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土龍故事

土龍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1 07:56:02

A. 關於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百葉龍<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妻子懷胎一年,生下一個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一口咬定這是不祥之物,逼著夫妻倆立即把嬰兒卡死。夫妻倆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腳盆,將嬰兒倒入門前的荷花池中。
幾天後,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見她那兒子從荷花叢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討奶吃。娘總是愛兒子的,於是抱起來餵了奶,就這樣,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兒子三次奶。一天,兩天,一直過了三百六十天,兒子漸漸長大,卻現出龍的樣子來。
這消息又傳到老族長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沒卡死,反而長大了,大為惱怒,於是想出一條毒計,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這個老頭兒身邊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邊樹叢里。等到那個女人淘米時,果然看見有條小龍游上岸來向她討奶吃。
老頭兒見狀舉刀就砍,小龍連忙躍人荷花池中。可是遲了,這一刀,把小龍的尾巴砍了下來,霎時間鮮血淋漓。剛好池中停著一隻美麗的大蝴蝶,那蝴蝶見小龍無故受害,沒了尾巴,心裡十分同情,就立即飛過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於是變成了一條美麗的龍尾巴。
就在這時候,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那條龍一下子長到十幾丈長,驟然從池中躍起來,身上插滿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飛騰而去。
那老頭兒見到這股氣勢,嚇得昏過去,死了。小龍的娘一見兒子飛人雲層,含著眼淚連喚三聲小龍,但是小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會飛來降雲播雨,使鄉親們獲得豐收。長興一帶老百姓為了感謝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龍鱗和蝴蝶龍尾,製成長興著名的「百葉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舞龍,用來紀念和慶賀。

龍的故事

據傳,古時候森林裡的動物很多,而且非常兇猛,常常成群結隊出來襲擊、吞食人類,致使人類無法安寧地生活。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他們只好頻頻向天庭發出求救呼聲,祈求上天能懲治那些無比兇殘的動物。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間查看,了解實情。
六郎神下到凡間目睹了動物撕咬凡人的場面,感覺到問題的嚴重,如果不及時拿出拯救辦法,人類將無法生存。他重重地劃出一條界線,暫時把人與動物隔離開,再遍訪百姓,搜羅各方面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必須盡快在動物之中立一個「王」,以它來管制那些為所欲為的動物。六郎神採納了大家的意見,苦思冥想得出了一個妙計:以九種動物組合成一種新動物,取名為「龍」。說辦就辦,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畫了起來。先勾畫出蛇身,接著畫駝頭、鹿角、牛嘴、魚鱗、鳳尾、鷹爪,當畫完「獅須」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他想這第九樣「虎眼」只能先畫在一旁放著,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個咒,再把兩只「虎眼」安上去,以後這東西才會更聽話。快到八十天時候,有一個木匠帶著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木頭,走入洞內歇息。偶然之中看見洞壁上畫著一個動物圖案,覺得這是一個很奇怪東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兩隻眼睛。他隨手拿起墨筆,模仿六郎神畫的「虎眼」,添在龍頭上。這下壞了,洞壁上的龍張牙舞爪扭動起來,嘴裡噴著濃霧,龍體火光四射,一時狂風大作,洞內飛沙走石,龍像一道閃電似的飛了出去。木匠趴在地上,嚇得屁滾尿流。
一聽說「王」龍出洞,那些兇猛的動物早已聞風喪膽,再也不敢出來食人,從此,人們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隨隨便便在山野勞作。
但是,龍成了百獸之王後,日益狂妄,根本不聽六郎神的使喚,常常飛上天空興妖作怪,有時連續降雨不止,地上常鬧洪災,百姓叫苦連天。後來,搖身一變,還多出了一條龍。六郎神一怒之下,一條鎮在雲層里,繼續看管動物;另一條則打入東海,令它不得隨意出入。
百姓以為龍雖然出了一點小差錯,但畢竟功大於過,依然把它視為吉祥物,因此,逢年過節都要紮上一條龍,走村串戶游耍一番,企盼來年風調雨順,太平安康。

B. 編個關於蚯蚓的故事

1.一天,小蚯蚓一個來人在家源,沒有人陪它玩,特別可憐!可是它特別想打羽毛球,怎麼辦呢,想來想去,它終於想到了一個好方法,一刀把自己剁成2半,高高興興地去打羽毛球了!一會蚯蚓媽媽回來了,一看小蚯蚓有跑到外面玩去了,家裡也沒人,干點什麼好呢,大刀一揮把自己切成4段,打起麻將來了!一會蚯蚓爸爸也回來了,它用刀把自己切成了肉醬,蚯蚓媽媽說:「老公,你怎麼那麼傻呀!切那麼多段,你會死的呀!」蚯蚓爸爸有氣無力地說:「我知道親愛的,可是我突然太想踢足球了!」
2.蚯蚓爸爸負傷後,全身綳帶躺在醫院里,蚯蚓媽媽每天負責給爸爸喂飯。
蚯蚓媽媽一直發愁爸爸不肯吃飯,護士就提議扳開嘴硬往裡灌,蚯蚓媽媽照做了。
蚯蚓爸爸出院後說: 「這醫院真夠嗆,不給飯吃,還天天灌腸!」

