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生花妙筆的故事

生花妙筆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7 22:01:35

⑴ 有關「妙筆生花」的故事

【典 故】
其一

南北朝時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紀少瑜幼年時,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書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見當時著名的文人陸陲把一支筆送給了他,並告訴他用這支筆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紀少瑜夢醒之後,果然在枕邊發現一支非同尋常的毛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深受當時讀書人的欽佩,後來官至東京大學士。

其二
中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朧中,一邊吟詩,一邊隨風飄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見四周雲海蒼茫,花木蔥蘢。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這時,一支巨大的毛筆聳出雲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樣。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這枝巨筆,用大地作硯,蘸海水為墨,拿藍天當紙,寫盡人間美景,那該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聯翩之時,忽然聽見一陣悠揚悅耳的仙樂,並有五色光芒從筆端射出,接著在筆尖開放出一朵鮮艷的紅花。那支生花筆漸漸移動,朝著他飄然而來。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筆越來越近,便伸手去取,當快要摸到粗壯的筆桿時,不覺驚醒,原來是黃粱一夢。李白夢醒之後,反復回想夢中情景,總想不出是在什麼地方。他決心遍訪名山大川,尋找夢中仙境。後來,李白雲游到黃山,一見這支生花巨筆,不覺失聲大叫:「以前我夢中所見的生花巨筆,原來就在這里。」
據傳說,自從李白見到「夢筆生花」後,名詩佳句便源源而出,一發而不可收。

【黃山與妙筆生花】
夢筆生花坐落於黃山北海景區的散花塢內,海拔1600多米,孤峰聳立。由於孤峰的上部1/3處橫裂,裂縫以上部分漸圓漸尖,形如蘸滿濃墨的筆尖,而下部2/3的石柱恰似筆桿。「筆尖」上長著一棵盤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猶如盛開的花,故得名。傳說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會茅塞頓開,妙筆生花。
北海散花塢左側,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松如花,故名「夢筆生花」。
傳說,有年春天,詩人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只見一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制的米酒,還拿來一些文房四寶。長老親手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宇,贊嘆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那毛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的「夢筆生花。」

成語典故——生花妙筆

【成語】: 生花妙筆 【拼音】: shēng huā miào bǐ 【解釋】: 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成語故事】: 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

⑶ 李白一生的坎坷故事

李白坎坷的故事:

李白二十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應山湖,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

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

(3)生花妙筆的故事擴展閱讀: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

他很早就相信當時流行的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

一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積極入世、關心國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構成他作品進步內容的思想基礎。

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像《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⑷ 妙筆生花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中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朧中,一邊吟詩,一邊隨風飄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回。只答見四周雲海蒼茫,花木蔥蘢。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這時,一支巨大的毛筆聳出雲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樣。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這枝巨筆,用大地作硯,蘸海水為墨,拿藍天當紙,寫盡人間美景,那該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聯翩之時,忽然聽見一陣悠揚悅耳的仙樂,並有五色光芒從筆端射出,接著在筆尖開放出一朵鮮艷的紅花。那支生花筆漸漸移動,朝著他飄然而來。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筆越來越近,便伸手去取,當快要摸到粗壯的筆桿時,不覺驚醒,原來是黃粱一夢。李白夢醒之後,反復回想夢中情景,總想不出是在什麼地方。他決心遍訪名山大川,尋找夢中仙境。後來,李白雲游到黃山,一見這支生花巨筆,不覺失聲大叫:「以前我夢中所見的生花巨筆,原來就在這里。」

據傳說,自從李白見到「夢筆生花」後,名詩佳句便源源而出,一發而不可收。
才思日進,比喻傑出的筆法或文筆。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載: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從此才華橫溢,名聞天下。比喻筆法高超的人寫出動人的文章。

⑸ 妙筆生花的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紀少瑜幼年時,才華並不出眾,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誠心感動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書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夢見當時著名的文人陸陲把一支筆送給了他,並告訴他用這支筆能夠寫出最漂亮的文章.紀少瑜夢醒之後,果然在枕邊發現一支非同尋常的毛筆.從此,紀少瑜的文章大有長進.終於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深受當時讀書人的欽佩,後來官至東京大學士.
中國古代大詩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朧中,一邊吟詩,一邊隨風飄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見四周雲海蒼茫,花木蔥蘢.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這時,一支巨大的毛筆聳出雲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樣.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這枝巨筆,用大地作硯,蘸海水為墨,拿藍天當紙,寫盡人間美景,那該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聯翩之時,忽然聽見一陣悠揚悅耳的仙樂,並有五色光芒從筆端射出,接著在筆尖開放出一朵鮮艷的紅花.那支生花筆漸漸移動,朝著他飄然而來.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筆越來越近,便伸手去取,當快要摸到粗壯的筆桿時,不覺驚醒,原來是黃粱一夢.李白夢醒之後,反復回想夢中情景,總想不出是在什麼地方.他決心遍訪名山大川,尋找夢中仙境.後來,李白雲游到黃山,一見這支生花巨筆,不覺失聲大叫:「以前我夢中所見的生花巨筆,原來就在這里.」據傳說,自從李白見到「夢筆生花」後,名詩佳句便源源而出,一發而不可收.

