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茶道故事

茶道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1 11:11:23

❶ 以日本女子茶道為主題,及其有關故事等等,多多益善

在明治初期茶道的衰退期,家元和數寄者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使茶道得到復興和發展,為近代茶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戰後,隨著數寄者的消退 ,茶道界的領導地位重新回到了家元手中,茶道人口不斷增加。據說當今日本茶道人口達到了數百萬,其中女性佔了大多數。

女子教育和茶道
要了解當今茶道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女性擁戶群 ,還得追溯到明治時代,在明治時代以前,茶道是男性的專屬,女子學教的茶道教育。
明治八年一月,36歲的跡見花蹊在東京神田中猿樂町設立了跡見女子學校,並在學校教學科目中設點茶一項,這是學校茶道的初始。跡見花蹊於天保十一年四月九日出生在大阪的木津村,20歲時繼承其父經營的「寺子房」,精通漢學繪畫的他對茶道也情有獨鍾,他從實踐性的教育觀點出發,充分認識到學校茶道教育重要性。
明治十二年,京都女子學校也設立了點茶課程。明治二十年,當時的文部大臣森有禮提到,「國家富強的根本在於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於女子教育」,「女子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成為賢妻良母所必須的氣質才能」,強調了女子教育中藝能課程的重要性。從明治中後期開始,各地的女子學校紛紛設立茶道課程。到大正後起,京都市立第一高等女子學校三年級中有150多人、四年級中有100多人、五年級中有50人左右希望學習茶道課程。茶道開始被認為是一種女性所必需的教養。當然,女子學校茶道教育的盛行和各茶道流派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其中以里千家最為積極。明治二十年代,里千家十一世家元玄玄齋的長女猶鹿子到學校授課茶道,此後,歷代里千家家元均擔當了女子學校的茶道課程。他們希望通過學校教育的滲透 ,使茶道在女性中得以普及。在他們的努力下,到大正末期。女性的茶道人口超過了男性,此後更是佔了主體的地位。
戰後的普及
二戰後已逐漸普及的茶道在戰後更是迎來了急劇繁榮時期。里千家十四世家元淡淡齋在戰後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經過長期的戰士生活,女學生們都忘不了女子應有的樂趣,現在當務之急是 使其重回軌道」,「今後經進一步徹底是茶道得到普及,使它不僅面向茶人,更面向大眾。」 淡淡齋的願望很快就得到了實現,僅乳昭和三十年代以後,大宗文化特別是女性文化的時代到來,媒體、文化中心等信息產業日趨發展,家元制度下的茶到組織日益完善,茶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
昭和三十年代後,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逐漸電器化,主婦在時間和金錢上日漸寬裕。這時出現的文化中心為他們提供了學習茶道的場所。文化場所多由報社等信息產業主辦,定期邀請各流派的茶人舉辦茶會,並通過大量的廣告宣傳,吸引人們前來參加。此外,茶道與電視的結合也對茶道的普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茶道節目最早出現在電視上是在昭和三十年代初期,昭和三十九年一月七日,NHK的婦女網路節目中開始傳播茶道系列講座。茶道節目在全國的播出,吸引了更多的女性加入到茶道世界中。(

❷ 茶道是起源於中國最早什麼年代有什麼起源的故事和特殊意義嗎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深入人民各階層。同樣少數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形成發展

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若論其起緣就要追溯到漢代,有正式文獻記載(漢人王褒所寫《僮約》)。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國文學史上,提起寒賦,首推司馬相如與楊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馬相如曾作《凡將篇》、楊雄作《方言》,一個從葯用,一個從文學角度都談到茶。 晉代張載曾寫《登成都樓詩》:「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
漢代文人倡飲茶之舉為茶進入文化領域開了個頭。而到南北朝時,幾乎每一個文化、思想領域都與茶套上了關系。在政治家那裡,茶是提倡廉潔、對抗奢侈之風的工具;在詞賦家那裡,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的手段;在佛家看來,茶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這樣,茶的文化、社會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國茶文化初現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與當時的經濟、文化、發展相關。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茶經》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則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宮廷茶文化的出現,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間鬥茶之風的興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為點茶法並講究色香味的統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現泡茶法,為飲茶的普及、簡易化開辟了道路。宋代飲茶技藝是相當精緻的,但很難溶進思想感情。由於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數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與相關藝術融為一體的過程。像徐鉉、王禹 、林通、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黃庭堅、梅堯臣等文學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詩人有茶詩,書法家有茶帖,畫家有茶畫。這使茶文化的內涵得以拓展,成為文學、藝術等純精神文化直接關連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飲茶作為增進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進新居,左右鄰居要彼此「獻茶」;鄰居間請喝茶叫「支茶」。)這時,茶已成為民間禮節。
宋朝人拓寬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復、瑣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文人也無心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在茶中表現自己的清節,磨練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這兩種思潮卻暗暗契合,即茶藝簡約,返樸歸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制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繁瑣,但茶風趨向纖弱,不少茶人甚至終身生泡在茶里,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❸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從茶文化角度評論

