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秋收起義的故事

秋收起義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1 17:36:15

① 秋收起義梗概

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起義中放棄了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② 概括 秋收起義 的主要內容

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8月18日,改組後的湖南省委在長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開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的計劃。毛澤東在會上著重闡述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思想。會議決定要與國民黨徹底劃清界限,旗幟鮮明地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號召群眾,並確定集中力量在湘東贛西發動以長沙為中心的武裝起義。
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萍鄉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崇陽和通城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
為便於領導秋收起義,省委確定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分為兩個,一個是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的黨的前敵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書記,作為武裝起義的軍事指揮機關。另一個是黨的行動委員會,由起義地區各地方黨委負責人組成,任命易禮容為書記,負責地方工作。1927年9月初,湖南省委決定1927年9月9日開始破壞粵漢和株萍鐵路,11日各縣起義,16日長沙起義。
這次秋收起義不沿用國民革命軍的番號,而將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三個團: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為主力編為第一團,團長鍾文璋;

《秋收起義》何孔德、高泉、紀曉秋、陳玉先
以安源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萍鄉等地的農民自衛軍編為第二團,團長王新亞;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一個營和瀏陽部分工農武裝編為第三團,團長蘇先駿。參加起義部隊共約5000人。此外,在起義前,還收編了當地的土匪武裝邱國軒的一個團。起義部隊以奪取長沙為目標,具體部署了各團的行動計劃。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按預定計劃爆發。參加起義的鐵路工人和農民,首先破壞了岳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
第一團從江西修水出發,向長壽街進攻,1927年9月10日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這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乘機叛變。當第一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邱部突然襲擊,致使該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步槍200多支,團長鍾文璋失蹤,被迫向瀏陽轉移。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佔了老關、醴陵,又北進佔領瀏陽。由於部隊麻痹輕敵,1927年9月16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第三團於1927年9月11日在銅鼓起義,勝利佔領了白沙鎮,1927年9月12日又佔領東門市。1927年9月14日敵人兵分兩路包圍第三團,該團被迫向上坪撤退。[1]
鑒於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斗爭,發展革命力量。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1927年9月23日,起義部隊在江西萍鄉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1927年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1927年9月29日,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混亂,組織紀律性差。當天晚上,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3日,起義部隊離開三灣村,開始向井岡山進軍。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③ 《秋收起義》是有關毛主席的故事

「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毛澤東領導了著名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從此走上了領導中國革命武裝斗爭的軍事生涯。秋收起義的發動沉重打擊了湘贛兩省的反動勢力,也由此揭開了中國革命斗爭由城市轉向農村,進行工農武裝割據的序幕,而這一切的順利實現,是和毛澤東在秋收起義中的幾次關鍵抉擇所分不開的。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面對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瘋狂屠殺共產黨員的危急局勢,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制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

由於汪精衛叛變革命,一九二七年八月的兩湖已經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為了回湘組織起義,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於八月十二日從武漢秘密回到長沙。一回到湖南,從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八日間,毛澤東就馬不停蹄的開展了多次社會調研。他在送楊開慧回長沙城外板倉村老家的時候,在楊開慧家裡,毛澤東邀請了五位農民、一位篾匠和一位小學教師開了兩天調查會,了解到當地農民要求全盤解決土地問題的想法和對局勢的看法。回長沙城後,他又召集了由湘潭韶山來省城的五位農民開會,在同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毛澤東又充分地了解到鄉村一般群眾對社會局勢和對國共兩黨的一些看法。通過這些調研,毛澤東發現當得知國民黨軍隊殘酷鎮壓工農運動後,群眾對國民黨的看法已完全改變了。因此,對組織領導秋收起義舉什麼旗的問題毛澤東有了新的決定。

