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有關戰爭的成語

有關戰爭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22 01:44:49

㈠ 關於戰爭有關的成語

馬革裹屍
[mǎ gé guǒ shī]
馬革:馬皮。 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堅壁清野
[jiān bì qīng yě]
堅壁:堅固壁壘;清野:清除郊野。 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 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有勇無謀
[yǒu yǒng wú móu]
只有勇氣,沒有計謀。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沖,缺乏計劃,不講策略。
用兵如神
[yòng bīng rú shén]
調兵遣將如同神人。形容善於指揮作戰。
赤膊上陣
[chì bó shàng zhèn]
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全民皆兵
[quán mín jiē bīng]
指把能參加戰斗的人民全都武裝起來,隨時准備殲滅入侵之敵。

㈡ 關於"戰爭"的成語有哪些

  1. 白骨露野(bái gǔ lù yě)

    成語解釋: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慘景象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操《蒿里行》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2. 兵戈擾攘(bīng gē rǎo rǎng)

    成語解釋:

    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盪混亂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後漢書 馮衍傳下》:「遭擾攘之時,值兵革之際。」

  3. 兵荒馬亂(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語解釋: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盪不安;混亂的情景。

    成語出處: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4. 兵連禍結(bīng lián huò jié)

    成語解釋:

    兵:指戰爭;結:相連。指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5. 赤地千里(chì dì qiān lǐ)

    成語解釋:

    赤:空無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廣。形容因天災人禍而造成廣大農田沒有收成的慘狀。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 唐庄宗紀上》:「克用兵大掠晉絳,至於河中,赤地千里。」

㈢ 關於戰爭的成語

潰不成軍、一敗如水、人仰馬翻、頭破血流、丟盔棄甲
一、潰不成軍 [ kuì bù chéng jūn ]

【解釋】:潰:潰敗,散亂。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隊伍。形容慘敗。
【出自】:近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著敵人的銳氣開始衰落時,抓住要害猛力一擊,就可以把敵人殺得潰不成軍。」
二、一敗如水 [ yī bài rú shuǐ ]

【解釋】:形容軍隊打了大敗仗,象水潑到地上那樣不可收拾。
【出自】:近代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當第一時期,富農耳里聽得的是所謂江西一敗如水,蔣介石打傷了腳,坐飛機回廣東去了。」
三、人仰馬翻 [ rén yǎng mǎ fān ]

【解釋】:人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五回:「賈璉家下無人,請了王仁來在外幫著料理。那巧姐兒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榮府中又鬧得馬仰人翻。」
四、頭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iú ]

【解釋】:頭打破了,血流滿面。多用來形容慘敗。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臉上一刮,可憐就打得頭破血流身倒地,皮開頸折腦漿傾。」
五、丟盔棄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解釋】:盔、甲:頭盔和鎧甲。跑得連盔甲都丟了。形容打敗仗後逃跑的狼狽相。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譯文】:戰鼓咚咚地一敲響,兩軍士兵的刀槍一接觸,丟盔卸甲,拖著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之後停下來,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後停下來

㈣ 描寫戰爭場面的成語

槍林彈雨、刀光劍影、浩浩盪盪、輕裝上陣、背水一戰
一、槍林彈雨 [ qiāng lín dàn yǔ ]
【解釋】:槍桿象樹林,子彈象下雨。形容戰斗激烈。
【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日子,江水山覺得還是才開始,卻一晃就過去了四年多。」
二、刀光劍影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解釋】:隱約顯現出刀劍的閃光和影子。形容環境充滿了凶險的氣氛。
【出自】:范長江《塞上行·從嘉峪關到山海關》:多年闊別,一旦重逢尤其在此刀光劍影的北中國一隅聚首,使人發生無限的感喟。
三、浩浩盪盪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釋】: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盪盪,橫無際涯。」
【翻譯】:浩浩盪盪,寬闊得無邊無際。
四、輕裝上陣 [ 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 ]
【解釋】:指作戰時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出自】:《文匯報》1983.1.6:「這樣一來,年輕人減輕了思想負擔,輕裝上陣,充分發揮創作才華。」
五、背水一戰 [ bèi shuǐ yī zhàn ]
【解釋】: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自】:司馬遷··漢《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翻譯】:韓信於是派遣一萬人先行,出,背水列陣。趙軍望見,大笑。

㈤ 搜索與戰爭有關的成語20個.

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回身成仁、紙答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打草驚蛇、有勇無謀、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

㈥ 關於戰爭的成語有哪些

猝不及防、鮮血四濺、刀光閃閃、兩面夾擊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意思是活著是人中豪傑,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詞中李清照懷念古人項羽,目的是借古時項羽的事例來諷刺今的君臣不戰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徑 。
兵來將擋、速戰速決、破釜沉舟、打草驚蛇、馬革裹屍、兵貴神速、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紙上談兵、汗馬功勞、兵荒馬亂、人仰馬翻、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將計就計、決勝千里、退避三舍、擒賊擒王、單槍匹馬、戰無不勝、釜底抽薪、同歸於盡、屍橫遍野、背水一戰、百戰百勝、腹背受敵、風聲鶴唳、霸王別姬、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不備、殺身成仁、敗軍之將、寡不敵眾、

戰爭成語
戰無不克: 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出處:清·昭槤《嘯亭續錄·轉庵和尚》:「將軍之事吳王亦至矣,為之闢地攻城,戰無不克,數月之間招來數郡。」
百戰百勝: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百戰不殆: 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於用兵。
出處:《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 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屢戰屢敗: 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出處:《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復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
速戰速決: 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戰爭已拖了一年多,而一點看不出速戰速決的希望。」
血戰到底: 血戰:非常激烈地拚死地戰斗。指激烈戰斗到最後時刻。
出處:唐·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詩:「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以戰去戰: 用戰爭消滅戰爭。
出處:《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背城一戰: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背水一戰: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短兵接戰: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斗爭。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各自為戰: 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斗。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斗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決一死戰: 決:決定;死:拚死。對敵人拚死決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明恥教戰: 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