3.小蚯蚓帶同學去家裡玩,席間同學忍不住問道:「叔叔,您這一身傷疤是怎麼弄的?還一圈一圈的?」

氣氛頓時凝固,蚯蚓爸爸嘆息不語。同學自知說錯話了,趕緊轉移話題:「叔叔您喜歡足球嗎?」

C. 有關龍的傳說故事

畫龍點睛唄。

D. 有關龍的寓言故事

龍神通廣大,影響深遠,十二生肖中沒有一種能和它相比的。盡管龍和人類陌生,其他如牛、馬、羊、雞、豬、狗、兔、猴,倒和被謔稱為「兩腳獸」的人關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要剝虎皮,泡虎骨酒;蛇羹是嶺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錢包,蛇膽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勁,形容猥瑣,行動鬼祟,不但貪污盜竊,與人爭食,還能傳布鼠疫,危害極大,因此我們報刊上的流行語中,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一說。但諺雲「咬人的狗不叫」,隨口嚷嚷,喊打不等於真打。因為我們家大業大,無妨眼開眼閉,犯不著過分認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龍安然並坐,高踞一席,從未中說有什麼人提出異議。也不知道這十二生肖是誰圈定的,如果改用選舉,鼠肯定要落選。
龍代表至尊無上的帝王,君臨天下。帝王之宅,龍幡虎踞,帝王鳳目龍睛,穿龍袍、睡龍床、坐龍庭,「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是大詩人王維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興,是龍心大悅;一發火,是龍顏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後有妃,「後宮佳麗三千人」,替他生產龍種。他一旦死去,就叫龍馭賓天。而繼承王位的,自然非龍種莫屬。龍子龍孫,綿延不絕,才能萬世一系,系於不隳。終身制和世襲制是封建法統的精髓,但檢點二千餘年的王朝興替史,終身制和世襲制都不免有些麻煩。秦二世而斬,開頭就開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詩說:「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瑣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把秦祚短促歸咎於秦始皇焚書坑儒。這種書生之見,未必認為確論。劉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馬上得天下,安用詩書!」抗日戰爭勝利,由重慶復員的人物,以「老子抗戰八年」為口頭禪;解放以後,則有「江山是我們打的」,同義反復,一脈相沿,來源極古。
龍在中國,普及時空,廣被萬象。天子門下的文臣武將,文的才華出眾,稱為龍躍鳳鳴;武的氣慨不凡,喻為龍驤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龍駒鳳雛了。老百姓婚娶,是終身大事,享有點龍鳳花燭的特殊待遇,顯示皇恩浩盪。舞龍燈,賽龍船,當然是盛世風光的點綴。寶劍中的名器,號為龍泉。馬中良材,擁有龍馬、龍文、龍媒、龍孫等美稱。庭園中有龍柏、龍爪槐,龍舌蘭,筵席上有龍蝦,果品中有龍眼,香料中有珍貴的龍涎香。還有一種狀如蟑螂的龍虱,是廣東人酷食的美食。這里隨手掇拾,已經美不勝收。但列舉的只限於龍的「正面形象」,還另有些龍,例如小菜場上的長龍,令人談龍色變的龍卷風,困為可能引起消極影響和不良反應,為了顧及社會效果,恕置不論。
文學藝術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龍的影子。鴻篇巨制、錦心綉口的天才運作,是雕龍高手;等而下之,就屬於雕蟲小技,壯夫不為了。有關龍的掌故、傳說、寓言、神話,瑰奇譎麗,擺起龍門陣來,決不止一千零一夜。有的還很耐人尋味。「葉公好龍」的故事,現已為人所熟知。據說葉公愛龍,滿屋子都是龍畫、龍雕、龍飾,龍受寵若驚,引為知己,就從天而降,登門拜訪。誰知龍頭剛在窗口出現,葉公就駭得拔腿而逃。葉公是古人,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這樣的東西,供在玻璃窗里,當做政治擺設,或者掛在口邊,作為茶餘酒後的清談,是很有趣的,很能裝點文明風雅,但一遇到真價實貨,就難免步葉公後塵,「失其魂魄,五色無主」了。
《封神榜》里對龍王的描寫很不嚴肅。哪吒鬧海,不但把東海龍王敖光的水晶宮鬧得家翻宅亂,打死龍王三太子,抽了龍筋,還把敖光叫做「老泥鰍」,揭了他的龍鱗,打得他大叫「饒命」。哪吒是七歲的孩子,當然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這一條「革命」道理;而因為他不但是東塘關總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乾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轉世,很有來頭的緣故。
《西遊記》更有歪曲龍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來唐朝長安西門街有個賣卦先生,神機妙算,曾給相識的漁夫卜課,看準在哪裡下網能夠得魚。就為這點小事,東海龍王敖光認定有損水族利益,懷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機會,以權謀私,違法作弊,設就圈套,准備狠狠地整那賣卦先生,不想因此觸犯天條,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時三刻就要問斬,而監斬官卻是唐太宗駕下的丞相魏徵。虧得賣卦先生寬厚,以德報怨,指點龍王趕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護,慨允幫忙,把魏徵招來對弈,扣在御前,延誤他的監斬時刻。誰知魏徵鐵面無私,伏在桌上打了個瞌睡,靈魂出竅,還是上天把敖光的老龍頭砍了。這個故事說得神乎其神,大大醜化了龍王,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為訓的。魏徵誠然是史書公認的一代名臣,提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不無道理,敢於「犯顏正諫」,骨頭很硬。為了表示敬老尊賢、安國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頭表揚,但卻不可不知高低輕重,妄想「步武前賢」,向魏徵學樣。須知龍喉下有逆鱗,觸犯了,龍要起殺心的。最好學點莊子說的「屠龍術」雲里霧里,光說不練。二十年前,有人輕舉妄動,在報上鼓吹學習魏徵,又有人編什麼《海瑞上疏》、《海瑞罷官》,結果引爆了那一場天搖地動、鬼哭神號的大事變。人命關天,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是「十分必要」的。《紅樓夢》寫秦可卿閨中有一副對聯,道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賈寶玉看了大不以為然,這樣不通世故,不識時務,難怪賈政認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撻了。
有些傳奇志怪中所寫的龍,卻頗有些平民化的傾向。龍究竟是什麼樣子?《柳毅傳》中有一段細膩的筆墨:「大聲忽發,天坼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涌,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十雹,一時皆下」。威靈顯赫,很有盛氣凌人的派勢。其實這條龍只是性子暴烈,卻講究人情,嫉惡如仇,很容易親近的。《柳毅傳》里的龍女,婉矣欠(二字合一)繾綣,美貌多情,被薄倖的丈夫所拋棄,悲苦無告,落得牧羊道畔,經過許多曲折,終於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書生柳毅。她認為這段人龍混雜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個普通聽天由命的善良婦女,有失龍君千金風度。柳毅娶了龍女,白日飛升,享用豪華,勝於公卿,而且朱顏長駐,成了神仙。自來龍門難逃,狗洞易鑽,夤緣進身,正是終南捷徑。古往今來,多少蠅營狗苟的風雲人物、火箭幹部,就是這樣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過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長。柳毅是正派人,以「義夫」自許,不幸考不上進士,卻幸而遇見龍女,一念之善,無意中由攀龍而乘龍,為後世的登龍術多開了一道門路,很值得投機家焚香頂禮,表示感謝。
虎嘯風生,龍騰雲涌,在十三大的風雲際會中,十億人翹首長天,祝願中華民族這條五千年的東方老龍乘時崛起,不要重演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故態,那麼草野蟻民,就要歡欣鼓舞,山呼萬歲了。
回答者:hncscz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3 08:39

--------------------------------------------------------------------------------

龍飛鳳舞:形容氣勢奔放雄壯。
龍馬精神:龍馬指駿馬。比喻人像龍馬一樣的精神壯健。
龍眉鳳目:形容人的儀表英俊,氣度不凡。
龍蛇混雜:比喻好人和壞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龍潭虎穴:比喻非常險惡的地方。
龍吟虎嘯:像龍虎那樣長吟長嘯。形容聲音高亢響亮。
龍躍鳳鳴:神龍騰躍,鳳凰長鳴。比喻才華出眾。
龍爭虎鬥:形容競爭非常激烈。
龍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時,步態穩健、沉著。
群龍無首:比喻沒有人領導。
生龍活虎:比喻活潑矯健,生氣勃勃。
望子成龍:希望子孫能成為出人頭地的人物。
筆走龍蛇:比喻草書的筆勢矯健生動。
葉公好龍:喻指不是真心喜歡某件事或物,卻做出一副喜歡的樣子。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綉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回答者:TCK20051130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6 14:53