眾所周知,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是起義的首要問題,但是當時在這個問題上,黨內很多人卻和毛澤東的想法不同。南昌起義時,周恩來、賀龍等按照中央事先的決定,在起義時仍使用的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旗號。起義後,他們在原江西省政府召開有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參加的聯席會議,選舉產生革命委員會作為新政權。在八七會議上,會議文件也依然提出要聯合國民黨左派一起斗爭。且當時中央的負責同志認為,在湖南國民黨左派的下級黨部比任何省要有基礎,更需要團結他們共同斗爭,所以起義仍需要以國民黨左派的旗幟為號召為宜。 但是在准備起義的實際過程中,根據對湖南客觀社會形勢的劇烈變動的觀察分析和對和群眾心理狀態等實際情況所進行認真調研,毛澤東很快發現,國民黨的旗幟已經失掉了群眾的信仰,他主張秋收起義不能再照八七會議規定的那樣打國民黨左派旗幟了,而應該高高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子。

八月十八日,毛澤東出席了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的湖南省委會議。會上,針對黨內有人還對國民黨存在幻想的情況,毛澤東發言,他掃視全場,吸了一口煙,說道:「國民黨的招牌還能要嗎?我看不能要了,國民黨的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已經完全是一面黑旗。」講到這里,有人發問「不打國民黨的旗號,那我們怎麼辦?」毛澤東斬釘截鐵地說:「我們要舉起自己的旗幟,只有共產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才能號召群眾。」講到這里,有人當即鼓掌贊同,毛澤東的這一觀點很快得到了與會大多數同志的贊成。會後,毛澤東為此向中央寫信解釋說:「這一點我在鄂時還不大覺得,到湖南來這幾天,看見唐生智的省黨部是那樣,而人民對之則是這樣,便可以斷定國民黨的旗子真不能打了,再打則必會再失敗」。

在毛澤東的主張下,湖南省委決定成立以中國共產黨的旗號來號召群眾,領導起義,並制定了湖南省的中國共產黨組織同國民黨完全脫離關系、組織工農革命軍、沒收大地主以及中小地主的土地財產、在湖南建立獨立於國民黨的共產黨力量、組織工農兵蘇維埃的五項起義綱領。事實證明,正是毛澤東所主張的高高舉起中國共產黨的旗號和這些正確的起義綱領對吸引號召群眾起來參加革命起了關鍵的作用,也正由於此,才有了中國革命日後「喚起工農千百萬」的壯舉。

④ 秋收起義的故事

秋天到了,太祖就在湖南起事了,想打長沙打下來,鑽到井岡山,一下好多年,最終建立了我們的新中國

⑤ 秋收起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介紹

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

8月18日,改組後的湖南省委在長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開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的計劃。毛澤東在會上著重闡述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思想。

會議決定要與國民黨徹底劃清界限,旗幟鮮明地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號召群眾,並確定集中力量在湘東贛西發動以長沙為中心的武裝起義。

為便於領導秋收起義,省委確定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分為兩個,一個是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的黨的前敵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書記,作為武裝起義的軍事指揮機關。

另一個是黨的行動委員會,由起義地區各地方黨委負責人組成,任命易禮容為書記,負責地方工作。9月初,湖南省委決定9月9日開始破壞粵漢和株萍鐵路,11日各縣起義,16日長沙起義。

這次秋收起義不沿用國民革命軍的番號,而將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三個團: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為主力編為第一團,團長鍾文璋。

以安源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萍鄉等地的農民自衛軍編為第二團,團長王新亞;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一個營和瀏陽部分工農武裝編為第三團,團長蘇先駿。參加起義部隊共約5000人。

此外,在起義前,還收編了當地的土匪武裝邱國軒的一個團。起義部隊以奪取長沙為目標,具體部署了各團的行動計劃。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按預定計劃爆發。

參加起義的鐵路工人和農民,首先破壞了岳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第一團從江西修水出發,向長壽街進攻,9月10日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

這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乘機叛變。當第一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邱部突然襲擊,致使該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步槍200多支,團長鍾文璋失蹤,被迫向瀏陽轉移。

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佔了老關、醴陵,又北進佔領瀏陽。由於部隊麻痹輕敵,9月16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

