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華山傳說故事

華山傳說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2 16:04:41

❶ 有關華山的課文是(),這個傳說選自神話故事()主要寫的()

有關華山傳說的課文是:《沉香救母》,這個傳說選自神話故事《寶蓮燈》,主要寫的是:是一個男孩沉香練好武功和舅舅二郎神斗爭解救母親的故事。

❷ 神話故事中哪些是有關華山傳說的

關於華山的傳說:
1、沉香劈山救母
華山的西峰頂上,有一塊十餘丈長的巨石齊茬茬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
2、宋太祖賭棋輸華山
據說,趙胤匡曾經在華山與道士陳摶對奕,華山有座「下棋亭」,名博台「,就是當年下棋的地方。陳摶提出下賭注才與趙胤匡下棋,趙胤匡就以華山為賭注,結果一連輸了數局。只得立下字據。陳摶早有準備,令徒弟清風、明月磨墨展紙。趙胤匡沒有辦法,正要下筆,忽見洞口有一棵小柿樹,說道:「山可賣,是樹不可賣」。「是」與「柿」同音,陳摶以為指這棵柿樹不賣,認為沒有關系,便收下這張契約。趙胤匡認為賣華山,而不賣華山的樹木,這不是空頭契約嗎?可是,陳摶他有自己的算盤,將來此人能平定天下,以此契約或可以減輕百姓負擔。於是把契約貼在華山已公山石壁上,到今此地化稱為「貼文約處」。趙匡胤後來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黃帝。為了表示自己不悔約,他便免去華山一帶老百姓的賦稅,這是宋太祖賭棋輸華山的故事。
基本簡介:
華山(Mount Hua)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西安市以東120公里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華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也是漢族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截至2013年華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❸ 華山的故事

