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黃河的故事

黃河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2 23:44:47

『壹』 有關黃河的歷史故事

黃河九渡的歷史故事。

這是成吉思汗攻滅西夏的最後一戰。當時,成吉思汗由河西走廊進兵途中不幸墜馬受傷,認為不太吉利,遂有退兵之意。於是遣使前往西夏,責問西夏無端之處,以便找個撤兵的台階。哪知西夏國主不知實情,看到成吉思汗大兵壓境,一場滅頂之災不可避免,只好硬著頭皮說強硬話。

成吉思汗乃性格剛烈而心胸狹窄之人,他忘不了1218年西征中西亞及歐洲時,要西夏隨同出兵,夏主拒命,大臣阿沙敢不蔑視說:「力既不足,何以為汗。」成吉思汗遠征歐洲七年,日夜不忘西夏君臣奚落之言,現在面對自己如此強大的軍力,西夏還同過去一樣傲慢、輕蔑。

聽到西夏不肯示弱的回答,成吉思汗怒火中燒,這就出現了史書上說的「扶疾進兵」,帶著疾病指揮大軍越過沙坡頭,到達黃河九渡,攻佔了應理(今中衛市沙坡頭區)等縣。「九渡」,應是成吉思汗大軍在中衛由黃河北岸渡到黃河南岸時的渡口名稱。

中衛地區的先民很早就開發了黃河水運,利用木筏、羊皮筏子在黃河上從事運輸。木筏和羊皮筏子比較靈活,在黃河邊隨處都可以停靠,木船載重量大,但木船停靠必須有碼頭(渡口),渡口的出現,標志著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達到新的高度。

成吉思汗時期的「黃河九渡」以及北魏刁雍時期的中衛渡口,說明在很早以前,中衛經濟發展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1)黃河的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

1、大禹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黃河、淮水等;南至荊州,治理了長江、漢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區(今甘肅境內,敦煌縣東),治理了黑水、渭水等;東至揚州,治理了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等。

禹不僅治理河流,共疏導了九條大河,還在一些地區修築了堤防。此外,禹還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並在治水的過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擾。從此,黎、苗不再北侵,長江中游處於安定時期。

2、林則徐

以虎門銷煙名聞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個「能人」。嘉應觀建成106年後的1831年,林則徐出任河東道河道總督,負責黃河中下游防汛。林則徐沿黃河兩岸千里巡視,檢查防汛物資儲備,「無一垛不量,無一廳不拆」。

查到誰弄虛作假立馬撤職查辦。道光皇帝誇他:「向來河工查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這時候黃河又在開封決了口,束手無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則徐調回來堵口。百病纏身的林則徐到開封後精心設計堵口方案,並與民工一起打樁抬土,最終堵上了決口。

『貳』 黃河傳說故事

黃河的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叄』 關於黃河的傳說故事

1、傳說在古時候,有個叫馮夷的人,他一心想成仙,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便可化為仙體,於是就東奔西跑到處找水仙花。他經常需要渡黃河,自然會多與黃河打交道。就這樣,九十九天過去了,馮夷也已經吮吸了九十九天的水仙花汁液,他只需再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

誰知到了河中間,突然水面上漲,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了。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成為一名河伯。

2、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

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著巨石,一個手拿著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著休息時留下的。

3、相傳在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大海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大海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啊!」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大海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

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里,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裡看看。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

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一眼望不到邊,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豈不是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了,哈哈!」

4、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

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鯉魚跳龍門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斗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像為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門口」。

5、傳說西海之中有一條修煉萬年的大蟒成精,聽說玉帝到下界巡視,前來討封不成,便竄人中原大河中興風作浪。到禹王時期,大禹率眾治水,發現巨蟒作怪,揮劍與巨蟒交戰七天七夜,終於斬殺惡蟒。蟒血流進大河,把河水都弄渾了,就成了黃河;百里蟒身化成蟒形山嶺,這就是邙(蟒)山,又叫邙嶺。

『肆』 有關黃河的故事有哪些

1、傳說在古時候,有個叫馮夷的人,他一心想成仙,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便可化為仙體,於是就東奔西跑到處找水仙花。他經常需要渡黃河,自然會多與黃河打交道。

