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長征故事概括

長征故事概括

發布時間: 2020-12-23 18:41:37

『壹』 長征感人故事(要概括出來 主要內容)

長征故事 第一個:《金色的魚鉤》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日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第二個:《馬背上的小紅軍》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
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准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干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貳』 長征故事簡要概括

《長征故事》叢書共分四冊,分別記述了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二專、六軍團)、紅四方面軍和屬紅二十五軍長征的歷史故事。
每本書中,不僅表述了紅軍長征的歷史過程,發生的重要戰役、主要事件,還記敘長征中從領袖、將領到普通戰士許多感人的故事。當我們從書中看到紅軍戰士血染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跋涉草地、突破臘子口、吳起鎮戰斗等故事,我們彷彿置身於紅軍長征艱苦的戰斗歲月中。紅軍戰士用打不敗、戰不垮、苦不倒、累不死、誓奪勝利的革命精神,和以自己血肉之軀所鑄造的長征歷史,不僅使我們心靈震撼,而且給我們以無窮的力量。
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祝彥主編的《長征故事》叢書共分四冊,分別記述了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征的歷史故事。每本書中,不僅表述了紅軍長征的歷史過程,發生的重要戰役、主要事件,還記敘長征中從領袖、將領到普通戰士許多感人的故事。

『叄』 《長征》的主要內容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跡。 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的今天,我們回顧長征艱難而輝煌的歷程,自然會有更多的感慨,對長征勝利的意義自然會認識更加深刻。
[關鍵詞]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程

