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節日里的故事作文

節日里的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2-17 20:10:19

㈠ 節日中的故事作文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凶為吉。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㈡ 以「節日里有個——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

年年清明來都逢雨,那源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㈢ 以節日里為題的作文

春節】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熱鬧、喜慶而祥和.
在我們家爸爸、媽媽、爺爺開始准備過年,他們從超市買來許多好吃的,這時候也是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刻.過年的前昔,要乾的事情多得驚人:大掃除和挑水還有腌泡菜等等;每一次幹活總會把我累得虛脫,以至於我那幾天,不僅肚子餓和我「鬧革命」,還因為餓著沒有力氣「光榮」的評上了懶漢的罪名.每天的大掃除是必修課,一大早便會從被窩拉到掃把前,往往一天打掃一個屋子,那樣的打掃對於灰塵和頭發絲確實有效,連空氣中的灰塵都像長了腳了一用,不敢侵犯進屋子.在春節的各個日子中,初一可是我的最愛.早晨,一起床就開始放鞭炮,男孩子們歡喜得蹦來跳去.我也樂在其中,點燃了一支沖天炮,哪料一時沒鬆手,我的銷售開花了,燙得我只「哇哇」大哭.鞭炮一直放都中午,一大堆爆竹的包裝紙成了座山.我便隨爸媽到親戚家去走人戶去了,要一直到第二天才能回來.
初一過後的幾天,並沒有什麼新鮮事:每天都吃上一頓的剩菜,等到把剩菜吃完了,又吃老早就住好的菜,只是不曾吃過而已.元宵的時候家家都吃湯圓,象徵著團團園園.晚上還得一宿不睡,我哪管什麼破規矩,倒頭便睡.
晚上聽老一輩的講熬夜的來歷:
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迎著人們的忙碌緩緩來臨,卻在無聲無息中遠去,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眷戀.無論春節那些日子是怎麼過的,每當想起它,我仍不禁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感到驚嘆!
【篇二:快樂的春節】
春節是家裡最熱鬧的時候,到處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臘月30下午,爸爸忙著貼春聯,我和弟弟忙著幫爸爸抹漿糊,我們在大門中央貼了一個大大的福字,大門兩邊貼上了喜慶的春聯,上聯是「銀蛇攜福氣」,下聯是「紫燕舞春風」,橫批「新春大吉」.我們很快就貼好了春聯,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非常開心.在大門的兩旁爸爸還掛起了兩個大紅燈籠,預示著新的一年裡日子越過越紅火.
除夕早晨,我穿上新衣服,就和弟弟看爸爸放鞭炮.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從我們耳朵里穿過,好像要把祝福送到千家萬戶,我們開心極了.夜晚,我們吃過晚飯,我就和爸爸、媽媽和姐姐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那精彩的表演讓我心情豁然開朗,有相聲,有小品還有歌舞……非常好看.
大年初一我剛起床,就發現枕頭底下有壓歲錢,弟弟也有,我們開心的笑了,然後我們吃完餃子,就去奶奶家拜年,拜完以後,爺爺奶奶,就給我們壓歲錢,還把好吃的都拿出來了,給我們吃,我們都非常開心.
我喜歡過年,過年真好!