1、關於華山的傳說:
話說距今千餘年前,正值中國歷史外的殘唐五代時期,那時的趙匡胤還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卒,整日里游手好閑,還未成為大宋朝的皇帝。趙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謀雙備,棋藝進展得較快,等閑好手,均為他所敗,於是便有些驕傲起來,誇口說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發出難逢敵手之感慨。
有一次趙匡胤隨軍至陝西,過華山時聞聽山上有一道士,人稱陳摶老祖,象棋下得極好,遠近聞名。趙匡胤不覺技癢,登上華山去找老道下棋。陳傳老祖見他只不過是個軍卒,不願與之對弈。趙匡胤一聽急了,便說要以整座華山為賭---豈料棋至殘局時,他因操之過急而漏殺一子,反被陳摶老祖反敗為勝。
後人有將兩人當時賭戰的象棋棋局譜流傳下來記錄,讓人難辯真偽,棋譜記載著雙方是用"仙人指路對兵局"開局轉為"先手屏風馬對後手屏風馬"對陣的.要是單從棋藝的角度來講,確是象棋發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佳構.
可是,要是單從賭註上來說這局棋所下的賭注,應該是象棋史上有史以來賭注最大的賭博了吧!
2、華山的傳說:劈山救母
華山西峰頂上,有一塊十餘丈長的巨石齊茬茬的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
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壽誕,大擺蟠桃會,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來赴宴、拜壽。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聖母和殿前金童也來了,拜壽期間,他倆互相笑了一下。庄嚴的蟠桃會,怎容得這種輕薄的行為?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把三聖母貶到西嶽廟旁的雪映宮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間。
金童托生在一個姓劉的家中,起名劉璽,字彥昌。劉家非常喜愛劉昌,每天叫他攻讀經文,20歲時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開科,劉璽上京趕考,路過華陰,聞聽三聖母十分靈驗,遂進廟求簽,問問前程。他望著三聖母秀麗、端莊的塑像,不僅肅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遙搖簽筒。事不湊巧,適逢三聖母外出赴宴,看門童子不敢貿然賜簽。劉璽虔誠的抽出了第一簽,一看是個白板空簽,心中有點詫異。抽了第二支,還是空簽。他惶恐地去抽第三支,把簽筒搖了又搖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抽,第三支簽落在地上,不看則刻,一看他滿腹希望頓時化為烏有,全身癱軟。原來還是一支空簽。劉璽頂了定神,看了看三聖母像,提筆在牆上寫道:「劉璽提筆氣滿腔,怒怨聖母三娘娘。連抽三簽無靈驗,枉受香煙在此間。」寫罷,揚長而去。
三聖母赴宴完畢,腳踏祥雲,高高興興地回到宮里,看門童子侍奉之後,將剛才地事情講了一遍。她看了看牆上的提詩,又羞又怒,不由得罵道:「膽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給他一點教訓,怎知我厲害!」於是他喚來風伯、雨師,興起雷電交加地狂風暴雨。劉璽正在趕路,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四起,雷鳴電閃,大雨傾盆。一軟弱書生怎經得起風吹雨澆,他踉踉蹌蹌,掙扎前行,終因雨大路滑,體力不支,倒在泥水之中。這時,三聖母透過雲層,看見劉璽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便產生了愛慕之心,馬上收起了雷雨,點化一座山莊與劉璽結為夫妻。
一日,三聖母下嫁劉璽一懷有身孕的事傳到二郎神楊戩的耳朵里,這位玉皇大帝的兒子,怎容得皇妹干出這種有失體面的事。便提起他的三刃兩尖刀,匆匆向華山腳下的雪映宮奔去。
三聖母見哥哥來勢很兇,急忙施禮問安,端茶讓座,楊戩劈頭就問是否婚配凡人劉璽之事。三聖母怎敢承認?這時,楊戩拿出閃閃發光、寒氣逼人的寶刀,要求三聖母在寶刀上吹一口氣,三聖母嚇的顫纏嗦嗦的吹了一下。楊戩一看,果然懷了孕,大罵三聖母不知羞恥,私配凡人,違犯天條,有失仙體,馬上把她壓到華山西峰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下面。
劉彥昌和三聖母結為夫婦,數日之後,上京考了進士,做了洛州知縣。可憐三聖母在那塊石頭下,受盡了各種苦難,生下了一個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神害了沉香,包好嬰兒,寫了血書,交給丫鬟靈芝,讓她送往洛州。
沉香長到10歲時,一天秦國舅的兒子秦官保,譏笑沉香沒有親娘,是個私生子。沉香大怒,失手打死秦保官,跑回家去,向父親說了闖禍的根源,劉彥昌只得講出真實情況。沉香聽後,決心到華山救出母親,匆匆逃出洛州。
那日,呂祖在蒲團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要助她一舉成功。呂祖便親自前往山下等候。沉香來到山下,見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問華山做什麼?」
「救我母親。」
「你母親是何人,現在哪裡?」
「我母親是玉帝小女兒三聖母,被舅舅楊戩壓在山上的石頭下,故到此來救。」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為了救我母親,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
「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如不嫌棄,我願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滿心歡喜,急忙上前跪拜師父。從此,便在呂祖門下學藝。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天,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好好習藝。沉香閉了廟門舞槍弄棒,用心練習,飯時,不見師父回來,他又練了起來。一直練到太陽偏西,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去廚房做飯。他進了廚房,發現籠里有用面做的九頭牛和二隻虎,覺得有些奇怪,但飢餓難忍,顧不得許多,就吃完九牛二虎,馬上覺得力大無比。來到院中拿起平時用的武器,輕飄飄的不應手。他東張西望,見牆角放一碗口粗、八尺長的鐵杵,用手一抓,不輕不重便揮舞起來。正在這時,呂祖回來了,他哈哈大笑,說:「好了!好了!」沉香收起鐵杵,雙漆跪下,呂祖對他說:「你的武藝學成,可以上山救母了。開山鑰匙在你舅父楊戩那兒放著,他有一犬一鷹,十分厲害。我賜你葯丸二枚,圓的伏犬,長的伏鷹,到時自有用處。」沉香聽罷,便提著鐵杵,上山去找楊戩。
他到了天門,看到許多天將簇擁著一位威風凜凜、傲氣十足的大神,便打躬說道:「我叫沉香,前來救母,找我舅父要開山鑰匙。」
楊戩聽了,雙眉豎起,大瞪兩眼,吼道:「大膽畜生,竟敢放肆,早早滾開,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氣,料是楊戩,便先禮後兵地說:「請你把開山鑰匙給我,以便放我母親出來」。
「孽障!不給你點顏色,怎知我神威!」楊戩拿出三尖二刃刀,朝著沉香腦袋劈下來。沉香舉起鐵杵,奮力一揚,只聽「咔嚓」一聲,那把刀斷為兩節,上半截朝天空飛去。二郎神又氣又急,一聲咆哮,叫來了哮天犬。哮天犬張著血盆大口,騰空撲來。沉香拋出圓形葯丸,哮天犬張口吞下,霎時牙關緊閉,躺在地上打滾。楊戩見哮天犬死去,放出神鷹。神鷹雙翅一展,遮天掩地,兩只利抓,猶如尖刀。沉香又拋出長型葯丸,把那神鷹地兩只翅膀都定在空中,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來。這時,威風一世的二郎神滿臉紫青,頭疼身軟,坐在一塊石頭上。沉香向前,索要開山鑰匙,他只得命天將取出。沉香一看,原來是一柄閃閃發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著月牙斧:「娘啊!娘啊!」北峰喊道南峰,南峰又喊到東峰,這邊叫,那邊應,始終找不到娘在哪裡。他心想,縱然有了開山鑰匙,找不見娘的住處,也難以救出娘來。於是,他便放聲大哭,直哭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位山神聽見沉香的哭聲,深深感動,跑來說:「孝順的孩子啊,你的娘在西峰」。沉香這才抖數精神,邁步登上西峰,大喊一聲:「娘呀!」立即聽到「兒呀,娘在這里」的回聲。沉香騰空越起,高舉鐵斧,朝著峰頂上奮力劈下,只見萬道金光一閃,霹靂之聲震天,峰頂被劈開一道縫子,三聖母徐徐走了出來。
當年沉香大哭的地方就叫「孝子峰」。
劉彥昌在洛州聽說沉香救出了三聖母,便棄官不做,來到華山,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已被搬上戲劇舞台,秦腔劇「劈山救母」與京劇「寶蓮燈」均演唱的是這個故事。
3、華山中峰一傳說——吹簫引鳳
峻險峭拔的華山,遠望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東西南北四峰是花瓣,中峰是這朵奇異蓮花的花心。
這個花心又名玉女峰。玉女是春秋時期秦穆公的愛女。據傳,玉女初生時終日啼哭,而當見到楚國進獻的一塊晶瑩剔透的碧玉時就不再哭鬧了。周歲時,穆公拿出許多金銀珠寶、脂粉筆硯,連同那塊玉放在一起讓她抓,她只抓玉。穆公見她如此愛玉,便為她起名叫弄玉。弄玉長大後,美麗異常,喜愛音樂,尤其擅長吹笙。穆公請能工巧匠將那塊碧玉給她琢磨成十分精巧的碧玉笙,弄玉用它吹出美妙動人的樂曲和百鳥的叫聲。她吹鳳鳴時,比真鳳凰鳴叫還要好聽。許多王孫公子向她求婚,她一概不允,一心只要通曉音律、善於吹笙的忍作伴侶。穆公無奈,只好按其心願為她擇婿。
當時,周朝有一博學多才的青年史官,名簫史,因冒犯權貴棄官隱居華山,采葯為生,繼續寫史。簫史也十分愛好音樂,善吹簫。他的簫用紫玉琢成,玉色溫潤,光彩照人。夜深人靜,簫史常吹簫自娛,簫聲伴著清風送數百里外。
一天晚上,風清雲淡,月色如洗,弄玉正臨窗吹笙,忽聽東方飄來陣陣悠揚的簫聲。簫聲暗合笙聲,笙起簫起,笙停簫停。簫笙相和,徐徐如扣,似問似答,格外動聽。弄玉先以為是幻覺,可一連幾晚都是如此,她感到很奇怪,便央求父王立即派人尋訪吹簫人。穆公派人外出尋訪,好容易才從華山找到簫史。簫史被召進宮,穆公命他當場演奏。簫史不慌不忙吹起紫玉簫,簫聲優美而奇特。一曲剛罷,清風徐來;二曲聲聲,彩雲回合;三曲就有白鶴成對,翔舞天空,彩鳳雙雙,棲於枝頭,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真是人間奇跡!穆公、弄玉及王公大臣驚嘆不已。弄玉又見簫史少年英俊、風流瀟灑,便產生了愛慕之情。穆公決定召簫史為婿,就在當天為他們完了婚。
婚後弄玉、簫史感情深厚。簫史在宮中白天寫史,晚上同弄玉品簫吹笙。漸漸,簫史對宮中沉悶的生活感到厭倦,渴望再回華山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集中精力整理史料,編修好史書。他把想法告訴弄玉,弄玉很是支持,並情願與他同望華山。穆公得知消息又驚又氣,他惟恐簫史、弄玉悄悄離去,派了許多衛士對他們嚴加看守。臨行那天,弄玉見衛士戒備森嚴無法脫身,非常著進。這時,只見簫史不慌不忙對著天空吹起了紫玉簫。頃刻,天空彩雲飄浮,五色彩雲中徐徐降下來赤龍紫鳳。簫史、弄玉分乘龍鳳,在簫聲和鳴聲中繞宮三周,然後悠悠向東飛去,一直飛到華山。從此,他們就在華山中峰居住下來。至今,玉女峰上還有玉女祠、玉女洞、玉女洗頭盆、玉女梳妝台和玉女駕鳳的引鳳亭等遺跡。

