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民族英雄的故事

民族英雄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0 15:25:22

1. 民族英雄故事

收復台灣——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漢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版儼,號大木,福建省權南安市石井鎮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史書記載他「少年聰敏,英勇有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鄭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2. 民族英雄的小故事有哪些

虎門銷煙——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年),漢族,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版忠,福建福州人。權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在福州等地建有林則徐紀念館。

3. 民族英雄的故事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邢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4. 有關民族英雄的故事

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岳家軍神勇無比,令金兵聞風喪膽。其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潁昌府等地,並在郾城大捷、潁昌府大決戰中粉碎了「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更是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靡,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英勇獻身,義無反顧——宋末三傑
張世傑(?——1279年),宋朝大將,民族英雄。父親因犯金國法律而逃到宋地。德祐二年(1276年),臨安淪陷時,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與陸秀夫帶著宋朝二王(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出逃。後來剛滿7歲趙昰即位為皇帝,是為宋端宗,定年號「景炎」。端宗即位後對張世傑甚是重用。張世傑並沒有辜負端宗皇帝的希望,多次指揮宋軍抵禦元朝軍隊的猛攻,景炎三年(1278年)10歲的端宗溺水而死,他的弟弟衛王趙昺登基做皇帝,改元「祥興」。趙昺下詔讓張世傑做太傅(皇帝的老師)。張世傑奉命死守帝都厓山,另外還下令百姓大興土木,為太後、皇帝修建行宮,還利用打仗空餘的機會教趙昺識字。趙昺也很聽話,張世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祥興二年(1279年),元軍大舉進攻趙昺小朝廷,張世傑率軍抵抗,大敗。眼看國家就要滅亡,他准備接回趙昺組織突圍。不想丞相陸秀夫早已背負8歲的幼帝昺跳海而死。張世傑知道後哭曰:「吾先立一君,不想身亡;復立一君,此君亦亡,這可如何是好!」不久,他就因浪大被淹死了。 文天祥(1236—1283),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後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樂府》。 陸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漢族,字君實,楚州鹽城長建里(今屬江蘇建湖)人。寶佑進士。初為李庭芝幕僚,後官禮部侍郎等職。臨安失守後至福州,與張世傑等立趙昰為帝。昰死,又擁趙昺,奉帝居厓山(今廣東新會南),任左相,繼續組織抗元。祥興二年(1279年)為元軍所敗,負帝投海而亡。有《陸忠烈公遺集》。 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又辟任他做參議官。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沿江東下,揚州形勢緊張,僚屬大多逃散,陸秀夫等數人堅守本職,毫不動搖。李庭芝把他推薦給朝廷,乃調往臨安。德祐二年,任禮部侍郎。太皇太後率宋恭帝投降後,他和將領蘇劉義等退至溫州。不久,與陳宜中、張世傑等在福州立益王為帝,重建宋廷,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入福建,宋君臣乘海船南走廣東。次年,廣州降元,宋廷遷至井澳(今廣東中山縣南大橫琴島下),陳宜中逃往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景炎三年(1278)初,趙昰死,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勉勵群臣,再立八歲的衛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遷居崖山(今廣東新會南海中)。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同執朝政。祥興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張弘范攻崖山,宋軍大敗。陸秀夫對趙昺說:「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負帝跳海犧牲。有《陸忠烈集》傳世。

虎門銷煙——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年),漢族,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福州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在福州等地建有林則徐紀念館。
海疆英魂——鄧世昌
鄧世昌(1849~1894)中國清末海軍愛國將領。字正卿。原籍廣東東莞,生於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艦管帶,在1894年9月17日海戰中捐軀報國。 鄧世昌18歲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為駕駛班第一屆畢業生。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這一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途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身旁,用嘴銜住他的胳膊不放,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也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表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於敵的明軍前往阻擊。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台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牆,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並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餘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後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後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收復台灣——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漢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史書記載他「少年聰敏,英勇有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台灣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鄭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抗日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