72年前那個萬物蕭索的深秋——1934年10月10日晚,由於中央「左」傾錯誤領導人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率領紅軍主力及後方機關8.6萬餘人,被迫放棄中央根據地,分別從瑞金、於都、長汀、寧化出發,實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聞名世界的長征。
一、長征初期的逃跑主義使紅軍嚴重受挫
長征是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前提下作出的一項重大舉措。1933年9月,蔣介石集中5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中共臨時中央無視毛澤東、朱德在四次反「圍剿」中採用的並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提出「御敵於國門之外」的錯誤方針,並提出「保衛與擴大蘇區」、「不讓敵人蹂躪一寸蘇區」等口號,結果使紅軍一步步陷入被動局面, 到1934年9月,中央蘇區已瀕臨絕境,由此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被迫離開中央蘇區。
10月25日,朱德和周恩來指揮紅軍通過國民黨軍在信豐、安遠間設置的第一道封鎖線。由於國民黨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遵守1934年7月與朱德達成的秘密協議,加之林彪紅一軍團和彭德懷第三軍團配合掩護,中央紅軍於11月8日順利通過了設在湖南桂東、汝城至廣東城口一線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10—25日,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在郴州良田與宜章之間發起進攻,掩護中央紅軍通過第三道封鎖線。
蔣介石發現紅軍西進意圖,急調中央軍及湘桂軍40萬兵力沿湘江兩岸構築第四道封鎖線,企圖把紅軍消滅在湘江以東。11月27日,紅一、紅三軍團先頭部隊順利渡過湘江,與湘軍劉建緒部隊展開激戰。12月1日凌晨3時30分,朱德以中央局、軍委、總政名義下達命令,指出「消滅敵人進攻部隊,開辟西進的道路,保證我野戰軍全部突過封鎖線應是今日作戰的基本口號」。當天紅軍除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和紅三軍團第十八團以外,全部渡過湘江。至此,紅軍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多人銳減至3萬多人。
中央紅軍之所以在湘江受挫,是由於中央「左」傾錯誤領導人在長初期又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並且把戰略轉移變成了一種大搬家式的倉促行動。湘江失利後,朱德、周恩來、王稼祥發布後方機關縮編命令,充實作戰部隊,檢查所帶物資,不必要的一律拋棄毀滅,改變了長征以來「大搬家」的錯誤做法。12月4—6日,經過精簡縮編的中央紅軍翻越老山界,面臨著向何處去的抉擇。
二、遵義會議恢復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按照原定戰略計劃,中央紅軍下一步方向是去湘鄂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但敵人已覺察到紅軍意圖,在前方集結20萬軍隊設置了4道防線。1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湖南通道舉行會議,毛澤東主張放棄北上改向貴州方向前進,得到了包括周恩來在內的大多數人的支持。12月15日,紅軍佔領黎平。周恩來主持政治局會議,採納毛澤東的意見,通過決定西渡烏江到川黔邊建立新的根據地。1935年1月1日,政治局在甕安猴場舉行會議,強調「首先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然後向川南發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務」。隨後,紅軍經貴州腹地直向黔北挺進,把幾十萬敵人甩在湘西,爭取了主動。
1935年1月7日,紅軍進占黔北重鎮遵義,於15—17日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博古首先作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總結報告,極力為自己錯誤的軍事領導作了辯護。周恩來作軍事問題的副報告,承認失敗原因是軍事領導上戰略戰術的錯誤,並認真作自我批評,同時也批評了博古和李德。張聞天作反對「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之後,毛澤東作長篇發言,指出「左」傾錯誤表現為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禦中的保守主義、轉移中的逃跑主義;同時正確說明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和今後軍事上應該採取的方針。會議作出決定: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常委;由「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遵義會議後,政治局決定毛澤東為周恩來軍事上的幫助者,張聞天代替博古負責黨中央總的責任。隨後,又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指揮全軍軍事行動。遵義會議是中共歷史上具有最偉大意義的一次會議,它在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使中國革命走上了正確發展的道路。
三、毛澤東英明決策,帶領紅軍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
根據毛澤東和中革軍委部署,紅軍於1月19日撤出遵義城,准備在川黔邊界渡江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在川西北建立根據地。1月28日,紅軍在土城與川軍發生激戰,傷亡慘重。毛澤東果斷召集會議,決定撤出戰斗,命令部隊輕裝從土城渡過赤水河西進。
赤水是長江上游的支流,蜿蜒400多公里,水流湍急,灘多浪大。紅軍於1月28日搭起浮橋,29日渡過赤水後砍斷纜繩,燒毀浮橋,暫時擺脫圍追之敵。
赤水河西是川南古藺、敘永地區,川軍潘文華部在長江南岸設防,毛澤東避實就虛,把紅軍帶到雲南威信縣扎西鎮進行整編,然後經敘永、古藺,在太平渡、二郎灘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兩個師又8個團,再占遵義。蔣介石部署軍隊,向遵義一帶包圍。毛澤東指揮部隊向西開拔,3月16日下午至17日中午,從茅台鎮三渡赤水,派1個團張揚聲勢北進古藺,佯裝主力作出北渡長江架勢。蔣介石急忙向川南集結兵力,紅軍卻於3月21日晚至4日晨四渡赤水。