❹ 我們曾經學過一篇有關華山傳說的課文是:(),這個傳說選自神話故事(),主要寫的()。

我們曾經學過一篇有關華山傳說的課文是:(沉香救母),這個傳說選自神話故回事(劈山救母答/寶蓮燈),主要寫的(華岳三聖母因與凡人劉彥昌私締姻緣,被其兄二郎神壓在華山下受罰。三聖母在山中生下沉香。沉香長大後學道習武,受仙人傳授仙法和萱花神斧,終於戰勝二郎神,劈開華山救出了母親)。

❺ 華山的傳說

1、關於華山的傳說:話說距今千餘年前,正值中國歷史外的殘唐五代時期,那時的趙匡胤還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卒,整日里游手好閑,還未成為大宋朝的皇帝。趙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謀雙備,棋藝進展得較快,等閑好手,均為他所敗,於是便有些驕傲起來,誇口說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發出難逢敵手之感慨。
有一次趙匡胤隨軍至陝西,過華山時聞聽山上有一道士,人稱陳摶老祖,象棋下得極好,遠近聞名。趙匡胤不覺技癢,登上華山去找老道下棋。陳傳老祖見他只不過是個軍卒,不願與之對弈。趙匡胤一聽急了,便說要以整座華山為賭---豈料棋至殘局時,他因操之過急而漏殺一子,反被陳摶老祖反敗為勝。
後人有將兩人當時賭戰的象棋棋局譜流傳下來記錄,讓人難辯真偽,棋譜記載著雙方是用"仙人指路對兵局"開局轉為"先手屏風馬對後手屏風馬"對陣的.要是單從棋藝的角度來講,確是象棋發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佳構.
可是,要是單從賭註上來說這局棋所下的賭注,應該是象棋史上有史以來賭注最大的賭博了吧!

2、華山的傳說:劈山救母

華山西峰頂上,有一塊十餘丈長的巨石齊茬茬的被截成三節,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

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壽誕,大擺蟠桃會,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來赴宴、拜壽。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聖母和殿前金童也來了,拜壽期間,他倆互相笑了一下。庄嚴的蟠桃會,怎容得這種輕薄的行為?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把三聖母貶到西嶽廟旁的雪映宮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間。

金童托生在一個姓劉的家中,起名劉璽,字彥昌。劉家非常喜愛劉昌,每天叫他攻讀經文,20歲時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開科,劉璽上京趕考,路過華陰,聞聽三聖母十分靈驗,遂進廟求簽,問問前程。他望著三聖母秀麗、端莊的塑像,不僅肅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遙搖簽筒。事不湊巧,適逢三聖母外出赴宴,看門童子不敢貿然賜簽。劉璽虔誠的抽出了第一簽,一看是個白板空簽,心中有點詫異。抽了第二支,還是空簽。他惶恐地去抽第三支,把簽筒搖了又搖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抽,第三支簽落在地上,不看則刻,一看他滿腹希望頓時化為烏有,全身癱軟。原來還是一支空簽。劉璽頂了定神,看了看三聖母像,提筆在牆上寫道:「劉璽提筆氣滿腔,怒怨聖母三娘娘。連抽三簽無靈驗,枉受香煙在此間。」寫罷,揚長而去。

三聖母赴宴完畢,腳踏祥雲,高高興興地回到宮里,看門童子侍奉之後,將剛才地事情講了一遍。她看了看牆上的提詩,又羞又怒,不由得罵道:「膽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給他一點教訓,怎知我厲害!」於是他喚來風伯、雨師,興起雷電交加地狂風暴雨。劉璽正在趕路,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四起,雷鳴電閃,大雨傾盆。一軟弱書生怎經得起風吹雨澆,他踉踉蹌蹌,掙扎前行,終因雨大路滑,體力不支,倒在泥水之中。這時,三聖母透過雲層,看見劉璽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便產生了愛慕之心,馬上收起了雷雨,點化一座山莊與劉璽結為夫妻。

一日,三聖母下嫁劉璽一懷有身孕的事傳到二郎神楊戩的耳朵里,這位玉皇大帝的兒子,怎容得皇妹干出這種有失體面的事。便提起他的三刃兩尖刀,匆匆向華山腳下的雪映宮奔去。

三聖母見哥哥來勢很兇,急忙施禮問安,端茶讓座,楊戩劈頭就問是否婚配凡人劉璽之事。三聖母怎敢承認?這時,楊戩拿出閃閃發光、寒氣逼人的寶刀,要求三聖母在寶刀上吹一口氣,三聖母嚇的顫纏嗦嗦的吹了一下。楊戩一看,果然懷了孕,大罵三聖母不知羞恥,私配凡人,違犯天條,有失仙體,馬上把她壓到華山西峰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下面。

劉彥昌和三聖母結為夫婦,數日之後,上京考了進士,做了洛州知縣。可憐三聖母在那塊石頭下,受盡了各種苦難,生下了一個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神害了沉香,包好嬰兒,寫了血書,交給丫鬟靈芝,讓她送往洛州。

沉香長到10歲時,一天秦國舅的兒子秦官保,譏笑沉香沒有親娘,是個私生子。沉香大怒,失手打死秦保官,跑回家去,向父親說了闖禍的根源,劉彥昌只得講出真實情況。沉香聽後,決心到華山救出母親,匆匆逃出洛州。

那日,呂祖在蒲團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要助她一舉成功。呂祖便親自前往山下等候。沉香來到山下,見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問華山做什麼?」
「救我母親。」
「你母親是何人,現在哪裡?」
「我母親是玉帝小女兒三聖母,被舅舅楊戩壓在山上的石頭下,故到此來救。」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為了救我母親,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
「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如不嫌棄,我願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滿心歡喜,急忙上前跪拜師父。從此,便在呂祖門下學藝。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天,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好好習藝。沉香閉了廟門舞槍弄棒,用心練習,飯時,不見師父回來,他又練了起來。一直練到太陽偏西,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去廚房做飯。他進了廚房,發現籠里有用面做的九頭牛和二隻虎,覺得有些奇怪,但飢餓難忍,顧不得許多,就吃完九牛二虎,馬上覺得力大無比。來到院中拿起平時用的武器,輕飄飄的不應手。他東張西望,見牆角放一碗口粗、八尺長的鐵杵,用手一抓,不輕不重便揮舞起來。正在這時,呂祖回來了,他哈哈大笑,說:「好了!好了!」沉香收起鐵杵,雙漆跪下,呂祖對他說:「你的武藝學成,可以上山救母了。開山鑰匙在你舅父楊戩那兒放著,他有一犬一鷹,十分厲害。我賜你葯丸二枚,圓的伏犬,長的伏鷹,到時自有用處。」沉香聽罷,便提著鐵杵,上山去找楊戩。