你說的是茶文化嗎,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

❹ 茶道六君子,為什麼茶道六君子,有什麼由來和故事

茶道六君子的由抄來襲
「六君子」三個字出自蘇東坡詩集中《送周朝議守漢川詩》:「茶為西南病,甿俗記二李。何人折其峰,矯矯六君子。」
李杞和李稷二位高官,身居要職不允許茶葉通商,只讓官府壟斷銷售,還在收茶的時候把稱作了手腳,西南百姓苦不堪言。相繼有正義的官員舉報此事,又因為二李每年給國庫創造的稅收過高,反而被皇帝貶官甚至流放到苦寒之地。
其中被貶官和流放的六個官員代表分別是:師道、正儒、張永徽、吳醇瓮、呂元鈞、宋文輔。他們雖然家庭遭受流放,卻嚴重影響了朝廷的決議。不久西南地區允許茶葉通商。這六位君子為了茶葉的流通犧牲了自己的仕途,甚至犧牲了全家人的幸福和生命,在利益面前保持正義和正確言論。
充分體現了傳統儒仕「捨生取義」的高尚情操,和中國儒家知識分子畢生追求的「文死諫、武死戰」精忠報國的無私情懷。不僅備受當時百姓的推崇敬仰,愛茶的大文豪蘇東坡稱贊他們六人為六君子。慢慢的還把茶具當中必須用的六樣工具稱為茶藝六君子。紀念他們為了茶葉和百姓作出的貢獻!

❺ 中國茶文化的小故事

1、古代有位茶農,平常非常喜歡種茶。茶農篤信佛教,日夜參拜觀音,並以清茶供奉。某夜,茶農睡夢中夢見自己走到了一條河流旁邊,在河流邊有一株茶樹,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後來,茶農就挖回家中種植在鐵鼎中,這株茶樹因觀音托夢所得,故而取名為「鐵觀音」。

2、華佗論茶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在《食論》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意思是「茶的味道苦澀,飲後能使人深思熟慮、開拓思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關於茶具有葯用價值的記載。

華佗常年奔波在江淮一帶采葯,為民治病,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據說他累的時候,只要喝到一杯清茶,疲憊頓時消失,於是深深地體會出「苦茶久食,益意思」的見解。

3、相傳,乾隆微服私訪來到杭州一座酒樓,因時值清明,於是將隨身攜帶的龍井新茶讓店裡的伙計沖泡。細心的伙計看到乾隆內著的龍袍露出一角, 的茶葉緊張的告訴正在烹調蝦仁的老闆,老闆驚慌地將伙計手中的茶葉當成蔥花撒在鍋里,沒想到乾隆嘗過這道菜後,連連稱好,從此這道菜變流傳下來,直到今天。

4、傳說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奉朝廷之命帶兵南下與楊幺領導的農民作戰。由於岳家軍多來自北方中原大地,進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腹脹,嘔吐,腹瀉,乏力,眼看著難以正常作戰。平時喜讀醫書的岳飛將當地盛產的茶葉,芝麻,生薑,黃豆一起熬煮讓屬下飲用,果然治好了軍中的惡疾。

5、「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一天,神農氏嘗到了一種綠色的葉子,葉子在他透明的肚子里上上下下,好像是在為身體做檢查似的,於是為這種綠葉取名為「查」,後來逐漸成了「茶」。後來發現,「茶」可以為他解毒。「神農嘗茶」的故事也便流傳千古為後人稱贊。

❻ 求關於茶道的文章,名句和故事!~

幾首關於茶的古詩詞唐 溫庭筠 《西陵道士茶歌》


乳竇濺濺通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

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

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蘇軾 《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仙山靈草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張可久 《山齋小集曲》

玉笛吹老碧桃花,石鼎烹來紫筍茶。

山齋看了黃荃畫,茶縻香滿笆,自然不尚奢華。

醉李白名千載,富陶朱能幾家?