就這樣,九十九天過去了,馮夷也已經吮吸了九十九天的水仙花汁液,他只需再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誰知到了河中間,突然水面上漲,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了。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成為一名河伯。

2、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

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著巨石,一個手拿著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

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著休息時留下的。

3、相傳在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大海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大海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啊!」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大海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里,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裡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一眼望不到邊,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豈不是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了,哈哈!」

4、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

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

5、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是指跳躍龍門的跌水。該故事說的是小鯉魚不畏險阻,紛紛跳躍這道通向成龍道路上的門關,能躍過去者,便能成龍。

只有那些百折不撓的小鯉魚,最終才能成龍。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也激勵著炎黃子孫頑強拼搏,奮斗不息。古代人們對龍門峽這種自然奇觀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議,便想像為大禹所鑿開的一條峽口,因而龍門又被稱為「禹門口」。

『伍』 黃河的故事

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據 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 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由於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後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游盪,人 們開始築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條件下就決溢泛濫,改走新道。黃河下遊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 無二的。根據有文字記載,黃河曾經多次改道。河道變遷的范圍,西起鄭州附近,北抵天津,南達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 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間,黃河的遷徙大都在現行河道以北地區,侵襲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間,黃河 改道擺動都在現行河道以南地區,侵襲淮河水系,流入黃海。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東壩頭決口後,才改走現行河道,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由於黃河下遊河道 不斷變遷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變動影響,黃河下游地區的河道長度及流域面積也在不斷變化,這是黃河不同於其他河流的突出特點之一。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 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鬆,易於墾殖,適於原始農牧業的發展。黃土的特性,利於先民們挖洞聚居。特 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育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 在流域內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這些古文化遺跡不僅數量多、類型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發 展的,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 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 先,在黃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在陝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 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迄今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 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 , 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東周遷都洛陽以後, 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為「九朝古都」。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古稱汴梁,春秋時代魏惠王遷都大梁, 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後歷時約200多年。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 最早的地區。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志著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 段。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 南針、火葯,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產生在這里。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 ,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進程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貴的遺產,留下了 無數名勝古跡,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治理黃河,興修水利,歷史悠久。中國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黃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陝西省咸陽西南),《詩經》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記載。

到 了戰國初期,黃河流域開始出現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 ,西門豹為鄴令,在當時黃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築了引漳十二渠,灌溉農田。公元前246年, 秦在陝西省興建了鄭國渠,引涇河水灌溉4萬多頃(合今280萬畝)「澤鹵之地」,「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為秦統一中國發揮了重 要作用。

漢朝對農田水利更為重視,修建六輔渠和白渠,擴大了鄭國渠的灌溉面積,同時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國渠、靈軹渠等,關中地區成為全國開發最早的經濟區。

為了鞏固邊陲,從秦、漢開始實行屯墾戍邊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黃河的寧蒙河套平原等地,開渠灌田,使大片荒漠變為綠州,贏得了「塞上江南」的贊譽。

為了保證長安、洛陽、開封等京都的供應,黃河中下游的水運開發歷史也很悠久。

大禹治水的功績,也包括治理黃河,大河上下,幾乎到處都有大禹的「神工」。春秋戰國以後,治河的文獻記載逐漸增多,留存下來大量珍貴的史料。

早 在春秋戰國時期,黃河下游已普遍修築堤防。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提出「無曲防」的禁令,解決諸侯國之間修築堤防的糾 紛。在此後漫長的歷史時期,伴隨著黃河頻繁的決溢改道,防禦黃河水患成為歷代王朝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財力,不斷堵口、修防。西漢時期,已專設有「河堤 使者」、「河堤謁者」等官職,沿河郡縣長官都有防守河堤職責,專職防守河堤人員,約數千人,「瀕河十郡,治堤歲費且萬萬」,河防工程已達到相當的規模。據 《漢書·溝洫志》記載,淇水口(今滑縣西南)上下,黃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約合9~11米),堤防也很高。《史記·河渠書》中記載,公元 前109年,漢武帝令「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決」,並親率臣僚到現場參加堵口,說明黃河堵口已經是相當浩大的工程。史書記載最早的一次大規模治河工 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遂發卒數十萬,遣景與王吳修渠築堤,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 成……詔曰:『……今既築堤、理渠、絕水、立門,河、汴分流,復其舊跡』」。「景雖節省役費,然猶以百億計」。扼制了黃河南侵,恢復了汴渠的漕運,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

