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張思德的故事

張思德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1 07:07:26

① 張思德的故事閱讀答案

1.
短文一共寫了張思德的【兩】件事,分別是【燒炭】、【編草鞋】。

2.
過渡句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

3.
我了解到張思德同志任勞任怨,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② 張思德故事

資料:張思德的故事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18:40 新浪娛樂
-燒木炭是一絕,編草鞋也是一絕

抗戰期間,國民黨對邊區實行封鎖,邊區軍民只有依靠自己動手來豐衣足食。燒木炭的活又苦又累,張思德卻毫無怨言,而且幹得非常出色,當地群眾燒一窯炭需要10天,他只需7天就能燒一窯上好的炭。組織上曾三次派他去燒炭:第一次他在榮譽軍人學校幹了3個月並得到獎勵;第二次是在延安南土黃溝深山;第三次是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峽峪村,他超額完成了任務,卻再沒有回來。

張思德不僅炭燒得好,編草鞋也是一絕。部隊轉戰關中強行軍,很多戰士的鞋都磨壞了。張思德就利用行軍間歇,用馬刀割馬藺草帶在身上。晚上宿營後,他一連打了3雙草鞋,第二天,他把草鞋送給了三位鞋子最爛的戰士。後來很多人從張思德那裡學會了用馬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隊的行軍。

-為了讓毛主席多睡一會兒,他發明了「控繩拉鈴」的通訊方法

張思德在平常給人的感覺是老實木納,其實他很內秀,工作肯動腦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稱,因此才被挑選當通訊員並毛澤東身邊擔任警衛。

毛澤東有個習慣,寫文章時徹夜不眠,天亮後才睡覺。為了讓毛主席能多睡一會兒,張思德還發明了「控繩拉鈴」的通訊方法,在院子的樹上系一根細繩子,繩子的一端通向警衛班宿舍,裡面掛一個小鈴檔,如毛澤東這邊發現情況,只要哨兵一拉繩子,警衛班就可以立即出動,又不會打攪毛主席休息。

毛澤東外出開會時,張思德常在身邊當警衛。毛澤東所乘坐的車,在車尾有專供衛士站立的踏板,以防背後有人偷襲,這個位置通常都是張思德的。由於背對著行車方向,塵土很大,毛澤東很過意不去,讓他到前面。張思德總是笑笑,依舊站在那裡。張思德覺得做好毛主席的警衛工作,就是對革命的最大貢獻。

③ 《張思德的故事》閱讀答案

1.短文一共寫了張思德的兩件事,分別是【燒炭】、【編草鞋】。
2.過渡句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
3.我了解到張思德同志任勞任怨,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④ 張思德的故事簡介

張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⑤ 張思德的故事短文中風波的意思

張思德見實在推不開了,就把幾個饃饃掰成12份,全班每人一份,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⑥ 張思德的故事讀後感500