貧不了詩酒生涯。

錢起 《與趙莒茶宴》

竹下忘言對紫茶 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 一樹蟬聲片影斜

釋蛟然 《飲茶歌誚 崔石使君》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瓮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盧仝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射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崔珏 《美人嘗茶行》

雲鬢枕落困春泥, 玉郎為碾瑟瑟塵。

閑教鸚鵡啄窗聲, 和嬌扶起濃睡人。

銀瓶貯泉水一掬, 松雨聲來乳花熟。

朱唇噿破綠雲時, 咽入香喉爽紅玉。

明眸漸開橫秋水, 手撥絲篁醉心起。

台前卻坐推金箏, 不語思量夢中思。

元稹 《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其實將品茶真意詮釋最好的是《飲茶歌誚 崔石使君》 ,但個人比較喜歡元稹的「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莫怪莫怪哈~

茶道的文章和故事偶就不曉得了,不好意思哈~

❼ 日本有哪些風味食品是有歷史故事的

一、 日本飲食文化的特點
中國對日本的文化感覺,好似男人與男人或女人對女人,有一種同類感。日中交流了數千年,正因為"一衣帶水",隔海相望。舟船往來,互通有無。東方世界中,再沒有其他國家像中日這樣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血緣。沒有去過日本的中國人,大多懵懵懂懂,把中國文化當做一種"母文化",把日本文化當做一種"子文化"。中國的文化是雞,日本的文化是雞蛋。中國人何須再向日本人多看一眼。至於文化,老師還需要向學生學習什麼呢?

這真是天大的誤會,也是天大的誤解。日本文化在它的哺乳時期,的確曾從早熟的強壯的飽滿的中國文化機體中,大口大口吸過乳汁。但是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時代",日本就將巨大的中國文化消化在自己強勁的胃裡,形成了舉世無雙的洋溢著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文化。而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飲食文化"。
日本菜餚最大的特點生鮮海味。
四面環海,由四千多個島嶼組成的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新鮮海產,所以發展自己的海洋菜餚。存在決定意識,在菜餚的發展方向上也不例外。換言之,風土釀就菜系。

同時,因為日本是島國,加之資源缺乏,又無接壤之領國,這一自然環境使其危機意識濃重,總怕遇有什麼天災人禍難以度過,使日本民族滅絕。為此,有些中國傳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間便轉為日本式解釋。如"粗枝大葉害死人"這一成語,日文為"油斷大敵"。他們理解為:沒有油(即油斷以後),大敵臨頭,會有不測的遭遇。為此日本人聯想到,不能像中國那樣每頓都用油燒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為此日本盡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餚,久而久之發展為以清淡新鮮為主流的日本菜餚。
正如大家所知,日本受儒教思想影響較大,特別是"和為貴"的思想根深蒂固。日本人崇敬的聖德太子就極為重視"和",在他主持制定的十七條憲法中第一句話就是"和為貴"。有鑒於此,日本人對屠宰大的牲畜食用,以為不仁。加之日本平原少,牲畜難於飼養,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得知牛肉的營養價值,才逐漸吃豬、牛肉。羊肉則在市場上少見,僅在北海道等少數地方才能買到。像中國那樣食用鹿、驢、狗、兔肉的習俗更是罕見。這就釀就了日本菜餚少加工而吃生鮮的特點。

中國菜講究"色、香、味",日本菜講究"色、形、味"。變了一個"形"字,日本飲食文化的特徵就出來了。日本菜餚雖不講究吃出什麼滋味,但很注重"形",所以說日本菜餚是用眼睛吃的。這也符合日本的情況。日本地面窄小而人口多,保護、不破壞自然景觀是自古以來的風俗。日本人總是不折不扣傳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個飲食環境里,處處洋溢著含蓄內斂卻依然讓人不可忽視的美。而重視歷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飲食習慣一絲不漏地繼承了來。為此,把烹飪出來的菜餚也作為自然風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二、 茶道
以"茶道"為例,大體地說,茶道是以沏茶、品茶為手段,用以聯絡感情且富有藝術性,禮節性的一種獨特活動。它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規范,日本人心靈的寄託。茶道的內容是豐富的,它幾乎將東方文化的所有內容都囊括在一個小小的茶室里。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陰陽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築、書畫、雕刻、禮儀、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飪、縫紉等內容。茶道被稱為是應用化了的哲學,藝術化了的生活。茶室中展現的是一個活靈活現?quot;小東洋"。因此,我們才得以通過茶道來一窺日本飲食文化的深刻內涵。
實際上日本茶文化的歷史是隨著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受中國唐朝的餅茶煮飲法影響的平安時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沖飲法影響的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最後則是受明朝的葉茶泡飲法的江戶時代。其中第二個時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則在第三個時期。那時茶道普及到了各個階層,茶道內部也分出許多流派,形成百花爭艷的局面。