⑹ 關於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故事

瑪格麗特·米切爾
開放分類: 文學、人物、作家、小說家、飄

生平簡介
1900年11月8日,瑪格麗特-米切爾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一個律師家庭。

她的父親曾經是亞特蘭大市的歷史學會主席。在南北戰爭期間,亞特蘭大曾於1864年落入北方軍將領舒爾曼之手。後來,這便成了亞特蘭大居民熱衷的話題。自孩提時起,瑪格麗特就時時聽到她父親與朋友們,甚至居民之間談論南北戰爭。當26歲的瑪格麗特決定創作一部有關南北戰爭的小說時,亞特蘭大自然就成了小說的背景。

瑪格麗特曾就讀於馬薩諸塞州的史密斯學院。後因母親病逝,家中需要她來主持家務,於是不得不中途退學。從1922年起,她開始用自己的昵稱"佩吉"為《亞特蘭大日報》撰稿。在以後的四年中,就有129篇署名的和大量未署名的稿件見諸報端。這些稿件中有一組便是瑪格麗特為過去南方邦聯將領寫的專題報道。

在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之後,瑪格麗特於1925年與喬治亞熱力公司的廣告部主任約翰·馬施結婚。1926年,由於腿部負傷,瑪格麗特不得不辭去報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勵下,她開始致力於創作。

瑪格麗特後來對人說,《飄》(《Gone With The Wind》)的寫作佔去了她近10年的時間。其實,小說大部分章節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說的最後一章,然後返回來寫前面的章節,但她始終沒有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寫,而是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在近10年的時間里,瑪格麗特很少對她的朋友們提起她的書稿。雖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創作,但幾乎無人知道她具體在寫什麼。1935年春,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的編輯哈羅德·拉瑟姆在全國各地組稿。當他來到亞特蘭大時,偶爾聽說了瑪格麗特寫書的情況。起初,瑪格麗特否認她在寫小說,因為她不相信南方人對南北戰爭的看法能讓北方的出版商感興趣。結果,就在拉瑟姆離開亞特蘭大的前一天,瑪格麗特才送去了她已經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7月,麥克未倫公司決定出版這部小說,並暫定名為《明天是新的一天》。

此後,瑪格麗特花了半年的時間來反復核實小說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她引用美國詩人歐內斯特-道森的一句詩,將小說的題目改為《隨風而去》(漢譯名為《飄》)。與此同時,麥克米倫公司也作了大量的宣傳。因此,1936年6月30日,這位無名作家的"巨著"一經面世,其銷售情況立即打破了美國出版界的多項紀錄:日銷售量最高時為5萬冊;前六個月發行了100萬冊;第一年200萬冊。隨後,小說獲得了1937年普利策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就在小說問世的當年,好萊塢便以5萬美元的代價購得將《飄》改編成電影的權利。由大衛-塞爾茲尼克執導,克拉克·加布爾和維維安-利主演的電影《飄》於1939年問世。

《飄》
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厚達1000多頁的小說一直位居美國暢銷書的前列。截止70年代末期,小說己被譯成27種文字,在全世界的銷售量也逾2000萬冊。

《飄》的出版使瑪格麗特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當時美國文壇的名人,成了亞特蘭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這突如其來的盛譽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1936年7月8日,即《飄》出版後的第九天,瑪格現麗特在給佛羅里達一位教授的信中講述了她的體會:"我不知道一個作家的生活會是這個樣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話,我絕不會企圖去當一名作家。過去的幾十年裡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寧靜。這是我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因為我不善於與人交往;因為我希望工作,喜歡安靜;也因為我身體不很好,需要休息。近日來,我的生活已經徹底喪失了那種寧靜安謐的氣氛"。

瑪格麗特的女傭人也回憶說:"小說出版的當天,電話鈴每三分鍾響一次,每五分鍾有人敲門,每隔七分鍾有一份電報迭上門來。公寓門口總站著十幾個人,他們在靜候著瑪格麗特出來,以便請她在小說上簽名。"

