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珠寶的故事
Ⅰ 關於珠寶商的「幼稚」的故事是什麼
荷蘭東部一位名叫德布爾的珠寶商,為慶祝10周年店慶,別出心裁地向版4000名顧客寄出郵權件,其中200個信封里裝有鑽石,其餘的則裝著看起來像鑽石,但價格要便宜得多的鋯石。郵件寄出之後,他就開始等待他期待中的人們的贊美和謝意。
可是每次郵遞員來,帶給他的都是失望。怎麼回事呢?難道大家收到了不要錢的寶石,連寫封感謝信都沒有興趣?左等右等,他終於沉不住氣了,於是開始打電話向一些顧客詢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問的結果,使德布爾又好氣又好笑。原來,顧客們早已對郵箱中的廣告郵件不勝其煩,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只要見了那些來自某某公司和某某商家的郵件,就把它們扔到垃圾桶里去。自然,德布爾寄出的那些裝有寶石和鋯石的郵件,也被他們當做「垃圾郵件」扔掉了。得知這一結果後,德布爾在當地媒體上表示:「我實在是太幼稚了,我忘了現在的人已經再也不會相信這種郵件了。」
生命感悟:將一件東西變成垃圾的,首先是人的大腦——許多情況下,人的大腦與垃圾桶沒有什麼區別。
Ⅱ 與愛情有關的故事,關於首飾的。
[佩戴翡翠掛件之意義]
翡翠掛件,也叫翡翠花件。古人稱其為玉佩,翡翠掛件最講究吉祥寓意,雖然質朴單純,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卻是七千年玉文化的精髓。翡翠掛件的題材有很多,最受人喜愛的題材有「福豆」,以翡翠雕成豆角,寺廟中常以豆角為佳餚,和尚稱其為「佛豆」。「連年有餘」,雕荷葉(蓮)、鯉魚(余),有的還有童子騎在鯉魚上;有的是雕鯰魚,取其意「年年有魚」。翡翠辣椒,寓意紅紅火火。「福至心靈」,雕靈芝如意(靈),蝙蝠(福);「福壽」雕蝙蝠(福)、壽桃(壽);「福在眼前」雕蝙蝠(福)、金錢(前);「福壽」雕佛手;「福祿」雕葫蘆;「福祿壽」雕葫蘆(福祿)、小獸(壽)。「馬上封侯」雕一馬(馬)一猴(侯);「獼猴獻壽」雕壽桃、小猴。「子孫萬代」雕葫蘆、花葉、蔓枝,取葫蘆內多籽,蔓與萬諧音之意。「節節高」雕翠竹;「歲寒三友」雕松、竹、梅。每一種圖案都通過其表面的紋圖,或諧琶、或象徵、或含義,表達了一種而求幸福的願望。
Ⅲ 莫泊桑【珠寶】背後暗含了一個什麼故事
《珠寶》小說刻畫了一對平庸的「小人物」夫婦,他們愛金錢勝過愛一卻。小說布下兩個疑陣:開始是夫妻「恩愛」,接著是丈夫「愛名譽」。小說開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間感情融洽、篤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具有一種安琪兒式式的純潔風范」。婚後憑「巧妙的經濟手腕制家」,使丈夫「過著一種難於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於相遇六年後,他之愛他甚於初期」。隨後,輕輕點出妻子的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突然之間,她看戲著了涼。「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於是,一卻都由這關鍵的一筆而發生變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虛,而且經濟窘迫。過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資,現在只供他一人花銷都不夠。他無措了,借債,追求金錢只好在發薪前去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不料,卻驅散了夫妻「恩愛」的迷霧。原來妻子愛他是「假」,「假」珠寶貨真價實,是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故事到此也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沒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靈魂。第二個假象又出現了:他知道珠寶是真之後,對妻子的貞潔產生懷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極、羞愧難當。