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獨木難支的故事

獨木難支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1 01:29:57

Ⅰ 歷史失敗人物的故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Ⅱ 一個木頭一行數據成語故事

行將就木
xíng jiāng jiù mù
【解釋】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內命已經不長,快要進容棺材了。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貶義。多用來指臨近病死或老死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行;不能讀作「hánɡ」;將;不能讀作「jiànɡ」。

【辨形】木;不能寫作「目」。

【近義詞】枯木朽株、氣息奄奄

【反義詞】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例句】
(1)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他們橫行霸道的日子不長了。
(2)我雖年近八十;~;但還要為祖國的現代化盡自己一份力量。

【英譯】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Ⅲ 作文:說說我家的故事 要求:主題鮮明,內容新穎字數在800

每個人的家裡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新奇故事,有快樂,有憂愁,有歡趣,也有悲傷的,在那一個晚上我們家就是歡樂的。

那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晚上,我回到家把書包一扔,便想開始我的長篇大論,可我第一個字還還有說出口,爸爸便下了「戰書」:敢於戰一場否?如若不戰,巴掌伺候,看吾不把你首或滅!我心頭一緊:哎!早不下,晚不下,偏偏這個時候下,本來包袱已重如山,竟又要下棋,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萬般無奈下,我只好匆匆應戰。

雖然平時我也是象棋迷,與老爸棋逢對手,旗鼓相當,可如今以來我要寫作業,而來爸爸正是在興頭上,三來我一身臭汗跑回家,叫我如何以最佳狀態迎戰,又怎能有十足的把握摘得桂冠。

「仙人指路!」「當頭炮!」我會嗎,他進卒,好不熱鬧,來來回回十幾個回合,也不知誰高誰低,突然老爸一記回馬槍,打得我措手不及,我的實力還沒有發揮淋漓盡致,卻又被踩了回去,我的倔脾氣與老爸的剛強恰好早針尖對麥芒——不分上下。我的兩個炮被卡在那裡動彈不得,我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正當我處於兩難之間的時候,我的車也不幸戰死疆場,真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現在正是敵眾我寡,我就是有回天之術也是獨木難支了。老爸在那洋洋自得,而老媽也樹倒猢猻散投靠了老爸,真是牆頭草——風吹兩邊倒,我也不可能服輸,我的字典里只有被打倒沒有被打敗!

在第二局裡,哦吃一塹長一智,處處小心,處處提防,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將軍,我的話里處處充滿了得意,老爸也只能困獸猶斗,今天到底是鹿死誰手?當然是我。

此時我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我的那種得意,用語言無法描繪,不禁想起了那意氣風發的詩句:「要與西風戰一場,滿身披上黃金甲!」老爸撇著嘴:「不就是勝過我一次!勝敗兵家常事,再說我倆也是部不分伯仲,互勝是平常的事了!」爸爸硬是狡辯,「再下一局!」我發誓要把爸爸打得心服口服,好長我志氣。

第三局一上來我就殺的熱火朝天,我和老爸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比賽一開始就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血拚、偷襲、以守為攻、出其不意、群毆等所有能派上用場的都上了戰場,每個兵就算在臨死前的最後一刻,哪怕最後一秒,也不會白白犧牲,我的理念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一會兒場上的兵,早已魚死網破,現在場上一片狼藉,一看真是「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就算是殘兵敗將也要戰至最後一人,用至最後一顆子彈,流至最後一滴血!終於,我逆轉了!瘋狂地殺戮!每個兵都戰果累累,一舉將老爸打垮。老爸都祝賀我,我心裡有一種講不出的高興。

家是歡樂的故事,是歡喜的故事,是振奮的故事,它們每天都在我家上演著,讓我們一家其樂融融。

Ⅳ 獨木難支三國演義故事

姜維獨木難支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專諸葛亮重用。諸屬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Ⅳ 一木難支是什麼故事

獨木難支

大廈將顛,抄非一木所支也。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 譯: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個人力量單薄,不能維持住全局。

成語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嶗山李二拜別哥哥嫂子去昆侖山學藝,學成回家見家鄉天旱,哥哥餓死,嫂子吃茅屋上的茅草度日,李二就去河邊撿華達石來施行道法做飯,用腳點火被嫂子點破,從此就變成獨腿瘸子,人們戲稱他是獨木難支的「鐵拐李」。