而要求采訪,邀請瑪格麗特去各地巡迴講演,甚至要求她為各慈善事業捐款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僅第一周就有300本《飄》從全國各地寄到她的手裡,這些崇拜者希望她簽名後再掏錢給他們寄回去。接踵而來的版權,翻譯權的糾紛又把她糾纏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務中。因此,不難理解瑪格麗特為什麼自《飄》發表以後,直至1949年8月16日因車禍而喪生,她再也沒有發表任何作品。不過她留下了大量書信。她的書信集1976年由麥克米倫公司出版,題名為《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書信集》。

米切爾的故事

1948年8月11日,《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因車禍逝世。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亞特蘭大,她的父親是個身材矮小,性格穩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親小巧精幹,渾身上下充滿活力,篤信天主教,並且是一個為女權而戰的鬥士。
瑪格麗特從小滾在男孩兒堆里,愛騎馬,愛做夢,不愛紅妝愛戎裝。由於周圍的大人特別愛談發生在南北戰爭期間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動人的回憶滋養著小瑪格麗特的靈魂。母親希望女兒在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瑪格麗特卻在做著文學之夢。她滿腦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從悄悄寫日記到偷偷寫小說,創作的慾望時時湧上心頭,寫來寫去又對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1918年,歐洲上空的戰雲飄揚過海籠罩在美利堅的土地上。
一批批熱血男兒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場,瑪格麗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這一年的九月,剛到史密斯學院學習不久的瑪格麗特·米切爾獲悉未婚夫犧牲在德國戰場上,才滿18歲,她已經體驗到了生離死別的滋味。
似乎這還不夠,上天還要加重她心間的痛苦。1919年初,一場流感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瑪格麗特甚至沒趕上與媽媽最後道別。父親在突然而至的災難面前亂了方寸;哥哥又一時半會兒挑不起這個家。本來就無心念書的瑪格麗特就此離開了學校。
失去母親後,瑪格麗特像一匹脫韁野馬,為所欲為,置社會習俗與道德規范於不顧,弄得整個亞特蘭大上流社會為之側目。
就在這時,她結識了落拓不羈、瀟灑風流的酒販子雷德·厄普肖。在親友們的一片反對聲中,1922年9月2日,瑪格麗特·米切爾嫁始了厄普肖。
蜜月剛過,新婚夫婦之間已經出現裂痕。厄普肖是個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說白瑞德的原型恰恰來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棄她而去……厄普肖走後,他的朋友約翰·馬什給予了瑪格麗特不少關懷和幫助。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經愛上了她,同時對她身上的才華贊賞不已。在馬什的幫助和鼓勵下,瑪格麗特當上了一名報社記者。她幹得很投入,也很出色。為了摸清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時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樓房窗外;為了用手中的筆勾畫出喬治亞州五位英雄將領的形象,她在圖書館里一紮就是幾個星期……她的生花妙筆將英雄們刻畫得惟妙惟肖,就在這時,她產生了一個念頭:寫一寫戰爭期間英雄的男人們身後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瑪格麗特·米切爾與約翰·馬什結為夫妻。婚後不久,她離開了報社。約翰想盡一切辦法讓她正視自己的才華,他鼓勵她動手寫小說。瑪格麗特幾次動筆又幾次放下,她時而激情四溢,時而又信心不足。從1926年開始。斷斷續續寫了九年。200多頁稿紙裝在一個個大口袋裡,沒有成型,更談不上定稿。
1935年,紐約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編兼副總裁來到亞特蘭大,他見到了瑪格麗特·米切爾,並最終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經過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飄)終於與讀者見面了。瑪格麗特自己根本就沒想到,贊美之言鋪天蓋地,海內海外印數陡增,一夜之間,她成了一名英雄。
接下去,便是從小說到電影的艱苦歷程。版權所屬、劇本改編、製片人、演員、導演……整整折騰了三年。終於,這部定名為《亂世佳人》的影片和觀眾見面了,整個美國,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為之轟動,瑪格麗特·米切爾再次受到世人的矚目。
《亂世佳人》成為百年影史上無可爭議的經典之作,小說《飄》也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生活卻漸漸從輝煌走入平靜,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電影的路上,一場意外車禍將瑪格麗特·米切爾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醫生們拚命搶救,最終仍回天無力……一個傳奇式的女子就這樣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沒有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兒半女,這個世界卻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說,一部不朽的電影佳作。

《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2006-8-11 9:3
頁面功能 【字體:大 中 小】【列印】【關閉】

