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兒童成語故事

兒童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1 01:43:47

㈠ 兒童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井底之蛙一隻青蛙,抄住一口井裡。它高興時,在井裡跳來跳去,天熱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覺得很快活:我是井裡的主人,多麼逍遙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樂的時候,忽然聽見有人在叫它。它抬起頭向井口一看,只見一隻大海龜的頭幾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聽見大海龜問它:青蛙老弟,你見過大海嗎?青蛙說:大海有我的井大嗎?海龜老兄,歡迎你下井來作客。大海龜被它說動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還沒跨進井去,右腿的膝蓋已被井欄絆住了。於是,大海龜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訴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廣。青蛙這才知道,井外還有這么大的天地。它又驚奇又慚愧,感到自己的見識太渺小了。成語井底之蛙比喻見識短淺,卻又妄自尊大。

㈡ 望梅止渴兒童成語故事

望梅止渴兒童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

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望梅止渴是一個成語,讀音是wàng méi zhǐ kě,原意是梅子酸,當說到梅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梅子酸而產生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馬南邨《燕山夜話·有書趕快讀》:「如果現在丟開這些基本的書籍不認真苦讀,一心想找秘本,只恐望梅止渴,無濟於事。」

(2)兒童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據《康熙含山縣志》記載:梅山上原建有「止渴」亭,梅山塔(文昌塔),梅山庵(梅山寺)。明和州同知胡永成有《止渴亭記》,州人戴重有《梅山亭》,梅山庵位於梅山腳下約2公里處,後改名梅山寺。寺廟坐北朝南,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寮房和齋堂等組成,共40餘間。

離梅山寺不遠的烏龜坡南側有一處石壁,平整光潔,上刻有「曹操行師至此望梅止渴」。梅山塔有11層,高30餘米,青磚砌成,塔頂門楣上書「貫月參天」四字,後毀於侵華日軍的炮火。

望梅止渴的近義詞:說梅止渴、紙上談兵、畫餅充飢

1、說梅止渴,拼音shuō méi zhǐ kě,是一個成語,比喻借想像以自慰。

出處:茅盾《路》七:「騙誰呀?你是在那裡說梅止渴。」

2、紙上談兵,讀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㈢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文字版

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主管祭祀的官員,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畫蛇添足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准備飲酒,於是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還能夠為它畫腳呢!」他還沒有畫完蛇的腳,另一個人的蛇就畫好了,那個人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隨後喝完了那壺酒。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㈣ 精選經典兒童成語故事10則

(一)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二)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

㈤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一箭雙雕》

南北朝時,北周有個叫長孫晟的武將,善於射箭,又智謀超人。他曾被派遣護送公專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屬突厥族國王攝圖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來,常讓他隨自己一起去打獵。

一次,攝圖看見兩只大雕在空中爭奪一塊肉,便交給長孫晟兩支箭,請他將雕射下來。長孫晟跨馬前奔,拉開弓,只聽嗖的一聲,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雕頓時雙雙落下。

(5)兒童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一箭雙雕,讀音是yī jiàn shuāng diāo,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示例:宋·陸游《遣興》詩:「壯年一箭雙雕,野餉如今擷葯苗。」

釋義:壯士一箭竟穿過兩只大雕的胸脯,野地里勞作的人正在採摘葯苗。

㈥ 兒童成語故事100篇


兒童成語故事有:

1、病入膏肓

春秋時,晉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國請醫生。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緩的名醫去診治。在緩還未到之前,晉景公做了個夢,夢見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說﹔「來人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恐怕要傷害我們,我們該逃往哪裡﹕「另一個回答說﹔」我們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們怎樣﹕」

緩到了之後,給晉公作了檢查,然後搖搖頭說﹔」你的病已發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辦法不行,用針剌也剌不到患處,服湯葯力達不到,實在是無法醫治了。」晉景公嘆了口氣,說﹔」緩是一位名不虛傳的醫生。」於是賞給了緩一筆厚禮,送他回國。不久,晉景公果然病逝。

5、出奇制勝

戰國時,燕國國君昭王派大將樂毅率兵攻打齊國。樂毅足智多謀,很快就打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個城。只有即墨城和呂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選一個叫田單的人擔任守城指揮。這時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兒子惠王繼承了王位。

田單想,燕軍強大,光憑勇敢是難以取勝的。於是他就派人到燕國,散布樂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後,非常生氣,撤換了樂毅。田單利用這一時機,襲擊燕軍。

他徵集了一千多頭牛,在它們的背上披上畫有龍紋的紅綢,在牛的角上綁上鋒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紮上用油浸泡過的蘆葦。

一天夜間,田單挑選了五千名精壯的士兵,他們跟在牛的後面,點起火來。這群牛帶著烈焰,向燕軍兵營狂奔而去。燕軍兵營頓時起火。燕軍驚恐萬狀,四處潰逃,齊軍大勝,收復失去的土地。 西漢司馬遷在他撰寫的《史記》中,認為田單的這次勝利,是軍事上出奇制勝的典範。

㈦ 適合兒童的成語故事

掩耳盜來鈴 , 盲人摸象 , 畫蛇添足 , 守株自待兔 , 自相矛盾


備註: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zì xiāng máo dùn ]

《韓非子·難勢》上說,有個人又賣矛,又賣盾。賣矛的時候說他的矛無比鋒利,什麼東西都能刺透;賣盾的時候又說他的盾無比堅固,什麼東西都穿不透。有人就問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呢?他無言以對。後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 處

    《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㈧ 形容孩子兒童成語故事

  • 孔融讓梨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內。這些都是年幼時就容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㈨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大全

讓棗推梨

ràng zǎo tuī lí

【解釋】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愛。

【出處】《專南史·王泰傳》:「年數歲時屬,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床。群兒競之,泰獨不取。」《後漢書·孔融傳》注引《融家傳》:「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

【結構】聯合式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讓梨推棗

【例句】《梁書·武陵王紀傳》:「兄肥弟瘦,無復相代之期;讓棗推梨,長罷歡愉之日。」

【英譯】offer dates and decline pears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王泰幼年時,祖母給他們分棗子和栗子,他不去參與爭搶而是等他們拿完後自己再吃剩下的。漢朝時期的孔融4歲他與兄弟吃梨時,他從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讓給大人們吃,家人都誇他很懂事。

㈩ 畫蛇添足的故事 兒童成語故事

原文:
楚有祠者來,賜其舍人卮源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譯文: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倒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給蛇添足的那個人,正是因為做了多餘的事,才失掉了到嘴的好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切合實際一點,不要做那些多餘的事情。
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