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韓德故事

韓德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1 19:57:13

1. 三國演義故事簡介 每節250字左右 要第一百二十回完 !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准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第七回 十八路諸侯聯軍開始瓦解,袁紹占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袁紹與戰不利。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卻被亂箭射殺。
第八回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董卓在鳳儀亭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
第九回 呂布在王允的挑撥下親手殺了董卓,董卓余黨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殺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權後,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父親被陶謙部將張闓殺害,曹操遷怒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黃巾余黨攻擊,派同鄉太史慈前往平原請劉備前來解圍。劉備來到徐州,曹操又因為後方被呂布襲擊,因而撤兵。陶謙有意把徐州讓給劉備,被劉備婉言謝絕。
第十二回 陶謙病死,劉備自領徐州牧。曹操用計擊破呂布,攻陷濮陽城,呂布被迫棄城而逃。
第十三回 楊彪用反間計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長安城中作亂,楊彪慚愧無地。李傕部將楊奉對李傕的暴虐不滿,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機敗露,楊奉敗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擊敗李傕、郭汜,將漢獻帝迎至許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權。楊奉、韓暹不敵曹操,前往投奔袁術。劉備收留呂布,曹操假借漢帝手詔使劉備攻袁術,張飛奉命守城,但張飛卻因飲酒而醉倒,呂布乘機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孫堅之子孫策向袁術借兵,意圖繼承父親遺志,發展大業。孫策攻取秣陵,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收降太史慈。吳郡嚴白虎企圖造反,會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孫策擊敗。
第十六回 劉備為袁術所逼,不得已求助於呂布,呂布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張飛盜呂布馬匹,呂布將劉備逐出徐州,劉備投奔曹操。張綉在宛城夜襲曹操營寨,曹操大將典韋戰死。
第十七回 袁術在淮南稱帝,同時起兵攻擊呂布,陳登前往說韓暹、楊奉,二人背叛袁術,袁術因此戰敗。曹操發檄使劉備、呂布、孫策三方面合攻袁術,袁術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壽春。
第十八回 曹操與張綉、劉表作戰,雙方互有輸贏。劉備為呂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呂布部將曹性射傷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結連陳登為內應,導致呂布節節敗退,據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計水淹下邳,城中無糧。呂布部將宋憲、魏續、侯成反叛,獻城投降,呂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將呂布處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將劉備帶回許都,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在許田和獻帝圍獵,意在觀察朝臣舉動。獻帝因為曹操專權而感到不安,將血字詔書寫在玉帶之中,付與國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將衣帶詔給劉備觀看,劉備在義狀上簽字。曹操請劉備前去飲酒,指出劉備為天下英雄,劉備驚得手中竹筷落地。劉備為逃出曹操控制,自願前去攻擊袁術,袁術死於淮南。徐州刺史車胄欲害劉備,但計謀被陳登識破。
第二十二回 劉備復奪徐州後,擔心曹操前來攻擊,寫信向袁紹求救,袁紹命陳琳寫檄文討伐曹操。曹操使劉岱、王忠前往攻徐州,但二將分別被張飛、關羽所擒。
第二十三回 張綉投降曹操後,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但禰衡當眾侮辱曹操,使曹操大為不滿。曹操使禰衡招降劉表,但禰衡被黃祖所殺。董承向太醫吉平吐露心事,吉平在曹操的葯中下毒,卻被曹操發現,從而使得衣帶詔一事泄露。
第二十四回 曹操將董承全家處斬,起兵前去攻打劉備,劉備棄城而走,前往投奔袁紹。曹操攻打下邳,程昱向曹操獻計招降關羽。
第二十五回 張遼前去勸降關羽,關羽不得已投降曹操。袁紹聽劉備之言,遣顏良前去攻打白馬,關羽出馬斬了顏良。
第二十六回 袁紹又派文丑去報顏良之仇,但文丑又被關羽所殺。劉備寫書欲與關羽聯絡,關羽得到劉備來信後,毅然決定離開曹操,前去河北尋找劉備。
第二十七回 曹操率部下眾將前去為關羽送行。關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經歷五個關口,守關將有意攔阻關羽,均被關羽所殺。
第二十八回 關羽來到古城,在張飛面前斬了曹將蔡陽,打消了張飛對兄長的疑忌。關羽在前往河北的途中收留了周倉、關平等人,而劉備也終於逃出河北,和關羽、趙雲等人一同來到古城見到張飛,兄弟終於相會。
第二十九回 孫策被許貢家客襲擊,身受重傷。琅琊宮道士於吉為百姓散施符水,孫策認為於吉妖言惑眾,就將他斬殺。孫策因此急火攻心,瘡口迸裂,不治身亡。孫策之弟孫權繼領父兄基業,在江東招賢納士。
第三十回 袁紹起七十萬大軍攻打曹操,曹操軍中無糧,許攸向袁紹獻計攻取許都,但袁紹認為許攸子侄作姦犯科,不予採納,許攸一氣之下投奔曹操,勸說曹操襲取袁紹糧草囤積地點——烏巢。