然而,當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錢人悠悠然的樣子,羨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顧一卻的把妻子的項圈和另外的珠寶全買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這時,先前的震驚、羞愧、傷心、全被他對金錢的貪欲掃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騙手段所獲得的珠寶,而且恬不知恥地以此誇耀於人。至此,愛情、家庭、名譽……一卻都是假的,惟有珠寶,惟有金錢才是真的,他能夠主宰和役使一卻。
「珠寶」所揭示的事實和道理,本來是資本主義社會司空見慣的最尋常的生活現象和邏輯,莫泊桑的本事是化平淡為新奇,寫出了這篇真真假假,以假襯真的故事,而且剖析了人物的靈魂,所以才會令人讀了「啼笑皆非」,慨嘆不已,這就是作者運用疑筆進行構思所產生的藝術力量。
Ⅳ 求關於珠寶首飾的成語與成語的小故事
【成語詞條】寶珠市餅
【成語拼音】bǎo zhū shì bǐng
【常用程度】生僻
【成語結構】緊縮式
【感情色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市:交換。拿珍珠換市餅。指屏除凡欲,輕寶重道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那些看破紅塵的人
【典故出處】唐·皇甫瑞《原化記·賀知章》:「賀知章嘗謁賣葯王老,問黃白術,持一大珠遺之。老人得珠,即令易餅與賀食。賀心念寶珠何以市餅,老叟乃曰:『慳吝未除,術何由成?』」
【應用舉例】他很想知道「~」的故事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賀知章曾經去拜謁一個賣葯王老,向他求教黃白術(煉丹的法術),特地送上一顆很大的寶珠作見面禮。賣葯王老得到寶珠就叫人把寶珠賣掉換回面餅給賀知章吃。賀知章覺得可惜,賣葯王老回答道:「慳吝未除,術何由成?」
【成語詞條】待價藏珠
【成語拼音】dài jià cáng zhū
【常用程度】一般
【成語結構】緊縮式
【感情色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待:等待;待價:等待高價出售。珍藏明珠,等待高價出售。比喻有才學者等待被人賞識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世
【典故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應用舉例】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玦記·別妻求試>》:「~未可輕,一朝持獻明庭。」
【近義詞】待價而沽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認為當權者會推行他的仁政,在魯國任職期間,魯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嘆:「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魯君沒有重用他。子貢安慰他:「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孔子說「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Ⅳ 《珠寶》背後暗含了一個什麼故事
小說布下兩個疑陣:開始是夫妻「恩愛」,接著是丈夫「愛名譽」。小說開篇多方面渲染夫妻間感情融洽、篤厚。妻子出嫁前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具有一種安琪兒式式的純潔風范」。婚後憑「巧妙的經濟手腕制家」,使丈夫「過著一種難於相信的幸福生活」「以至於相遇六年後,他之愛他甚於初期」。隨後,輕輕點出妻子的缺點:愛看戲和愛假珠寶。但突然之間,她看戲著了涼。「第二天,他咳嗽了。八天後,她害肺炎死了」。於是,一卻都由這關鍵的一筆而發生變化。丈夫失掉妻子,不但情感空虛,而且經濟窘迫。過去尚可充裕度日的工資,現在只供他一人花銷都不夠。他無措了,借債,追求金錢只好在發薪前去賣妻子留下的「假」珠寶。