5. 列舉中華民族英雄的故事

戚繼光抗倭寇、張自忠抗日、文天祥抗蒙元

6. 民族英雄事跡故事

一、收復台灣——鄭成功

鄭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賜姓朱,改名成功,為明末南安人。荷蘭殖民者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侵佔了我國的台灣,對台灣人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並不斷騷擾福建、廣東沿海地區,激起中國人的無比憤慨。

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鄭成功為了抗議荷蘭殖民者在海上的擄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灣貿易,在經濟上給荷蘭殖民者以有力的打擊。

1661年4月,鄭成功令長子鄭經防守廈門,新率戰艦120艘,將士25000餘人,在金門料羅灣誓師東進收復台灣。經過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沉荷軍主力艦「赫克托」號,收復了「赤嵌樓」。

在近一年的爭奪中,荷軍傷亡近2000人,損失慘重。1662年2月1日,荷蘭侵略軍被迫投降,被侵佔達38年之久的台灣終於重歸祖國懷抱。

二、虎門銷煙——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 「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

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

三、萬里勤王——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秦良玉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

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

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還先後平定楊應龍、奢崇明等土司叛亂。後又多次於夔門等地擊退張獻忠等農民軍的進攻。

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永曆皇帝亦加封其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中諸賊。去世後謚號「忠貞」。

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四、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

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

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著有《岳忠武王文集》。

五、抗日英雄趙尚志:

趙尚志三個字,曾讓侵華日軍聞風喪膽,「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是倭寇發出的無奈而又欽佩的感慨。 被日偽稱為最頑固的「反滿抗日」分子!

當年東北流傳一種說法,叫「南楊北趙」。「南楊」指的是楊靖宇,「北趙」就是趙尚志,他十七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就讀黃埔軍校第五期,歷經艱難困苦,抗日決心毫不動搖,即使最後負傷被俘,依然寧死不屈。

一位專家說,東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趙尚志一直用原來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趙尚志也曾用過另外一個名字。據尚志市烈士紀念館館長劉莉介紹。

趙尚志曾擔任1940年創刊的《東北紅星壁報》主筆。「向之」的主筆筆名,後來發現的手稿原跡證實,是在「尚志」兩字基礎上修改而來的。據劉莉館長介紹,趙尚志除了寫過報紙上這些文章詩歌之外,還曾為《白山黑水》這首抗日歌曲寫過歌詞,並寫下兩篇關於抗日戰爭的論文。

印象中,趙尚志應和抗日英雄楊靖宇一樣身材高大,氣宇軒昂,目前發現的惟一一張趙尚志將軍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趙尚志擔任巴彥抗日游擊隊政委時與游擊隊指揮部成員的合影,趙尚志手拿馬鞭坐在中間前排,二十四歲的他明顯比兩邊的人矮半頭。

巴彥游擊隊失敗以後,趙尚志加入抗日義勇軍孫朝楊部,後率六人赴珠河創建抗日游擊隊。到1934年,這支抗日武裝不斷壯大,達到數千人。後來趙尚志將軍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

趙尚志嗓門很大,常常在大會上向戰士們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描繪鬼子打跑以後國家未來的模樣。1942年2月,年僅三十四歲的趙尚志在戰斗中,遭到混入部隊的日滿特務暗算,重傷被俘後血盡而死。隨後日寇將其遺體肢解成兩部分,身體沉入松花江,頭顱送偽滿「首都」新京(今長春)請功,而後下落不明。

六、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

7. 民族英雄的故事。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美麗富饒的寶島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明朝末年的時候,荷蘭侵略者強佔了我們的寶島台灣台灣人民恨透了這伙惡不作的強盜,不斷進行激烈反抗斗爭
鄭成功嚇退敵軍事者派兵猛攻赤現成城裡的敵軍富裕玩炕,垂死掙扎,這時,由於為台灣同胞鄉鄭成功限極道襄城引用之水都是城外高低,留下來187就會不戰自敗,整成功,一三日,賢成的敵軍餅乖乖投降。
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英年早逝,但他收復寶島台灣的豐功偉績,永遠銘記中華兒女的心中。