第三團於9月11日在銅鼓起義,勝利佔領了白沙鎮,9月12日又佔領東門市。9月14日敵人兵分兩路包圍第三團,該團被迫向上坪撤退。

鑒於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

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斗爭,發展革命力量。

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9月23日,起義部隊在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

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9月29日,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混亂,組織紀律性差。

當天晚上,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3日,起義部隊離開三灣村,開始向井岡山進軍。

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5)秋收起義的故事擴展閱讀:

一、秋收起義的歷史意義:

1、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

共產黨提出的主張,「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口號,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決策為人民群眾所擁護,所以,秋收起義發動後,各地的農民群眾廣泛響應,願意跟著共產黨,為窮人打天下。

2、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的嶄新認識

在革命遭受嚴重挫折之後,通過八七會議,中國共產黨糾正了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錯誤,把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八一南昌起義之後,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在湘鄂粵贛四省舉行農民秋收暴動的決定。最後由中共中央特派員、湖南省委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實施的湘贛兩省農民秋收起義,就是共產黨人對武裝斗爭有了嶄新認識後的重大舉措。

3、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偉大實踐

在八一南昌起義爆發以後,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在組織和部署秋收起義的過程中,中共中央要求這次暴動要「以農會為中心」,要「奪取一切政權於農民協會」。

在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隊伍中,除了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其他的都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湖北崇陽和通城的部分農軍。

4、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勇於改正錯誤的重大舉措

當蔣介石反革命勢力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日益膨脹,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內的斗爭愈演愈烈之時,陳獨秀受共產國際代表影響,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形勢。

害怕共產黨員和工農代表參加革命政權會影響到國共合作,更不支持工農武裝力量的發展,以致在上海和武漢等地都發生強迫工人糾察隊交出槍支的事件。

在農村,也限制農民革命,反對農民建立和掌握政權。陳獨秀在右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致在國民黨反動派叛變之時,共產黨沒有強有力的武裝力量加以制止。

但是,中國共產黨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起義影響

1、毛澤東敏銳地做出了判斷和決策即「上山」,在敵對勢力薄弱的地方保存並發展我們有生的武裝力量。

2、三灣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的建設解決了關鍵性問題,一是從組織上鞏固了工農革命軍這支剛剛誕生而又損失重大的革命隊伍,為她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二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從根本上解決了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的領導權問題;三是建立了軍隊中民主制度,為無產階級革命軍隊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官兵關系。

3、開創了根據地建設與發展模式。在部隊到達井岡山以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主持下,開始了革命根據地建設的探索。

通過不斷的實踐,為了在當時的具體情況下培養並壯大革命的力量,共產黨開始探索新的革命根據地發展模式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結果。

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以及革命根據地結合在一起的根據地建設模式,在日後我黨的發展與壯大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秋收起義

⑥ 秋收起義的主要人物是誰故事的主要內容給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我的感想

毛澤來東是主要人物,源
主要內容: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
我的感想: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沉著冷靜,還要隨機應變

⑦ 秋收起義事件的主要內容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另一個是1927年中共黨人發動反抗國民黨右派的起義——廣州起義)。中國人民革命史開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秋收起義的爆發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工農軍隊,設計製作並率先起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面旗幟,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詩詞中所說的:「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最後,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部隊轉兵井岡山,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從此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

(7)秋收起義的故事擴展閱讀:

領導人:秋收起義中,湖南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擔當領導者和主力軍。毛澤東、彭公達、羅榮桓、譚政、何長工、譚震林、宋任窮、張子清、楊立三、曾士峨、鍾期光、郭鵬、劉先勝、楊梅生、張令彬、譚希林、賴毅、龍開富、楊世明、餘光文、王耀南、潘振武、李子驥、滕代遠、朱少連、蔡會文、伍中豪;