與藝術、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相比,茶道藝術有許多特殊性。第一,茶道是通過人的眼、耳、舌、鼻、身來同時感受的,茶道藝術中有色、有聲、有香、有味、有觸感。比如在茶事進程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各色藝術品,可以從風聲,雨聲,點茶時的水聲,主人走動時有節奏的腳步聲中體會茶的意境可以聞到花香、茶香和香爐中發出的香氣,可以嘗到美味的食物,可以把你欣賞的任何一件茶道具拿在手裡撫摸。第二,茶道藝術試圖包羅萬象,並使之藝術化。茶道把山川風月、春夏秋冬、花草蟲鳥、歷史文學等等都包容進四小時的茶事之中。第三,茶道藝術不是由個人或單方面獨自完成的。它要求參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參加表演,客人的舉止和對茶道的修養程度直接關繫到茶道是否成功。最後,第四個特殊性是,茶道藝術是無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說它無形是說茶事完成一次藝術的創作便隨之消失,那種只有當事人咱當時的環境下才能感覺到的藝術美的瞬間再也不會重現。說它又是永久性的,是說茶道要求茶人日夜埋頭於藝術創造與藝術修行之中。鋼琴演奏家在演奏鋼琴時是舞台上的藝術家,下台以後可以過平常人同樣的生活。而茶人則不同,茶事完了之後的日常生活也需謹慎自製,早起修行,慎於酒色,茶人的日常生活是茶事的繼續。

茶道首先是茶事,每次茶事都有主題,確定主題後也就確定了首席客人,之後再根據首席客人選擇陪客,這一切都是為了使茶事的氣氛融洽。為了辦好茶事,主人要親自東奔西跑,選擇好茶、好水、好茶食。最後,主人還要精心准備最後一項工作-清掃。清掃茶室、茶庭是茶人每日的必修課,在舉行茶事時更為重要。茶庭的地面上不能有一片多餘的樹葉,樹葉上的灰塵也不能放過。主人要把客人將要經過之處的樹葉一片一片用抹布擦乾凈。

據說有的茶人在清掃完畢之後將抹布(當然是雪白的)打開平托在胸前,然後在茶室里渡來渡去,為帶走茶室里的浮塵。從日本茶人准備茶事的態度,我們便可探知大和民族的待客之道。他們體貼地在事前為客人收拾好一切,盡最大的努力使客人感到舒適。因為日本人天生內斂的性格,使他們看起有禮而生疏,當從他們所作的一切,就不難發現他們待客的熱情。同時,從茶人們細致入微的事前准備,我們也能看出日本人的性格是怎樣的認真、謹慎。

茶是開始之後,客人們要膝行進入茶室,在壁前跪坐,將小扇子放在膝前,向掛軸行禮,表示對掛軸者的信仰,在拜讀之後,再拜看茶字句、欣賞裱褙配色、絹快的花紋等,最後再行一禮,之後拜看茶室里其餘的裝飾。主人進茶室後,主客免不了一番寒暄客套,雖曰是主客間彼此尊重,但仍不覺讓人聯想到大和民族禮節的繁褥,同時也覺得過分虛偽的做作。稍事停頓之後,主人為客人端來食案,用餐。其間,用餐動作要求一致,並因先欣賞碗中的藝術造型、藝術色彩,享受食物發出的香氣。用完點心之後,又是一系列的繁文縟節。值得一提的是,茶道的一般程序都是從左的,足見的日本人對歷史的重視,否則,在日本這個現代化的發達國家裡,就不會存在京都、奈良這樣於千年前無大差異的左都存在了。

