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歌霍夫曼的故事
Ⅰ 尋:柴可夫斯基的「船歌」 有關資料
1876年,柴可夫斯基應彼得堡《小說家》月刊發行人貝納德的約請,每個月為《小說家》的音樂附刊寫一首鋼琴曲。貝納德按照十二個月令的時序,選定了十二首詩,提供給柴可夫斯基,作為十二個曲子的標題。其中六月用了普列謝耶夫的一首詩: 走向河岸——那裡的波濤將噴濺到你的腳跟, 神秘的憂郁的星星會照耀著我們。 柴可夫斯基根據這首詩,寫成了一首船歌。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個主題,旋律深情婉轉,略帶憂傷,象一首浪漫曲。雖然沒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從強拍到弱拍一搖一擺的節奏。同樣體現了輕舟盪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轉快,節奏也活躍起來,並從小調轉入了大調,從四拍子過渡到三拍子,寫出了「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的形象;歌聲槳聲,溶成一片,還可以聽到浪花飛濺的音響。第三段的旋律,在每個樂節的收尾,加進了陪襯的聲部,原來的「獨唱」,變成了「二重唱」;歌聲此起彼落,表現得更為氣韻生動。最後,小船漸漸離去,波浪輕微的拍擊聲消失在遠方。 柴科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副題為「性格描繪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標題的獨立小曲組成。這些詩篇又與十二個月的季節特點相關聯,故樂曲以「四季」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雪橇》最為流行,第三首《雲雀之歌》及第十二首《聖誕節》也常單獨演奏。
1、《壁爐邊》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氣氛。陰沉憂郁的旋律和徐緩單調的節奏把人們帶進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寧靜安逸的角落,已經籠罩著朦朧的夜色,壁爐里的微火即將熄滅,蠟燭里的微光還在搖曳閃爍……」——普希金
2、《狂歡節》February—Carnival
三段體,俄羅斯舞曲節奏的主題。歡快的節奏和跳躍的旋律,帶有純朴明快的雙拍子舞曲特徵,表現了狂歡節歡騰熱烈的氣氛。
「在歡騰的狂歡節,酒筵多麼豐盛……」——普.維亞傑姆斯基
3、《雲雀之歌》March—Song of the Lark
旋律輕捷靈巧,展現雲雀歡唱的春日情景。
「鮮花在田野上隨風搖晃,到處一片明媚的陽光。春日的雲雀在盡情鳴囀,蔚藍的天空回盪著動聽的歌唱……」——阿.馬伊科夫
4、《松雪草》April—Snow Drop
節奏自在,情緒柔和。表現初春的憧憬和夢幻。
「淡青、鮮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殘雪偎在你身旁。……往昔的憂愁苦惱,只剩下最後幾滴淚珠兒還在流淌,來日的幸福,將給你帶來新穎的幻想……」——阿.馬伊科夫
5、《白夜》May—White Nights
主部是充滿甜美幽靜之情的琶音,中部變成游戲似的快板。旋律起伏委婉,溫存柔潤,帶有較強的歌唱性,充滿悉尼真摯的頌嘆之情。
「多麼美妙的夜晚,幸福籠罩著一切,謝謝你,夜半親愛的故鄉!從冰凍的王國,從風雪的王國,你的五月飛奔而來,她是多麼新鮮清爽!」——阿.費特
6、《船歌》June—Barcarolle
三部曲式,勻稱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盪漾,舒緩的第一部分主題溫和中略帶憂郁,使人彷彿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輕輕地向著遠方飄盪。
「走到岸邊——那裡的波浪啊,將涌來親吻你的雙腳,神秘而憂郁的星辰,將在我們頭上閃耀。」——阿.普列謝耶夫
7、《割草人之歌》July—Song of the Reapers
民歌旋律,查爾塔斯舞曲風格。
「肩膀動起來呦!手臂回起來呦!讓晌午的熏風,迎面吹過來呦!」——阿.柯里佐夫
8、《收獲》August—Harvest
帶迴旋感的主題猶如一首舞曲,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之情。
「家家戶戶收秋糧,高高的裸麥倒在地上,成捆的麥子垛成山,夜半牛車搬運忙。」——阿.柯里佐夫
9、《狩獵之歌》September—The Hunting
三部曲式,適中的快板。中間部主題帶有進行曲的特點,使人聯想到在晨霧繚繞的原野上踏著碎步前進的馬隊。
「出發時刻號角響,成群獵犬已整裝,晨光初照齊上馬,駿馬奔跳欲沱江。」——普希金
10、《秋之歌》October—Autumn Song
如歌的行板。悠緩纏綿的旋律,蘊含著悲秋的哀傷之情。
「晚秋之園凋零凄涼,枯黃落葉隨風飄盪……」——阿.托爾斯泰
11、《雪橇》November—Troika
《平》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題由中庸的快板和五聲音調組成,質朴而寬廣,使人聯想到車夫哼唱著俄羅斯民歌,趕著三套馬車在茫茫雪原上賓士的情景。中間部主題較為活躍,帶有歌曲和舞曲的雙重特點。在小二度倚音裝飾下,生動的模仿了馬車鈴鐺的聲響。這一旋律在鈴鐺聲中盤旋跳躍,使樂曲充滿生氣。
「別在憂愁地向大道上看,也別匆忙地把馬車追趕。快讓那些悒鬱和苦惱,永遠從你心頭消散。」——尼.涅克拉索夫
12、《聖誕節》December—Christmas