8. 民族英雄的故事簡介

關天培
(1781-1841)清朝將領。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積功版提升,曾任蘇凇鎮總兵,權署江南提督。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十九年,積極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訓練水師,加強海防,屢挫英國侵略軍的挑釁。1841年2月,英艦攻虎門,他即向兩廣總督琦善請援,不允,遂率部死守橫檔、永安、靖遠諸炮台,25日,英軍從橫檔登陸。次日,他在靖遠炮台奮力抗敵,創痕遍體,血透衣襟,與游擊麥廷章等四百餘將士壯烈犧牲。有《籌海初集》。
民族英雄關天培1781年出生於江蘇淮安,行伍出生,年任廣東水師提督,在任期間,他全力支持林則徐禁煙主張,曾在虎門海灘一次銷毀鴉片237萬多斤,取得了禁煙的重大勝利。1841年在抗擊英軍入侵虎門戰斗中以身殉職,後被溢封為忠節公」。

9. 民族英雄的故事

  1. 抗日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幾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

  2. 虎門銷煙——林則徐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磷,溢號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貧寒,受過良好的教育。嘉慶十六年賜進士。在為官40年中,他 「經世自勵」,廉潔奉公;又重視水利事業,救災賑民。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

  3. 國神——比干
    《史記·殷本記》載:殷商末期,很多諸侯背叛了紂而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干勸說紂,紂不聽,比干更加淫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干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就極力勸諫。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乾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周武王封比干國神封銅盤銘:軒轅王子比干壟,上報天神,下報地神。中華民族千秋令:「齊封神雨,雷電照今;供干師忠,慎為瞻遺。」命為宗祀,歷朝致祭。並令禁慎瞻遺。

  4. 流亡勵志——晉重耳
    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年輕時才華出眾,深得父親賞識。後來,晉獻公聽信讒言,把重耳趕去守邊關。
    重耳在邊關被仇人追殺,逃到狄國。五年後,晉獻公去世了。大夫里克來接重耳回國繼承王位。重耳擔心有人害他,拒絕了。
    里克沒有辦法,只好讓重耳的弟弟夷吾當國君,稱晉惠公。夷吾擔心重耳搶王位,派刺客殺他。重耳聽到後,帶著謀士趙衰等人趕往齊國。
    路過衛國,重耳又餓又累,在路邊歇下來。一個農民走來,重耳說:「我們非常餓,能給點吃的嗎?」那人拿出一隻碗,抓了把土放在碗里。
    重耳很生氣。趙衰勸道:「他把土獻給您,說明他尊重您!」重耳跋山涉水,來到楚國。楚成王隆重迎接重耳。楚成王說:「秦國和你們相鄰,你該求助秦王。」重耳認為楚成王說得有理,來到秦國。
    秦穆公友好地接待他們。秦穆公早就不滿意晉惠公,得知他去世,便把重耳送回晉國。重耳終於成為晉國國君。重耳積極發展生產,安定民心,晉國很快強盛起來。

  5.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因父喪未受官職。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奮人心,並獻御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職。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聞元軍東下,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開赴臨安(今杭州,當時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被派往元營中談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復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進兵江西,收復州縣多處。不久,為元重兵所敗,妻子兒女皆被執,將士犧牲甚眾,天祥隻身逃脫,乃退廣東繼續抗元。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經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於1283年從容就義,年僅47歲。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 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於敵的明軍前往阻擊。倭寇分3路沖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 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台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接著,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牆,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並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餘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後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後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7. 萬里勤王——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秦良玉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還先後平定楊應龍、奢崇明等土司叛亂。後又多次於夔門等地擊退張獻忠等農民軍的進攻。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永曆皇帝亦加封其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中諸賊。去世後謚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