而日本人的審美觀,則在茶食、茶花中得到充分體現。茶道崇尊自然,追求與大自然的同化。茶點心與一般點心不同的是,它不僅要求營養價值高,味道好、外形美,而且要求色彩與形狀樸素淡雅,易化,尺寸小,最大的茶點心不過雞蛋那麼大。江戶果子司鈴木越後的後裔,第十七代鈴木宗康提出茶點心要達到使五感滿足。第一是視覺。當點心端出後,點心的外形、色彩及容器的藝術風格要給人以美感。人們從點心的外形上可以感覺到季節的變換。第二是觸覺。人們通過手拿、口嚼、舌頭的觸動,可以感覺到茶點心的柔軟、易化,使人感到親切和陶醉。第三是味覺。茶點心要求尊重原材料本身的味道,不主張加過多的配料,主要原材料為江米粉、米粉、小豆、砂糖、山芋等。要選用新鮮的材料,使客人感覺到每一種材料的香味。第四是嗅覺。隨季節的變換,茶點心有時還用樹皮之類做外皮。如櫻花開放時,將櫻樹葉用於點心;端午節將槲樹葉用於點心等等,都可以使人們嗅到一種大自然的清新氣息。第五是聽覺。人們在吃完茶點心之後,要向主人提問:"請問今日茶點的名稱。""初雁"(一例)。人們聽了主人的介紹,對已吃進的點心產生一種奇妙的回味。
而茶食以"和敬清寂"為宗旨,不提倡用於時節不合的山珍海味,反對用昂貴稀有的材料。茶食尊崇自然、強調季節性和包榮性。即宜採用時令蔬菜,同時既要有山貨也要有海味,還要有原野的東西,葷素的搭配也要十分的小心。
茶食的色彩比較素雅,反對濃重的修飾,崇尚簡素之情,茶食在製作過程中盡量少用調料,以尊重材料本身的味道,而日本人多喜生食也是處於這個原因。
茶道用花要求用時令花木,且必須尊崇花木的本來面目,反對過分擺弄。
茶道可以說是日本的飲食文化名勝之一,然而說到日本的飲食,人們的腦海中便立刻跳出"壽司"二字。是的,壽司在日本的地位就如米飯在中國一樣舉足輕重。那麼,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的飲食文化上的又一瑰寶-壽司。
三、 壽司
關於壽司的名稱、形狀和味道等,正像外國人所知道的那樣,愛吃的不愛吃另當別論,凡是到過日本的人或是對日本有興趣的人,大概都會從書本上或從別人的談話中對壽司有所了解:壽司就是把金槍魚或是鰹魚等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小簿片,然後用手把它攥在米飯團的上面……
而事實上壽司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歷史和文化因素,很難用一兩句話簡單地把它說清楚。而我們現在對壽司的認識已與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是壽司名稱的來歷。 壽司的寫法實際上有很多種,作為壽司店的字型大小,有的寫成鮓,也有的寫成。壽司的日語發音是(su
shi),來自日本古語表示酸味的形容詞"酸(su
shi)"。現在無法肯定是根據這個發音加的漢字,還是這種食物和漢字一起從中國傳到日本,因其帶有酸味而起了這么一個名字。在中文裡也有"鮓"字和"鮨"字,原來也具有那樣的含義。現在在日本常用的"壽司"兩字是用漢字作擬聲詞,並不表示任何含義。這兩個字的使用似乎在進入十九世紀之後。江戶時代嘉永元年(一八四八年)出版的《江戶名物酒飯手引草》介紹了當時江戶(東京)的九十五家壽司店,以"壽司"為字型大小的只有兩家,絕大部分都是?quot;鮨"字。"鮓"字的中文含義與日語一樣,是指用鹽和灑糟把魚腌起來。在史料中可以確認壽司的最早的雛形"鮓"里並沒有米飯。

把魚和鹽及酒糟放在一起不是為了攪拌著吃,而是為了保存。實際上,加入米飯是事過多年之後的事了。而且加入米飯也是為了保存,因為米飯可以促進發酵提高防腐能力。也就是說,當初壽司並不是"米飯加小菜"的食物,只是保存魚肉的一種方法。米飯是為達此目的而加入的一種"媒介"。這種目的在於保存的壽司被稱為"馴壽司"。