㈣ 節日里的一件事,800字作文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在這些節日里還有很多習俗,比如:中秋節吃月餅,看月亮;元宵節包湯圓、包餃子;清明節掃墓、踏青……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了。
那是去年的元宵節,元宵節那天,外婆突然宣布要教我包湯圓,她說:「元宵節,元宵節,就是要吃湯圓嘛!外面買的,還不如自己做的有意義。」「太好了!太好了!」我高興的叫道。
外婆先去超市買回來了一些湯圓皮、紅豆。外婆說:「先把紅豆泡軟了再搗碎。」我想:這么簡單,誰不會呀!用熱水泡了大約三小時,紅豆就軟了,我開始搗起來,剛剛開始我還很有勁,可到後來,我就漸漸的體力不支了。我把搗好的紅豆沙拿給外婆看,我自以為搗的很好,誰知外婆卻說:「哎呀呀!你都沒有搗爛,我演示給你看看。」只見外婆很熟練的搗起來,不一會兒,紅豆泥就搗好了。我看的目瞪口呆,我想:我可不能輸給外婆。於是我把剩下的紅豆像外婆那樣搗好了。
「然後,我們要把紅豆泥包進湯圓皮裡面,看著是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難多了。」外婆先在手上塗了一些麵粉,接著用一根筷子夾起一些紅豆泥,迅速的搓成一個球,然後放進皮裡面,再把皮捏合。看著外婆熟練的動作,我也想來試試,於是我提議,和外婆比賽誰做的多。我把手上塗滿麵粉,再用筷子夾一些豆沙,我想把它們捏成圓形時,卻總也捏不好。要不就是捏的不圓,就是捏圓了,也散架了。我見外婆那裡已經有一大推了,心裡十分焦急。我想:怎麼辦呀?要輸了!於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亂弄一氣。後來,皮沒了,我們開始數,我做的湯圓比外婆的多,但都包的沒外婆好。外婆說:「做事情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羞愧的低下了頭,甘願服輸,我把我包的都拆開來再包。第二次我包的很仔細,明顯比第一次好。下了鍋,沒幾分鍾,熱氣騰騰的湯圓就出鍋了。吃著自己包的湯圓,我的心裡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
我吃過超市裡賣的湯圓,雖然我包的沒它的好,但畢竟是自己包的,其中包含了自己的勞動,更有意義

㈤ 春節里一個怎樣的故事作文500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凶為吉。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㈥ 600字作文節日里有個關於你的故事

今天和往常不一樣,公園里人很多。人們身著節日盛裝,面帶節日的歡樂,顯得回非常高興。
公園里一切都變綠答了。山變綠了,小草從土壤中伸著懶腰探出頭來,好像在和春姑娘打招呼;樹變綠了,嫩嫩的葉芽長滿了枝頭,遠遠望去美麗極了;湖水也變綠了,小魚在湖水中游來游去,彷彿正在捉迷藏。湖面上一隻只鵝形遊船穿梭往來,鵝船中有白的、有粉的、還有綠的……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公園的廣場上孩子們在輪滑,老人在放風箏。花園里,人們正在觀賞節日里剛擺放出來的各種盆花。環形路上,節日里休假的人們正在悠閑地散步。
五一節,實在是勞動者的節日。

㈦ 作文《節日里有個溫馨的故事》

節日里有個溫馨的故事

那天是十月一號,一大早,我騎著自行車心急火燎地往舞蹈學校趕,因為留戀溫暖的被窩,我起床晚了,一想起吳老師凶神惡煞一般的面孔,我恨不得能插上翅膀立馬就飛到學校……

都怨這「關鍵時刻掉鏈子」的破車!在那段城市坑坑窪窪的路面上,我那不爭氣的「破驢」「罷工」了——鏈子掉了!自己安吧,不會;推著走吧,卡殼兒。我站在原地既前進不了,又後退不得,像是被牢牢「焊」住了一樣。心裡那個急呀,實在是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我欲哭無淚,只好眼巴巴瞅著路上過往的行人,渴望能有一個「觀世音菩薩」對我出手相救。

一位騎電動車的阿姨過來了,她對我視而不見;一位騎摩托車的叔叔過來了,他對我不理不睬;一輛小汽車開過去了,它只是在屁股後面沖我噴出一股白煙兒;一位騎自行車的大哥哥過去了,他像是有什麼急事,連看都沒看我一眼……很快地,十幾分鍾過去了,可憐的我呆立在瑟瑟寒風中,渾身冰冷,幾乎成了個冰人兒。