圓舞曲式。栩栩如生的描繪了詩歌中姑娘詼諧的形象。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也是俄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後來者。柴科夫斯基出生於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在法院工作。22歲時柴科夫斯基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尼古拉·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柴科夫斯基性格內向而且脆弱,感情豐富,與瘋狂崇拜自己的女學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圖自殺,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國療養。他被認為有同性戀傾向,並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一直試圖壓制,因此有意見認為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這期間開始和一個熱愛音樂的梅克夫人通信。後來梅克夫人成為他的資助人,他後階段的許多作品都是獻給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當他們十四年的書信往來因為這位夫人宣布破產而終止時,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獨自度過憂郁的三年後於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點重重,官方說法是他喝了帶有霍亂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據後來學者的考證,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只限於猜測,真的原因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在音樂創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對於瓦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瓦格納過於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科夫斯基主張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歌劇,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什麼是船歌?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有一種平底狹長的小船,叫做「貢多拉」。船歌就是起源於貢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廣泛流行於義大利。十九世紀成為一種人們所喜愛的浪漫抒情曲體裁。船歌的曲調淳樸流利,優游自在,通常為6/8拍子,強拍和弱拍有規則地交替和起伏,描寫船的搖曳晃動。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貢多拉船歌。
船歌除聲樂曲外,還有器樂曲。器樂曲中的船歌,是一種抒情小品,和聲樂曲的船歌一樣,具有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搖晃動盪的伴奏音型,也常常用6/8拍子寫成。門德爾松的鋼琴曲《無詞歌》中,有三首《威尼斯貢多拉歌曲》,其中第一首《g小調無詞歌》是1830年在威尼斯寫的。音樂清新流利,優美生動;婉轉如歌的曲調和搖曳起伏的節奏貫穿全曲,塑造了水面上輕舟盪漾的音樂形象。
Ⅱ 船歌的由來
船歌(Barcarolle),源自義大利語「barca」,意為「船」,流傳於威尼斯,以6/8或12/8拍伴奏,後泛指內按這一體裁寫成的聲樂或容器樂曲。雅克·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美麗的夜晚〉和肖邦的鋼琴獨奏曲〈船歌〉(升F大調,作品60號)較為著名。
另外,門德爾松《無言歌》(鋼琴獨奏曲集)中的三首〈威尼斯船歌〉(作品19、30及62)及柴科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也都很有名。其中,門德爾松的作品對有節奏地盪漾在威尼斯斜陽中、波光凌凌的水面上的貢多拉的描繪最為生動、迷人。
Ⅲ 船歌是哪個國家的民歌
船歌是義大利威尼斯貢多拉(一種平底狹長的輕舟)船工所唱的歌曲,或是模仿這版種歌曲的聲樂曲和器樂權曲。也有同名專輯和圖書。
內容簡介
barcarolle
義大利威尼斯貢多拉(一種平底狹長的輕舟)船工所唱的歌曲,或模仿這種歌曲的聲樂曲和器樂曲,稱為"巴卡羅爾",意譯為"船歌"。聲樂曲如舒伯特的《在水上唱歌》、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二重唱;器樂曲如門德爾松的3首無詞歌(作品19之6,30之6,62之5)和肖邦的作品60。船歌大都採用中等速度的或拍子均勻晃動的節奏,描寫輕舟盪漾的意態。也有4拍子的船歌,如柴科夫斯基的四季鋼琴套曲中的《六月·船歌》,另外周傑倫的2011專輯《驚嘆號》里的《琴傷》也改編自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
Ⅳ 求 霍夫曼的故事 中的船歌歌詞~ 那位有幫幫忙~
Le temps fuit et sans retour
Emporte nos tendresses,
Loin de cet heureux séjour
Le temps fuit sans retour.