第三十一回 袁紹糧草被燒之後,軍力很快瓦解,曹操在倉亭背水一戰,大破袁軍,袁紹逃回鄴城。劉備在汝南結連劉辟、龔都,欲乘虛攻擊曹操,但被曹操用計襲取汝南,劉備敗走,在孫乾等人的勸說下投奔了荊州刺史劉表。
第三十二回 袁紹病死,幼子袁尚繼立,引來袁尚之兄袁譚不滿。曹操趁袁氏兄弟自相殘殺之時,從中取事,最終袁氏兄弟兩敗俱傷,被曹操從中漁利。曹操攻破鄴城,審配身死,陳琳歸降曹操。
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鄴城中發現袁紹兒媳甄氏,曹操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殺袁譚,又遣呂曠等人在壺關大破袁紹外甥高幹。袁熙、袁尚投奔烏桓,郭嘉勸曹操攻打烏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卻反被公孫康斬殺。
第三十四回 劉備攻打江夏張武、陳孫,繳獲的盧馬。蔡瑁屢次設計陷害劉備,但均未成功。劉表在襄陽擺下筵席,請劉備前來主持,蔡瑁想藉此機會除掉劉備,但計謀被伊籍識破,劉備從西門逃脫,的盧馬一躍三丈,跳過了檀溪。
第三十五回 劉備在筵席上逃脫後,不覺來到司馬徽的草堂,司馬徽向劉備介紹了伏龍、鳳雛。劉備回到新野,一個自稱單福的人前來投奔,為劉備出謀劃策,擊敗了曹仁部隊。
第三十六回 單福向劉備獻計,襲取了樊城,曹仁、李典敗走。程昱告訴曹操,單福只是一個假名,此人真名為徐庶。曹操假借徐庶母親書信賺徐庶往許都,徐庶臨走之前勸劉備前往隆中尋找卧龍先生諸葛亮。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前來拜訪劉備,對劉備敘述了諸葛亮的才能。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前往隆中,適逢諸葛亮出遊,只得返回新野。幾日後,劉備又前往隆中拜訪,遇到諸葛亮之弟諸葛均,諸葛均告訴劉備說諸葛亮行蹤不定。
第三十八回 劉備第三次來到隆中草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向劉備闡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勢。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拜諸葛亮為軍師。孫權為報父仇,率兵襲取夏口,用降將甘寧為先鋒,攻殺黃祖。
第三十九回 劉表之子劉琦因為後母蔡氏的迫害,向諸葛亮詢問脫身之計,在劉琦的再三追問下,諸葛亮終於告訴劉琦如何脫身。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諸葛亮用計在博望坡火燒曹軍,大獲全勝。
第四十回 劉表病死,蔡瑁立幼子劉琮為荊州之主。蒯越等人勸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荊州。劉備用諸葛亮之謀,棄城而走,火燒新野,擊退曹仁部隊。
第四十一回 劉備帶領新野、樊城兩地百姓來到襄陽城下,但蔡瑁不準劉備入城。劉備帶領百姓前往江陵,在長坂坡遭到曹操夜襲,劉備與部將、家眷失散。趙雲在長坂坡捨命救出劉備家眷,斬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第四十二回 張飛在長坂橋一聲大喝,驚退曹操百萬大軍。事後,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擊退曹軍。劉備率殘兵來到江夏,諸葛亮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面見江東眾謀士,諸葛亮和眾人展開舌辯,駁得眾人無話可答。諸葛亮用激將法使孫權堅定抗曹的決心,但孫權最終還是猶豫不決,只得將周瑜從柴桑取回商議對策。
第四十四回 諸葛亮巧妙地改動了《銅雀台賦》中「二喬」二字的含義,使得周瑜決定迎戰曹操。周瑜向孫權陳說利害,使得孫權決定破曹。周瑜認為諸葛亮的才能對東吳構成了威脅,派諸葛瑾前去勸降諸葛亮,卻無功而返。
第四十五回 周瑜夜探曹操水寨,決定用計除掉曹營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曹操派蔣干前來說降周瑜,周瑜邀蔣干共榻而寢,故意讓蔣干看見偽造的蔡瑁、張允與東吳結連的書信。蔣干回到江北,將書信獻給曹操,曹操下令處斬蔡瑁、張允。
第四十六回 周瑜欲害諸葛亮,故意讓諸葛亮在三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三日後有大霧,乘草船帶魯肅前去曹營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萬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黃蓋為了周瑜火攻之計成功,決定用苦肉計騙過曹營細作,然後前去詐降。
第四十七回 闞澤受黃蓋之命前去曹營獻詐降書,曹操派蔣干前去探聽虛實。周瑜把蔣干安置在西山,蔣干夜訪龐統,龐統向曹操獻了「連環計」,使得曹操將全部戰船釘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成功創造了條件。
第四十八回 曹操面對長江,橫槊賦詩,劉馥指出曹操詩中不吉之處,曹操大怒,殺了劉馥。曹操開連環戰船與東吳交戰,部將焦觸、張南自告奮勇前去挑戰,卻被吳將韓當、周泰所殺。
第四十九回 諸葛亮為了治癒周瑜的心病,稱自己能夠借來東南風,在七星壇上祭拜整日,終於颳起了東南風。周瑜派黃蓋開火船前去燒曹操戰船,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損傷大半。
第五十回 曹操從赤壁逃脫,諸葛亮在路上布下數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傷大半。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第五十一回 周瑜率大軍攻打荊州南郡,與守將曹仁對壘。曹仁故意棄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卻在敵樓上埋伏弓弩手,周瑜中箭墜馬,被眾人救回。周瑜用計賺曹仁前來劫營,正欲乘虛前去攻城,不料南郡、荊襄都已落入劉備手中,周瑜氣得箭瘡發作,倒下馬來。
第五十二回 周瑜派魯肅前去向劉備索要荊州,諸葛亮說要等到公子劉琦百年以後才能交換荊州。劉備用馬良之計,攻打荊南四郡,諸葛亮設計先佔了零陵,又派趙雲前去攻打桂陽郡,太守趙范出降。
第五十三回 關羽攻打長沙郡,與大將黃忠展開大戰。因為二人對敵方留情,使得長沙太守韓玄認為黃忠結連劉備,正要斬殺黃忠,卻被一直對韓玄不滿的魏延所殺。孫權攻打合淝,守將張遼識破了孫權的里應外合之計,導致孫權大敗,太史慈戰死。
第五十四回 周瑜將劉備賺至東吳,欲用美人計困住劉備,但趙雲用諸葛亮之計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劉備得到孫權繼母吳國太的認可,吳國太將女兒許配給了劉備。
第五十五回 周瑜設計將劉備軟禁在東吳,趙雲用諸葛亮之計假稱荊州告急,劉備帶孫夫人一同回荊州。孫權、周瑜分別派兵攔截,但都被孫夫人喝退。諸葛亮在江邊接應劉備上船,令軍士高聲羞辱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復發,昏倒在船上。
第五十六回 鄴城的銅雀台完工,曹操與眾文武官員在銅雀台宴飲。劉備、諸葛亮對前來索要荊州的魯肅說必須取得益州之後才能歸還荊州。周瑜欲以勞軍為名襲取荊州,但計謀被諸葛亮識破,安排四路大軍等待周瑜部隊到來。
第五十七回 周瑜病逝,諸葛亮前去柴桑吊喪,回程中遇到龐統,諸葛亮告訴龐統如果不如意可去投奔劉備。劉備因為龐統容貌醜陋,將他派往耒陽縣處理事務。張飛前去耒陽縣視察,發現龐統非凡的才能,終於使龐統受到劉備的重用。
第五十八回 馬騰被曹操殺害後,馬超為報父仇,聯合韓遂攻打長安、潼關,曹操與戰不利,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幾乎喪命。
第五十九回 馬超與曹操手下猛將許褚交鋒,不分勝負。曹操用賈詡之謀,設計離間馬超、韓遂,終於使得二人反目成仇,最終韓遂被馬超砍斷手臂,但馬超也受到曹操大軍的攻擊,逃往羌中。韓遂率眾投降曹操,被封為西涼侯。
第六十回 益州牧劉璋派使節張松前去結連曹操,但張松卻反被曹操趕出許都。劉備派部將迎接經過荊州的張松,張松感激劉備之恩,臨走之前將西川四十一州地理圖本獻給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等人,一同入川。
第六十一回 孫權派周善前往荊州取孫夫人和阿斗往東吳,意在令劉備拿荊州換阿斗。趙雲追趕周善的船隊,奪回阿斗。曹操加封魏公,受九錫,率軍攻打東吳,被孫權擊敗。孫權送給曹操一封書信,曹操收到信後退兵。
第六十二回 劉備用龐統之計,襲取涪水關,斬殺守將楊懷、高沛。劉璋派張任等四人在雒城前下寨,魏延欲奪黃忠之功,破壞預定的計劃,導致戰敗。黃忠救了魏延,斬殺川將鄧賢。
第六十三回 龐統急於攻取雒城,在落鳳坡被張任的伏兵射殺。諸葛亮、張飛、趙雲兵分兩路前往西川,留關羽鎮守荊州。張飛途經巴郡,用奇計生擒巴郡太守嚴顏,嚴顏堅決不降,張飛欽佩嚴顏的志氣,以禮相待,並且用嚴顏的部隊為先鋒,提前到達涪水關。
第六十四回 諸葛亮隨後也來到涪水關,定下計策生擒川將張任,張任誓死不降,被劉備下令處斬。馬超借西羌兵攻打涼州,殺太守韋康,韋康部將楊阜假意投降馬超,暗地聯絡姜敘、梁寬、趙衢,里應外合攻破馬超,馬超妻小均被殺。
第六十五回 馬超投奔漢中張魯,張魯受劉璋之託派馬超前去營救劉璋。馬超與張飛大戰一整天,不分勝負,諸葛亮派人前去賄賂張魯謀士楊松,楊松向張魯誣告馬超欲謀反,使得馬超進退兩難,劉備趁機勸降了馬超,在馬超的輔助下攻取了益州,劉璋投降。
第六十六回 魯肅定計請關羽渡江赴會,意在索取荊州,關羽單刀赴會,最終使得魯肅之計毫無效果。漢獻帝與皇丈伏完密謀殺曹操,事機敗露,伏完全家被殺,伏皇後也被曹操下令處死。
第六十七回 曹操率兵攻打張魯,收服張魯大將龐德。楊松收受曹操賄賂,獻城投降,張魯也降了曹操。合淝守將張遼、李典、樂進三人齊心協力,在逍遙津大破孫權進攻的隊伍,自此張遼威震東吳。
第六十八回 曹操平漢中之後,率部前來援助張遼,孫權與戰不利,陳武、董襲陣亡,孫權不得已向曹操求和。道士左慈來到鄴都,施展法術戲弄曹操,曹操大怒,欲處斬左慈,卻被左慈的術法嚇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 平原神卜管輅受曹操的邀請來到許都,預言曹操將會在定軍山損一大將。少府耿紀等五人決定在正月十五夜謀殺曹操,但被曹操部將發覺,五人全部被害。
第七十回 劉備進軍漢中,張飛與曹將張郃對壘,智取瓦口關三寨,使得曹軍損失慘重。黃忠自告奮勇前去迎戰張郃,張郃被迫逃往天盪山,黃忠進兵天盪,斬殺守將韓浩、夏侯德。
第七十一回 黃忠在定軍山與夏侯淵對峙,採用了法正「以逸待勞」之計,斬殺夏侯淵。曹操率軍前來報仇,黃忠被圍,趙雲單槍匹馬前去營救,又命營寨中偃旗息鼓,獨身一人在寨門外阻擋曹軍。
第七十二回 劉備背水一戰,大破曹軍主力部隊,曹操退守斜谷,主簿楊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為惑亂軍心,將楊修處斬。劉備乘勝追擊,曹操不得已撤回許都。
第七十三回 劉備自封為「漢中王」,與曹操名爵相等,又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為五虎大將。關羽得到劉備指令,進取襄陽,乘勝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曹仁堅守不出。
第七十四回 曹操派於禁前去救樊城,使龐德為前部先鋒。於禁恐龐德立功,屢次阻撓龐德的追擊。於禁在罾口川下寨,被關羽決水淹寨,於禁統領的七軍全軍覆沒,於禁被擒,龐德被斬。
第七十五回 關羽在攻樊城時中了毒箭,神醫華佗前來為關羽刮骨療毒。東吳呂蒙用陸遜之計,使關羽不設防荊州,呂蒙率領軍士乘夜佔領烽火台,不費一兵一卒,奪得荊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將傅士仁投降。
第七十六回 曹操派徐晃前來助戰,徐晃用計大破關羽軍隊。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將糜芳,南郡也落入東吳之手,關羽被迫退守麥城。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劉封、孟達拒絕發兵。孫權派諸葛瑾勸降關羽,關羽不從。
第七十七回 孫權在麥城小路設伏,關羽、關平被孫權所擒,均被斬。關羽陰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凈點化,自此常在玉泉顯靈。孫權將關羽首級轉送給曹操,曹操將關羽以王侯之禮埋葬。
第七十八回 劉備欲進兵東吳問罪,諸葛亮苦諫方止。曹操命華佗醫治自己的頭風病,華佗說必須砍開頭顱才能去根,曹操大怒,將華佗囚於獄中。不久華佗身亡,曹操病勢轉重,對眾臣吩咐身後之事後,長嘆而死。
第七十九回 曹丕繼承王位,因為弟弟曹植不來奔喪,下令拿下問罪,曹植在極端悲憤的情況下作七步詩痛斥曹丕的不仁。廖化勸劉備處斬劉封、孟達,不料走漏了消息,孟達降魏,劉封率部與戰不利,逃回成都,卻被劉備拿下問斬。
第八十回 曹丕在眾臣勸諫之下,廢了漢獻帝,自立為皇帝,國號大魏。諸葛亮勸說劉備復興漢室,劉備再三不從,諸葛亮詐病賺劉備允諾稱帝一事。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漢。
第八十一回 劉備欲興兵伐吳,張飛在閬中預備白旗白甲,因為部將范疆、張達沒有按期完備而被張飛毒打,二人心懷怨恨,入帳刺殺張飛,逃往東吳。劉備憤恨,當即率領七十萬大軍,討伐東吳。
第八十二回 孫權派趙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孫權欲罷兵不戰,劉備不允,派關羽、張飛之子關興、張苞為前部先鋒,殺向東吳。
第八十三回 黃忠戰死,劉備愈加憤恨,加緊攻打東吳。孫權不得已將劉備仇人送往蜀軍營寨,但劉備仍然不肯罷休,定要掃平東吳。闞澤向孫權推薦陸遜為大都督,但陸遜年少,諸將大都不服。
第八十四回 陸遜設計火燒連營,劉備七百里營寨均被燒著,劉備率殘兵敗將回到白帝城。陸遜追擊至魚腹浦,諸葛亮預先在此地布下石陣,阻攔住陸遜的軍隊。陸遜擔心曹丕乘虛伐吳,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 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重,召諸葛亮等人託付後事。劉備病逝,諸葛亮立年幼的劉禪為帝,曹丕乘機派五路大軍攻擊西蜀。諸葛亮暗地調遣兵馬,退去其中四路,又將心事告訴了後主劉禪。鄧芝看透了諸葛亮的心思,諸葛亮就派他出使東吳。
第八十六回 鄧芝對孫權陳述蜀、吳兩國利害關系,終於使孫權決定斷絕與魏國的來往,聯合蜀國共同抗魏。曹丕御駕親征,南下伐吳,吳將徐盛設計大破曹丕,魏將張遼身死。
第八十七回 建寧太守雍闓結連蠻王孟獲起兵造反,諸葛亮用反間計各個擊破,平定雍闓叛亂。孟獲與諸葛亮對抗,諸葛亮設下伏兵,生擒孟獲,但孟獲並不心服。
第八十八回 孟獲倚仗瀘水天險,坐守不出,諸葛亮夜渡瀘水,孟獲帳下洞主對孟獲不滿,生擒孟獲,獻給諸葛亮。孟獲仍然不服,率兵再度反抗,遣弟孟優前去蜀營中詐降,卻被諸葛亮識破,孟獲前來接應,又被諸葛亮所擒。
第八十九回 諸葛亮棄寨而走,誘孟獲深入,設下伏兵,生擒孟獲。諸葛亮再度放走孟獲,孟獲求援於禿龍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倚仗周邊險惡的環境,認為蜀軍無法進入,但諸葛亮得到孟節的幫助,深入蠻方,孟獲被迤西銀冶洞洞主楊鋒所擒。
第九十回 孟獲因三江城失守而向木鹿大王求救,以巨獸擊退蜀兵,諸葛亮巧用假獸驅逐蠻方真獸,孟獲大敗。孟獲欲用詐降計騙過諸葛亮,但失敗遭擒。孟獲欲借烏戈國藤甲軍擊垮蜀軍,但諸葛亮用火攻消滅了藤甲軍。孟獲對諸葛亮心服口服,終於投降。
第九十一回 諸葛亮回到成都,上《出師表》一道,勸後主劉禪盡心治國。諸葛亮率領眾將北伐,令趙雲、鄧芝為前部先鋒。魏主曹丕身亡,曹睿繼立,派遣武帝曹操女婿夏侯茂引兵迎戰蜀軍。
第九十二回 西涼名將韓德帶領四子出馬迎戰蜀軍,但五人皆被趙雲所殺。諸葛亮用計生擒夏侯茂,命他前去招安安定、天水二郡太守。安定太守崔諒詐降,但被諸葛亮識破,崔諒身死。
第九十三回 諸葛亮派趙雲攻打天水城,大將姜維出迎。趙雲引軍而回,諸葛亮用反間計離間姜維和天水太守馬遵之間的關系,姜維因受馬遵所攻而降蜀,諸葛亮取了天水。諸葛亮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戰諸葛亮,軍師王朗欲說降諸葛亮,卻反被諸葛亮罵死。
第九十四回 曹真欲借羌人之力擊破諸葛亮,諸葛亮用計擊敗羌軍,羌王徹里吉答應斷絕與魏國的關系。孟達欲歸蜀國,決定起兵伐魏,但計劃泄露。曹睿重新起用驃騎大將軍司馬懿,司馬懿攻破上庸,孟達戰死。
第九十五回 諸葛亮遣馬謖鎮守要塞街亭,馬謖不聽王平之言,堅持在山頂下寨,導致蜀軍的慘敗。諸葛亮在西城用「空城計」使得司馬懿產生疑心,下令撤軍。
第九十六回 諸葛亮率軍退回漢中,下令斬了馬謖,並自貶三級。吳將周魴詐降魏國,魏國大將軍曹休起兵伐吳,周魴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割斷頭發為誓。曹休進兵石頭城,卻中了埋伏,大敗而歸。
第九十七回 趙雲病逝後,諸葛亮再上《出師表》,二出祁山,卻在陳倉道口受挫。姜維詐降曹真,曹真部將費耀出兵攻擊諸葛亮,中了埋伏,費耀身死。
第九十八回 諸葛亮軍中無糧,決定退兵。魏延受諸葛亮密計,斬了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吳王孫權稱帝,改元黃龍。諸葛亮三出祁山,計破陳倉城,守將郝昭身死。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計取武都、陰平,後主劉禪詔諸葛亮官復原職。諸葛亮欲破司馬懿,以退兵為名,大敗前來追擊的魏軍。張苞病逝,諸葛亮下令退回漢中。曹真、司馬懿入寇西蜀,諸葛亮預測一月內必有大雨,堅守不戰。
第一百回 曹真與司馬懿打賭,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陳式擅自進兵箕谷,兵馬損傷,被處斬。曹真被諸葛亮擊敗,一病不起,諸葛亮遣人送信往魏營,曹真看後氣死。諸葛亮四齣祁山,與司馬懿斗陣,魏軍大敗。司馬懿遣降將苟安散布流言,劉禪召諸葛亮回。
第一百一回 諸葛亮五齣祁山,在鹵城附近用奇計使司馬懿不敢進犯,因此士兵得以在鹵城打麥。李嚴誤了糧草,恐諸葛亮責怪,謊報軍情,說東吳入寇。諸葛亮撤軍回蜀,張郃前往追擊,諸葛亮在木門道設下伏兵,射死張郃。
第一百二回 諸葛亮六齣祁山,准備攻擊司馬懿營寨,但卻被司馬懿預先發覺,吳班戰死。諸葛亮在上方谷製造木牛流馬運糧,司馬懿決定仿造,但諸葛亮卻設計將魏軍的木牛流馬盡數奪得。
第一百三回 諸葛亮設計將司馬懿困在上方谷,放火焚燒,但天降大雨,司馬懿得以逃脫。諸葛亮患病,自知時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長壽命,但還差一天就成功的時候,大燈被魏延失足撲滅。
第一百四回 諸葛亮病重,喚姜維、楊儀等人託付後事。劉禪差李福前來問安,李福向諸葛亮詢問後繼者。諸葛亮病逝,姜 維等人用諸葛亮的木像瞞過司馬懿,因此蜀兵得以退回。
第一百五回 魏延不滿楊儀領兵,起兵造反,楊儀用諸葛亮遺計斬了魏延。曹睿在魏國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拆取故漢所遺承露盤,以求長生不老。
第一百六回 遼東公孫淵起兵造反,司馬懿率兵前去平定,斬了公孫淵,遼東平定。曹睿身死,曹芳即位,權臣曹爽設計撤去司馬懿兵權,司馬懿為消除曹爽的戒心,詐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
第一百七回 司馬懿用計除掉了曹爽,曹爽親族夏侯霸心懷不安,投降蜀國。姜維乘魏國內亂而伐魏,卻被郭淮、陳泰用計擊敗,姜維不得已而退兵,在路上設下連弩,防止追兵。
第一百八回 司馬懿病卒,司馬師、司馬昭掌管魏國大權。吳主孫權亡,孫亮繼立,司馬昭乘機伐吳,吳將丁奉率領步卒上敵船,一舉擊敗魏國船隊。吳國皇族孫峻對太傅諸葛恪不滿,設計謀殺諸葛恪,掌握吳國兵權。
第一百九回 姜維二伐中原,斬魏將徐質,將司馬昭困在鐵籠山上,但救兵來到,司馬昭乘機下山。魏兵請羌兵來助,姜維退走,郭淮來追,被姜維射殺。司馬師掌握大權,魏主曹芳欲謀殺司馬師,但被司馬師發覺,廢曹芳為齊王,另立曹髦為帝。
第一百十回 魏將毋丘儉、文欽起兵反對司馬師的暴政,文欽之子文鴦率兵突入魏營,所向披靡。司馬師眼瘤發作,不治身亡。司馬昭鎮壓了毋丘儉叛亂。姜維乘機三伐中原,背水一戰,擊敗魏將王經,但隨後因輕入敵境,被魏將鄧艾設計擊敗。
第一百十一回 姜維四伐中原,鄧艾設計將姜維困於段谷,蜀將張嶷陣亡,姜維退回蜀地。魏將諸葛誕起兵討伐司馬昭,結連東吳共同進兵,東吳大將軍孫綝派兵援救,司馬昭起兵前往鎮壓。
第一百十二回 諸葛誕暴虐無度,部將皆出城而逃。吳將全端、文鴦等人投降司馬昭,諸葛誕被殺。姜維乘諸葛誕叛亂,五伐中原,與鄧艾父子交鋒。鄧艾用緩兵之計延捱時日,諸葛誕失敗之後,姜維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 吳國大將軍孫綝廢吳主孫亮為會稽王,另立孫休為帝。老將丁奉聯絡張布設計殺了孫綝,東吳內亂平息。姜維六伐中原,與鄧艾、司馬望斗陣,大破魏軍,鄧艾用黨均之謀,派人往成都散布流言,劉禪將姜維召回成都。
第一百十四回 魏主曹髦不滿司馬昭的大權,率兵討伐,司馬昭部下武士成濟殺了曹髦。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姜維假借問罪之名七伐中原,鄧艾遣王瓘前去詐降,卻被姜維識破,擊敗魏軍,但同時蜀軍也因此損失重大,只得退軍。
第一百十五回 姜維再次北伐,與鄧艾相持。劉禪聽信黃皓、閻宇讒言召回姜維。姜維被迫屯田沓中避禍。司馬昭見時機成熟,決定興兵滅蜀。