我快要絕望了,正准備把車子扔到地上,回家叫爸爸來處理,迎面過來一位賣菜的老爺爺,他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騎著一輛很舊的三輪車,上面裝著大白菜。我心想:那麼多看上去很有修養的人都不幫我,何況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老漢呢?他一定也會對我不管不問的。可出乎意料的是,他看到我沮喪不安的樣子,又看了看那「焊」在地上的車子,什麼都明白了。「孩子,是鏈子掉了吧?別著急,來,我幫你把它安上。」沒等我回答,老爺爺已經停好車子,蹲下身子用那雙粗壯有力的大手安起車鏈子來。沒想到他還真厲害,只那麼兩三下,我的車鏈子就乖乖地回到「軌道」上去了,老爺爺又用手一搖車鐙兒,自行車輪就飛速旋轉起來。他站起來,拍拍雙手,慈祥地對我一笑,「這下好啦,你又可以騎了。」我對他十分感激,但……「老爺爺,您的手……」「孩子,你是說我手上的油污吧?沒關系,老百姓的手不怕這個。」說著,他若無其事地從車上拿了兩片菜葉就那麼一擦,便不聲不響地騎上三輪車走了。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星期,可我還是經常想起它,我忘不了那位老爺爺的模樣——一頭花白的頭發,布滿皺紋的臉龐,憨厚慈祥的笑容,還有那雙粗壯有力的,沾滿油污的大手……
忘不了這個十一,忘不了這個溫馨的故事!

㈧ 節日里有個 故事初三作文600

今天和往常不一樣,公園里人很多。人們身著節日盛裝,面帶節日的歡樂,顯專得非常屬高興。
公園里一切都變綠了。山變綠了,小草從土壤中伸著懶腰探出頭來,好像在和春姑娘打招呼;樹變綠了,嫩嫩的葉芽長滿了枝頭,遠遠望去美麗極了;湖水也變綠了,小魚在湖水中游來游去,彷彿正在捉迷藏。湖面上一隻只鵝形遊船穿梭往來,鵝船中有白的、有粉的、還有綠的……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公園的廣場上孩子們在輪滑,老人在放風箏。花園里,人們正在觀賞節日里剛擺放出來的各種盆花。環形路上,節日里休假的人們正在悠閑地散步。
五一節,實在是勞動者的節日。

㈨ 《節日的故事》作文

侗族的節日很多,全年不下20多個,且因地而異。現擇其較具普遍性而又有特色的列舉於下。

1. 春節

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但各地的過節方式不一樣。在北部侗鄉的新晃、芷江、玉屏、錦屏一帶侗族過春節與當地漢族差不多。南部地區凡建有薩壇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薩壇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歲進,全家圍在火塘邊吃粥,叫年羹飯。等到雞叫頭遍,男人放12個大炮竹,以求一年順當大吉。婦女們則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們不興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門,初三請客吃油茶,初四請吃飯。宣恩侗族一天過兩次年,稱過重年,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鑼,敲得越響亮越好。

2. 侗年

根據侗歷來確定的新年。一般為農歷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現大部分侗族均不過此年。僅有部分地方仍過侗年。這些地方每年過兩種年。稱侗年為小年。春節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帶的侗寨於農歷十一月初過侗年。十月將屋前屋後打掃干凈,殺豬宰牛,舂糍粑,准備過年。從十一月初一到初五舉行大規模的踩歌堂、跳蘆笙和鬥牛活動。有的地方把姓氏節也稱為過侗年,各個姓氏節日期不一。但一般為農歷的十一月。

3. 吃新節

侗族古老的傳統節日,盛行於廣大侗族地區。但各地吃新的時間和儀式不相同。有的在農歷六月、七月、八月的某一天。吃新節實際是祭祖節。每到這一節日侗族群眾摘下新米煮熟以祭祖。

4. 林王節

紀念侗族農民起義軍領袖林寬的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歷六月的第一個辰日。過年的特別食品是巨大的粽粑。每個粽粑粗如海碗,長約兩市尺,幾十張粽葉才能包一個,三五人方可吃完。相傳林寬常率軍轉戰南北,其母親怕兒子吃不飽,總給他包大粽子。後人為紀念王寬也沿襲了其母親包大粽子的習俗。每到那一天侗族群眾用酒、肉、大粽粑祭奠林王。祭祀儀式上,大人小孩都要唱《林王古歌》,唱罷古歌,老人還要向後代講述林王故事,使英雄事跡代代相傳。