--------------------------------------------------------------------------------

龍神通廣大,影響深遠,十二生肖中沒有一種能和它相比的。盡管龍和人類陌生,其他如牛、馬、羊、雞、豬、狗、兔、猴,倒和被謔稱為「兩腳獸」的人關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要剝虎皮,泡虎骨酒;蛇羹是嶺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錢包,蛇膽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勁,形容猥瑣,行動鬼祟,不但貪污盜竊,與人爭食,還能傳布鼠疫,危害極大,因此我們報刊上的流行語中,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一說。但諺雲「咬人的狗不叫」,隨口嚷嚷,喊打不等於真打。因為我們家大業大,無妨眼開眼閉,犯不著過分認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龍安然並坐,高踞一席,從未中說有什麼人提出異議。也不知道這十二生肖是誰圈定的,如果改用選舉,鼠肯定要落選。
龍代表至尊無上的帝王,君臨天下。帝王之宅,龍幡虎踞,帝王鳳目龍睛,穿龍袍、睡龍床、坐龍庭,「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是大詩人王維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興,是龍心大悅;一發火,是龍顏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後有妃,「後宮佳麗三千人」,替他生產龍種。他一旦死去,就叫龍馭賓天。而繼承王位的,自然非龍種莫屬。龍子龍孫,綿延不絕,才能萬世一系,系於不隳。終身制和世襲制是封建法統的精髓,但檢點二千餘年的王朝興替史,終身制和世襲制都不免有些麻煩。秦二世而斬,開頭就開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詩說:「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瑣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把秦祚短促歸咎於秦始皇焚書坑儒。這種書生之見,未必認為確論。劉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馬上得天下,安用詩書!」抗日戰爭勝利,由重慶復員的人物,以「老子抗戰八年」為口頭禪;解放以後,則有「江山是我們打的」,同義反復,一脈相沿,來源極古。
龍在中國,普及時空,廣被萬象。天子門下的文臣武將,文的才華出眾,稱為龍躍鳳鳴;武的氣慨不凡,喻為龍驤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龍駒鳳雛了。老百姓婚娶,是終身大事,享有點龍鳳花燭的特殊待遇,顯示皇恩浩盪。舞龍燈,賽龍船,當然是盛世風光的點綴。寶劍中的名器,號為龍泉。馬中良材,擁有龍馬、龍文、龍媒、龍孫等美稱。庭園中有龍柏、龍爪槐,龍舌蘭,筵席上有龍蝦,果品中有龍眼,香料中有珍貴的龍涎香。還有一種狀如蟑螂的龍虱,是廣東人酷食的美食。這里隨手掇拾,已經美不勝收。但列舉的只限於龍的「正面形象」,還另有些龍,例如小菜場上的長龍,令人談龍色變的龍卷風,困為可能引起消極影響和不良反應,為了顧及社會效果,恕置不論。
文學藝術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龍的影子。鴻篇巨制、錦心綉口的天才運作,是雕龍高手;等而下之,就屬於雕蟲小技,壯夫不為了。有關龍的掌故、傳說、寓言、神話,瑰奇譎麗,擺起龍門陣來,決不止一千零一夜。有的還很耐人尋味。「葉公好龍」的故事,現已為人所熟知。據說葉公愛龍,滿屋子都是龍畫、龍雕、龍飾,龍受寵若驚,引為知己,就從天而降,登門拜訪。誰知龍頭剛在窗口出現,葉公就駭得拔腿而逃。葉公是古人,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這樣的東西,供在玻璃窗里,當做政治擺設,或者掛在口邊,作為茶餘酒後的清談,是很有趣的,很能裝點文明風雅,但一遇到真價實貨,就難免步葉公後塵,「失其魂魄,五色無主」了。
《封神榜》里對龍王的描寫很不嚴肅。哪吒鬧海,不但把東海龍王敖光的水晶宮鬧得家翻宅亂,打死龍王三太子,抽了龍筋,還把敖光叫做「老泥鰍」,揭了他的龍鱗,打得他大叫「饒命」。哪吒是七歲的孩子,當然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這一條「革命」道理;而因為他不但是東塘關總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乾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轉世,很有來頭的緣故。
《西遊記》更有歪曲龍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來唐朝長安西門街有個賣卦先生,神機妙算,曾給相識的漁夫卜課,看準在哪裡下網能夠得魚。就為這點小事,東海龍王敖光認定有損水族利益,懷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機會,以權謀私,違法作弊,設就圈套,准備狠狠地整那賣卦先生,不想因此觸犯天條,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時三刻就要問斬,而監斬官卻是唐太宗駕下的丞相魏徵。虧得賣卦先生寬厚,以德報怨,指點龍王趕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護,慨允幫忙,把魏徵招來對弈,扣在御前,延誤他的監斬時刻。誰知魏徵鐵面無私,伏在桌上打了個瞌睡,靈魂出竅,還是上天把敖光的老龍頭砍了。這個故事說得神乎其神,大大醜化了龍王,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為訓的。魏徵誠然是史書公認的一代名臣,提倡「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不無道理,敢於「犯顏正諫」,骨頭很硬。為了表示敬老尊賢、安國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頭表揚,但卻不可不知高低輕重,妄想「步武前賢」,向魏徵學樣。須知龍喉下有逆鱗,觸犯了,龍要起殺心的。最好學點莊子說的「屠龍術」雲里霧里,光說不練。二十年前,有人輕舉妄動,在報上鼓吹學習魏徵,又有人編什麼《海瑞上疏》、《海瑞罷官》,結果引爆了那一場天搖地動、鬼哭神號的大事變。人命關天,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是「十分必要」的。《紅樓夢》寫秦可卿閨中有一副對聯,道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賈寶玉看了大不以為然,這樣不通世故,不識時務,難怪賈政認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撻了。
有些傳奇志怪中所寫的龍,卻頗有些平民化的傾向。龍究竟是什麼樣子?《柳毅傳》中有一段細膩的筆墨:「大聲忽發,天坼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涌,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十雹,一時皆下」。威靈顯赫,很有盛氣凌人的派勢。其實這條龍只是性子暴烈,卻講究人情,嫉惡如仇,很容易親近的。《柳毅傳》里的龍女,婉矣欠(二字合一)繾綣,美貌多情,被薄倖的丈夫所拋棄,悲苦無告,落得牧羊道畔,經過許多曲折,終於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書生柳毅。她認為這段人龍混雜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個普通聽天由命的善良婦女,有失龍君千金風度。柳毅娶了龍女,白日飛升,享用豪華,勝於公卿,而且朱顏長駐,成了神仙。自來龍門難逃,狗洞易鑽,夤緣進身,正是終南捷徑。古往今來,多少蠅營狗苟的風雲人物、火箭幹部,就是這樣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過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長。柳毅是正派人,以「義夫」自許,不幸考不上進士,卻幸而遇見龍女,一念之善,無意中由攀龍而乘龍,為後世的登龍術多開了一道門路,很值得投機家焚香頂禮,表示感謝。
虎嘯風生,龍騰雲涌,在十三大的風雲際會中,十億人翹首長天,祝願中華民族這條五千年的東方老龍乘時崛起,不要重演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故態,那麼草野蟻民,就要歡欣鼓舞,山呼萬歲了。
龍飛鳳舞:形容氣勢奔放雄壯。
龍馬精神:龍馬指駿馬。比喻人像龍馬一樣的精神壯健。
龍眉鳳目:形容人的儀表英俊,氣度不凡。
龍蛇混雜:比喻好人和壞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龍潭虎穴:比喻非常險惡的地方。
龍吟虎嘯:像龍虎那樣長吟長嘯。形容聲音高亢響亮。
龍躍鳳鳴:神龍騰躍,鳳凰長鳴。比喻才華出眾。
龍爭虎鬥:形容競爭非常激烈。
龍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時,步態穩健、沉著。
群龍無首:比喻沒有人領導。
生龍活虎:比喻活潑矯健,生氣勃勃。
望子成龍:希望子孫能成為出人頭地的人物。
筆走龍蛇:比喻草書的筆勢矯健生動。
葉公好龍:喻指不是真心喜歡某件事或物,卻做出一副喜歡的樣子。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綉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_^

E. 龍的小故事

龍的故事

早已討厭過著隱居生活的龍們終於驟集在一起,召開一個關於龍的前途的討論會。
「我覺得咱們不能再隱居下去了,應該向世界公開我們身份。」一條年輕的龍首先發言。
「可是,隱居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咱們怎麼能隨便更改呀?」一條上了年紀的龍眉頭緊皺。
「那怎麼辦?難道要咱們世世代代都過著這種生活?我可受不了。」又有龍發表見解。
「就是,同樣是動物,你們看,熊貓、老虎、還有狼,他們都能光明正大的活在世界上,多好呀!哪像咱們......唉!」
「大概老祖宗是怕咱們受到傷害,才立下這樣的規矩吧。」
「不管怎麼說,我反對過著這種隱居的生活!」
「你反對也沒用,規矩是老祖宗立下的。」老龍說。
「規矩是死的,咱們龍可是活的!」年輕的龍冒出了這么一句。
「要不,這樣吧,咱們通過投票來決定要不要繼續過著隱居的生活,怎麼樣?」有龍提議。
龍們都沒意見。
於是,經過投票,反對隱居的票數一舉擊敗了贊成隱居的票數。
龍們決定向世界公開身份。
整個寂寞已久的龍家族頓時沸騰起來。

當龍們出現在街頭上時,人類都被嚇壞了,他們紛紛抱頭鼠竄,全世界進入了緊張狀態。
「怎麼回事?」一臉茫然的龍們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的場面。
「人類是不是害怕咱們?」一條龍猜測。
「這怎麼可能?他們不是自稱是『龍的傳人』嗎?」另一條龍這么說。
「龍的傳人?是什麼意思?」一條頭腦比較簡單的龍不解。
「就是說人類是咱們的後代!」一條見多識廣的龍解釋。
「人類是咱們的後代?」
「沒錯,聽說過去的皇帝都歡喜拿咱們龍當標志呢。」
「那他們怎麼一見到咱們,就嚇得亂跑?」
「大概人類是在歡迎咱吧。」
「這么歡迎咱們?」
「也許人類的歡迎儀式就是這樣。」
恍然大悟的龍們得意了。
人類對龍們動用了導彈。
然而,導彈根本就傷害不了龍們。
「人類還挺講禮貌,居然放鞭炮歡迎咱們!」把導彈誤以為是鞭炮的龍們陶醉了。
數百架飛機吊著大網撲向了龍們。
毫無防備的龍們被一張張大網牢牢地套住了。
人類歡呼起來。