他到了天門,看到許多天將簇擁著一位威風凜凜、傲氣十足的大神,便打躬說道:「我叫沉香,前來救母,找我舅父要開山鑰匙。」

楊戩聽了,雙眉豎起,大瞪兩眼,吼道:「大膽畜生,竟敢放肆,早早滾開,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氣,料是楊戩,便先禮後兵地說:「請你把開山鑰匙給我,以便放我母親出來」。
「孽障!不給你點顏色,怎知我神威!」楊戩拿出三尖二刃刀,朝著沉香腦袋劈下來。沉香舉起鐵杵,奮力一揚,只聽「咔嚓」一聲,那把刀斷為兩節,上半截朝天空飛去。二郎神又氣又急,一聲咆哮,叫來了哮天犬。哮天犬張著血盆大口,騰空撲來。沉香拋出圓形葯丸,哮天犬張口吞下,霎時牙關緊閉,躺在地上打滾。楊戩見哮天犬死去,放出神鷹。神鷹雙翅一展,遮天掩地,兩只利抓,猶如尖刀。沉香又拋出長型葯丸,把那神鷹地兩只翅膀都定在空中,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來。這時,威風一世的二郎神滿臉紫青,頭疼身軟,坐在一塊石頭上。沉香向前,索要開山鑰匙,他只得命天將取出。沉香一看,原來是一柄閃閃發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著月牙斧:「娘啊!娘啊!」北峰喊道南峰,南峰又喊到東峰,這邊叫,那邊應,始終找不到娘在哪裡。他心想,縱然有了開山鑰匙,找不見娘的住處,也難以救出娘來。於是,他便放聲大哭,直哭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位山神聽見沉香的哭聲,深深感動,跑來說:「孝順的孩子啊,你的娘在西峰」。沉香這才抖數精神,邁步登上西峰,大喊一聲:「娘呀!」立即聽到「兒呀,娘在這里」的回聲。沉香騰空越起,高舉鐵斧,朝著峰頂上奮力劈下,只見萬道金光一閃,霹靂之聲震天,峰頂被劈開一道縫子,三聖母徐徐走了出來。

當年沉香大哭的地方就叫「孝子峰」。

劉彥昌在洛州聽說沉香救出了三聖母,便棄官不做,來到華山,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已被搬上戲劇舞台,秦腔劇「劈山救母」與京劇「寶蓮燈」均演唱的是這個故事。
3、華山中峰一傳說——吹簫引鳳
峻險峭拔的華山,遠望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東西南北四峰是花瓣,中峰是這朵奇異蓮花的花心。
這個花心又名玉女峰。玉女是春秋時期秦穆公的愛女。據傳,玉女初生時終日啼哭,而當見到楚國進獻的一塊晶瑩剔透的碧玉時就不再哭鬧了。周歲時,穆公拿出許多金銀珠寶、脂粉筆硯,連同那塊玉放在一起讓她抓,她只抓玉。穆公見她如此愛玉,便為她起名叫弄玉。弄玉長大後,美麗異常,喜愛音樂,尤其擅長吹笙。穆公請能工巧匠將那塊碧玉給她琢磨成十分精巧的碧玉笙,弄玉用它吹出美妙動人的樂曲和百鳥的叫聲。她吹鳳鳴時,比真鳳凰鳴叫還要好聽。許多王孫公子向她求婚,她一概不允,一心只要通曉音律、善於吹笙的忍作伴侶。穆公無奈,只好按其心願為她擇婿。
當時,周朝有一博學多才的青年史官,名簫史,因冒犯權貴棄官隱居華山,采葯為生,繼續寫史。簫史也十分愛好音樂,善吹簫。他的簫用紫玉琢成,玉色溫潤,光彩照人。夜深人靜,簫史常吹簫自娛,簫聲伴著清風送數百里外。
一天晚上,風清雲淡,月色如洗,弄玉正臨窗吹笙,忽聽東方飄來陣陣悠揚的簫聲。簫聲暗合笙聲,笙起簫起,笙停簫停。簫笙相和,徐徐如扣,似問似答,格外動聽。弄玉先以為是幻覺,可一連幾晚都是如此,她感到很奇怪,便央求父王立即派人尋訪吹簫人。穆公派人外出尋訪,好容易才從華山找到簫史。簫史被召進宮,穆公命他當場演奏。簫史不慌不忙吹起紫玉簫,簫聲優美而奇特。一曲剛罷,清風徐來;二曲聲聲,彩雲回合;三曲就有白鶴成對,翔舞天空,彩鳳雙雙,棲於枝頭,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真是人間奇跡!穆公、弄玉及王公大臣驚嘆不已。弄玉又見簫史少年英俊、風流瀟灑,便產生了愛慕之情。穆公決定召簫史為婿,就在當天為他們完了婚。
婚後弄玉、簫史感情深厚。簫史在宮中白天寫史,晚上同弄玉品簫吹笙。漸漸,簫史對宮中沉悶的生活感到厭倦,渴望再回華山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集中精力整理史料,編修好史書。他把想法告訴弄玉,弄玉很是支持,並情願與他同望華山。穆公得知消息又驚又氣,他惟恐簫史、弄玉悄悄離去,派了許多衛士對他們嚴加看守。臨行那天,弄玉見衛士戒備森嚴無法脫身,非常著進。這時,只見簫史不慌不忙對著天空吹起了紫玉簫。頃刻,天空彩雲飄浮,五色彩雲中徐徐降下來赤龍紫鳳。簫史、弄玉分乘龍鳳,在簫聲和鳴聲中繞宮三周,然後悠悠向東飛去,一直飛到華山。從此,他們就在華山中峰居住下來。至今,玉女峰上還有玉女祠、玉女洞、玉女洗頭盆、玉女梳妝台和玉女駕鳳的引鳳亭等遺跡。

❻ 關於華山的傳說有哪些

那是在很久以前,山西境內的首陽山和10條山巒連在一起,為一條山脈。大自然的恩賜與厚愛,使這里氣候溫潤,山下良田無際,芳草萋萋,炊煙裊裊。山上鬱郁蒼蒼,桃花夭夭,白雲繚繞。山下有華夏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祥和安寧的日子。然而,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發生了。

傳說在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會上,老壽星太上老君因孫大聖一句玩笑的話,笑得手一抖,傾倒了半盞玉漿,釀成了人間洪水泛濫的災禍。霎時間,一條大河自西向東而來,河水奔騰怒吼,橫沖直撞。

由於首陽山的阻攔,河水不能直瀉東海,山腳下頓時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大地一下子變成了水鄉澤國,很快淹沒了良田和村莊。