為進一步迷惑敵人,毛澤東命令紅九軍團大張旗鼓獨立作戰,而紅軍主力紅一、三、五軍團卻在3月31日晚突破烏江天險,前鋒直逼貴陽。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慌了手腳,急電滇軍孫渡縱隊救駕。毛澤東指揮部隊繞過貴陽向雲南進軍。蔣介石發現上當,再令部隊向雲南集結救援昆明,毛澤東達到吸引敵人目的後,又指揮紅軍分三路搶占龍街、洪門和皎平渡口,仍派紅九軍團作出佯攻昆明架勢。5月上旬,紅軍靠7條小船,經過6天6夜搶渡,過了金沙江。從此,紅軍擺脫了蔣介石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的決定勝利。四渡赤水,兵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是毛澤東在軍事指揮上的「得意之筆」,就是這種忽東忽西、迂迴曲折的戰術,把敵人搞得不知虛實,暈頭轉向,而紅軍卻終於跳出包圍圈,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四、通過彝民區,強渡瀘定橋,翻越夾金山,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渡過金沙江,紅軍抓緊時間休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會理城郊鐵場村舉行擴大會議,確定了今後的行動任務,是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會議一個重要內容是統一領導核心的認識,起因是林彪給中革軍委的一封信,指責毛澤東帶部隊四渡赤水是走「弓背路」,提出要走「弓弦路」,否則會把部隊拖垮。並要求彭德懷任前敵指揮,毛、周、朱隨軍主持大計。毛澤東不客氣地批評林彪:「你是個娃娃,你懂得什麼?!」彭德懷也批評林彪說:「遵義會議才改變領導,這時又提出改變前敵指揮是不妥當的;特別提出我,則更不適當。」周恩來、朱德則在發言中對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以來的戰略方針給予高度評價,從而統一了認識,維護了團結,鞏固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地位。
紅軍要北上同四方面軍會師,必須穿過彝民區,渡過大渡河。當時彝族被漢族蔑稱為「倮倮國」,由於民族積怨,彝族不允許漢族軍隊通過。毛澤東派紅軍川籍領導人劉伯承深入彝民區,與沽基部落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為紅軍經過彝民區打開了通道,一批彝族青年參加了紅軍。
5月24日,紅軍先頭部隊紅一團在楊得志指揮下奇襲安順場,殲守敵兩個連。第二天,紅軍十七勇士憑借兩只小船強渡大渡河,佔領了對岸渡口。蔣介石揚言要紅軍做第二個石達開,調集10萬余兵力向這一地區集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5月26日到達安順場,在聽取劉伯承、聶榮臻匯報後,果斷決定,由劉伯承、聶榮臻率紅一軍團一師和幹部團從大渡河東岸,林彪率二師和紅五軍團從大渡河西岸,同時夾河逆流北上,要求兩天半時間,行軍170公里,趕到瀘定橋。擔任先頭部隊的二師四團邊走邊打,晝夜兼程,日行軍120餘公里,於29日晨佔領瀘定縣城。瀘定橋是一座橫跨在大渡河上、由13根鐵索和木板鋪成的浮橋,紅軍到達時,木板已被破壞,只有13根鐵索連接兩岸。紅軍22名突擊隊員踩著鐵索,冒著彈雨,向東岸沖鋒。後面戰士邊鋪木板,邊向敵人火力射擊掩護突擊隊員。當勇士們快到東岸時,敵人把尚未撤去的木板點燃,突擊隊員們無所畏懼,闖過火海與守敵廝殺,終於奪取東岸陣地。當晚11時,東岸部隊趕到,打敗了敵人增援瀘定橋的兩個旅。至6月2日,紅軍主力全部渡過大渡河。
紅軍下一步行動方向是跨越海拔4900多米的夾金山。這里常年積雪,氣候惡劣,民間傳說只有神仙才能登越,所以又名「神仙山」。6月12日,紅一軍團二師四團作為先頭部隊與風雪搏鬥4、5個小時,待翻過山去,意外地與前來接應的紅四方面軍的部隊相遇。消息傳來,群情振奮,爬雪山似乎成為一種樂趣。6月14日,毛澤東喝下一碗熱氣騰騰的辣椒湯,身穿夾衣夾褲,手持木棍隨部隊一起爬過了夾金山。
當天晚上,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到達懋功縣達維鎮,受到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的夾道歡迎。18日,他們進入懋功縣城,見到前來迎接的紅四方面軍第三師政委李先念。
五、紅軍是北上還是南下,成為中央和張國燾爭論的焦點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頭等大事是決定兩軍行動大計。6月26—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兩河口舉行。周恩來在報告中提出,迅速北上,創建川陝甘革命根據地,促進全國抗日高潮的到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表示同意周恩來的意見,而張國燾卻主張打成都,而後在川康邊建立根據地。經過3天討論,會議通過北進戰略方針,政治局做出決定指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戰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並為實現這一戰略方針制定了《松潘戰役計劃》。此時,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義發布《為反對日本吞並華北和蔣介石賣國宣言》,申明了中共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針。
為實現《松潘戰役計劃》,中央紅軍又翻過夢筆山、長坂山兩座雪山,於7月10日到達黑水縣蘆花。在這里,中央與張國燾的矛盾日益尖銳明朗。7月18日,已經擔任中革軍委副主席的張國燾又在政治局會議上取代周恩來謀得總政委一職。正是由於張國燾錯誤干擾,延誤了戰機,《松潘戰役計劃》變成一紙廢文。
8月3日,紅軍總部又制定《夏洮戰役計劃〉,要求紅軍主力折而向西,攻佔阿壩,再向北進入甘南。8月4—6日,中央政治局應張國燾要求,在毛兒蓋附近沙窩舉行會議。張國燾提議提拔四方面軍9名幹部為政治局委員,毛澤東直言批評:「你這是開的督軍團會議!」會議最後以大局為重作了讓步,增補陳昌浩、周純全為政治局委員,陳昌浩兼總政治部主任。同時增補其他四方面軍幹部為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毛澤東指出,本來政治局不能決定中央委員,現在只是在特殊情況下這樣做。
沙窩會議後,紅軍一、四方面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負責,經阿壩通過草地到巴西:右路軍由中央、前敵總指揮部率領,經班佑過草地到巴西。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再次開會,毛澤東主張紅軍應東向陝甘邊界發展,以洮河流域為基礎建立根據地。這次會議改變了夏洮戰役計劃的具體部署,把右路軍作為北進的主力。
這時,蔣介石已調集30萬大軍,布置了3道封鎖線,阻止紅軍北上。毛澤東卻乘敵不備,選擇川西草原作為北上的通道。8月17日,毛澤東命令楊得志紅四團為先頭團,依靠一個60多歲的藏族通司做向導,找出一條通過草原的路線。川西草原人跡罕至,氣候惡劣,烈日、狂風、暴雨交替出現,地面更是處處危險,一旦陷入沼澤,幾分鍾就會淹沒其中。右路軍經過7天6夜艱難跋涉,終於穿過草原到達巴西。8月29—30日,先頭部隊攻打包座取得勝利,為紅軍北上甘南准備了條件。