Zéphyrs embrasés,
Versez-nous vos caresses,
Zéphyrs embrasés,
Donnez-nous vos sers!
vos sers! vos sers! Ah!
Belle nuit, ?? nuit d'amour,
Souris à nos ivresses,
Nuit plus douce que le jour,
?? belle nuit d'amour!
Ah! Souris à nos ivresses!
Nuit d'amour, ?? nuit d'amour!
Ah! ah! ah! ah! ah! ah! ah! ah! ah! ah!
Translation:
Time flies by, and carries away
our tender caresses for ever!
Time flies far from this happy oasis
and does not return.
Burning zephyrs,
embrace us with your caresses!
Burning zephyrs,
give us your kisses!
Your kisses! Your kisses! Ah!
Lovely night, oh night of love,
smile upon our joys!
Night much sweeter than the day,
oh beautiful night of love!
Ah! Smile upon our joys!
Night of love, oh night of love!
Ⅳ 什麼是船歌
船歌
歌手:齊豫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歌詞:
姐兒頭上戴著杜鵑花呀,迎著風兒內隨浪逐彩霞
船兒搖過春水容不說話呀,水鄉溫柔何處是我家
船兒搖過春水不說話呀,隨著歌兒劃向夢里的他
嘴兒輕輕唱著不說話呀,水鄉溫柔象那夢里的畫
嘴兒輕輕唱呀唱不休呀,年華飄過歌聲似水流
船兒搖過春水不停留呀,搖到風兒吹破天涼的秋
船兒搖過春水不停留呀,魚兒雙雙結伴水底游
誰的船歌唱得聲悠悠,水鄉溫柔來到天涼的秋
誰的船歌唱得聲悠悠,誰家姑娘水鄉泛扁舟
誰的夢中他呀不說話呀,誰的他呀何處是我的家
(5)船歌霍夫曼的故事擴展閱讀:
《船歌》是電影《衣錦還鄉八兩金》的音樂主題歌。《船歌》由羅大佑作詞、譜曲、編曲,由齊豫演唱。其發行時間為1996年05月。
羅大佑的《船歌》在1986年就已經有初稿,並准備給張艾嘉演唱,後來因為「明天會更好」事件,羅大佑離開台灣去香港發展,直到90年他去安徽采風時期進行改編之後重新交給齊豫演唱,選自電影同名專輯《衣錦還鄉》。他後來出版的這首作品部分引用了黃梅調,並非根據某一首民歌改編。
Ⅵ 船歌奧芬巴赫初學節奏每分鍾多少次
船歌 barcarolle 義大利威尼斯貢多拉(一種平底狹長的輕舟)船工所唱的歌曲,或模仿版這種歌曲的聲樂曲和器權樂曲,稱為「巴卡羅爾」,意譯為「船歌」。聲樂曲如舒伯特的《在水上唱歌》、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二重唱;器樂曲如門德爾松的3首無詞歌(作品19之6,30之6,62之5)和肖邦的作品60。船歌大都採用中等速度的或拍子均勻晃動的節奏,描寫輕舟盪漾的意態。也有4拍子的船歌,如柴科夫斯基的四季鋼琴套曲中的《六月·船歌》。
Ⅶ 威尼斯船歌 威尼斯船歌,選自德國猶太人作曲家奧芬巴赫的代表作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 歌劇《霍夫
1、《藍色的多瑙河》 。「圓舞曲之王」、奧地利的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67年的名曲,合唱曲與管弦樂曲的版本並存,樂曲描寫了多瑙河的秀麗景色,被譽為是奧地利的「第二國歌」,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必演曲目。
2、《晨曲》。 英國作曲家埃爾加寫於1901年的小品,與另一首《黃昏之歌》相對應,原曲是為小提琴及鋼琴所作。
3、《印度之歌》。 由俄國作曲家裡姆斯基·柯薩科夫1896的發表的歌劇《薩特闊》中第四場印度商人的唱段改編而來,因其充滿異國情調的旋律而讓人難以忘懷。
4、《船歌》(選自《霍夫曼的故事》)。 法國著名的喜歌劇作曲家奧芬巴赫所作,原為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二重唱曲,後被改為多種音樂演奏形式,「船歌」又稱「威尼斯船歌」,它也是一種音樂體裁的名稱。門德爾松及肖邦亦有類似體裁的作品。