電影中的張思德並不能完全一個真實的張思德的形象。電影屬於藝術作品,既然是藝術作品,肯定是包含了更多的人為美化的東西和理想的因素。可人類的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電影也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張思德的某些性格。
張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教科書上他是一個紅色經典作品中的英雄,他是一個可以和劉胡蘭、邱少雲、黃繼光、董存瑞等相提並論的烈士人物,在無產階級文學家(紅色經典文學)和共產黨人的心目中他更是一個價值符號。他本人已對自身的任何東西失去了話語的評判權力,他成為無產階級公眾進行任意欣賞和改造的生動教材。早已含笑九泉的他,已對這一切沒有了任何的感知。當然也沒有可能和興趣去感知了。
其實我們誰也沒有真正明白張的內心世界的真正期待。從表面上看,他是一個單純而又具有浪漫和理想主義清結的人,而我們從其一系列行為分析,難道不覺得他也是一個生活在虛幻的狂熱理念中的人嗎 ?他是否曾對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做過認真的價值評估,是否思考過自己的人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難道整天圍繞在一位大人物的周圍,對大人物言聽計從,處處以得到大人物的一點小小注意就心花怒放的生活就真的是為革命,為人類解放斗爭而貢獻的人生嗎 ?大人物對其任意取笑和不經意的一點關注就成為他為大人物誓死效忠的原始動力,這種效忠是真誠的,可以是自己的一切 是不是也包括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自己人生的無上充實和自我陶醉。
從其身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張其實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中國人,是一個在不知不覺之中把中國傳統文化固化在腦子里的缺乏思辨能力的中國人,這種人只知道行動而不知道思考,甚至鄙視思考。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品質就只能通過具體的行動而非思考得以體現。大人物曾反復強調:理論只有作用於實踐,才可以得以檢驗和升華。殊不知在整個無產階級隊伍中,其實只有實踐而無理論,所謂理論作用於實踐,只不過是用經驗作用於實踐而已。我們從張的身上,感到其最大的特點是沒有任何價值觀指導其人生,整個行動都是受一種盲目的情緒沖動支配而已。我們在為其感動之時,也不乏夾雜著一絲同情和可憐的情緒,同時也為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對中國這種現象抱有一絲無可奈何的遺憾。
大人物在為張的悼詞中引用司馬遷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其實對死亡價值的不同看法又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在儒家看來,死亡不僅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實現其生命價值的最後一種手段。其實對於死亡本身來說,任何人的死都是一樣的,都是生命的終結,都是在塵世中的經歷告一段落。但儒家不這樣看,他們很巧妙地指出人的死亡具有不同的價值意義,為一種理想和觀念去死,就有意義,為一種底下卑賤的事物去死,就毫無意義,於是就有了司馬遷的那句話,於是大人物就自然而然的引用這句話來為張的犧牲作價值評估。其實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才有資格對其死亡作價值評價,那就是他自己,因為只要他自己才清楚自己的生命意義到底有多大,什麼東西才是值得自己去用生命交換。可是這已經是不可能了。
也許在那山洞未倒之時,張絕對想不到自己會喪命於此,他更不會想到死神會悄然降臨!一種巨大的不協調呈現在我們面前,一種末日的悲涼和反常從我們心頭湧起。
張犧牲時只有29歲,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齡,29年的經歷不能算太短,但在這29年中,他卻始終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珍惜自己的人,即使你再能感動別人,也只不過是一種外在的感動。在追悼會上,盡管有鮮花叢簇,但有誰從內心真正贊同你的死亡行為。人走茶涼,陪伴他的只有這些表面上代表著光榮和輝煌的鮮花而已。
陶淵明有詩:「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時光流逝,物是人非,在我們這個燈紅酒綠的時代,在這個處處充滿著消費氣息的時代,一切東西都變成了商品。一切東西都可以用來消費(包括權力,美色)。汽車、手機和美女充斥著我們的眼球,進入到我們眼裡的無一不是認為包裝起來的「美」。這時,我們中間還會有張那樣的人嗎?我們還願意做那樣的人嗎?我們是否真的會懷念張思德嗎?也許張業已成為我們的一個消費對象而已,或是一個進行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符號而已。做在影院里,前面銀幕上是張的那張憨厚的笑臉,後面是我們那許多張捉摸不透的笑臉。

⑦ 張思德的故事

救戰友 嘗百草

當年紅軍過草地時,由於缺衣少葯,許多戰友病倒了,張思德原本魁梧的身體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堅持為傷病員背槍,在泥水沒踝的荒草灘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

通信營一排的戰士小李不幸陷入泥沼,拚命向上掙扎,眼裡淌著淚痛苦地向戰友們喊著:「救救我,快救救我呀!」有的戰士伸手去拉,也險些被陷進去,眼看著泥沼從小李的大腿沒到胸部,戰友們很著急卻束手無策。這時,張思德著急地對班長杜澤洲說:「班長,我有辦法,我趴在泥沼上,你踩在我身上,拉小李的左手,另外兩人也像咱們一樣拉他的右手,試試看。」說完,他便毫不猶豫地爬在泥沼上。杜澤洲不忍心踩在他身上,立在那兒沒動,張思德急著沖他喊道:「班長,快上呀,否則他會沒命的!」看著張思德那急切的目光,杜澤洲抬起了腳……在另外兩名戰士的協助下,奄奄一息的小李終於得救了。大家都為張思德奮不顧身救戰友的精神所感動,並稱贊他善於動腦筋。