尋淮洲、劉炎、王楊烈、郭詠泉、謝南嶺、袁健、潘福岩、戴奇、徐洪、塗正坤、劉型、宋裕和、劉東軒、邵振維、彭商人、羅梓銘、鄧乾元、李白、王首道、鄧乾元、孔荷寵、劉建中、楊岳彬、蘇先駿、李貞、李幼軍、余賁民、余灑度、張啟龍、陳樹湘、陳毅安、歐陽健、周昆、袁德生、徐洪、程翠霖、蔡鍾、潘心源、陳培蔭、鍾皿浪等領導或參加秋收起義。

湘東、湘中地區的共產黨人和工農武裝,包括集結在湘贛邊界的國民革命軍和工農革命軍,安源工人,平江、瀏陽、醴陵一帶的農民,為秋收起義浴血奮戰,譜寫了壯烈的武裝暴動和進軍井岡山之歌。

⑧ 秋收起義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

秋收起義的時間:1927年9月9日

秋收起義的地點: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

秋收起義的人物:毛澤東、盧德銘領導

秋收起義的故事:

1927年8月,共產黨領導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奉黨中央之命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得知起義軍已退出南昌,便來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駐扎待命。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參加起義的鐵路工人和農民,首先破壞了岳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第一團從江西修水出發,向長壽街進攻,1927年9月10日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

這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乘機叛變。當第一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邱部突然襲擊,致使該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步槍200多支,團長鍾文璋失蹤,被迫向瀏陽轉移。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佔了老關、醴陵,又北進佔領瀏陽。

由於部隊麻痹輕敵,第三團於1927年9月11日在銅鼓起義,勝利佔領了白沙鎮。

1927年9月14日,敵人兵分兩路包圍第三團,該團被迫向上坪撤退。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余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

1927年9月16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

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斗爭,發展革命力量。

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

1927年9月23日,起義部隊在江西萍鄉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

1927年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

1927年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1927年10月3日,起義部隊離開三灣村,開始向井岡山進軍。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8)秋收起義的故事擴展閱讀:

起義意義

第一,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共產黨提出的主張,「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口號,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決策為人民群眾所擁護,所以,秋收起義發動後,各地的農民群眾廣泛響應,願意跟著共產黨,為窮人打天下。

第二,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的嶄新認識。在革命遭受嚴重挫折之後,通過八七會議,中國共產黨糾正了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錯誤,把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八一南昌起義之後,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在湘鄂粵贛四省舉行農民秋收暴動的決定。最後由中共中央特派員、湖南省委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實施的湘贛兩省農民秋收起義,就是共產黨人對武裝斗爭有了嶄新認識後的重大舉措。

第三,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偉大實踐。在八一南昌起義爆發以後,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在組織和部署秋收起義的過程中,中共中央要求這次暴動要「以農會為中心」,要「奪取一切政權於農民協會」。

第四,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勇於改正錯誤的重大舉措。

當蔣介石反革命勢力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日益膨脹,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內的斗爭愈演愈烈之時,陳獨秀受共產國際代表影響,以致在上海和武漢等地都發生強迫工人糾察隊交出槍支的事件。在農村,也限制農民革命,反對農民建立和掌握政權。

陳獨秀在右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致在國民黨反動派叛變之時,共產黨沒有強有力的武裝力量加以制止。但是,中國共產黨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就是典型的例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秋收起義

⑨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三者之間的聯系

井岡山會師來是秋收起義部隊源與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是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重大意義的兩次起義。這兩次起義相隔的時間很近,空間距離也不遠,兩者之間有密切聯系。

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都與中共中央布置的湘鄂贛粵四省暴動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四省暴動的大框架下,兩次起義在戰略上有著互相支援、互相響應的作用。

另外,中央曾指示南昌起義部隊調兵支援秋收起義,原定參加南昌起義的部分部隊參加了秋收起義,兩軍在井岡山會師前曾有聯系,兩次起義保留力量歷經幾個月的艱苦轉戰後,最終在井岡山匯聚成一支新力量,史稱井岡山會師。

⑩ 小學課文《秋收起義》 春雷:炸開了文家市層層密布的黑雲,文家市的天亮了。請問誰有這篇課文的原文

你完全可以在網上面搜索一下這篇文章,就會出來他的原文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