2. 名著《三國演義》里的十個人物以及各自性格,和相關故事,故事最好簡介

1.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孤貧,以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成為異姓兄弟,一同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董卓亂政之際,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三人在虎牢關戰敗呂布。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荊州,不久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打得大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2.張飛(?-221),張飛與劉備、關羽在桃園結義,張飛排第三。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3.關羽(?-220),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4.趙雲蜀國五虎大將第三位。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後歸劉備。趙子龍身長八尺,濃眉大眼,架槍上馬威風凜凜,多次沖鋒敵營,立下不少戰功。劉備兵敗長阪坡時,蜀漢人民大舉南遷避難,當時劉備妻妾甘、糜二夫人與後主阿斗在人陣中走散,趙子龍單相匹馬深入曹操大軍中尋找,發現三人身現敵營時,不顧一切沖入重圍,救出甘夫人與阿斗,糜夫人則因為傷重,不願拖累大家而投井自盡。這次事跡就是廣受後世歌頌的「長阪坡救主」。
趙子龍七十歲時,驍勇善戰不下當年,曾力斬西涼大將韓德父子五名,公元二二七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於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其生前曾受封為「翌軍將軍」,死後後主詔贈大將軍,諡號「順平侯」,敕葬在成都錦屏山之東。
5.黃忠是蜀漢五虎大將之一,原為韓玄手下將,年近六旬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他的弓箭射術更是天下無雙。黃忠與前來取長沙的關羽連戰三日,不分勝負。後黃忠馬失前蹄,關羽沒殺他,黃忠感動於關羽的義氣,第二日用弓箭時,不忍用弓箭相傷,只射他的盔纓。太守韓玄以黃忠戰關羽不利要處斬黃忠,為魏延所救,後劉備又親自將他請了出來,這才歸順劉備。黃忠隨劉備入西川,所到即克,戰功赫赫,他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常常獨當一面,後又率軍取漢中,定軍山親斬名將夏侯淵,為取漢中的第一功臣。章武二年(222年)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年邁,請令擔任先鋒。後因劉備言老將無用,黃忠遂單槍匹馬出戰,在追擊吳將潘璋的途中,不幸中了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窩。在張苞、關興與劉備護送他回營救治的當天晚上,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不治身亡。
6.馬超。蜀驃騎將軍、五虎上將之一、後漢征西將軍馬騰長子。年十七,隨父騰、韓遂襲長安,殺李傕將李蒙、王方。曹操誘殺騰,超、遂舉西涼兵報仇,酣戰許褚。因操離間超、遂,事敗,往漢中投張魯。魯使超救劉璋與先主戰,超與張飛大戰百餘合。後受張魯謀士楊松誣陷,投先主,威使劉璋降備,拜平西將軍、前都亭侯,後升左將軍。先主稱帝,以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鎮守西境。後諸葛亮北伐,往掃超墓。
7.諸葛亮,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後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後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託孤於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後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後一次北伐時採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餘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謚曰忠武侯。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
仰和懷念。
8.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了袁術、呂布、張綉、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9.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先為並州刺史丁原部下擔任從事,後來又歸附董卓,董卓死後,張遼又帶兵投靠了呂布,在呂布手下任騎都尉。後來,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劉備打敗,最終歸附曹操。武功高強,有勇善謀,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孫權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隊八百餘人守城,奮勇突擊,大破吳軍。吳軍一聽見張遼的名字,便人人膽寒,連吳國小兒夜間啼哭,一聽說張遼二字便不敢哭了。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曹丕親征,三路伐吳。張遼與諸將大破東吳大將呂范軍,遂因病死於軍中,謚剛侯。
10.呂布
身材高大(估計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藝高強。他一出場就是「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他經常手持一口方天畫戟,腳跨赤兔寶馬,當時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長騎射,膂力過人,號為飛將,聞名於並州;刺史丁原用布為主簿。董卓入京後,誘使呂布殺死丁原,率其眾來投。董卓大見親侍,令布為騎都尉,隨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殺布,布懼,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殺掉了董卓。卓黨李傕等嘯聚為賊,攻打長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後投靠袁術、袁紹、張楊,最後在張邈、陳宮的策劃下入主兗州,與曹操展開數度激烈的爭奪戰,先勝後敗,投靠徐州的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趁劉備攻袁術之機奪取了徐州,後在曹操的調解下與備和解。袁術攻打劉備,呂布以轅門射戟為賭注,使袁軍退卻。袁術起兵伐呂布,呂布大敗。但後曹操和劉備聯軍攻打,困守下邳。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納群下之言。曹操塹圍三月,呂布軍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呂布亦就縛,與陳宮、高順被戮於白門樓。呂布性情輕狡反復,唯利是圖,註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的命運
11.郭嘉(170----207),字奉孝,穎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郭嘉最先投靠的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袁紹。袁紹對郭嘉很敬重,給以很高的禮遇。但郭嘉與袁紹相處數十天,發現袁紹不善用人,優柔寡斷,絕非建功立業之主,便毅然離開了袁紹投奔曹操。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謀士之一。他足智多謀,算無遺策,為曹操集團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貢獻。對於郭嘉的功勞,曹操曾由衷地贊揚說:「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12.崔琰,字季珪,史書上稱他「清忠高亮,雅識經遠,推方直道,正色於朝」,也就是清廉忠貞,正派儒雅,既有高風亮節,又有遠見卓識,看人看得准,做事做得正,而且儀表堂堂,凜然於朝,據說連曹操看到他,也為他那一身正氣而懾服(太祖亦敬憚焉)。崔琰是一個光明磊落、胸懷坦盪的人。曹操晚年,曾為立嗣問題苦惱,不知是立最年長的曹丕呢,還是立最有才的曹植。於是便以信函密問百官,請他們陳述意見,密封以答。惟獨崔琰卻「露板」(不封板牘)公開作答,說根據《春秋》之義,立子以長,何況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明,宜承正統。我崔琰願以死恪守正道。曹操一看,大為驚異。因為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不舉薦曹植而舉薦曹丕,說明他確實是處以公心的,連曹操也不得不「喟然嘆息」,敬佩他的大公無私。最後被曹操逼殺。
13.荀彧(163~212) 中國東漢末年曹操的謀士。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荀彧多智謀 ,舉孝廉 ,拜縣令 。漢末天下大亂,棄官歸鄉里,率宗族先投袁紹,後歸曹操,任司馬,被喻為張良。曹操為兗州牧後 ,興平元年(194)征徐州陶謙 ,荀彧以州司馬留守。陳留太守張邈等反叛,各郡縣響應者眾 。荀彧率軍堅守,與程昱一起,為曹操保存了反攻基地。建安元年(196) ,曹操謀迎漢獻帝都許,部眾猶豫,荀彧極力促成。升侍中,守尚書令,深得曹操信任,軍國大事皆與之籌劃。能知人舉賢,屢薦賢士郭嘉等人,又策劃東擒呂布 ,西撫韓遂、馬騰。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軍糧將盡,欲退兵還許。荀彧勸其堅持待機,用奇兵制勝 。曹操從其議 ,大敗袁紹。建安八年,曹操據荀彧前後功績,上表封萬歲亭侯。後曹操欲自封魏公,加九錫,作為篡漢之階,荀彧婉轉勸阻,為操所忌,被迫飲葯而死。
14.孫權簡介:(182-252)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之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後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15.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黃祖兵敗被殺後,歸降孫權。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沖鋒陷陣,一生建立戰功無數。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時樹上有數百隻烏鴉,圍繞著他的屍體,也不飛走。孫權得到甘寧已死的消息後,悲痛不已,並立廟祭祀他
16. 陸遜(183-245),字伯言,本名陸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孫策之婿,三國時期吳國大臣,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陸遜出生於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陸纖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都尉。陸遜年十歲喪父,十五、六歲時就肩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公元204年,被孫權徵召為掾屬,歷任東西曹令史,後出為海昌縣屯田都尉,並代理縣令職務。後又因討伐山越暴動、討平鄱陽地區尤突等人的暴亂,被授予定威校尉。公元219年,受呂蒙舉薦為荊州督。因成功奪取荊州,升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封婁侯。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後,發動了夷陵之戰。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率兵五萬西擊劉備。次年六月,陸遜用火攻擊敗劉備。孫權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將軍、大都護,鎮守武昌。公元244年,代顧雍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17.張昭(156-236),字子布,東吳第一謀士。孫策平定江東時,周瑜向孫策推薦張昭,孫策親自登門請張昭,張昭遂出山相助。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孫策平定江東後,張昭幾度向孫策表明了西征黃祖的重要性。但孫策英年早逝,張昭的意見沒有在孫策身上實現。孫權繼位後,果然西征滅了黃祖。208年,曹操南下,以張昭為主的文官都主張投降曹操。這也是張昭在軍事方面的不足,最終周瑜分析了曹軍的弱點,並領兵至三江口與曹操決戰。張昭也作為參謀參加了赤壁之戰,也立了功勞。229年,張昭立勸孫權稱帝,孫權從之,東吳政權正式成立。在立東吳丞相一事上,眾人都以為這個位置是張昭的,但孫權說道:「此公性剛,不可為之。」遂立顧雍為丞相。不久後,張昭辭官歸鄉,安心養老,並注釋了《春秋左傳》。236年,張昭病逝,孫權親自為張昭弔孝。
18.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國時東吳名將。於孫權廣納人才時投到東吳麾下,從破黃祖,呂蒙奮勇先登,親斬敵將陳就。後於濡須口從拒曹操,呂蒙獨具戰略眼光,力排眾論,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後來呂蒙接任魯肅之職,鎮守陸口,其名聲之響,連向來驕矜的關羽也不敢有所輕忽。為了成功襲取荊州,呂蒙連同孫權、陸遜一起籌略,設伏用奇,擊敗關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慶功之時,呂蒙卻因被關羽陰魂索命而死,亡年四十三歲。
19.周瑜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盪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吊喪。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20.魯肅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早年魯肅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

3. 在三國中哪個人是最討厭趙雲的,兩人有何故事

三國演義中,趙雲是一個忠肝義膽之人,深受蜀漢陣營的器重,就是這么一個勇武之人,肯定會受到敵對勢力的討厭憎恨。那麼,誰是最恨趙雲的人呢?有人說是曹操,有人說是孫權,其實都不是,真正最討厭趙雲的是這個西涼大將韓德。


綜上,要說到誰最討厭趙雲,誰最憎恨趙雲,那必須是韓德一家啊。這位西涼大將,為了曹魏的忠義,將四個兒子送上戰場,結果一天不到就被戰爭機器趙雲全部斬殺,真的是太慘了。原本可以子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的,一下男丁全部戰死,這換誰受得了啊,韓家討厭趙雲,必須的。

4. 關於趙雲的故事名稱和主要內容

1、跟隨劉備

建安五年(公元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之後前去依附袁紹。趙雲到鄴城見到劉備,二人同床眠卧。劉備秘密派譴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的部曲,而此事袁紹並不知情。劉備在汝南侵擾曹操後方失敗後,趙雲便隨劉備來到荊州依附劉表。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派夏侯惇、於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雲於戰斗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於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而夏侯蘭又明於法律,劉備用他為軍正。

2、單騎救主

建安十三年,劉備兵敗,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此時情勢危急,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南逃逸,這時趙雲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

當時,有人看到趙雲向北而去,因此對劉備說,趙雲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用手戟擲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不久之後,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

