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有出處的成語

有出處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2-21 07:12:47

⑴ 出自古代寓言成語有什麼出自哪裡

一、揠苗助長

出處:戰國時期孟子《孟子·公孫丑上》

揠苗助長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對學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流。

【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適得其反、拔苗助長、欲速不達、斷鶴續鳧

【反義詞】順其自然、循序漸進、放任自流

二、自相矛盾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難一》

自相矛盾

【解釋】: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示例】:這些理論自相矛盾。

【近義詞】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後抵觸、首尾乖互、相互抵觸、鬻矛譽盾

【反義詞】並行不悖、天衣無縫、滴水不漏、順理成章、自圓其說、言行一致、無懈可擊

三、鄭人買履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買履

【解釋】: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生搬硬套、死搬教條

四、守株待兔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好逸惡勞、守株緣木、刻舟求劍、墨守成規、緣木求魚、坐享其成、固守成規

【反義詞】除舊布新、通權達變、借坡下驢、通達權變、隨機應變、見風使舵、標新立異

五、刻舟求劍

出處:戰國末期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按圖索驥、依樣葫蘆、墨守成規、膠柱鼓瑟

【反義詞】通權達變、借坡下驢、審時度勢、隨機應變

⑵ 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語還有很多 請舉出五個例子 並表明出處

紅顏薄命 成語出處抄: 《漢書·襲孝成許皇後傳》:「其餘誠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寧前。」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三折:「總則我紅顏薄命。」

白頭偕老
【解釋】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白頭:頭發白;偕:共同。
【出處】《詩經·衛風·氓》:「及爾偕老。」

出口成章
【解釋】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耳提面命
【解釋】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處】《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愛莫能助
【解釋】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愛:愛惜;莫:不。
【出處】《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新人答題,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 ̄)︿

⑶ 出自《國語》中的成語和出處有哪些

1、一無是處[ yī wú shì來 chù ]:沒有一點兒對的自或好的地方。

出處:明·張岱《與胡季望》

2、十全十美[ shí quán shí měi ]:十分完美,毫無欠缺。

出處:清·陳朗《雪月梅傳》:「賢侄出門也得放心;豈不是十全其美。」

3、完美無缺[ wán měi wú quē ]: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小楷;微帶行筆;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數行破裂者;而後幅完好無闕(缺)。」

4、綽綽有餘[ chuò chuò yǒu yú ]:形容房屋或錢財非常寬裕,用不完。

出處:《詩經·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綽綽有裕。」

5、無憂無慮[ wú yōu wú lǜ ]: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⑷ 二十個成語,有出處

1鄭重其事
釋義 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2足智多謀
釋義 足:充實,足夠;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
出處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謀,可與共事。」

3智周萬物
釋義 天下萬物無所不知。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周易•系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4正直無私
釋義 為人做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出處 《左傳•庄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孔穎達疏:「襄七年傳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5正正之旗
釋義 正正:整齊。排列整齊的軍旗。借喻強盛整肅的軍隊。
出處 《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

6自知之明
釋義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出處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7振振有辭
釋義 振振: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說個沒完。
出處 清•梁啟超《關稅權問題》:「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

8正中下懷
釋義 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處 《後漢書•劉玄傳》:「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9沾沾自喜
釋義 形容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出處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0捉賊捉贓
釋義 比喻處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實為根據。
出處 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諺曰:『捉賊捉臟,捉捉雙。』此雖俚言,極為有道。」

11至死靡它
釋義 至: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出處 《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12炙手可熱
釋義 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處 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13終身大事
釋義 終身:一生。關系一輩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時間憑著兩局賭賽,偶爾虧輸,便要認起真來,草草送了終身大事,豈不可羞。」

14鄭人爭年
釋義 年:年齡。比喻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15知人善任
釋義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處 漢•班彪《王命論》:「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16醉生夢死
釋義 象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里糊塗地過日子。
出處 宋•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17著書立說
釋義 立:創立、提出;說:主張,學說。從事寫作,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學說。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將南京元武湖賜與庄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18再生父母
釋義 指對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處 《元史•烏古孫澤傳》:「是吾民復生之父母也。」