龍們愣住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人類竟然會用這種方式來歡迎他們的祖先?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龍們惑然。
「咱們應該派一個代表去向人類問個明白。」老龍提議。
那條年輕的龍成了龍們的代表。
「我們是龍——也就是你們人類的祖先,你們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們?」龍代表質問人類。
「你們是龍?」一位畫家使用懷疑的目光打量著龍們。
「是呀。」龍代表肯定。
「你別蒙人了,龍怎麼會是你們這個樣子?」畫家不信。
「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龍代表認真的說。
「就算你們真的是龍,可你們一點也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龍,就不能算是龍了。」
「你們想像中的龍?那是什麼樣子呀?」龍代表反問。
畫家拿來一幅龍的畫像。
「這畫上的龍一點也不像我們呀!」
「就是,咱們那有角呀!」
「你看,他們還把身子畫得那麼長,真夠難看的!」
「可不是嘛......」
龍們七嘴八舌。
「這就是你們想像中的龍?」龍們覺得好笑。
「沒錯。」畫家點頭。
「你們以前又沒見過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是什麼模樣?」
「我們認為龍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可我們才是真正的龍呀!」
「要我們承認你們是龍,除非你們長得跟畫里的龍一樣。」
龍們嘆息,他們沒想到自己還不如畫像上的龍。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龍們決定再度隱居。
大網難不住龍們,他們輕輕一掙扎,大網頓時裂開了。
龍再次在人間消失。
龍王輸棋
東海有一個著名的乘山漁場,黃魚、鯧魚、帶魚、烏賊,一年四季也捕不完。傳說很早
以前,這裏海水混濁,魚蝦零落。孤島荒礁,根本成不了漁場。
到後來,島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孩子,小小年紀,下棋贏了神仙,才使家鄉改變了面
貌,有了生機。
這個奇特的孩子名叫陳棋,從小愛下棋,不論是到海邊趕潮,還是上山砍柴,總要跟小
夥伴們殺上幾盤。他白天講下棋,晚上夢下棋,天長日久,下棋的本領越來越大。大夥送他
一個美號:東海棋怪。誰知七傳八傳,傳到東海龍王敖廣的耳朵里去了。
原來敖廣也是個棋迷,曾跟棋仙南斗學過棋藝。除了天上南北兩斗,還未遇過敵手。他
想:小小漁童敢稱「東海棋怪」,把我堂堂龍王放到哪裡去了!
他越想越不服氣,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漁夫,逕自來到乘山找陳棋。
傍晚,乘山島的海灘邊,東一堆,西一堆,擺了好幾個棋攤。敖廣東瞧瞧西看看,只見
奕棋的有粗擴豪放的漁翁,有愣頭愣腦的捕魚人,有傻里傻氣的小漁童,也不知哪個是「東
海模怪」。不遠處,他看到五、六個漁童簇在一塊岩石上奕棋,想必那個「棋怪」也在其
中,於是走上前去,蹲在一旁觀望。眼看一個漁童將要輸了,忍不住比手劃腳起來:
「出車,快出車!」
誰知惹惱了那些漁童,七嘴八舌指責起來:
「下棋的規矩你懂不懂?誰叫你多嘴啦!」
敖廣冷笑看說:「再不出車,這局棋就完了!」
這時,出來了一個粗眉大眼的漁童,笑謎謎的對敖廣說:「這位老大叔熟知棋路,想來
也是位棋手吧?」
「嗯嗯!」敖廣見漁童相貌不俗,便問:「你莫非就是什麼棋怪?」
「我明陳棋。剛才聽老大叔說,這盤棋不出車就是輸了?」
敖廣正想找陳棋較量,便介面道:
「正是,不信我們可以就這個殘局來試一試。」
說完,兩人便對奕起來。陳棋一不出車,一不下士,就是用一隻拐腳馬,一走兩走,把
敖廣逼人了絕路。老龍王額頭出汗,眼睛也紅了。
陳棋站起來說:
「不用解了,你輸了!」
「再來一局,三局定勝負!」
「這位老大叔。」陳棋笑笑說:「你下棋的本領我已經有數了,不必再下了吧!」
敖廣見陳棋這樣藐視他,不覺火冒三丈:
「什麼?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東海龍王!」
說著,一抹臉現了本相,兩根金色的龍須高高翹起,七??八角的頭顱煞是嚇人。
陳棋仰面大笑道:
「哈哈哈,只怕輸了,你大王臉上無光。」
敖廣又氣又惱,搖著頭叫道:
「小漁童,你別吹牛!若是輸給你,我情願向乘山島年年進獻魚鮮!」
「說話算數!」
「當然算數!」
「好!」
陳棋同龍王擺開了棋局。龍王求勝心切,用「當頭炮」發起猛攻。誰知陳棋沉看應戰,
沒幾看,就把龍王的一隻車吃掉了。龍王一陣心慌,陣腳大亂,連連失子,很快就被「將」
死了。龍王又輸了一局,還是不服,重整旗鼓再戰,這一回他改變戰術,穩扎穩打,步步為
營,每一隻都走得十分小心。可是龍王終究不是陳棋的對手,眼看又是失子。龍王急了,伸
手來搶:
「不行,不行,這看棋不算數!」
「呵!」觀棋的漁童拍手起鬧:
「龍王賴棋,龍王賴棋。耍賴變烏龜!」
龍王臉色血紅:全想如再輸一盤,那就得年年進獻魚鮮。真要是這樣,到底有點心痛。
想來想去,只得到師父那裡去討救兵。便開言道:
「陳棋,你等一等,待大王去去就來。」
說完驚起祥雲騰空而去。不到一頓飯工夫,龍王就把蓬萊仙島的南斗仙翁請來了。南斗
仙翁拄看拐棍,踏看方步,飄飄然降落雲頭,從寬大的袖籠里掏出一副仙山玉樹雕成的特大
棋盤。盤內棋子黃白兩色,黃的是金,白的是銀,晶瑩透亮,像天上燦爛的群星。龍王有了
師父壯膽,頓時來了神,有意在陳棋和眾漁童面前擺威風,命兩條小金龍把棋盤高高頂在頭
上,他自己龍頭一擺,一下子變得像小山一樣高,說起話來聲音像打雷:
「小陳棋,你還敢與大王比試嗎?」
陳棋笑笑說:
「龍王,你別逞強,等我來打敗你!」
說完,領著小夥伴們登上乘山最高的一座山峰,這才剛夠撩著那副大棋盤。
棋戰重新開始。敖廣有南斗替他出主意,果然棋藝大進。陳棋也使出平生本領,奮勇搏
敵。這盤棋殺得好不熱鬧,但聞得棋盤上硝煙滾滾,殺聲陣陣;
雙方躍馬跳卒,車攻炮轟,你來我往,難解難分。一局棋從申時下到卯時,還不見勝負。
這時,南斗在旁邊出了一個點子,敖廣走了三隻妙棋,漁童們也暗暗著慌,私下裡七嘴
八舌亂了陣。敖廣翻看白眼,好不得意,只管緊緊催促:
「小陳棋,你還有啥高招?快快服輸罷!」
可是陳棋依然面不改色,托看腮幫子凝思了一會,就從容不迫的下了起來。
七走八走,誰也沒料到陳棋的一匹馬深入敵方偷吃了一隻象,接看挺車向前,一個「悶
攻將」把龍王「將」煞了。龍王目瞪口呆,氣急敗壞,欲擺棋重來。南斗卻拍了拍高高的額
頭,咬看龍王的耳朵說:
「罷了,這著棋是當年北斗走贏我的一步絕招!怪不得前幾天聽北斗說,他的棋盤里少