9月1日,毛澤東、陳昌浩、徐向前聯名致電朱德、張國燾,要左路軍迅速東進,與右路軍靠攏,抓住有利時機,北出甘南。9月3日,張國燾回電稱因葛曲河水上漲,已命令紅五軍從墨窪返回阿壩,並以紅軍總司令部名義要黨中央和右路軍南下。這樣幾經周折,北上南下成為爭論焦點。至9月9日,陳昌浩再一次接張國燾電報後改變態度,決定帶部隊南下,徐向前不願看到四方面軍分開,同意了陳昌浩的意見。葉劍英立即向毛澤東報告了這一情況。毛澤東連夜找徐向前、陳昌浩探聽虛實,然後召集張聞天、博古在周恩來處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北上,脫離險區。並再一次以中央名義致電張國燾:只有北上才是出路,左路軍應迅即北上。同時發布毛澤東寫的《中共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指出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人口缺少,糧食缺乏,紅軍無法通過敵人布置在那裡的堡壘線。因此,應迅速北上,創建川陝甘新蘇區。陳昌浩派副參謀長李特帶一隊騎兵追上毛澤東。毛澤東請李特轉告張國燾、陳昌浩:北上是正確的,如果一時想不通,可隨時電商。
9月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肅迭部縣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與四方面軍的爭論及今後的戰略方針。有人提出要開除張國燾的黨籍,毛澤東不同意,表示要盡一切可能爭取四方面軍北上。會議通過《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並決定:一、三軍團和中央縱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彭德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林彪任副司令員,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並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彪、王稼祥組成的五人團,領導紅軍工作,負責處理一切重大行動。
六、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率先結束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陝甘支隊向甘南進軍,須經天險臘子口。臘子口地勢險峻,敵人遍設碉堡工事,防守極為嚴密。毛澤東說:「臘子口這一仗非常重要,而且非要打勝。不然,我們往南不好回,北又出不去。政治上、軍事上會處在進退失據的境地。」「這一仗是關繫到我們革命命運的重要戰斗,要不惜一切代價打下來。」林彪、聶榮臻冒雨視察地形,命令紅四團採取翻山迂迴和正面突擊兩種戰術向敵人發起進攻,至9月17日殲滅守敵兩個營,奪取臘子口,並乘勝追擊,在草灘殲滅敵人,繳獲了幾十萬斤糧食和2000斤食鹽。過臘子口,紅軍翻越岷山山脈向北延伸的最後一座雪山大剌山,毛澤東心情格外興奮,吟成《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9月20日,毛澤東帶紅軍進入甘肅南部宕昌縣小鎮哈達鋪,部隊在這里改編為三個縱隊,共8000多人。聶榮臻在這里發現一張載有山西軍閥閻錫山的部隊進攻陝北紅軍劉志丹部消息的報紙,立即派通訊員送給毛澤東。毛澤東看後高興地說:「好了,好了!我們快要到陝北革命根據地了。」22日,毛澤東召集團以上幹部在關帝廟開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宣布陝北「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就是我們抗日的前沿陣地」!
9月26日,陝甘支隊突破敵人在渭河設置的封鎖線,佔領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毛澤東在這里一面休整部隊,一面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把黨中央和紅軍的落腳點放在陝北,以陝北根據地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10月初,陝甘支隊突破敵人在西蘭公路和會寧、靜寧間公路及平涼、固原間公路的封鎖線,翻越六盤山。接著,第一支隊在青石嘴殲滅東北軍何柱國部兩個騎兵連。紅軍用繳獲的100多匹戰馬組建了自己第一支騎兵部隊。10月19日,陝甘支隊到達保安縣吳起鎮,進入陝北根據地境內。
這時,西北「四馬」(馬鴻逵、馬鴻賓、馬步芳、馬步青)之一的馬鴻逵和國民黨毛炳文第三十七軍以及東北軍白鳳翔第六師的騎兵緊追在後,毛澤東決定把這條尾巴斬斷在根據地門外。10月21日清晨戰鬥打響,僅兩個小時,敵1個騎兵團被殲滅,兩個騎兵團被擊潰。此戰由彭德懷指揮,毛澤東作六言詩贈彭德懷:「山高路遠溝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將末句改為「唯我英雄紅軍」回贈毛澤東。
此時,陝甘支隊與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二十六軍和徐海東領導的先期到達陝北的紅二十五軍會合。紅一方面軍萬里長征勝利結束。11月5日,毛澤東在象鼻子灣對全軍發表講話,指出:我們走過了367天,走過了閩、贛、粵、湘、黔、桂、滇、川、康、甘、陝共11個省,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里。二萬五千里長征由此得名。
七、紅二方面軍奉命北上,1936年7月1日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紅二方面軍由紅二、紅六軍團組建而成。這支部隊在中央紅軍長征初期的任務是牽制湖南、湖北敵人,配合中央紅軍行動。用紅二、六軍團總指揮賀龍的話說就是:把這批敵軍(指湖南、湖北敵人)背起來,好讓一方面軍肩頭輕一些。牽制任務完成後,紅二、六軍團面對敵人重兵「圍剿」,決定放棄湘鄂川黔根據地,在湘黔滇地帶與敵人兜圈子。1936年3月30日,紅二、六軍團接張國燾、朱德電報,決定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為此,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率領部隊從滇黔邊盤縣、亦資孔地區出發,佯攻昆明,甩掉追兵,4月25—28日在石鼓渡過金沙江,進入康藏高原。
5月1日,紅二、六軍團越過海拔5300多米的哈巴雪山,到達藏族居住的中甸縣城。賀龍命令部隊嚴格遵守民族、宗教政策,親筆致函歸化寺八大老僧,闡明紅軍政策和紀律。松本活佛派管事喇嘛向賀龍獻哈達,並迎接賀龍進寺,破例為他舉行宗教盛典跳神儀式。活佛命令商人、富戶開倉向紅軍出售糧食,幫助紅軍僅兩天時間籌集到10萬斤糧食。靠喇嘛向導和一位會講藏語的漢人翻譯帶路,二軍團翻越三座雪山,六軍團翻越兩座雪山,7月1日在四川省西部甘孜縣,與紅四方面軍第三十師會師。