3、扶持幼主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

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 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

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也一並帶走,幸虧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並成功奪回劉禪。

4、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率大軍從祁山進軍,年過七旬的老將軍趙雲為先鋒。魏國主帥駙馬夏侯懋派遣西涼大將韓德在鳳鳴山迎戰趙雲。趙雲老當益壯,僅僅兩陣,就將韓德父子五人全部擒殺,殺敗了夏侯懋的大軍。夏侯懋想出誘敵之計,圍困趙雲。

正在危急之時,關興張苞二人趕到,救下趙雲,殺退夏侯懋,夏侯懋帶著殘兵逃入南安城堅守不出。諸葛亮見南安城難以攻打,就派人假扮夏侯懋的信使,用調虎離山之計,騙出了安定城的太守崔諒,派兵偷襲了安定城。

5、漢水破曹

趙雲在己方軍勢不利的情況大挫曹軍,給曹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也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向曹操軍挑戰,而曹操軍卻按兵不出,致使准備了半年有餘的曹操軍,在到達漢中後,僅僅兩個月就敗走了。

5. 三篇三國演義的故事梗概

一、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靈帝中平元年,張角兄弟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當時,劉備、關羽、張飛都去看那招兵榜文。那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身長七尺五寸,雖然淪落下層,以販麻鞋、織席為業,但不失龍子龍孫的風采。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一身英氣,只因殺死富豪,正流浪江湖。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以賣酒殺豬為業,並在本地有一所莊子。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為國出力之心,所以一見如故,被張飛拉到自家莊後的桃園飲酒。最後三人對天盟誓,結拜為弟兄,一道去投了劉焉。劉關張從軍後就顯示出非凡的才能,他們一敗黃巾於琢郡,二敗黃巾於青州。不久,又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但董卓見劉備是白身,並不答謝。張飛大怒,要斬董卓,被劉備勸住。
二、溫酒斬華雄:
曹操從洛陽逃到中牟,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義釋曹操,與他一道來到成皋,投宿呂伯奢家中。呂伯奢家人磨刀准備殺豬款待,曹操懷疑他們要殺自己,竟將呂伯奢全家殺害,並聲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憤怒地離開了曹操。曹操隻身前往陳留,拉起一支隊伍,推袁紹為盟主,聯合十七鎮諸侯討伐董卓。劉關張也參與了這次討伐。曹操、袁術等八路諸侯與呂布對峙於汜水關,呂布部將華雄殺得聯軍損兵折將。這時,擔任馬弓手的關羽請求上陣,曹操令人斟上一杯熱酒為關羽壯行。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說道:「酒且斟下,我去便來!」只聽得鼓聲大振,喊聲大作,不一會,關羽已躍馬歸來,提華雄頭顱擲於地上,而酒還是熱的。曹操大喜,犒賞劉關張。
三、三顧茅廬:
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阿斗。劉表染病,劉備赴荊州代為主持豐收祭典,劉表次子之娘舅蔡瑁因劉備反對劉表廢長立幼欲借機殺之,劉備逃席而出,飛馬越檀溪,躲過一劫。後遇水鏡先生,得其點撥,方知伏龍、鳳雛。劉備訪伏龍、鳳雛未果,卻得徐庶,並用其大敗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為要挾將其逼至許都。徐庶辭別之前向劉備舉薦了南陽諸葛亮,此人便是伏龍。劉備與關、張前往南陽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前兩次都撲了空。第三次去時正遇諸葛亮晝寢未起,張飛忍無可忍,怒氣大發,要放火燒房,被關羽勸阻。劉備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醒來,又去後堂更衣,半晌才出。劉備誠心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為劉備禮賢下士之舉所感動,隨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道破天時、地利、人和之玄機,並以據蜀、聯吳抗曹三分天下之策教之,最終出山輔佐劉備。

6. 三國演義每回故事梗概(每回字數差不多50個子)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准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第七回 十八路諸侯聯軍開始瓦解,袁紹占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袁紹與戰不利。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卻被亂箭射殺。
第八回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董卓在鳳儀亭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
第九回 呂布在王允的挑撥下親手殺了董卓,董卓余黨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殺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權後,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父親被陶謙部將張闓殺害,曹操遷怒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黃巾余黨攻擊,派同鄉太史慈前往平原請劉備前來解圍。劉備來到徐州,曹操又因為後方被呂布襲擊,因而撤兵。陶謙有意把徐州讓給劉備,被劉備婉言謝絕。
第十二回 陶謙病死,劉備自領徐州牧。曹操用計擊破呂布,攻陷濮陽城,呂布被迫棄城而逃。
第十三回 楊彪用反間計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長安城中作亂,楊彪慚愧無地。李傕部將楊奉對李傕的暴虐不滿,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機敗露,楊奉敗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擊敗李傕、郭汜,將漢獻帝迎至許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權。楊奉、韓暹不敵曹操,前往投奔袁術。劉備收留呂布,曹操假借漢帝手詔使劉備攻袁術,張飛奉命守城,但張飛卻因飲酒而醉倒,呂布乘機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孫堅之子孫策向袁術借兵,意圖繼承父親遺志,發展大業。孫策攻取秣陵,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收降太史慈。吳郡嚴白虎企圖造反,會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孫策擊敗。
第十六回 劉備為袁術所逼,不得已求助於呂布,呂布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張飛盜呂布馬匹,呂布將劉備逐出徐州,劉備投奔曹操。張綉在宛城夜襲曹操營寨,曹操大將典韋戰死。
第十七回 袁術在淮南稱帝,同時起兵攻擊呂布,陳登前往說韓暹、楊奉,二人背叛袁術,袁術因此戰敗。曹操發檄使劉備、呂布、孫策三方面合攻袁術,袁術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壽春。
第十八回 曹操與張綉、劉表作戰,雙方互有輸贏。劉備為呂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呂布部將曹性射傷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結連陳登為內應,導致呂布節節敗退,據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計水淹下邳,城中無糧。呂布部將宋憲、魏續、侯成反叛,獻城投降,呂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將呂布處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將劉備帶回許都,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在許田和獻帝圍獵,意在觀察朝臣舉動。獻帝因為曹操專權而感到不安,將血字詔書寫在玉帶之中,付與國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將衣帶詔給劉備觀看,劉備在義狀上簽字。曹操請劉備前去飲酒,指出劉備為天下英雄,劉備驚得手中竹筷落地。劉備為逃出曹操控制,自願前去攻擊袁術,袁術死於淮南。徐州刺史車胄欲害劉備,但計謀被陳登識破。
第二十二回 劉備復奪徐州後,擔心曹操前來攻擊,寫信向袁紹求救,袁紹命陳琳寫檄文討伐曹操。曹操使劉岱、王忠前往攻徐州,但二將分別被張飛、關羽所擒。
第二十三回 張綉投降曹操後,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但禰衡當眾侮辱曹操,使曹操大為不滿。曹操使禰衡招降劉表,但禰衡被黃祖所殺。董承向太醫吉平吐露心事,吉平在曹操的葯中下毒,卻被曹操發現,從而使得衣帶詔一事泄露。
第二十四回 曹操將董承全家處斬,起兵前去攻打劉備,劉備棄城而走,前往投奔袁紹。曹操攻打下邳,程昱向曹操獻計招降關羽。
第二十五回 張遼前去勸降關羽,關羽不得已投降曹操。袁紹聽劉備之言,遣顏良前去攻打白馬,關羽出馬斬了顏良。
第二十六回 袁紹又派文丑去報顏良之仇,但文丑又被關羽所殺。劉備寫書欲與關羽聯絡,關羽得到劉備來信後,毅然決定離開曹操,前去河北尋找劉備。
第二十七回 曹操率部下眾將前去為關羽送行。關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經歷五個關口,守關將有意攔阻關羽,均被關羽所殺。
第二十八回 關羽來到古城,在張飛面前斬了曹將蔡陽,打消了張飛對兄長的疑忌。關羽在前往河北的途中收留了周倉、關平等人,而劉備也終於逃出河北,和關羽、趙雲等人一同來到古城見到張飛,兄弟終於相會。
第二十九回 孫策被許貢家客襲擊,身受重傷。琅琊宮道士於吉為百姓散施符水,孫策認為於吉妖言惑眾,就將他斬殺。孫策因此急火攻心,瘡口迸裂,不治身亡。孫策之弟孫權繼領父兄基業,在江東招賢納士。
第三十回 袁紹起七十萬大軍攻打曹操,曹操軍中無糧,許攸向袁紹獻計攻取許都,但袁紹認為許攸子侄作姦犯科,不予採納,許攸一氣之下投奔曹操,勸說曹操襲取袁紹糧草囤積地點——烏巢。