了一隻棋,原來跑到這里來了。」
龍王的龍眼瞪得滾圓:
「啊!陳棋是北斗棋盤上的一隻棋?」
南斗點點頭說:
「走吧!走吧!我們不是它的對手。」
龍王實在太懊喪了!氣哼哼的把棋盤一掀,跟看南斗走了。
那盤棋連棋帶盤骨碌碌一古腦兒掉進東海。因為是仙山玉樹做成的,到底有點仙氣,滾
到東海里,就變成了星羅棋布的小島。
東海龍王輸了棋,只得兌現諾言,年年進獻魚鮮。從此,乘山洋海水澄清,魚群興旺,
一座座島嶼都成了漁民保養生息的好地方。
龍外孫
東海漁民很喜愛打扮自己的漁船,船舷兩側都畫著漂亮的圖案,唯獨在船屁股上面的是
條海泥鰍,這是啥道理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
從前,東海龍宮有條敲更魚,生得相貌醜陋,黑不溜丟。他經年累月在龍宮里敲更報
時。眼看龍子龍孫成雙配對,生兒育女,他卻是年過三十,光棍一條。一年到頭,抱著個冷
鑼,在龍宮里敲呀敲呀……三更半夜,在深宮大院間走著走著……想起自己心酸的身世,不
禁熱淚盈眶,他一邊敲更,一邊唱起悲涼的五更調。他唱的是自己凄慘的心情,言詞真實,
曲調哀傷,催人淚下。有一天晚上,皎潔的月亮像龍女手上的玉鐲懸掛高空,照得宮院里似
同白晝。這時,悲涼的敲更聲從遠處傳來,驚動了深居高樓的彩珠公主。彩珠公主雖有沉魚
落雁之貌,閉月羞花之容,但是其母已失寵於龍王,連累她也受到冷遇。眼看年齡已到婚配
之期,還未受聘。平常,她叉寸步不離珠樓,從不與外界接觸。寂寞、孤獨、悲涼,一齊充
塞著她的心胸。每當她聽到那冷落的更聲、凄涼的曲調,心裡常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似乎
敲更魚嘆詠的五更調,正是自己心頭想要吐出來的苦水。久而久之,就有一種好奇心、同情
心,想看看唱曲的究竟生得如何模樣。剛巧,這一個月夜,彩珠公主在珠樓的陽台上賞月,
同敲更魚打了個照面。彩珠公主害羞的看了敲更魚一眼,就躲進珠樓去了,敲更魚卻像拋了
錨的船,老是傻乎乎地呆在那裡。敲更魚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一陣風把月亮里的嫦
娥吹下海來了?還是天上的仙女到龍宮里採珠來了?他也偷看過一些美麗的龍女公主,卻沒
有一個能與她比美。
他想,這龍女也許還會在珠樓上再次出現,就一直獃獃地抬著頭,朝陽台望著。望呀望
呀,一更過去了,龍女還是沒有出來。難道真的是天上婦娥回到月宮里去了?眼看五更將
近,他只得抱著更鑼,快快地離開了珠樓,到大潮元帥府去報潮。
從此,敲更魚像中了邪,天天晚上到珠樓下面來探望。地想,總有一天龍女會再次露
面。三個月過去了,龍女還沒有露面。這是什麼緣故呢?敲更魚神思昏昏,百思不解。還是
彈塗魚消息靈通,跑來告訴他,說是龍女賞月,被人知道了,報告龍王,龍顏大怒,呵責龍
母,並將彩珠公主軟禁起來。敲更魚這才死了心。然而,他已相思成疾,瘦得像根燈芯草,
不久就鬱郁悶悶地死了。臨終,他向好朋友彈塗魚傾訴了心事。他說:「生不能再見公主一
面,死了也得陪伴在她的身旁。」他要求彈塗魚把它的??體偷偷埋葬在彩珠公主的珠樓
下,彈塗魚依照他的心願做了。
說也怪,過了不久,葬敲更魚的地方居然長出一棵大海樹來。樹乾的顏色好像鐵樹,枝
干挺拔猶如翠竹,這樹一個勁兒往上長,不到半個月,枝頭碰著了珠樓的窗口。一天晚上,
海樹突然開花了。樹頂的那一朵特別大,花瓣似黑玉,香氣襲人,十里外都聞得到。一陣陣
沁人心脾的花香,把彩珠公主醉倒了!她再也按耐不住盪漾的春心,伸手在窗口採摘此花,
用嘴細細的嚼著。花葉似仙霞般甜蜜。嚼著嚼著,不知不覺把整個花朵吃到肚裡去了。
不久,彩珠公主懷孕了!肚子一天大似一天,這件事被龍宮聽聞,一陣風似地傳揚開
來,傳到了龍王爺的耳朵里。龍王爺是個暴君,當然不能容忍這種醜事。他氣勢洶洶地提著
魚腸劍來到珠樓,彩珠公主嚇得嘴唇發白,抱著大肚子直發抖。龍王爺越看越氣,舉劍欲
刺,這時,彩珠公主的肚皮里突然傳出聲音:「別殺!別殺!我自己出來!」
說著,從公主口裡飛出一朵青雲,青雲里翻騰著一條似龍非龍、似魚非魚的小東西,這
就是海泥鰍。海泥鰍皮膚黑似漆,全身光溜溜。一張嘴,噴出滿嘴污泥,把個好端端的珠樓
弄得一塌糊塗。龍王爺急忙命令各路兵將捉拿,可是海泥鰍光滑似油,誰也捉不住他。正當
蟹將軍舉著雙戰前來敲打時,他卻啪答一聲跳進了龍王爺的耳朵里,從耳朵里又竄到了龍王
爺的肚子里,在那龍王爺肚裡亂咬亂扯起來,咬得龍王哇哇直叫。龍王乃是金枝玉葉,怎經
得起這番折騰。沒奈何,只得向他討饒:
「我的外孫兒呀!你別在我肚裡鬥了,請你快快出來,本王封你當油袍將軍,管轄東海
魚草的魚皇帝!」
海泥鰍這才從龍王鼻孔里鑽出來。從此以後,在東海里不論是穿鱗袍的有鱗魚,還是穿
油袍的無鱗魚,都要讓他三分。哪怕是最凶惡的大魚,見到他也要急忙迴避,不敢擾亂,都
怕他鑽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作怪。大概就是這個緣故,東海漁民都喜歡在自己的船屁股上畫一
條海泥鰍,以求大吉大利,出海平安。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 假龍。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龍的詞語:
筆走龍蛇 藏龍卧虎 車水馬龍 成龍配套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打鳳撈龍 得婿如龍 二龍戲珠 風虎雲龍 伏虎降龍 伏龍鳳雛 龜龍鱗鳳 龜龍片甲 虎鬥龍爭 虎踞龍盤 虎卧龍跳 虎穴龍潭 畫龍點睛 活龍活現 驥子龍文 蛟龍得水 矯若驚龍 來龍去脈 老態龍鍾麟鳳龜龍 龍飛鳳舞 龍鳳呈祥 龍肝豹胎 龍肝鳳腦 龍肝鳳髓 龍駒鳳雛 龍馬精神 龍鳴獅吼 龍盤虎踞龍蟠鳳逸 龍蟠虎踞 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龍生九子 龍潭虎窟 龍潭虎穴 龍騰虎躍 龍跳虎卧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龍行虎步 龍血玄黃 龍鳴虎嘯 龍躍鳳鳴 龍章鳳姿 龍爭虎鬥 攀龍附鳳 盤龍之癖 炮鳳烹龍 配套成龍 烹龍炮鳳 暴腮龍門 喬龍畫虎 群龍無首 人中之龍 生龍活虎 屍居龍見 痛飲黃龍 屠龍之技 土龍芻狗 望子成龍 卧虎藏龍 匣里龍吟 降龍伏虎 葯店飛龍 葉公好龍 一龍一蛇 一龍一豬 一世龍門 游雲驚龍 魚龍混雜 魚龍曼衍 元龍高卧 元龍豪氣 雲龍風虎
龍的詩詞: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當年雙檜是雙童,相對無言老更荒。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蒼龍。」(蘇軾《塔前古檜》)。