原來,張國燾命令紅四方面軍重過草地南下後,於1935年10月5日在卓木碉成立「黨中央」、「中央政府」和「中央軍委」,自封主席,並以「中央」名義宣布「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洛甫應撤銷工作,開除中央委員及黨籍,並下令通緝。楊尚昆、葉劍英應免職查辦」。12月15日又致電中央:「你們應以黨北方局、陝甘政府和北路軍」稱謂,「不得再冒用中央名義」。193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決定,指出張國燾這種行為無異於自絕於黨,自絕於中國革命。並公布政治局在俄界會議上作出的《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不久,殘酷的事實證明南下是錯誤的,到1936年2—3月,紅四方面軍由南下時的45個團約8萬人,減少到28個團4萬人。在朱德、劉伯承、徐向前等人的斗爭和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要求下,張國燾於6月6日宣布取消偽中央,並於此前同意北上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後,根據中革軍委命令,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蕭克任總指揮、副總指揮,任弼時、關向應任政治委員、副政治委員。7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西北局,張國燾、任弼時為正副書記,朱德等為委員,統一領導紅二、四方面軍。
八、朱德、任弼時等堅決與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進行斗爭,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實現了勝利會師
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後,分成左、中、右三路縱隊過草地北上,8月初相繼在四川若爾蓋縣包座一帶集結。在8月5日西北局會議上,通過了《岷(州)洮(州)西(固)戰役計劃》,擬乘敵主力尚未集中之際,先機進入甘南,取得岷州、洮州(今臨潭)、西固(今宕昌)等地,以利繼續北進。這一戰役計劃實現後,朱德建議部隊迅速跨過西蘭公路,與中央派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西征軍會師。張國燾卻節外生枝,向中央提出兩個行動方案:一是往西到新疆接通蘇聯,獲得武器裝備再回來;一是出東南向川陝豫鄂發展。中央很快回電否定了張國燾提出的兩個方案。張國燾堅持自己的意見,甚至以辭職相要挾。朱德堅持原則,張國燾被迫讓步,西北局因此於9月18日晚通過《通(渭)庄(浪)靜(寧)會(寧)戰役綱領》,以「爭取與一方面軍會合為目的」,並作出各部隊立即北進的部署。
9月21日,張國燾在漳縣三岔前敵指揮部致電朱德,要求部隊停止北上,掉頭西進永靖、循化,准備渡過黃河,搶占永登、紅城子地區作為立足點。朱德一夜未眠,沖破張國燾事先設置的障礙,分別向張國燾、黨中央和紅二方面軍發出3份電報, 然後與西北局組織部長傅鍾策馬60公里,趕赴漳縣參加西北局會議。
西北局會議通過了張國燾的西進方案。朱德一面表示「要強使我贊同(西進方案)是不可能的」,同時為顧全大局,表示「暫照第二方案執行,大家做好工作,減少損失。我建議向中央報告,如中央不同意,就堅決執行第一方案」。9月27日,中央復電要求紅四方面軍執行靜會戰役計劃。張國燾這時因西進先頭部隊受挫返回,不得不同意在洮州舉行會議,提出從南邊繞道打到新疆的意見。朱德等人否定了張國燾的意見,當晚8時,以朱德、張國燾、徐向前名義聯名致電中央:「決仍照原計劃東進」,「先頭約6號到界石鋪,決不再改變」。9月30日,紅四方面軍分成5路縱隊,北進靜寧、會寧地區。10月9日,紅四方面軍與前來迎接的紅一方面軍紅一師在會寧城勝利會師。
正在北進途中的紅二方面軍指戰員聞知紅一、四方面軍已經會師的消息,心情分外激動,他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行軍的速度。10月22日,紅一、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將台堡(今屬寧夏)會師。
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後,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共同指揮,於11月21—23日在隴東環縣以北的山城堡地區殲滅尾追而來的胡宗南部一個旅另兩個團。這場戰斗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最後一次戰役,她同時也宣告了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11月23日,三個方面軍團以上幹部在山城堡舉行慶祝勝利大會,朱德發表講話指出:三大主力紅軍西北大會師,到山城堡戰斗結束了長征。我們要在陝甘蘇區站穩腳跟,迎接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九、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的紀念意義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偉大奇跡,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毛澤東於1935年11月剛到陝北不久,就在象鼻子灣全軍幹部會議上對紅軍長征的意義的作了深刻的闡述。他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它將載入史冊。我們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時,是八萬人,現在只剩下一萬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華。」 正是這批衣衫襤褸的精英,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在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的今天,我們回顧長征這一艱難而輝煌的歷程,自然會有更多的感慨,對長征勝利的意義自然會認識更加深刻。但由於篇幅關系,我們不想對此作過多的論述,謹在此摘錄引用胡錦濤總書記今年7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結束本文: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革命的壯麗史詩。包括長征在內的中國革命史,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長期英勇奮斗的真實記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推進理論創新的生動教材,是中國共產黨人光榮革命傳統和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充分運用這個精神寶庫。在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的新形勢下,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我們要更加註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幹部和人民。
只有銘記中國革命史才能正確創造未來。
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