第三十一回 袁紹糧草被燒之後,軍力很快瓦解,曹操在倉亭背水一戰,大破袁軍,袁紹逃回鄴城。劉備在汝南結連劉辟、龔都,欲乘虛攻擊曹操,但被曹操用計襲取汝南,劉備敗走,在孫乾等人的勸說下投奔了荊州刺史劉表。
第三十二回 袁紹病死,幼子袁尚繼立,引來袁尚之兄袁譚不滿。曹操趁袁氏兄弟自相殘殺之時,從中取事,最終袁氏兄弟兩敗俱傷,被曹操從中漁利。曹操攻破鄴城,審配身死,陳琳歸降曹操。
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鄴城中發現袁紹兒媳甄氏,曹操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殺袁譚,又遣呂曠等人在壺關大破袁紹外甥高幹。袁熙、袁尚投奔烏桓,郭嘉勸曹操攻打烏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卻反被公孫康斬殺。
第三十四回 劉備攻打江夏張武、陳孫,繳獲的盧馬。蔡瑁屢次設計陷害劉備,但均未成功。劉表在襄陽擺下筵席,請劉備前來主持,蔡瑁想藉此機會除掉劉備,但計謀被伊籍識破,劉備從西門逃脫,的盧馬一躍三丈,跳過了檀溪。
第三十五回 劉備在筵席上逃脫後,不覺來到司馬徽的草堂,司馬徽向劉備介紹了伏龍、鳳雛。劉備回到新野,一個自稱單福的人前來投奔,為劉備出謀劃策,擊敗了曹仁部隊。
第三十六回 單福向劉備獻計,襲取了樊城,曹仁、李典敗走。程昱告訴曹操,單福只是一個假名,此人真名為徐庶。曹操假借徐庶母親書信賺徐庶往許都,徐庶臨走之前勸劉備前往隆中尋找卧龍先生諸葛亮。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前來拜訪劉備,對劉備敘述了諸葛亮的才能。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前往隆中,適逢諸葛亮出遊,只得返回新野。幾日後,劉備又前往隆中拜訪,遇到諸葛亮之弟諸葛均,諸葛均告訴劉備說諸葛亮行蹤不定。
第三十八回 劉備第三次來到隆中草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向劉備闡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勢。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拜諸葛亮為軍師。孫權為報父仇,率兵襲取夏口,用降將甘寧為先鋒,攻殺黃祖。
第三十九回 劉表之子劉琦因為後母蔡氏的迫害,向諸葛亮詢問脫身之計,在劉琦的再三追問下,諸葛亮終於告訴劉琦如何脫身。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諸葛亮用計在博望坡火燒曹軍,大獲全勝。
第四十回 劉表病死,蔡瑁立幼子劉琮為荊州之主。蒯越等人勸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荊州。劉備用諸葛亮之謀,棄城而走,火燒新野,擊退曹仁部隊。
第四十一回 劉備帶領新野、樊城兩地百姓來到襄陽城下,但蔡瑁不準劉備入城。劉備帶領百姓前往江陵,在長坂坡遭到曹操夜襲,劉備與部將、家眷失散。趙雲在長坂坡捨命救出劉備家眷,斬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第四十二回 張飛在長坂橋一聲大喝,驚退曹操百萬大軍。事後,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擊退曹軍。劉備率殘兵來到江夏,諸葛亮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面見江東眾謀士,諸葛亮和眾人展開舌辯,駁得眾人無話可答。諸葛亮用激將法使孫權堅定抗曹的決心,但孫權最終還是猶豫不決,只得將周瑜從柴桑取回商議對策。
第四十四回 諸葛亮巧妙地改動了《銅雀台賦》中「二喬」二字的含義,使得周瑜決定迎戰曹操。周瑜向孫權陳說利害,使得孫權決定破曹。周瑜認為諸葛亮的才能對東吳構成了威脅,派諸葛瑾前去勸降諸葛亮,卻無功而返。
第四十五回 周瑜夜探曹操水寨,決定用計除掉曹營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曹操派蔣干前來說降周瑜,周瑜邀蔣干共榻而寢,故意讓蔣干看見偽造的蔡瑁、張允與東吳結連的書信。蔣干回到江北,將書信獻給曹操,曹操下令處斬蔡瑁、張允。
第四十六回 周瑜欲害諸葛亮,故意讓諸葛亮在三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三日後有大霧,乘草船帶魯肅前去曹營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萬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黃蓋為了周瑜火攻之計成功,決定用苦肉計騙過曹營細作,然後前去詐降。
第四十七回 闞澤受黃蓋之命前去曹營獻詐降書,曹操派蔣干前去探聽虛實。周瑜把蔣干安置在西山,蔣干夜訪龐統,龐統向曹操獻了「連環計」,使得曹操將全部戰船釘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成功創造了條件。
第四十八回 曹操面對長江,橫槊賦詩,劉馥指出曹操詩中不吉之處,曹操大怒,殺了劉馥。曹操開連環戰船與東吳交戰,部將焦觸、張南自告奮勇前去挑戰,卻被吳將韓當、周泰所殺。
第四十九回 諸葛亮為了治癒周瑜的心病,稱自己能夠借來東南風,在七星壇上祭拜整日,終於颳起了東南風。周瑜派黃蓋開火船前去燒曹操戰船,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損傷大半。
第五十回 曹操從赤壁逃脫,諸葛亮在路上布下數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傷大半。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第五十一回 周瑜率大軍攻打荊州南郡,與守將曹仁對壘。曹仁故意棄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卻在敵樓上埋伏弓弩手,周瑜中箭墜馬,被眾人救回。周瑜用計賺曹仁前來劫營,正欲乘虛前去攻城,不料南郡、荊襄都已落入劉備手中,周瑜氣得箭瘡發作,倒下馬來。
第五十二回 周瑜派魯肅前去向劉備索要荊州,諸葛亮說要等到公子劉琦百年以後才能交換荊州。劉備用馬良之計,攻打荊南四郡,諸葛亮設計先佔了零陵,又派趙雲前去攻打桂陽郡,太守趙范出降。
第五十三回 關羽攻打長沙郡,與大將黃忠展開大戰。因為二人對敵方留情,使得長沙太守韓玄認為黃忠結連劉備,正要斬殺黃忠,卻被一直對韓玄不滿的魏延所殺。孫權攻打合淝,守將張遼識破了孫權的里應外合之計,導致孫權大敗,太史慈戰死。
第五十四回 周瑜將劉備賺至東吳,欲用美人計困住劉備,但趙雲用諸葛亮之計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劉備得到孫權繼母吳國太的認可,吳國太將女兒許配給了劉備。
第五十五回 周瑜設計將劉備軟禁在東吳,趙雲用諸葛亮之計假稱荊州告急,劉備帶孫夫人一同回荊州。孫權、周瑜分別派兵攔截,但都被孫夫人喝退。諸葛亮在江邊接應劉備上船,令軍士高聲羞辱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復發,昏倒在船上。
第五十六回 鄴城的銅雀台完工,曹操與眾文武官員在銅雀台宴飲。劉備、諸葛亮對前來索要荊州的魯肅說必須取得益州之後才能歸還荊州。周瑜欲以勞軍為名襲取荊州,但計謀被諸葛亮識破,安排四路大軍等待周瑜部隊到來。
第五十七回 周瑜病逝,諸葛亮前去柴桑吊喪,回程中遇到龐統,諸葛亮告訴龐統如果不如意可去投奔劉備。劉備因為龐統容貌醜陋,將他派往耒陽縣處理事務。張飛前去耒陽縣視察,發現龐統非凡的才能,終於使龐統受到劉備的重用。
第五十八回 馬騰被曹操殺害後,馬超為報父仇,聯合韓遂攻打長安、潼關,曹操與戰不利,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幾乎喪命。
第五十九回 馬超與曹操手下猛將許褚交鋒,不分勝負。曹操用賈詡之謀,設計離間馬超、韓遂,終於使得二人反目成仇,最終韓遂被馬超砍斷手臂,但馬超也受到曹操大軍的攻擊,逃往羌中。韓遂率眾投降曹操,被封為西涼侯。
第六十回 益州牧劉璋派使節張松前去結連曹操,但張松卻反被曹操趕出許都。劉備派部將迎接經過荊州的張松,張松感激劉備之恩,臨走之前將西川四十一州地理圖本獻給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等人,一同入川。
第六十一回 孫權派周善前往荊州取孫夫人和阿斗往東吳,意在令劉備拿荊州換阿斗。趙雲追趕周善的船隊,奪回阿斗。曹操加封魏公,受九錫,率軍攻打東吳,被孫權擊敗。孫權送給曹操一封書信,曹操收到信後退兵。
第六十二回 劉備用龐統之計,襲取涪水關,斬殺守將楊懷、高沛。劉璋派張任等四人在雒城前下寨,魏延欲奪黃忠之功,破壞預定的計劃,導致戰敗。黃忠救了魏延,斬殺川將鄧賢。
第六十三回 龐統急於攻取雒城,在落鳳坡被張任的伏兵射殺。諸葛亮、張飛、趙雲兵分兩路前往西川,留關羽鎮守荊州。張飛途經巴郡,用奇計生擒巴郡太守嚴顏,嚴顏堅決不降,張飛欽佩嚴顏的志氣,以禮相待,並且用嚴顏的部隊為先鋒,提前到達涪水關。
第六十四回 諸葛亮隨後也來到涪水關,定下計策生擒川將張任,張任誓死不降,被劉備下令處斬。馬超借西羌兵攻打涼州,殺太守韋康,韋康部將楊阜假意投降馬超,暗地聯絡姜敘、梁寬、趙衢,里應外合攻破馬超,馬超妻小均被殺。
第六十五回 馬超投奔漢中張魯,張魯受劉璋之託派馬超前去營救劉璋。馬超與張飛大戰一整天,不分勝負,諸葛亮派人前去賄賂張魯謀士楊松,楊松向張魯誣告馬超欲謀反,使得馬超進退兩難,劉備趁機勸降了馬超,在馬超的輔助下攻取了益州,劉璋投降。
第六十六回 魯肅定計請關羽渡江赴會,意在索取荊州,關羽單刀赴會,最終使得魯肅之計毫無效果。漢獻帝與皇丈伏完密謀殺曹操,事機敗露,伏完全家被殺,伏皇後也被曹操下令處死。
第六十七回 曹操率兵攻打張魯,收服張魯大將龐德。楊松收受曹操賄賂,獻城投降,張魯也降了曹操。合淝守將張遼、李典、樂進三人齊心協力,在逍遙津大破孫權進攻的隊伍,自此張遼威震東吳。
第六十八回 曹操平漢中之後,率部前來援助張遼,孫權與戰不利,陳武、董襲陣亡,孫權不得已向曹操求和。道士左慈來到鄴都,施展法術戲弄曹操,曹操大怒,欲處斬左慈,卻被左慈的術法嚇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 平原神卜管輅受曹操的邀請來到許都,預言曹操將會在定軍山損一大將。少府耿紀等五人決定在正月十五夜謀殺曹操,但被曹操部將發覺,五人全部被害。
第七十回 劉備進軍漢中,張飛與曹將張郃對壘,智取瓦口關三寨,使得曹軍損失慘重。黃忠自告奮勇前去迎戰張郃,張郃被迫逃往天盪山,黃忠進兵天盪,斬殺守將韓浩、夏侯德。
第七十一回 黃忠在定軍山與夏侯淵對峙,採用了法正「以逸待勞」之計,斬殺夏侯淵。曹操率軍前來報仇,黃忠被圍,趙雲單槍匹馬前去營救,又命營寨中偃旗息鼓,獨身一人在寨門外阻擋曹軍。
第七十二回 劉備背水一戰,大破曹軍主力部隊,曹操退守斜谷,主簿楊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為惑亂軍心,將楊修處斬。劉備乘勝追擊,曹操不得已撤回許都。
第七十三回 劉備自封為「漢中王」,與曹操名爵相等,又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為五虎大將。關羽得到劉備指令,進取襄陽,乘勝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曹仁堅守不出。
第七十四回 曹操派於禁前去救樊城,使龐德為前部先鋒。於禁恐龐德立功,屢次阻撓龐德的追擊。於禁在罾口川下寨,被關羽決水淹寨,於禁統領的七軍全軍覆沒,於禁被擒,龐德被斬。
第七十五回 關羽在攻樊城時中了毒箭,神醫華佗前來為關羽刮骨療毒。東吳呂蒙用陸遜之計,使關羽不設防荊州,呂蒙率領軍士乘夜佔領烽火台,不費一兵一卒,奪得荊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將傅士仁投降。
第七十六回 曹操派徐晃前來助戰,徐晃用計大破關羽軍隊。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將糜芳,南郡也落入東吳之手,關羽被迫退守麥城。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劉封、孟達拒絕發兵。孫權派諸葛瑾勸降關羽,關羽不從。
第七十七回 孫權在麥城小路設伏,關羽、關平被孫權所擒,均被斬。關羽陰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凈點化,自此常在玉泉顯靈。孫權將關羽首級轉送給曹操,曹操將關羽以王侯之禮埋葬。
第七十八回 劉備欲進兵東吳問罪,諸葛亮苦諫方止。曹操命華佗醫治自己的頭風病,華佗說必須砍開頭顱才能去根,曹操大怒,將華佗囚於獄中。不久華佗身亡,曹操病勢轉重,對眾臣吩咐身後之事後,長嘆而死。
第七十九回 曹丕繼承王位,因為弟弟曹植不來奔喪,下令拿下問罪,曹植在極端悲憤的情況下作七步詩痛斥曹丕的不仁。廖化勸劉備處斬劉封、孟達,不料走漏了消息,孟達降魏,劉封率部與戰不利,逃回成都,卻被劉備拿下問斬。
第八十回 曹丕在眾臣勸諫之下,廢了漢獻帝,自立為皇帝,國號大魏。諸葛亮勸說劉備復興漢室,劉備再三不從,諸葛亮詐病賺劉備允諾稱帝一事。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漢。
第八十一回 劉備欲興兵伐吳,張飛在閬中預備白旗白甲,因為部將范疆、張達沒有按期完備而被張飛毒打,二人心懷怨恨,入帳刺殺張飛,逃往東吳。劉備憤恨,當即率領七十萬大軍,討伐東吳。
第八十二回 孫權派趙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孫權欲罷兵不戰,劉備不允,派關羽、張飛之子關興、張苞為前部先鋒,殺向東吳。
第八十三回 黃忠戰死,劉備愈加憤恨,加緊攻打東吳。孫權不得已將劉備仇人送往蜀軍營寨,但劉備仍然不肯罷休,定要掃平東吳。闞澤向孫權推薦陸遜為大都督,但陸遜年少,諸將大都不服。
第八十四回 陸遜設計火燒連營,劉備七百里營寨均被燒著,劉備率殘兵敗將回到白帝城。陸遜追擊至魚腹浦,諸葛亮預先在此地布下石陣,阻攔住陸遜的軍隊。陸遜擔心曹丕乘虛伐吳,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 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重,召諸葛亮等人託付後事。劉備病逝,諸葛亮立年幼的劉禪為帝,曹丕乘機派五路大軍攻擊西蜀。諸葛亮暗地調遣兵馬,退去其中四路,又將心事告訴了後主劉禪。鄧芝看透了諸葛亮的心思,諸葛亮就派他出使東吳。
第八十六回 鄧芝對孫權陳述蜀、吳兩國利害關系,終於使孫權決定斷絕與魏國的來往,聯合蜀國共同抗魏。曹丕御駕親征,南下伐吳,吳將徐盛設計大破曹丕,魏將張遼身死。
第八十七回 建寧太守雍闓結連蠻王孟獲起兵造反,諸葛亮用反間計各個擊破,平定雍闓叛亂。孟獲與諸葛亮對抗,諸葛亮設下伏兵,生擒孟獲,但孟獲並不心服。
第八十八回 孟獲倚仗瀘水天險,坐守不出,諸葛亮夜渡瀘水,孟獲帳下洞主對孟獲不滿,生擒孟獲,獻給諸葛亮。孟獲仍然不服,率兵再度反抗,遣弟孟優前去蜀營中詐降,卻被諸葛亮識破,孟獲前來接應,又被諸葛亮所擒。
第八十九回 諸葛亮棄寨而走,誘孟獲深入,設下伏兵,生擒孟獲。諸葛亮再度放走孟獲,孟獲求援於禿龍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倚仗周邊險惡的環境,認為蜀軍無法進入,但諸葛亮得到孟節的幫助,深入蠻方,孟獲被迤西銀冶洞洞主楊鋒所擒。
第九十回 孟獲因三江城失守而向木鹿大王求救,以巨獸擊退蜀兵,諸葛亮巧用假獸驅逐蠻方真獸,孟獲大敗。孟獲欲用詐降計騙過諸葛亮,但失敗遭擒。孟獲欲借烏戈國藤甲軍擊垮蜀軍,但諸葛亮用火攻消滅了藤甲軍。孟獲對諸葛亮心服口服,終於投降。
第九十一回 諸葛亮回到成都,上《出師表》一道,勸後主劉禪盡心治國。諸葛亮率領眾將北伐,令趙雲、鄧芝為前部先鋒。魏主曹丕身亡,曹睿繼立,派遣武帝曹操女婿夏侯茂引兵迎戰蜀軍。
第九十二回 西涼名將韓德帶領四子出馬迎戰蜀軍,但五人皆被趙雲所殺。諸葛亮用計生擒夏侯茂,命他前去招安安定、天水二郡太守。安定太守崔諒詐降,但被諸葛亮識破,崔諒身死。
第九十三回 諸葛亮派趙雲攻打天水城,大將姜維出迎。趙雲引軍而回,諸葛亮用反間計離間姜維和天水太守馬遵之間的關系,姜維因受馬遵所攻而降蜀,諸葛亮取了天水。諸葛亮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戰諸葛亮,軍師王朗欲說降諸葛亮,卻反被諸葛亮罵死。
第九十四回 曹真欲借羌人之力擊破諸葛亮,諸葛亮用計擊敗羌軍,羌王徹里吉答應斷絕與魏國的關系。孟達欲歸蜀國,決定起兵伐魏,但計劃泄露。曹睿重新起用驃騎大將軍司馬懿,司馬懿攻破上庸,孟達戰死。
第九十五回 諸葛亮遣馬謖鎮守要塞街亭,馬謖不聽王平之言,堅持在山頂下寨,導致蜀軍的慘敗。諸葛亮在西城用「空城計」使得司馬懿產生疑心,下令撤軍。
第九十六回 諸葛亮率軍退回漢中,下令斬了馬謖,並自貶三級。吳將周魴詐降魏國,魏國大將軍曹休起兵伐吳,周魴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割斷頭發為誓。曹休進兵石頭城,卻中了埋伏,大敗而歸。

