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成語故事和意思

成語故事和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2-20 14:53:00

❶ 10個成語故事和它的意思

1.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拼音】 (má què suī xiǎo,wǔ zàng jù quán)
【注釋】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出處】
【例子】 你別看我們那個生產小組,「~」。(茹志娟《如願》)
2.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喻兩相爭持,第三者得利。
3.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拼音】 (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注釋】 外面象金象玉,裡面卻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華美,而裡面一團糟。
【出處】 明·劉基《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例子】 難怪人說長皮不長肉,中看不中吃!這才是~呢!(歐陽山《三家巷》一)
4.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注釋】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出處】 《鶡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例子】 你們不能~,僅僅因為一些小的失誤就全盤否定我們所取得的成就。
5.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拼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注釋】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例子】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明·趙弼《兩教辨》)
6.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拼音】 (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
【注釋】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出處】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拼音】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注釋】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出處】 《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拼音】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注釋】 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一》:「前世之不忘,後事之師。」
【例子】 ~,我們要記取這次失敗的教訓,爭取下次實驗成功。
9.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注釋】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例子】 我覺得以文字結怨於小人,是不值得的。至於我,其實乃是~。(《魯迅書信集·致楊霽雲》)
10.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拼音】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kāi)
【注釋】 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出處】 《淮南子·兵略訓》:「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過也。」晉·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
【例子】 劍閣崢嶸而崔嵬,~。(唐·李白《蜀道難》詩)
11.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拼音】 (fān shǒu wéi yún,fù shǒu wéi yǔ)
【注釋】 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於耍手段。
【出處】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例子】 猴子雖然有手,卻不會製造工具,至於「~」,猴子更不會。(茅盾《手的故事》)

❷ 成語故事以及寓意

百折不撓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樂不思蜀
三國時,蜀主劉備死後,由昏庸無能的兒子劉禪繼位。後來蜀國滅亡,劉禪投降司馬昭後被帶到洛陽,一次,司馬昭請劉禪飲酒,席間讓人表演了一些蜀國的娛樂節目。當時跟隨劉禪投降的蜀國人看後都產生了亡國的傷感,唯獨劉禪嬉笑自如。後來司馬昭問他是否懷念故國劉禪卻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或樂而忘返。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❸ 成語故事的意思

完璧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結構】主謂式。

【用法】後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一般作謂語、賓語。

【辨形】璧;不能寫作「壁」。

【近義詞】物歸原主

【反義詞】支離破碎

【辨析】~和「物歸原主」都有把東西還給原主的意思。「物歸原主」口語性強;~則突出「完整無缺」地原物奉還;書面語言。

【例句】
(1)這些書我看過之後一定會~;請你放心。
(2)我知道這本書是你珍愛的東西;我一定注意保護;不出一個月;我一定~。

【成語故事】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❹ 成語故事的典故和意思

望梅止渴
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為了激勵士氣,曹操就對士兵們說:"前面不遠處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特別多,又甜又酸,到時我們吃個痛快。"士兵們聽了,一個個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了,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破釜沉舟
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後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將士們都愣了,項羽說:「沒有鍋,我們可以輕裝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趙國!至於吃飯嘛,讓我們到章邯軍營中取鍋做飯吧!」大軍渡過了漳(zhāng)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戰士們一看退路沒了,這場仗如果打不贏,就誰也活不成了。
項羽指揮楚軍很快包圍了王離的軍隊,同秦軍展開了9次激烈的戰斗,渡河的楚軍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個個都奮勇拼殺。沙場之上,煙塵蔽日,殺聲震天。楚軍將士越斗越猛,直殺得山搖地動,血流成河。經過多次交鋒,楚軍終於以少勝多,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被打得走投無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退。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從此項羽就做了上將軍,諸侯的軍隊都歸他統率。

高山流水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帶你去尋一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高高興興地背著琴隨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繞過一個山頭之後,不想卻有一幅奇景掛在眼前:真是雲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回盪如仙樂。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湧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後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一個知音。

後來,俞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贊嘆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劣嗎?」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後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弦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在下姓鍾,賤字子期。」伯牙嘆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為兄弟。並相約來年仲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仲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並仰天而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台,琴破弦絕。 後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畔築一琴台,以資紀念。

據記載,伯牙台建於北宋,清代重修,後破敗,解放後修復。碑廊門額上有「琴台」二字,相傳為北宋書法家手筆。今天,歷經風雨的伯牙台已成為漢陽的一個重要風景點,殿堂里金碧輝煌,殿堂前是相傳為伯牙撫琴的漢白玉築成的琴台。當你在稍遠處駐足默立的時候,在那湖光山色,濃蔭繁花當中,你會看到碑廊門額上的那四個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一個召喚,永遠回響在我們的耳邊!