『肆』 寫出一個長征故事,概括主要內容

1935年10月18日下午,聽說一群「扛槍的」即將到來,吳起的張灣子村村民像往常一樣趕緊通知四鄰,奔走避難。村民張廷傑的妻子侯孝俊正在坐月子,行動不便。等張廷傑收拾妥當,帶著一家大小走出院門,剛好和行軍至此的十幾個「扛槍的」遇個正著。

這段有驚無險的經歷,成為張廷傑後來津津樂道的故事。走在最前面的人問我父親這是要去哪,能不能在我家住一宿。我父親心裡害怕,只能說『能么』,就把他們往家裡引,騰出孔窯洞讓他們住。對於張廷傑這樣的普通農民來說,所有「扛槍的」都不好惹。

這支第一次遇見的隊伍,讓張廷傑覺得有些不一樣。有人跟我父親說,他們的首長身體很虛弱,家裡面有沒有東西,能給首長做點兒熱乎飯。父親覺得這些人對老百姓很客氣,和其他隊伍不一樣,心裡的石頭就慢慢放下了。

張廷傑讓妻子侯孝俊做了一頓當地的剁蕎面。當晚這支部隊在自家窯洞住了一宿,他的父親因為響個不停的電台聲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這支部隊就和張廷傑告別,首長還送給他一個保暖瓶。直到很久之後,張廷傑才輾轉得知那天在他家借宿的是中央紅軍,那位和藹可親的首長叫毛澤東。

(4)長征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歷史奇跡——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伍』 找關於紅軍長征的故事,簡要概括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征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1師第1團一部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後,蔣介石急調川軍2個旅增援瀘定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挫敗國民黨軍前後夾擊紅軍的企圖,決定紅1軍團第 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兩路夾河而進,火速奪占瀘定橋。
27日晨,右路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2師第4團,由團長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從安順場出發,沿途擊破川軍的阻擊,經2晝夜強行160公里,29日晨佔領了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扼川康要道,全長100餘米,寬2.8米,由1 3根鐵索組成,橫跨在洶涌奔騰的大渡河上,兩岸是峭壁,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守城川軍第4旅第38團(欠1個營)在紅軍抵達前,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懸空的鐵索。是日16時,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當接近橋頭時,川軍突然施放火障,突擊隊勇敢地穿過火牆,沖進瀘定城,同川軍展開巷戰。後續部隊及時投入戰斗,經激戰,紅軍佔領瀘定城,川軍一部被殲,其餘向天全潰逃。與此同時,紅1 師和幹部團擊潰川軍的阻擊,勝利到達瀘定城,策應了紅4團的奪橋戰斗。接著,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回答者:zhangnuo2004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5-17 18:33

瀘定橋坐落在瀘定縣城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

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赤我國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里飛奪瀘定橋而使該橋聞名中外。

瀘定橋參觀游覽點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瀘定橋。二是瀘定橋革命文物博物館,館內以照片,資料,實物展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情況,以及當時紅軍領導的題詞,著名書法家,畫家的書法、名畫。三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以及其公園,鄧小平題定的碑名,聶榮臻撰寫的碑文。紀念碑及其公園設計新年穎,把紀念意義,地方風情、藝術博覽、旅遊觀光融為一體。位置就在瀘定縣城內,川藏公路旁。

瀘定橋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城西,橫跨大渡河,是四川內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1935年 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至此,守敵將橋板大部拆去,並在東橋頭構築工事封鎖橋面。左路軍先頭團——紅四團組織強攻,22名紅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緣鐵索匍匐前進,奪取了瀘定橋,使全軍勝利通過大渡河。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為鐵索懸橋,由條石砌成的東西橋台和13根橫亘的鐵索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鋪橋板,其餘4根均分兩邊作扶手。橋長101.67米,寬 3米。東橋頭台枯水位高14.7米。東西橋頭台內各有一口落井,內埋與橋身平行的鐵制地龍樁(東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橫卧一根鐵鑄卧龍樁。鐵索通過東西橋頭台,用鑼鍋絆固定在卧龍樁上。東西橋頭台上各建有木結構橋亭 1座。橋東立有清康熙《御制瀘定橋碑》,記述建橋始末。瀘定橋以鐵構件為主,13根鐵索由 12164個鐵制扣環連結而成,重約21噸。 瀘定橋建成以來,曾遭到數次嚴重破壞。每次損壞後,均得到較快修復。1976~1979年對瀘定橋進行徹底維修。現設有瀘定橋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陳列館。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峻。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匯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滬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瀘定橋坐落在四川瀘定縣城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建成於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定「瀘定橋」,並立御碑於橋頭。
瀘定橋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為我國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里飛奪瀘定橋而使該橋聞名中外。