7. 三國演義1到40回每一回摘抄一個精彩片段或故事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准備回江東發展大業。 第七回 十八路諸侯聯軍開始瓦解,袁紹占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袁紹與戰不利。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卻被亂箭射殺。 第八回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董卓在鳳儀亭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 第九回 呂布在王允的挑撥下親手殺了董卓,董卓余黨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殺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權後,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父親被陶謙部將張闓殺害,曹操遷怒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黃巾余黨攻擊,派同鄉太史慈前往平原請劉備前來解圍。劉備來到徐州,曹操又因為後方被呂布襲擊,因而撤兵。陶謙有意把徐州讓給劉備,被劉備婉言謝絕。 第十二回 陶謙病死,劉備自領徐州牧。曹操用計擊破呂布,攻陷濮陽城,呂布被迫棄城而逃。 第十三回 楊彪用反間計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長安城中作亂,楊彪慚愧無地。李傕部將楊奉對李傕的暴虐不滿,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機敗露,楊奉敗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擊敗李傕、郭汜,將漢獻帝迎至許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權。楊奉、韓暹不敵曹操,前往投奔袁術。劉備收留呂布,曹操假借漢帝手詔使劉備攻袁術,張飛奉命守城,但張飛卻因飲酒而醉倒,呂布乘機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孫堅之子孫策向袁術借兵,意圖繼承父親遺志,發展大業。孫策攻取秣陵,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收降太史慈。吳郡嚴白虎企圖造反,會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孫策擊敗。 第十六回 劉備為袁術所逼,不得已求助於呂布,呂布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張飛盜呂布馬匹,呂布將劉備逐出徐州,劉備投奔曹操。張綉在宛城夜襲曹操營寨,曹操大將典韋戰死。 第十七回 袁術在淮南稱帝,同時起兵攻擊呂布,陳登前往說韓暹、楊奉,二人背叛袁術,袁術因此戰敗。曹操發檄使劉備、呂布、孫策三方面合攻袁術,袁術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壽春。 第十八回 曹操與張綉、劉表作戰,雙方互有輸贏。劉備為呂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呂布部將曹性射傷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結連陳登為內應,導致呂布節節敗退,據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計水淹下邳,城中無糧。呂布部將宋憲、魏續、侯成反叛,獻城投降,呂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將呂布處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將劉備帶回許都,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在許田和獻帝圍獵,意在觀察朝臣舉動。獻帝因為曹操專權而感到不安,將血字詔書寫在玉帶之中,付與國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將衣帶詔給劉備觀看,劉備在義狀上簽字。曹操請劉備前去飲酒,指出劉備為天下英雄,劉備驚得手中竹筷落地。劉備為逃出曹操控制,自願前去攻擊袁術,袁術死於淮南。徐州刺史車胄欲害劉備,但計謀被陳登識破。 第二十二回 劉備復奪徐州後,擔心曹操前來攻擊,寫信向袁紹求救,袁紹命陳琳寫檄文討伐曹操。曹操使劉岱、王忠前往攻徐州,但二將分別被張飛、關羽所擒。 第二十三回 張綉投降曹操後,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但禰衡當眾侮辱曹操,使曹操大為不滿。曹操使禰衡招降劉表,但禰衡被黃祖所殺。董承向太醫吉平吐露心事,吉平在曹操的葯中下毒,卻被曹操發現,從而使得衣帶詔一事泄露。 第二十四回 曹操將董承全家處斬,起兵前去攻打劉備,劉備棄城而走,前往投奔袁紹。曹操攻打下邳,程昱向曹操獻計招降關羽。 第二十五回 張遼前去勸降關羽,關羽不得已投降曹操。袁紹聽劉備之言,遣顏良前去攻打白馬,關羽出馬斬了顏良。 第二十六回 袁紹又派文丑去報顏良之仇,但文丑又被關羽所殺。劉備寫書欲與關羽聯絡,關羽得到劉備來信後,毅然決定離開曹操,前去河北尋找劉備。 第二十七回 曹操率部下眾將前去為關羽送行。關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經歷五個關口,守關將有意攔阻關羽,均被關羽所殺。 第二十八回 關羽來到古城,在張飛面前斬了曹將蔡陽,打消了張飛對兄長的疑忌。關羽在前往河北的途中收留了周倉、關平等人,而劉備也終於逃出河北,和關羽、趙雲等人一同來到古城見到張飛,兄弟終於相會。 第二十九回 孫策被許貢家客襲擊,身受重傷。琅琊宮道士於吉為百姓散施符水,孫策認為於吉妖言惑眾,就將他斬殺。孫策因此急火攻心,瘡口迸裂,不治身亡。孫策之弟孫權繼領父兄基業,在江東招賢納士。 第三十回 袁紹起七十萬大軍攻打曹操,曹操軍中無糧,許攸向袁紹獻計攻取許都,但袁紹認為許攸子侄作姦犯科,不予採納,許攸一氣之下投奔曹操,勸說曹操襲取袁紹糧草囤積地點——烏巢。 第三十一回 袁紹糧草被燒之後,軍力很快瓦解,曹操在倉亭背水一戰,大破袁軍,袁紹逃回鄴城。劉備在汝南結連劉辟、龔都,欲乘虛攻擊曹操,但被曹操用計襲取汝南,劉備敗走,在孫乾等人的勸說下投奔了荊州刺史劉表。 第三十二回 袁紹病死,幼子袁尚繼立,引來袁尚之兄袁譚不滿。曹操趁袁氏兄弟自相殘殺之時,從中取事,最終袁氏兄弟兩敗俱傷,被曹操從中漁利。曹操攻破鄴城,審配身死,陳琳歸降曹操。 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鄴城中發現袁紹兒媳甄氏,曹操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殺袁譚,又遣呂曠等人在壺關大破袁紹外甥高幹。袁熙、袁尚投奔烏桓,郭嘉勸曹操攻打烏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卻反被公孫康斬殺。 第三十四回 劉備攻打江夏張武、陳孫,繳獲的盧馬。蔡瑁屢次設計陷害劉備,但均未成功。劉表在襄陽擺下筵席,請劉備前來主持,蔡瑁想藉此機會除掉劉備,但計謀被伊籍識破,劉備從西門逃脫,的盧馬一躍三丈,跳過了檀溪。 第三十五回 劉備在筵席上逃脫後,不覺來到司馬徽的草堂,司馬徽向劉備介紹了伏龍、鳳雛。劉備回到新野,一個自稱單福的人前來投奔,為劉備出謀劃策,擊敗了曹仁部隊。 第三十六回 單福向劉備獻計,襲取了樊城,曹仁、李典敗走。程昱告訴曹操,單福只是一個假名,此人真名為徐庶。曹操假借徐庶母親書信賺徐庶往許都,徐庶臨走之前勸劉備前往隆中尋找卧龍先生諸葛亮。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前來拜訪劉備,對劉備敘述了諸葛亮的才能。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前往隆中,適逢諸葛亮出遊,只得返回新野。幾日後,劉備又前往隆中拜訪,遇到諸葛亮之弟諸葛均,諸葛均告訴劉備說諸葛亮行蹤不定。 第三十八回 劉備第三次來到隆中草廬,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向劉備闡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勢。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拜諸葛亮為軍師。孫權為報父仇,率兵襲取夏口,用降將甘寧為先鋒,攻殺黃祖。 第三十九回 劉表之子劉琦因為後母蔡氏的迫害,向諸葛亮詢問脫身之計,在劉琦的再三追問下,諸葛亮終於告訴劉琦如何脫身。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諸葛亮用計在博望坡火燒曹軍,大獲全勝。 第四十回 劉表病死,蔡瑁立幼子劉琮為荊州之主。蒯越等人勸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荊州。劉備用諸葛亮之謀,棄城而走,火燒新野,擊退曹仁部隊。 第四十一回 劉備帶領新野、樊城兩地百姓來到襄陽城下,但蔡瑁不準劉備入城。劉備帶領百姓前往江陵,在長坂坡遭到曹操夜襲,劉備與部將、家眷失散。趙雲在長坂坡捨命救出劉備家眷,斬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第四十二回 張飛在長坂橋一聲大喝,驚退曹操百萬大軍。事後,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擊退曹軍。劉備率殘兵來到江夏,諸葛亮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跟隨魯肅來到江東,面見江東眾謀士,諸葛亮和眾人展開舌辯,駁得眾人無話可答。諸葛亮用激將法使孫權堅定抗曹的決心,但孫權最終還是猶豫不決,只得將周瑜從柴桑取回商議對策。 第四十四回 諸葛亮巧妙地改動了《銅雀台賦》中「二喬」二字的含義,使得周瑜決定迎戰曹操。周瑜向孫權陳說利害,使得孫權決定破曹。周瑜認為諸葛亮的才能對東吳構成了威脅,派諸葛瑾前去勸降諸葛亮,卻無功而返。 第四十五回 周瑜夜探曹操水寨,決定用計除掉曹營水軍都督蔡瑁、張允。曹操派蔣干前來說降周瑜,周瑜邀蔣干共榻而寢,故意讓蔣干看見偽造的蔡瑁、張允與東吳結連的書信。蔣干回到江北,將書信獻給曹操,曹操下令處斬蔡瑁、張允。 第四十六回 周瑜欲害諸葛亮,故意讓諸葛亮在三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定三日後有大霧,乘草船帶魯肅前去曹營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萬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黃蓋為了周瑜火攻之計成功,決定用苦肉計騙過曹營細作,然後前去詐降。 第四十七回 闞澤受黃蓋之命前去曹營獻詐降書,曹操派蔣干前去探聽虛實。周瑜把蔣干安置在西山,蔣干夜訪龐統,龐統向曹操獻了「連環計」,使得曹操將全部戰船釘在一起,為周瑜火攻成功創造了條件。 第四十八回 曹操面對長江,橫槊賦詩,劉馥指出曹操詩中不吉之處,曹操大怒,殺了劉馥。曹操開連環戰船與東吳交戰,部將焦觸、張南自告奮勇前去挑戰,卻被吳將韓當、周泰所殺。 第四十九回 諸葛亮為了治癒周瑜的心病,稱自己能夠借來東南風,在七星壇上祭拜整日,終於颳起了東南風。周瑜派黃蓋開火船前去燒曹操戰船,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損傷大半。 第五十回 曹操從赤壁逃脫,諸葛亮在路上布下數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傷大半。曹操中了諸葛亮「虛虛實實」之計,率兵走華容道,卻遭遇關羽的伏兵,曹操向關羽求情,關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第五十一回 周瑜率大軍攻打荊州南郡,與守將曹仁對壘。曹仁故意棄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卻在敵樓上埋伏弓弩手,周瑜中箭墜馬,被眾人救回。周瑜用計賺曹仁前來劫營,正欲乘虛前去攻城,不料南郡、荊襄都已落入劉備手中,周瑜氣得箭瘡發作,倒下馬來。 第五十二回 周瑜派魯肅前去向劉備索要荊州,諸葛亮說要等到公子劉琦百年以後才能交換荊州。劉備用馬良之計,攻打荊南四郡,諸葛亮設計先佔了零陵,又派趙雲前去攻打桂陽郡,太守趙范出降。 第五十三回 關羽攻打長沙郡,與大將黃忠展開大戰。因為二人對敵方留情,使得長沙太守韓玄認為黃忠結連劉備,正要斬殺黃忠,卻被一直對韓玄不滿的魏延所殺。孫權攻打合淝,守將張遼識破了孫權的里應外合之計,導致孫權大敗,太史慈戰死。 第五十四回 周瑜將劉備賺至東吳,欲用美人計困住劉備,但趙雲用諸葛亮之計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劉備得到孫權繼母吳國太的認可,吳國太將女兒許配給了劉備。 第五十五回 周瑜設計將劉備軟禁在東吳,趙雲用諸葛亮之計假稱荊州告急,劉備帶孫夫人一同回荊州。孫權、周瑜分別派兵攔截,但都被孫夫人喝退。諸葛亮在江邊接應劉備上船,令軍士高聲羞辱周瑜,周瑜氣得箭瘡復發,昏倒在船上。 第五十六回 鄴城的銅雀台完工,曹操與眾文武官員在銅雀台宴飲。