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圍魏救趙
就是孫臏指揮齊軍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援救趙國的著名戰役。自此,孫臏便聞名天下了。

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曲高和寡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意為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難得。後也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少。
字面解釋是音調高了能夠附和的就少了。
可以用來解釋:過於優秀能夠和它相提並論的就少了~
宋玉是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學生。有一天,楚襄王問宋玉:「現在不少人對你有意見,你是不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宋玉轉彎抹角地回答說:「有位歌唱家在我們都城的廣場上演唱,唱《下里》《巴人》這些通俗歌曲時,有幾千聽眾跟著唱起來;唱《陽春》《白雪》這類高深歌曲時,能跟著唱的只有幾十人;到了唱更高級的歌曲時,跟著唱的只有幾個人了。從這里可以看出,曲調越是高深,能跟著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自己品行高超,一般的人不能了解,所以有人說三道四。
「和」(音賀)指跟著別人唱;「寡」是少的意思。
這個成語後來比喻言論、作品很深,能理解的人很少。有時也用來諷刺別人自命不凡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意為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難得。後也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少。
字面解釋是音調高了能夠附和的就少了。
可以用來解釋:過於優秀能夠和它相提並論的就少了~
宋玉是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學生。有一天,楚襄王問宋玉:「現在不少人對你有意見,你是不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宋玉轉彎抹角地回答說:「有位歌唱家在我們都城的廣場上演唱,唱《下里》《巴人》這些通俗歌曲時,有幾千聽眾跟著唱起來;唱《陽春》《白雪》這類高深歌曲時,能跟著唱的只有幾十人;到了唱更高級的歌曲時,跟著唱的只有幾個人了。從這里可以看出,曲調越是高深,能跟著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自己品行高超,一般的人不能了解,所以有人說三道四。
「和」(音賀)指跟著別人唱;「寡」是少的意思。
這個成語後來比喻言論、作品很深,能理解的人很少。有時也用來諷刺別人自命不凡

樂不思蜀

故事發生在三國,涉及人物是劉禪,司馬昭.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

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

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

,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

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棵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道:「咦,這話怎麼像是谷正說的?」

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

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過門不入
禹是鯀的兒子。堯命鯀治水,鯀的治水方法不對頭,水來土掩,積土阻水,結果失敗。鯀因此而被處死。堯讓位給舜以後,舜命禹繼續治水。禹接受父親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的方法。經過整整十三年,終於制服了洪水。