F. 龍的傳說故事

關於龍的傳說

四海龍王:敖廣、敖欽、敖順、敖閏
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
青臉紅須為東,白發須為西,橘黃發須是南,黑發須者為北
中國人生活中的龍
龍並不是中國特有的,許多民族都有關於龍的神話傳說。但是像中國這樣,以龍為榮、為尊,而且各種事物都多少跟龍有點關系的國家卻是絕無僅有的。在中國,帶有龍名的地方數以千計,其中又有以數字為題的,如吉林省的二龍、江西省的三龍、遼寧省的四龍;有些以龍的身體為題,如江西省的龍頭、四川省的龍角、貴州省的龍額、黑龍江省的龍爪;有些以龍群為題,可以組成龍王、龍母、大龍、小龍、金龍、木龍、水龍、土龍等等。中國含「龍」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個,而我們熟識的黃、青、赤、白、黑龍,就分別在四川省(黃龍河)、河北省(青龍河和赤龍河)、天津(青龍灣河和黑龍港河)、甘肅省(白龍江)、上海(白龍港河)和黑龍江省(黑龍江),有以他們命名的江河。幾乎每一省都有龍江、龍湖、龍山、龍洞、龍泉、龍潭,還有數不清的龍王廟。
日常生活中也有龍的蹤跡。衣有龍袍、龍冠;食有龍蝦、龍眼、龍須面;建築有龍宮、龍亭;行有龍舟、龍車。傢具有龍椅、龍床。正月十五要舞龍燈,五月端午要賽龍船。動物有龍馬、龍蚤;植物有龍葵、龍舌蘭、龍須草、龍須菜、龍柏、龍爪槐。風水寶地叫龍穴,抽水的水車叫龍骨水車,大吊車叫龍門吊。天上有龍星,地下有龍脈。古代的類書中和龍有關的名詞不下數百。一千年前編輯的《太平廣記》搜集的龍的神話小說,就有八十一則。在中國,龍簡直無所不在。龍的文化,源遠流長。
龍的形象和圖騰
龍又是原始人的圖騰,是一種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的虛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徵∶蛇身、獸腿、鷹爪、馬頭、蛇尾、鹿角、魚鱗。有研究指,龍的形象是經過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戰爭和聯合,信奉龍圖騰的民族逐漸成為領導,龍的圖騰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旗幟。其他民族原來信奉的圖騰的形象逐漸被吸收、被充實到龍的形象中去,因此龍的特徵愈來愈多,形象日益復雜和威武。
人們還把各種美德和優秀的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我們從許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龍是英勇善戰的,它什麼強暴也不怕;龍是聰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預見未來;龍的本領高強,它能大能小,變化多端,興雲布雨,鳴雷閃電,開河移山,法力無邊;龍是富裕的,龍宮成了寶藏的集中地;龍又是正直的、能為人民著想的,為了解救人間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在龍的身上集中了人們美好的願望,也常把世間的傑出人物稱為人中之龍,諸葛亮號稱卧龍先生就是大家熟識的例子。
龍帝與天帝
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採掘銅礦,把開采出來的銅鑄成一隻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銅鼎鑄成時,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升天。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胡須。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著的弓也被拉落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黃帝升了天後便成為了天帝。
在《史記.天官書》中亦說∶「軒轅(黃帝名軒轅),黃龍體」,簡單點說,就是說黃帝就是黃龍的化身。黃龍即是龍帝,五行屬土,位居中央,是龍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觀中天庭的主宰。在漢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黃龍者,四方之長,四方之正色,神靈之精也。能巨,能細,能幽,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王者不濾池而漁,德達深淵,則應和氣而游於池沼。」,說明了黃龍的形象。
傳說中的龍
古人把龍看成神物、靈物,而且變化無常,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既能深入水底,亦能騰雲登天。關於龍的傳說,在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中幾乎每一本書都有,而關於龍的傳說和神話亦不勝枚舉。經典如《易經》,便將龍作了一完整系統的論述,並賦以哲學的含義。八卦中整體用龍來說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經》的第一卦。
除這之外,歷朝歷代都不斷有龍的傳說和神話出現,不少以「龍」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龍的傳說。上至黃帝的時代,便有黃帝乘龍升天、應龍助黃帝戰勝蚩尤的傳說;夏禹治水,傳說便有神龍以尾巴畫地成河道,疏導洪水;漢高祖劉邦,傳說便是其母夢見與赤龍交配而懷孕出生。從許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人們常把各種美德和優秀的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傳說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當然,傳說里有義龍為善,便自然亦有惡龍為禍。隨著民智開啟,佛教信仰開始傳入等因素,民間對龍王的形象有了改變,作為道教傳統之一的龍王,亦開始出現反派的角色。在中國不少以「龍」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龍的傳說,其中亦不乏惡龍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龍江,傳說以前便有白龍為禍,後來江邊的一個村中,有一家人臨產,並誕下了一黑龍。原來黑龍是來幫助除掉白龍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後白龍被除,人們為紀念黑龍而將江取名黑龍江。四川省的九寨溝有一卧龍湖,湖底有一奶黃色石樑,傳說是白龍的化身。九寨溝附近有兩條大河,一條叫黑水河,傳說以前住著一條大黑龍;一條白龍江,住著一條小白龍。傳說黑龍因妒忌九寨溝的風光而將那裡的水吸乾,小白龍知道後,便將白龍江的水噴灑到九寨溝,回復其美景。黑龍知道後便跟白龍展開惡斗,黑龍在不敵時使計放毒,小白龍被逼逃到九寨溝其中一個湖泊中。黑龍為查白龍的下落而驚動了藏族的萬山之神,最後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惡。萬山之神為表彰白龍而給它一套金黃色的鎧甲,這就是卧龍湖的傳說由來。
文學作品中的龍王
龍在民間文學藝術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龍王有為民造福的,也有與民為害的。在神話小說《封神榜》、《西遊記》,戲曲雜劇《柳毅傳書》、《張羽煮海》中,都有善惡不同、性格似人的龍王出現。
在《西遊記》中,有許多關於龍的描寫以及龍的故事。隨著民智開啟,佛教信仰開始傳入等因素,民間對龍王的形象有了改變。在這以前,龍王的印象大體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開始興盛後,龍王的地位開始下降,在《西遊記》中已變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的就是大家熟識東海青龍王敖廣的龍宮,四海龍王面對孫悟空時也無力反抗,只能顫顫驚驚地獻上金剛棒、黃金甲等寶物,而出場時間也寥寥可數;而因為放火燒了龍宮,差點被玉帝處死,幸好被觀音菩薩所救,成為了唐三藏的白馬的龍王,正是另一個大家熟識的西海白龍王敖閏的三太子。
《封神演義》中的龍王
除了在《西遊記》中提及過四海龍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說《封神演義》中亦有龍王的出現。《封神演義》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葉至晚葉時期,由許仲琳編定,亦有一說法是由揚州道教思想家陸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義》是以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故事為主幹,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創龍傳》中,田中芳樹多番提及到四海龍王奉天帝的命令,協助周朝討伐商紂,而且在《封神演義》中亦的而且確有龍王的出場。但在《封神演義》中,四海龍王在周武伐紂的戰爭中並沒有擔當任何重要角色。事實上就如《創龍傳》中龍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學作品和典籍中,並沒有提及過四海龍王曾參與周武革命的戰爭。龍王在《封神演義》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遊記》中一樣,變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孫悟空在《西遊記》中的角色。頑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帶著的肚兜和腕鐲是仙人的寶貝,在九河灣洗澡時將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東海震動,連水晶宮也震動起來。東海龍王敖廣(亦有一說法稱敖光)派人調查,但派去的人卻被頑劣的哪吒以寶貝打死了。敖廣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調查,但三太子也一樣被哪吒所殺,更被哪吒剝皮抽筋。最後敖廣向哪吒父親李靖大興問罪,並聲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裡不服氣,追回在路上的敖廣揍了一頓。最後四海龍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審判。這時哪吒一人擔當過錯,剖腹剜腸、剔骨肉還父母,這才平息了此事。最後哪吒在師傅太乙真人的幫助下復活,並擔當了武王伐紂戰爭中的先鋒。在這以後,在《封神演義》中便沒再提到龍王。由此可見,四海龍王協助周朝討伐商紂的說法,確實純粹是田中芳樹的創作,並無確切的神話和傳說的背景支持。
龍泉鄉的傳說
《創龍傳》中提到,龍泉鄉是在青海省某處地方,事實上青海省又有沒有龍泉鄉呢?前段已有說過,差不多每個省都有以「龍」命名的地方,而以龍泉為名的地方亦有好幾個。那龍泉在什麼地方?一般認為是現在浙江省的龍泉縣,在唐朝以前,此地稱為龍泉鄉,唐朝開始在此建縣。龍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龍泉寶劍」而來。據春秋時代越國的史書《越絕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楚王聽說吳國有個干將,越國有個歐冶子,都是鑄劍名家。於是派人用重金請兩位名家為楚國鑄幾把鐵劍。二人應聘之後,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鐵礦精華,鑄成三柄寶劍,一曰龍淵,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後來因避唐高祖李淵的諱,龍淵劍便改稱為龍泉劍。剛才說到的浙江省龍泉縣,縣城以南有一劍池湖,相傳就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也稱為龍淵,因此此地才稱為龍泉。
但是還有幾處地方也叫龍泉。浙江省除了剛才的龍泉縣外,亦有一處龍泉在永嘉縣。據《水經注》說,泉眼之中水紋成為蛟龍的形狀,牲畜都不敢在這里飲水。河南省西平縣也有個龍泉。古書上說此泉水可以砥礪刀劍,使刀鋒堅利。江西有一龍泉場,南唐時曾立為龍泉縣,現在叫遂州。貴州有一龍泉坪,明清時也稱為龍泉縣,後來改為鳳泉縣、鳳崗縣。那麼,青海省有沒有龍泉鄉?在可考的數據中,沒有。也許有小村小鄉是這樣叫也說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侖就不得而知了。
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G. 古代龍的故事和傳說

1、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

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

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2、化龍

從前,有一對母子,母親生病卧床不起,兒子只有幾歲。為了生活,兒子只能去給地主家割草喂牛。那時很多人都養牛,草不好割,兒子走了很多地方,可背簍里一根草都沒有。

兒子繼續哭著往前走。突然,兒子發現一個墳頭上長了一塊綠綠蔥蔥的草,他高興的撲了過去,割的草裝滿了一背簍。於是,他和母親第一天的口糧有了。

第二天,他又出去找草,可眼看天又要黑了,還是一根草都沒有,兒子帶著希望又到了昨天割草的墳頭,不料那裡又長滿了青草。從那以後,兒子天天去墳頭割草,以此母子生存了下來。

地主家的管家很奇怪,大人一天都很難割到草,他一個小孩怎麼每天都能割到這么鮮嫩的青草呢。於是管家有一天跟蹤了小孩,發現了他的秘密。管家拿了鋤頭,將墳頭的草連根挖起。小孩割不到草,母子兩又要餓肚子了。

小孩在墳頭哭得好傷心,邊哭邊用鐮刀扒管家挖過的地方。突然,一顆斑鳩蛋大小的透明珠子跑了出來。小孩只有帶著這顆珠子傷心的回家。

母親明白了原委。怕管家發現了這顆珠子,於是將珠子放在只有幾顆米的米缸里,不料第二天,母親發現米缸滿了。母親試了好幾次,又把珠子放在錢罐里,第二天錢罐滿了。母子兩靠這顆珠子又活了下來。