瀘定橋參觀游覽點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瀘定橋。二是瀘定橋革命文物文物館,館內以照片、資料、實物展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情況,以及當時紅軍領導的題詞,著名書法家、畫家的書法、名畫。三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及其公園,鄧小平題定的碑名,聶榮臻撰寫的碑文。紀念碑及其公園設計新穎,把紀念意義、地方風情、藝術博覽、旅遊觀光融為一體。

奪占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征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1師第1團一部在 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後,蔣介石急調川軍2個旅增援瀘定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挫敗國民黨軍前後夾擊紅軍的企圖,決定紅1軍團第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兩路夾河而進,火速奪占瀘定橋。27日晨,右路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2師第4團,由團長黃開湘(又名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從安順場出發,沿途擊破川軍的阻擊,經2晝夜強行160公里,29日晨佔領了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扼川康要道,全長100餘米,寬2.8米,由13根鐵索組成,橫跨在洶涌奔騰的大渡河上,兩岸是峭壁,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守城川軍第4旅第38團(欠1個營)在紅軍抵達前,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懸空的鐵索。是日16時,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當接近橋頭時,川軍突然施放火障,突擊隊勇敢地穿過火牆,沖進瀘定城,同川軍展開巷戰。後續部隊及時投入戰斗,經激戰,紅軍佔領瀘定城,川軍一部被殲,其餘向天全潰逃。與此同時,紅1師和幹部團擊潰川軍的阻擊,勝利到達瀘定城,策應了紅4團的奪橋戰斗。接著,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瀘定橋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城西,橫跨大渡河, 是四川內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於清康熙四 十四年(1705)。1935年 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 軍長征至此,守敵將橋板大部拆去,並在東橋頭構築工 事封鎖橋面。左路軍先頭團——紅四團組織強攻,22名 紅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緣鐵索匍匐前進,奪取了瀘定 橋,使全軍勝利通過大渡河。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 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為鐵索懸橋,由條石砌成的東西橋台和13根 橫亘的鐵索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鋪橋板,其餘4根 均分兩邊作扶手。橋長101.67米,寬 3米。東橋頭台枯 水位高14.7米。東西橋頭台內各有一口落井,內埋與橋 身平行的鐵制地龍樁(東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 橫卧一根鐵鑄卧龍樁。鐵索通過東西橋頭台,用鑼鍋絆 固定在卧龍樁上。東西橋頭台上各建有木結構橋亭 1座。 橋東立有清康熙《御制瀘定橋碑》,記述建橋始末。瀘 定橋以鐵構件為主,13根鐵索由 12164個鐵制扣環連結 而成,重約21噸。
瀘定橋建成以來,曾遭到數次嚴重破壞。每次損壞 後,均得到較快修復。1976~1979年對瀘定橋進行徹底 維修。現設有瀘定橋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陳列館。
回答者:305660778 - 試用期 一級 5-17 18:48

27日晨,右路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2師第4團,由團長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從安順場出發,沿途擊破川軍的阻擊,經2晝夜強行160公里,29日晨佔領了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扼川康要道,全長100餘米,寬2.8米,由13根鐵索組成,橫跨在洶涌奔騰的大渡河上,兩岸是峭壁,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守城川軍第4旅第38團(欠1個營)在紅軍抵達前,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懸空的鐵索。是日16時,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當接近橋頭時,川軍突然施放火障,突擊隊勇敢地穿過火牆,沖進瀘定城,同川軍展開巷戰。後續部隊及時投入戰斗,經激戰,紅軍佔領瀘定城,川軍一部被殲,其餘向天全潰逃。與此同時,紅1師和幹部團擊潰川軍的阻擊,勝利到達瀘定城,策應了紅4團的奪橋戰斗。接著,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陸』 紅軍的長征故事簡短的

1、《救了別人,餓死自己》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不喝湯結果為他們而犧牲了。

2、《一袋干糧》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3、《小董》

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

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4、《金色的魚鉤》

一九三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

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樣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之後,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5、《半床棉被的故事》

紅軍長徵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候,3名紅軍女戰士借宿農民徐解秀家,因為家裡窮,當時床上只鋪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紅軍就和徐解秀蓋一條行軍被,睡一張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門口的草垛上。

白天,紅軍戰士們和徐解秀一起幹活,講進步道理,還幫她帶孩子,徐解秀幫紅軍戰士煮飯。紅軍要開拔了,看到徐解秀家連一床像樣的被子都沒有,一名女紅軍用剪刀將這床被子剪開,將半床被子留給了徐解秀。這就是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的魚水情深,生死與共。