禹為了治水,幾次到過家鄉,而且曾經三次經過自己家門,還聽到孩子正在哇哇地哭,可是都沒有時間進去看看。禹說:"時間寶貴,即使是短短的一寸光陰,也要愛惜!"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後來一直被人們所傳頌
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卻說:「我哪裡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孺子可教
古時候有個人名叫張良,是漢朝的政治家。在年輕的時候,他的國家韓國被秦國滅掉,當時張良曾僱人刺殺秦始皇。但是刺殺失敗了,秦始皇到處搜查他,張良就在下邳這個地方隱蔽了起來。 有一天,張良出門散步,當他走到一座橋頭時,見一位老人坐在那裡。 老人見張良走過來,把一隻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年輕人,我的鞋子掉在 橋下了,去把它給我揀上來。" 張良先是一愣,他怎麼用命令的口氣呢?又一想,他這么大年齡了, 就沒有和他計較,馬上到橋下,把鞋子給他揀了上來。 老人把腳一伸,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心裡想:這個老人真是得寸進尺 啊。既然已經把鞋子揀上來了,就替他穿上吧,於是張良跪下來給他穿上鞋。 老人穿上鞋子,站了起來,看了一眼張良就走了。張良看見老人的舉動 有一點奇怪,獃獃地看著他的背影。 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轉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還算懂事, 是可以培養教育的,過五天後,你在天亮時,到這里來見我。" 張良見老人是有些古怪,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希望能從老人那裡學到 一些本領。 到第五天張良一大早就來到橋頭,只見老人已經先來了,正坐這等他呢。 老人表現出生氣的樣子說:"你這個年輕人比我這個老頭子來得還晚,過五天再 來找我。" 張良只好回來。過了五天,天還沒有亮,張良就來到橋頭,這次又老人 先到了。老人再次責備他,又讓張良五天後再來。 又過五天,這一次張良沒有到半夜就來到橋頭。這次老人還沒有來。 張良等了一會,老人才提著燈籠來。 老人見張良感到滿意,說:"年輕人就應該是這樣。"之後,將一本 《太公兵法》送給了張良。 此後,張良認真讀它,反復讀它,反復鑽研。終於幫助劉邦打敗秦王朝, 建立了漢朝。張良成為開國功臣。
〔注〕: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孺子可教」這句成語,用於年長人稱贊年輕 人有培養成材的前途。
孺子:指小孩子,也可指年輕人。
起死回生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人,本名秦越人。據傳他少時曾從長桑君學醫,擅長診脈,能夠洞察內腑五臟的症結,醫術極為高明。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里,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都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絕技。
haha

❺ 成語故事寓意

塞翁失馬: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史記·陳涉世家》:秦朝末年,有一個農民起義軍領袖,名叫陳勝,字涉。
陳勝青年時代,曾經做人家的雇農,替別人耕地。有一次,他停下耕田,走到田埂上休息。他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對另一個雇農說:「我們當中如果有人富貴了,可不能忘掉別人。」

一同當雇農的人都笑話他:「你給人家當雇農,怎麼會有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會知道鴻鵠的志向!」

陳勝、吳廣起義之時,陳勝因為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忍不拔的品質,因此得到了眾人的擁護,成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

❻ 成語故事和解釋

疑鄰盜抄斧
疇前有個鄉間人,丟了一把襲斧子.他覺得是鄰人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感覺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本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忽略失蹤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人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樣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依據,對人、對事胡亂猜忌.

❼ 成語故事加意思

[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聞雞起舞wénjīqǐwǔ
[釋義]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雞:雞鳴報曉。
[語出] 宋·松洲《念奴嬌·題鍾山樓》:「擊楫誓清;聞雞起舞;畢竟英雄得。」
[辨形] 雞;不能寫作「機」。

❽ 成語故事和意思

朝三暮四

源於《莊子·齊物論》。宋國有一個名叫狙公的人,非常喜歡猴子,在家裡養了一大群,時間一長,他能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懂得主人的意思。狙公寧可省下家裡人吃的糧食,也要滿足猴子的要求。漸漸的,家裡的糧食越來越少,沒辦法就改喂橡實給猴子吃。後來,連橡實也不多了,他便對猴子們說給你們「朝三暮四」,猴子們大吵大鬧起來;狙公靈機一動,換了一種說法對猴子說,給你們「暮四而朝三」,所有的猴子聽了都非常高興。無論是「朝三暮四」還是「暮四朝三」,都指的是早上給猴子三個橡實,晚上給猴子四個橡實,數量是一樣的。後來,人們用「朝三暮四」表示用詐術騙人。現在用來比喻反復無常。

守株待兔

源於《韓非子·五蠹》。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人正在田裡耕地,忽然看到一隻兔子從田間疾奔過去,碰在一個樹樁上撞死了。於是這個人立即跑過去,把兔子撿了起來。他心裡非常高興,在回家的路上想,這真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每天都能撿到一隻兔子,那該多好啊!從此以後,他就放下手裡活兒不幹了,專門在那個樹樁旁等待著,希望能夠再得到碰死的兔子,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不但一隻兔子也沒有得到,而且連田地里的莊稼也耽誤了。後來,人們用「守株待兔」來比喻死守狹隘的經驗而不知道變通,也用來嘲笑那些不分時間、地點、條件,而墨守陳規辦事,招致失敗的經驗主義者。