北宋建都開封,當時黃河水患嚴重,宋王朝對治河很重視,設置了許可權較大的都水監,專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員 都重視河事,並在各州設河堤判官專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參與治河方略的爭議。這個時期治河問題引起很多人的探討,加深了對黃河河情、水情的認識,河工技術 有很大進步,特別是王安石主持開展機械浚河、引黃、引汴發展淤灌等,在治黃技術上有不少創新。

明代以後,隨著社會經濟 發展和黃河決溢災害加重,朝廷更為重視治河,治河機構逐漸完備。明代治河,以工部為主管,總理河道直接負責,以後總理河道又加上提督軍務職銜,可以直接指 揮軍隊,沿河各省巡撫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負有治河職責,逐步加強了下遊河務的統一管理。清代河道總督許可權更大,直接受命於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業有很大發 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維護技術都有長足進步,涌現了以潘季馴、靳輔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專家。清朝末年及民國期間,戰亂不斷,國政衰敗,治河也陷於停 滯狀態。近代以李儀祉、張含英為代表的水利專家,大力倡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研究全面治理黃河的方略,但受社會經協件制約,始終難有建樹。

縱觀治黃歷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所謂治河實際上只局限於黃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動地防禦洪災。但是,悠久的治河歷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獻典籍,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見,是一份珍貴的遺產,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借鑒。

雖然什麼都沒有,日子還是得繼續。

2006-3-15 10:40:00 紅魚提醒您:加入紅魚感情網,大家一起探討身邊的故事,如果您覺得本站很不錯,請您一起來參與!IP: 保密
空覓

等級:皇後神仙
許可權:管理員
積分:4316
發帖數:4098
注冊時間:2006-1-3
編輯 刪除 引用 第2樓



從1946年開始,中國***領導人民治理黃河,治黃史冊展開了新的篇章。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以下簡稱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關心治黃事業。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第一次離京外出巡視,首先就是視察黃河,作 了很多重要指示,並諄諄囑咐:「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以後又多次聽取治黃工作匯報,對治黃工作作了重要指示。1964年,他已經70多歲高齡,還一再提 出要徒步策馬,上溯黃河源,進行實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與開發黃河。周恩來總理更是直接領導治黃工作,從1949年前的「反蔣治黃」斗爭到編制「黃河綜合 利用規劃」和三門峽工程建設,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斗爭等等,所有治黃工作的重大決策,幾乎都是周總理親自主持作出的。直到1976年,他已重病在 身,還向去醫院看望他的中央領導詢問三門峽工程改建後的情況,真是為治黃事業鞠躬盡瘁,操盡了心。

***總書記、**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都多次親臨黃河視察,聽取治黃工作匯報,作了許多重要指示。

為 搞好黃河的治理與開發,1950年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黃河水利委員會為流域性機構,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領導,統一領導和管理黃河的治理與 開發,並直接管理黃河下遊河南、山東兩省的河防建設和防汛工作,兩省的黃河河務局和沿河地、市、縣的河務部門,既是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會)的直 屬單位,又是各個省、地、市、縣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這種條、塊結合的獨特體制,有利於組織沿河黨、政、軍、民團結治河,有效地加強了河防管理,對保障黃 河防洪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人民治黃事業,開始就注意調查研究,全面了解黃河河情,注重應用科學技術,搞好全面規 劃,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科學治黃。早在50年代初期,黃委會和有關部門就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勘測工作和科學考察,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基礎資料。1954年 初由國家計劃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計委)直接領導,中央有關部門及中國科學院負責人參加,組成黃河規劃委員會,聘請蘇聯專家組,調集國內有關專家,集中力 量,著手編制黃河治理開發規劃。1954年10月底提出「黃河綜合利用規劃」,經過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審議通過,決定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准。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決議》,批准了規劃的原則和基本內容,並責 成有關部門按時完成治理開發的第一期工程。