19壯士解腕
釋義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出處 《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20知書達禮
釋義 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出處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折:「只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怎肯著出乖露醜遭談論。」

⑸ 成語的出處和意思

圖窮抄匕見
(tú
qióng

jiàn)


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戰國策·燕策》記載:荊軻為燕太子刺秦王,用獻燕國督亢的地圖為名,先把匕首卷在圖里。秦王展開地圖,最後露出匕首。
三人成虎
(
sān
rén
chéng

)


三個人謊報集市裡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多人重復,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
前倨後恭
(qián

hòu
gōng)
解釋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俾而後卑也。』」《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⑹ 二十個成語,有出處。

  1. 鄭重其事
    釋義 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2. 足智多謀

    釋義 足:充實,足夠;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

    出處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謀,可與共事。」

  3. 智周萬物

    釋義 天下萬物無所不知。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周易•系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4. 正直無私

    釋義 為人做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出處 《左傳•庄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孔穎達疏:「襄七年傳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5. 正正之旗

    釋義 正正:整齊。排列整齊的軍旗。借喻強盛整肅的軍隊。

    出處 《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

  6. 自知之明

    釋義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出處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7. 振振有辭

    釋義 振振: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說個沒完。

    出處 清•梁啟超《關稅權問題》:「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

  8. 正中下懷

    釋義 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處 《後漢書•劉玄傳》:「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9. 沾沾自喜

    釋義 形容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出處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0. 捉賊捉贓

    釋義 比喻處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實為根據。

    出處 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諺曰:『捉賊捉臟,捉捉雙。』此雖俚言,極為有道。」

  11. 至死靡它

    釋義 至: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出處 《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12. 炙手可熱

    釋義 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處 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13. 終身大事

    釋義 終身:一生。關系一輩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時間憑著兩局賭賽,偶爾虧輸,便要認起真來,草草送了終身大事,豈不可羞。」

  14. 鄭人爭年

    釋義 年:年齡。比喻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15. 知人善任

    釋義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處 漢•班彪《王命論》:「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16. 醉生夢死

    釋義 象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里糊塗地過日子。

    出處 宋•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17. 著書立說

    釋義 立:創立、提出;說:主張,學說。從事寫作,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學說。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將南京元武湖賜與庄尚志著書立說,鼓吹休明。」

  18. 再生父母

    釋義 指對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處 《元史•烏古孫澤傳》:「是吾民復生之父母也。」

  19. 壯士解腕

    釋義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出處 《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20. 知書達禮

    釋義 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出處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一折:「只我這知書達禮當恭謹,怎肯著出乖露醜遭談論。」

⑺ 出自古代典籍的成語有哪些要求表明出處

愚公移山,畫蛇添足。

⑻ 成語的解釋和出處有哪些

鄭重其事

釋義 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2足智多謀

釋義 足:充實,足夠;智:聰明、智慧;謀:計謀。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

出處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謀,可與共事。」

3智周萬物

釋義 天下萬物無所不知。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周易•系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4正直無私

釋義 為人做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出處 《左傳•庄公三十二年》:「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孔穎達疏:「襄七年傳曰:『正直為正,正曲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5正正之旗

釋義 正正:整齊。排列整齊的軍旗。借喻強盛整肅的軍隊。

出處 《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

6自知之明

釋義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出處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7振振有辭

釋義 振振: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說個沒完。

出處 清•梁啟超《關稅權問題》:「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

8正中下懷

釋義 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處 《後漢書•劉玄傳》:「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9沾沾自喜

釋義 形容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出處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0捉賊捉贓

釋義 比喻處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實為根據。

出處 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諺曰:『捉賊捉臟,捉捉雙。』此雖俚言,極為有道。」

⑼ 常見的「有意思、有出處」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有意思、有出處」的四字成語:

彼竭我盈、恃強凌弱、望而生畏、退避三舍、鋒芒畢露

⑽ 出自論語的成語,最好有出處,有解釋

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