瑪格麗特·米切爾因致命撞傷躺在人行路上,不醒人事

1948年8月11日,《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因車禍逝世。

瑪格麗特·米切爾,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亞特蘭大,她的父親是個身材矮小,性格穩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親小巧精幹,渾身上下充滿活力,篤信天主教,並且是一個為女權而戰的鬥士。

瑪格麗特從小滾在男孩兒堆里,愛騎馬,愛做夢,不愛紅妝愛戎裝。由於周圍的大人特別愛談發生在南北戰爭期間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動人的回憶滋養著小瑪格麗特的靈魂。母親希望女兒在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瑪格麗特卻在做著文學之夢。她滿腦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從悄悄寫日記到偷偷寫小說,創作的慾望時時湧上心頭,寫來寫去又對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1918年,歐洲上空的戰雲飄揚過海籠罩在美利堅的土地上。

一批批熱血男兒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場,瑪格麗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這一年的九月,剛到史密斯學院學習不久的瑪格麗特·米切爾獲悉未婚夫犧牲在德國戰場上,才滿18歲,她已經體驗到了生離死別的滋味。

似乎這還不夠,上天還要加重她心間的痛苦。1919年初,一場流感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瑪格麗特甚至沒趕上與媽媽最後道別。父親在突然而至的災難面前亂了方寸;哥哥又一時半會兒挑不起這個家。本來就無心念書的瑪格麗特就此離開了學校。

失去母親後,瑪格麗特像一匹脫韁野馬,為所欲為,置社會習俗與道德規范於不顧,弄得整個亞特蘭大上流社會為之側目。

就在這時,她結識了落拓不羈、瀟灑風流的酒販子雷德·厄普肖。在親友們的一片反對聲中,1922年9月2日,瑪格麗特·米切爾嫁始了厄普肖。

蜜月剛過,新婚夫婦之間已經出現裂痕。厄普肖是個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說白瑞德的原型恰恰來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棄她而去……厄普肖走後,他的朋友約翰·馬什給予了瑪格麗特不少關懷和幫助。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經愛上了她,同時對她身上的才華贊賞不已。在馬什的幫助和鼓勵下,瑪格麗特當上了一名報社記者。她幹得很投入,也很出色。為了摸清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時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樓房窗外;為了用手中的筆勾畫出喬治亞州五位英雄將領的形象,她在圖書館里一紮就是幾個星期……她的生花妙筆將英雄們刻畫得惟妙惟肖,就在這時,她產生了一個念頭:寫一寫戰爭期間英雄的男人們身後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瑪格麗特·米切爾與約翰·馬什結為夫妻。婚後不久,她離開了報社。約翰想盡一切辦法讓她正視自己的才華,他鼓勵她動手寫小說。瑪格麗特幾次動筆又幾次放下,她時而激情四溢,時而又信心不足。從1926年開始。斷斷續續寫了九年。200多頁稿紙裝在一個個大口袋裡,沒有成型,更談不上定稿。

1935年,紐約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編兼副總裁來到亞特蘭大,他見到了瑪格麗特·米切爾,並最終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經過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飄)終於與讀者見面了。瑪格麗特自己根本就沒想到,贊美之言鋪天蓋地,海內海外印數陡增,一夜之間,她成了一名英雄。

接下去,便是從小說到電影的艱苦歷程。版權所屬、劇本改編、製片人、演員、導演……整整折騰了三年。終於,這部定名為《亂世佳人》的影片和觀眾見面了,整個美國,甚至可以說整個世界為之轟動,瑪格麗特·米切爾再次受到世人的矚目。

《亂世佳人》成為百年影史上無可爭議的經典之作,小說《飄》也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不過,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生活卻漸漸從輝煌走入平靜,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電影的路上,一場意外車禍將瑪格麗特·米切爾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醫生們拚命搶救,最終仍回天無力……一個傳奇式的女子就這樣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沒有給這個世界留下一兒半女,這個世界卻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說,一部不朽的電影佳作。

⑺ 生花妙筆這個成語寫的是李白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成語

鐵杵磨針 (tiě chǔ mó zhēn )
是一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麼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本文出自《方輿勝覽》,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不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於發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後人持之以恆求學的名言警句。

⑻ 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

三國時代,魏蜀吳惡戰連場。有一次,關羽揮軍攻打曹兵時,右臂中了敵人的毒箭。眾將請關公班師回荊州調治,關公不允,說:「我不能因小小創傷,而誤了軍國大事。」

眾人只好四方訪尋名醫。一日,來了一個自稱華佗的醫生,他說聽聞關公中了毒箭,特來醫治。這時,關公的右臂痛得厲害,正和馬良下棋來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亂了軍心。