然而現在我們一提到壽司,馬上就會聯想到加醋的米飯團上放新鮮的魚蝦之類的海鮮,蘸著醬油和綠芥茉吃的一種食品。其實在日本各地壽司的種類很多,其形狀大多數都與上述壽司形狀完全不一樣。例如:三重縣伊勢地區有被稱?quot;手捏壽司"的家鄉飯。這種壽司是把金槍魚切成一定大小的塊,然後和紫菜及加醋米飯拌在一起吃。這種壽司沒有什麼特定的形狀,也不用手把米飯攥成米飯團。而平時我們說的壽司是指"攥壽司"。實際上,除攥壽司之外,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壽司,有飯團
、壽司卷 、什錦飯團、油炸豆腐飯卷、茶巾鮨等。 但是我們還是先來談談攥壽司。
追溯攥壽司的來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歷史淵源並不久遠。在江戶時代的延寶年間(1673年至1680年),京都的醫生松本善甫把各種海鮮用醋泡上一夜,然後和米飯攥在一起吃。可以說這是當時對食物保鮮的一種新的嘗試。在那之後經過了一百五十年,住在江戶城的一位名叫華屋與兵衛的人於文政六年(1823年)簡化了壽司的做法和吃法,把米飯和用醋泡過的海鮮攥在一起,把它命名為"與兵衛壽司",公開出售。這就是現在的攥壽司的原型,這種說法早已成為定論。在東京及近郊不少地方可以看到掛著"華屋與兵衛"字型大小的日式餐館連鎖店,其名稱即來源於此。這也就是說,現在在日餐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攥壽司的歷史並不長,只有一百五十多年。(在那之前所說的壽司時並不是指這種攥壽司,而是指"馴壽司"。)

除攥壽司之外,還有"捲起來"的壽司,這是指"海苔卷"。壽司卷通常一根用米九十克,煮成飯大約二百克,用紫菜包後食用。有時也可用薄炒蛋皮替代紫菜。用一整張紫菜包的壽司卷叫「太卷」(即粗卷),只用半張包的就叫「細卷」。壽司卷里一般夾煮過的甜寒天、蘑菇、炒蛋皮、魚松或鴨兒芹。但是其中把煮好的干胡蘿條捲起來的"干瓢卷"是從江戶時代起就有的。進入明治時代以後又有了把金槍魚的紅色魚肉卷進去的"鐵火卷"。(為什麼叫"鐵火卷"呢?在日本,過去稱賭博和賭徒為"鐵火打"。據說在十八世紀時,許多日本賭徒終日流連賭場?Tekkaba?,賭得性起,又怕捱餓,便把吞拿魚肉放進飯中,用紫菜將之捲起來,可以大口大口地吃,又避免飯粒黏著撲克和手指,一舉兩得,深受賭徒歡迎,以後漸漸演變為今日的手卷。)

下面是一種簡單的卷壽司的製法。朋友聚會時,就可以自製壽司款待賓客。這種家庭壽司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將剛剛蒸好的米飯放在笸籮內打散,放入少量的食醋、鹽,充分拌開,然後乘熱將適量的米飯放入似篳廉上攤開,再把篳廉緊緊地捲起來。將卷好的米飯條塊切成小塊,上面放上生魚片、生蝦片,也可在卷米飯條塊的時候加入烤紫菜或者雞蛋片、鹹菜之類一起卷,制出的壽司黑白、黃白、紅白相間十分好看。