不料,卻驅散了夫妻「恩愛」的迷霧。原來妻子愛他是「假」,「假」珠寶貨真價實,是妻子用愛情和色相的代價換來的。故事到此也許可以結束了,但作者的解剖刀沒有放下,它又深入到丈夫的靈魂。第二個假象又出現了:他知道珠寶是真之後,對妻子的貞潔產生懷疑,竟昏倒在地。真是痛苦已極、羞愧難當。然而,當他走在街上,看到有錢人悠悠然的樣子,羨慕之情,悠然而生,他不顧一卻的把妻子的項圈和另外的珠寶全買掉,得到近二十金法郎的巨款。這時,先前的震驚、羞愧、傷心、全被他對金錢的貪欲掃光了。他不但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用欺騙手段所獲得的珠寶,而且恬不知恥地以此誇耀於人。至此,愛情、家庭、名譽……一卻都是假的,惟有珠寶,惟有金錢才是真的,他能夠主宰和役使一卻。
Ⅵ 與珠寶有關的愛情故事有哪些
泰坦尼克號
Ⅶ 關於鑽石的故事
鑽石的故事
在南非發現第一顆鑽石的人名叫丹尼·喬可伯,那是1866年的事了。
有一天,有收集漂亮石頭嗜好的丹尼來到距金伯利120公里的霍普敦走訪他在德考克農庄的朋友雅克布斯一家,當時雅克布斯的小兒子在和一群小孩玩耍,丹尼發現他們玩游戲
的石塊中有一顆很特別的小石子,於是就問是從哪撿到的,雅克布斯的小兒子說是自己從奧蘭治河邊撿的。丹尼很喜歡這顆小石子,正張口想問時,雅克布斯夫人大方地說:「你如果喜歡,就拿去吧。」丹尼·喬可伯拿走了這顆註定要載入南非史冊的「小石子」—後經住在格雷厄姆斯敦的地質學家阿瑟斯通博士的最終鑒定,被確認為重21.25克拉的鑽石。不過,後來在南非引起尋覓鑽石狂潮的並不是這顆被取名為「尤蕾卡」的鑽石,而是3年後丹尼·喬可伯獲得的第二顆鑽石。
這第二顆「小石頭」不再讓丹尼如此隨意拿到手,他是花了500隻羊、10頭牛和1匹馬的代價才從格里誇地區一個牧羊人手中換得。這個代價隨後被證明是值得的—經鑒定那是一顆重達83.5克拉的鑽石。這顆後被命名為「南非之星」鑽石的發現令當時英國在開普敦的殖民大臣迫不及待地向全世界宣布:南非將來的成功就建立在這顆石頭上。
無數懷揣發財夢的人湧向了南非,湧向了金伯利。
如果說黃金的開采是地層底下艱苦危險的勞作,那麼鑽石礦的採挖則是另一番景象,他們甚至會把鑽石礦稱為「紳士礦」。
鑽石礦傳統的開采方式是在露天處從地面向下挖掘,通俗說就是「挖大坑」。
在金伯利,有許多大礦坑,這些留在大地上巨大無比的大窟窿總會讓遊人驚嘆不已,甚至會懷疑:以人類的力量怎能挖出如此貌若自然造化般的大坑?
很多人也許不相信,盡管南非盛產鑽石,不過你要在南非買到便宜鑽石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鑽石業是高度壟斷的行業,任何一個地方的鑽石實行的都是全球統一壟斷價格,也就是說真正來路正當的好的鑽石,無論在南非還是在其它國家的鑽石珠寶店裡買,價錢都是相差無幾的。
贗品鑽石在南非不難見到,其外型與真的鑽石無別。曾有一些黑人從嘴巴里吐出假鑽石,然後故作神秘地說是從哪個鑽石工廠偷出來的,以此來誆騙中國人。為了證實他們的貨是真的,他們會拿出玻璃片用自己的「鑽石」在上面劃出幾道痕來給你看,以說明有足夠的硬度。其實,懂行的人是不會上當的:玻璃的硬度僅為5,鑽石的硬度是10,硬度大於5而小於10的任何物質都能在玻璃上留下劃痕,比如硬度為7的水晶或者硬度為5-9的人造鑽石。
當然,要鑒定鑽石的真偽最保險的辦法還是到權威的機構或者是找行家,用專門的儀器進行檢測。
Ⅷ 有什麼關於首飾的傳說
耳環的傳說
相傳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後來,她幸遇一位名醫,名醫認為她可以復明。在徵得姑娘的同意後,拿起閃閃發光的銀針在她兩側耳垂中各刺一銀針後,奇跡出現了,姑娘重見光明。姑娘非常感激,於是請銀匠精製一對耳環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記名醫之恩。當姑娘戴上銀耳環後,她日益眉清目秀,並逢人傳誦名醫的聲名。穿耳戴環能明目的奇跡相繼傳開以後,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並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
指環的傳說
1、野蠻說:
據說是古代搶婚演繹的結果,當時,男子搶來其他部落的婦女就給她戴上枷鎖。經過多少年的演變,枷鎖變成了訂婚、結婚戒指,男子給女子戴戒指表示她已歸我所有。
2、崇拜說:
戒指源自古代太陽崇拜。古代戒指以玉石製成環狀,象徵太陽神日輪,認為它象太陽神一樣,給人以溫暖,庇護著人類的幸福和平安,同時也象徵著美德與永恆,真理與信念。婚禮時,新郎戴金戒指,象徵著火紅的太陽;新娘戴銀戒指,象徵著皎潔的月亮。
3、實用說:
這得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時還沒有戒指。由於埃及的統治者有將代表權貴的印章隨時帶在身上的習慣,但又嫌拿在手上累贅,於是有人想到鑲一個圓環,把它戴在手指頭上。天長日久,人們發現男人手指頭上的小印章挺漂亮,於是不斷改良,並演變成了女士的飾品。
4、禁忌說:
戒指異名「指環」,史書中稱「約指」、「摳(左邊應為「弓」)環」、『手記」、「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宮廷中後妃群妾用以避忌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有了身孕或其它情況不能接近君王時,皆以金指環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時則用銀指環,套在右手。後來,戒指傳到民間,去其本義,以為美觀,久之便留成風氣。明代都邛《三餘贅筆》記曰;「今世俗用金銀為環,置於婦人指間,謂之戒指。」從字面分析「戒」字含有禁戒之意。因此,婦女在當時政指環,並非為了炫美,也非為了裝飾,而是以示警慎,起著禁戒的作用。
食指--想結婚,表示未婚;
中指--已在戀愛中;
無名指--表示已經訂婚或結婚;
小指--表示獨身。
至於右手,在傳統上也有一個手指戴戒指時是有意義的:那就是無名指。據說戴在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較偏激倔強。
.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觀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責任感,重視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
.喜戴在無名指者,無野心,隨和,較不計較得失
項鏈的傳說
項鏈最早源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變時期的「搶婚」風俗。當時,國子在經濟上的地位逐漸提高。在從夫居制度的形成過程中,男子往往掠奪其他部落婦女或在戰爭中俘獲的女子作為妻子。為了防止這些婦女趁戰亂或夜間逃走,勝利者往往用一根形似今日項鏈的金屬鏈或繩子套住女性脖子。在從夫居制度確立之後,有些地方還保留了這種習俗,只是在經締結婚約的前提下進行,把「搶」作為婚禮的一種形式,那些套在脖子上的金屬絲或繩子,便演變成為項鏈
手鐲的傳說
手鐲雖然被認為是作為手臂的裝飾物,時人們最早萌生的一種朦朧的愛美意識,但也有許多科學家認為,手鐲最初的出現並非完全是出自於愛美,而是與圖騰崇拜、巫術禮儀有關。同時,也有史學家認為,由於男性在經濟生活中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鐲等飾物有了一種隱喻拴住婦女,不讓其逃跑的蠻夷習俗。這種隱喻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存在著。
新石器時代的手鐲已具有一定的裝飾性,不僅表面磨製光滑,而且有的還在手鐲表面刻有一些簡單的花紋。商周至戰國時期,手鐲的材料多用玉石。無論是手鐲造型還是玉石色彩,都顯得格外豐富。除了玉石以外,這個時期還出現了金屬手鐲。西漢以後,由於受西域文化與風俗的影響,佩戴臂環之風盛行,臂環的樣式很多,有自由伸縮型的,這種臂環可以根據手臂的粗細調節環的大小。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寢,得玉臂之,功侔鬼神"。還有一種叫作"跳脫"的臂環,如彈簧狀,盤攏成圈,少則三圈,多則十幾圈,兩端用金銀絲編成環套,用於調節松緊。這種"跳脫"式臂環,可戴於手臂部,也可戴於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婦女用鐲子裝飾手臂已很普遍,稱之為必須臂釧。到了明清乃至民國,以金鑲嵌寶石的手鐲盛行不衰。在飾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藝製作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鑽石的傳說