5、《閑聊波爾卡》。 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的波爾卡代表作之一,1858年為其在俄羅斯的演出而專門創作,樂麴生動地描繪了婦女們愉快生活的場景。
6、《倫敦德里小調》。 愛爾蘭民謠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後由奧地利作曲家克萊斯勒改編成小提琴曲。倫敦德里又叫德里,是愛爾蘭島北部的一座小城。樂曲純朴動人,充滿溫馨情調。
7、《威尼斯狂歡節》。 法國著名長笛演奏家、作曲家熱南所作,原為長笛曲,其中部分旋律引用了威尼斯的古老民歌。樂曲所描繪的明朗而歡快的節日風景經曼陀凡尼改編後顯得更為栩栩如生了。
8、《羅馬之戀》。 這是一首以羅馬名勝為題材的樂曲,那低緩而略帶傷感的旋律表達了遊人們對風景名勝依依不捨的心情。樂曲有著義大利通俗歌曲的韻律,使去過羅馬的人們對美麗的往事流連不已。
9、《義大利隨想曲》 。曼陀凡尼樂隊的保留曲目,由《塔蘭泰拉舞曲》、《我的太陽》、《弗朗西斯卡》、《桑塔露齊亞》、《瑪麗亞·瑪麗》、《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等六首曲子的主旋律組成,是其演奏會中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在中國獻演時也不例外。
10、《那不勒斯的塔蘭泰拉舞曲》。 義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羅西尼於1830年至1835年間創作的音樂曲集《音樂夜宴》中的第八曲,原為女高音獨唱曲。
11、《卡塔麗》。 根據那波里民歌改編的著名男高音獨唱曲,又名《負心人》,描寫的是男人失去心上人之後的痛苦之情。當今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洛蒂、多明哥、卡雷拉斯都曾演唱過此歌。
12、《美國組曲》。 由六首美國民謠組成,其中《溫柔地愛我》、《牛仔之歌》、《哦,蘇珊娜》等旋律都是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
13、《迷人的一瞥》。 又名《奇異的恩典》,作為英國民謠及聖歌而傳唱於世,並被多位歌手翻唱。
14、《綠袖子》。 曼陀凡尼的經典作品之一,根據十六世紀傳入英格蘭的民謠改編,許多影視劇都採用過此曲。
15、《西班牙吉普賽歌曲》。西班牙作曲家N.P.Marquina創作的具有西班牙風格的吉普賽舞曲,因其熱烈奔放而通常會作為曼陀凡尼演奏會的下半場開始曲。
16、《墨西哥草帽舞》。 根據墨西哥民間舞蹈音樂改編,是曼陀凡尼樂隊的演奏曲目中編配最好的樂曲之一。
17、《探戈》。 西班牙作曲家阿爾貝尼斯所作鋼琴曲集《西班牙》中的第二首,因其旋律優美流暢,有如一首抒情歌曲而廣為流傳。探戈是由西班牙所特有的民族舞曲探戈·弗拉明哥演變而來的一種在現代社會廣為流傳的舞曲,曼陀凡尼本人對這一體裁尤為喜愛。
18、《藍色探戈》 。著名的探戈舞曲之一,是起著古典與現代通俗音樂橋梁作用的美國作曲家安德森1951年的作品,曾被許多樂隊改編演奏過。
19、《藍天》 。德國作曲家J.Rixher創作,是二次大戰前歐洲大陸最受歡迎的一首探戈名曲,亦曾得到不少輕音樂演奏團體的青睞。
Ⅷ 什麼是船歌
船歌(抄Barcarolle),源自義大利語「襲barca」,意為「船」,流傳於威尼斯,以6/8或12/8拍伴奏,後泛指按這一體裁寫成的聲樂或器樂曲。雅克·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美麗的夜晚〉和肖邦的鋼琴獨奏曲〈船歌〉(升F大調,作品60號)較為著名。
Ⅸ 義大利船歌 《桑塔·露齊亞》 的作者是誰
(選自《霍夫曼的故事》)。
法國著名的喜歌劇作曲家奧芬巴赫所作,原為歌劇《霍夫版曼的故事》中權的二重唱曲,後被改為多種音樂演奏形式,「船歌」又稱「威尼斯船歌」,它也是一種音樂體裁的名稱。門德爾松及肖邦亦有類似體裁的作品。
Ⅹ 門德爾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是一首什麼樣的作品
運用混沌與分形理論,對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門德爾松的《威尼斯船歌》(0p.19No.6)的結構特徵進行了簡要分析。認為該作品既表現出依賴「初始條件」的確定性和「自相似性」特徵,又表現出某些不依賴上述因素的不確定性特徵,從而表現為有序與無序相結合的混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