至於壽司的材料,從今天的常識來看,也沒有長遠的歷史淵源。在攥司壽出現時,當時只有魚肉為白色的魚作材料。據說,使用紅色的金槍魚作壽司,始於江戶幕府時代晚期的安政年間(1854年至1859年)。用金槍魚的肥肉部分作壽司始於大正時代;進入昭和時代以後,海膽醬和鮭魚子也成了作壽司的常用材料。而現在一般壽司用的金槍魚、鯛、鯔、赤貝、墨魚等都是生鮮的。而星鰻則需蘸上醬,烤了以後再用。八爪魚、蝦、鮑魚之類則大都用開水燙熟或蒸熟後再用。在用生鮮魚蚧類做壽司時,通常要在魚蚧類和飯之間放上芥末。這里談談綠芥末。壽司原來是一種傾向於甜味的食品,所以綠芥末與壽司飯團一起食用的歷史也很淺。原來的想法是利用芥末的辛辣來保持壽司材料的新鮮程度。
淥??繾喜恕⒂闥傘⒊吹暗紉渤S糜謔偎盡?br>
現在,壽司成了高級飯菜的代名詞,可是,最初壽司是小攤上的一種"小吃",也可以說是日式"快餐"。甚至到了現在,壽司店的廚房和食堂仍沒有隔開,壽司
師傅就在站在櫃台里當著客人的面用手攥壽司。有的壽司店在櫃台上方有像屋檐的樣子的裝飾物,保留著江戶時代壽司攤的遺風。
想吃壽司,不一定非要去壽司店。可以讓店裡的人把訂的壽司送到家中享用。這時,可以看到盛壽司的器具或壽司飯盒裡有綠葉作裝飾。過去我也只把它當做一種裝飾而已。可是通過這次查找資料才知道這是壽司店為讓送貨人便於了解壽司應該送往何處而放的標致。在江戶時代識字的人還不多,用文字寫明送往何處是一件困難的事。而用綠葉剪成對方家紋的樣子便可以一目瞭然。
而在坐電車旅行時,其樂趣之一就是嘗一嘗各地的"車站便當",其中有種各樣的壽司便當。 我們找到了幾種具代表性的和罕見的壽司。
"粥鮨"(山形縣):這是該縣酒田地方的家鄉風味,以干青魚子和咸大馬哈魚子為中心加上山菜,然後再加上大量的米飯和酒進行發酵。最後成粥狀,所以不能用拿著吃,只能用羹匙來吃,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壽司。

"下鮨"(和歌山縣):一般用青花魚,有時也用香魚等河魚。就現在來看,是一種很特殊的做法,不用醋只把鹽和米飯放在一起進行自然發酵,可以說這就是鮨的原型。這一點與上面談到滋賀縣的"鮒鮨"有共同之處。在米飯上撒鹽,用手捏到發粘為止,然後和用鹽腌過的魚放在一起,用柿葉等包起來,上面壓上很重的石塊,發酵半個月左右。
"酒鮨"(鹿兒島縣):在用少量水煮出的米飯上加上酒,然後把魚貝類、筍、胡蘿卜、牛蒡和山菜等放在米飯上疊成五層,上面再用很重的石塊壓住。
除了比較高級的壽司以外,普通日本人家庭外出郊遊或者上班帶飯時,也自製飯團子,飯團子是將白米飯捏成三角形,有的外麵包一層烤紫菜,因這種飯團子吃時不用加熱,所以是比較普及的食品。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過去日本極為缺少食物,想獲得新鮮的動物蛋白是很不容易的。在中國過去沒有做壽司的必要,在日本壽司則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這一道理是不難理解的。
從日本人的餐飲習慣足以體現日本文化的精髓,那就是:傳統與現在充分結合,崇尚自然並且兼並東西。

❽ 人來人往的經典短句子

1.用一轉身離開,用一
輩子去忘記。。。。
2.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該帶把傘,明知道不會有結果就請別開始!
3.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4.諾言的
「諾」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無心的。
5.你在做什麼?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麼?是我想念她的角度。為什麼要把頭抬到30度?為了不讓我的眼淚掉下來……
6.好想來一次安靜的認真
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單戀……
7.人一輩子也無法心心相
印,他們孤獨的只剩下肉體和金錢的交換了。所以,請等待那
個對你生命有特殊意義的人~
8.在我的世界裡,你依舊純潔,臟了的只是這個世界…
9.以後你會不經意地想起我,請別忘記我曾那樣深深地愛過你……
10.,陽光擦幹了我思念你的淚水……
11.踮起腳尖,我們就能離幸福更近一點嗎?
12.我生命里的溫暖就那
么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後怎麼再對
別人笑
13.有些人會一直刻在記憶里的,即使忘記了他的聲音,忘記了他的笑容,忘記了他的臉,但是每當
想起他時的那種感受,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14.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愛你。
15.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已經發不出聲音來了。
16.感情有時候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和任何人無關。愛,或者不愛,只能自行了斷。
17.那些美麗的小魚,它們睡覺的時候也睜著眼睛。不需要愛情,亦從不哭泣。它們是我的榜
樣。
18.對弈的人已走,誰還在意推敲紅塵之外的一盤殘棋??
19.我們也有過美好的回憶,只是讓淚水染得模糊了。。
20.我一直在尋找那種感覺,那種在寒冷的日子裡,牽起一雙溫暖的手,踏實地向前走的感覺。
..這個調的還可以挖?這種句子你直接網路一下"經典語錄"或者"傷感的句子"有大把的哦...
如果感覺不方便也可以自己去88語錄網這樣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