與歷史上眾多的治黃方略相比,「黃河綜合利用規劃」的特點是:(1)這個規 劃的編制是政府行為,批准後的規劃就是指導治黃建設的依據;(2)統籌考慮全流域的治理與開發;(3)突出綜合利用的原則;(4)對水和沙都要加以控制和 利用。規劃明確指出:「我們對於黃河所應採取的方針,就不是把水和泥沙送走,而是要對水和泥沙加以控制,加以利用。」第一,在黃河幹流和支流上修建一系列 的攔河壩和水庫,攔洪、攔沙、調節水量、發電、灌溉。第二,主要在甘肅、陝西、山西三省,展開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既防治了上中游地區的水土流失,也消 除了下游水害的根源。規劃對幹流工程、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和上中下游的灌溉發展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修建三門峽大水庫攔洪攔沙,盡快解除下游水患的 安排。規劃的研究和編制,以及治理開發技術措施的擬定,既汲取了前人的治黃經驗,又採用了當時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黃河規劃,是治黃 事業邁向新時代的一個鮮明標志,對動員全國人民關心和支持治黃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治黃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治 黃工作經歷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逐步深化了對黃河河情的認識。在治黃進程中,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對黃河治理開發規劃和建設 安排作了一些重大的調整。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下達了《關於黃河治理開發現劃修訂任務書》,要求對黃河規劃進行一次系統的修訂,進一步推進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此後,黃委會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流域內各省區相繼開展了各項規劃研究工作,通過反復研究和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於1996年初完成了 《黃河治理開發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並於1997年經國家計委和水利部審查上報國務院。這個「規劃綱要」,總結了人民治黃的實踐經驗,利用科學研究新成 果,根據各方面情況的發展變化,提出了今後進一步治理開發黃河的方向和重大措施,以及2010年前的治黃建設安排,為治黃事業的發展繪制了一幅新的藍圖。

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一貫高度重視和支持治理黃河,重大治黃建設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時付諸實施,有力地推進了治黃事業的發展。

以 往的治河歷史,主要是在下游修守堤防,單純防洪。新中國的治黃工作,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躍。一開始就是按照全面規劃,統籌安排,標本兼治,除害興利,全面開 展流域的治理開發,有計劃地安排重大工程建設。中央各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齊心協力參加治黃工作,依靠科舉技術進步治理黃河,無論是關 於黃河問題的勘測研究,還是治黃建設的規模,都是以往任何時代不能比擬的。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建設,黃河上中下游都開展了不同程度的治理開發,基本形成了 「上攔下排,兩岸分滯」蓄泄兼籌的防洪工程體系,建成了三門峽等干支流防洪水庫和北金堤、東平湖等平原蓄滯洪工程,加高加固了下游兩岸堤防,開展河道整 治,逐步完善了非工程防洪措施,黃河的洪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防洪能力比過去顯著提高。在黃河上中游黃土高原地區廣泛開展了水土保持建設,採取生物措施 與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與治溝並舉辦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顯成效。截至1995年底,累計興修梯田、條田、溝壩地等基本農田7755萬畝,造林 11802萬畝,興建治溝骨幹工程854座,淤地壩10萬余座,溝道防護及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00多萬處,一些地區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開始有所改善,輸入 黃河的泥沙逐步減少。依靠這些工程措施和廣大軍民的嚴密防守,連續50年黃河伏秋大汛沒有發生洪水決溢的災害,扭轉了歷史上黃河頻繁決口改道的險惡局面, 保障了黃淮海廣大平原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發展。黃河的水資源在上中下游都得到了較好的開發利用。流域內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3147座,總庫容574億立方 米,引水工程4500處,黃河流域及下游引黃灌區的灌溉面積,由1950年的1200萬畝發展到1995年的10700萬畝,流域內河谷川地基本實現水利 化,黃河供水范圍還擴展到海河、淮河平原地區。在黃河幹流上於1957年開工興建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此後,相繼建成了劉家峽、龍羊峽、鹽鍋峽、八 盤峽、青銅峽、三盛公、天橋等7座水利樞紐和水電站。目前正在建設小浪底、萬家寨水利樞紐和李家峽、大峽水電站。已建在建的幹流工程,總庫容563億立方 米,發電裝機容量900多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336億千瓦時,約占黃河幹流可開發水力資源的29%。這些水利水電工程,在防洪、防凌、減少河道淤積、灌 溉、城市及工業供水、發電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綜合效益,促進了沿黃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民治黃50年,除害興利成效顯著,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 成績,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是關系國家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治理黃河,又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在 全國的大江大河中,黃河的治理任務最為繁重。黃河流域西北緊臨乾旱的戈壁荒漠,流域內大部分地區也屬乾旱、半乾旱區,北部有大片沙漠和風沙區,西部是高寒 地帶,中部是世界著名的黃土高原,乾旱、風沙、水土流失災害嚴重,生態環境脆弱。據目前的調查研究資料,流域內風力侵蝕嚴重的土地面積約11.7萬平方公 里,水力侵蝕面積約33.7萬平方公里,通稱水土流失面積45.4萬平方公里。嚴重的水土流失使黃河多年平均來沙量達16億噸,年最大來沙量達39億噸, 成為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上中游地區土壤侵蝕產生的大量泥沙不斷輸往下游地區,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沖積塑造了黃淮海大平原。同時,黃河的頻繁泛濫、改道又 給下游平原地區造成巨大的災難,黃河洪水威脅,成為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治理黃河,是防止荒漠化繼續向東南擴張的前哨戰,是改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再造山 川秀美西北地區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廣大平原地區經濟、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黃河流域又是資源 豐富、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地區,治理和開發黃河,對保證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黃河流域范圍內總土地面積11.9億畝(含內流 區),其中耕地約1.79億畝,林地1.53億畝, 牧草地4.19億畝,宜於開墾的荒地約3000萬畝。黃河下游現行河道洪泛可能影響范圍的總土地面積 1.8億畝(12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億畝,雖然不在流域范圍以內,但仍屬黃河防洪保護區。據1991年的資料,流域內探明的礦產有114種,在 全國已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中,黃河流域有37種。具有全國優勢(儲量佔全國總儲量32%以上)的有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鈮、鉬、煤、鋁土礦、鋁、 耐火粘土等8種。其中,煤炭資源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己探明煤產地685處,保有儲量佔全國總數的46.5%,資源遍布沿黃各省區,而且具有品種齊全、煤 質優良、埋藏淺、易開采等優點。石油、天然氣資源也比較豐富,加上黃河幹流的水力資源,實屬全國的能源富足地區,也是21世紀全國能源開發的重點地區。