在進草地二十多天後,戰士們身上帶的干糧都吃完了。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首長們把馱文件的馬殺了,戰士們把牛皮帶煮了充飢。那時候,張思德還沒有入黨,但他處處按著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黨組織號召的「嘗百草」活動中,見到一種草,他總是先嘗,發現能吃的,就馬上告訴兄弟單位。

一天,一名戰士采了一兜小蘑菇,張思德怕它有毒先嘗了嘗,結果,他臉色發青、嘔吐、渾身無力,這蘑菇有毒……張思德慢慢醒來後,模模糊糊地看見戰友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

千方百計送好信

1940年春天,張思德被分配到中央軍委警衛營,擔任通訊班長。當時條件很差,沒有交通工具,甚至連雨衣都沒有。

一天,雞剛叫過頭遍,張思德被叫到營部。營長交給他一封信認真地說:「這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你馬上送到南泥灣,明天天黑之前務必帶著收條回來!」張思德答道:「是!」把信揣進懷里,敬個禮,急步走出窯洞。營長追出窯洞喊:「張思德!把我的鞋換上再走!」張思德一邊走一邊說:「不用啦——」。

從延安北橋兒溝到南泥灣有九十多里路。張思德一路攀山、爬坡、走小道,沒走多遠,腳上的草鞋就磨飛了。山上滿是石頭、荊棘,腳趾被石頭碰破,腳面也被荊棘劃出幾條血口子。他向周圍看看,跑到一棵老樺樹下,剝下幾層樹皮,疊在一起,又在山坡上找了一些馬蓮草,搓成繩子,把樺樹皮串起來,綁在兩只腳上。就這樣,張思德穿著「樺皮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一次,張思德和小侯一起去送信,走到一條小河邊,雨季河水齊腰,水流湍急,找不到船,鳧水又怕把信弄濕了。最後,還是張思德想出了辦法。他們跑到老鄉家借來兩條繩子,把粗繩子的一頭拴在河邊一棵樹上,細繩子在粗繩子上打個能滑動的結,把信件用樹枝別在細繩結的下面,他讓小侯先握住繩結,自己拿著兩根繩的另一頭游向對岸。上了岸,他把粗繩子拴在一塊高聳的大石頭上,拉動手中的細繩,信件滴水不沾地過了河。

總關心著周圍的同志

一個冬天的早晨,張思德起床以後,看到啞巴炊事員老王擔水上山很吃力。他到了伙房,搬過來一個榆木疙瘩,扶老王坐下,伸手就給他脫鞋。老王沒攔住,鞋被脫下來了,那一雙腳上裂了好幾條大口子,滲著血。

張思德燒了一盆熱水,替老王把腳洗干凈,塗上一些豬油,又把自己的毛襪子給他穿上。第二天,張思德從老鄉那裡打聽到一個土方:把土豆搗成糊糊塗在口子上,可以治凍瘡。於是,他一連幾天,給老王洗腳,塗土豆糊糊,直到口子完全好了為止。

因為糧食不足,戰士們飯都吃不飽。通信班大都是年青人,經常走遠路外出送信,飯量都比較大。為了讓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張思德吃到一半就不聲不響撂下飯碗,提起水桶去打水。