雞鳴狗盜

源於《史記·孟嘗君列傳》。春秋戰國時期,秦昭王仰慕齊國孟嘗君的才能,准備聘用他做秦國的相國,於是預約孟嘗君到咸陽會面。秦國原來的相國非常嫉妒,於是就在秦王面前大進讒言。秦王聽信饞言,不但不讓孟嘗君做相國,反而打算殺掉他。
可是孟嘗君是個好義之士,甚至墨守成規的秦王的弟弟涇陽君也成了他的至交。涇陽君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把它告訴了孟嘗君,還要他以重禮賄賂秦王的愛妃燕姬,讓他請求秦王釋放孟嘗君回國。燕姬答應幫忙,但提出要一件與孟嘗君送給秦王一樣的白狐皮袍子,孟嘗君無法弄到同樣的袍子。這時有一位食客自願為他解憂,這位食客有會學狗叫的本領,當夜潛入秦宮的衣庫,裝著狗叫的聲音,混過了看守人員的耳目,順利地把那件白狐皮袍子偷了出來,送給了燕姬。後來秦王果然答應釋放孟嘗君。
孟嘗君獲釋後,趕緊離開咸陽,他擔心秦王一旦後悔,到時候他再也離不開秦國了。可是跑到函谷關時,雞還沒叫,按照秦國法律,不到雞叫的時候,關門不能打開。正巧孟嘗君有個門客會學雞叫,於是他學起雞叫來,引得所有的雞都叫起來。守關的士兵聽到雞叫,認為開關的時間到了,便開門讓孟嘗君一行走了。不出所料,秦王知道孟嘗君逃走了,趕緊派人去追,等追到函谷關時,孟嘗君他們早已走了。後來,人們把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使用不正當的小伎倆稱作「雞鳴狗盜」,也把使用這種小伎倆的人稱作「雞鳴狗盜之徒」。

涸轍之魚

「涸轍之魚」源於《莊子.外物篇》。這個典故源於一個寓言故事。
相傳戰國時期,著名學者莊周家庭生活非常拮據,經常向別人借糧。有一天他向監河侯借糧。監河侯是一個既吝嗇又愛面子的人,他假惺惺地對莊周說,不用說借給你糧食,就是借給你三百金都可以,但是要等到秋後我收到租子後才能借給你。莊周聽後非常生氣,他講下面這個故事。
莊周說他在來監河侯處所的路上,聽到呼喊聲,回頭一看,發現在地上的車轍中有一條鮒魚,他好奇地問鮒魚為何呼喊。鮒魚說他是東海龍王的大臣,不幸落難於此,想讓莊周給他一升半斗之水,這樣就可以救他一條命。莊周聽後說:「可以,我將要到南方游說吳、越國王,到那邊後引來長江水救你,好吧?」鮒魚聽了以後生氣地說:「我失去了水就無法自下而上,這是你所知道的。如今,我只求你一點點水,而你卻許諾這樣的大話,等你引來江水,我早都渴死了,你還不如把我送到干魚店裡讓我等死吧!」監河侯聽了非常尷尬。
後來,人們就用「涸轍之魚」來表示身陷困境,急待援救。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里就運用了這個典故:「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桐葉封弟

「桐葉封弟」又可稱作「剪葉」,出自於《呂氏春秋》這個典故與周公旦有關。
周公旦為周朝的開國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時,年齡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幹,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隨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樹葉,送給了弟弟叔虞,隨口道:「我把這作為信物,封賜給你!」叔虞接過樹葉後,心裡非常高興,隨後把這件事告訴給周公,周公認為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於是前去詢問周成王,周成王說他只不過是跟弟弟開玩笑罷了,周公聽後嚴肅地說:「天子無戲言,出口成憲,而且史書記載,樂師歌頌,士人稱道。哪能隨便說說。」成王聽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於唐,後來,叔虞的兒子把都遷到晉水的岸邊,改唐為晉。
後來,人們用這個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嶠《攀龍台牌》里引用了這個典故:「亦有御蘭感夢,皇天之命伯倏,剪雖開封,上帝之名太叔。」