地主家的管家又奇怪了,母子兩都沒幹活,怎麼活的好好的呢,於是他天天去偷看母子兩,終於又發現了他們的秘密。管家將這個秘密告訴了地主,地主帶著人去逼母子交出珠子。兒子將珠子藏在嘴裡,一不小心將珠子吞進了肚子。

兒子感覺很難受,想喝水,喝了一缸又一缸,還想喝。沒辦法,母親只有叫兒子去河裡喝。兒子走到河邊,變成了人頭龍身。母親明白了,兒子吃的是龍珠,要變成龍了。只有揮淚送別兒子,兒子一步一回頭叩別母親,於是在河邊留下了二十四攤。終於,兒子化身成龍,游向了大海。

3、畫龍點睛

揚州有一奇人畫畫十分了得,官員楊明韓找他為自己畫一幅龍,作為皇上的生日賀禮,但是奇人的畫的龍在點了眼睛後竟然活了,於是官員在皇上面前再次讓奇人為龍點睛,龍再次活了,但是畫上留下了墳墓,奇人說自己全家被楊明韓害死,皇帝賜死了那官員。從此再不見那奇人的蹤影。

4、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5、大水沖了龍王廟

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岸邊有座龍王廟。離龍王廟幾里遠的地方有塊菜地,菜地緊挨著一座廟。廟里的老和尚和種菜的老頭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聊天。

這天,他倆閑聊時,老頭神秘地對老和尚說「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畝菜園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澆,可自從昨天開始,等我去澆園子時,菜園子已都澆過了,也沒看見是誰給澆的。你說怪不怪?」和尚聽了也覺得奇怪,決定去看看,弄個水落石出。

當晚,老和尚早早地來到菜園,在離那口水井不遠處藏了起來。整整盯了一夜,天快亮時,忽聽「咔嚓」一聲,從井內射出一道白光,飛出一隻像鵝似的怪物。

只見他兩只大翅膀「忽扇」了幾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間,那隻怪物又飛入井內。和尚到井邊看時,菜已全部澆好了。一連三個夜裡都是這樣。

老和尚練過武術,第四天夜裡,他帶了把寶劍,等那隻怪物剛一飛出井口時,一個箭步上去猛刺了幾下。那隻怪物翅膀一斜,一頭栽入井中。頓時,「轟隆」一聲巨響,井裂開有幾畝大的口子,大水翻滾。眨眼間,連幾里外的龍王廟前也是一片汪洋。

龍王大怒,帶領水兵前來與那怪物交戰。戰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敵眾,現了原形。原來它是龍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條,被貶出了東海,受罪三年。三太子為了立功,想在凡間做些好事。

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劍,一怒之下,掀開海眼,淹了龍王廟。與龍王交戰時又不敢泄露天機,造成一場誤會。後來,人們在議論這事時,都說「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打自家人」。

H. 在古代,龍是權利的象徵,古代關於龍的故事和傳說都有哪些

四海龍王:敖廣、敖欽、敖順、敖閏
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
青臉紅須為東,白發須為西,橘黃發須是南,黑發須者為北
中國人生活中的龍
龍並不是中國特有的,許多民族都有關於龍的神話傳說。但是像中國這樣,以龍為榮、為尊,而且各種事物都多少跟龍有點關系的國家卻是絕無僅有的。在中國,帶有龍名的地方數以千計,其中又有以數字為題的,如吉林省的二龍、江西省的三龍、遼寧省的四龍;有些以龍的身體為題,如江西省的龍頭、四川省的龍角、貴州省的龍額、黑龍江省的龍爪;有些以龍群為題,可以組成龍王、龍母、大龍、小龍、金龍、木龍、水龍、土龍等等。中國含「龍」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個,而我們熟識的黃、青、赤、白、黑龍,就分別在四川省(黃龍河)、河北省(青龍河和赤龍河)、天津(青龍灣河和黑龍港河)、甘肅省(白龍江)、上海(白龍港河)和黑龍江省(黑龍江),有以他們命名的江河。幾乎每一省都有龍江、龍湖、龍山、龍洞、龍泉、龍潭,還有數不清的龍王廟。
日常生活中也有龍的蹤跡。衣有龍袍、龍冠;食有龍蝦、龍眼、龍須面;建築有龍宮、龍亭;行有龍舟、龍車。傢具有龍椅、龍床。正月十五要舞龍燈,五月端午要賽龍船。動物有龍馬、龍蚤;植物有龍葵、龍舌蘭、龍須草、龍須菜、龍柏、龍爪槐。風水寶地叫龍穴,抽水的水車叫龍骨水車,大吊車叫龍門吊。天上有龍星,地下有龍脈。古代的類書中和龍有關的名詞不下數百。一千年前編輯的《太平廣記》搜集的龍的神話小說,就有八十一則。在中國,龍簡直無所不在。龍的文化,源遠流長。
龍的形象和圖騰
龍又是原始人的圖騰,是一種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的虛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徵∶蛇身、獸腿、鷹爪、馬頭、蛇尾、鹿角、魚鱗。有研究指,龍的形象是經過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戰爭和聯合,信奉龍圖騰的民族逐漸成為領導,龍的圖騰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旗幟。其他民族原來信奉的圖騰的形象逐漸被吸收、被充實到龍的形象中去,因此龍的特徵愈來愈多,形象日益復雜和威武。
人們還把各種美德和優秀的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我們從許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龍是英勇善戰的,它什麼強暴也不怕;龍是聰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預見未來;龍的本領高強,它能大能小,變化多端,興雲布雨,鳴雷閃電,開河移山,法力無邊;龍是富裕的,龍宮成了寶藏的集中地;龍又是正直的、能為人民著想的,為了解救人間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在龍的身上集中了人們美好的願望,也常把世間的傑出人物稱為人中之龍,諸葛亮號稱卧龍先生就是大家熟識的例子。
龍帝與天帝
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採掘銅礦,把開采出來的銅鑄成一隻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銅鼎鑄成時,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升天。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胡須。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著的弓也被拉落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黃帝升了天後便成為了天帝。
在《史記.天官書》中亦說∶「軒轅(黃帝名軒轅),黃龍體」,簡單點說,就是說黃帝就是黃龍的化身。黃龍即是龍帝,五行屬土,位居中央,是龍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觀中天庭的主宰。在漢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黃龍者,四方之長,四方之正色,神靈之精也。能巨,能細,能幽,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王者不濾池而漁,德達深淵,則應和氣而游於池沼。」,說明了黃龍的形象。
傳說中的龍
古人把龍看成神物、靈物,而且變化無常,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既能深入水底,亦能騰雲登天。關於龍的傳說,在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中幾乎每一本書都有,而關於龍的傳說和神話亦不勝枚舉。經典如《易經》,便將龍作了一完整系統的論述,並賦以哲學的含義。八卦中整體用龍來說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經》的第一卦。
除這之外,歷朝歷代都不斷有龍的傳說和神話出現,不少以「龍」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龍的傳說。上至黃帝的時代,便有黃帝乘龍升天、應龍助黃帝戰勝蚩尤的傳說;夏禹治水,傳說便有神龍以尾巴畫地成河道,疏導洪水;漢高祖劉邦,傳說便是其母夢見與赤龍交配而懷孕出生。從許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人們常把各種美德和優秀的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傳說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當然,傳說里有義龍為善,便自然亦有惡龍為禍。隨著民智開啟,佛教信仰開始傳入等因素,民間對龍王的形象有了改變,作為道教傳統之一的龍王,亦開始出現反派的角色。在中國不少以「龍」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龍的傳說,其中亦不乏惡龍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龍江,傳說以前便有白龍為禍,後來江邊的一個村中,有一家人臨產,並誕下了一黑龍。原來黑龍是來幫助除掉白龍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後白龍被除,人們為紀念黑龍而將江取名黑龍江。四川省的九寨溝有一卧龍湖,湖底有一奶黃色石樑,傳說是白龍的化身。九寨溝附近有兩條大河,一條叫黑水河,傳說以前住著一條大黑龍;一條白龍江,住著一條小白龍。傳說黑龍因妒忌九寨溝的風光而將那裡的水吸乾,小白龍知道後,便將白龍江的水噴灑到九寨溝,回復其美景。黑龍知道後便跟白龍展開惡斗,黑龍在不敵時使計放毒,小白龍被逼逃到九寨溝其中一個湖泊中。黑龍為查白龍的下落而驚動了藏族的萬山之神,最後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惡。萬山之神為表彰白龍而給它一套金黃色的鎧甲,這就是卧龍湖的傳說由來。
文學作品中的龍王
龍在民間文學藝術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龍王有為民造福的,也有與民為害的。在神話小說《封神榜》、《西遊記》,戲曲雜劇《柳毅傳書》、《張羽煮海》中,都有善惡不同、性格似人的龍王出現。
在《西遊記》中,有許多關於龍的描寫以及龍的故事。隨著民智開啟,佛教信仰開始傳入等因素,民間對龍王的形象有了改變。在這以前,龍王的印象大體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開始興盛後,龍王的地位開始下降,在《西遊記》中已變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的就是大家熟識東海青龍王敖廣的龍宮,四海龍王面對孫悟空時也無力反抗,只能顫顫驚驚地獻上金剛棒、黃金甲等寶物,而出場時間也寥寥可數;而因為放火燒了龍宮,差點被玉帝處死,幸好被觀音菩薩所救,成為了唐三藏的白馬的龍王,正是另一個大家熟識的西海白龍王敖閏的三太子。
《封神演義》中的龍王
除了在《西遊記》中提及過四海龍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說《封神演義》中亦有龍王的出現。《封神演義》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葉至晚葉時期,由許仲琳編定,亦有一說法是由揚州道教思想家陸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義》是以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故事為主幹,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創龍傳》中,田中芳樹多番提及到四海龍王奉天帝的命令,協助周朝討伐商紂,而且在《封神演義》中亦的而且確有龍王的出場。但在《封神演義》中,四海龍王在周武伐紂的戰爭中並沒有擔當任何重要角色。事實上就如《創龍傳》中龍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學作品和典籍中,並沒有提及過四海龍王曾參與周武革命的戰爭。龍王在《封神演義》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遊記》中一樣,變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孫悟空在《西遊記》中的角色。頑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帶著的肚兜和腕鐲是仙人的寶貝,在九河灣洗澡時將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東海震動,連水晶宮也震動起來。東海龍王敖廣(亦有一說法稱敖光)派人調查,但派去的人卻被頑劣的哪吒以寶貝打死了。敖廣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調查,但三太子也一樣被哪吒所殺,更被哪吒剝皮抽筋。最後敖廣向哪吒父親李靖大興問罪,並聲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裡不服氣,追回在路上的敖廣揍了一頓。最後四海龍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審判。這時哪吒一人擔當過錯,剖腹剜腸、剔骨肉還父母,這才平息了此事。最後哪吒在師傅太乙真人的幫助下復活,並擔當了武王伐紂戰爭中的先鋒。在這以後,在《封神演義》中便沒再提到龍王。由此可見,四海龍王協助周朝討伐商紂的說法,確實純粹是田中芳樹的創作,並無確切的神話和傳說的背景支持。
龍泉鄉的傳說
《創龍傳》中提到,龍泉鄉是在青海省某處地方,事實上青海省又有沒有龍泉鄉呢?前段已有說過,差不多每個省都有以「龍」命名的地方,而以龍泉為名的地方亦有好幾個。那龍泉在什麼地方?一般認為是現在浙江省的龍泉縣,在唐朝以前,此地稱為龍泉鄉,唐朝開始在此建縣。龍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龍泉寶劍」而來。據春秋時代越國的史書《越絕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楚王聽說吳國有個干將,越國有個歐冶子,都是鑄劍名家。於是派人用重金請兩位名家為楚國鑄幾把鐵劍。二人應聘之後,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鐵礦精華,鑄成三柄寶劍,一曰龍淵,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後來因避唐高祖李淵的諱,龍淵劍便改稱為龍泉劍。剛才說到的浙江省龍泉縣,縣城以南有一劍池湖,相傳就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也稱為龍淵,因此此地才稱為龍泉。
但是還有幾處地方也叫龍泉。浙江省除了剛才的龍泉縣外,亦有一處龍泉在永嘉縣。據《水經注》說,泉眼之中水紋成為蛟龍的形狀,牲畜都不敢在這里飲水。河南省西平縣也有個龍泉。古書上說此泉水可以砥礪刀劍,使刀鋒堅利。江西有一龍泉場,南唐時曾立為龍泉縣,現在叫遂州。貴州有一龍泉坪,明清時也稱為龍泉縣,後來改為鳳泉縣、鳳崗縣。那麼,青海省有沒有龍泉鄉?在可考的數據中,沒有。也許有小村小鄉是這樣叫也說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侖就不得而知了。
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I. 誰知道有關龍的故事