主宰西土12萬里天地的白帝少昊,看到人們流離失所、叫苦不迭的悲慘景象便心急如焚,他立即請求玉帝,派人治水。玉帝認為,唯有力大無窮的巨靈神可擔此重任。

巨靈神名叫秦洪海,生得頭如笆斗,眼似銅鈴,毛發直豎,腰闊十圍,貌似笨拙,行如猿猱。巨靈神自領了玉帝旨命,就踏上首陽峰頭,居高臨下,察看地形,為的是給洪水找一條合適的出路。

經過細心觀察,巨靈神發現在首陽山和其他山巒之間有一條窄狹的峪道,於是他走進峪道,用手推著山巒的石壁,右腳蹬著首陽山的山根,使盡全身力氣,大吼一聲。只見迅雷劈空,電光閃耀,一聲巨響,兩山開裂,百丈高一般的黃浪洶涌澎湃從兩山之間奔騰東流。

可是由於用力過猛,好端端的最高的山峰也被他掰裂,一高一低,成了兩半。於是,高一些的就形成了後來的華山,又叫太華山,低一些的就形成了後來的少華山。

巨靈神站在波濤中,抬頭看山巒,已被推進秦嶺深處。他回望首陽山,已經藏在波濤的北邊,看著被淹沒的田地又重新露出水面,他欣慰地笑了起來。

巨靈神長舒一口氣,駕彩雲向西而去,給人間留下了一幅神奇無比的勝景。後來大詩人李白有「巨靈咆哮劈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的詩句,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登華山,站在蒼龍嶺上,東望著名景觀「仙人仰卧」,就是開山導河後,仰卧入睡化為山峰的巨靈神。西峰的屈嶺南端,有巨靈神觀察地形時留下的足跡。首陽山根有巨靈神開山時的腳印,東峰崖壁上有五指分明的巨靈仙掌。

❼ 華山有什麼傳說

一、沉香劈華山救母的故事都知道吧,不用說了。
二、相傳大禹治水,他將黃河引出龍門,來到漳關時,被兩座山擋住了去路。這兩座山南邊的叫華山,北邊的叫中條山。它們緊緊相連,河水不能通過。此時有位叫巨靈的大神來幫忙,將兩山掰開,但是華山卻被掰成一高一低兩山,高的叫太華山,低的叫少華山。
三、華山有五峰,中峰又名「玉女峰」,為什麼叫玉女峰,這里有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
傳說春秋前期,已成就霸業的秦穆公一天正與朝臣們商議著強國大事,忽然,有鄰國一使者持璞玉進見。穆公接璞在手,一看,是塊形如卵,大如瓜,潤瑩瑩,翠滴滴的稀罕之物,心中十分喜歡。即招來一名玉匠,當眾剖開,取出那塊晶瑩透亮、色澤翠潤、瑩光四射的寶玉來,讓群臣觀賞。正在這時,一宮女興沖沖地跑來報道三娘娘生下一女孩。穆公一聽,哈哈大笑,一面傳旨設宴款待來使及群臣,一面沖沖的部回後宮去了。

穆公還沒有走進後室,就聽見女兒的哭叫聲,他來到娘娘的床邊一看,見娘娘用默笑向他祝賀。他回頭看到那又白又胖的小公主,心裡樂極了。可是,這位剛來秦宮的小公主似有委屈似的哭個不停,哄也哄不下。正當他著急的時候,一位宦官把璞玉送了進來。說也奇怪,公主的哭聲立刻止住了,那對圓溜溜的眼睛盯著美玉的熒光不放。可是把玉收起,公主又「哇」的一聲哭了。穆公見女兒離不開美玉,就叫人把玉懸在室中,並吩咐室中宮女,小心看護。

東去春來,不覺就是一年,公主滿周歲了,宮廷擺宴,款待來祝賀的朝臣親友,按秦人習俗,孩子在這天是要「抓歲兒」的。抓歲兒就是把文房四寶,閨房脂粉珠寶玉器擺在孩子面前,讓她隨意抓取。以孩子喜愛之物,來判斷孩子將來的志趣。誰知這位千金,對面前五光十色的什物,拂而不取,單抓那碧光瑩鑒的美玉。穆公看到女兒對美玉玩來玩去,愛不釋手,就笑呵呵的對皇後說:「給她取名叫弄玉吧!」

花開花落,春去又來,弄玉公主長到十多歲了。她姿容無雙,聰穎絕倫,精詩通文,刺綉奇絕。但她又一個孤僻的性格:她對宮廷那套長幼之間、尊卑之間過於瑣碎而束縛人的禮儀,非常厭惡。因此,她常一個人呆在幽室里,操笛吹笙,如飢似渴,沒完沒了。穆公見她十分喜歡吹笙,就把那塊美玉雕成一架「碧玉笙」給她。 公主自從有了碧玉笙,更加專心,天天溫習,夜夜必奏,到十二三歲時,就能吹出百鳥的叫聲和各種美妙動聽的曲音,高者如上雲霄、低者如沉塘底。她吹得鳳凰鳴叫,就象真的 一樣,因而,人們都說她能做「鳳凰鳴」。

為了女兒能夠更靜心的學習,穆公特意在後宮築了一座「鳳樓」,讓她居住。她住到鳳樓後,首先廢除了晨昏定省、主尊奴卑的日常俗套,並對宮女們說:「在我這里,不要拘泥就是了。」

弄玉長到15歲時,由於她秀美嫻靜,記憶過人,各國王子都向她求婚。一天到晚,秦宮的門前,車水馬龍,來往不絕。而明智的父王,對女兒這顆掌上明珠的擇聘,沒有採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禮教,而是讓公主自己選擇。公主說:「富貴我不求,貧賤我不嫌,只要志同道合就是我所求」。可是,多少求婚的人,都沒有被公主選中。穆公又遣人到全國各地去尋訪,但還是不得其願。因而,一場熱極一時的擇聘,也就冷淡下來。

一天夜裡,長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公主遣侍女設香壇,賞了一陣月後身依朱欄,吹奏起她那鳳凰鳴的曲子來。夜靜聲寂,悠揚的曲聲,清音細細,如柳如絲,飄出宮牆,回盪於夜空,如人間仙樂。忽然,一陣裊裊的曲音和著自己的笙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聲聲激越,從空而來。起初,她還以為是自己所奏的迴音,細一聽,是從東方天際飄忽而下的洞簫聲。此聲非同凡響。一連幾夜,都是如此。於是公主就特意吹奏了一曲「鳳求凰」,然後,步回樓閣,似睡非睡地進入了夢鄉。

朦朧中,她靜立紗窗,遙望星空。忽然,只見東南方,天門大開,五光十色,傾瀉樓台,一個童顏仙骨、眉清目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鶴氅,身跨彩鳳,翩翩從空而來,到鳳樓前落下。他手持紫玉簫,徐徐品奏。其聲似春風習習,似細雨蒙蒙,似白雲悠悠,似小溪汩汩。弄玉公主聽的心神盪然,像身在雲霧之中,曲畢,即問:「此何曲也?」那少年答曰:「華山神遊曲!」並說:「我叫蕭史,居於華山明星崖,因有夙緣,才應曲而來」。說畢,又飄然乘風而去。弄玉公主想把他招回來,剛一伸手,碧玉笙掉地,她從夢中驚醒,睜睛一看,什麼也沒有,而夢中所聞,還縈繞在耳邊......