Ⅵ 獨木難支的故事,成語故事

【獨木難支的成語故事】
很多事情,因為太過龐大繁重,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需要眾人共同合作一起來完成,就好像用一根木頭撐不起來的東西,如果多用幾根木頭,就可以共同把它撐起來。在《慎子.知忠》中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意思就是說,蓋廊廟那樣龐大的建築所需要的材料,不是一棵樹木上的枝幹所能完全提供的;同樣的,一個國家的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也不是君王一個人的能力所能承擔,必須依賴其它朝臣同心協力。這就是「獨木難支」的道理。後來「獨木難支」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中,另有一個關於「獨木難支」的故事︰晉朝的任愷與和嶠本來交好,後來任愷失去權勢,有人就問和嶠說︰「你們不是好朋友嗎,為何你眼看著任愷失勢,卻不肯幫助他呢?」和嶠回答︰「元裒(任愷之字)如北夏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意思就是說,任愷不知檢點,自取敗壞,就好像城門將要倒塌,不是用一根木頭就能把它撐起來,同樣的,以我個人之力,又怎麼能幫助任愷重新得勢呢?
獨木難支
【漢語拼音】
dú mù nán zhī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語本《慎子.知忠》。
【成語典故
《慎子.知忠》(據《群書治要.卷三七》引)
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將治亂,在乎賢使任職,而不在於忠也,故智盈天下,澤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國,故桀之所以亡,堯不能以為存。然而堯有不勝之善,而桀有運非之名,則得人與失人也。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狐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
【成語註解】
1、典故或見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2、廊廟之材:蓋廊廟的建材。廊廟,指朝廷。
3、狐白之裘:用狐腋下的白毛皮所製成的裘,既輕軟又暖和,甚為難得,為世所珍。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任愷既失權勢,不復自檢括。或謂和嶠曰:「卿何以坐視元裒敗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門,拉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成語出處】
1、《封神演義.第九三回》:「因吾師叔在萬仙陣死於姜尚之手,屢欲思報此恨,為獨木難支,不能向前。」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
使用類別 用在「勢孤力薄」的表述上。
【獨木難支造句
1、這件事情必須靠大家團結合作,一個人能力再大,也獨木難支。
2、王經理雖然能力很強,但是沒有所有同仁的支持,他也獨木難支。
3、團隊要靠大家一起維持,只靠團長一人辛苦出力,還是獨木難支的。
4、公司經營出現危機,老總雖想要力挽狂瀾,奈何獨木難支,最後還是失敗了。
5、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同樣地,國家的政治腐敗,盡管有一兩個忠臣,也免不了覆滅的命運。
【近義詞】:孤掌難鳴,勢孤力單
【反義詞】:一柱擎天

Ⅶ 獨木難支,回天無力這兩個個都關於諸葛亮的什麼故事

六齣祁山。
六齣祁山建興六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穀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於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王平獨木難支,遂有諸葛亮空城計一事。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諸葛亮「六齣祁山」沒有完成「北定中原」統一大業的原因並非戰略之失,而是有其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原因。1、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在日夜操勞下病歿於伐魏前線五丈原大營,這不僅對蜀漢伐魏不利,且對蜀漢政治本身是一重大損失。雖有姜維接替前線指揮,但總顯人才匱乏,後繼無人。2、在三國鼎立中蜀漢政權相對而言,形成氣候晚於曹魏、孫權。夷陵之戰後,軍事實力遠不及魏、吳。與才多將廣,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較,差之遠矣。3、「興復漢室」的口號早已沒有多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東漢腐敗政治在人民心目中早已完全喪失。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蒼天已死,黃天當立!」4、蜀漢朝廷宦官黃皓等專權,後主昏暗,後防空虛,縱使姜維在前線拚命作戰,終難挽回危運,後主早已降魏做俘虜,進入安樂宮。5、北伐戰事中,關鍵時刻用人失誤,馬謖失街亭,李嚴誤軍糧,失去大好戰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失之難以挽回。6、攻佔隴右後,沒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軍事根據地,往往糧盡兵退,收地復失,隴右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7、屯兵戍邊措施不力,前線軍需供給不濟,往往糧盡而還。與此,曹魏採取得力改革措施,經濟發展,國力相之強盛。

Ⅷ 有關土地的故事

1、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

2、《左傳》記載了重耳逃亡的故事:日夜兼程、疲餓交加的重耳,向田間一位耕作的老農乞討食物,老農捧起一把泥土遞給他,一言不發。重耳正要發怒,卻被隨從勸阻,並耳語了幾句。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頭感謝上蒼,然後鄭重地捧起一把土,放到車上,繼續逃亡……

原來隨從他的大臣趙衰告訴他:你有了這塊土地,就代表你有了社稷,就有了國家,你就有了王位和權力了。因此,重耳捧起土地,如獲至寶。這就是我們古代的土地倫理:土地是社會的全部——財富、權力和社稷。

3、有個埃及國王,請來幾位西方勘探者測量土地,勘探結束,國王親自接見,並送了許多金銀珠寶,但告訴他們:離開埃及時要脫掉鞋子,把裡面的塵土倒掉...

4、滄海桑田
從前有兩個仙人,一個叫王遠,一個叫麻姑。一次,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席間,麻姑對王遠說:「自從得了道接受天命以來,我已經親眼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剛才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時期淺了一半,難道它又要變成陸地了嗎?」王遠嘆息道:「是啊,聖人們都說,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裡又將揚起塵土了。」

5、相傳三千年前,兩個歐洲人率部乘船向愛爾蘭進發,事先約定,誰的手先摸到愛爾蘭的土地,誰就是愛爾蘭的國王。晝夜疾行,接近岸邊時,落後的一方情急之下,揮劍砍下自己的一隻手扔到岸上,搶先摸到愛爾蘭的土地,結果他做了國王。所以至今愛爾蘭的國徽上有一隻紅色的手......

(8)獨木難支的故事擴展閱讀:

土地神也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護者,是與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會什麼都知道。作為地方守護神,盡管地位不高,卻是中國民間供奉最普遍的。以前為他們建立的神廟幾乎遍布每個村莊。傳說土地也可以隨意上天,但是為了百姓而留了下了。

通常土地神是以一對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現的,男的稱為"土地公公",女的稱為"土地婆婆"。對土地神的崇拜實際上來源於古代的土地崇拜,後來,這種自然崇拜開始走向人格化,逐漸出現了一些真實的人物來充當這一角色,被人們稱為"土地爺"。

由於中國境內有無數的土地神,所以真正有姓名的不是很多。一般為他們建立的神廟規模很小,被稱為"土地廟",裡面供奉並排坐著的一對老年夫妻。到明朝(1368-1644年)對他們的崇拜開始興盛,而且這種崇拜還流傳到了其他民族中去。
在中國,過去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聚會,對該神進行祭祀,到後來這種聚會就演化成為中國最有特色的現象——廟會,成為一種重要的風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