華佗看過關公的箭傷,說:「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廢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縛在柱上,然後我用刀把皮肉割開至見骨,颳去骨頭上的毒,再敷上葯,以線縫合,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懼怕。」

關公聽了,笑說自己不是世間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縛在柱上;並讓人先送上食物,說:「先生遠道而來,請先用酒菜!」關公陪著華佗吃了一會,便伸出了右臂,說:「現在就請動手,我照樣下棋吃喝,請先生不要見怪!」華佗也不再說什麼,取出一把尖刀,請人在關公的臂下放上一個盆子,看準了位置,下刀把關公的皮肉割開。

關公吃喝如常,華佗氣定神閑說:「我用刀把君侯骨頭上的毒給颳走,這就好了!」華佗的手法嫻熟,話剛說完,手上的刀子已經在關公手臂的骨頭上來回刮,還發出悉悉的聲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將士見到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獨關公仍繼續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華佗把毒刮盡,敷上葯,並把傷口縫合。

關公大笑而起,對眾將說:「此臂伸舒如故,一點也不痛。先生真是神醫!」 華佗說道:「我為醫一生,從未見到過你這樣的人。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瘡雖治,但必須愛護。切勿怒氣傷觸。過百日後,就會平復如舊。」 關公箭瘡既愈,拿出黃金百兩酬謝,並設席款待華佗。華佗婉拒說:「某聞君侯高義,特來醫治,沒有希望要回報!」堅辭不受,留葯一帖,以敷瘡口,辭別而去。

後人有詩曰:「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

(8)生花妙筆的故事擴展閱讀

《刮骨療毒》創作背景

羅貫中之所以將醫生寫成是華佗,大概因為華佗是當時的名醫且擅長外科手術,治箭傷理更不成問題。如此「有根有據」,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筆,把故事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療毒」的真實性呢?

其實,古代有「刮骨」經歷的勇將遠非關羽一人。據《北史》載:長孫子彥墜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開肉鋸骨,流血數升,言戲自若,人以為「逾於關羽」。《宋史》記載:趙匡胤在北周時攻入壽春,「城中發連弩射之,矢大如椽,牙將張瓊以身蔽之,矢中瓊髀,鏃甲著骨不出。瓊飲酒一大厄,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數升,神色自若。」南宋名將韓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強弩括之」的經歷。至明代,這樣的例子也屢屢見載於史書中,不勝枚舉。

不過,後人還是最佩服關羽,一則是關羽所處的時代較早;二則「大刀關公」這個勇猛無比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之《三國志》中的「伸臂令劈之,時方與諸將飲,臂血流於盤器,而公言笑自若」的生動描述,也令人覺得更真實可信。

《三國演義》刮骨療毒的故事,既誇張了關羽虎將非同尋常的大丈夫氣概,又贊頌了華佗神醫的高明醫道,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至今還膾炙人口。

當然,華佗為關羽刮骨,只是一個演義故事。在史書《三國志》的《關羽傳》里並沒有說明為關羽治病的醫者是誰,《華佗傳》里也沒有記載他為關羽治過病。何況,華佗發明了麻醉劑,也不必讓病人去經受不麻醉就刮骨的痛楚。但是,華佗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醫生,卻是實情。在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和范曄寫的《後漢書》里都有他的傳記,留下了這位傑出醫學家一生的光輝業績,但都寫到對華佗的死感到惋惜。

⑼ 生花妙筆是寫誰的故事

生花妙筆
生花妙筆 (shēng huā miào bǐ)
解釋: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或繪畫才能。 褒義詞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示例:感謝畫家的~呵,把我又帶回毛主席身邊。 ★韓靜霆《小八路的懷念》詩
妙筆生花(miào bǐ shēng huā)
解釋:生花:長出花朵。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或繪畫才能。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示例:她~,頃刻寫就一篇好文章。
近義詞:畫龍點睛,妙筆生花。
典故: 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傳說他有一天在油燈下讀書寫字,一連三個時辰沒動地方。後來實在太累了,不知不覺地趴在桌上睡著了。這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他還在寫字,寫著寫著,筆桿上開出了鮮艷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後來又從空中飛來了一張張白紙,雪白雪白的,直落筆下。李白高興極了,緊握那支妙筆,飛快地寫著,寫了一張又一張。不一會兒,李白身邊開滿了鮮花,原來這些花都是落在紙上的字變的。 李白後來寫下了大量的不朽詩篇,這些佳作,流傳千古,是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句成語形容才思橫溢,詩文佳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