龍的故事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贊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綉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口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里。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洪荒年代,龍在大地下面沉沉睡去,象蟄蟲躺在濕泥底下,做著噩夢。威武的龍連翻身的力都失去了。當東海泛起黑霧,弓著背的陰險使者,悄悄走上龍的脊,似踩十八盤天梯上泰山之頂,然後,掀它的鱗,一片一片擲想大海,擊狂濤怒號。龍沒有醒。

西王母只栽了很少很少蟠桃,諸神在禁果般挑釁下,饞涎滴滴,風雨一吹,灑落在龍的身上。帶毒的饞涎腐蝕龍的軀體,指爪剝落了,角與觸須殘萎了,皮肉坎坷如一床破爛被絮,應該有徹骨的痛楚,龍微微挪動了身軀,但依舊不醒。北方雪地長期困住的譏狼,早嗅到血與肉的味,躡足來到龍旁,三千載的譏渴使它怦然,紅了雙目檢點可以吃的肉,然後扯去一大片,使龍背宛如崩壞的長城,龍稍稍噴出濃濁鼻息,表達了深埋夢里的苦澀,還未醒來。

潛龍勿用,勿用。是龍的安眠劑。於是,龍不醒,變成一宗值得贊揚的德性。

風啊!呼嘯中時空流轉,颳得天地震動。颳得天地象長江怒號、黃河奔騰,似五湖波撼、萬嶺抖動。

龍醒了!

龍睜開眼睛,於是天地間有了光芒。龍一呼一吸,天地間有了四季寒暑。龍回首舐著受傷的血肉,霹靂爆出新生鱗片,疊如錦雲,如青紗帳。轟然,龍翻動了身,伸展指爪,向東、向西、向北、向南,成了三千里山河!

見龍在田,在田。是龍的精靈發動。祥雲瑞雨來了,龜裂的大地漆上新綠,漫漫黃沙長出了翠從,江湖奏起具有節奏的濤音。

險毒使者,西方諸神,北方飢狼,全給嚇退。從此,人們便在這片大地上幸福的生活。

J. 龍的傳說、故事。

1、畫龍點睛

傳說南朝梁畫家張僧繇畫龍不畫眼珠,說畫上眼珠就會變成真龍飛走。人們不信,要他畫上。結果他剛給兩條龍點上眼珠,這兩條龍就飛走了。

2、龍化岩石

湖南省安化青龍洞,傳說裡面鎖了一條犯了天條的青龍,1998年9月該鎮7位農民自帶干糧,手電筒等物品,從洞口探險,看到了盤在洞壁上狀若一條大青龍的石鍾乳。

這是首次發現。後來測量,安化青龍洞的溶洞長達35公里、被稱為我國溶洞長度之最。

3、葉公好龍

春秋時,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樑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牆上也繪著龍。

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後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裡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裡,把尾巴橫在客堂上。葉公看到後,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並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

4、四海龍王

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青臉紅須為東,白發須為西,橘黃發須是南,黑發須者為北

龍分為天龍、地龍、海龍;所謂的四海龍王,實質上為四海龍王爺,並非真正龍王,只是其所在海域之主而已。

5、天帝與龍

龍須,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

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採掘銅礦,把開采出來的銅鑄成一隻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銅鼎鑄成時,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升天。

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胡須。

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著的弓也被拉落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黃帝升了天後便成為了天帝。

(10)土龍故事擴展閱讀

龍的來源:

龍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圖騰之一。遠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於是就創造了這樣一個能呼風喚雨、法力無邊的偶像,對其膜拜,祈求平安。

數千年來,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聖的,並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圖騰代表。今天所知道的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徵:鹿角、牛頭、驢嘴、蝦眼、象耳、魚鱗、人須、蛇腹、鳳足。

有研究指,龍的形象是經過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戰爭和聯合,信奉龍圖騰的民族逐漸成為領導,龍的圖騰逐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旗幟。

其他民族原來信奉的圖騰的形象逐漸被吸收、被充實到龍的形象中去,因此龍的特徵愈來愈多,形象日益復雜和威武,龍成為了皇帝的代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