一次、兩次同志們沒有注意,時間一長,張思德的這個秘密就被發現了。

一個星期天,張思德跑出去幾十里地,從一個水坑裡撈來一些小魚。沒有油,他就用火烤好,讓大家會頓餐。大家吃得正香,他又要去打水,這回水桶讓副班長先拿走了,他只好轉身回來。自己碗里不知道誰給放了幾個黑面饃饃,他明白了,這是同志們想讓他多吃一些。他故意細嚼慢咽,好半天才吃了半個饃饃,剩下的放回盆里,剛要走開,被戰士小韓一把拉住了。「班長,你別再瞞著我們了,我們都知道了。」「我吃飽了。」小韓把張思德拽回來,把那幾個饃饃硬塞給他說:「班長,咱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不要一個人餓著肚子,省下讓我們吃。」張思德見實在推不開了,就把幾個饃饃掰成12份,全班每人一份,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控繩拉鈴」的通訊方法

張思德平常給人的感覺是老實木 ,其實他很內秀,工作肯動腦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稱,因此才被挑選當通訊員並擔任中央最高領導的警衛。

張思德每天都把毛澤東窯洞前的院子打掃得乾乾凈凈,並把常走的土路上的坑坑窪窪墊平。毛澤東有個習慣,寫文章時徹夜不眠,天亮後才睡覺。張思德早早起床,悄悄地把毛主席窯洞附近的雞鴨和牲畜趕得遠遠的,用小石塊把在附近樹上啼叫的鳥兒攆走,好讓毛主席多睡一會兒。

他還發明了「控繩拉鈴」的通訊方法,在院子的樹上系一根細繩子,繩子的一端通向警衛班宿舍,上面掛一個小鈴鐺,如毛澤東這邊發現情況,只要哨兵一拉繩子,警衛班就可以立即出動,又不會打攪毛主席休息。

為戰友獻出生命

1944年9月5日一大早,下起了毛毛雨。地里的活兒幹不成了,隊長和張思德商量以後,決定臨時組織一個突擊隊,進山趕挖幾個新炭窯。張思德帶著8個戰士,一路唱著歌到了廟河溝的山林,分散在3個地方挖窯。

牛毛細雨下大了,張思德給另兩處的幾個戰士送遮雨的麻袋回來繼續挖窯。跟他一起乾的戰士小白請求說:「這回讓我進去挖一會兒吧!」張思德見外面還在下雨,窯里也能容下兩個人了,就說:「好,進去多注意!」小白見他還要進去,勸他歇會兒。張思德說:「我不累。我們得趕緊把炭窯挖成,好多出幾窯炭。現在革命需要炭,領導和同志們需要炭,多出一窯,就是為抗戰多作一份貢獻!」說著,又鑽進了窯里。

雨漸漸停了下來。快到中午時分,一眼炭窯就要挖成了。為了保證質量,張思德拿著小钁頭開始修整窯面,突然,窯頂上「啪啪」掉下幾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險!「張思德大喊一聲,一把將小白推出窯口,就在這時,「轟隆」一聲兩米多厚的窯頂坍塌下來。小白在窯口被壓住半截身子,張思德被整個埋在土裡。張思德為了戰友的安全,獻出了才29歲的生命。

毛澤東參加了追悼會

張思德身遭不測,消息馬上傳開。毛主席聽了後心情非常難過。他悲痛地說,張思德為我站過崗,你們要在棗園機關里為他舉行一個追悼會,我要去參加。

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屬機關舉行了「追悼張思德同志大會」。毛澤東也參加了大會,並且親自獻上一個花圈擺在大會檯子中央,花圈的輓聯上有他親筆題寫的「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也就是在這個追悼大會上,他作了一個後來在整理時命名為《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先在當時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1953年正式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當時,警衛團政委張廷楨致悼詞後,毛澤東走到台上開始演講,全場在沉痛的氣氛中鴉雀無聲,聆聽著他的演講。

毛澤東在主席台上打著手勢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他還引用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一文中的話說: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些後來人們非常熟悉而又熟記的論述傳遍了家家戶戶,尤其是「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一句,更隨著張思德事跡的傳揚而遐邇聞名,並且成為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為人民服務》也成為每個共產黨員和要求政治進步人們的必讀文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