自古以來,鑽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夢,一種理想和一種形象。 然而由於鑽石源自不同的區域、時代和文化背景,它對每一個人 來說又有某種特定的含義。鑽石對某些人來講代表權力、富貴、 地位、成就和安祥,而對某些人來卻是愛情、永 恆、純潔和忠實、勇敢、堅貞的象徵。這些不同的形象交織著 宗教神話、古老的科學臆測、淘鑽者的傳說及商人的杜撰等等。雖然錯綜復雜,但卻不抵觸。這些形象都是為熱愛鑽石,不惜為之爭斗,甚至為之死亡的人塑造的。在歷史上,鑽石的璀璨及光芒,曾照亮情人的眼睛,變成殺人的利刃;它曾是征服者的火炬,是下台暴君的慘淡的燭台。
1.神話的魔力
古希臘人相信鑽石是隕落到地球上的星星碎片,甚至有人認為鑽石是天神滴落的眼淚;人們也一度認為鑽石是由天水或天露而來。在梵文中鑽石一詞即為雷電之意,藉以表達鑽石由閃電而生的信仰。直至今日現代科學的發展才告知人們鑽石並不是由天而降,相反而是破地而出的。古人還相信鑽石會生小鑽石,連著名的科學家波義爾(R.Boyle,1627—1691)也相信此種說法。在17世紀,葡萄牙的探險家認為「鑽石在接近地表處生長2—3年可長成」,並以礦工為何若干年後再返回老礦區仍可採到鑽石為例證實這一觀點。
2.以肉喂鳥,借鳥取鑽之說
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主角辛巴達原本過著快樂的神仙生活。有一天他競動了凡念,想一睹人間世界,於是他乘船隨風飄向海中,任由風浪將他送到一座美麗茂盛的島上。步上沙灘的辛巴達說到:
「我鼓足勇氣朝溪各走去,發現遍地鑽石,山谷里守著成群的巨莽,一口可吞掉整隻大象。山路狹窄難行,危機四伏。突然,前面掉下一塊塊被屠殺的羊肉,卻不見人跡。驚異之下,我記起了很早以前,從商人和旅行者那聽到的一個故事。鑽石谷高山環繞,飛鳥難渡,但采鑽人自有妙方……他們將羊宰殺後撕成塊片,從山頂丟下谷 底,血腥的羊肉上便沾滿了鑽石。到了正午,禿鷹飛入山谷,以爪獲起粘附了鑽石的肉塊,再飛回山頂。 這時等在山頂的采鑽人大聲咕喝,嚇走禿鷹,取得鑽石後,再將肉塊留給鷹獸。」
於是,辛巴達學著故事中的方法,將自己裹於肉塊之中,禿鷹將裹有他的肉塊抓起,飛到山頂,采鑽者將他救下。此故事也講明了鑽石的親油特性。
3.蛇谷的故事
在希臘,有這樣一種傳說,鑽石遍市在山谷中,由巨蟒守護,凡人的眼睛只要看著巨蟒便會死在它的眼光里。只有機智堅忍的人,才能擺脫它們的守護獲得鑽石。在古羅馬P1iny 有關鑽石谷的文章中寫到,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50年征戰印度時,曾在鑽石谷獲取到鑽石。他機智地命令士兵用鏡子把蛇的目光反射給蛇自身,將蛇殺死。而後又將羊肉塊丟向山谷的鑽石,之後跟蹤抓肉的禿鷹,將其殺死而獲得鑽石。
4.鑽石——金牛座的象徵
1278年西班牙學者通過對古代巴比倫文化的研究發現, 古代巴比倫人認為,鑽石為雙子星座的第三面目,也視其為 金牛座的第一象徵。佩戴鑽石者好獵,技藝精湛,受人敬重。 當土星行到這個位置,適時上升,與月亮成60。或120。時,佩 戴者身穿盔甲,肩背弓箭,神力倍增。
5.宗教與鑽石
在中世紀末期,在一些有關宗教的書籍中,描寫大祭師亞倫的胸牌和新耶路撒冷的基石因鑲有鑽石而具有神力。傳說,在這神力的保護下,可使人競技勝利,獲得力量、勇氣、權力、財富、永生,青春永駐,美夢成真,幸福和友誼等等。甚至說鑽石可使人隱形,使死者復生。
6.無名指佩戴鑽戒之說
按基督教的習俗,鑽戒應戴在無名指上,據說是因為神父用戒指順序輕觸新人左手的三隻手指,並說「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最後正好落在無名指上。
另一個更具浪漫色彩的傳說是,埃及人認為,無名指的血脈是直接引進心房的愛情之脈,象徵愛情永恆不變。
7.鑽石的醫療功效
除了種種神話傳說之外,鑽石也被相信具有醫療功效,特別是對麻風病、神經錯亂、膀胱炎和瘟疫有醫療作用。有人在書中寫道:「鑽石的醫療功效可由窮人易感染瘟疫,而富人因擁有鑽石而免疫等來加以證明」。其它說法還講,鑽石可解毒,而又有人說鑽石是劇毒物,據說,Frederic二世(1194—1250)就是因吃了由其兒子摻入鑽石粉的食物而被毒死的。
8.鑽石名字的由來
鑽石的英文名稱diamond,來源於希臘文金剛—— adams,意為「無可征服」,然而當時,此詞用來指鐵等堅硬的金屬,之後又泛指硬度比鐵大得多的藍寶石。隨著人們對寶 石的不斷認識,才把diamond專指鑽石。
9.鑽石魔力和宗教傳說的淡化