㈦ 關於戰爭的成語有那些

兵荒馬亂: 荒、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兵連禍結 :兵:戰爭;連:接連;結:相聯。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兵戎相見: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見。指用戰爭解決問題。
赤地千里: 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大動干戈: 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烽火連年: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烽火四起 :戰爭的火焰從四面八方燃燒起來。形容邊防不安寧,四處有敵人進犯。
風塵之變: 風塵:比喻戰亂。指戰爭的災亂。
禍結兵連: 結:相聯;兵:戰爭;連:接連。戰爭接連不斷,帶來了無窮的災禍。
金戈鐵馬: 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連天烽火: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龍血玄黃: 比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
窮兵黷武: 窮:竭盡;黷:隨便,任意。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其好戰。
枕戈寢甲 :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白骨露野: 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贊成的悲劇景象。
兵拏禍結: 戰爭、災禍連續不斷。同「兵連禍結」。
兵戈擾攘: 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盪混亂。
兵慌馬亂: 形容戰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景象。
鼓衰力盡: 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鬆懈無力。

㈧ 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戰爭的成語 :

1、馬革裹屍

【解釋】: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譯文:男兒應當死在邊野,以戰場馬革裹屍還葬罷了,怎麼能躺在床上在女人手中呢?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2、槍林彈雨

【解釋】:槍桿象樹林,子彈象下雨。形容戰斗激烈。

【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日子,江水山覺得還是才開始,卻一晃就過去了四年多。」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炮火密集,戰斗激烈。

3、炮火連天

【解釋】: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九回:「他父子並唐僧在城樓上點札,旌旗蔽日,炮火連天。」

【示例】: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這樣了,何況~,親臨大敵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炮火襲擊猛烈。

4、四面楚歌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譯文: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兵少,糧食也吃完了,漢軍會同諸侯軍隊包圍了一層又一層。夜裡聽到漢軍四面都唱起楚歌,項羽就大吃一驚,說:「漢軍已經全部得到楚國嗎?怎麼楚人這么多呢。」

【示例】:在這~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5、破釜沉舟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譯文:項羽便率兵渡過黃河,船都沉,破釜甑,燒毀房屋,攜帶三天的干糧,用以表示一定死,沒有一個還心。

【示例】:只要我們有~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㈨ 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戰爭成語
戰火紛飛、 戰略戰術
、戰天斗地、 戰無不克
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
草木皆兵、馬革裹屍、
赤膊上陣、烏合之眾
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屍。
烏合之眾、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打草驚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備。
背水一戰、破釜沉舟、風聲鶴唳、風吹草動
戰無不克
百戰百勝
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
屢戰屢敗
速戰速決
血戰到底
以戰去戰
背城一戰
短兵接戰
各自為戰
孤軍奮戰
決一死戰
明恥教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休兵罷戰
浴血奮戰
驍勇善戰
百戰百勝、步步為營、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圍魏救趙、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連戰皆捷、草木皆兵、再衰三竭、馬革裹屍、烏合之眾、四面楚歌、揭竿而起、打草驚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備、浴血奮戰、背水一戰、破釜沉舟、風聲鶴唳、風吹草動、戰無不克、百戰不殆、屢戰屢敗、速戰速決、血戰到底、以戰去戰、背城一戰、短兵接戰、各自為戰、決一死戰、明恥教戰、南征北戰、能征慣戰、孤軍奮戰、休兵罷戰、驍勇善戰、

㈩ 描寫戰爭的成語有哪些

描寫戰爭的成語有:
圍魏救趙、調虎離山、圍城打援、偃武休兵、南征北戰
1、圍魏救趙
【解釋】: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例】: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近義詞】聲東擊西、圍城打援、圍詹救科、調虎離山
【反義詞】圍點打援、圍城打援、聲東擊西
2、調虎離山
【解釋】: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譯文: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示例】: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 ◎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軍事等
【近義詞】圍魏救趙、聲東擊西
3、圍城打援
【解釋】:軍事術語,進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圍守城之敵,誘使敵人派兵援救,然後以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援軍。
【出自】: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五章:「'圍城打援'的辦法,不是常使用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軍事方面
【近義詞】圍魏救趙
【反義詞】圍魏救趙
4、偃武休兵
【解釋】:停息武備,不事戰爭。同「偃武息戈」。
【出自】:宋·岳飛《乞解軍務第三札子》:「今講好已定,兩宮天眷,不日可還;偃武休兵,可期歲月。」
譯文:現在講好已定,兩宮上天眷顧,沒有一天可以返回;停止戰斗部隊,可以預期時間。
【近義詞】偃武息戈、偃武櫜兵
5、南征北戰
【解釋】: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出自】:唐·柳宗元《封建論》:「歷於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譯文:經過在宣王,以中興復古的德,雄南征北伐的威力,最終不能確定魯侯的後代。
【示例】:老子出生入死,~,打了十幾年天下,憑什麼快到手中的果子讓給別人吃?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經歷的戰爭
【近義詞】身經百戰、東征西討、南征北討、戎馬倥傯、轉戰千里、南征北伐、九死一生、出生入死
【反義詞】安家落戶、紙上談兵、安營紮寨、賣劍買牛、按兵不動、買犢賣刀、賣劍買犢、買牛賣劍、買牛息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