5. 大霧梁歌節

也稱大戊梁歌會。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區)邊境的侗族,還有苗族瑤族等青年雲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大霧樑上,舉行一年一度的歌會,參加人數少則數千,多者上萬人。這個歌會是由紀念一對飲恨慘的戀人而興起的。

6. 趕歌坪

又稱二十坪歌會,盛行於貴州天柱、錦屏等縣的高壩、平岑、蘭田、渡馬、聖德山、大林山、蓮花坪等地。尤以錦屏、天柱、劍河交界處的高壩、平岑一帶最為熱鬧。每年農歷七月二十日,侗族男女青年成群結隊奔向歌坪。趕會的群眾多達萬人。姑娘小伙三五成群,相互對歌,互訴衷情。各寨歌隊也紛紛前來賽歌。相傳該歌會是為紀念,一位忠於愛情的歌手而形成的。

7.「為也」

「為也」是侗語音譯,為做客之意。但這種客人不是一般的客人,是特指村寨之間互相訪問的集體客人。當地漢話稱為「吃鄉食」。一般在春間或秋後進行,是侗鄉規模最大的社交和娛樂活動。規模不等,少則20—30人,多則100餘人。男女老少均可參加。都要帶上本寨的歌隊、戲班、蘆笙隊、誦款人等。事先由客寨到主寨下貼,主寨認可接受貼子,雙方約定日子。主寨各家各戶作好接待准備,客寨組織好隊伍,作好行前准備。

貴州黎平、榕江、從江一帶的「為也」隊伍多以歌隊或戲班為主。當客人來到主寨時,主寨的姑娘們用稻草人、布匹或板凳、織布機、水桶等物品攔住寨門,唱起了攔路歌。雙方對答後,放炮迎客,殺豬宰牛,盛情接待。「為也」期間,整個村寨成了文娛大舞台,開展對歌、唱戲、鬥牛等活動。客人走時,每個姑娘拿出幾條自織手帕掛在竹竿上作為贈送給客人的禮物。還要包上裝魚肉的糯米飯包給客人路上作午餐。

廣西三江的「為也」隊伍多帶上蘆笙隊。蘆笙隊員身穿羽毛花衣,頭插雞尾。路過其他村寨時,奏《過路曲》,不進寨。快到主寨時,奏《進寨曲》。主寨蘆笙隊奏《迎客曲》出迎。進寨後,主客兩隊進鼓樓坪賽蘆笙。賽完後,蘆笙隊和其他客人都集中在鼓樓坪上,待主寨寨老一聲令下,主人們便爭相湧入坪中「搶客」。他們搶去客人頭上的雞尾,客人便隨之到家,宴飲作樂。次日再比賽蘆笙。有的地方還要舉行踩歌堂、對歌、比武等活動。歡度3—5日方散。別離前要舉辦一次全寨性大宴,侗語稱janlsigx,在鼓樓或風雨橋上舉行。席間主客各出一人,講誦款詞和贊頌歌。

8.八月十五

侗族過八月十五中秋節,除吃月餅、賞月亮等與漢族相同外,還有一些特殊內容。北部侗鄉有以青年男女社交為主的「八月十五哥送餅」的活動。這天早飲後,後生們背上月餅,到預先約定的地方與姑娘們相會。見面後,按花園會友的傳統程序坐定。後生取出月餅排成雙數擺開,用歌聲勸姑娘們吃月餅。姑娘以歌答謝。雙方一邊吃月餅,一邊用歌和白話互訴衷情。直到夕陽西下才告別。分手時,小伙裝剩下的月餅包好送給姑娘。新晃有「八月十五偷月亮菜」的習俗。相傳中秋之夜偷食別人家的瓜果蔬菜會帶來健康、幸福。月亮下「偷」來的菜只能在野外食用,不能帶回家中。

康繳示隋政超旺遇亞謨浚戎頤墾鞠夤顏箴璇手榕

㈩ 節日里的故事,作文,怎麼寫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包粽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後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就連粽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鍾頭,媽媽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裡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嘗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裡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著,劃動著,個個都生龍活虎,並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沖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為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