黃河水少沙多,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約580億立方米,只佔全國總量的2%,水資源貧乏,對於西北、華北缺水地區,黃河水資源尤其寶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按 照全國國土開發和經濟發展規劃,黃河上游沿黃地帶和鄰近地區,將進一步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和能源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逐步建成開發西部地帶的 一個重要基地。黃河上中游能源富集地區,包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河南的廣大區域,將逐步建成以煤、電、鋁、化工等工業為重點的綜合經濟區,成為全 國重要的煤炭和電力生產基地。同時要大力開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黃河下游沿黃平原,仍然是全國工農業發展的重要基地。黃河的治理開發促進了黃河經濟 帶的發展,沿黃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又對治理黃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黃河治理與開發雖然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今後的 治理任務還十分繁重。防治水土流失、消除下游水患、合理利用水資源等都需要進一步解決。客觀情況也在不斷發展,對黃河河情的認識也需要不斷深化。我們堅 信,依靠中國***的領導,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經過一代一代人長期地、持續地奮斗,消除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據 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 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由於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後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游盪,人 們開始築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條件下就決溢泛濫,改走新道。黃河下遊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獨一 無二的。根據有文字記載,黃河曾經多次改道。河道變遷的范圍,西起鄭州附近,北抵天津,南達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 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間,黃河的遷徙大都在現行河道以北地區,侵襲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間,黃河 改道擺動都在現行河道以南地區,侵襲淮河水系,流入黃海。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東壩頭決口後,才改走現行河道,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由於黃河下遊河道 不斷變遷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變動影響,黃河下游地區的河道長度及流域面積也在不斷變化,這是黃河不同於其他河流的突出特點之一。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 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鬆,易於墾殖,適於原始農牧業的發展。黃土的特性,利於先民們挖洞聚居。特 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育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 在流域內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這些古文化遺跡不僅數量多、類型全,而且是由遠至近延續發 展的,系統地展現了中國遠古文明的發展過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內已開始出現農事活動。大約在4000多年前, 流域內形成了一些血緣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黃帝兩大部族最強大。後來,黃帝取得盟主地位,並融合其他部族,形成「華夏族」。後人把黃帝奉為中華民族的祖 先,在黃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鄭市有黃帝宮,在陝西省黃陵縣有黃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都把黃河流域認作中華民族的搖籃,稱黃河為「母親河」,為「四瀆之 宗」,視黃土地為自己的「根」。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開始,迄今400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歷代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的 時間延綿3000多年。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黃河流域和近鄰地區的有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四座。殷都(當時屬黃河流域)遺存的大量甲骨文 , 開創了中國文字記載的先河。西安(含咸陽),自西周、秦、漢至隋、唐,先後有13個朝代建都,歷史長達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東周遷都洛陽以後, 東漢、魏、隋、唐、後梁、後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陽建都,歷時也有900多年,被譽為「九朝古都」。位於黃河南岸的開封,古稱汴梁,春秋時代魏惠王遷都大梁, 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後歷時約200多年。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 ,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地區是全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發展 最早的地區。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內已出現青銅器,到商代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同時開始出現鐵器冶煉,標志著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的階 段。在洛陽出土的經過系列處理的鐵錛、鐵斧,表明中國開發鑄鐵柔化技術的時間要比歐洲各國早2000多年。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 南針、火葯,都產生在黃河流域。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等大量文學經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產生在這里。北宋以後,全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 ,但是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進程中,黃河流域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仍處於重要地位。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貴的遺產,留下了 無數名勝古跡,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陸』 關於黃河的故事有哪些