第二天,公主把所夢告訴給父王。穆工即派大將孟明視,以夢中形象去華山尋訪。孟明視來到華山幽谷,詢問一位樵夫,那樵夫說:「有一青年隱者,於中峰明星崖,結廬獨居,每日下山沽酒。其人善品簫,簫音所達數百里,聽者忘返。」孟明視就攀藤越嶺來到明星崖見到簫史,並請他回秦宮去見穆公。

八月十五那天,簫史來到秦宮。秦穆公一見他羽冠鶴氅,舉止瀟灑,眉目清秀,風韻高雅,先自歡喜,就以上賓之禮待之。而躲在帷幔後的公主弄玉,一看和夢中的一模一樣,心中不由得一陣喜悅。於是,穆公招來百官要求簫史吹奏。簫史從袖中取出紫玉簫,在殿堂中從容的吹起來。一曲吹完,如仙樂在空,裊裊不絕;二曲奏完,殿柱上赤龍彩鳳,神態躍躍,似舞似飛;三曲奏後,片片彩雲,飄繞鑾殿,引百鳥而來,鳳翔於天,鶴鳴在地。大家不約而同的贊到:「仙樂!仙樂!」都揖拜大王,祝賀公主。穆公更是歡喜,贊口不絕。公主在帷幔後也發出感慨之聲:「真乃夢中之郎也!」穆公高興的對簫史說:「愛女弄玉,頗通音律,願與善簫者匹配,而你的簫聲,能通天地,又是夢中相見,當是吾婿了。今天是八月十五,月圓於天,人和於地。」當眾就把公主許個了簫史。

簫史和公主深居鳳樓,相敬如賓,尋曲覓譜,互傳技藝,倒也悠閑。而簫史自到鳳樓,不食粟粒,只飲酒數杯。公主也跟簫史習導氣之法,漸漸不食。但每到星夜,他們都要把悠揚的簫聲,送出宮牆,一樂人間,不覺就是數月。一天晚上,奏完簫笙後,簫史對公主說:「我很懷念華山那幽靜的生活」。公主也說:「這人間富貴,三餐美味,我壓根兒不需要。我所要的是志同道合,人生樂趣。我原與你同甘共苦」。簫史聽了,非常滿意。他們就決定同去華山,過那超脫世俗的寧靜生活。公主提出要在第二天告別父王、母後、宮中姐妹,而簫史卻說:「既為神仙就不能兒女情長,無牽無掛的走吧。」公主思慮片刻就依然的答應他了。

於是,簫史拿出紫玉簫對空中品奏一曲,從天空中飛來赤龍彩鳳,落於樓台前。簫史乘龍,弄玉跨鳳,徐徐的離開鳳樓,東去華山了。 傳說,簫史、弄玉到了華山中峰,仍是夜夜把笙簫聲送入太空。他們的笙簫聲常引來鳳凰落於石上一起合鳴。弄玉、簫史不辭而別離開秦宮後,穆公和皇後十分思念女兒,便派人追至中峰,可是怎麼也尋不到,原來他們已飛升去了仙界。穆公便讓人在明星崖下建祠紀念。從此,人們把中峰叫「玉女峰」。 後來,人們又在引鳳亭上修建了「引鳳亭」。

如今,玉女峰上仍有玉女的遺跡,如:玉女洗頭盆,盆中清水溶溶,冬不結冰,夏不污腐。此外,還有玉女梳妝台、玉女洞、簫史洞,此石洞西邊有一窟,名龍窟。據說,每當簫史吹起簫來,神龍便卧在這里。玉女峰雖不如天外三峰之高險,景緻卻極優雅,歷代留下的摩崖題刻很多。如「雙手擎天」、「揪劍吉祥」、「砥柱中天」等筆力雄勁,龍飛鳳舞。

❽ 華山的傳說 華山的傳說

華 山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1997米,在五嶽中居於第二位,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的華陰縣境內,北臨坦盪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華山不僅雄偉奇險,而且山勢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險峻稱雄於世,自古以來就有"華山天下險"、"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正因為如此,華山多少年以來吸引了無數勇敢者。奇險能激發人的勇氣和智慧,不畏險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臨其境地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

我國古書中早就有關於華山的記載。最早述及華山的古書,據說是《尚書·禹貢》篇,但最初華山叫"敦物山",華山被稱為西嶽與東岳泰山並稱,最早見於《爾雅·釋山》一書。西嶽這一稱呼據說是因周平王遷都洛陽,華山在東周京城之西,故稱"西嶽"。以後秦王朝建都咸陽,西漢王朝建都長安,都在華山之西,所以華山不再稱為"西嶽"。直到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東漢政權,華山就又恢復了"西嶽"之稱,並一直沿用至今。東漢班固寫的《白虎通義》中說:"西嶽為華山者,華之為言獲也。言萬物生華,故曰華山。"即"華"同"獲"。到了春天百花盛開,景色美麗,因而西嶽稱為華山。

由於華山太險,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臨。歷代君王祭西嶽,都是在山下西嶽廟中舉行大典。《尚書》載,華山是"軒轅皇帝會群仙之所"。《史記》載,黃帝、虞舜都曾到華山巡狩。據記載,秦昭王時命工匠施鉤搭梯攀上華山。魏晉南北朝時,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的道路。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道徒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瀏覽者。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並且華山還以其巍峨挺拔屹立於渭河平原。東、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詩人張喬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都是針對華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進華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僅330-400米,而華山海拔1997米,高度差為1600-1700米,山勢巍峨,更顯其挺拔。

華山不但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而且也是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相傳道教的始祖老子曾到過這里,"老君犁溝"就是傳說中的老子套著青牛親自用犁開辟的。至今,南峰上還保存著老子的煉丹爐。中國的道教分為兩大派,華山道教屬全真派道教。他們吃素、出家、不結婚。在南峰長空棧道的道坎岩壁上,醒目的"全真崖"三個大字,就象徵著華山道教的派屬。全真派又分為華山、龍門等七派。華山派的創始人就是郝大通(1140-1212),他著有《太古集》。華山道教在歷代對華山的修茸方面,做出了貢獻。

華山氣候宜人,是避暑勝地。特殊的華山氣候和地理條件,使華山生長優質松樹和貴重葯材。華山上的五粒松,松冠平入偃齏,松枝對生,松穗為五須,松子形小而且殼薄,有香氣。華山松是國家優質松樹種之一。此外,華山生長的茯苓、細辛、菖蒲等葯材,質量最優,療效最好。華山菖蒲等葯材,也早以被列入《本草綱目》之中。