『柒』 紅軍長征故事的梗概700字

1、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
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2、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里嵌入17塊彈片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盪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3、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隻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的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飢餓中煎熬,也不願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後,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長征,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4.《雪山小太陽》 夾金山山巒起伏,白雪皚皚。狂風夾雜著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凜冽的空氣中,雪山似乎也在顫栗。前進的隊伍有些遲緩了。寒冷、飢餓、稀薄的空氣侵襲著這支堅強的隊伍,已經有很多同志在這片讓神靈都敬畏的土地上永遠閉上了眼睛。突然,風雪中傳來一陣充滿活力的歌聲:夾金山高又高,堅持一下勝利了!翻過雪山是晴天,嘿!太陽暖和和,戰士笑呵呵……歌聲穿透風雪,驅散了寒冷與疲憊,給前進中的隊伍帶來陣陣暖意。大家抬頭望去,山坡上一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跳著、唱著,揮舞著手裡的快板,快樂的身影像一團跳動的火焰。「我們的小太陽又升起來了!」戰士們笑了。這名唱歌的女戰士是紅軍隊伍里的小衛生員,誰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進中的故事編成歌謠鼓舞著大家前進,成了大家的「開心果」。翻雪山時,小姑娘身體單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凍壞,把身上穿的一件紅毛衣送給了她。她高興極了,穿著這件長及膝蓋的大毛衣在隊伍里跑前跑後,在山坡上唱著跳著,紅艷艷的顏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開玩笑地叫她「小太陽」。隊伍接近山頂了,空氣越來越稀薄,連呼吸都困難。很多同志因為疲憊和飢餓坐在了雪地上,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紅毛衣也抵擋不住寒冷的侵襲,「小太陽」的腳步也越來越遲緩。突然,她停了下來,路邊坐著一個受傷的戰士,把頭埋進臂彎里像在打瞌睡。在這里,停頓就意味著死亡。「小太陽」拚命地搖著他,戰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說:「冷,冷……」隊伍依然緩緩地前進著。有人突然發現,隊伍里不見了那個快樂的紅色身影。幹部休養連的戰士們到處尋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這個年少的衛生員靜靜地躺在山坡上,已經沒有了生命的氣息。她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軍衣,小小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在擔架上,戰士們找到了那件紅艷艷的大毛衣,它穿在一個受傷的戰士身上。傷兵流著淚回憶說,睏乏時坐在雪地里,只覺得有人在拚命地拉著他,對了,還聽見了歌聲,他說,很熟的歌:翻過雪山是晴天,嘿!太陽暖和和,戰士笑呵呵……所有人都沉默了。傷兵脫下紅毛衣,鄭重地鋪在雪地上。它像女戰士快樂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頂已經微現陽光,太陽紅彤彤,照在皚皚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過歲月的悠遠,70年前,那許許多多美麗的壯烈的故事依然生動、依然鮮活。曾經有一個愛唱歌的小女孩,快樂地行走在這支波瀾壯闊的隊伍里,她唱過最響亮的歌謠,讓疲憊的戰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陽;她跳過最動人的舞蹈,讓受傷的老兵忘記傷痛,欣然而笑;她曾為一件普通的紅毛衣欣喜不已、視若珍寶,在最危險的時候她又把自己最珍愛的東西,連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讓給了自己的戰友。她還只是個孩子。那一年,她15歲。
我知道不夠
望採納

『捌』 長征的故事主要內容

長征的故事主要內容:

歷史就像一條彎曲而寧靜的長河,悄無聲息地在我們的身邊蜿蜒流淌。它守護著先祖的榮耀與光輝,銘刻著民族的傷痛與災難,也記憶著英雄的鮮血與呼喊。

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少年英雄,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自由幸福,進行了艱苦卓絕、英勇不屈的奮斗和拼搏。

《紅色少年的故事》中有視死如歸的劉胡蘭,大義凜然的劉文學,勇敢機智的王二小,捨己救人的韓余娟,英雄少年賴寧,他們的故事無不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在本書中,既有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英雄個體,也有同甘共苦、團結奮斗的英雄群體;既有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的英雄,也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英雄。

雖然他們出身不同,經歷各異,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有熱愛祖國的崇高品質和心懷天下的寬廣胸襟。

(8)長征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內容節選: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

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可她並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沉默,自己吃苦。

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輕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隊伍的優良品質了。

『玖』 長征故事簡要概括

《可敬的班長 》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指導員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於是,同志們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原來班長偷偷吃他們吃剩下的魚刺……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一袋干糧》
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紅軍人參救母》
一渡赤水後,紅軍來到走馬壩,適逢貧農方少周家六十九歲的老母親卧病在床。由於家境清貧,缺乏營養,加之老病纏身,沒有東西吃,家裡只有青菜蘿卜,老人已氣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無策,要醫無錢,欲救無葯,只有死路一條了。可正在這時,住在方家的一位紅軍營長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動進屋去看望病人,只見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掛包中藏了許久給自己老弱多病的母親吃的人參給了那位方家的老母親吃。方家的老母親服了參湯以後,臉色轉也紅潤,晚上又連服兩次,病情大有好轉,全家老小喜不自禁,連連感謝紅軍,這位紅軍營長也露出笑顏。雖然後來這位營長走了,可方家三輩人始終念念不忘紅軍營長「贈參救母」的恩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