劉備、諸葛亮對前來索要荊州的魯肅說必須取得益州之後才能歸還荊州。周瑜欲以勞軍為名襲取荊州,但計謀被諸葛亮識破,安排四路大軍等待周瑜部隊到來。 第五十七回 周瑜病逝,諸葛亮前去柴桑吊喪,回程中遇到龐統,諸葛亮告訴龐統如果不如意可去投奔劉備。劉備因為龐統容貌醜陋,將他派往耒陽縣處理事務。張飛前去耒陽縣視察,發現龐統非凡的才能,終於使龐統受到劉備的重用。 第五十八回 馬騰被曹操殺害後,馬超為報父仇,聯合韓遂攻打長安、潼關,曹操與戰不利,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幾乎喪命。 第五十九回 馬超與曹操手下猛將許褚交鋒,不分勝負。曹操用賈詡之謀,設計離間馬超、韓遂,終於使得二人反目成仇,最終韓遂被馬超砍斷手臂,但馬超也受到曹操大軍的攻擊,逃往羌中。韓遂率眾投降曹操,被封為西涼侯。 第六十回 益州牧劉璋派使節張松前去結連曹操,但張松卻反被曹操趕出許都。劉備派部將迎接經過荊州的張松,張松感激劉備之恩,臨走之前將西川四十一州地理圖本獻給劉備。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等人,一同入川。 第六十一回 孫權派周善前往荊州取孫夫人和阿斗往東吳,意在令劉備拿荊州換阿斗。趙雲追趕周善的船隊,奪回阿斗。曹操加封魏公,受九錫,率軍攻打東吳,被孫權擊敗。孫權送給曹操一封書信,曹操收到信後退兵。 第六十二回 劉備用龐統之計,襲取涪水關,斬殺守將楊懷、高沛。劉璋派張任等四人在雒城前下寨,魏延欲奪黃忠之功,破壞預定的計劃,導致戰敗。黃忠救了魏延,斬殺川將鄧賢。 第六十三回 龐統急於攻取雒城,在落鳳坡被張任的伏兵射殺。諸葛亮、張飛、趙雲兵分兩路前往西川,留關羽鎮守荊州。張飛途經巴郡,用奇計生擒巴郡太守嚴顏,嚴顏堅決不降,張飛欽佩嚴顏的志氣,以禮相待,並且用嚴顏的部隊為先鋒,提前到達涪水關。 第六十四回 諸葛亮隨後也來到涪水關,定下計策生擒川將張任,張任誓死不降,被劉備下令處斬。馬超借西羌兵攻打涼州,殺太守韋康,韋康部將楊阜假意投降馬超,暗地聯絡姜敘、梁寬、趙衢,里應外合攻破馬超,馬超妻小均被殺。 第六十五回 馬超投奔漢中張魯,張魯受劉璋之託派馬超前去營救劉璋。馬超與張飛大戰一整天,不分勝負,諸葛亮派人前去賄賂張魯謀士楊松,楊松向張魯誣告馬超欲謀反,使得馬超進退兩難,劉備趁機勸降了馬超,在馬超的輔助下攻取了益州,劉璋投降。 第六十六回 魯肅定計請關羽渡江赴會,意在索取荊州,關羽單刀赴會,最終使得魯肅之計毫無效果。漢獻帝與皇丈伏完密謀殺曹操,事機敗露,伏完全家被殺,伏皇後也被曹操下令處死。 第六十七回 曹操率兵攻打張魯,收服張魯大將龐德。楊松收受曹操賄賂,獻城投降,張魯也降了曹操。合淝守將張遼、李典、樂進三人齊心協力,在逍遙津大破孫權進攻的隊伍,自此張遼威震東吳。 第六十八回 曹操平漢中之後,率部前來援助張遼,孫權與戰不利,陳武、董襲陣亡,孫權不得已向曹操求和。道士左慈來到鄴都,施展法術戲弄曹操,曹操大怒,欲處斬左慈,卻被左慈的術法嚇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 平原神卜管輅受曹操的邀請來到許都,預言曹操將會在定軍山損一大將。少府耿紀等五人決定在正月十五夜謀殺曹操,但被曹操部將發覺,五人全部被害。 第七十回 劉備進軍漢中,張飛與曹將張郃對壘,智取瓦口關三寨,使得曹軍損失慘重。黃忠自告奮勇前去迎戰張郃,張郃被迫逃往天盪山,黃忠進兵天盪,斬殺守將韓浩、夏侯德。 第七十一回 黃忠在定軍山與夏侯淵對峙,採用了法正「以逸待勞」之計,斬殺夏侯淵。曹操率軍前來報仇,黃忠被圍,趙雲單槍匹馬前去營救,又命營寨中偃旗息鼓,獨身一人在寨門外阻擋曹軍。 第七十二回 劉備背水一戰,大破曹軍主力部隊,曹操退守斜谷,主簿楊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為惑亂軍心,將楊修處斬。劉備乘勝追擊,曹操不得已撤回許都。 第七十三回 劉備自封為「漢中王」,與曹操名爵相等,又封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為五虎大將。關羽得到劉備指令,進取襄陽,乘勝攻打樊城,樊城守將曹仁堅守不出。 第七十四回 曹操派於禁前去救樊城,使龐德為前部先鋒。於禁恐龐德立功,屢次阻撓龐德的追擊。於禁在罾口川下寨,被關羽決水淹寨,於禁統領的七軍全軍覆沒,於禁被擒,龐德被斬。 第七十五回 關羽在攻樊城時中了毒箭,神醫華佗前來為關羽刮骨療毒。東吳呂蒙用陸遜之計,使關羽不設防荊州,呂蒙率領軍士乘夜佔領烽火台,不費一兵一卒,奪得荊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將傅士仁投降。 第七十六回 曹操派徐晃前來助戰,徐晃用計大破關羽軍隊。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將糜芳,南郡也落入東吳之手,關羽被迫退守麥城。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劉封、孟達拒絕發兵。孫權派諸葛瑾勸降關羽,關羽不從。 第七十七回 孫權在麥城小路設伏,關羽、關平被孫權所擒,均被斬。關羽陰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凈點化,自此常在玉泉顯靈。孫權將關羽首級轉送給曹操,曹操將關羽以王侯之禮埋葬。 第七十八回 劉備欲進兵東吳問罪,諸葛亮苦諫方止。曹操命華佗醫治自己的頭風病,華佗說必須砍開頭顱才能去根,曹操大怒,將華佗囚於獄中。不久華佗身亡,曹操病勢轉重,對眾臣吩咐身後之事後,長嘆而死。 第七十九回 曹丕繼承王位,因為弟弟曹植不來奔喪,下令拿下問罪,曹植在極端悲憤的情況下作七步詩痛斥曹丕的不仁。廖化勸劉備處斬劉封、孟達,不料走漏了消息,孟達降魏,劉封率部與戰不利,逃回成都,卻被劉備拿下問斬。 第八十回 曹丕在眾臣勸諫之下,廢了漢獻帝,自立為皇帝,國號大魏。諸葛亮勸說劉備復興漢室,劉備再三不從,諸葛亮詐病賺劉備允諾稱帝一事。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漢。 第八十一回 劉備欲興兵伐吳,張飛在閬中預備白旗白甲,因為部將范疆、張達沒有按期完備而被張飛毒打,二人心懷怨恨,入帳刺殺張飛,逃往東吳。劉備憤恨,當即率領七十萬大軍,討伐東吳。 第八十二回 孫權派趙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孫權欲罷兵不戰,劉備不允,派關羽、張飛之子關興、張苞為前部先鋒,殺向東吳。 第八十三回 黃忠戰死,劉備愈加憤恨,加緊攻打東吳。孫權不得已將劉備仇人送往蜀軍營寨,但劉備仍然不肯罷休,定要掃平東吳。闞澤向孫權推薦陸遜為大都督,但陸遜年少,諸將大都不服。 第八十四回 陸遜設計火燒連營,劉備七百里營寨均被燒著,劉備率殘兵敗將回到白帝城。陸遜追擊至魚腹浦,諸葛亮預先在此地布下石陣,阻攔住陸遜的軍隊。陸遜擔心曹丕乘虛伐吳,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 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重,召諸葛亮等人託付後事。劉備病逝,諸葛亮立年幼的劉禪為帝,曹丕乘機派五路大軍攻擊西蜀。諸葛亮暗地調遣兵馬,退去其中四路,又將心事告訴了後主劉禪。鄧芝看透了諸葛亮的心思,諸葛亮就派他出使東吳。 第八十六回 鄧芝對孫權陳述蜀、吳兩國利害關系,終於使孫權決定斷絕與魏國的來往,聯合蜀國共同抗魏。曹丕御駕親征,南下伐吳,吳將徐盛設計大破曹丕,魏將張遼身死。 第八十七回 建寧太守雍闓結連蠻王孟獲起兵造反,諸葛亮用反間計各個擊破,平定雍闓叛亂。孟獲與諸葛亮對抗,諸葛亮設下伏兵,生擒孟獲,但孟獲並不心服。 第八十八回 孟獲倚仗瀘水天險,坐守不出,諸葛亮夜渡瀘水,孟獲帳下洞主對孟獲不滿,生擒孟獲,獻給諸葛亮。孟獲仍然不服,率兵再度反抗,遣弟孟優前去蜀營中詐降,卻被諸葛亮識破,孟獲前來接應,又被諸葛亮所擒。 第八十九回 諸葛亮棄寨而走,誘孟獲深入,設下伏兵,生擒孟獲。諸葛亮再度放走孟獲,孟獲求援於禿龍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倚仗周邊險惡的環境,認為蜀軍無法進入,但諸葛亮得到孟節的幫助,深入蠻方,孟獲被迤西銀冶洞洞主楊鋒所擒。 第九十回 孟獲因三江城失守而向木鹿大王求救,以巨獸擊退蜀兵,諸葛亮巧用假獸驅逐蠻方真獸,孟獲大敗。孟獲欲用詐降計騙過諸葛亮,但失敗遭擒。孟獲欲借烏戈國藤甲軍擊垮蜀軍,但諸葛亮用火攻消滅了藤甲軍。孟獲對諸葛亮心服口服,終於投降。 第九十一回 諸葛亮回到成都,上《出師表》一道,勸後主劉禪盡心治國。諸葛亮率領眾將北伐,令趙雲、鄧芝為前部先鋒。魏主曹丕身亡,曹睿繼立,派遣武帝曹操女婿夏侯茂引兵迎戰蜀軍。 第九十二回 西涼名將韓德帶領四子出馬迎戰蜀軍,但五人皆被趙雲所殺。諸葛亮用計生擒夏侯茂,命他前去招安安定、天水二郡太守。安定太守崔諒詐降,但被諸葛亮識破,崔諒身死。 第九十三回 諸葛亮派趙雲攻打天水城,大將姜維出迎。趙雲引軍而回,諸葛亮用反間計離間姜維和天水太守馬遵之間的關系,姜維因受馬遵所攻而降蜀,諸葛亮取了天水。諸葛亮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戰諸葛亮,軍師王朗欲說降諸葛亮,卻反被諸葛亮罵死。第九十四回 曹真欲借羌人之力擊破諸葛亮,諸葛亮用計擊敗羌軍,羌王徹里吉答應斷絕與魏國的關系。孟達欲歸蜀國,決定起兵伐魏,但計劃泄露。曹睿重新起用驃騎大將軍司馬懿,司馬懿攻破上庸,孟達戰死。 第九十五回 諸葛亮遣馬謖鎮守要塞街亭,馬謖不聽王平之言,堅持在山頂下寨,導致蜀軍的慘敗。諸葛亮在西城用「空城計」使得司馬懿產生疑心,下令撤軍。 第九十六回 諸葛亮率軍退回漢中,下令斬了馬謖,並自貶三級。吳將周魴詐降魏國,魏國大將軍曹休起兵伐吳,周魴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割斷頭發為誓。曹休進兵石頭城,卻中了埋伏,大敗而歸。 第九十七回 趙雲病逝後,諸葛亮再上《出師表》,二出祁山,卻在陳倉道口受挫。姜維詐降曹真,曹真部將費耀出兵攻擊諸葛亮,中了埋伏,費耀身死。 第九十八回 諸葛亮軍中無糧,決定退兵。魏延受諸葛亮密計,斬了前來追擊的魏將王雙。吳王孫權稱帝,改元黃龍。諸葛亮三出祁山,計破陳倉城,守將郝昭身死。 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計取武都、陰平,後主劉禪詔諸葛亮官復原職。諸葛亮欲破司馬懿,以退兵為名,大敗前來追擊的魏軍。張苞病逝,諸葛亮下令退回漢中。曹真、司馬懿入寇西蜀,諸葛亮預測一月內必有大雨,堅守不戰。 第一百回 曹真與司馬懿打賭,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陳式擅自進兵箕谷,兵馬損傷,被處斬。曹真被諸葛亮擊敗,一病不起,諸葛亮遣人送信往魏營,曹真看後氣死。諸葛亮四齣祁山,與司馬懿斗陣,魏軍大敗。司馬懿遣降將苟安散布流言,劉禪召諸葛亮回。 第一百一回 諸葛亮五齣祁山,在鹵城附近用奇計使司馬懿不敢進犯,因此士兵得以在鹵城打麥。李嚴誤了糧草,恐諸葛亮責怪,謊報軍情,說東吳入寇。諸葛亮撤軍回蜀,張郃前往追擊,諸葛亮在木門道設下伏兵,射死張郃。 第一百二回 諸葛亮六齣祁山,准備攻擊司馬懿營寨,但卻被司馬懿預先發覺,吳班戰死。諸葛亮在上方谷製造木牛流馬運糧,司馬懿決定仿造,但諸葛亮卻設計將魏軍的木牛流馬盡數奪得。 第一百三回 諸葛亮設計將司馬懿困在上方谷,放火焚燒,但天降大雨,司馬懿得以逃脫。諸葛亮患病,自知時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長壽命,但還差一天就成功的時候,大燈被魏延失足撲滅。 第一百四回 諸葛亮病重,喚姜維、楊儀等人託付後事。劉禪差李福前來問安,李福向諸葛亮詢問後繼者。諸葛亮病逝,姜 維等人用諸葛亮的木像瞞過司馬懿,因此蜀兵得以退回。 第一百五回 魏延不滿楊儀領兵,起兵造反,楊儀用諸葛亮遺計斬了魏延。曹睿在魏國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拆取故漢所遺承露盤,以求長生不老。 第一百六回 遼東公孫淵起兵造反,司馬懿率兵前去平定,斬了公孫淵,遼東平定。曹睿身死,曹芳即位,權臣曹爽設計撤去司馬懿兵權,司馬懿為消除曹爽的戒心,詐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 第一百七回 司馬懿用計除掉了曹爽,曹爽親族夏侯霸心懷不安,投降蜀國。姜維乘魏國內亂而伐魏,卻被郭淮、陳泰用計擊敗,姜維不得已而退兵,在路上設下連弩,防止追兵。 第一百八回 司馬懿病卒,司馬師、司馬昭掌管魏國大權。吳主孫權亡,孫亮繼立,司馬昭乘機伐吳,吳將丁奉率領步卒上敵船,一舉擊敗魏國船隊。吳國皇族孫峻對太傅諸葛恪不滿,設計謀殺諸葛恪,掌握吳國兵權。 第一百九回 姜維二伐中原,斬魏將徐質,將司馬昭困在鐵籠山上,但救兵來到,司馬昭乘機下山。魏兵請羌兵來助,姜維退走,郭淮來追,被姜維射殺。司馬師掌握大權,魏主曹芳欲謀殺司馬師,但被司馬師發覺,廢曹芳為齊王,另立曹髦為帝。 第一百十回 魏將毋丘儉、文欽起兵反對司馬師的暴政,文欽之子文鴦率兵突入魏營,所向披靡。司馬師眼瘤發作,不治身亡。司馬昭鎮壓了毋丘儉叛亂。姜維乘機三伐中原,背水一戰,擊敗魏將王經,但隨後因輕入敵境,被魏將鄧艾設計擊敗。 第一百十一回 姜維四伐中原,鄧艾設計將姜維困於段谷,蜀將張嶷陣亡,姜維退回蜀地。魏將諸葛誕起兵討伐司馬昭,結連東吳共同進兵,東吳大將軍孫綝派兵援救,司馬昭起兵前往鎮壓。 第一百十二回 諸葛誕暴虐無度,部將皆出城而逃。吳將全端、文鴦等人投降司馬昭,諸葛誕被殺。姜維乘諸葛誕叛亂,五伐中原,與鄧艾父子交鋒。鄧艾用緩兵之計延捱時日,諸葛誕失敗之後,姜維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 吳國大將軍孫綝廢吳主孫亮為會稽王,另立孫休為帝。老將丁奉聯絡張布設計殺了孫綝,東吳