滿意踩
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就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望洋興嘆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岸上。望著
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河伯始終不信。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柒』 關於黃河的簡短的民間故事

關於黃河的簡短的民間故事:

1、《馮夷當河伯的故事》

古時候,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他不安心耕種,一心只想著成仙。有一天,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就經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總是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只要他再找到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

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

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成為一名河伯。

2、《李闖王渡黃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在陝西米脂起義,要打過黃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統治。當時正值初冬時分,黃河水還未結冰,而只有河水凍成了堅冰大軍才能順利通過。

怎麼辦呢?闖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須頭發在一夜之間全都白了。第二天一清早,有兩人來報:「黃河已經凍得結結實實的了。」闖王大喜,急忙傳令三軍趕快渡河。

到了河邊一看,河水還「嘩嘩」地流得正歡呢,根本就沒結冰。可是上面卻起了一座寬大的浮橋,船連船,板連板,四平八穩,正適合大軍渡河。

闖王納悶極了,正要下馬察看,忽然從河裡爬上來兩個人,向闖王一抱拳,朗聲道:「大王,我們是黃河的船夫。聽說您要渡河,為民謀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這坐浮橋,就請大軍上路吧」。

闖王感動得熱淚盈眶:「我一定不辜負百姓們的厚愛,一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說罷,驅馬上橋,領兵東去了。

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床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

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著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說。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

四、《魯班修造將軍柱》

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

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

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著巨石,一個手拿著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

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

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著休息時留下的。傳說這就是魯班造橋時所留。

五、黃河民間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岸上。望著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

河伯始終不信。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黃河有關的詩句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王維《使至塞上》

釋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王之渙《登鸛雀樓》

釋義: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3、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釋義: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4、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 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釋義: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

5、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

釋義:(你們現在攻擊和誣蔑王楊盧駱的文章)但即使等到你們這些傢伙身體死亡,名字也讓人忘了,也影響不了他們的聲名、文章像江河那樣萬古常流。

6、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釋義: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7、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 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二》

釋義:真可憐呵那無定河邊成堆的白骨,還是少婦們夢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8、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釋義: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上摩青天。

9、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李白《行路難·其一》

釋義: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10、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釋義: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11、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釋義: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12、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釋義:像是群峰眾巒在這里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里發怒,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