華山以奇險峻秀而馳名天下,自山麓至絕頂,名勝古跡極多,廟宇道觀亭台樓閣,雕塑石刻隨處可見險境奇石,鬼斧神工,更有雲海勁松,引人入勝。

華山主要景點

玉泉院

玉泉院,是華山北麓的登山路口,也是華山腳下一個園林式的道家寺院,依山構建,四周古木參天,鳥語風聲,院後崇山峻嶺,綠雲翻湧。這里,既是寺院名勝,又是風景園林。玉泉院是著名道士陳摶修建的,因院內有一股神奇甘美的清泉而得名。陳摶學識淵博,尤精易學,受道家思想影響很深,因舉進士不弟,就入山中修道。他總結的內丹道法,成為宋以後道教修技方法的主流,在當時和後世影響都很大。五代後唐明宗賜號「清虛處土」,周世宗賜號「白雲先生」,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華山道教尊他為祖,後來玉泉院就以供奉這位道祖為主。入玉泉院山門,登石階穿過正門沿著石路前行,就到了希夷祠。希夷祠分前殿和後殿,前殿左側有「華山全圖碑」,右側有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寫的「第一山」石碑,後殿端坐著陳摶老祖的塑像。院內有一副對聯:「從此登極峰,看玉女蓮花孰好;歸來想此路,覺蒼龍犁溝猶平。」真是耐人尋味!圍繞著希夷祠還有其他一些建築,諸如希夷冢、希夷洞、山蓀亭、納涼亭、無憂亭、石舫、群仙殿和三官殿等。山蓀亭建於一塊大石之上,構築奇特,巧奪天工,陳摶常在這里觀賞景色,著書立說。亭旁有一古樹,名為無憂樹,蒼老而佝僂,傳為陳摶手植。希夷洞在亭下不遠處,為陳摶棲息之所,內有他的睡像。整個玉泉院廊庭回環,亭台參差,泉流潺潺,綠樹成蔭,情趣盎然。康有為在《玉泉院》一詩中寫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長廊回合樹無憂。泉聲山色可忘世,讓與希夷睡萬秋。」玉泉院兩旁還保存著一些道觀:東有仙姑觀,為金仙公主來華山修道的行宮;西有全真觀,是當年賀元希尊師居住的地方。玉泉院後面的通天樓遺址上,現已建起一座通天亭,攀登華山的起點就從這里開始。

雲台觀

出玉泉院北行約1公里,曾是歷史上很有名氣的道教活動之地——雲台觀。據載,此處一直為老子之徒所佔。古代帝王來華山巡狩祭天,無法登山時也要來這里看一看。雲台觀正式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盛極於宋,毀於明。雲台觀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有三位名人曾在這里活動過。

魏晉南北朝時道士焦道廣,曾在這里居住,相傳他已修煉成「避粒餐霞」之術。宋初的陳摶,是在此觀居住的又一位有名的人物。宋太宗趙匡義賜號希夷,屢詔他進京作官,均被他謝絕。當他移居雲台觀時,已70餘歲。在此一住就是40多年。

明末清初,崑山顧炎武為抗清復明奔波一生,晚年隱居華陰潛村王宏撰家。以後他又移居雲台觀內的朱子祠。

雲台觀在明代,毀於兵火。後來,雖經修建,但規模愈來愈小,觀內地面大都荒蕪。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華陰知縣姚遠壽,開始在這里建起了「雲台書院」,修校舍22楹。如今,唯一保存下來的是晉武帝太康八年,即287年,華陰太守魏君實所植古柏一株,其枝幹龍虯,形態蒼勁,同玉泉院門南北相對。古柏左側是棱形的「雲門池」,池北置一大石,相傳為趙匡胤飲馬池。當地人所說的「一百(柏)一十(石)一眼井」,就是指此而言。

西嶽廟

西嶽廟在華山腳下的華岳鎮,南距華山七公里,西距華陰縣城二點七公里。廟宇宏偉,古柏參天,四周築有圍牆環繞,是我國歷代封建帝王祭謁華岳的神廟。據文獻記載,該廟原來在現址以東的黃神谷,稱「集靈宮」,始建於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年—前87年),到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02年)才遷到今華岳鎮官道北。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及唐開成元年(836年),曾予重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更大規模地翻修過一次,到了明、清兩代修葺的次數更多。其中工程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進行了三年,才告成功。

西嶽廟的山門稱為「灝靈門」,它和五門樓同為高大的磚石建築,形制與北京故宮的端門頗相類似,為明代遺物。在五門樓之後,是清代改建的欞星門,枋檀上的彩畫保持著明代早期式樣。從這里進去,便是綠林掩映中的正殿「灝靈殿」,是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式建築,面寬七間,進深五間,周有迴廊,殿基高大、宏偉,整座宮殿全部坐落在一個大月台上。月台平面為一「凸」字形,周圍用石條砌成,顯得氣勢巍然。殿內懸掛有清代康熙、道光等題的「金光昭瑞」、「仙掌凌雲」等匾額。

華岳廟是歷代帝王巡視陝西的駐蹕〔bì畢〕之地,過去還建有皇帝的寢宮,也是遊人瞻仰瀏覽的勝地。唐代詩人元稹在《華岳祠》詩中有「山前古祠臨長道,來往淹留為愛山」之句。廟內原來鐫刻的碑石很多,因年久湮沒,多遭毀壞。我國著名的書法碑貼,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西嶽華山廟碑》,原來就存放在這里。碑文記載了漢代統治者祭山、修廟、祈天求雨等情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時碑毀,至今存世的僅有宋拓「長桓」、「華陰」、「四明」及清代金農等少數拓本,成為著名的書法珍品。廟內還有後周 「華山廟碑」、宋慶歷七年(1047年)程琳謁詞題名石刻、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九月重刻唐玄宗御制華山碑銘以及明萬曆年間的「華山卧圖」,圖首附刻王維、李白、杜甫、韓愈、陳摶〔tuán團〕、陳琦等唐、宋以來的名人文士的詠華山詩。此外還有華山圖,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西嶽廟碑,乾隆御書「岳蓮靈澍」等石額碑刻。

