕回國時,林徽因已與梁思成訂婚了。徐志摩是梁啟超的學生,在老師面前,除了剋制自己外,還能做什麼呢?但在遇到陸小曼之前徐一直懷念著林,且總是梁、林家裡的常客。
3.比較喜歡的還是金岳霖對林徽因的愛 更像是純愛情
金岳霖(中國現代邏輯學的奠基人)也是暗戀者之一,後來林徽音嫁給梁思成,金岳霖依舊痴心不變,從情場執著的追求者變成夫婦二人最親密的友人。在動盪的幾十年裡,比鄰而居,共度患難歲月,自己竟終身不娶。林徽音去世後,一天,金岳霖突然邀老友到飯店聚會,當天並非什麼特殊日子,大家都覺得很困惑。席間,金岳霖含淚傾倒美酒一杯,坦坦盪盪的說:「今天是徽音的生日。」在座諸位看先生,卻已是滿頭白發。
4.我最喜歡的愛情故事 老三和靜秋
靜秋是個漂亮的城裡姑娘,因為父親是地主後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時很受打擊,靜秋一直很自卑。靜秋和一群學生去西坪村體驗生活,編教材。她住在隊長家,認識了「老三」。老三愛上了靜秋,很愛,靜秋怕他欺騙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氣的老三是軍區司令員的兒子,卻是極重情誼的人,甘願為靜秋做任何事,給了靜秋前所未有的鼓勵。他等著靜秋畢業,等著靜秋工作,等著靜秋轉正。等到靜秋所有的心願都成了真,老三卻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時候,1976年,老三他還很年輕。 當時看《山楂樹》我看到老三死的時候心拔涼拔涼的 作者太狠了但是 這個愛情故事 經典。
5.來個重口味的《斷背山》
1963年的燦爛夏日,懷俄明西部,年輕的牛仔傑克·特維斯特與恩尼斯·德爾瑪因同為牧場主喬·阿桂爾打工而相識,傑克比較健談,且騎術高超,恩尼斯自幼父母雙亡,性格內向寡語。人跡罕至的斷背山深處,高山牧場的放羊工作單調而艱苦,隨時有遭遇野獸襲擊的可能,不得不有人看守羊群,和羊群睡在一起。起初二人一個放羊,一個看營地,少有交流。直到有一天,二人晚飯時喝多了酒,深夜又分外寒冷,於是傑克與恩尼斯同帳共裘而眠,在酒精與荷爾蒙的作用下,他們之間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空虛寂寥讓兩個19歲的青年彼此相愛了,一個人做飯,另一個放羊,篝火邊長談,帳篷內歡愛,同性間的純美真愛伴隨二人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夏日時光。
最終,廝守一生的願望因傑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在傑克去世後,恩尼斯來到了傑克父母的農場,想把傑克的骨灰帶回到二人初識的斷背山。在傑克的房間里,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初識時他們各自穿過的襯衫被整齊地套在了同一個衣掛上。這個秘密讓恩尼斯潸然淚下,他意識到傑克是多麼愛他,自己又多麼深愛傑克。但無論愛是怎樣的濃烈,最終見證它的只有那座壯美蒼郁的斷背山。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學者說是男男之間的愛情 我比較中立 既然是純愛情何必管她性別?既然人是殘缺的 到世間尋找殘缺的一半 何必管她男女 精神的共鳴才是最重要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