8. 三國演義故事情節一百字左右,急用!!!!!!!!!!!!謝謝!!!!!!!!!!

赤壁之戰
曹操敗走華容道,逃亡途中遭遇關羽的以昔日之情為重。關羽則認版為過去替曹操權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危,已經報答了曹操。面對曹操的求情,不敢以私廢公。曹操又以「五關斬將」之事,及信義之德向關羽求情。最終,關羽不顧此前與孔明立下的軍令狀,於華容道義釋曹操。

9. 為三國演義等中的人物寫人物故事(只要寫出梗概,500字左右)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集體表現了統治者之間政治和軍事斗爭。該書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分24卷,240則,每則一個七言標題。此後新的刊本迭出,卷數、回目、引用詩詞等均有改動。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演義》進行了修訂,遂成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國古代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作。明代小說家羅貫中依據有關三國的歷史、雜記,在廣泛吸取民間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成果的基礎上,加工、再創作了這部長篇章回小說。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復雜斗爭。通過這些描寫,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時代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其結構宏偉而又嚴密精巧,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小說也反映了作者對農民起義的偏見,以及因果報應和宿命論等思想。戰爭描寫是《三國演義》突出的藝術成就。這部小說通過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斗爭,運用誇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注】。《三國演義》標志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斗爭經驗、推動歷史演義創作的繁榮等方面都起過積極作用。
《三國演義》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和清毛宗崗增刪評點的《三國志演義》。

註:《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後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 有的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的不足之處是人物性格缺乏發展變化,有的人物渲染誇張過分導致失真。

《水滸傳》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開頭寫了一個一向被人厭棄的破落戶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後來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帥府太尉,而這位皇帝也不過是個專會串瓦走舍的浮浪紈絝兒。他的親信大臣還有蔡京、童貫和楊戩等,他們構成了一個最高統治集團,蔡、高等人以他們的親屬門客為黨羽心腹,如梁世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之流,在他們的下面,則是一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狼狽為奸,殘害忠良,欺壓良善,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形成了一個統治網。《水滸傳》在揭露這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如何欺壓人民的罪行時,首先敘述了高俅迫害王進的故事,因為王進的父親早年比武時,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帥府太尉後,到任的第一天就官報私仇,無端責罰王進,害得王進連夜奉母逃走。作者還寫了高俅為了讓兒子霸佔林沖的妻子,千方百計謀害林沖。高俅作為那個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體現了兇殘、陰險的權□特點,也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丑惡和腐朽的本質。此外,《水滸傳》中還寫了地主惡霸的種種作惡行為,如鄭屠霸佔金翠蓮,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毛太公勾結官府構陷獵戶解珍、解寶。
【藝術成就】
《水滸傳》在藝術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寫出復雜的性格內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環境的依據,同時隨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展。人物形象帶有理想色彩,同時又深深地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滸傳》不單以情節的生動緊張取勝,還有較豐富真實的細節描寫。小說在民間口語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通俗、簡練、生動、富於表現力的文學語言。與內容相適應,前70回連環套式的藝術結構也獨具特色。《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對於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因此當他們一旦造反後,他們的反抗性也最強,什麼統治階級的法度條例,對他們毫無約束,象李逵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他們為了起義的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贊揚,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於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啟發人們去愛什麼人,恨什麼人。金聖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聖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中國的農民富有武裝斗爭的傳統和經驗,但用文學形式來歌頌農民戰爭,並且真實生動地作全面的藝術再現的,只有《水滸傳》。《水滸傳》在記敘歌頌起義軍的武裝斗爭時,還比較重視戰爭經驗的總結,起義軍戰勝敵人,不僅憑勇敢,還靠智慧。《水滸傳》中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莊」是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毛澤東曾經贊揚「三打祝家莊」是合乎辯證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義軍在這次戰役中能夠重視調查研究,對敵分化瓦解,並採取打入內部里應外合的辦法,終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水滸傳》中有關戰爭的描寫,可與《三國志演義》相媲美。清代劉鑾的《五石瓠》里說:明末農民起義軍的張獻忠「日使人說《三國》、《水滸》諸書,凡埋伏攻襲皆效之」。 《水滸傳》中所描寫的起義軍的政治主張,雖然說得不十分明確,卻可以看到他們有著「八方共域,異姓一家」,不管什麼出身「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的理想。聯繫到他們「殺富濟貧」的行動,表現了人民反對封建經濟的貧富懸殊和政治上的等級貴賤之分,反對封建社會的階級剝削和政治壓迫,這是對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思想的宣戰,反映了廣大受壓迫人民的願望。《水滸傳》中用以組織群眾和團結群眾的思想基礎是「忠義」。這里所說的義,它在某種程度上注入了被壓迫階級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觀念,這一點,有些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是有所覺察的。明人郎瑛就說過:「逆料當時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這實際上是說《水滸傳》所說的義不完全同於歷來統治階級所說的義。在中國封建社會里,下層人民也常講義,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產生一種團結禦侮的願望,這種願望,在為生活所迫、流落他鄉異地的一些遊民身上,反映得尤為強烈,他們最講朋友之間的義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進而至於「濟困扶危」、「殺富濟貧」,都是「義」的表現。因此,《水滸傳》中所寫的義,在特定的環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壓迫的性質,而不同於儒家的綱常倫理中的「義」。但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滸傳》里的「義」,還不能取代舊的倫常觀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滸傳》里的「忠」,有忠於梁山事業的內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許多場合里,「忠孝」這種封建倫理大節被放在首位,而把「義」置於次要地位,這就是江湖義氣沒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現,梁山泊一些斗爭性最強、革命最堅決的人物,最終也不免在講義氣的情況下跟著宋江接受招安,義氣服從了忠君,就是《水滸傳》所寫的「義」本身存在嚴重缺陷的證明。《水滸傳》作者歌頌梁山義軍,卻又反對方臘起義,實際說明他同情、歌頌的是一種不徹底的農民起義,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義,不「僭號稱王」的起義。所以,《水滸傳》中出現了「替天行道」的口號。「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義,但是由於遵奉天命,這就不能突破君主觀念,因為在封建社會里,正是統治階級借天命來欺騙人民,所謂「奉天承運」,「天命所歸」,歷來帝王正是借天命來統治萬民的。《水滸傳》中「替天行道」的意義,說的是朝廷無道時,由這些好漢來「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則是「□臣蒙蔽了聖聰」,因而他們造反便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終又不得不歸服天子腳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終於換成「順天」、「保國」了。這也是《水滸》英雄們最終走上悲劇結局的原因之一。在《水滸傳》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為梁山泊領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動,關系著整個梁山事業的興衰和存亡。宋江出身於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經史」,養成 「忠孝」觀念,後來在縣里作了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對於衙門里公事和官府的應酬,十分熟悉。他雖為官府中人,卻又喜歡結交江湖上好漢,對下層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濟人貧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時雨」的美名。這樣的一種特殊經歷,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兩面性,一方面他要作個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觸中,使他較多地了解下層人民的苦難和願望,又成為仗義扶危、同情勞動人民對官府的反抗行為的人物。總之,宋江在上樑山之前,他對人民的造反,只是抱著同情態度,或在某種情況下在行動上作一點有限的支持。從他思想上說,他是不願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他後來上樑山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他是一個廣有謀略的人物,決不甘心長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著他的才能將來能夠「為國立功」,作出一番事業來。「博得個封妻蔭子」,以圖日後 「名垂青史」。而當時朝政黑暗,□臣當道,一些才能之士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恰在這時宋江又犯了殺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後題了反詩,被江州知府拿住,問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漢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這時,宋江才上了梁山。宋江有組織才能,善於團結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聲譽,前後有大批好漢隨他上山,壯大了山寨力量,給山寨事業帶來了一番興旺發達的氣象。梁山起義軍在他的領導和指揮之下,接連打了許多勝仗,給予一些貪官污吏以嚴重的打擊和懲罰,並且震動了朝廷,這些勝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勞分不開的。但由於他忠孝觀念根深柢固,雖造了反而這種觀念並未改變,這就伏下了他日後接受招安的契機。他上了梁山後口口聲聲說皇帝是「至聖至明」,只是「□臣當道,讒佞專權。」他反復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負朝廷」,「只被濫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權借水泊棲身」,「專等朝廷招安」。他在與官軍對陣中,總是想到如何為日後的招安預留地步。這樣,梁山起義軍的力量越強大,梁山的事業越興旺,也就越為宋江的受招安積累資本。他終於在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打得朝廷軍隊大敗虧輸之後,光榮體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義事業斷送。宋江投降之後,又奉朝廷之命去鎮壓方臘起義軍,正如魯迅說的:「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這是對《水滸》的最尖銳的批評,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嚴重局限。火燒草料場 選自明代崇禎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插圖《水滸傳》全書可分前後兩大部分,前半寫各路英雄紛紛上樑山大聚義,打官軍,受招安。後半有五個部分組成,即征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及結局。其中田虎、王慶兩部分是後來加的,今所見較早的百回本,征遼之後緊接平方臘。但有的研究者認為,征遼也可能是插增的,因為第一,征遼的事不同於受招安和平方臘,歷史上無跡可尋。其次,和平田虎、王慶一樣,征遼中梁山一百單八人無一死亡。這個看法尚有爭論。從思想內容來說,《水滸傳》前半是寫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階級矛盾的,後半則是寫忠臣反□臣,是反映統治階級內部的忠□矛盾。作者寫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現出嚴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愛國思想,魯迅說: 「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但一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於官兵的盜來抵抗他。」這話是有根據的,水滸故事流傳的時間正是民族矛盾尖銳的時代,《水滸傳》的後半部分寫宋江等人受招安,和這一背景不無關系。而征遼部分的出現,則是這一思想的繼續和發展。至於忠臣反□臣,也是和這一思想有關的。在小說結尾寫「史官有唐律二首哀輓」 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說:「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水滸傳》的作者是把宋江作為忠臣來描寫的。第85回遼國歐陽侍郎招降宋江,吳用向宋江獻策:要富貴,投降遼國;要忠義,報效宋朝。宋江說:「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這里的「盡忠報國」實際上就是具體歷史條件下的民族立場。宋江投降之後,「水滸」英雄始終受□臣排擠、打擊和陷害,最後宋江等被□臣害死。這樣的悲劇結局,對於揭露統治者的罪惡,和作者對受招安者的鑒戒來說,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總之,《水滸傳》通過藝術形象表現的「官逼民反」的現象,深刻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本質,它所表現的梁山泊英雄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有力地沖擊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它描寫的梁山義軍受招安後盡管講忠義,打外敵,平內亂,還是不見容於當權執政者,還是落得悲慘的結局,也深刻地傳達了一種歷史教訓。《水滸傳》的藝術特色《水滸傳》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眾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說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弦。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群眾的,而是緊緊圍繞著「官逼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布,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惡氣。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為強。 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畏強暴,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閱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斗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脫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里,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為頭的踢到糞坑裡去了。這些都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痹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娘。他為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為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著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說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干,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閑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裡,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准確和細致。《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發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武松醉打蔣門神 選自明代萬曆容與堂刻本《忠義水滸傳》插圖《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准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敘事、表情,極為靈動傳神。《水滸傳》敘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敘事和冗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著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為猶豫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上了崗子。這里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敘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松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為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准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說:「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裡怎麼想,口裡就怎麼說,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什麼客套和應酬之事,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樑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只有李逵才說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