毛女洞

從莎蘿坪南行,經過路成之字形的十八盤,便來到了「毛女洞」。「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簡稱,位於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漢代劉向曾贊毛女:「婉變玉姜,與時遁逸。真人授方,餐松為食。因果獲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歡琴瑟。」宋初陳摶到華山遁居後,也作《詠毛女》詩一首,描寫毛女神態:「曾折松枝為寶節,又編栗葉作羅襦。有時問著秦宮事,笑捻仙花望太虛。」後來,關於毛女的傳說愈來愈奇。唐太宗初年,陶太白到華山采葯,說他不僅見過毛女,還同毛女交談過。蔡元長在岳廟祭祀華山,聽說毛女的奇聞,思得一見。隨從在岳廟醺爐中發現一奇異之物,告訴元長。當他看時,卻原來是一婦人,遍身綠毛,目光射人,行走如飛。後來,蔡元長就命人給毛女繪了像,每年祭之。清人顏光敏,對毛女遭遇深表同情,對封建殉葬制度提出了控訴:「人傳毛女峰,時聞毛女琴。欲寫秦宮怨,空山多從音。」相傳,「毛女洞」中常有悅耳的鼓琴之聲傳出,因此,「毛女洞」遠近聞名。毛女洞上的「拜斗坪」,據說是毛女不知飢寒,每當夜深人靜,朝拜北斗的地方。

千尺幢

回心石之上,便是華山第一險境「千尺幢」。這里,幢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為70度。從上到下共有370多個台階,皆不滿足寬。登山時向上仰視,一線天開。下山時比上山時更險,如臨深井,從胯下窺視路面。「千尺幢」頂端,有一個僅容一人的石洞,因為當人們爬上最後一個石級時,便可從洞中鑽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寫的「太華咽喉」,形象地說明了這里的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出且長。「天井」口為「太華咽喉」中段,若從此堵住,上下就會絕路。每年陰歷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這里經常發生「綉幢」事件。1985年在千尺幢、百尺峽處,又各開劈了一條復道,分別為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峽

過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峽」,它是登華山的第二個險境。「百尺峽」也叫「百丈崖」,乃是一處危石聳峙,直插雲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峽的兩壁幾乎就要緊貼在一起,中間卻被兩顆石塊撐開,人從石頭下鑽過,膽戰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通過驚心石,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再回頭看原來是上大下小卡著的兩塊石頭,所以能安然無恙,後邊的這顆石頭被稱之為「平心石」。所以愈詩中有「鄂然神功就,殺氣見稜角」的描寫。

老君犁溝

從群仙觀上行,便是「老君犁溝」。這是一條臨崖深溝。此溝深不見底,石級依壁臨溝而過。傳說,這里原來沒有路,是老子駕著青牛用鐵犁開的,形如耕地是時留下的犁溝,所以被稱為「老君犁溝」。

當初,人們上下華山便是從犁溝兩旁的石窩爬行的,至今人們還可以看到犁溝兩旁的石窩。當地流傳說,「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慢慢爬」。可見,「老君犁溝」同千尺幢、百尺峽一樣,是登華山的必經險道之一。現在,已在犁溝的右上方,鑿成271個石級,兩旁鐵鏈下垂,行走較為安全。

「老君犁溝」原為「老君離垢」。用道教的話說,就是離開塵垢到達仙境的意思。傳說道教祖師老子曾到過這里,所以是「老君離開塵世的地方」。因「離垢」同「犁溝」同音,加之此地又確實貌似犁溝,再加上華山又有卧牛石、岳廟青牛樹以及北峰老君掛犁處的傳說,所以人們便認為這里是「老君犁溝」無異了。其實,那是被山水長期沖蝕形成的。

北峰

下聚仙台,過橫翠崖,眼前豁然開朗。這里已是海拔1500米的雲台峰,因位於華岳東北,故稱北峰。此峰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恰似一座雲台,故又名「雲台峰」。李白在《西嶽雲台歌》中有「白帝金精遠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之句,就是指遠望諸峰,宛如青色蓮花,開於雲台之上。北周武帝時,道士焦道廣修道於此。傳說武帝曾上山問道,故有「武帝問道處」山洞遺址。

循山嶺北行第一坊名「白雲峰第一門」,再北行第二坊名叫「白雲仙境」門。過後即達峰頂,長闊約十餘米許,原有翠雲宮、無量廟等建築,依山為屋,疊起層樓,隱映於蒼松翠柏之間,顯出一團秀氣。

由北峰向東面望去,霧氣彌漫的峭壁深壑便是老虎口,當年我人民解放軍偵察員就是由猩猩溝爬越老虎口來到北峰的。

根據實地考察,北峰與南面的諸峰嶺如蒼龍嶺、五雲峰、玉女峰和東峰等連成一條崎嶇的長嶺,嶺脊上下的高度相差500米左右,坡陡45°以上,脊東側是黃浦峪,脊西側是華山峪。這條魚椎脊似的長嶺,既是兩峪間的分水嶺,又是登峰的「天梯」。人們巧妙地利用谷地和嶺脊的有利地形,開辟了上山的道路。由青柯坪登北峰是從谷底順陡峭的山坡爬上嶺脊;由北峰登峰頂則是緣嶺脊登上高峰了。

長空棧道

在升表台西側,穿過石門樓,便是華山最險之景——長空棧道。此道開鑿在南峰腰間,上下皆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極窄的路面,下由石樁固定。由於棧道險峻,所以當地人有這樣的說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這里並非登山者的必經之路。所以,石壁上刻有不少警告之語,如:「懸崖勒馬」、「雲開溢盪」等。

長空棧道是元代隴西賀元希來華山時所鑿。鑿洞必先開道,所以這里的一切,全是這位開山元勛和他的徒弟們干出來的。他在華山用於開道、鑿山洞的時間就是40年。所以,後人才把他尊為華山一位神來供奉,並有許多神話故事流傳。今天我們登上華山之巔時,有些險道連登都不敢登,可見賀元希當初開道、鑿洞是何等的艱辛了。解放後,此處幾經修整,雖較安全,但仍不失「華山第一險道」之名。

避詔崖

在繼續登南峰的中途,有一大小僅可容人的石洞。洞上題「避詔崖」三字,相傳為陳摶所題,此洞,乃是陳摶為躲避宋太宗宣召而藏身之地,陳摶隱居時說:一片野心都被白雲留住,九重寵詔,休教丹鳳銜來。在《華岳志》的記載里,五代時的周世宗柴榮召見過陳摶一次,授大夫之職不就。宋太宗趙光義召見過兩次,仍不受職。第三次太宗又派人宣召,陳摶再也不赴召就躲避到這里,並作《答使者辭不赴召》詩一首:「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樂靜緣。三色滿庭供畫障,松嵐萬壑即琴弦。無心享祿登台鼎,有意學仙到洞天。軒冕浮雲絕念慮,三峰只乞睡千年。」使者張泳對陳摶態度很不滿意,復命後寫《自成都詔歸寄希夷》詩一首:「世人大抵重榮名,見我東來夾道迎。不免隔溪高士笑,天真喪盡得虛聲。」氣得他在詩中罵起人來。明代袁宏道至此,也作詩一道:「一枕孤雲分外青,墮驢歸者有無情。岩中只可避丹詔,那得深山避死生。」避詔崖因此得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