南轅北轍

源於《戰國策·魏策四》。
戰國時代,各諸侯國互相攻殺兼並,都爭著想當霸主。有一次,魏國的安厘王准備去進攻趙國都城邯鄲,魏王的大臣季梁正在旅行途中,聽到這個消息後匆匆趕了回去。他來不及弄平衣服上的皺痕,也來不及除掉頭上的灰沙,就去勸說魏王。他對魏王說:「我這次回來,在路上遇到一個人說他要去楚國,可是卻駕著車子飛快地向北方駛去。我聽了後非常奇怪,就問他到夢民國去為什麼不向南走而向北,因為楚國在南方而不在北方。誰知他卻說:'我的馬兒跑得快。'我說:'你的馬雖然路得快,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呀!'他卻說:'我的路費很多。'我又告訴他:'路費多,方向不對,也不能去楚國啊!'接著他又說:'我的車夫駕車技術很高明。'您看,方向錯了,馬跑得越快,路費越多,那樣走下去,離開楚國的是越遠嗎?」
接著他又對魏王說,現在大王想要成為一個有名的霸主,一舉一動都應該讓人信服,如果仗著自己國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邯鄲,藉以擴充土地,樹立威望,那就離你想做諸侯領袖的理想越來越遠了,這正像要到南方去的楚國人卻駕著車子,往北走一樣,那是多麼荒唐的事情啊!安厘王聽後,認為他說得有理,於是就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計劃。後來,人們把那個要去楚國的人的行為稱為「南轅北轍」,用它來比喻背道而馳、目的同行動相反的行為和做法。

與虎謀皮

源於《符子》一書。相傳周朝有一個人非常糊塗。有一次,他想弄一些美味的祭品來祭祀神靈,所以就去找正在山坡上吃草的羊商量,想借用羊身上的肉。羊聽了後,大吃一驚,急忙跑開了。他只好兩手空空地回家。後來他又想做一件暖和的皮衣,以便冬天禦寒,於是跑去和狐狸商量,想借用狐狸的毛皮。狐狸一聽,也嚇得跑到深出里去了。後來,人們把上面的故事概括為「與狐謀皮」,表示一種做不到的事情。因為「狐」與「虎」音同又同是動物,它們的毛皮都非常珍貴,所以也把它寫成「與虎謀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巧取豪奪

源於宋代周輝的《清波雜志》。宋代襄陽的米友仁既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又長於作畫,非常喜歡模仿古人的作品。他為了弄到古人的真品,不惜採用欺騙的手段。有一次,他在漣水發現了一幅真品牧牛圖,於是就向主人借來描摹,後來他把真品留下來,卻把摹本拿去還給主人。過了幾個月後,主人才發現米友仁還來的不是真品,於是就去向他討要。開始米友仁還想抵賴,最後主人說他的真品牛的眼睛裡有牧童,而模仿的這幅卻沒有。在事實面前米友仁不得不把真品還給了人家。即使如此,米友仁的欺騙手段還是屢屢得手。他慣用的手法之一是借別人的古代書畫珍本,經過精心描摹後故意把真假本混在一起讓主人選擇,因為他臨摹得非常逼真,別人時常把仿本當作真本而收下來。通過這樣的手段,他騙到許多古代的書畫。除此之外,他還採取蠻橫的手段去奪取。有一次,他在船上看到另一位喜歡收藏書畫的人,手裡有一幅王羲之的真品,他提出用一幅畫同這個人交換。當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大喊大叫,以投河自盡來威脅。這個人沒有辦法,只好與他交換。他依靠巧偷豪奪,所得甚多。後來,人們把「巧偷豪奪」改為「巧取豪奪」,用來表示用卑鄙的手段去騙取,用蠻橫的手段去掠奪。用於貶義。