到l7—18世紀,隨著人類科學、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鑽石的逐漸普及,關於鑽石瘟疫和巫術的傳說漸淡,人們對神力的崇拜也逐漸由傳說中的感性轉為理性的象徵和心理 聯想,這些都和鑽石的性質緊密相關。
凈度:古人視鑽石為最純凈之物,許多文明者認為唯有肉眼看不見內含物的鑽石,才有價值,帶有「瑕疵」者,代表厄運。
顏色:無色透明的鑽石代表純潔。
外形:完好的八面體原石是自然界中最完整的物體,它象徵著秩序、祥和。
亮度和火彩:無色透明,結晶良好的八面體鑽石,即使不加切磨也可展露良好的亮度和火彩,因此鑽石被視為明亮的象徵。
硬度:戰士和魔術師認為鑽石的堅硬是無法征服的象徵,哲學家認為其意味著人類生命深不可測的奧秘。
來自:
http://bbs.paipai.com/cgi-bin/bbs/show/content_history?groupid=40008&messageid=67294
http://tieba..com/f?kz=102278739
Ⅸ 中國古代關於美人與珠寶的故事
1、綠珠與石崇
綠珠,傳說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今廣西博白縣雙鳳鎮),絕艷的姿容世所罕見。古時越地民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稱為珠娘,生男稱作珠兒。綠珠的名字由此而來。石崇為交趾采訪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綠珠。
綠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漢元帝時的王昭君。綠珠嫵媚動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歡,因而石崇在眾多姬妾之中,惟獨對綠珠別有寵愛。
石崇有別館在河南金谷澗,凡遠行的人都在此餞飲送別,因此號為「金谷園」。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里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葯草蔽翳」。園內築百丈高的崇綺樓,可「極目南天」,以慰綠珠的思鄉之愁,裡面裝飾以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謂窮奢極麗。石崇和當時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結成詩社,號稱「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綠珠出來歌舞侑酒,見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綠珠之美名聞於天下。
2、杜十娘
杜十娘久有從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煙花的公子哥們,由於傾家盪產,很難歸見父母,便日積月累地積攢了一個百寶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裡,希望將來潤色郎裝,翁姑能夠體諒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緣。經過長期考驗和尋覓,她選擇了李甲,並且欲以終身託付於他,因而讓李甲四處借貸,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銀兩,完成自己從良的心願。投奔他人從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們聽說此事,紛紛相送,並以資相助為盤纏將百寶箱還給於杜十娘。其實,前部分的經歷是杜十娘與李甲素不相識,李甲擔心歸家不為嚴父所容,杜十娘便與李甲泛舟吳越,徐徐圖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貪慕,就趁與李甲飲酒之機,巧言離開,誘惑並使李甲以千金銀兩之價把杜十娘賣給了他,杜十娘得知,萬念俱灰。她假裝同意他們的交易,然後卻在正式交易之際當眾打開百寶箱(寶箱內全是金銀珠寶),怒斥奸人和負心漢,抱箱投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