『捌』 關於黃河的故事

黃河,一眼望去令人震撼,黃河,中國最有名的河流之一,只因黃河的水都是一個顏色,從古至今從來都沒有變過,一直都是黃顏色的,裡面積累了許多的沙子才把黃河的誰染成了一個顏色。
與黃河有關的故事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一些故事。黃河有名的故事應該就是躍龍門了吧,畢竟黃河就是從這到峽口流進來的,而這道峽口高低起伏,參差不齊,可以說是一大奇觀了,民間的故事就是一條普普通通的小鯉魚,不怕危險,勇往直前。一直往峽口重逢,傳說只要你能越過龍門你就可以從一條鯉魚變化成真正的龍,這這故事一直一來都在黃河流傳,以小鯉魚不畏艱難險阻,勢要越過龍門化龍的精神來鼓舞我們這些子孫後代,讓我們都只要做人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堅持到底。相傳這個龍門就是當初大禹治水時修建的一道峽口,這道峽口當時還有許多的古人來觀看,希望能看到魚躍龍門的奇跡場景。
還有一個故事就是一個人想當神仙的故事,這個人叫馮夷他整天無所事事就像這要當神仙,他聽傳聞說只要能連續不斷的堅持和一百天水仙花的仙露就可以讓自己白日飛升,這個人從此就跟瘋了一樣,一直在尋找水仙花,他跑遍了山川河流,翻越了無數了名川大山就只是為了找到一百朵水仙花,然後喝夠一百天上天當神仙,時光飛逝很快時間就過了九十九天了,還差一天他就能當神仙了。
這天他來到黃河岸邊,因為他聽說黃河裡有一朵水仙花,他站在河邊向黃河看去,果然發現了在黃河中央有一朵水仙花,他迫不及待的就下了河,一開始水很淺,但是當他快到了水仙花在的地方的時候河水突然洶涌了起來,他一個慌亂,被河水一沖就溺水了,不會有人來救他,就這樣他被活活淹死了。
不過雖然他死了,但是他很不甘心,認為都是黃河的錯,所以他就上到天庭告狀了,天帝一聽也是震怒不已,但是他看到自己面前告狀的馮夷,就問他:「你不是怪黃河嗎?你也想當神仙?正好我派你去下界當管理黃河的神仙,你願意去嗎?」馮夷一聽大喜,連忙說願意,從此以後他就當了治理黃河的神仙,把黃河管理的井井有序。

『玖』 關於黃河的歷史故事名字

歷史故事名字:

1·、大禹治水

禹之前鯀被舜派去治水,他採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敗了,禹改變了鯀的做法,採用了「疏」的方法,開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九過家門而不入的他終於成功。禹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後人也尊稱禹為「大禹」。

2、河伯畫黃河

河伯馮夷受命治理黃河,但操勞一生沒有把黃河治好,到年邁時,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畫了一幅黃河水情圖,又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大禹,將水情圖交給了他。大禹根據河伯授給他的這一幅圖,疏通水道,終於治理好了黃河。

3、林則徐堵決口

嘉應觀建成106年後的1831年,林則徐出任河東道河道總督,負責黃河中下游防汛。林則徐在河道任上是出了名的認真。他上任的時候正是冬天。冒著嚴寒,林則徐沿黃河兩岸千里巡視,檢查防汛物資儲備,「無一垛不量,無一廳不拆」。查到誰弄虛作假立馬撤職查辦。道光皇帝誇他:「向來河工查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

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這時候黃河又在開封決了口,束手無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則徐調回來堵口。百病纏身的林則徐到開封後精心設計堵口方案,並與民工一起打樁抬土,最終堵上了決口。

(9)黃河的故事擴展閱讀:

1、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2、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經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3、歷史上黃河下遊河道變遷的范圍,北到海河,南達江淮。跟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泛濫約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拾』 有關黃河的故事有哪些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一)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象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日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日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

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

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象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

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象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日,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

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象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二)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之內,指哪裡射哪裡,分毫不差。每日早晨日頭一冒紅,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

每次他都經過一家員外的花園。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過那花園,看見牆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牆後去了。

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從此,每次經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可是,牆頭上除了搖擺的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

半個月後的一日,黃河打獵回來晚了,月亮已經升起。快到花園那裡,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背著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第二天到了約會的時間,那姑娘沒來。以後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說後發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

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並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裡,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穿綢的著緞的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裡。

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塔箭,只聽「颼」的一聲,箭象流行似的飛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裡。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

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一扭身子,「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並連聲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大家都替黃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來。

黃河擠出人群來到山上,他並不是怕員外來抓他,自己從來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有射中,他覺得老大的丟臉。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練好後再去救姑娘。

過了一年,黃河把武藝練得更好了,於是動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時分覺得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大鳥開口說:「好漢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訴你那姑娘的情況。」黃河一聽,忙把箭從大鳥身上拔了下來。

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象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象泉水一樣涌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

人們說,那是黃河心裡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