一字之師

源於南宋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亦見於宋陶兵的《五代史補》卷三。相傳唐代詩人鄭谷的詩文寫得非常好,尤其《鷓鴣詩》寫得更是超群出眾。因此,人們稱他為「鄭鷓鴣」。他的朋友齊已是個和尚,也很喜歡寫詩著文。有一次,齊已帶了自己寫好的一首《早梅》詩前去請教鄭谷,當鄭谷看到「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妥,經過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改來改去還覺不形象,最後認為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能體現出梅花的早開來。齊已聽了以後非常佩服鄭谷的匠心獨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當時寫詩作文的人,都佩服鄭谷把齊已的詩只改換了一個字,就使整首詩顯得確切生動,於是「人以鄭谷為一字師」。
後來,人們用「一字之師」指在一個字上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也泛指詩文的改正者

買櫝還珠

源於《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相傳楚國有個商人想到鄭國去賣珍珠。為了吸引顧客,他用名貴的香木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盒子,盒子上面不但刻著精美的圖案,而且還用香料熏過,這樣一來,更加香氣撲鼻。他把珍珠放到盒子里,又用玫瑰、珍珠對盒子裝飾了一番,盒子看起來更加美觀,有個鄭國人看到盒子非常好看,於是花大價錢「買櫝而還其珠」,買了盒子,而把珍珠還給了他。後來,人們用「買櫝還珠」比喻舍本求末,取捨不當;或者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沒有抓到事物的本質。

一箭雙雕

源於《北史·長孫晟傳》。長孫晟是南北朝時期洛陽人。他不僅聰明,而且很有軍事才能,尤其擅長射箭。他出使西北突厥族時,突厥王非常佩服他的箭法,常和他一起出外打獵。當地人聽見他猛烈發箭的弓聲,都驚異地稱作「霹靂」;看見他飛快跑馬的姿態,又誇獎地稱作「閃電」。有一次,他又和突厥王外出打獵。突厥王看到空中有兩只雕,正在爭奪一塊肉吃,准備搭弓射箭時,只聽得「嗖」的一聲,兩只雕一齊直落下來,突厥王跑去一看,原來一箭射中了兩只雕。從此更加佩服長孫晟的本領。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一箭雙雕」,用來比喻採取一項措施同時收到了兩種效果。

一諾千金

源於《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季布是秦朝末楚國的義士,他生性耿直,樂善好施,特別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困難再大,他都一定要設法辦好,所以深受當時人們的贊譽。季布在項羽手下時,曾多次打敗劉邦,項兵敗自殺,劉邦懸賞捉拿季布。但是由於季布深得人心,始終捉拿不到他。後經汝陰侯滕公的說情,劉邦才撤銷通緝令,並封季布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東太守。當時有一個人叫曹邱生,專門喜歡結交有權有勢的官員,他聽說季布一夜之間由階下囚變為天子的重臣,特地讓人介紹去見季布。季布一見曹邱生,臉上便露出厭惡之情。而曹邱生不識相地彎腰作揖,驚喜地對季布說:「我聽楚人說過:得到百斤黃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諾言。」接著曹邱征又說:「你的名聲如此之大,難道與我到處宣揚一點關系都沒有嗎?」季布聽了曹邱生的話後非常高興,認為他的名聲之所以這么大,原來與曹邱生的宣傳有關。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一諾千金」,用來比喻重視諾言,說話算數。

亡羊補牢

源於《戰國策·楚策四》。戰國時期,楚襄王整天淫逸享樂、不理朝政,奸臣州侯、夏侯等又不離其左右。當時有一個名叫庄辛的大臣勸諫楚襄王,如果再這樣下去,楚國一定會滅亡的。可是楚襄王不但不聽,反而把庄辛大罵一通。庄辛於是率領全家到趙國去了。果然沒過多久,秦國就大舉進攻楚國,楚國內部空虛,無力抵抗,最後楚襄王被迫逃到城陽。這時他才意識到庄辛的話不錯,於是派人到趙國去請庄辛。
庄辛回來後,楚莊王內疚地對庄辛承認了錯誤,問庄辛現在應該怎麼辦。庄辛誠懇地回答道:「我聽見人們說,看見兔子而回頭招呼獵犬,還不算太晚;羊跑了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遲。」楚襄王聽從了庄辛的建議,果然收復了淮水以北的失地。後來,人們用「亡羊補牢」來比喻事情出了差錯,如果及時補救還有希望。

❾ 成語故事以及故事的寓意。。`!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